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上還有哪些有待提高
一、英漢語語言技能修養
首先是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英語課程標准對小學畢業生的要求是至少達到二級,那麼小學英語教師自身的語言水平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比這個二級要求再低。也許有人會覺得強調這一點有些多餘:小學英語教師怎麼可能達不到小學英語畢業要求的水平呢?可是,如果真的拿課程標準的要求來逐項考核目前在崗的英語教師,也許結果不一定如想像得那麼樂觀。從課改以來筆者參加過的一些小學教師培訓情況看,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師隊伍構成中,轉崗和兼課教師占相當大的比例,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師隊伍,無論從學歷水平還是語言能力,恐怕離對小學英語教師的基本語言要求都還有相當大的距離。許多教師的語音很成問題,說和寫的能力也普遍需要加強。對於剛剛開始學外語的小學生來說,先入為主的印象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影響很大,尤其是語音語調和對一種外語的基本認知。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首先能做好。現在很多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上不去,可能不是「不會教」的問題,而是自身的知識積累就很欠缺,是「沒啥可教」的問題。用大家熟悉的一個比喻來說,就是教師的「桶里水不夠」,而不是「不會倒」。因此,在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時,對教師進行課標理念、教學法、教學技術等培訓的同時,非常有必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小學英語教師把英語語言水平提高到起碼的底線。語言素養非一日之功,教師也應該利用一切機會,逐步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此外需要強調的是,漢語修養也不可忽視。雖然英語教師教的是英語,即使有能力全英語授課,良好的漢語的表達能力也應該是英語教師必不可少的素養。況且,從目前情況看,要求小學英語全英語授課,在多數地區還不現實。
二、普通語言學理論修養
這是更進一步的要求。語言學基本理論的修養可以幫助教師在更大的背景上理解和認識英語語言,增強教學中的自覺性。使教師教學中不但知道該怎麼做,還知道為什麼那麼做。當然,要求中小學英語教師全面系統地掌握語言學理論是不現實的,也沒有必要;但至少應該幫助他們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和對教學有直接幫助的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常識。比如語言的本質和屬性,語言的發展與變化,世界語言的簡單類型分類和親屬分類,語言結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語言的對比,語言的精確與模糊,語言和言語,語境對言語意義的影響,語用學常識,以及語言的內部結構(包括語音學知識,詞彙學知識,語義學知識,句法學知識和語篇結構知識)等。雖然這些知識不屬於中小學英語教學的直接內容,但是對這些問題是不是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會直接影響到教師對英語語言和對英語教學的認識,因此也會直接影響到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和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然而,眼下適合中小學英語教師自修語言學的文獻資料很不容易找到,如果能組織編寫一些內容通俗、形式簡明的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讀本,對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效果應該會有幫助。
三、跨文化交際知識與文化修養
語言從來就不可能離開文化,離開了文化的語言教學往往既不能深入又沒效率。教英語當然離不開英語文化。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習者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單靠語音、詞彙、語法、句子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習了解語言形式之外的更豐富的文化內容。跨文化交際知識、語用意識、文化敏感性是英語教學由「死」到「活」的橋梁。我們知道,任何兩種語言中看似對等的東西實際上很少有完全對等的。舉最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詞什麼意思,一句話什麼時候能說什麼時候不能說,對誰能說對誰不能說,這裡面都大有講究。不是英語的brother就是漢語的「弟弟」,英語的Good morning!就是漢語的「早上好!」。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具備跨文化意識,並且在教學中時時向學生滲透這種意識。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英語課堂教學更有效,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為以後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里也需要特別指出,英語教學中的文化不僅包括英美文化,更應該包括中國的文化, 無論從教師的自身修養,還是從英語教學的需要來說,基本的中國文化修養都是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必修課。
四、二語習得與教學法修養
如果說前面的三點主要是幫助中小學英語教師把握英語教學「教什麼」的問題,那麼第二語言習得知識和教學法修養則是為了幫助教師解決「怎麼教更好」的問題。要成為一個比較合格的英語教師,除了自身的語言文化修養之外,教師還需要了解熟悉第二語言學習的基本理論和一般規律,了解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一些外語教學法流派,包括語音教學、詞彙教學和句法結構教學的常用方法以及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常用技巧。要了解這些教學流派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理論基礎和當時特定的語言教學需要,這樣便於理解把握各種語言教學流派的長處和局限性。在吸收借鑒的時候也更有依據。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再結合教學實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學技巧。有了這些理論指導,在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時就會有更多的根據,安排教學步驟設計教學活動時也會更靈活多樣。
需要注意的是,二語習得理論和目前常提到的教學法如聽說法、交際教學法、任務法等,多數都是從西方引介到國內英語教學中來的,這就有一個理論與實踐的結和本土化的問題。實際上,根本不會存在普遍適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法」或者什麼「外語教學的最優模式」。無論什麼教學法都會有它的適用環境和對象,也都會有其局限性。對於教學法理論,特別是國外的理論,要學習要引進,更要思考要辨別。談到教學法的改進,人們很容易自覺不自覺地陷入「趕時髦」的怪圈,比如認為新的教學法就是先進的,就是好的;認為傳統的就是過時的,就是落後的。這是一種很不理性的認識。理性的態度應該是在了解熟悉各種理論方法的基礎上,具體分析當地的教學實際,包括教師本身的條件、教學環境、課時、教材、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等,對各種方法進行篩選和合理吸收,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嘗試、不斷調整,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策略和風格。
五、教育學與心理學修養
教學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不可能一廂情願地安排和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要達成教學目標,教師的努力最終還必須通過學生來實現,只有學生「愛學」又「會學」,教師的「教」才有效。這就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能,這樣就等於掌握了一種與學生溝通的有效工具。比如要讓學生「愛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多個側面入手,讓學生喜歡英語老師、激發動機和內驅力、引起注意、培養和保持興趣、正確運用批評與表揚、保護學生自尊心、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徵因材施教等等。再如,要解決讓學生「會學」的問題,教師需要針對學生認知發展水平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合理分配注意、利用遺忘規律安排復習、形象思維的運用、多感官的刺激等等。這些都依賴教育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和語言心理學的知識。比如兒童發展心理學知識有助於教師了解各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徵,包括記憶、注意、興趣、愛好、動機水平、意志品質、創新能力、夥伴關系、個性特徵與家長的關系等。這些又是指導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一些具體問題的重要根據。比如小學語音教學中教不教音標,什麼時候以怎麼樣的方式教,什麼時候開始要求寫,語法講不講,講到什麼程度等等具體問題,都需要有教育學心理學的依據。
教育學心理學素養不僅在微觀的技術層面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供支持,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有深層的影響。它實際上是上面所談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的理論基礎,幫助解決「為什麼這么教」的問題。另外,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一樣,中小學英語教師在教書之外同樣肩負著育人的重任,如果沒有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修養,恐怕很難勝任這一工作。而且,這一修養也有利於教師更客觀地了解自己,提高反思能力,有利於「教學相長」和教師自身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六、人格魅力與師德修養
