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要注意什麼
小學低年抄段數學教學要注意什麼
1、要注意孩子的課堂行為習慣,要求每個學生的眼睛時刻不離老師。
2、要注意孩子的書寫習慣:方塊字、格尺的運用、卷面的整潔。
3、要注意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數一數,撥一撥,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
4、每節課前背一背死記硬背的知識點。
② 如何上好小學低段數學思維訓練課
孩子的數學思維訓練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轉化型
這是解決問題遇到障礙,受阻時把問題由一回種形式轉換答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楚,以利解決的思維形式。在教學中,通過該項訓練,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2、系統型
這是把事物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從不同的層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慮的高級整體思維形式。在高年級除結合綜合應用題以外還可編制許多智力訓練題來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
3、激化型
這是一種跳躍性、活潑性、轉移性很強的思維形式。教師可通過速問速答來訓練練學生。
4、類比型
這是一種對並列事物相似性的同實質進行識別的思維形式。這項訓練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③ 低段小學數學應該怎麼教
這種課程主要要注意課堂氛圍的調動,以及課程的設計,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或者在課程中插入一些動漫比如名偵探柯南之類的元素,學生會很喜歡的。
④ 如何營造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課堂的教學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我根據數學課的特點,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活潑好動的特點,盡可能地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那麼,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巧用謎語、故事,激發興趣
作為一名教師,只把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遠遠不夠,還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陶醉其中,快樂學習。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喜歡猜謎語、聽故事。根據這一心理特徵,我把書上的知識編成一個個謎語或故事,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一年級上冊《第幾》這一課時,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特別能吃的人。一天,他到一家燒餅店吃燒餅,他吃了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他吃到第四個,他才覺得吃飽了。他拍拍肚子,嘆口氣說:「哎,要知道吃第四個能飽,先吃第四個該多好啊!」……講完後,我問:「他說得對不對?為什麼?」學生開始興致勃勃地參與討論,最後學生告訴我:「不對,這個人吃了四個燒餅才飽,要是只吃第四個燒餅,他還是只吃了第一個。」我借機在黑板上寫下了「第幾」的課題。這樣,這堂課的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們輕松愉快地掌握了「幾個」和「第幾」的區別。又如,在講「認識鍾表」這一章的內容時,首先讓學生猜謎語:「一家三兄弟,高矮個不同,滴答提醒你,時間要珍惜。」我話音剛落,學生們高高地舉起了小手,爭著回答……這節課使學生情緒高漲地認識了整點和半點,同時又及時地向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動手操作實踐,感悟新知
一些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課堂上單憑教師講,孩子們不感興趣,還容易走神,課堂教學效果差。如果能夠通過多種感官,發揮學生好動的特點和長處,讓他們親自動手數一數、分一分、擺一擺、做一做,在操作實踐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數的分解和組成》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我沒有急於得出結論,而是讓學生拿出學具盒裡的小棒、小圓片或者小三角擺一擺、分一分,學生們在課堂上十分投入。這雖然看似簡單,但由於學生的積極投入,親自動手實踐,很快就掌握了6~10的分解和組成。又如在教學《認識圖形和物體》一課時,為了讓孩子們分辨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我讓孩子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相關物體,比如乒乓球、魔方、茶葉盒、葯盒,還有用彩紙剪成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課堂上,我讓孩子們比一比、摸一摸,具體感知這二者的區別。我還讓孩子們用帶來的立體物體擺一擺,用平面圖形拼一拼,孩子們擺出了機器人、房子等各種美麗的圖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創造力。
三、巧用兒歌
兒歌是千百年來教學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將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引入到課堂教學,將教學內容隱藏其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如在講11~20的認識中,引入這樣的拍手兒歌:「一個十,一個一,合在一起是十一;一個十,兩個一,合在一起是十二;一個十,三個一,合在一起是十三……」通過這首兒歌,學生了解並掌握了11~20各數都是由1個10和幾個1組成的。像做15裡面有()個10和( )個1,或( )個10和( )個1組成18這樣的題時,孩子們偶爾出現錯誤時,一背兒歌,馬上自覺地糾正了錯誤。那段時間,上課的預備鈴一響,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起勁地拍著小手,整齊地背著兒歌。我聽著孩子們銀鈴般的聲音,深深感受到他們那濃濃的學習氛圍。
四、藉助游戲巧破難題
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在學一些知識難點時,孩子們對所講的內容似懂非懂,個別孩子一臉茫然,課後問孩子們一節課的收獲,有的孩子一無所獲。我冷靜地思考這一現象,並不是孩子們的智力有問題,而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找到教學難點的突破口。於是我嘗試著利用游戲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記得在做習題時遇到了這樣的一個難題:「一口井深7米,一隻青蛙白天爬2米,晚上滑下1米,問青蛙幾天能爬出這口井?」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沒有一個是正確的。於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口井,講解這道題,結果聽懂的孩子寥寥無幾。我靈機一動,在教室後面的水泥地上畫了一口井,標上米數,讓孩子們當小青蛙爬井,並讓他們記住爬的天數。孩子們一下來了興趣,爭著當青蛙,第一個孩子在爬到第六天時又往下退1米,我進行了點撥,孩子們頓時恍然大悟,不約而同地說出了天數。下課鈴響了,孩子們還在起勁地跳著,我沒有驚動這幫學興正濃的孩子們,悄悄地離開了教室。通過利用游戲輔助教學,讓我找到了一條化難為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五、展開競賽,激發興趣
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是激發興趣的有效手段。低年級學生求知慾強、表現欲強,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的信任和表揚。在教學中,我經常展開「比一比」「奪紅旗」「口算小神童」等學習競賽活動,使學生在競賽中學習知識,增長才幹,不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競賽活動,優等生更加優秀,中等生有了較大的提高,連學困生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回答問題積極了,作業變干凈了,錯題變少了……在競賽活動中,全班學生有了整體提高。
興趣是教學成功的秘訣。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樂於學習,學會學習。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以激發,使我們的教學課堂精彩紛呈,這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追求的目標。
