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興趣閱讀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興趣閱讀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發布時間:2021-02-17 03:55:04

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麼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一、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師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在倡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同時,更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首先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比如,指導學生閱讀《坐井觀天》一文時,我利用學生們好奇的年齡特點,准備了一幅相關故事情節的圖畫,首先出示圖畫讓學生們猜猜「小鳥和青蛙究竟說些什麼呢?」學生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從而調動了學生們閱讀的興趣,急於想閱讀小鳥和青蛙的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發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思維為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而語文教材中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春天》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並按順序說出春天的特徵,接著鼓勵學生質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我又將其拋給學生們討論,並及時結合插圖,給予引導,再讀課文。讓學生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與同學之間進行對話練習,整個課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這樣的質疑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
在學生對閱讀已有所愛好的基礎上,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朗讀的形式應多樣化,如范讀、領讀、個別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對於一篇文章也應採取多種形式朗讀,不應拘泥於一種方法,如果採用的形式過於單一,往往會抑制孩子們的創造力、表現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朗讀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善於選擇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朗讀教學,以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朗讀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學生掌握了技巧,讀起文章才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才能讀出感情,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朗讀訓練的目的。比如在指導朗讀《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時,首先讓學生明確這一段主要寫了誰?他們都說了什麼?怎麼說的?然後讓學生根據這段內容和提示語採用適當的語調去讀。教師可指導學生想:媽媽為什麼笑著說?因為它聽了小壁虎講借尾巴的經過,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時別人的尾巴都各有用處是不能借給他的,心裡疼愛小壁虎所以笑著說,讀時語速要放慢,充滿感情地讀出關心疼愛。「小壁虎轉身一看,高興地叫起來。」他為什麼「高興地叫起來」?因為他歷盡艱辛都沒借到尾巴,這時候一轉身發現自己又有尾巴了,該多麼驚喜啊!小壁虎由不知道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到了解這一功能而喜出望外,讀的時候聲音要響亮,語速稍快,「新尾巴」要讀重音,讀出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興奮的語氣。再如《松鼠的尾巴》中「那條又輕又軟的大尾巴就像一頂降落傘」,要求在朗讀中,能表現出大尾巴的特點。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哪些東西是又輕又軟的,喚起對「又輕又軟的大尾巴」的感受,於是學生不約而同地用細聲柔情的語調來讀這句話。
三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
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說在採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時,還需要注意要求學生們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無心地讀,這就需要培養學生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教師就要善於質疑,鼓勵學生探究,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有疑問,就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慾。設置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吸引到問題情境中,使學生集中精神,思考問題。開始訓練時,可由老師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意識地讀,學生明白了讀課文時思考什麼,思維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老師所提的問題要難易適度,要有層次性,對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要讓他們回答不同的問題。比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要解決「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裡」這個問題,就應該分層設問,先讓學生討論:「小葫蘆開始時為什麼長得好?後來為什麼會變黃並落下來?」繼而引導學生討論:「葉子和果實是什麼關系呢?」再進一步的提問:「葫蘆的葉子已經長蟲了,種葫蘆的人為什麼認為沒有必要除蟲呢?」最後解決問題:「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裡?」這樣,一問扣一問,使學生在邊讀邊想的過程中理解感悟了課文的內容。再如教學《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時,課文最後只講到青蛙取笑小鳥,小鳥讓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並沒講青蛙到底有沒有跳出井口,於是我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想像青蛙怎樣跳出井口,它跳出井口看到了什麼,它還會回到井底嗎?學生通過想像,既練習了說話,又懂得了課文蘊含的道理。
四注重積累和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是積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閱讀能力,當然就談不上學好語文。所以,學好語文,積累是一個關鍵環節。落實這一環節,要讓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閱讀面、擴大閱讀范圍、拓寬閱讀渠道,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格言、優美詞句、精彩句段等語言材料。這些語言材料的積累,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它們一旦被激活,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大幅度上升。在學生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中,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不外乎就是要指導學生好好讀書,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去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離開了讀書就談不上培養語感,猶如離開了游泳池,就談不上學習游泳。比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優美的筆調,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絢麗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資料,還讓親身游覽過桂林山水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嚮往之情。在此基礎上配樂讀、表演讀,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讀中想像桂林的美景,在讀中欣賞美麗壯觀的圖畫,學生心通其意,必有身臨其境之感,將自己融入優美文字之中,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品味,促進了語言的積累,從語感培養的角度來看,也訓練了學生豐富和擴展語言的能力,增加了對語言的感悟。

㈡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

一、重視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閱讀活動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閱讀意識,就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適時創設一種專題閱讀的情境,強化學生自我意識。在傳統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教師、家長的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閱讀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過程。閱讀活動要創設一種類似專題科學探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也講求方法技巧,但更關注培養能力,特別是創造力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我眼中的美國小學教育》中所敘述的:美國的小學老師給小學生布置類似「敘述自己的國家」、「你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責任該由誰承擔」、「假如你是羅斯福總統的安全顧問,你該怎麼辦」、「敘述自己國家的文化」等等令大人們都無從下手的作業。其目的很明顯:通過學生的大量閱讀,查找資料來認識體驗,而答案的本身並不重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不也應該從中得到點啟示嗎?
