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小班額語文教學的個人研修計劃
活動目標:
1、學慣用肢體動作和打擊樂器的不同力度表現大雨小雨。
2、喜歡參與游戲,體驗打擊樂帶來的樂趣。
㈡ 突破小學課堂教學重難點的方法課題的研究背景應該怎麼寫
1、當代教學論的原理當代教學論對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中,強調在教學中必須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並掌握科學的方法,為終身的學習與工作奠定基礎。「自主探究」吸取了「問題法」、「發現法」等優點,基本上應用科學研究的步驟,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發展認識能力,培養研究、探索、創造的態度和方法。因此它著眼的不僅僅是一篇課文、一項知識、一堂課、一段時間,而是利用課文,活化知識,舉一反三,著眼長遠。它不但讓學生知其然,而且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甚而要學生知其必然,從而給學生指出探究問題的方法,授之以漁。2、教學心理學的原理。學習心理過程有「學—思—疑—問」四個必要的環節,其實就是逐步深入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只有在這樣一個的過程中,才能既獲得新知,又提高能力。學習心理的研究表明,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是促使小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去自主探究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是自主探究高效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3、「探究—研討」教學法的借鑒。這一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由他們自己對「有結構」材料的觀察、分析、討論得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教學中教師把以教材為範例的學習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去支配,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內容;師生之間通過語言表達交流、補充各自的看法,使得個別的認識向一般意義的認識升華。在自主探究活動中,教師主要是為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條件,並激勵、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自行探索,發表創見,培養創新能力。4、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在學與思的關繫上,孔子認為應當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學習和思考必須結合起來才有收獲。孔子曾對他的學生夏說過,「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種學習過程體現了「學、思、行」的辯證統一。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自己發現這些「門道」,變為自己的「本領」(能力),最大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用這些本領去發現解決新的問題,做到「舉一反三」,從而實現課堂的最終高效。三、研究的目標1、確立小學自主探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2、構建教學中自主探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3、研究探討具體的教學操作方法,探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規律。四、課題研究的內容1、探討自主探究高效教學的一般要求。討論的要點有教學目標、教學思想、對教材的理解、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教學氣氛、教學手段、練習與習題、教學評價、教學成果、教學范圍、對教師的要求等方面。
㈢ 怎樣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小課題研究的國內外現狀與趨勢分析
小學教學質量
通過游戲的教學。老師要多笑,與學生們多親近,免得發生尷內尬。多找點學生感興趣的容話題,避免死板教條。給學生以自由暢想的空間。通過生活中實際的例子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將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我是個學生,只歸納出這么多,你可以跟你的學生交流哦!
㈣ 小學教育教學有哪些課題可研究
學生好習慣培養和德育培養
㈤ 如何構建有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題研究
1、課題提出的背景
十五大報告提出:「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
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關繫到「21世紀社會主義的全局」。當今時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需要人們具有收集、分析和處理資料及信息的數學素養。現代社會需要人們掌握較多的數學知識去統籌優化、分析與決策。各種統計表、比例、分數、小數、百分數……頻繁傳遞大量的信息,數學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各個領域滲透。
