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將故事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
首先非常感謝你這樣認真且負責的人民教師。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心靈還很純真,可以通過講小故事和同齡階段有關的。這樣可能引起小孩子的興趣,也會把注意力拉回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Ⅱ 故事教學法的小學語文
低年級語文課中故事所佔比例較大,學好這一類課文對於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而這類課文的教學僅以口頭傳授很難達到效果,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
1.初識課文,讀述結合。所謂讀,即先要讀通,將生字、新詞的音、義弄明白,在這基礎上,再按要求讀、弄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經過、結果搞明白。所謂述,就是在初識課文後,通過復述課文來檢查學生是否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養成邊看邊記的良好習慣。比如,在教學<<大禹治水>>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四個問題。(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2)這是在什麼時候?主要講了誰?(3)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4)後來,洪水制服沒有?人民都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了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然後通過復述課文來回答這些問題,教師也達到檢查的目的。
2.精讀課文,講練結合。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把握後,教師應將學生引入課文的精彩點位,這樣可豐富學生的詞彙,促進正確深層地理解詞意。課文中有些詞句,看似平常,內涵卻十分豐富。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去發現,並指導學習、練讀。從讀中感悟其義,感受語言之精妙,領悟語境之燦爛,從而陶冶美的情操。如<<雲房子>>這一篇童話,採用了擬人手法,語言生動有趣,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朗讀中體會雲的變化,雲的美,在朗讀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在課文第5自然段有2個問號,激起孩子們滿腹的疑問。是啊,雲房子上哪去了?教師引導學生讀這句話:「忽然,呼啦啦吹來一陣風。」讓學生多讀幾遍,他們就明白原來是風把雲朵吹走了。教師再適時提問:「雲朵被風吹走了,這時的天空變成什麼樣子了?請同學們在書上把它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學生找到「只剩下一個笑眯眯的太陽和一片水汪汪的藍天。」通過朗讀那一片雨過的美麗天空,就自然呈現於眼前,比單獨的講解效果更佳。
3.總結課文,演評結合。演就是在課文總結時,可通過分角色表演和即興表演等方式將學生導入課文情境中,於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並能更准確地體會和把握人物的性格。評就是在演後請學生做小評委,點評同學表演得如何。這樣在評中,課文的精要處就能得到再現,從而也就達到總結的目的。其次,小學生喜歡看錶演,更躍躍欲試要參演課本劇,在教學實踐中,它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與不容低估的作用。如<<狐狸和烏鴉>>這一課,我讓同學根據課文排了一個簡短的課本劇,最後總結時讓他們演一演,其它同學評一評。在評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說:「演狐狸的同學開始眼珠沒轉,不能表現出狐狸的狡猾。」「狐狸說的話,比較符合它想吃肉時表現出的討好、狡猾的神情。」還有同學說:「讀旁白的同學讀得很好,比如『直流口水』、『搖搖尾巴』讀出了狐狸的饞樣,還有得意的神情。有關描寫烏鴉的句子也很精彩,讀出了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特點。
童話故事的總結這樣處理,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想像力,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事物評價能力,使學生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發生質的變化。
4.延續課文,想像寫作。童話故事留給兒童很多想像的空間,教師應抓住這個特點,讓學生學習寫作。作文的過程就是創造、想像的過程,而低年級學生正以想像見長。教師應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放飛想像,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語句通順即可。對於學生的「異想天開」教師要給與支持、鼓勵和幫助,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才會有寫作的萌芽。很多學生對作文都感到措手不及,無從下手。這主要是從開始教學時,就讓學生朝著模式的方向發展,將他們的思想禁固在某個范圍內,學生就無話可說,視作文為畏途。低年級教材中有很多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故事,在教完每篇童話故事後,我都讓孩子進行續編故事練習,學生對此樂此不疲,一個個美麗的傳說產生了,孩子的寫作興趣盎然。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獲得了成功感。學生越學越有趣,越學越有盡。人人都覺得自己成了「小詩人」和「小作家」。因此,為今後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學習語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故事教學是舟、是槳,我們只有抓准了這一點,才能到達小學語文教學成功的彼岸!
