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藉助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在「減負」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計算機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深入,不少學校能自己製作課件,設計程序,在課堂上運用,令人耳目一新,達到較好的效果。然而,如果教師缺乏現代教育思想,仍扮演課堂的統治者,學生被動接受來自教師、教材、多媒體各方面的灌輸,成了一個知識容器。那麼,計算機就不能發揮其優勢。
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如何體現這一點,下面以《學寫人物的對話》為例,談談自己的思考和實踐。
一、分層設置寫作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南,也是學習評價的依據。教學過程要達到的目的任務是多方面的,既要使學生獲得扎實的知識與技巧,又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是多方面的,個別差異必然存在。教材規定的習作要求是面向大多數學生而定,比較系統。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對習作要求作恰當處理。如《學寫人物的對話》,我在課件製作時設計了四個寫作目標:1、根據看到的畫面展開想像,把人物對話寫下來;2、根據看到的畫面展開想像,把人物對話寫下來,並寫出人物說話時的神態、語氣、動作等;3、根據看到的畫面展開想像,把人物對話寫下來,並寫出說話時的神態、語氣、動作等;人物語言富有個性,自然妥貼;4、自己從生活、學習中選擇一個內容,把人物對話寫下來,並達到第三個目標所要求的。顯然,這四個目標的難度是逐步提高的。學生根據自己的作文基礎選擇一個自己認為能達到的目標,電腦會作出相應判斷。選目標1,電腦顯示:你很謙虛,相信你一定能達到目標;選目標2,電腦顯示:你的目標定得恰當,細心一些,趕快動手寫。選目標3,電腦顯示:好樣的!你是個自信的孩子,相信你一定得「優」。選目標4,電腦顯示: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祝你成功!學生經過努力,達到或超過了自行確立的學習目標時,他就獲得了成功感,增強了自信心。
二、設計切合學生實際的作文資料庫
有了明確的習作目標,學生可以圍繞目標確立寫作的素材。多媒體的優勢在這里得到最好的體現。但是,五光十色,堆砌太多的資料,既容易迷亂、抑制學生的思維,又會浪費課堂上寶貴的時間。筆者認為,必須遵循科學性、趣味性、層次性的原則來設計。如《學寫人物的對話》,我只安排了四段對話錄像:1、一位小姑娘去商店買文具盒與營業員阿姨的對話;2、兩位同學一起看《故事大王》時的對話;3、一位大嫂在農貿市場買菜時與蔬菜攤主的對話;4、年輕的夫妻倆賣完了自家生產的農副產品搖著烏蓬船回家的對話。這四段錄像只出現畫面,沒有說話聲,恰當地配以音樂。目的是讓學生展開想像,他們在說些什麼?然後自己選擇一個內容寫,也可以自己從生活積累中選擇內容寫,不作素材上的硬性規定。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寫出神態各異的人物,多姿多彩的生活。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作文地積極性。
三、寫作方式多樣化
學生自身的作文技能有差異,文字輸入速度有快慢,如果一刀切地要求學生一堂課完成整篇文章是不科學的。因此,教師可設計多樣化、可選擇的習作方式。如:課堂內只完成文章的重點段或其中的一個片段。也可以兩位同學合作寫一個相同的內容,先扮演不同角色演對話,後一起寫。協作學習,取長補短。還可以師生合寫。教師與一位學生建立合作學習夥伴,實行個別輔導。如教師寫營業員阿姨的語言,學生寫小姑娘的話,教師的示範於無聲中提攜了學生,學生習作中的錯誤教師可以及時指正。習作方式的多樣化,打破傳統作文教學中死氣沉沉、令人窒息的場面,創作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積極創新、互相學習、互相激勵的過程。
四、作文評改個別化
既然寫作目標是分層次的,那麼,目標作為評估的依據,在作文評改時也以學生是否實現了自定目標為主要標准。首先要求學生自我評價。這是學生對學習成果的自我檢省,有助於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養,是很有意義的一個教學環節。自己認為已經達到了寫作目標,語句通順,即可打「優」或「良」。在自我評價中學會肯定自己、批評自己從而發展自己。然後可安排學生互評、互讀同學的作文,依自己的標准給對方打成績,同樣展開討論:為什麼你給「優」或「良」、「及格」等。這是一個充分體現學生個別差異、促進同學間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很有價值的環節。教師要堅持因人而異的差異評價。同樣水平的作文,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成績。
計算機輔助教學為作文評改提供了極為便捷高效的手段。教師可將任何一名學生的習作切換給所有學生,或顯示在大屏幕上,讓全體學生而是都面對同一篇習作。也可將教師機上的範文隨時切換給一個、一組或全體學生,大大優化了作文批改的環節,提高了作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Ⅱ 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作文教學
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語文閱讀和作文教學 作者:張慧
來源:《新課程·中學》年第10期
摘 要:利用多媒體提高語文閱讀和作文教學的方法有:利用多媒體,感知理解,提高閱讀效率(利用錄音,激發興趣,培養整體感知能力;利用畫面,突破難點,培養分析思維能力)。圖文對照,培養作文能力(藉助多媒體進行課前指導,培養學生儲存寫作材料的能力;藉助多媒體進行課後評改,培養學生分析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閱讀;作文;多媒體