作為數學領域中的基石——小學數學,擔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數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激發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我區從2003年秋季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至今,實施素質教育已從理論層面逐步向實際操作層面轉化。教師的教學理論、教學行為在實踐中也正悄悄地發生變化。但在可喜的同時,我區教研員深入城鄉小學的數學課堂,仍發現還有部分課堂沒有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傳統;教學設計封閉、過於機械和程式化;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承,過分強調接受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實效性不強的問題。為了徹底扭轉這樣的狀況,達到《數學課程標准》提出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目標,我區教研室小學數學以創新精神為指導,設計了以教材目標、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氛圍、教學過程為體系,以「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領域為內容的《構建和諧數學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課題研究。該課題的提出和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此項實驗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抓住了我區小學數學發展的根本問題,只有和諧的數學課堂,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2、課題意義
(1)有利於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法。
(2)有利於教師深挖教材,實現開放式教學。
(3)有利於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滿足學生的情感體驗。
(4)有利於加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小主人。
(5)有利於師生的共同發展。
二、研究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構建和諧數學課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研究中,我們學習了全國相關研究成功的著述,系統整理了「七五」以來我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為該課題實驗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我們結合自身的力量和特點,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開展實驗,全心全意為全區師生的和諧發展服務。
2、系統性原則
和諧數學課堂,是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氣氛、教學過程的有機整合,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系統。我們始終堅持系統性原則,對「構建和諧數學課堂」各要素進行總體認識,對「系統」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內部與外部之間的關系整體分析,確保達到更全面地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目的,實現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優化。
3、優化性原則
構建和諧數學課堂教學體系實驗研究,就是要實現全區小學數學工作的整體優化。科學的教育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益。培養一支教科研自主發展的中心組教師隊伍是當務之急。培養全區小學生有良好的數感和創新能力,是實現全區小學數學工作整體優化的關鍵。
4、協調性原則
構建和諧數學課堂體系實驗研究是動態的、立體的、多維的。這項工作涉及到科研人員、教育行政、教研人員、教師、學生等多方面。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工作的基本策略是在協調中達到綜合平衡,以科研人員、教研人員為先導,指導教師積極研究課堂教學藝術,所有教師互相配合,互相調節,以確保和諧數學課堂教學體系在研究中相對平衡,時空、人員配置更合理。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生科學的教育教學技藝。
——教學目標多項化,認知、情感、能力三維目標和諧共進。
——教學活動主體化,讓學生充分活動,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
——教學方法靈活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化。
——教學氣氛民主化,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氛圍。
——教學形式多樣化,加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教學過程動態化,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求異思維。
2、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全區小學的數學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全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體現,各類學生的情感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發展;一批痴心於小學數學教學的名師、特級教師涌現出來,章貢區小學數學教改力度進入全省前列。
(二)研究內容:
1、數與代數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
2、空間與圖形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
3、統計與概率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
4、實踐活動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
四、研究過程:
(一)研究方法: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結合個案研究,採用錄像技術、案例分析、經驗總結、學生訪談的手段記錄課題實施情況,通過階段小結和評價對研究的整個過程進行調控。
(二)實施情況
1、准備階段:(2006年8月-2006年9月)
(1)調查摸底,提出課題。
(2)申報課題,批准立項。
(3)成立課題實驗組織機構。
(4)制定實驗研究方案。
(5)培訓相關教師,組織加強理論學習。
2、研究實施:(2006年10月-2007年6月)
(1)討論修訂方案,明確本實驗目的、意義、內容方法及操作步驟。