⑤ 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素質的培養,就數學學科來說,「數學素養」成為近年來數學教育研究中的一個大家所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很多國家數學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越來越多的教師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在學科教學和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和培養中。那麼,對於低段數學教學而言,應該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呢?
一、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含義
《數學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數學的問題意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自覺地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還涵蓋更高層次的如創新意識、數學的美學價值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綜合素養。學生核心素養是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出發,體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這一要求,按照學生發展規律規定了一定教育經歷後其必須擁有的基本素養和能力,解決的是「培養什麼樣的人」的教育問題,是對教育目標的另一種詮釋。基於這樣的目的,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是涉及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的,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對於數學學科來講,核心素養是指學生經過一個綜合性、階段性和持久性的學習,而能夠達到的一個綜合性的能力。
「數學素養是指當前或未來的生活中為滿足個人成為一個會關心、會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備的認識,並理解數學在自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數學判斷的能力,以及參與數學生活的能力。」這種觀點的提出意在告訴廣大的數學老師們,我們要逐漸培養起學生的數學能力,讓他們能夠通過系統的、長期的學習,形成一種數學意識,碰到問題能夠用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 (2011年版)》明確提出了10個核心素養,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有人將這10個核心素養解讀為「概念」性的東西,我認為這種觀點是不太合適的,因為我們這里所提出來的核心素養並不是具體的目標,不是具體知識與技能,而是一個種基於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且高於知識與技能的素養。它對於研設計數學教材,開展數學活動,進行數學評價,甚至布置數學作業,都有著導向性的作用,對於研究數學教學,進行數學教材解讀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策略
數學的10個核心素養都是相對來說不太好實際去落實的東西,不是學生能夠一眼確定掌握與否的知識,因此怎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什麼樣的素養,對於各個年齡段和學段來說應該掌握哪些核心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低段數學教師,在本文中,我主要想討論一下在低段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根據我在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1.改進教學方式,培養數學素養;2.改進評價方式,培養數學素養;3.養成觀察能力,培養數學素養;4.發展數學思維,培養數學素養。
(一)改進教學方式,培養數學素養
學生的數學素養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培養和形成的,實現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優化和改進教學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有著重要作用。低段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有限,注意力有限,教師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徵,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設計,在課堂中真正樹立「生本意識」,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合作學習,取長補短,挖掘教材背後的課程資源,在備課的時候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合理地利用數學教具,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覺得數學是有用的、有趣的。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授《七巧板》這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小,注意力不十分集中,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設計了好幾個活動。例如在認識七巧板這一板塊時,我採用了把自己當作一塊七巧板來跟別人打招呼,通過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通過介紹自己,鞏固七巧板的知識,當學生說我有三種顏色,老師與同學握握手,並親切地說:「你好!漂亮的七巧板!」當學生說:「我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時,老師一邊和學生握手,一邊和藹地說:「原來你有三種圖形,七巧板,我能和你做朋友嗎?」老師通過與學生的對話,既使課堂顯得活潑有趣,也達到了及時評價的目的,通過這樣簡單又有趣的活動設計,何樂而不為呢?只要教師潛心鑽研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教學形式,假以時日,學生的數學素養一定會逐漸培養起來。
(二)改進評價方式,培養數學素養
評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的教學評價具有價值判斷、導向、激勵、反饋、改進的功能,因此,教師在評價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評價的全面性。既要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進行評價,同時又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機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既重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在家裡學習的狀態,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學結合起來。其次,教師應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是口頭評價,也可以是書面評價;可以是物質性獎勵,也可以是精神獎勵;可以是教師親自評價,也可以通過學生互評、家長參評等方式來進行評價,讓學生感受到多元的評價方式,並且通過各種評價建立起正確的學習觀,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養成觀察能力,培養數學素養
觀察、分析是數學學習中兩個很重要的品質,我認為,對於低段學生來講,培養數感是非常重要的。低段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才進入小學,開始比較系統性的數學學習,他們對數字的敏感度和認識度都不夠高,很多學生對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並不十分清楚,因此,教師在低段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多觀察,多動手,逐步地培養起一定數感,逐步加深對數的理解和把握,那麼,等到學習「數的認識」的時候,學生就不會顯得為難了。我們常說的「數感」是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數學素材進行具體化的數學構思,進行數學運算,形成的數學感知,是一種動態的數學學習活動。
