Ⅰ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水變成水蒸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時所發生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准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
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現象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麼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幹了,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等等)
3.這是怎麼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麼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麼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我們就叫做蒸發。(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現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唐老師發現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唐老師非常喜歡。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驗怎麼樣。比如說,唐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掉呢?
2.學生思考後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麼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後,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唐老師事先准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象?
10. 現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關於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2.唐老師倒准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
現在,唐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掉,你有什麼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溫度與溫度計
教材依據
《溫度和溫度計》是教科版小學科學第二冊(三年級下冊)「冷與熱」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
教材共有3頁,由3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觀察幾種溫度計。先以學生們在「冷水與熱水」一課所積累的經驗為基礎,引出溫度計和溫度的概念。這個活動分3層,第一層是觀察溫度計的構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標記和數字。溫度計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內有水銀、煤油或酒精等液體)、刻度3部分組成的。最好配備多支溫度計,以供學生仔細觀察。教材呈現了觀察提示,也是觀察目標,教師要介紹攝氏溫度計的標定方法。第二層是指導學生認識溫度計製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體熱脹冷縮實驗裝置和溫度計的比較圖,通過比較,啟發學生認識到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性質設計的。第三層是觀察各種各樣的溫度計,最好用實物。插圖中有干濕球溫度計,熱電偶溫度計,體溫計,液晶顯示溫度計,攝氏溫度計,水溫計。
活動二:攝氏溫度的讀和寫。這個活動的重點是訓練學生認讀和記錄攝氏溫度。教材對25℃、8℃的讀寫方法做了示範。這兩個溫度都是整數,比較容易認讀,重點是零上和零下的區別。可以增加幾組溫度,如0℃、36℃、-5℃ ,以便加以鞏固。這幾個溫度的認讀稍復雜,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溫度計模型組織學生認讀、書寫。要強調零下溫度自0℃ 向下,數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活動三: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這個活動是指導學生如何准確地使用溫度計。這是科學技能的訓練,教材的插圖對學生的活動具有指導意義。讀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時應注意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行,並消除一切對測定溫度的不利影響。
學情分析:學生們在「冷水與熱水」一課積累了與溫度相關的知識與經驗,部分學生通過看天氣預報對溫度已經有所了解,有的同學家裡有溫度計對溫度計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溫度,也沒有學習和探究過溫度計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構造。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物體冷熱的程度可以用溫度來表示,我國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設計製造的。
過程與方法:能仔細觀察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能說出溫度計的製造原理;能正確地讀寫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能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意識到「利用溫度計能准確地了解物體的冷熱程度」;意識到「為了觀測比較正確的溫度,人們對觀測溫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規定」。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能認真細致地觀察;樂於提出觀察中產生的問題,並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
重點: 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難點: 正確的使用溫度計。
教學准備:溫度計、各種溫度計的圖片、記錄中卡、冷熱水、燒杯、筷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你感覺今天的天氣怎麼樣?
設計目的:教學開始的導入,以學生為本位,從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今天的天氣進行判斷,在談話中理解溫度,引出溫度的概念。(物體的冷熱程度)要想知道准確的溫度,光靠感覺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溫度計。
(板書:溫度與溫度計)
(二)學習溫度的讀法與寫法。
1、猜一猜今天13:00時操場上空氣的溫度?
(距地面1,5米處)
2、猜一猜操場地表的溫度。
3、你們知道養蠶的最佳溫度是多少么?
4、猜一猜合肥地區的歷史上最高溫是多少?
5、猜一猜合肥地區的歷史上最低溫是多少?
(要求:請學生把所猜測的溫度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在科學活動手冊上記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我國常用的溫度單位——攝氏度的讀法與寫法。)
設計目的:猜測與假設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這里讓學生在教師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測,既訓練學生推理思維,又激發了利用溫度計的慾望;還可以了解當地的氣象史;學會科學的養蠶。(養蠶是本學期科學課的重要內容。)而預測地表和距地面1,5米處的溫度是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因為百葉箱的高度是距地面1.5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游戲中完成了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
(三)認識溫度及溫度計
1、回憶你所見過的溫度計是什麼樣子。
2、觀察、了解溫度計的構造。
3、小組觀察、交流、匯報:
(1)溫度計由哪幾部分組成?
(2)同學們在觀察溫度計時發現了什麼意外的現象?引發對這種現象的探究,從而得出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設計製造的。
(3)關於溫度計你還知道哪些?引出溫度計的發明史。
設計目的:告訴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教會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和製造原理,滲透溫度計的發明史。
(四)分組測量一杯水的溫度。
1、小組匯報測的數據。
2、為什麼一樣的溫度計、一樣的水測得溫度不一樣?
3、師生共探討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4、再次測量燒杯里水溫度。
5、小結。
設計目的:學生第一次測量燒杯里水的溫度。(由於學生還不會使用溫度計,測量結果可能會相差很大。這里我們可以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徵與生活經驗,「將錯就錯」地讓學生動手測量,滿足他們的慾望。因為滿足了第一次接觸這個材料的興奮,又發現生活經驗與事實產生了強烈的沖突。這時,當再次分小組觀察時,學生的頭腦是冷靜、理性的,觀察目的是明確的、觀察活動是帶著「思維」的。第二次測量溫度,並比較兩次測量的結果說說感受與事實產生矛盾沖突時,通過有效的觀察與了解後讓學生反思起先測量的過程,學生就能自發地對已有經驗進行重新的審視與自我構建,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與體驗。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探究活動、培養能力的過程中,使三維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六)認識不同的溫度計。(多媒體課件)
設計目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課後學習研究溫度計的熱情。
(七)作業:用溫度計測冰水和冰鹽水的溫度。
設計目的: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攝氏溫標和華氏溫標的來歷。
(八)板書設計: 刻度 平
玻璃管 上
液柱 停
液泡 里
Ⅱ 如何做好小學科學教學設計
1、課的導入要新穎、有趣,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一開始就調節起來。2、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有效提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