(2)每學期初學習鑽研、制定計劃、探討全學期實驗目標及重點方法。
(3)以學習、討論、個人嘗試、研討課、互相交流為主要形式,邊學邊實驗邊研究。
3、總結階段:(2007年7月-2007年9月)
(1)問卷調查,反饋信息,收集資料。
(2)資料整理,分類歸檔。
(3)寫出實驗研究報告,總結、撰寫論文。
(4)接受評估驗收。
五、研究成果
(一)構建和諧數學課堂的策略
1、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中走進和諧。和諧社會是一種有層次的和諧,其核心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即人與人的和睦相處,是保證社會機體均衡發展的基礎。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系如何,便是構成了課堂這個「小社會」能否和諧,學生能否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的主體。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和諧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教師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關系是平等合作關系,沒有任何歧視、批評。教師要把微笑、鼓勵的掌聲、帶進課堂,教師要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貫徹於教學中,允許學生自由發言、自由討論,提高學生的協作、交流、探究等多種能力。
2、依託教材走近和諧。在課改教材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情感因素。從一組數據,一幅美麗的圖畫等,都能讓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依託教材從事教學活動的同時,對教材進行「深度加工」——積極選擇,有效重組及完善整合。如在進行空間圖形領域「長方體的認識」教學研究中,設計以下教學環節:l、師生談話。出示粉筆盒、紅磚等物體,學生指出他們是什麼形體。2、師生問答。學生舉出一些屬於長方體物體的例子。3、師生共同操作演示。教師和學生用刀削蘿卜,認識面、棱、頂點。4、小組討論。長方體的特徵。在以上教學過程中,對於教學內容的呈現採取了不同的方式,有文本呈現、直觀演示、實驗操作、觸摸感受、媒體展示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使用教材,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數學、用數學。
3、在預設生成中走進和諧。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如今的課堂正呈現出「剛性向彈性轉變」的趨勢,更關注過程的體驗,關注過程體驗中即時生成的東西,在「動」的過程中涌現新思想、新創意。學生是靈動的生命體,在豐富而又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常會有許多預料不到的現象產生。面對這些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如何及時捕捉,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這不僅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前對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徹底研究,預設其中的教學價值,對教育對象的認知起點,學習狀況進行提前預設更需要教師一雙敏銳的眼睛,並隨時進行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應大膽放手讓所有學生去探索,相信他們。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開放廣闊的探索空間,仔細體會各種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方法,必要時給予評判、點撥,決不可做過多的限制或超前點撥,更不要對其發現作任何預置的「圈套」,以學生的自主發現、探究為主,激發全班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這樣,達到了教與學的完美結合,注重了教學過程的全方位和諧。
4、在環境與氣氛的渲染中走進和諧。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動機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助推器。數學學科由於其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學生往往感覺到乏味、單調、枯燥,遠不如語文等學科富有情感的學科那麼有吸引力。所以,教師要針對數學學科和小學生好奇、好問的特點,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富有挑戰性的氛圍,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二)建立和諧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1、交往互動型課堂。
(1)平等對話。化解師生間、生生間森嚴的壁壘。一方面做到師生平等。在交往互動中承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應有的權利,給予學生主動發言、參與的機會。另一方面,做到生生平等。老師不能在課堂教學中使一部分學生成為交往互動的「貴族」,另一部分學生淪落為交往互動的「奴隸」。要實現師生平等,老師就應該學會「屈尊」、「傾聽」;要實現生生平等,教師就要學會調控自己,消除自己對學生的偏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平等對待學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相互尊重。做到三個方面:一是教師尊重學生真實的內心體驗和情感。教師要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要重視學生的存在和需要。如在認知關繫上,教師不能以成人的認知方式去要求學生,不能忽視學生自己的認知方式;在情感受關繫上,教師不能忽視了學生作為未成年人所感受到的情感體驗以及他們的情感需要;在社會關繫上,教師作為社會的代言人、教育者和知識的傳授者,應該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二是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尊重學生的行為選擇。三要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