在進行《回收舊電池》的教學時,我考慮到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因此在教授(1)班和(2)班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這個問題時我是這樣處理的:教師板書出算式122+77之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行地去探討計算方法,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老師先出示合作要求,鼓勵更多的學生動手,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由小組派出的代表來當小老師,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演算法,其他組的同學可以質疑,可以提問,可以補充。通過這樣的教學環節,逐步培養起學生的數感,減輕他們在學習「數的認識」「數的運算」的壓力。
(四)發展數學思維,培養數學素養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反映,數學思維就是數學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形式,也就是人們通常所指的數學思維能力,即能夠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兒童學習數學,須從他們生活中熟悉的具體事物入手,逐步開始數學的抽象過程。僅僅停留於具體問題的解決不能稱為數學,而不從具體的事物出發或者脫離具體實踐來教授抽象的數學運算,更是違背了數學的本質屬性。小學低段學生處在邏輯思維萌發及初步發展的時期,也是數學概念初步形成的時期,因此低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邏輯表達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培養數學素養。對於低段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主要是鼓勵學生在表達數學觀點的時候能夠盡量的說一句完整的話,盡量的有條理。
總之,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是通過一節課、兩節課就可以培養的,對於低段的學生,教師應該更加耐心、細致的進行引導,為後面更加深奧、更高層次的數學素養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
⑥ 如何教好小學一年級數學
小學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他們的學習觀念淡薄,還不知道知識和學好知識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他們已經習慣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玩玩樂樂、跳跳蹦蹦;另一方面,剛過了兩個月的暑假,嬌慣自由。因此,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課堂常規的習慣
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難免改變不了幼兒園的習慣,課堂上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鍾的課堂對於他們來說一時很不習慣,所以做好小學生的常規,就顯得有些困難,怎樣才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應做到:
第一,不要太早著急學習課程,要把常規放在首位,因為如果你不把常規搞好,小學生就會很不守紀律,在班上亂跑、亂叫,所以只有把紀律搞好了,你才能正常上課,才能引導學生認真的學習知識。
第二,如果有一項常規沒做好,就要反復的提,反復的練習,嚴格把關,直到做好為止,例如坐姿不端正,就讓他們安靜的坐在椅子上五分鍾,看看誰坐的最端正,誇誇他們,並在每節課上都反復練習,時間一久,就會養成習慣。也可以採用多提醒,常抓不懈,比如我們班的葉周一鳴,個頭小,上課總是坐不住,小手老是不停地動,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舉手隨口回答問題,我每天不知要提醒他多少遍,現在終於有點成效了。
第三,讓他們養成上課看黑板的習慣,努力吸收黑板上的知識,以便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二、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已從被動的學習轉向自主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准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1、首先是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
讓學生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生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學中要讓他們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就要善於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
2、讓學生專注傾聽其他人的發言。
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他高高地站起來,邊舉手邊不停地喊「我來,我來」,有的隨心所欲地看書,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時,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課堂的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而且會滋長某些不良習慣的蔓延。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就示意發言的同學停一下,並說:「還有幾個小朋友沒准備好呢!比比誰聽得最認真!」「比一比,他的說法跟你是不是一樣,歡迎發表不同的意見。」這樣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能逐漸養成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三、培養學生說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1、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
班級里,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
2、讓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語言貧乏,尤其是數學語言更難以正確表達,他們往往能夠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確表達出來,根據這一特點,我總是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寄於一定的數學情境之中,讓學生邊操作邊表達,循序漸進地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四、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准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一年級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尚未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我為了指導學生寫字,做了一塊專用的小黑板,畫有四線格和田字格,教學生把字寫規范。我經常組織學生展開比賽,展出寫得漂亮的作業。特別是優秀的在旁邊加紅★。學生對老師的獎勵敏感度極高,經過這種評分制度的實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加強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師獎給他們的紅★。教師也可以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⑦ 如何使小學低年級學生學好數學
怎樣學好數學的是十三種好習慣
方法
1、認真「聽」的習慣。
為了教和學的同步,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思想,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聽邊思考,對中、高年級學生提倡邊聽邊做聽課筆記。
2、積極「想」的習慣。
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使自己始終置身於教學活動之中,這是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一般要求達到:有根據、有條理、符合邏輯。隨著年齡的升高,思考問題時應逐步滲透聯想、假設、轉化等數學思想,不斷提高思考問題的質量和速度。