二、展開想像幫助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強,求知慾極旺,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而且想像力特別豐富。學生讀有情有境的課文,老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造想像,邊讀邊在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想像力。如《荷花》是一篇文字優美、想像力豐富的課文,我在教學時,把學生帶入這樣一個情境之中,在悠揚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中,用幻燈片打出一幅幅陽光照射下荷花婷婷玉立,婀娜多姿的美麗畫面,隨即讓學生伴著琴聲,邊聽錄音朗讀邊看畫面,那挨挨擠擠的荷花,飽脹的花像個骨朵,美麗的白荷花,翩翩起舞的蜻蜓——展現學生眼前,讓學生身臨其境。接著我就問:「你能用形象准確的語言來描述這美景嗎?望著這幅畫,你有什麼感受?」畫面上的美好意境,引發了豐富的想像,學生各抒己見:「荷葉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又像一把把撐開的小綠傘,魚兒在傘下做游戲」,「一朵朵潔白的荷花如少女在碧綠叢中翩翩起舞」,——這氛圍使學生彷彿置身於美麗的大自然中,受到美的熏陶。這樣一來,不光大部分學生都動腦,就連個別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也都有興趣動腦思考了。
三.優化教學方法 激發創新興趣
語文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好的藝術,只要我們根據教材內容、特點,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就能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要使學習興趣之花常開,除了學生的內在需求外,還需要採取新穎多樣的學習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我曾經嘗試過朗讀、默讀,有感情朗讀和分角度朗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感覺新奇,保持興趣不遷移。例如同樣是閱讀課文,我採用課前錄音讀,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欣賞,使學生得到感染,從而激發朗讀興趣。
四、情景表演,提高閱讀興趣
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綜合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施展學生才華的天地。在表演中,學生通過腦、眼、手、耳、口的綜合活動,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發展記憶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於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讓學生演一演。如《皇帝的新裝》一課,是一個趣味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我在教學這一課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完課文後,根據角色讓學生演課本劇。同時不只看學生的「演」,還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任務,比如突出 「台詞」——可以對原著直接引用,也可以超出文本的獨特修改,還可以自由添加一些更精彩的語言。從而引導、組織學生去品,去析,去賞!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了高潮,個個都喜形於色的表演起來。通過表演,不但能使學生輕松愉快的閱讀課文,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讓每個學生都與書交朋友,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首先,語文教師要解放思想,摒棄那些阻礙學生發展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封閉沉悶的繁瑣分析中走出來,徹底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教材,教學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向各種傳媒、電子網路延伸,使之與社會發展、知識巨增相適應。
其次,兒童在進學校讀書之前幾乎「讀得懂」所有「說」出來的書,對書的「聽」的興趣往往會遷移到「讀」的興趣上來。因此,語文教師一方面在課堂上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錄音機、電視等視聽媒體多讓學生「聽」書。從而誘導學生早讀書、多讀書。如果不這樣的話很多學生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精彩的課外故事書如《七龍珠》、《美少女戰士》等漫畫書上,這無疑降低了學生的閱讀品位。但要說沒有適合小學生的讀物,那也不符合實際情況,因此,要維持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能僅僅停留在一些常見的教材上,而是要豐富學生閱讀材料的內容,擴大閱讀內容的點和面。
再次,語文教師要盡量多的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優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學《可愛的草塘》時,我打開幻燈,出示北大荒草塘的圖面,簡介了草塘的美麗景色,富饒的物產,奇特的風光,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學習興趣濃烈。優美的形象刺激著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生的情感活動,而相應的情緒、情感活動又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活動及語言表述。