(3)彼此評判。相互評判不是抵毀,而是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觀念等,也是為了使自己獲得他人的思想,與他人達成共識,從而發展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同桌交流、小組內交流、班上交流等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思維、發表自己的不同評判意見的機會。
2、自主學習型課堂。
(1)出示學習目標。學生自主學習之前出示學習目標,可以使學生目的明確,克服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2)出示自學思考題。小學生由於受知識經驗與思維水平的限制,學習不容易抓著重點,有了自學思考題,一是能使學習有重點;二是有任務驅動;三是能讓學生體驗成功。
(3)學生自學後交流學習成果和問題。一是交流學懂、學會了什麼,並能用舉例、論證、操作等方式說明自己的觀點;二是交流哪些還沒有學懂或不會;三是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4)解決問題。簡單問題學生解決,較難問題學生討論解決,復雜問題師生共同解決,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問題、費時問題、「怪」問題彈性解決。
(5)教師講解。一、二年級教師的講解不能超過20分鍾(一年級上期除外),三、四年級教師的講解不能超過15分鍾,五、六年級教師的講解不能超過12分鍾。教師主要對學生的自學素材進行綜合分析,進行規律與方法的講解,重點知識的強調等。
(6)當堂訓練。學生的練習是做到「活練」,學生通過解答教師設計的練習和書上的練習,由知道規律和方法到能用規律和方法解決問題,不只是鞏固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靈活運用規律和方法。
3、合作學習型課堂。
(1)合作學習小組要貫穿於學習始終。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作出明確的分工。這里的合作學習小組不只是課堂上合作學習時的小組,還是平時學習時的小組,是貫穿於整個學習期間的小組。
(2)使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積極靠攏。指的是學生們要認識到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其所在小組的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要使學生堅信他們「榮辱與共」,他們之間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系。為確保學生們相信他們是「榮辱與共「的關系,彼此關心學得如何,教師必須給學生設定一個清晰的小組共同目標,實行小組集體性獎勵。
(3)使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進行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助。是指學生們相互鼓勵和支持,彼此為取得良好成績、完成任務、得到結論等而付出努力。教師應當最大程度地提供機會使學生互幫互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並對彼此為學會而付出的努力給予贊揚。
(4)落實個體責任。是指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並掌握所分配的任務。要落實個體責任,就必須評估每個學生的作業,並把結果返回小組和個人,小組成員必須知道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誰最需要幫助、支持和鼓勵,對作業中有錯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的,小組要指派專人進行幫助和督促,保證全組都達到教師的要求。
(5)要督促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小組自評。也稱為小組自加工或小組反省。合作小組必須定期評價共同活動的情況,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有效的小組活動受制於小組是否經常反省其運作情況。小組自評可以描述為小組成員對小組在某一活動時期內,哪些組員的活動有益和無益,哪些活動可以繼續或需要改進的一種省思。
4、探究學習型課堂。
(1)提出問題。提出探究的問題。問題要提在教學重點處、難點處、關鍵處;問題的難易要適度,既要有挑戰性,又要使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解決問題所花的時間要適當,太費時的問題沒必要在課堂上探究。
(2)形成猜測。
(3)進行探究。
(4)匯報探究結果。
(5)多方求證,形成共識。
六、問題與思考
認知、情感、能力教學三維目標的落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性的最大發揮,小組合作時效性的確保都受到課堂教學40分鍾的時間限制。如何在短暫的課堂教學雙邊活動中,實現目標與過程,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的和諧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是有待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㈥ 小課題研究報告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課題的提出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我發現數學教學總是與生活有所隔離,這樣就使學生接觸到的數學知識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學難度,為此,我覺得教師應該在課題研究中應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善於質疑、自主研究,主動尋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因此我確立了小課題----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1、培養學生積極穩定的學習態度。通過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相關背景從多種渠道中加以發掘,凸現出該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歷史與現實背景,呈現知識的產生、發展、變化過程,揭示該知識的發展規律和本質,認識對人類社會生活的現實影響和真實意義,從而增強學生深刻理解相關知識點賦予個人的現實意義,促使學生形成端正、穩定的學習態度。 2、加強學生數學生活經驗積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的研究通過引導學生從日常所處的校園、家庭、社會等周圍生活環境中,有目的地發現和收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加以認真觀察和詳細記錄,鼓勵學生主動以多種途徑去尋求問題的情景,並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討論和解釋,引導學生用准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結論。 3、創設生活化數學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研究,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即教學內容生活化。