以上談了教師的「能教」和「會教」的問題,最後談「德」的問題。「德者,才之帥也」,沒有師德,教師的「能教」和「會教」之「才」便沒有了「帥」,教師的其他修養也就因此失去了靈魂。教師勞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他對被教育者施加的任何影響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某種情感因素,師生的交流是靈魂與靈魂的交流,「真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陶行知)。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教師的勞動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自然的,不易察覺的。教師的品德和智慧、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師德修養是所有修養的第一前提,在各個層次的教師培訓中都應該佔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的教師培訓重視技術層面的東西更多,對師德修養似乎有所忽視。對此也曾有人疾呼:教師培訓所注重的不應該是一招一式,不應該是教學的技能、教學的模式,而主要應該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念、教育的境界、教育的追求,是不斷地去喚醒、激活和弘揚存在與每個教師心中的「教育智慧」。
師德修養的內涵豐富而深遠,難以簡單地言說,這里只舉其一二。(1)高尚的品德。沒有崇高的品德就不可能有吸引學生的人格魅力,即使專業知識和能力很高,也不足成為優秀教師。健康的身心,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教師品德的基礎。有調查顯示,目前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有各種心理問題的比例之大已經到了令人擔憂的程度[1]。這一方面需要全社會對教師和教育事業更多的支持和關注,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自覺地學習和鍛煉,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境界。(2)永恆的愛心。「愛是一切教育的起點」,關愛每個學生是對教師的起碼要求。陶行知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但是,實際教學實踐中,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遵循這一原則並不容易。「賞識教育」和「理解教育」引起的巨大反響,正能說明社會對愛的教育的企盼。(3)嚴謹與敬業。學生對教師不是「聽其言而信其道」而是「觀其行而親其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效仿的榜樣,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嚴謹的教師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只有敬業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責任心的學生。(4)開放的心態與創新的意識。知識和信息時代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跟上時代的發展。腦筋僵化、知識陳舊的教師不可能抓住學生的心。「教學相長」不是教師被學生的需要逼著學習,而是教師自主學習。終身學習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每個教師的要求。
六個方面雖然是分開來陳說的,教師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階段性地學習和訓練。但實際上它們在教學實踐中起作用的時候是綜合在一起的,在教師的能力結構中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六個方面都很重要,其中語言能力是基礎,而師德是其他所有修養的靈魂。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與語文數學教師相比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更急需提高,諸如英語師范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和培養模式的優化,在崗英語教師培訓的內容形式和保障機制,簡潔而針對性強的教師培訓資源的開發等等問題,還需要更細致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在崗教師積極培養和提高自主學習、自覺反思的意識和能力就可能成為及時的補償。
② 小學英語教學目標舉例 從知識 技能 情感三個方面 至少五個 英文版 謝謝
英語課程目標中的情感態度
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逐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今天,我們在關注教材教法及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同時,未能對學生的情感方面予以應有的重視。早在1987年我國學者張正東就把「注重情感因素,排除心理障礙」視作英語教學原則之一。劉學惠(1988)也曾撰文指出,重視外語教學的情感因素,不應僅僅出於手段和策略考慮,而應同時從外語教學目的本身來考慮,並呼籲 「將發展情感作為外語教學目的之一寫進有關文件」。時至本世紀之初, 「情感態度」作為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目標之一已寫入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本文試圖對此作理論探究,以期為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更好地實施情感教學提供理論支持。
一、 情感及情感目標
作為人類所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情感是人在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所持有的態度體驗,是以客觀事物能否滿足人的需要為中介的反映。人的情感與認知過程是緊密聯系的,任何認知過程都伴隨著一定的情感。同時,情感又對人的認知行為起著積極和消極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當人處於某種消極的情感狀態時,認知活動自行停止,即便不停止,認知活動也不會有什麼實際效果(Arnold,1999)。
情感不僅僅是教學手段,而應首先作為教學目標來優化教學。以布盧姆為代表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創立者們構建了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位一體的教育目標體系(克拉斯沃爾等,1989)。其中,情感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發展分為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及價值體系的性格化五個層次。層層遞進、緊密銜接的情感心理的內化和升華過程形成一個動態的目標體系,從單純的接受開始,經過一系列的復雜階段,最後達到性格化。情感目標的漸進性表明教學活動中目標實現的不可逾越性,即:學生必須在達到某個水平後,才能在下一個較高的水平上進行活動。布盧姆等人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的出現標志著情感因素獲得了與認知因素一樣具有作為教學目標來考慮的重要地位。
二、 英語課程目標中的情感態度
《課標》指出:情感態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情感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通過英語課程,增強祖國意識,拓展國際視野。
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生只有對自己與他人、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抱有積極的情感態度,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不斷取得進步。《課標》中所列的都是一些積極的情感,即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情感態度。情感態度還包括一些消極的因素,如焦慮、抑制、過於內向、害羞、膽怯、缺乏學習動機等,這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克服的情感因素。
《課標》還對不同學段的情感目標做了一定程度的細分,這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情感發展的漸進性與差異性的特點。在小學階段,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使英語學習成為低齡兒童心智發展的一部分,而不宜過多地強調學習英語的實際作用,特別是不要過分強調英語的工具性。進入初中階段後,可以逐步引導學生認識英語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中表現的情感態度與英語學習的結果有密切關系,要特別關注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高中階段,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與其他學科領域相比,語言與情感態度的關系更為密切,情感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因此,英語課程在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方面發揮著特有的作用。目前,我們關注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問題,特別是將情感態度作為英語課程目標之一,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Arnold,1999)。第一,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如果學習者受消極情感影響太大,再好的教師、教材、教法也無濟於事。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Brown(1987)從他本人及別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出結論,即情感因素在第二語言學習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語學習者都可歸咎於各種各樣的情感障礙。第二,解決情感問題也是促進人的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情感已經不是語言教學的問題,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人的發展問題。但過去的教育過於強調大腦的理性和認知功能,卻忽視了非理性方面的發展,造成「情感空白」。與其他學科一樣,語言教育也應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標,將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
三、 情感態度作為英語課程目標的理論依據
(一)情感的神經生物基礎