六、藉助書籍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望的基礎上,筆者便從圖書室里找來一疊涉及各種知識的課外書,用一個袋子裝好,提到教室,當學生迫切地想解開謎底時,我便把書本拿出來,然後動情地說:「這些課外書啊,是你們豐富了我的知識!」在學生恍然大悟後,教師便要做好以下兩項工作。一是介紹古今中外苦讀成才的故事。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年輕時,白天寫詩,夜晚讀書,顧不得休息,以致口舌都長了瘡,手腳都磨起了繭。引導學生向故事中的人物學習。二是上好閱讀指導課。閱讀指導課上,教師要簡述書中大意,或摘讀文中的精彩章節,或提出書中的要點,或解釋疑難語句等,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不同閱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有選擇地針對他們的閱讀興趣採取相應的培養方法。尤其是對毫無閱讀興趣的學生而言,首要任務就是誘發他們的興趣。可以設置引讀性的疑問,促進學生產生閱讀動機,藉助設問置疑的外在誘發,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如《我的第一本書》中,喬元貞沒有課本,但他卻考了第一,父親說:「元貞比你有出息。」作者也特意補述了喬元貞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裡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教師可設置問題:這算什麼「出息」呢?作者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呢?這種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而形成的閱讀動機比起以有趣的內容所激起的興趣更持久,更濃厚,讓學生從喬元貞的命運中嚴肅思考生活與人生。所以,在閱讀的起始階段,設計引讀性的疑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由本身的智力活動促使學生主動進入閱讀狀態。
為了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見解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綵帶有觀摩、解惑、競賽性質的活動,像小說,故事講座、作品欣賞、讀書報告會、讀書知識競賽、名言警句輯錄、寫讀書札記、印讀書集錦、紀念著名作家等活動,這些都可以激起學生愉快、積極、廣泛的閱讀興趣。
我認為,誘發閱讀興趣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加和豐富想像力,從而帶動學習。學生在寫讀書札記、作名言警句輯錄時,經常會欣賞魯迅、朱自清、海倫等名家的文學性較強的文學作品,在作文中就不會理屈詞窮的無話可說,更不會胡編亂造一通。一旦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會主動地把閱讀內容變為一種信息儲存在自己的記憶中。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只要教師切實的增強責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積累教學資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讓材料進課堂,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轉變觀念,大膽求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愛學,讓語文課教學重新煥發生命的活力。

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最花費時間和精力的。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里,我們教師總是用盡心思地講解,也要求學生認真地聽講,可每一次語文測試後,都面臨著一個難題,那就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差。所以一張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目的簡單與否,決定了測試結果質量的好壞。望著試卷上的紅叉叉,無不令我們語文老師頭疼,心急;無不使我們的學生煩惱,恐懼,從而造成了「閱讀難,難閱讀」的局面。 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最基本,最重要的語文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擺脫「閱讀難,難閱讀」的困擾呢?通過近段時間的理論知識學習,受到了一些啟示,並總結如下: 一. 重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1.課前預習課文,初知文章大意。做好課前預習是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上課前,語文教師可適當地布置預習提示,讓學生通過認真預習,知道課文大概講了什麼內容,能畫出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對於不理解的,一定要求利用語文工具書來解決,或者聯繫上下文的內容,與同桌或小組討論。還要求學生能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多讀多悟,這樣既鍛煉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 2.啟發學生讀中感悟,關注學生的讀書感受。《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閱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的語文能力。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一篇文章多讀,讀熟,我們也就理解,明白了它的內容。閱讀教學時,學生讀書的方式有多種,但我們要多訓練學生「眼到心到」的默讀,因為默讀只能用眼睛看,並要求做到邊讀邊思考,而且還要有比較快的速度。所以學生讀文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把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讀通,讀懂。讀完課文後,想想課文講的是什麼,並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的大意。在教學時應多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讀後感悟,不同的看法,大膽地說出來。由於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積累,情感體驗不同,對於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感受,作為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多悟,多說,多交流自己的個人感悟。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通過讀說練來與語文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深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也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3.