Ⅲ 求小學語文教學故事
這是在我上低年級寫話課上發生的故事。在這節課上我發現我們的孩子潛力非常大,也非常的討人喜歡。
他們還有很多我看不到的才藝,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特長。看來要真正了解他們我還要做更多的努力。真真正的深入到學生當中,真正的做他們的朋友,這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了解他們,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進而更好的教授他們知識。
前兩天上寫話課,要求孩子們跟同學講故事。我問大家有誰願意給大家講個故事呢?沒想到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劉偲偲」。我就說偲偲既然同學都推薦你,你願意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嗎?讓我驚奇的是偲偲大方的站起來說「我願意」真沒想到平時從不積極回答問題的她會有這樣的舉動。接著掌聲響了起來。更出乎意料的是,偲偲大大方方的說起了開場白「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的故事是《豌豆姑娘》希望大家喜歡」。這樣的開場白並沒有教過她,竟然說的這樣有模有樣,講台頓時成了他的舞台。不開口還好,開口更是語出驚人,偲偲把故事講的生動有趣,語言優美動聽。換人的可惡豌豆姑娘的可憐都被他一一描述出來。講故事時教師里鴉雀無聲,沒有一個做小動作或者是搗亂的,盡管我在平時講課的時候如何的組織教學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真是讓我佩服啊!一個故事講完教師里想起了熱烈的掌聲。同學們都嚷嚷著再講一個再講一個。看同學們有這樣的性質,我就又為了一句,偲偲還願意跟大家再分享一個故事嗎?(下面同學開始插話了,可以,老師你不知道她可是咱班的故事大王,每天晚上都會給我們講故事,她知道的故事可多了。)這時偲偲說可以於是又說,我再給大家講一個《白雪公主》的故事······
一堂課下來,她講了五六個故事,下課後孩子們還沒聽夠。課後通過交流我知道,這孩子從小就喜歡聽爸爸媽媽講故事,自己也特別愛看故事書。在平時生活中,同學們經常圍著他聽故事,晚上睡覺前,同寢室的同學經常聽著他的故事入睡。我這個不負責任的老師竟然沒有發現班內這樣的小天才。
班內有個男孩子表現欲極強,在學《狼和小羊》這一課時,我發現這孩子把狼的兇殘蠻不講理,小樣的溫順模仿的惟妙惟肖。這孩子平時不最守紀律,作業經常不認真寫,課通過他的表演,我知道這孩子不是不學習,也不是學不會,是他沒有認真學,或者我所講的知識不能引起的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行,讓每個孩子都融入的學習的氛圍當中。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Ⅳ 在線等一篇好的語文教學故事,原創的!!!
我的作文教學故事
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回想從教之路,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大作為,可是平淡的教學生涯卻賦予了我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困惑、有激動、有傷心、有憤怒、有無奈、更有迷茫。伴隨著自己和學生交往的生命歷程,我欣慰地看著我的學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滿足的笑容,那一張張燦爛笑容的背後是一個個刻骨銘心的故事。尤其是語文課中的作文教學,如何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學生的創作真情,讓他們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來,是我們這些語文教師重點研究話題
我曾布置學生寫過以《感悟親情》為話題的作文。當我把題目寫在黑板上時,教室里發出了一種奇怪的聲音。我掃視全班,發現他們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顧的。這讓我備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難道這些新生代果真對於親情毫無感悟?面對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著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我相信,他們應該不至於如此冷漠吧,於是把求助的目光掃向他們,發現有些低下自己的頭,有些做出與己無關的姿態,有些似乎還意猶未盡,似乎還有話說。於是我喊了一位我認為還比較有感情的同學起來說一說:她囁嚅著而且還有些怯生生地說:「其實親情……」還沒說完,便聽見下面一片「切……」的聲音。
我相信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都有一處最為柔軟的地方,關鍵是你善不善於發現。這時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經學過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於是,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展開了一場特殊的心理攻堅戰。
「大家還記得那篇《背影》嗎?」
同學們有些茫然的點了點頭,眼睛裡充滿了迷惑與不解。
「有誰記得那是誰的背影?那是一個怎樣的背影?」
學生們開始做回憶狀,好像在那兒若有所思。
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親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他的同桌著急了,「而且過車站的月台時是爬過去的,因為太胖了,特困難。」
「那他為什麼還要過去呢?有什麼急事嗎?是非去不可嗎?」我又繼續問到。
「他要給兒子買橘子。」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道。霎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不再說話,陷入了沉思。
「父親如此費力,艱難的爬過月台,只是為了給兒子買幾個橘子,生怕兒子路上口渴。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你們想過沒有?」看到學生們開始思索,我趕緊趁熱打鐵。
「在你身上,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當中的一點一滴,你們的父親、母親是如何的愛你們的?」停了一下,「有誰聽過滿文軍的《懂你》?」
大家都使勁的點了點頭。
「那麼有誰會唱嗎?要不,老師起個頭,好嗎?」
當我哼唱起那首飽含深情的《懂你》時,同學們情不自禁的跟著我,開始很小聲,漸漸的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動情了。我希望學生們能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現在應該已經奏效了,他們能夠體驗到人世間那令人潸然淚下的父子情深,便可以去感悟親情的可貴。
「我想,每位同學都或多或少的記起了什麼。回去以後,老師希望你們能與自己的父母一起讀《背影》,並寫下讀後感,好嗎?」
結果所有同學都寫了對這篇文章的感受,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實在令人感動。有的學生不僅寫了對文章的理解,而且也體會了父母心底的親情。接下來,我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真情,並以《感悟親情》為題寫一篇課外練筆,學生寫作興趣盎然,對於他們來說,作文再也不是被動的老師要求了。
這些發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小故事,猶如珠璣相碰,清脆悅耳,時刻伴隨著我的教學生活。讓我體會到在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作為師者的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努力踐行語文課程標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僅成為孩子們母語學習的基地,更成為他們成長中最愛的一方樂土。
Ⅳ 求小學語文教學故事
發給你一篇我的教研言論文參考吧!