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各種感知系統獲得信息,神經科學家認為這些信息就是各種各樣的刺激。大腦是一切認知活動發生的場所,而認知過程又是神經中樞發揮作用的過程。Schumann(1994)認為人的認知活動的發生經歷這樣幾個過程:對外界刺激的感知,對刺激的情感評估,對刺激作出反應,刺激在記憶中作為信息保留下來,在行為活動中對信息的再次利用(提取)。在對信息感知和作出反應之間,有一個對信息進行評估的過程,即刺激的情感評估。在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評估的背後有一個神經生物系統在起作用,它判斷刺激是否符合學習者的學習情感和學習動機。如果神經生物系統認為刺激符合學習者的學習情感和動機,就對刺激作出肯定評估;否則作出否定評估。就語言學習而言,肯定的評估促進語言學習,否定的評估阻礙語言學習。
情緒心理學家Scherer對刺激評估的標准曾展開廣泛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進行刺激評估時參照五個方面:刺激的新奇度,刺激帶來的愉快感,刺激與目標和需要的關系,對刺激的應付能力,刺激帶來的自我及社會形象。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專家調查學習動機時也發現,肯定評估促進語言學習,否定評估阻礙語言學習。
可見,人的情感有其神經生物基礎,並對語言學習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應力求使來自外界的語言刺激符合學習者的內在情感與動機,促進肯定評估的形成。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育教學觀
20世紀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Carl Rogers將其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領域,從發展學生潛能的教育目的出發,提出了以「真誠、尊重和理解」為特徵、「以學生為中心」、促進有意義學習的人本主義教育教學觀。
Rogers認為,情感和認知是人類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彼此融為一體。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培養「身體、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為一體」的人,既用認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完人」。所以,現實的教育目標應是「促進變化和學習,培養能夠適應變化、知道如何學習的人」(Rogers, 1983)。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創造一種特殊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感到自由和安全,可以任意發揮好奇心,不怕錯誤和失敗,既可以從書本和老師那裡學習,也可以從環境、同學和個人經驗中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是自由的,而自由學習必須是有意義的。所謂有意義學習,不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是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有意義的學習結合了邏輯和直覺、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經驗、觀念和意義。若我們以這種方式來學習,便會變成完整的人」(Rogers,1983)。
人本主義教育教學觀突出了情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正是英語教學應當借鑒之處。
(三)語言習得中的情感過濾
情感過濾這個概念最初由Dulay和 Burt提出,旨在說明情感因素對語言輸入起著過濾的作用(1977)。Krashen在此基礎上將其發展為情感過濾假設,認為「情感過濾是阻止語言習得者完全吸收所獲得的可理解輸入的一種心理障礙」(1985)。可理解輸入只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第二語言習得的進程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它包括動機、自信心和焦慮程度(Krashen, 1982, 1985)。Krashen將情感因素看作是可調節的「過濾器」。語言輸入只有通過過濾器才能到達大腦中的語言習得機制,並為大腦所吸收,最終發展成為習得能力。
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設至少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情感因素在外語教學中起著不容忽視或低估的作用。情感對語言學習的影響至少和認知因素一樣大,甚至更大(Stern, 1983)。強化學生的語言學習動機,增強自信心,創設低焦慮的心理空間和學習氛圍是我們從中獲得的最基本的啟示。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啟示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信息簡單地從外到內的單向輸入,而是通過新信息與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雙向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即學習是學習者與學習環境之間互動的過程。它強調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主動地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藉助於他人和環境的幫助,通過獨特的信息加工過程,注意並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肖川, 1998)。學生作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生建構意義的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至少應發揮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形成穩定的學習動機;重視學生的健康情感的培養;通過師生間的平等對話與意義協商,促進協作學習。
Vygotsky(1986)從認知結構的性質與發展條件等方面提出了學習者認知能力「最近發展區」的概念,進一步豐富、發展了建構主義理論,為其具體應用於實際教學過程創造了條件。「最近發展區」是指比學習者現有知識技能略高出一個層次、經他人協助後方可達到的水平。同樣,在學習者的情感世界中,也應存在相應的「最近發展區」。和認知行為一樣,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動機、信心或焦慮等情感態度不會在短期內發生突變,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情感作為一個教學目標,通過師生交互活動,使得各個情感因子在其「最近發展區」起著微妙的變化,朝著既定的情感目標發展。
四、 結語本文著重探討了情感態度作為英語課程目標的理論依據。在我國英語作為外語教學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中,情感、認知與語言學習之間的關系仍待進一步論證。對英語教師運用情感因素的教學狀況及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情感態度急待展開大范圍的調查,從而正視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知輕情的教學現狀,以期更好地發揮積極情感態度對外語教學的促進作用。在神經生物學、教育心理學及語言習得學等理論背景支持下,開展情感教學的課堂實驗研究,積極推進英語課程的實施,是廣大課程實施者面對的一個全新課題。
③ 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哪些課堂教學技能
首先要語音語調標准。其次是肢體語言與課堂表演能力。
④ 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哪些能力
英語教學基本技能,分析教材、研備教材的能力,了解學生英語習得基礎以及學習英語的能力----
⑤ 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什麼條件
一、要有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和純正的語音、語調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語言技能訓練。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有扎實的英語語音、詞彙、語法、語義、語用等專業知識和較高的聽、說、讀、寫、譯水平及跨文化交際的素養。同時,兒童學外語,一個主要優勢是在語音方面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兒童語言模仿能力強,有較好的語音能力,但准確的語音、語調只能通過模仿准確的發音而獲得。這就要求教師語音、語調必須純正、規范。因為孩子一旦模仿了不標準的語音、語調,形成了錯誤的發音習慣,就難以糾正,會給中學及今後的英語教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過好語音關。二、要掌握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小學英語教師除了要掌握較為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沒有理論指導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我國外語教學中存在的「廢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狀況是與英語教師缺乏必要的教育理知識有直接關系的。長期的實踐和理論研究證明:外語教學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根據學習者個體認知差異,結合語言教學的規律和特點,科學有效地培養學習者的第二語言應用能力。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是激發興趣,培養自信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和引導有益的學習動機。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小學英語教學要適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小學生記憶力強,活潑好動,勇於表現,學習主動性強,教師要充分適應孩子的特點,開展孩子們喜愛的一些教學活動,如:歌曲、游戲、角色表演、短劇等形式,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使外語教學達到最優化。小學英語教師還必須了解外語教學理論,了解外語教學中的流派和一些教學法,如:聽說法、翻譯法、全身反應法等產生的背景及其長處與不足,了解外語教學模式及外語教學的新動向。三、要有高超的教學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知識水平一旦達到某一程度,教學效果就不再隨知識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從中我們可以知道,教師除了應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教育教學理論外,更要具備高超的教學能力,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學,它對教師的學術水平要求遠不如技藝水平要求高。