課後分小組輔導,鞏固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果單靠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利用課後時間,布置一些同步閱讀習題,把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分為一小組,讓他們一起閱讀短文,一起討論問題,一起說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每一位學生讀完一篇短文後都說說讀懂了什麼,然後再由優秀的學生來總結內容,因為學生的語言更易於被學生接受,更易於被學生聽懂。這樣,優秀的學生的解題,分析能力由此提高,其他學生的思維也由此被熏陶,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解答題。 二.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學生的閱讀量僅局限於語文課本的幾十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可現實上,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讀書是枯燥無味的,對讀書提不起什麼興趣。所以我們語文老師除了平時有意識地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外,還可嘗試以下的方法:第一,同步推薦書籍。在語文教學時,當學完一篇課文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推薦同類的或同作者的作品。例如: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時,結合課文中的「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一句話和課後的資料袋,推薦學生讀《城南舊事》。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讀《城南舊事》的一小片段,讓學生感受小英子和她的好朋友妞兒的不同的童年生活,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還可以利用《回顧﹒拓展》中的「課外書屋」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在讀書中體會情感。第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小學生是很喜歡參加各種活動的,因此,創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使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重要性,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例如:開展講故事比賽,成語接龍,猜謎語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主動閱讀的意識。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編課本劇。如在教學《晏子使楚》,可布置學生自己找夥伴,自導自演課本劇,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還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注重閱讀的讀思結合。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讀,還要引導學生怎樣讀。語文課程標准說過: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如果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思」的參與,那麼學生讀到的只會是單純的無意義的「字」,只有邊讀邊思考,才會透過「文字」,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體會文字所蘊含的感情,讀得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和見解。所以沒有思考的閱讀,是感悟不到文章的真諦。通過學生閱讀思考,使學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 3.及時查閱工具書。教學時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遇到不懂的字詞,總不愛動手查字典,要麼讀偏旁,要麼望文生義。因此教師要及時改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平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介紹一些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成語手冊》等,並傳授查閱圖書資料的知識和方法。因為一篇文章單靠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還是不夠的,有時還要藉助工具書,來深入理解文章的句子,內容等。尤其是古詩詞,更需要利用工具書來理解其中的字詞的含義。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養成愛查工具書的學習習慣。這樣,日積月累。久而久之,既養成了學生獨立閱讀的好習慣,也增長了許多知識。 4.不動筆墨不讀書。著名學者鄧拓說:「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重視積累的。」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語文課程標准》也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可見,語文學習中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因此我們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准備一個本子,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寫法也是多樣的。可摘抄精彩的句段,優美的修辭等;可用自己的語言把書中的主要內容歸納出來;還可寫自己閱讀後的心得體會,逐步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同時也在無形中學生的語言能力,習作時也不用擔心學生下筆難了。 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用不著教。」所以我們語文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怎樣怎樣閱讀,授以學生閱讀理解的技巧,讓我們的學生有效的打好閱讀基礎,從而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效果。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不久,「閱讀難,難閱讀」將會離我們而去!