3、仔細「審」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學會抓住字眼,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旁註、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性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准確把握每個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建議教師們經常進行「一字之差義差萬」的專項訓練,不斷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獨立「做」的習慣。
練習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獨立學習實踐活動,還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教師應教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盲從優生看法,不受他人影響輕易改變自己的見解;對知識的運用不抄襲他人現成答案;課後作業要按質、按量、按時、書寫工整完成,並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錯就改。
5、善於「問」的習慣。
俗話說:「好問的孩子必成大器」。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大力提倡學生自己設計數學問題,大膽、主動地與他人交流,這樣既能融洽師生關系,增進同學友情,又可以使學生的交際、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於「辯」的習慣。
討論和爭辯是思維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多渠道、廣泛的信息交流。讓學生在爭辯中表現自我、互相啟迪、交流所得、增長才幹,最終統一對真知的認同。
7、力求「斷」的習慣。
民族的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表現,因此新大綱強調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思考問題時不受常規思路局限,樂於和善於發現新問題,能夠從不同角度詮釋數學命題,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問題,能創造性地操作或製作學具與模型。
8、提早「學」的習慣。
從小學生認識規律看,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必須牢牢抓住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四個基本環節。其中,課前預習教材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隨著年級的升高、預習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9、反復「查」的習慣。
培養學生檢查的能力和習慣,是提高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學生自覺性和責任感的必要過程,這也是新大綱明確了的教學要求。練習後,學生一般應從「是否符合題意,計算是否合理、靈活、正確,應用題、幾何題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學」等幾個方面反復檢查驗算。
10、客觀「評」的習慣。
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本身就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11、經常「動」的習慣。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學生的思維帶有明顯的具體性,所以新大綱強調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學習理解數學,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強調學生手腦並用,以動促思,對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舉實例加以解決,對較復雜的應用題通過畫圖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對模糊的幾何知識通過剪剪拼拼或實驗達到投石問路的目的。
12、有心「集」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問題多次犯錯。為避免同一錯誤經常犯,有責任民的教師在教室裡布置了錯會診專欄,有心計的學生建立錯誤的知識檔案,將平時練習或考試中出現的錯題收集在一起,反復警示自己,值得提倡。
13、靈活「用」的習慣。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以靈活運用,既能起到鞏固和消化知識的作用,又有利於將知識轉化成能力,還能達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目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⑧ 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如何巧問設疑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如何巧問設疑?
答:1、要根據所教班級的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及年齡特點;2、所設問題是學生身邊的事例或是學生經常接觸到得;3、要通俗易懂。
⑨ 怎樣教好小學二年級的數學
打開二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光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教學是不行的。在實際教學中,我除了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以外,我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要注重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認識鍾表》一課時,先讓學生再讓學生觀察鍾表三兄弟的不同長短,後讓學生戴上12個數字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9加幾》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能運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目。這時候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不是這樣算的那你是怎樣算的?,他把演算法說出來以後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演算法很多,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認識人民幣》課以後,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什麼價錢把它記下來,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叫學生扮演商場小經理和顧客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買下來。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中。 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光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教學是不行的。在實際教學中,我除了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以外,我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要注重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認識鍾表》一課時,先讓學生再讓學生觀察鍾表三兄弟的不同長短,後讓學生戴上12個數字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9加幾》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能運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目。這時候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不是這樣算的那你是怎樣算的?,他把演算法說出來以後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演算法很多,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認識人民幣》課以後,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什麼價錢把它記下來,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叫學生扮演商場小經理和顧客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買下來。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