對小學英語教師來說,要有高超的教學能力,首先,要有扎實過硬的教學基本功(一般包括聽、說、讀、寫、演、唱、畫等幾個方面)。扎實過硬的基本功有助於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能啟迪學生智慧,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性情陶冶。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還必須能夠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其次,教師要能靈活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死教教材。此外,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在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保持孩子們永久的學習興趣。高超的教學能力、教學藝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根本保證。四、要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英語教學研究是英語教學發展的基礎,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新的課程改革形式要求英語教師,不應只做一名知識的傳播者,而應立志做一名研究者,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是一個探索研究的過程,教師與研究者一樣,也應具有理解能力、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只憑個人經驗和悟性是遠遠不夠的,是不能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的。英語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一樣,需要通過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分析和研究,修正、改變一些不正確的觀念;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局部的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解決日常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會在實踐中驗證別人的發現,形成自己的理念,提高教學質量。
⑥ 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學設計技能
一、加強英文書寫教學技能訓練
英文書寫有多種字體,勻筆斜體行書是當今流行的一種字體,具有筆畫清楚、字形簡單、與印刷體相近、易學易認等特點,談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的教學設計技能。英文書寫技能指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勻筆斜體行書字母的大小寫筆順、規格和書寫方法,以及按照格式熟練地進行硬筆書寫的技能。能否寫規范、流暢和比較美觀的英文勻筆斜體行書,直接關繫到教學效果,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書寫習慣,因此,此技能是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必備的職業基本功。
英文書寫的原則和要求:
1.書寫姿勢正確;
2.字母筆順規范;
3.字母形體圓潤、工整;
4.字母大小均勻;
5.字母傾斜度一致;
6.書寫平行整齊;
7.字母、單詞和行的間隔適度;
8.標點符號和縮進等符合格式要求。
二、加強英文歌曲教唱技能訓練
學唱英文歌曲技能是指在英語教師的幫助下學習演唱英文歌曲的技能。英語語音語調的訓練及朗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音高、音長、重音、節奏、速度、連讀、失去爆破等知識和技能。學唱英文歌曲不但能自然而然地學習這些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陶冶情操、活躍課堂教學和課餘生活、寓教於樂,是英語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唱英文歌曲是英語教師的一項重要的職業技能。利用唱歌來教英語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利用英語歌曲進行英語教學,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輕疲勞,消除緊張,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培養語感,陶冶情操,提高學習效率和口語流利程度,還有利於營造一種輕松自如、快樂學習的氛圍。
教唱英文歌曲的要求:
1.理解歌曲教學的目的;
2.理解歌詞詞義和歌曲風格;
3.英文發音準確;
4.掌握好曲調節秦、音高、音長和速度;
5.能運用錄音機、多媒體學唱;
6.逐步學會簡譜,掌握獨立視唱的技能;
7.能在全班同學面前獨立演唱;
8.演唱時音量適中、姿態自然、有表情。
從英語教學的角度,我們把英語歌曲分成教學歌曲和欣賞歌曲兩類。教學歌曲主要指為達到某一教學目的而選教的歌曲,如為練習某一音素、語法結構、某一課生詞等而編寫的歌曲。它們一般較簡短,容易上口,有不少是從流行較廣的歌曲改詞而得。欣賞歌曲是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節奏感以及掌握音高、音長、音重等知識和技能而選教的曲調優美、廣為流行的歌曲。
1.選擇歌曲符合教學需要和學生水平;
2.會完整、熟練演唱所教歌曲;
3.理解並能解釋歌曲的教學目的、歌曲風格和歌詞詞意;
4.分析的解決歌詞中教學重點和難讀、難唱點;
5.會逐句教唱、全曲帶唱和起唱;
6.注意觀察,及時調整教學步驟和進度;
7.學會用手打拍子和指揮;
8.學會根據教學需要進行歌曲改詞;
9.盡量利用錄音機、錄像機、投影儀或多媒體輔助教唱;
10.教唱時音量適當,姿態自然,表情豐富。
三、加強英語游戲組織技能訓練
英語教學游戲是指以輔助英語教學為目的、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英語課堂或課外活動中廣泛運用的游戲。它能緊扣青少年好玩、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和潛意識,將英語教學交際化、游戲化,寓教於樂,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學習英語教學游戲不僅能使自己的英語學習的方法多樣化,還為下一課的英語教學游戲的組織技能訓練打下基礎。
學習英語教學游戲的原則和要求:
1.游戲開始前應明確游戲的內容和規則;
2.游戲過程中要仔細觀察教師如何組織游戲;
3.游戲結束時認真思考和總結游戲的目的和效果;
4.整個游戲過程中用英語交際;
5.積極思考,舉一反三,提出遊戲玩法上的建議。
組織英語教學游戲是指在課堂或課外活動中結合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開展英語游戲活動。組織英語教學游戲可以增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有利於學生克服靦腆羞怯的心理障礙,養成大膽說英語的習慣,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英語教學游戲組織技能是整個英語教學藝術的一部分,需要認真學習,熟練掌握。
組織英語教學游戲的原則和要求:
1.選擇游戲時考慮游戲的目的、難度、對象、場地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2.結合教學的需要對內容、規則和對象進行必要的調整;
3.游戲開始前用簡潔的話語讓學生明確游戲的內容和規則;
4.游戲過程中要注意監控,隨時調整布局和進度;
5.游戲結束時用簡潔的話語認真總結,獎勵優勝者,同時糾正普遍性錯誤,以提高游戲的教學效果;
6.整個游戲過程中用英語交際,但在交代游戲規則時如有必要,可用母語復述;
7.強調全員參與,防止少數人代替全班(組);
8.結合教學實際和當時當地的條件,創造和組織新的教學游戲。
四、加強簡筆畫輔助教學技能訓練
簡筆畫是用簡單的線條和幾何圖形來概括各種事物形象的「寫意」的繪畫藝術。它簡單、快捷、易學、易畫,形象直觀;而且風趣、幽默,寥寥幾筆就能表達很多的信息,引發豐富的聯想。將簡筆畫應用於教學可以使課堂妙趣橫生,學生直接理解所學英語,視聽結合,印象深刻,是英語教師直觀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學會畫簡筆化是用簡筆化輔助英語教學的基礎。只有熟練地掌握簡筆化技巧,才能在課堂上應用自如,提高教學效果。
畫簡筆化的原則和要求:
1.畫線條的技能是基本功,要求橫平、豎直,下筆有力,圖形鮮明;
2.先臨摹後創作,臨摹時看一眼畫幾筆,然後默畫;
3.突出「簡字」,筆畫寧少勿多,幾筆勾出物體的形態;
4.盡量使用直線或幾何圖形,減少曲線或復雜立體圖形;
5.用手畫,不得採用直尺或圓規等工具;
6.要主義觀察,抓住事物特徵;
7.注意遠近大小,畫出透視效果;
8.在黑板作圖時注意身體不要遮擋畫面。
9.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創作簡筆化。
五、常規教具製作與電教儀器使用技能
常規教具是指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經常使用的輔助教學工具,如黑板、掛圖、實物和模型等(電化教學中的軟硬體將單列訓練)。它是教師生動活潑地組織教學、簡捷高效地表情達意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製作和使用常規教具的技能是英語教師的一項必備的本領,它將有助於教師(特別是電教條件較差地區的教師)上好英語課。
製作和使用常規教具的原則和要求:
1.就地取材,如收集商標、廣告、玩具和包裝盒等;
2.結合授課的需要製作不同種類的教具;
3.教具製作要簡便、經濟、適用;
4.教具的大小、顏色和構圖要恰當
5.教學中教具使用少而精,注意時機和頻率;
6.教學中教具使用方法恰當;
7.收集、製作、購置的教具要貼上標簽、分類編號、妥善保管。
六、備課技能
制訂學期教學計劃技能
制訂學期教學計劃是對一學期教學工作的規劃和設計。制訂教學計劃一定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教材為根本,從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其內容主要包括確定一學期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規定教學內容和進度,安排教學活動,分配授課時數,制定相關措施等。學期教學計劃對教師一個學期教學工作起具體指導和約束作用,使教學活動安排有序,增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
制訂學期教學計劃的原則和要求:
1.熟悉和領會《教學大綱》實質,以《大綱》為依據制訂各項目標、要求;
2.鑽研所用教材,注意其縱橫聯系,確定重難點,合理分配時間;
3.從學校辦學條件、學生英語水平、人數等各方面因素以及師資力量等實際情況出發,確定教學內容和進度;
4.計劃要留有餘地,確定教學目標要著眼全班,分類要求和指導;
5.適當講授語言知識,突出語言基本技能訓練;
6.注重因材施教,鼓勵個性發展,培養創造能力;