㈣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抓住「讀」字,把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當作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一環,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可見老師的職責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會學知識,不斷提高語文素質。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巧讀呢?下面本人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引導學生讀書時,抓住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篇課文或一段話,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兩遍就了事,而應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這樣就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寫了草原的優美景色,抒發了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讀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讓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描寫草原景色的詞語、句子。然後再思考這些詞語、句子描繪了草原怎樣的特點?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讀完課文後,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無邊的綠毯」等詞語和「是……也是……」、「既……又……」、「連……都……」等句子。這樣,學生就能較快、較准確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風光,同時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為草原優美的風光所陶醉。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也很注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覺得這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抓住「一張」、兩把」、「一盞」、「如此而已」,這樣極其簡單的擺設與「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進行對比,來說明周總理的生活極其簡朴;把工作任務繁重與辦公用品簡單對比;把工作非常勞苦與食物非常簡單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就能深刻體會到周總理的偉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導學生在默讀或朗讀過程中掌握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時,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設計幾個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教《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為了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幾道思考題:①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句,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②閏土對「我」說了哪些事?「我」對哪幾件事印象較深刻?為什麼?③讀了課文,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後,教師逐一提出討論,學生很快就能清楚,課文主要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 三、創設情境,在身臨其境中訓練學生的語感,培養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把情感帶入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我把讀的訓練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腦、眼、口、耳等器官活動,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口頭語言,從中理解、體味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導朗讀灕江水的「靜、清、綠」這一段時,我先掛出掛圖,進行描述「灕江有許多小船在等著我們乘坐,我們乘著小船、輕輕地搖動雙漿,盪舟灕江。」接著播放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漿》,學生在聲畫的作用下入境了。這時我輕聲問道:「你感覺到了什麼?」學生齊讀:「灕江的水真靜啊!」接著我再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再讀:「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語氣)。讓我們抬起頭,放眼望去,「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字讀得響亮而飽滿)。最後我讓學生把三個句子連起來讀。這種讀的訓練不僅有層次,而且有質量,在身臨其境中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培養了閱讀能力。 四、提出明確要求,教給預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預習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課文,學生通過預習,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後帶著問題學習,這樣閱讀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授新課,就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預習要求要明確具體:即①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②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③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2、根據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課時,我讓學生課內預習,運用標記法邊讀邊思考,用不同的符號劃出重點和疑點,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疑點,我就引導學生利用集體的智慧進行討論,自己解疑,這樣學生就逐步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從而也激發了閱讀興趣,培養了閱讀能力。 五、抓住課題進行審題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反復訓練學生辨析課題,抓住重點,使學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學到了一種基本的讀書方法,閱讀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六、鑽研課後問題,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課後問題是解決教路和學路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鑰匙,因此教學生認真鑽研課後問題是掌握學法的一種重要手段。例如在學習《太陽》這篇課文時,根據課後思考題,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課文先講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後講太陽和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這樣學生基本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在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後,閱讀能力也隨之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㈤ 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文本閱讀興趣

1.1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若是教師無法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僅重視教師的教學行為,忽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感受,是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的,也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獲得語文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1.2有利於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正處於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的能力,為小學生後續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只要小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就會自覺主動的進行閱讀,在長期的閱讀中逐漸發現閱讀的樂趣,總結閱讀的技巧,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終生閱讀觀念。
1.3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