㈦ 學校(小學)實行小班化教學可行性分析報告怎麼寫
「小班化教育」是當代小學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趨勢,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小班化教育中,由於學生數額的減少,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方式做出了相應的變化,其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僅師生交往和學生活動的頻度必然增加,而且師生交往和學生活動的質量也必然明顯提高,從而大大改善課堂教學對學生發展的效果,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我區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基本做法
(XX您的)區開始小班化教學研究起始於「十五」階段,部分小學開展了「實施小班化教學」的課題研究,其中以瀋河區大南三小學最為典型。
瀋河區大南街第三小學是一所普通的公辦小學,1998年以來,學校開展「小班化教育」改革實驗,以強化科學管理為切入點,採取「優化教師結構、優化育人環境、優化課堂教學、優化課外活動」四項工作策略,經過6年多的實驗改革,學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
通過小班化班級與普通班級在教室的微小氣候監測、同一教室空間下的人數比、師生互動情況、學生的綜合能力情況等方面進行比較,小班的教學環境要明顯優越於普通班級,小班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明顯高於普通班學生。
目前學校已初步探索出了具有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的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以及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地小班化教學模式,即「分層遞進、合作參與、自主發展」創新教學模式。同時,結合學校實情,建立起特色校本課程體系。
在大南三小學實施「小班化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學校受到了專家和領導的重視與認同,省內多家新聞媒體也先後報道了大南三小學的經驗,學校在《遼寧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上發表了「搞好小班化教育,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一文,學校實施的「十五」省級科研課題——「小班化教學實驗研究」獲得「十五」省級首批優秀教育科學成果一等獎。
二、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取得的經驗與認識
1、小班化教育理念、教學策略充分體現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地發展。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正是小班化教學所實施的教學策略。可以說,小班化教學的實施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深入貫徹課改精神的真實體現。
2、小班化教育的開展充分顯示了小班上課的優越性
(1)增加了師生間、學生間交往的頻度和交流的密度。由於教學的空間條件發生了變化,上課的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活動,解放了五官、大腦和手足,大大提高了每個學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2)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大大高於以往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一會兒游戲,一會兒表演,一會兒操作,一會兒欣賞與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主體作用得到發揮,積極性大大調動。
(3)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重視知識的學習,更重視培養健康的情感。教師對每一個學生更了解,更傾向於以鼓勵和表揚為主,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強化學生的學力和人格的培育。
(4)教師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個別輔導,有更多的機會在教室內巡迴,因材施教。有的教師還把辦公桌搬進教室,一天8小時與學生在一起,當場作業面批,當場個別指導,增加了與每個學生的接觸,並能及時答疑。集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交替使用,優勢互補。
(5)增強了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有明顯發展。
通過與傳統的「大班」比較,發現「小班」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和心理品質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個性也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地說,各學科成績要普遍高於「大班」,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也有明顯增長,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綜合表達能力、適應能力等也有明顯提高。