7.體現教育、教養和教學統一,開發學生智力和非力因素,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貫穿教學全過程;
8.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9.定期檢查,分析教學情況,及時反饋,提高教學效果
學期教學計劃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
1.本學期基本情況分析:如學生英語水平、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情況分析;教學條件分析;教學大綱對本學期的要求和本學期教材的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
2.教學指導思想:根據以上的分析,制訂出本學期教學工作的任務、要達到的目標和工作的方針、原則;
3.教學內容和進度安排:用如下表格的形式,列出時間進度、教學內容、重、難點和側重點等。
4.具體實施措施:如要開展的課外活動,如何創造英語學習環境;如何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要求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如何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以及單元測試、期中期末考試的時間、內容和組織的大致安排。
備課和寫教案技能:
備課是指教師上課的全部准備工作。備課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也是教師自身學習、提高和完善的重要過程。因為教學對象、內容、方法與手段都在不斷變化和更新,教師只有認真備好課,才能制定出周密的上課計劃,妥當地安排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時間,胸有成竹,運用自如地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教案是教師根據大綱、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所制訂的施教方案,它是教師充分備課所形成的書面成果,是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步。備課和寫教案技能是英語教師的必備技能之一。
備課的內容和要求:
1.備教材
1)能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和背誦課文;
2)能解釋(盡量用學生學過的詞彙)新詞彙的詞義和課文中的長難句;
3)能用英語對課文的要點進行提問;
4)能熟練地復述、改寫課文,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5)能靈活地組織學生對新語言材料進行機械性操練、意義練習和交際性練習;
6)做完口筆頭全部練習題,預見學生做作業時可能出現的難點和問題,並作好提示講解的准備。
2.備學生
根據座談、課堂提問、作業、測試以及課外輔導所了解到的情況,研究分析學生的學習水平、接受能力、學習方法、學習風格和學習態度,選擇相應的訓練形式和訓練對象,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在決定教學方法和訓練步驟時要考慮到:
1)哪些舊知識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掌握?(新課導人時要復習)
2)哪些學生主動性不強,自製力差?(機械性練習時要多加督促)
3)哪些學生信心不足、羞怯y(要啟發和幫助他們成功地進行意義練習,獲取成功的喜悅和滿足,要多表場)
4)由於母語、文化以及思維方式的差異,學生在接受新語言材料時可能會碰到哪些困難和障礙?
3.備方法
在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找准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安排教學步驟,讓學生從已知到未知,輕松愉快接受知識的傳授;進行技能訓練要選擇適當的途徑和方法突破難點。由於JEPC採用的是交際教學的新模式,教學中應力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統一,語言知識的傳授同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統一,教學活動以語言實踐為主,學習的語言材料以語音、詞彙和語法綜合為主,以語言形式、內容、功能統一的語篇為主,按導入、呈現、演示、操練(意義練習、交際性練習)、鞏固幾種步驟交叉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具體要求是:
1)要有生動、活潑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人設計;
2)採取最佳的呈現新語言材料的形式和方法,快節奏地組織全班學生參與練習活動,用交際的手段啟發學生思維,適時引導他們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或演繹,把語言內容同語言形式統一起來,把意義和功能統一起來,堅持精講多練;
3)擬定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各個步驟之間的銜接方式,通過恰當的起承轉合把各項教學活動匯為有機、和諧的整體;
4)選擇和准備必需的直觀教具和電教設備,如投影儀、錄音機、放像機等。
4.備練習
英語課堂教學「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精心設計聽、說、讀、寫的訓練方法、步驟和語言材料至關重要。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訓練的方式和步驟要根據教學目的而定。聽、說、讀、寫各教學階段可以有所側重,但盡量綜合進行;
2)訓練要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按控制性、半控制性和開放性的不同層次來組織;
3)適當地變換形式和方法,其內容要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系起來,以便激發學生的興趣;
4)要保證全班學生都參加練習,使各類學生都有機會練,都有收獲。
七、英語課堂教學技能
(一)課堂教學語言技能
課堂教學語言是指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所用的語言,它是一種以口頭形式為主,書面語與形體語等配合和綜合運用的特殊語言系統。教師既通過它來敘述、講解知識,組織指揮教學活動,又用它來開發智力、感染情緒,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它既是一種工作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聽力和口語訓練的內容和方式。
課堂教學語言的原則:
1.盡量多用英語組織教學;
2.盡量用淺顯、明白、學生能聽懂的英語;
3.注意課堂用語表達的規范性;
4.注意觀察學生表情、調整語速、重復重點和難點;
5.配合以眼神、表情和形體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和講解;
6.對於講解中的生詞、難點、重點,應配合以板書;
7.與其他教學手段如直觀教具、簡筆畫、電教等密切結合;
8.注意語言的啟發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和應答主動性;
9.注意語言的韻律和節奏感,快、慢、高、低符合教學內容需要;
10.注意發音用嗓的技巧,音量以後排學生能聽清為度,音質優美、圓潤、悅耳,具有穿透性。
課堂教學語言基本要求:
1.音調正確
2.清楚規范
3.語速適當
4.音量悅耳
5.與書面語、形體語相互配合
(二)板書技能
板書是指教師在課堂黑板上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提綱挈領地反映教學內容的書面語言。備課中精心設計的寫在黑板正中的部分叫正板書;為了防止或彌補學生聽不清或聽不懂、作為正板書的補充或注腳而隨時寫在黑板兩側的部分叫副板書。板書可以更深刻、全面地揭示教學內容,體現知識結構和講與練的程序;使學生聽覺和視覺結合,理解更准確、迅速,記憶更牢固。還可以啟發、引導和調節學生的思維。
板書的原則和要求:
1.目的性——與當堂教學內容密切相關,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
2.針對性——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 』
3.概括性——抓住重點和關鍵詞、短語、句子,提綱挈領;
4.條理性——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對比關系,線索清楚分明,整齊、清晰、醒目。切忌隨心所欲,內容混雜不清;
5.計劃性——正板書、副板書、字母與字母、詞與詞、句與句、行與行之間的距離恰當,布局合理;
6.靈活性——形式多樣,富有色彩感;
7.示範性——書寫工整、正確、規范,對養成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學習習慣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8.協調性——邊演示講解,邊板書,體態動作協調。
(三)導人技能
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開始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前和心理准備和知識准備,引導學生進人學習的行為方式。用正確而巧妙的方法進行導人,可以創造良好的英語氛圍,安定學生情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從而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指定的教學任務和程序中來。
導人的原則和要求:
1.用英語的聲、像、圖片和文字形式創造英語氛圍;
2.方式方法力求新奇、多變、引人人勝、避免刻板、單調;
3.要迅速抑制與英語教學無關或有害的其它活動;
4.盡量不使用母語;
5.復習內容和形式要針對性強,照顧大多數;
6.重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不要過多糾錯;
7.交際性強;
8.時間適量;
9.根據新的語言材料來確定導人的內容和形式,使之能自然過渡到呈現階段。
(四)呈現演示技能
呈現演示是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如講解、簡筆畫、掛圖、手勢、實物對話表演、錄音機、錄像機等創造情景與環境,介紹新的目的語言材料(綜合語音、語調、意義、書面形式及功能),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傳遞教學信息的行為方式。呈現演示過程中,教師既是講解員,也是示範表演者。清楚生動地呈現演示,有利於學生准確、快速地獲取新的語言材料和知識。
呈現演示的原則和要求:
1.呈現演示的方式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對象來定;
2.語言要簡潔易懂,一般不用學生未學過的詞彙;
3.要富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啟發性;
4.盡量使用英語,必要時使用母語;
5.把利用環境和創造情景統一起來;
(五)機械性操練組織技能 ,
機械性操練是指在呈現新的語言材料之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以模仿記憶為主的控制性反復練習,它包括跟讀、朗讀詞語和句子以及簡單的替換練習等,以便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達到准確、熟練地掌握語言的形式與內容,為意義練習和交際性練習打下基礎。