語文教師都知道學生的理解能力取決於學生的閱讀量,但是,許多語文教師有這樣的困惑,在語文教學中,自己已經督促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為何學生的理解能力沒有明顯提高,這是由於學生的閱讀是被動被迫的,在閱讀過程中,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閱讀,缺少動腦思考的環節,只有小學生喜歡閱讀,自主閱讀才能在閱讀中進行深入的思考,逐漸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文章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理解能力,要注意的是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小學生堅持不懈的進行閱讀,語文教師切忌急功近利。
2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幾個有效策略
2.1設置懸念,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設置懸念的方式,引起學生探索的慾望,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慾望。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不同名人的傑作,並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曾經看過誰的傑作?」教師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傑作這個詞的意思的同時,引出大自然的傑作黃果樹瀑布,讓學生從感性上初步認識黃果樹瀑布。學生對黃果樹瀑布是不了解的,教師要注重利用多媒體播放與黃果樹瀑布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景象。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並設置懸念:「作者認為黃果樹瀑布是大自然的傑作,作者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如果真的來到了黃果樹瀑布風景區,身臨其境看到瀑布的雄姿,你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懸念,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激發學生深入探索課文內容的興趣。
2.2挖掘並向學生展示文本的魅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教師要注重挖掘閱讀文本中的魅力,並在課堂教學時有效向學生們展示出來。通過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的脈絡,快速有效實現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如,《珍珠鳥》中,有一個詞藤蔓中的蔓,讀法是在1985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上統一了的讀法原文:蔓(一)m??n(文)延不支(二)w??n(語)應讀為w??n注重從文章的精彩語句處挖掘文本的魅力。使學生體會到段落中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慾望。
2.3利用朗讀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語文教材中選入的文章大都是非常優美的,教學時教師要注重進行示範朗讀,利用繪聲繪色、抑揚頓挫、情深意切的示範朗讀,將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有效地傳遞給學生,促使學生更加投入閱讀文本中的內容。在教師進行示範朗讀時,學生會不自覺地跟讀,模仿教師朗讀時的節奏和技巧,提高閱讀能力。除了示範朗讀外,教師還要注重開展學生之間的朗讀比賽。以《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學習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兒童詩中的內容。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詩歌中的內容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優美的音樂,在優美的音樂背景下開展學生的朗讀比賽,利用朗讀比賽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
3構建生動的閱讀引導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加強備課的准備工作,構建生動的閱讀引導情景,選擇高效的導入方式,設計好極具趣味性的切入點,幫助學生能夠更加迅速地進入?讀情境。針對兒童的生理特徵及心理特點,可採取極具童趣的導語,應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動作來增加趣味性,同時結合針對性的問題式導入模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長城和運河》一文中,首先可以通過有效語言構建情境,激發學生的同理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心理狀態下提升文本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增加了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找到問題答案的熱情,從而在潛移默化之間形成閱讀的習慣,提升語文學習的素養。
提升想像能力,感受到文字及閱讀之美。首先文本閱讀具備極強的語言美、音律美以及遣詞造句之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和培養文本朗讀的習慣,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到文字閱讀的內在美感。以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安排角色扮演朗讀、戲劇排練朗讀以及演講式朗讀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融入感情,更為深入地感受文本閱讀的朗讀魅力。在教學中,要帶領學生與文本展開心靈對話,撥動學生的心弦,善於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魅力。
4結語
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設置懸念,深入挖掘並向學生展示文本的魅力,利用朗讀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強化閱讀教學效果。

㈥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抓住「讀」字,把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當作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一環,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可見老師的職責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會學知識,不斷提高語文素質。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巧讀呢?下面本人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引導學生讀書時,抓住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篇課文或一段話,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兩遍就了事,而應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這樣就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寫了草原的優美景色,抒發了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讀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讓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描寫草原景色的詞語、句子。然後再思考這些詞語、句子描繪了草原怎樣的特點?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讀完課文後,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無邊的綠毯」等詞語和「是……也是……」、「既……又……」、「連……都……」等句子。這樣,學生就能較快、較准確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風光,同時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為草原優美的風光所陶醉。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也很注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覺得這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抓住「一張」、兩把」、「一盞」、「如此而已」,這樣極其簡單的擺設與「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進行對比,來說明周總理的生活極其簡朴;把工作任務繁重與辦公用品簡單對比;把工作非常勞苦與食物非常簡單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就能深刻體會到周總理的偉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導學生在默讀或朗讀過程中掌握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時,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設計幾個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教《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為了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幾道思考題:①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句,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②閏土對「我」說了哪些事?「我」對哪幾件事印象較深刻?為什麼?