閱讀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憑借著一篇篇課文,以理解內容為起點,向學生傳授遣詞造句、組句成段、連段成篇和記敘、議論、說明等語言文字運用知識,進而培養他們遣詞造句等能力。長期以來,由於方法比較單一,缺乏生動直觀的形象,學生只能眼觀文字,耳聽講解,依靠想像來理解課文內容,不僅閱讀速度緩慢,而且認識也非常模糊,更談不上理解掌握並在寫作中運用。那麼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呢?就是充分發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下面就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一、利用多媒體,感知理解,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所以要提高整體,基礎首先要打牢。
1.利用錄音,激發興趣,培養整體感知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始動力,它能讓一個人尋求知識、研究事物產生穩定的傾向。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如果在教學時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則可以給學生以清晰的感性認識,可以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以讀促教,讓學生在讀中有感,讀中有悟。
傳統教法中的「讀」,主要有教師范讀、學生默讀、朗讀等形式,篇篇課文皆如此,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採用與教材配套朗讀錄音,其效果就會大不一樣,可以使學生正確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掌握規范的聲調,使學生認識改進自己的發聲練習,從而達到教學要求應有的意境,也有利於教師集中精力進行啟發,指導教學。比如,在教學《有的人》時,先讓學生聽教學錄音進行感知,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領悟臧克家對魯迅的敬仰和對敵人的痛恨,也會對學習該文的語言特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Ⅲ 如何利用多媒體指導小學中年級學生進行作文教學
小學是教育的啟蒙階段,在小學期間的作文教學對學生今後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小學作文教學不僅僅是小學教育的重點,更是一個令教師難以入手的難點。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運用多媒體來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把 看、說、寫、評 貫穿在寫作的全過程中。
Ⅳ 如何讓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一、引入多媒體,學習更有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決定了這節課是枯燥無味,還是生機盎然,無論對於哪個學齡段的孩子都是如此。如果學生被動地參與課堂,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教師這一節課所講的知識點學生到底接受了多少,又懂了多少,能運用多少,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你的課堂上適當地運用了多媒體教學,通過色彩繽紛的畫面,生動有趣的動畫這些直觀形象的方式讓原本枯燥或者難理解的知識點變得吸引人,變得簡單易懂,那麼學生學得輕松,老師也教得輕鬆了。比如:我在執教《人類的老師》這一課時,文中涉及許多仿生學方面的知識,這些對於小學生來說並非是老師講一講,課文讀一讀就能弄明白的,所以我課前上網搜索了許多相關資料和圖片視頻,再進行編輯後完成了一個簡短的仿生學的紀錄片,在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後再進行課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課文中列舉的仿生學事例通過多媒體製成一個簡單直觀的對比圖,將難懂的原理通過直觀的圖片來表達讓學生學得輕鬆了,懂得也多了,而非淺嘗輒止。
二、引入多媒體,教學更有效
小學生有著很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索,但注意力也最容易分散,不持久,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問題,只要教到識字部分學生就提不起精神,上課效率非常低,有時候一節課只能教學兩個生字,讓識字教學變得難上加難。靜心思考,請教前輩,突然意識到原本識字教學就是枯燥無味,如果你的教學過程再是那樣的一成不變就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那如何讓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上識字,從而打好識字基礎呢?我思考,能否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玩」中識字呢?於是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在識字的方式上進行了創新,運用媒體,有針對性地把游戲和生字聯系起來,既有趣又讓學生有選擇,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樂於接受,樂在其中。比如設計這樣的課件:(1)撈金魚,畫面上一個漁翁在撈金魚,小池中有許多的金魚,每條身上都有我們即將是學習的生字,漁翁每撈上來一條,我就指名學生讀生字。讀對了,小金魚就被撈上來,放入小水桶,反之就會滑入小池,溜走了。(2)連泡泡,課件一角不間斷的會有一個個的泡泡冒出,每個泡泡上都有一個字,可與其他泡泡組成詞,讓學生找相應的泡泡合成詞語,就自動消除,如果不及時泡泡積滿屏幕就失敗了。(3)找朋友,課件的左邊在帶有文字的各種實物圖片,小動物,家禽……右邊是它們的食物。要求學生分別讀各種動物及食物的名稱,然後找出小動物們喜歡的食物,對應連起來。在這類游戲過程中,學生通過讀一讀、找一找、連一連等活動方式來學習生字,運用生字,且了解了更多知識。比你讓孩子將生字詞語抄寫千遍萬遍來的效果都強!這樣的識字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三、引入多媒體,體會更深刻