機械性操練的原則和要求:
1.清晰、准確地交代操練的內容、方式和要求;
2.根據不同的語言材料和不同程度的學生選擇適當的操練方式;
3.由易到難、先簡後繁、先合後分、循序漸進地進行操練;
4.注意受訓面要廣,無冷角、死角現象;
5.准確地把握操練的時間和火候;
6.恰當地運用手勢、眼神等手段,高效地指揮訓練;
7.創造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於開口、積極操練。
八、作業批改與學習輔導技能
布置作業是教師的常規工作之一,是培養學生獨立應用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課內所獲知識和技能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通過布置與批改作業,可以及時讓學生復習和鞏固課堂所學內容,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了解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以便及時採取措施補救。
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原則與要求:
1.緊扣課堂教學內容,落實教學重點、難點的練習;
2.形式靈活多樣,精當、實用;
3.難度、份量適中;
4.把握好下課前布置作業的時間;
5.布置作業時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
6.作業批改符號、縮略語和格式正確、統一;
7.批語簡明,針對性強,書寫規范;
8.做好批改記錄;
9.批改後及時講評作業。
除了以上談到的幾點建議和特殊的技能外,教師還應加強常規的備課技能和教態培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內容,擴展教學視野,提高教學水平,促使學生德、智、體全面健康發展。
⑦ 小學英語教學技能 王麗春著裡面的案例都是比較規范的嗎
小學英語教學技能 王麗春著裡面的案例都是比較規范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內我容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⑧ 新課程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教育教學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新課改下,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
當前教學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實現現代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會從不同維度同時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從觀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以人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實現自身職業專業化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信息技術為環境、手段、途徑、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職業態度等方面不斷完善的一個系統的、復雜過程。
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而課程改革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機會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如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教學管理知識、教研教改知識,以及教育技術知識引發等。提高教師績效、教育變革和促進教育觀念轉變。可以對檢索工具的應用,遠程協助,交流社區,游戲平台,電子期刊、教育網站、網路投稿、投票、網路課程、教育資源庫、教師網聯、教師博客圈等進行網路化學習與利用。另外還有課改示範課、學科帶頭人觀摩課,
配套課件作品,各校名師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以及電子圖書館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講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二、多實踐,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信息教育培訓等途徑,加快教師專業發展進程
教育部門每年都組織教師大量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學習,方式靈活,如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介紹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還通過聽課評課、實踐反思、教學研究,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技巧,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依靠信息網路技術,最大限度地吸納借鑒成功的教育教學模式,迅速投入實踐,並在網路上公開交流探討,有效提升專業技能。教師藉助信息技術,利用網路,可實現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能提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互為作用,以發揮教學系統的最大效益。
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要求每位教師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層次、方式,有選擇地修煉。教師的教育觀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及對信息技術掌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直接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性實踐,通過網路觀摩優秀的視頻教學案例,還影響著教師制度建設的完善,教師的終身學習與自我發展。
三、學以致用,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教學
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學以致用。這些技術手段的運用對於教師來說,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豐富了教育信息資源以及促進了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起著頂樑柱的作用。通過教師個人對一個主題下的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認識、反思,通過他人的評價和建議等,使教師個人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都有一個深入地總結、反思以及對未來教學計劃的預期安排,並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現。這樣,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將內隱性的經驗外顯化,成功實現個人的知識管理,促進個體專業成熟。
第2/4頁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准備的重要工具,推動了教學手段和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備課查找資料,到設計、製作教學軟體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工作效率和質量等綜合專業素質的提升。在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環境、改變教學行為,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教師教學中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各種教學媒體的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復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為可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創新,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在教學中師生互教互學,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於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眼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進思考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有積極作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區域性跨學科、跨年級、跨學校互動活動形式,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開展校際教研活動,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在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課件情境教學,音、色、形、空間等表現得淋漓盡致,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努力把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術創設的藝術情境中體驗、感知、審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還有模擬試驗,使學生印象加深。還比如講解艾滋病細胞等微觀世界的精細結構用信息技術就比較方便,使學生興趣大增。
四、幾點建議
1、加強建設,加強進修學校這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設。利用師資培訓基地進行教育資源實踐。
2、加強投入,加強各地區電教館資金與設備的投入。重點建設成當地先進的電教機構。負責各地區的電教、信息科研、資源配置等工作。
3、優化農村信息技術環境,完善基礎設施,使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資源建設得到有效發展。信息化應用環境的建設必須適合學校實際的應用理念,才能切實有效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4、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識、信息化應用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層次地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技能培訓。使之能真正成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