③讀了課文,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後,教師逐一提出討論,學生很快就能清楚,課文主要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 三、創設情境,在身臨其境中訓練學生的語感,培養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把情感帶入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我把讀的訓練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腦、眼、口、耳等器官活動,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口頭語言,從中理解、體味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導朗讀灕江水的「靜、清、綠」這一段時,我先掛出掛圖,進行描述「灕江有許多小船在等著我們乘坐,我們乘著小船、輕輕地搖動雙漿,盪舟灕江。」接著播放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漿》,學生在聲畫的作用下入境了。這時我輕聲問道:「你感覺到了什麼?」學生齊讀:「灕江的水真靜啊!」接著我再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再讀:「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語氣)。讓我們抬起頭,放眼望去,「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字讀得響亮而飽滿)。最後我讓學生把三個句子連起來讀。這種讀的訓練不僅有層次,而且有質量,在身臨其境中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培養了閱讀能力。 四、提出明確要求,教給預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預習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課文,學生通過預習,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後帶著問題學習,這樣閱讀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授新課,就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預習要求要明確具體:即①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②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③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2、根據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課時,我讓學生課內預習,運用標記法邊讀邊思考,用不同的符號劃出重點和疑點,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疑點,我就引導學生利用集體的智慧進行討論,自己解疑,這樣學生就逐步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從而也激發了閱讀興趣,培養了閱讀能力。 五、抓住課題進行審題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反復訓練學生辨析課題,抓住重點,使學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學到了一種基本的讀書方法,閱讀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六、鑽研課後問題,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課後問題是解決教路和學路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鑰匙,因此教學生認真鑽研課後問題是掌握學法的一種重要手段。例如在學習《太陽》這篇課文時,根據課後思考題,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課文先講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後講太陽和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這樣學生基本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在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後,閱讀能力也隨之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㈦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在幾年的復教學實踐中制,我努力 改變自己以往的做法,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讓他們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幾年來,我一直在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 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經過反復實踐,感受頗深。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 餐,讓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極大的興趣。我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 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雨》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嗎?

㈧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情境是一堂語文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內,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容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㈨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對其後期學習、閱讀習慣的養成具有比較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點出發,採取一切可能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為語文教學目標達成起到很好的作用。以下主要從教師課前、課中和課後的幾個方面入手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課前的興趣激發策略
在學習之前,良好的興趣激發策略能夠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的轉移到所要學習的內容上來,從而為正式的教學過程提供鋪墊。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具有良好的導入語言和導入方式的教學,能夠為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很好的作用,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比較成功的導入,能在前期就為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設計導入方式和技巧的時候,教師要立感,從而形成一種:比、趕、超氛圍的閱讀風氣。 3.適當的講解故事來激發閱讀興趣 許多低年級學生都很喜歡故事性的教學,很多的小孩都是在爸爸 媽媽、爺爺奶奶的故事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旦教師開始以講故事 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一般都會喜笑顏開,在愉快的情緒下進行的 學習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這里,講故事要適當的採取一些策 略才能夠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講故事的時候,教師要盡 量的講的抑揚頓挫,但是在最關鍵的時候,教師要懂得戛然而止, 吊起學生的胃口。 「故事的後續內容更加的精彩,同學們如果想知 道結果怎樣,自己去閱讀吧。老師沒有時間講了。 」通過這樣的方 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課後的興趣激發策略 在課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時間比較充裕,因此充分的調動學生 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課外時間利用起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 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講道理,培養興趣 教師可利用班會、黑板報等陣地,向學生宣傳「多讀書,讀好書」 的理念,講明讀書好的道理。可以講一些名人讀書的故事:如周恩 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 無不是從小酷愛讀書,從書中吸取豐富的營養,使自己的腦子變得 日益聰明起來的。或講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 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 沒有翅膀。 」使學生明白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培 養閱讀的興趣。 2.開展介紹一本好書的活動激發興趣 通過開展為你介紹一本好書的活動來幫助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同年級學生參與的情況下,讓每一位學生為自己的同學推薦一本 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書籍,並且在介紹的時候要說明自己喜愛的原 因,在學生愛表現的特點的驅動下就能夠全面的激發學生的閱讀的 趣。 3.開展閱讀方法的指導活動 在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為學生的閱讀方式和技巧 的學習提供一定的知識,關於方法的知識才是可以受用終生的知 識,這樣可以反過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之,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種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讀書的興趣也必然在讀書的實踐中形成。只有真正產生一種想閱讀 的內驅力, 學生才會樂此不疲地主動去閱讀、探究,並在此過程中, 逐漸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全文

與興趣閱讀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