●以史為鏡
作文的四個基本點
四川彭山青龍初中 徐敬德
【小引】
什麼樣的作文是好作文?怎樣才能寫出好作文來?這是同學們很想知道的問題。下面的四個故事就是回答這兩個問題的。
【故事一】
八哥和蟬
八哥出產在南方,南方人捉到八哥,就訓練它學說話,久而久之,它就會模仿人說話了,可它僅只是能學會幾句,整天唱的也就只是那麼幾句。
蟬在庭院里叫,八哥聽了便嘲笑蟬。蟬對八哥說:「你能夠模仿人說話,很好,但是,你所說的那些話,實際上等於沒有說,哪裡比得上我能自由叫出自已心意呢?」八哥聽後,低下了頭,感到非常慚愧,終生不再模仿人說話。
(據《叔苴子·《內篇》改寫》
【點撥一】
寫好作文最根本的是什麼?就是抒發自己心意,說自己心裡想說的話。亦步亦趨去學別人,簡單重復別人的東西,只會落下「低下了頭,感到非常慚愧」的命運。
【故事二】
仁宗問水災
慶歷年間,河北發生了很大的水災。有個公出的使臣到了朝庭。仁宗召見他,問他說:「水災情況怎樣?」他回答說:「環抱群山,淹沒丘陵。」仁宗又問:「老百姓的情況怎樣?」回答說:「如死父喪母。」仁宗不高興了,沒有再問什麼,讓這個人走了。
這個人走了之後,仁宗就向各部門下詔令說:「今後上奏國事,都要直截了當地說話。」(據《夢溪筆談》改寫)
【點撥二】
「言之有物」,也就是宋仁宗要求的直截了當,是寫好作文的第二個基本點。作文時,只顧追求言辭的華麗,缺乏實際的內容,是要不得的。
【故事三】
牧童評畫
四川有個閑居的讀書人杜處士,愛好書法和繪畫。他所珍藏的字帖繪畫很多,多得要用「百」作單位去統計。他最喜愛的,是一軸戴嵩畫的牛。他為這幅畫作了彩錦的套子,作了玉石的軸,經常隨身攜帶。有一天,他晾曬書畫,一個路過的牧童看見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這張畫哪裡是畫打架的牛啊?牛打架時,都把力用在角上,尾巴夾在大腿股中間,這畫卻畫成搖著尾巴斗,太荒唐了。」處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很對。
(據蘇東坡《書戴嵩畫牛》改寫)
【點撥三】
這個故事說明,作文要真實。一旦不真實了,其它的努力全是白費。正如戴嵩畫的牛,因為尾巴畫得不真實,整幅畫都失去了價值。作文,需要認真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然,就很難寫出真實來。
【故事四】
子禽問墨子
子禽問墨子:「話多有益嗎?」墨子說:「蛤蟆一晚叫到亮,唇乾舌燥而沒有人理會;雞一夜只鳴三遍,天下震動。話多有什麼好處!該說的時候才說就對了。」
(據《墨子·佚文》改寫)
【點撥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作文的第四個基本點:簡練。我們作文時,要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極力刪去可有可無的字句。繁復、冗長的文章,是沒有人愛讀的。
【結語】
什麼樣的作文是好作文?是抒發自己的心意的作文,言之有物的作文,真實的作文,簡練的作文!怎樣才能寫出好作文來?在作文中抒發自己的心意,做到言之有物,真實,簡練。
讓我們記住故事給我們啟示吧!