第3/4頁
術的專業教師。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養創新性人才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5、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意義提醒我們,必須加大對教育信息技術資源的建設,使中國的信息技術教育真正提升到一個高度,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改革。
五、結束語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信息化,在於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教師。所以,要實現教師專業化,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師資培訓基地進行教育資源建設實踐,加強進修學校這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設。加強各地區電教館的資金與設備的投入,在師資培訓基地上加強教育資源建設,為中小學教師提供優質資源,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教學實踐、教改教研、繼續教育、提升自我資源服務,這可以使教師整體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個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個相當長的適應教育發展、服務社會的過程。需要我們共同奮斗,拼搏。我們對未來信息化資源建設的前景充滿信心。
有效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廣大教育同仁要認識到位,認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優化教學,同時肩負起 「資源建設」的重任。相信我們的前景會無限光明。
有效利用遠程資源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隨著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中國廣闊的農村天地,如何實現教育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農村學校校長面前的一大課題。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能夠增大的資源只能是人力資源,在人類所有能夠運用的資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長和發展」。基於此,在學校教師才是最根本、最積極、最豐富的資源,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我校在長期發展中,遇到以下突出問題(1)教師觀念陳舊,走不出傳統教學的陰影。(2)在信息技術掌握與多媒體運用水平方面,教師尚未大面積提升,農村遠程運用技術不嫻熟,「有效課堂」未能形成校園主流。(3)教研工作封閉在局部小天地,需要構建學科高層面良性互動研討的格局。為此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有效利用農遠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平台
對於地域較偏僻的我校,農遠工程既給予我們硬體基礎設施,又給予我校海量的「從天而降」的寶貴資源,實現了與大都市一樣共享優質資源的夢想。它真正實現施教者和受教者跨越空間的實時或非實時交互,成為我校信息技術普及的助推器,為此學校乘借東風(1)開展立體式信息技術知識培訓,構建學習型的集體,採取理論培訓與教學示範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天網與地網信息相結合,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使教師在掌握傳統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又掌握新形勢搜集、處理、整合信息的能力,與信息技術能力。(2)組織大規模地課堂教學聽課評課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輻射普及的作用。(3)開展典型案例研討活動。學校充分引導教師利用現代教育資源,組織教師集中觀看課堂教學視頻錄像,藉助優秀教師或名師的課堂教學視頻錄像來提高學科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教研活動時讓教師們一邊觀摩,一邊根據需要,隨時回放教學片段,定格了解細節,反復解讀反復研討;引領教師在反復研討優秀案例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行為與理念,發揮集體研討的優勢,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智慧。
(二)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化實踐平台
教師的學習是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同樣重要的是教育教學中進行實踐探索,實現遠程教育資源與學科課程資源整合,幫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提高信息素養,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創建有效課堂,具體做法如下:
(1)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信息與技術,實現情景化教學。
在語文、英語、歷史、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為了再現或創設具有情緒感染力的生活形象與場景,使學生在愉悅氛圍中學習知識,受到感染教育的方法。如:九年級思想品德《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策略》一節,我校教師成功截取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神七飛天、嫦娥二號奔月行動的視頻資料,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於耳聞目睹中油然而生愛國主義豪情,諸如此類情景,極大地拓展了教育時空界限,空前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傳播廣度與教育效能。
(2)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模擬化教學。
在物理、化學、地理、生物學科教學中,由於我校物理、化學實驗設備葯劑不足,或有時實驗儀器不夠精準,為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此時,可以借用他山之石——遠程教育資源,播放相關實驗的視頻資料,把復雜實驗過程直觀地展現到學生面前,如電流的形成、人體血液循環、太陽的公轉、葉的光合作用、內燃機的工作原理、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過程等,提供給學生無法感知的事實與現象,建立理解知識的經驗。
(3)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微格化教學。
在體育、音樂、勞技等涉及運動技能的教學中,可以運用電視機、DVD、教學光碟,專門指導學生各種技能技巧。如學生學習健美操,為了使動作更規范、更連貫,展現美的形狀,微格化教學則彰顯農遠資源力量,達成遠程教育信息與技術和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
(4)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探究式教學。
在物理、化學、數學、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從生活中的故事與現象入手,形象地設問質疑,通過富有探究性典型問題,引導學生探求新知,促進思維。如《物理》講解《大氣壓強》一節,老師再現馬德堡半球實驗歷史一幕,相背運動十六匹馬奮力去拉被抽成真空狀態的兩個半球,但都紋絲不動,是什麼神秘力量起主導作用,激發學生探索問題主動性,分析原因,尋找規律。從而於獲取知識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
(5)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有力推行「三大板塊六個環節」教學模式。
為了打造有效課堂,我校多年來一直探索「三大板塊六個環節」的教學模式。即:創設情景,激趣導入——板書課題,出示目標——問題引領,引發思考——面向全體,基礎檢測——設疑設障,突出重點——立足生活,拓展提升,此教學模式,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軸,思維為主攻,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理念,完全置學生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中,使學生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認知規律中獲得自信與成功感,而該模式的運行完全依託遠程教育資源信息采擷與加工,依靠信息技術嫻熟運用。經過實踐,該模式對於數學、物理、化學學科有很好的效果。
(三)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交流平台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交流,而交流的主要內容應該是教學經驗和教學反思,美國學者波斯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後續的行為產生影響」。在農遠資源的推動下,我校構建了全方位多層面的教師交流研討格局。
(1)首先每個教師依據所代學科建立個人學科資源庫,與同科教師可以合作共贏,為同課異構交流奠定基礎。
(2)科任教師建立個人博客,利用博客空間,可以自由發展自己觀點、教學反思及心得體會。
(3)科任教師加入QQ群,與學科交流群,實現網路教研,突破校園「同僚文化」的拘囿,教研方式由一對一擴大為一對多,面對面,層對層的立體化教研,在互動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靈感的迸發,自由輕松的交流中長善救失。
(4)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區學科教研,網路論壇,使學科交流成為互動的舞台。
(5)學校創建學校資源庫,為不同學科教師互相學習借鑒,奠定基礎。
農遠資源是火炬,點燃了廣大教師投身課改、實現專業成長熱情,農遠資源是催化劑,加快不同年齡結構教師提升信息技術運用水平的速度,農遠資源是寶庫,為教師開發潛能,提升自身素養,提供不盡資源。在農遠工程推動下,學校工作環境熏陶下,出現以下可喜形勢:
(1)教師確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專業知識結構。
(2)在學校示範引領、輻射普及策略實施過程中,全體教師深切認識到遠程資源與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效益的巨大作用。