如果要比朗讀水平,孩子可能比不上大人,但我卻覺得孩子雖然理解能力有限,可他們的感情卻很豐富,很真實。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們經常嫌麻煩或者覺得朗讀的好壞無所謂也就忽略了孩子對課文朗讀體會,正所謂:讀中悟,悟中讀,如果讀不到位又如何談悟呢?難道就靠老師機械的講解學生就能悟出真諦嗎?就算悟出了也是一些沒有個性的想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文字中的情感,如何讓孩子的身心真正地走進文中與作者共鳴呢?合理的運用多媒體,這樣的問題迎刃而解,它可以帶著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甚至把文中的情景再現,化生硬的文字為有色的聲音畫面,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表現情感的語言文字。如《九寨溝》一課,製作精美的課件向學生展現九寨溝那詩情畫意的美景,讓學生感受雪峰的雄偉,五彩池的美輪美奐,原始森林的神秘,珍稀動物的悠然自得。此時,配上音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會讓學生的朗讀更加有韻味,比老師一遍遍地指導范讀效果好。又如在教學《台灣的蝴蝶谷》一課時,在帶領學生對文中描寫蝴蝶谷的景象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說說感受,低年級的學生感知膚淺,缺乏生動的描繪。當利用多媒體把五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蝴蝶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時所出現的情形就大不相同,學生瞪大眼睛,不斷發出「哇、哇……」的贊嘆聲,感動神奇而有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說話效果就較好。總之,多媒體教學如今在課堂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給我們的課堂增添了生氣和活力。但多媒體是把雙刃劍,也不是越多越好,用在哪裡,如何用得適宜,用得有效還有待我們大家共同去探討。我相信,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恰當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一定會讓我們的課堂越來越精彩。
Ⅳ 多媒體課件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有哪些應用
內容提要: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對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體教學又成為電化教育的主體,並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多媒體課件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體CAI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組織起來,更是有動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觀演示、人機交互、實時操作等多種形式,能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探索學校教學改革的一條途徑,也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我校捨得投入,添置相應設備,重視教師培訓。圍繞「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教育教學運用思考
教育的現代化,包括教育觀念的現代化、課程設置的現代化、教育管理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教師隊伍的現代化!應該說,計算機悄悄挺進學校是信息社會對今天學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多媒體技術在我校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1.安全管理:我校還建立建全了一整套的多媒體監控系統,能有效的監控全校的安全情況和教師的值班情況。
2.行政管理: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可以藉助電腦,對學校的行政後勤實施了全面管理。如:學校概況、學校組織機構、規章制度、目標管理體系、檔案資料管理、教學工作評價及財務管理、上下班刷考勤卡管理等。
3.文字、表格處理:教師藉助電腦,打一份材料、打一些特別大的藝術字以用於牆面布置、環境創設等就變得輕而易舉學校各種表格特別多。我們可以藉助電腦,隨意製作各種規格、各種樣式的表格,如:用來教學的花名冊、活動安排表等。
4.專家咨詢:我校已連接寬頻網,網上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有趣的動畫故事、精彩的教學方案、前衛的教學理念……都能幫助教師更好的教學,教師們可以隨時獲得網際網路上大量動態的教育信息及專家咨詢!還可以通過電子信箱與各地同行進行業務交流。並且通過自己的網頁,為自己搭建了一個讓世界了解教育,讓教育走向世界的舞台!