Ⅵ 求幾篇三年級語文教學故事
「做」語文——淺談三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為"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為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首先,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筆者以"做"為中心進行三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三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1.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學科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直覺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我們經常性地安排一些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如在《陶罐和鐵罐》、《亡羊補牢》、《驚弓之鳥》等多篇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比絕招隊《東方明珠》等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比絕招"、"小導游"表演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熔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氣質,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情趣。
2.緊扣課文內容的製作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三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花鍾》一課,可根據課文內容或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製作一個"花鍾"。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保護綠色家園"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煉,審美、鑒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緊扣課文內容的拓展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氣將一篇篇課文融合在一起,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緊扣一篇課文"做",也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設計,拓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匯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中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了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尋找各學科之間的關聯點,設計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後的活動不僅在數量上添磚加瓦,而且在質量上高屋建領,極大地豐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采訪老師等形式發現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小學的學生一起誇誇自己心愛的小學,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力日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聯系生活"做",激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他極力主張把學生從學校這個"鳥籠"中放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禮。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環保主題的課文。為了從小搞羌學生的環保意諒,我們在三年級下學期安排了主題為"關心周圍的環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一想開展的方式和內容,然後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小組進行了細心的觀察和記錄:"稱了稱家裡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噸水"。有的小組去實地訪問,追尋一條原,本干凈的小河變得渾濁骯臟的原因。還有的小組搜集了許多的資料,了解嘉興近幾年來水資源缺乏、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勁頭十足,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課改故事
教學必須關注學情
課堂教學至少要有兩個「關注」:一是關注教材,要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不僅弄清教材的內容和表達形式,而且要弄清所教教材前後之間的聯系;二是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真思考,教學的哪些內容和方法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知道的,哪些知識是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可以明白的,哪些知識需要教師引導點撥才能弄明白的,哪些問題是學生目前無法解決的。這些在備課時要盡可能考慮得周全些,在上課時乃至課後也要通過各種方式吸收反饋信息,即時作出准確的判斷。不論課前、課中還是課後,在研究教材、學生,並作出判斷之後,都要採取相應的對策。
我在教學《我是什麼》的第二課「理解課文」時,有過一些經驗和教訓。
在教學課問第一部分時,最初我准備讓學生用 「有時候------有時候------」練習造句,後來經過試探發現這對學生來說太容易了,不能真正起到激發學生思維和運用語言的作用,我果斷地捨去了這一環節。如果不改,必然會浪費時間,使其他部分的教學更為緊張;更重要的是,由於研究的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必然會讓學生感到厭煩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水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學生也容易理解,於是我從另外的角度提出問題:「睡覺」,「散步」,「奔跑」,「唱歌、跳舞開大會」在課文中能不能交換?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既要想像水在不同環境中的各種狀態,又要辨析幾個動詞或動詞性詞語的意義,這就迫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樣作,能讓學生感悟到一條使用語言的基本原則,這就是詞語要准確地表達事物的特徵。當然,學生在討論中也可能提出,水在江河裡也會唱歌、跳舞,在海洋里也會睡覺,這也沒有什麼可為難的。水在江河裡跳舞、唱歌,那是在發大水的時候,水在海洋里睡覺,那是風如平浪靜的時候,也就是說是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在一般情況下並非如此,正因為這樣,所以,課文在這一段話的開頭用了一個詞「平常」,這進一步說明,作者寫作時思考的嚴密和用語的精當。
學生在議論水對人做好事的時候,教室里小手林立,幾乎所有學生都想發言。十幾位學生發表意見後,舉手要求發言的仍有很多,但由於時間有限,我只好強行結束討論,轉入新的話題,結果致使一部分學生因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而情緒低落下來。要是一開始就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那每個人就都能發表意見了;在此基礎上開展全班交流,起質量就會明顯提高。
當問到水為什麼會發脾氣,干壞事時,沒人發言,小組討論後,學生仍說不到點子上。無奈之下,我只好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這樣雖然簡便、省時,但索然無味,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是我早料到這一著,在學生思維受阻時講一講「小村莊的被毀滅的故事」和哈爾濱缺水事件,學生就很容易明白,水之所以為患,那是由於人們破壞植被,污染環境的緣故。這樣,在接下來議論怎樣讓水只做好事不幹壞事的時候,學生的思路就會更加明析了,發言就會更加中肯了,接受的人文教育就會更加深刻了。
課堂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關注學情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只有關注學情,才能科學地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讓學生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活躍思維,弘揚創新精神,那種無視學情,一味跟著經驗走,跟著教參走,跟著感覺走的教學,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學。
Ⅶ 求兩篇 小學 語文 老師的 教學故事 要求原創,無限送分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轉眼間已經工作二十多個春秋了。回首這近二十多年年的教育之路,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大作為,可是平淡的教學生涯,卻賦予我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從事語文教學一直是我的一大樂趣。我愛看著我的學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滿足的笑容。每節課下來,我總不忍心立即離開教室。因為我總是被孩子們的一句「老師, 等一等!」給拽住腳步。有時候是為個別差生留下的,有時候是被待解的疑難給拌住了,有時侯是找某個課堂上有心事而沒認真聽課的學生談心,諸如此類。有趣的是,經常被重重包圍的我反而很樂滋滋地傾聽著、享受著師生之間的這種其樂融融的情景.