3、大南三校取得的經驗說明,「小班化教學模式」在我區同等規模的學校中有一定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1)瀋河區教師學校附屬學校(前身為小南三校),學校現有教學班15個,學生498名,平均每班33.2人,學校現有教師65名,按學校目前情況,每個班配置的教師人數為4.3人,已經大大超出學生和教師的比例,實施小班化教學有利於安置超編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崗位,對學校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每個教室都有電腦、電視機、視頻展示台,適合各個學科多媒體教學使用,除此之外,每個班還都通有電話、鋪有地板、百葉窗簾等,整齊劃一且更具人性化。近幾年,學校對硬體設施建設加大了投資力度,使每個班的環境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隨著生源的減少,空餘的教室除了做專用教室外,可用於小班化教學使用,教室可直接使用,不必投入額外資金建設,為小班化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硬體條件。學校計劃在新的學期著手實施。
(2)沈陽市86中學是區內一所相對比較薄弱的初中,學校現有22個教學班,973名在校學生,教職工總數133人,師生比是7:1。共26間教室,7個多媒體教室,2間微機室,另外還有各類的實驗室。初一年級共178人,分成6個班。平均每個班級不到30人。從數量上,達到了小班化教學的標准。而且,6個班都是多媒體教室,學校花了很大力氣裝修,環境優雅,氣氛溫馨。
學校對實施「小班化教學」做了具體的規劃,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和「實現每一個學生都熱愛學校,熱愛課堂,熱愛生活,最終成為一個陽光的、向上的、能與人合作、有豐富知識的合格中學生」的總體目標。
具體措施有:今年9月份開始,從初一、初二年兩個年級抓起。硬體上加大投入;師資上加大培訓;觀念上加強統一;管理上有章可行。
三、目前我區開展小班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困惑
(一)目前小班化教育雖然在我區部分學校開始或正著手准備實施,但大部分學校還不具備實施的必要條件。突出表現為學生與教師的比例數達不到標准,各班的學生人數過多。此外,教學設備及設施不夠健全也是影響小班化進程的主要原因。
1、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造成了區內不少名校學額過大,滿足不了「小班化教學」的需求。
以實驗學校小學部為例進行說明:
(1)學額過大
沈陽市實驗學校小學部班額、生額一覽表
年 級 年級班級數(個) 年級學生總數(人) 班級生均數(人)
一年級 12 511 43
二年級 12 515 43
三年級 11 492 45
四年級 10 478 48
五年級 10 489 49
六年級 9 542 60
總計 64 3027 47
沈陽市實驗學校小學部師生比、班級教師配備比一覽表
在校學生數 3027
一線教師人數 153
師生比 20比1
班級數 64
班級教師配備比 2.4比1
(2)師資配備問題:
師資配備問題是學額大所帶來的實際問題:
如果按照現有的學生人數進行小班化實驗的話,我們來看這樣一張統計表
在校學生數 3027
班級數(每班平均25人) 121
班級教師配備比(小班化標准) 2.5比1
一線教師數 303
師生比 10比1
首先是師資問題的矛盾:如果按照小班化教學的班級教師配備比來看,學校現有學生需要一線教師303人,而現有一線教師153人,少150人;如果滿足了教師配備,師生比為10比1,就不符合「雙高」普九中所提到的師生比為16比1以上的要求。這種政策性的問題,作為基層學校無力解決。
(3)校舍問題:
由於學額增大,學校在原有小學部的基礎上,99年建成了小學二部,02年建成了小學三部。現在低、中、高年級分別在小學三個部,勉強解決了教室問題,如果按照小班化實驗的話,還需要解決57個教室問題,這也是可望不可及的問題。
2、四所初中改革試點校實施小班化教學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以18中學為例進行說明:
學校現在有十六個教學班,共有學生685人,現有教室18個,共有教師85人。從實施小班化條件來看,教師人數是夠的,但教師師資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家長是選擇教師的。從教室的數量來看,是容納不下的,每個學校的功能教室都具有40個座位以上,是完全可以滿足實施小班化的條件的,但從實施小班化具體方法來看,實施小班化的條件暫不成熟:其一,從現有的人數,現有的教室來看是完全不可能實施的;其二,從師資來看,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也容易造成對小班化的不利,因為家長是要選擇老師選擇那些比較優秀的教師。其三,對於我們這種改造學校來說,如果人數過少,隨著年級的升高有部分學生流失,這會造成班級生存不下去;其四,從現有的政策來看,實施小班化將會造成師資超員,但從長遠發展來看,隨著學生數量的減少,實施小班化教育教學是完全可能的。
(二)現存的問題及理性思考
1.師資隊伍的適應能力問題
「小班化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教學中要求教師觀念的轉變,比如「教師不教學生就不會」、「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等觀念的碰撞;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教學技能上「一專多能」;在師生關繫上,要求教師能夠彎下腰來傾聽孩子們的要求。
2.教育政策的支撐問題
由於現今基礎教育為外控管理,學校無人事自主權,而小班化教育的教師配備對比現今的配備比例相差很大,這樣給學校全面實施小班化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小班化教育需要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置方面進行綜合調整,需要足夠的教育經費的支持和投入,而且師資培訓也需要資金。
3.教材方面的需要
現行的這一套教材並不能完全適應小班化教育的需要,也不能充分發揮小班化其應有的價值。因此應加強小班化教學課程、教材、教法、評價等的研究工作。鼓勵教育科研人員與教師一起進行合作研究,開展小班化教學課程、教材、教法、評價等的研究工作。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班化」是一個方向,也是一個趨勢,但如何組建好小班,則是我們之上而下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課題?希望 「小班化」能實踐好,實驗好,為課程改革、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