5.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運用多種現代手段,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顯示與再現,模擬、模擬與動畫技術的應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或無法觀察到的過程與現象生動而形象地顯示出來。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其傳輸信息的方式突破了傳統媒體的線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進行,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性強、時空寬廣等特點。在教育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育,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7.教學資源得以選擇與共享: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年復一年,對於一線老師來說,有許多教學工作是重復的、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將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優秀教育活動設計、優秀教育活動、科研成果、評價量表等相關資料儲存起來建立了教育教學資料庫,能進行資源共享,精彩的課件、教案都能在學校的每個班級共享,使大家不斷地相互學習。
二、多媒體技術在我校應用所起的作用
(一)多媒體技術對學校管理的作用
1.網路設施使學校吹起了學習之風以往空餘時間,老師們的閑聊、逛街被爭先恐後的上網學習所取代,大家從網上開闊了視野、增長了學識,青年教師忙著鑽研課件製作、老教師們試著上網操作,網路豐富了教師的生活內容,滿足了大家的學習需要,轉變了她們的教育觀念,促進了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提高了師資隊伍的素質,使校園吹起了清新的學習之風。
2.電腦技術使園所管理有序、高效辦公自動化、光碟刻錄等技術的運用,如:運用辦公自動化進行數據統計、檔案文字整理等,又如:將每位老師的教學活動攝錄並刻成光碟,讓老師自我診斷、自我提高等。電腦技術使學校管理更科學、有序、高效。
3.網路技術使校際、家校交流天地寬廣校園網頁的製作,使校園內的交流更廣泛,通過電腦也便於家長、社會及時了解學校的教改動態,以便更好地家校合作。
(二)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1.利用多媒體的趣味性,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只有產生了興趣,學生才能形成學習的動機。多媒體技術採用音像結合的教學方法,具有新穎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於樂,更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語文看圖課文中,運用多媒體後,將靜態的、平面的畫面變成動態、生動形象的情景……,在這種詩情畫意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地把所聽、所看的景色告訴大家。
2.利用展台,改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展示台演示既滿足全體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學習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實物(圖片)等放大提供給學生逼真清晰色彩鮮艷的教學效果,教師將體積較小或數量不足的實物標本及照片,通過展台真實的呈現在大屏幕上,供小學生觀察討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多媒體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情感發展。多媒體創設了學生喜愛的各種情景,引發學生產生愉快輕松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形成積極健康愉快的情感。美術課上,教師利用掃描技術將學生用書上小小故事圖片放映到大屏幕上,孩子看到自己書上的圖片突然出現在「大電視機」上,都興奮得不得了。這樣一來,孩子活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另外,還利用掃描儀將拼圖材料掃描進去,讓孩子了解了拼圖的方法……。孩子們對這種教學形式非常喜歡,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更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4.提供良好的想像空間,拓展學生的思維。多媒體能隨意的放大、縮小、定格、移動畫面或畫面中的事物,有利於學生拓展思維空間,豐富想像力。在音樂和科學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展開聯想,通過多媒體繪畫,畫面的變化,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節中,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想到了許多……
5.利用課件或媒體演示,靈活突破重難點,優化教學過程。教師藉助多媒體圖文並茂、聲像結合的優勢,變靜態掛圖為動態畫面,變說教為形象視覺刺激,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的協同作用,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輕松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還給孩子們一個享受快樂學習的機會,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欲,優化了教學過程。
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的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技術,顧名思義,即將聲音、文字、圖畫、動畫、視頻等形式合理組合的技術,以此來創造生動有趣、對多種感官形成刺激的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稱為多媒體輔助教學。
語文課程是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除了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適應未來信息社會所必備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有意識地將信息技術有效地引進語文教學的課堂,使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下面我以課為例,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多媒體技術輔助漢語拼音教學