(3)學校通過制度考核、賽講評優活動,點燃了更多教師有意識自發運用多媒體手段實施課堂教學熱情,使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有了極大地改觀。主動收集教學信息的老師多了,自覺研究的多了,自主學習的多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教學研究水平提高了。
展望:
未來五年,是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科學發展的攻堅時期,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更多優惠政策將落戶農村,我們教師將依託網路優勢,參與到教育界博客協會、QQ群協會,使網路教研,與名師遠程交流成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學生也依託網路開闊視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一道校園風景線,大面積提升學生能力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農村將是教育人才蓬勃催生的沃土。
⑨ 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上還有哪些有待提高
以下幾方面:
英漢語語言技能修養
普通語言學理論修養
跨文化交際知識與文化修養
二語習得與教學法修養
⑩ 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哪些技能
能夠調動小朋友的積極性,1.有一些才藝,2小學英語老師發音要准確,一年級是打基礎階段,是培養學習主動性的時候,3.老師多積累一些課外英語小常識,故事。 一、英語專業知識 英語是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對於從事未來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掌握系統的英語專業知識是適應未來英語教學的保障。盡管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是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教師如果沒有扎實、系統的英語專業知識是很難勝任未來的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英語專業知識一般指英語語言、文學、文化方面的內容,還包括准確而流利的英語語音語調,一定的貼近兒童生活的詞彙量,牢固的語法修辭及文體方面的知識以及本國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社會制度、政治結構、價值觀念等領域的文化知識。 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英語語音、詞彙、語法、功能、話題、文化修養幾方面。良好的言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幾方面。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聽、說、讀、寫等教學理論與技巧,應該具有如何培養兒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具備上好新授課、復習課等課型的良好的專業授課技巧等。此外,他們對語言測試評價的理論和實踐也應有所了解。國家教育部門規定,小學教師應達到大學專科水平,那麼,小學英語教師的英語水平就應該達到英語專業大學專科水平。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具有較為系統和扎實的現代英語語言知識,具備較高的英語聽、說、讀、寫的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只有達到這樣的專業水平,才能全面地掌握教材,才能解答學生提出的與課內外知識有關的問題。總之,學習外語學科的語言知識、基本技能及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加強自己所教語言材料的儲備能力對小學英語教師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二、理論素養.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不僅僅是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授,還涉及到相關的其它專業知識。就理論素養而言,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具有現代外語學習理論、二語習得理論、外語教育心理學、課程理論等相關學科的知識。1.外語學習理論。母語與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英語測試、英語教育史、英語教學法等對小學英語教師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些知識有助於小學英語教師充分認識小學階段英語教學規律及科學的教學測試評價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的必備知識。不掌握現代語言學習理論,就不能使自己在現代教育系統中自覺、准確地定位。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外語教師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外語教學法知識。外語教學史上有多種外語教學流派,如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暗示法、沉默法等等。這些教學法都是在一定的語言學和心理學理論基礎上產生的。小學英語教師應了解不同教學法的歷史和體系的特點,汲取長處,掌握外語教學中的最基本的教學原則和方法,豐富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知識和教學技能,改進課堂教學。2.教育心理學知識。教育具有科學性,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的指導,特別是素質教育更需要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心理學理論的指導。21世紀的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掌握小學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外語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遵循教育規律,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兒童學習外語的心理特徵,如兒童的記憶、觀察、思維和興趣、習慣、意志、性格等心理現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理論、教育實踐和教育現代化的新成果,如課程、教育測驗與評價、教育研究方法等,特別對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和在兒童發中的啟蒙作用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並對兒童發展的內涵和特點、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小學英語教師要善於把教育科學理論與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自己把理論應用於實際的能力,使教育科學理論真正發揮作用。此外,教師還必須懂得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外語學習心理。少年兒童學習外語具有記憶力好,心理負擔輕等特點,這正是兒童學好英語的優勢所在。但是他們注意力不易長期集中,不喜歡單詞的重復和機械的訓練。如果讓他們背記語音和語法規則,理解復雜的語言知識,就忽略了兒童學習語言的優勢。所以,教師要對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規律和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教師要重視兒童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根據小學生動機和興趣形成的特點和規律,培養和激發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根據小學生觀察的特點和思維的規律安排教學內容,恰當地選擇和調整教育教學策略,設計恰當的真實語言情景和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指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根據小學生的記憶規律和遺忘規律布置作業,組織復習;發揮小學生的年齡優勢,在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訓練中側重聽說;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根據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生理特徵和認知過程,了解學生的情感和需求。高超的教學藝術應該建立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智能發展和英語知識的特點進行教學,努力提高外語教學的組織能力和教育實施能力。所以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對於小學外語教師也是十分重要的。3.課程理論知識。了解課程方面知識是未來小學英語教師必備的素養。在新一輪課程改中,小學英語教師首先應當明白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因為小學課程是基礎中的基礎,身心各方面都處於發展過程中的兒童遠遠沒有定型。在小學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和自主性探索學習方式結合起來,特別是在目前小學階段的活動課程中,能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自主性探索活動,豐富他們的親身經驗,鍛煉他們的各種能力,培養他們積極的態度、情感,使得英語課程對小學生發展的獨特價值能夠實現。小學英語教師要具有課程方面的知識。以往教材的編寫、審定與一線教師沒有多大關系。教師就是一絲不苟地把課程知識系統地教給學生,以應對各種檢查,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的問題,而不是課程設計的問題,充當的是一個課程執行者的角色,而不是參與者的角色,課程理論知識比較少且淺。而本次課程改革以及(標准》提出了在課程目標、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方面的目標,要求教師至少理解分科課程、綜合課程、活動課程、課程結構等理論知識和觀點;應該懂得課程設計、開發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對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有深刻的了解,對課程理論方面的知識和教學大綱設計原理,以及對小學英語教材的分析都應該具有相當的認識。能夠清晰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