我將自己在教學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與同行們分享。
記得我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在課堂上,我不厭其煩地一一指出及糾正學生所出現的各類錯誤。一堂課上,幾乎每一個學生我都為他們糾正過錯誤。當時班上有幾名男生,由於接受能力弱一點,糾正的次數甚至達到四、五次。有時候心裡一著急,還免不了批評幾句。一段時間後,我開始覺得課堂上哪裡不對勁,怎麼氣氛越來越沉悶。回想著課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學生談話後才知道原因:是我過分「周到」的糾錯,挫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信心。試想,若是自己在[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FFKJ.Net]學習時,老師也是不停地打斷、糾正,那怎麼不會感到氣餒和受傷呢?那怎麼還能積極愉快地學習呢?比如說,如果人的心理壓力很大,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時,學生所學的知識是不會被吸進大腦。相反,當你的心理壓力小,學習的效果就好了。在這些教學失誤之後,我不禁思索著補救的方法。
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的任何嘗試,我們都應該採取鼓勵的態度。同時也告訴學生:「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沒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歡你們的錯誤。」從那以後,我常常微笑著、耐心地聽完學生回答,而且及時制止其他同學的嘲笑,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不再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因為我越來越體會到: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是每個人的天性,更何況是孩子。一句積極的評價就是鼓舞孩子奮發向上的強大動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對待各種事物的態度就會越加積極。現在,我從學生課堂發言積極,熱烈討論的活躍氣氛中,我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Ⅷ 適合語文教學的課堂哲理小故事有哪些
哲理小故事用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但是,不是每篇文章教學的過程都適合插入哲理故事的。
要針對不同的文體教學採用不同的故事引導。
Ⅸ 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該怎樣進行教學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後悔」「接受」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明白了什麼?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亡羊補牢」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一)推薦寓言故事書
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並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於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從而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二)組織寓言故事會
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後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來推動學生對寓言故事學習的興趣。
(三)編寫寓言故事
想像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像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煉簡潔。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續寫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寫下有可能發生的故事結局,不一定要求有標准、統一的結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沒有說明可憐的小羊的最後命運如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藝術空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續寫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凶惡的狼向小羊撲去時的動畫,讓學生充分感受狼的兇狠,小羊的弱小、無助,為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小羊最後被狼吃掉了嗎?如果沒有,小羊是怎樣獲救的呢?」並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思維,想出解救小羊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充分說出辦法的基礎上,要求以「小羊獲救」為題,寫一段話。
在學生充分閱讀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感受問題情境的特定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開創造性的聯想,為寫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節簡單但富於變化的特徵。因此,可以添加情節和增添角色,進行多角度敘述,續寫寓言故事。另外,故事總是從反面給讀者以教育,所以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寓言角色接受教訓後做正面的描述,進行續寫故事。
2.改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的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訓性、角色少和形象誇張可笑的特徵設計。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諷刺老虎的兇殘、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勢欺人的可惡行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給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動物看見老虎來了紛紛逃走時,一隻犀牛來了,它建議老虎站在旁邊觀看,讓狐狸自己向前走,結果老虎恍然大悟。
總之,寓言故事教學注意了以上四個問題,教學中就能開拓學生思路,拓展學生積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