拼音字母是一種抽象的符號,這就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們傳統的拼音教學,教師既教得累,學生也學得很苦。我們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與拼音教學結合起來,力求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設計動畫情境,營造愉悅氛圍
人教版教材在拼音教學內容的編排上集科學性、人文性、趣味性於一體。每一課都有一個配合字母教學的情境圖,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圖,指導學生觀察、說話、激情,引出學習的內容。但是由於畫面是靜止的,刺激的強度還不能足以讓學生進入情境,不能足夠地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我在教學中,把情境圖製作成為動畫。如 i u ü 一課的情境動畫是這樣設計的:隨著優美動聽的背景音樂,展現一幅夏日小河的畫面,清清的河水,綠綠的水草,一隻小螞蟻在岸邊要過河,可是它不會游泳,非常著急,該怎麼辦呢?一隻烏龜遊了過來,把小螞蟻背過河去。一條魚兒看見了,連連誇獎。如此,那麼生動的畫面、那麼動聽的音樂、那麼可愛的形象,那充滿人文的內容,學生一看,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出來,此時學生已經不需要教師過多地去組織教學,只需稍稍點撥,一首有趣的兒歌便脫口而出。學生喜歡哪個形象就用滑鼠點擊一下,這樣與螞蟻的「蟻」、烏龜的「烏」、魚兒的「魚」諧音形似的「i」、「u」、「ü」便從畫面上跳了出來,畫外音:「你想學會我嗎?」、「你想和我做朋友嗎?」等鼓勵的語言,此時此刻,學生歡呼雀躍,情緒高漲。從動畫設計的創意來看,畫面要鮮艷美觀,動作要精心設計,注意對象與背景形成反差,聲音與音樂形成對比。這樣,通過動畫情境,給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的無意注意就很容易地被喚醒,覺得學習拼音有趣、有情、有意,於是每天都期待著語文課的到來。
運用動畫演示,揭示拼讀規律
拼音教學中,准確拼讀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傳統教學方法的運用,將字母讀音與表音的圖片結合起來,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遷移,如「p」的發音與「猴子爬坡」的「坡」聯系起來,我們還要開發更有效的手段來突破拼讀教學的難點。
口腔動畫,輔助發音
在拼音教學中,由於受方言的影響,聲母中的鼻音與邊音、平舌音與翹舌音,韻母中的前鼻音與後鼻音,一直是教學的難點。根據它們的發音規律,研究發音的生理特徵,製作口腔的縱剖面的發音動畫(這些在網上都有)。學生在觀察、模仿的基礎上,通過動畫的演示,找准發音的位置與感覺,通過練習、矯正,學生很容易地掌握發音的要領,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
動畫演示,教學拼讀
學生在學習拼讀時要掌握聲母與韻母相拼、三拼音的拼讀方法與技巧。在教學聲母與韻母拼讀時,設計了「小猴推字母」的動畫,設計中注意了推聲母的速度要快,推韻母的速度要慢,然後揭示「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拼讀規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動畫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通過練習、內化形成熟練的技能。
二、多媒體技術輔助識字教學
小學階段有較重的識字任務,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之一。尤其是低年級,許多課時都是圍繞識字展開。所以,優化識字教學,打下扎實基礎,對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甚至學生的終身教育都是大有益處的。
低年級兒童的學習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具有隨意性和不穩定性。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勸說、枯燥乏味地訓練效果不佳。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它直接影響兒童的認識能力,關繫到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和一生的成長。就漢字本身來說,由於其演變歷史的久遠和造字方法的多樣性,決定了漢字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文字,尤其對於以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為主的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多音字、形近字的頻繁出現,為他們的識字學習帶來了很大困難。當前小學實施的新課標語文中,每篇課文都有10到12個的識字任務,而現在的教學普遍存在著重機械記憶、重重復訓練、學生學習枯燥無味、興趣不高的現狀,運用多媒體,把聲、像、動畫等信息引入課堂,則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感官,還可以為他們展示漢字形
Ⅶ 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如何使用多媒體電化教學
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激發小學生作文興趣
我們知道,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對新鮮事物比較容易接受,尤其是對那些直觀生動的圖、文、聲俱備的動態畫面,興趣會更濃厚。於是,我曾嘗試將多媒體電化教學運用到作文教學中,藉助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感染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作文教學中,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思維,激發作文興趣。
例如,在教學《春天裡》這篇寫景作文時,我事先在網上搜集整理了不少有關春天景象的畫面。一上課,我面帶微笑對大家說:「同學們,春天來了,美麗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屏幕去尋找春天、描繪春天!」隨後,學生們伴隨著悅耳動聽的音樂,欣賞著五彩繽紛的畫面,他們兩眼注視著屏幕,生怕漏掉一處。我接著再次煽情:「同學們,春天是多麼美麗呀,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景色說給大家聽呢?」於是,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看到同學們的熱情很高漲,我高興地讓他們依次來發言。他們有的說:「春天來了,蜜蜂忙得不得了,聞聞這朵花,聞聞那朵花,真香呀!」有的同學說:「春天來了,公園里花兒競相開放,梨花穿上漂亮的白裙子,桃花露出粉紅的臉蛋,它們好像在比美呢!」……
我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了現成的寫作素材,有效激發了他們的作文興趣。
Ⅷ 如何運用多媒體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
只要把握好鄉情作文教學的特點,使鄉情和鄉景成為永不枯竭的寫作源泉,並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指導,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就會文思涌動,揮灑自如,從而寫出優秀動人的鄉情作文來。關鍵詞:指導學生,寫好,鄉情作文故土鄉情,從古至今向來是人生重要的閱歷和難以忘懷的情感,是經常出現在作家筆下的內容。當然也就成為中學作文訓練以至中高考作文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之一。相對廣大的縣鄉中學生來講,遼闊美麗的田野,起伏連綿的山巒,清澈的河流,清新的氣息,淳樸的風情,勤勞善良的鄉親,給鄉情作文提供了更廣的寫作源泉和素材。可是,目前縣鄉中學生的鄉情類作文現狀卻並不能夠令人滿意。主要表現在對鄉情的體驗粗獷而不細膩,對生活的感悟粗淺而不理性,甚至對作文失去興趣。很多中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面前感到困惑和迷茫,而對學生寫好鄉情作文缺乏應有的指導。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指導學生寫好鄉情作文呢,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以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把握。一、充分挖掘農村特有的寫作素材鄉情和鄉景,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對鄉情寫作產生強烈的熱情和慾望。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作文教學尤其如此。愛家鄉,體驗鄉情,感受改革開放給家鄉帶來的變化,本身就具有很現實的意義和很強的意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積累豐厚的寫作素材,對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對增強學生觀察、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更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引導學生培養觀察的興趣,再養成觀察的習慣。通過開展體驗鄉情校外活動、布置命題作文作業等,讓同學們感到寫農事其樂無窮。很多學生不善於觀察,往往是走馬觀花,只獲得粗略的朦朧的印象,即使有了寫作熱情,也是筆下空洞,籠統而缺少感人動人的細節。教師要有意識的教導學生,集中注意力觀察,有目的地觀察,有計劃,有步驟地觀察。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所見、所聞、所感。引導學生用探索、好奇的目光去觀察充滿泥土氣息的,獨特的農村事物,搜集寫作素材。如春暖花開,讓學生跟隨父母去田間鋤草;稻收季節組織學生在地里撿稻穗;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大棚蔬菜的種植、畜牧養殖等;雙休日喂牲口、養家禽、種蔬菜;事後趁熱打鐵,指導學生改寫簡短的敘事、狀物文章。比如,有些學生很喜歡養小動物、種樹或者養花,就可以要求學生寫一下相關活動的觀察日記;在綠油油的草地里,和學生一同壘灶野炊,在美麗的夏季的夜晚,引導學生觀察螢火蟲的飛行軌跡,中秋時節,在野外空地上席地而坐或者坐在自家的庭院中觀賞月景,春節期間,更容易引起鄉情鄉俗的生機勃發,樂趣無窮,處處都是鄉情和鄉景的樂園。要有意、有目的的布置各種題材的作文作業,讓學生深刻感知生動鮮明的形象,指導學生練筆,描述歡樂的場面,表達愉悅的心情。總之,要激發學生關注家鄉、深入觀察家鄉和了解家鄉的熱情,使學生具備表現濃濃的鄉情、展現迷人的鄉景的寫作慾望。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情感可抒發,有韻味可體會。讓豐富多彩的鄉情和鄉景成為活潑可愛、永不枯竭的寫作源泉。有了源頭活水,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內容充實,自然順暢。二、要依據作文訓練的特性,遵循作文教學的規律,指導學生寫好鄉情作文。興趣只是入門的先導,作文指導才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寫好作文不僅要有熱情,還要遵循規律,從寫作技巧,語言表達等方面多寫、多練,加以指導。首先,要指導學生在觀察、感受鄉情鄉景的時候,特別注重其中的細節、細微之處。以細節取勝,以細節感人。做到處處留心,處處有心,而不能象每天走過的台階卻說不出它的級數一樣那樣的熟視無睹。作文指導要學生因地制宜,多搞一些實物觀察、實地觀察和實踐體驗。平時可出一些小題目,如從每次的上學,看家鄉的交通,向你介紹一個有趣的老鄉你會唱幾首鄉謠,能講幾個家鄉傳說等,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和訓練中形成鄉土氣氛,增進鄉情感。其次,要注重擬題的技巧。新鮮活潑的作文題目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本身就是激發寫作興趣和慾望的突破口。要把作文題目出在點燃鄉情之火的心口上去。抽象的和大而空的題目,諸如《我的家鄉》、《希望的田野》之類,只會讓學生空喊出一些家鄉美家鄉好之類的空洞無味的話語和口號。要抓住一方水土的具體特點,具體事情,讓學生感到有寫頭,有聯想的餘地,能真正的發揮出來。或熱愛、贊美,或正視落後,立志改變;或親情難忘;或展望未來,或為家鄉驕傲。比如,《村裡那棵樹》、《窮山溝走出來的》《喜看家鄉的頭條新聞》、《父親的蓑衣》、《麥子熟了》、《我為家鄉獻一策》、《再回首,鄉村母校》等。也可以提供一些具體而典型的鄉土材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以更大的發揮空間,讓學生根據材料自己命題作文。最後,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要注重讓學生在作文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要東挪西湊的從別的地方借用太多的空話甚至是套話,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進
Ⅸ 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
我們每每發現學生在習作時經常感到無話可說.咬筆桿,敲額頭,皺眉頭,想了好回半天才開答了個頭.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學生被老師的指導(大多是枯燥、乏味的 語言)牽著走.他們處於被動地位,憑著對時過境遷的人、事、物的回憶,無病呻吟,假話、空話連篇,不能「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缺乏寫作的激情, 更不要說抒發真情實感.選材、情感、表達是學生通向作文成功之路的三大難關. 以計算機為主要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其它手段所無法代替的優勢.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能給學生提供豐富可感的形象材料,調動視、聽等多種感官參與活 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它在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拓寬題材和寫作思路,學生自由、自主選材,激發表達慾望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多媒體為作文教學注 入了新鮮的血液.
Ⅹ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直是廣大語文教師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標。而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促使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的最優化。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圖、文、情境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小學語文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應遵循五項原則。
一、有度講究趣味性原則
採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趣味性強是它的明顯特徵,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可以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示的東西栩栩如生地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千姿百態的四時風光,如臨其境地聆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響,從而增添無窮的趣味,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寓教於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二冊)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主要寫了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萬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師僅利用幻燈或掛圖,單靠課文的描述來讓學生體會當時借箭的場面,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有一些難度,並且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必然會下降。在教學中,如恰當地運用了CAI課件,集圖、文、聲一體,此時,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景,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理解,從視覺與聽覺上突破了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的難點。
再如《冀中的地道戰》(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勞動人民及游擊隊是如何利用地道這一有利地勢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很多學生雖然看過地道戰的故事,但對地道打擊敵人及保護自己的各種關口並不理解。如文中所說的「孓口」,有一位老師就成功的利用CAI課件的展示,使學生從視覺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課件中還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對敵人進行打擊,又是如何對付敵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興趣從聽覺、視覺上理解了這一「地道戰是個奇跡」的難點。
因此,CAI課件的運用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個個思維活躍,情緒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從而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可見,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對知識的渴望,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和優秀的學習效果。必須明確,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易於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講趣味務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師教學時,一會兒放錄像、聽錄音,一會兒用計算機控制顯示畫面,一會兒又使用投影,將各種手段都盡可能地使用,雖然熱鬧「有趣」,卻因教學手段的演示過程喧賓奪主地替代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學生注意力分散,興趣由教學內容轉向了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只是讓學生過了一把新鮮癮,教學目的並不理想,這也許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機運用直觀性原則。
直觀,是多媒體的優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集成在一起,使純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使抽象的、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成為具體的、動態的畫面,從而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學生的直觀感覺。有些平時不易看到或接觸到的東西,用多媒體展示,更方便學生了解。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展現於學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分析課文時,再出示爬山虎長長藤蔓、細絲樣根須、不同時段葉片顏色的特寫投影圖片,由學生仔細觀察後講出爬山虎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再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講台上端放著兩盆碧綠的萬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懸掛著周總理的遺像,遺像上披著黑紗;學生的課桌上放著每人精心製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滿了庄嚴、肅穆的氣氛。
考慮到課文所產生的歷史背景與學生所處時代有一定的差距,單憑教師講述很難喚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了首都人民在長安街上送總理的實況錄像,將課文內容用字幕顯示在錄像下面,再配上哀樂,先讓學生邊看邊聽教師范讀,使他們沉浸在對周恩來總理的沉痛緬懷追憶中。整個音樂、文字、聲音、畫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場,真正營造了一個可感、可知的情境,讓人如臨其境,心靈受到難以言狀的震顫,從而被悲痛欲絕的送別場面所深深吸引與感動。然後我再讓學生們在用畫面、文字、背景音樂集合而形成的情境氛圍中,一邊看錄像、一邊自己讀課文。由於之前的鋪墊,氣氛的渲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無需老師多加講解,竟能把對周總理的無限哀思與敬佩之情讀得淋漓盡致。當讀到「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等句子時,許多同學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這堂課,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地結合起來,圖文並茂,聲情兼備,對於學生來說不管是語言的發展,思維的訓練,還是熱愛、懷念周總理的情感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然而,多媒體並非適用於所有教學課程的萬能「鑰匙」,粉筆與黑板也不能完全拋棄。有時大量展示性的課件實際上會剝奪學生寶貴的自主閱讀時間。閱讀教學就必須以學生直接接觸文本、感悟文本為主,不能以視覺形象代替文本的閱讀與感悟。教學中要實事求是地分析情況,因文而異,因課而異,別千篇一律,否則,會事倍功半。
三、有力把握啟發性原則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過程應該給學生以道德、審美、思維等方面的啟迪,使學生既能比較順利地接受新知識,又能始終保持求知的慾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也應該體現這一原則。教學時,教師要創設特定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放膽提問、答疑,形成師生課堂情感交流、互動的雙向配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而不感到他們的學習有什麼負擔,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古詩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一朵綺麗的奇葩,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於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導學生學習這些詩篇,可以幫助他們拓寬視野、豐富語言、陶冶情操,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但由於古詩語言的高度凝煉性,詩的形象美就往往是渾然天成的總體概念,刻畫不細,為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這就需要教師匠心獨具,啟發引導學生去作豐富的想像,進行藝術的再造,感受詩的底蘊,從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
多媒體利用視、聽、說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綜合信息,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很輕易地把學生引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供了一個理想環境。
在教《望廬山瀑布》一詩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深刻地感受到廬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練地運用色彩鮮艷的簡筆畫配詩,讓學生感知詩中所描繪的情境,緊接著引導學生「緊扣字詞賞意境」,如提出:「詩中哪個字用得好?你從這個字想像到一幅怎樣的畫畫?」,使學生從中領悟想像意境的途徑,從而進入這首詩所表現的青山陡峭、煙霧繚繞、急流飛瀉、氣勢磅礴的意境。
之後我播放了一段廬山瀑布的錄像,那凌空而下、半灑雲天的奇特壯美景觀赫然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巨大的瀑布從陡峭的峰頂噴瀉而下,水流湍急,如滾滾長河般奔騰不息,猶如一條巨大、耀眼的白練懸掛於蒼翠青山之間,它以千軍萬馬之勢飛瀉而下,咆哮著,怒吼著,發出震耳欲聾的轟然巨響。這樣,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用多種感官去進行體驗,使學生入情入境,一種愛美、贊美的情感油然而生,進而讓學生暢談此時此刻的感受,領悟詩人那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
最後讓學生在這壯美的奇景前吟誦詩文,體會詩的音韻美,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雄偉壯麗,從而更加深入地領會到了古詩意境之美。學生在情緒飽滿、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不但發揮了想像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教學時,教師創設特定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放膽提問、答疑,形成師生課堂情感交流、互動的雙向配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而不感到他們的學習有什麼負擔,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但教師進行多媒體語文教學,有力的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不是一步步牽著學生走。那種簡單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滑鼠,完成教學步驟,費盡心機引導學生朝著課件指示思路走下去的做法,很容易讓學生滋生並養成惰性,教學中要防止出現這種狀況。
四、有意張揚拓展性原則
。運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比傳統的語文課節省時間,它打破了課堂四十分鍾的時空限制,縱貫古今,橫跨中外。課堂上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滑鼠代替了板書,輕輕一點滑鼠即可完成,問題無需重復,已經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而且藉助於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瞭然在胸了。因此,有的課程用多媒體方式上效果特別好,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必須大力張揚。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學生深入感悟文本,真切體會情感後,教者沒有結束課堂教學,而是播放了一段《火柴天堂》的flash音樂錄像,學生聽著悲涼的音樂,看著感人的畫面,個個眼含淚水,情感得到了升華。隨後抓住這一課堂契機,順勢而導:「同學們,相信你們此刻的感受一定更深了吧?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又會對她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請拿起筆記下你一時的感動吧!請把你對小女孩的濃濃的愛繼續下去吧!」。此時,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一句句精妙的語言在同學們的筆尖流淌……讓學生扎實掌握文本知識的同時,又開拓學生的視野,發散學生的思維,將課文內容延伸到文本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真正做到讓教材「活」起來。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而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引領學生融入大語文的殿堂,才能培育出學生積極動口動腦動手、自主探索學習的智慧之花,從而在語文課堂上生成更多的精彩。相信在多媒體之花開得更爛漫之際,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之時。
五、有心突出創新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靜態的教學材料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系在一起,所以語文課件的製作不宜與數學、藝術等課相比,講究動畫、插圖的數量與美觀,而要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個性、靈氣等。採用多媒體,就要讓它豐富的表現力引發學生無限的遐想,激發學生無窮的聯想,思維高度活躍而引發創新的火花,激發主動探究的慾望。
如有一位教師在教《秋天到了》時,針對低年段學生的訓練重點,我在處理教材時把注意力放在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上,但如何才能使學生想說、樂說、能說、會說呢?首先就要使他們有內容可說,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才能激發想像力,使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下自主、積極地學習。
教學時,教者快速幫助學生弄懂了短文的內容,然後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秋天裡還會有哪些景象嗎?」孩子們似乎有些茫然,這時候我出示課前准備好的多媒體動畫軟體:「高高的藍天上飄浮著幾朵淡淡的雲朵,一群大雁排列著整齊的隊形向南方飛去,幾只色彩艷麗的風箏在秋風中歡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樹、洋槐樹擺動著枝條,一片片黃葉從高處盤旋著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還殘留著幾片凋零的荷葉,岸邊毛茸茸的小草們也紛紛換上了嫩黃的衣裳……」優美的畫面再配以悅耳的音樂,孩子們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後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發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詩情畫意的情境里,學生們豐富的想像力也被激發起來了,他們談秋風、談秋雨、豐收的果實、收獲的喜悅,思維被激活了,思維深度也大大增加,有些孩子還能對比其它季節來講述秋天的特色。
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作用,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恰當地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設計美妙的情境,提供豐富的信息素材,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從而鍛煉了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培養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由上可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確有它獨具的優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將愈來愈廣泛地被應用於語文課堂教學中,它為教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前景,也對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體教學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我們努力去探索,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與積累,並隨時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新世紀人才。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並為其感官提供愉悅的刺激,才能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教學。
感悟: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正確的運用農遠工程教學,會使你的課堂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為了嘗試這一觀點,我結合了多年的教學和一些優質課的案例來分析和歸納了農遠工程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應用的原則。希望農遠工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越走越遠、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