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有
1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
2
發揮一日活動教育整體功能的選擇
3面向全體
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4
保教結合的選擇
5
充分利用幼兒園
家庭
社區教育資源的原則
6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
7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原則
⑵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適宜性原則
適宜性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容、創設教育環境實施教育過程等環節中,都
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適合幼兒特點的課程開展教育活動。適宜性原則充分表明了幼兒自身特點和需要對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的影響:適宜的目標幼兒跳一跳能夠得著,適宜的內容幼兒容易理解,適宜的方法幼兒能夠接受,只有適宜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時候,不要照搬書上的,可以借鑒,但一定要考慮自己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再好的活動不是適合自己也是徒勞。
2.滲透性原則
這里的滲透有以下兩方面含義:一是教學活動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自然進行,保育為主,保教結合;二是指課程內容之間相互滲透,無論是五大領域課程還是主題課程,其內容、目標都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進行。尤其是語言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的身體更明顯一些。例如,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一般都要滲透大膽表達的目標等。
3.參與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在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和調動幼兒的主題參與性,在參與過程中獲得體驗與發展;二是指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家長資源、社會資源、同伴資源等多種教育資源的共同參與。
4.發展性原則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幼兒提供發展的途徑,使幼兒既獲得當前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當然,發展不僅僅指知識的豐富,還包括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以上是對幼兒園教學活動概念、類型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的意義、理論依據及遵循的原則等理論方面的總體論述。這些理論的論述綜合了當前幼兒教育的前沿理論,從教師角度出發,結合實踐,將理論知識平民化,便於教師理解。這些理論知識為如何設計符合幼兒學習需要的教學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綜合、整體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知識,能使教學活動設計更加科學、有效、合理。
⑶ 幼兒園教育活動實施的原則有哪些
1、適宜性原則
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容、創設教育環境實施教育過程等環節中,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適合幼兒特點的課程開展教育活動。
教師在選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時候,不要照搬書,可以借鑒,但一定要考慮自己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
2、滲透性原則
教學活動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自然進行,保育為主,保教結合;課程內容之間相互滲透,無論是五大領域課程還是主題課程,其內容、目標都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進行。
尤其是語言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的身體更明顯一些。例如,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一般都要滲透大膽表達的目標等。
3、參與性原則
在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和調動幼兒的主題參與性,在參與過程中獲得體驗與發展;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家長資源、社會資源、同伴資源等多種教育資源的共同參與。
4、發展性原則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幼兒提供發展的途徑,使幼兒既獲得當前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當然,發展不僅僅指知識的豐富,還包括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3)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遵循的原則擴展閱讀:
幼兒園教育活動組織途徑主要有:
1、集體教育活動。全班幼兒共同參與,教師面向全體兒童。短時間提供大量共同經驗,注重教育內容的邏輯性,兒童在活動中相互啟發、發展自律、合作意識。但是集體教育活動容易導致不能充分考慮每個幼兒的特點、興趣、需要,幼兒的表現機會少,不利於有針對性地培養各種能力。
2、小組活動。幼兒分小組進行活動,教師提供環境和材料,發揮間接指導的作用。幼兒自主探索、協作的機會更多,可以充分表現自己,有利於獨立、自主、協作等精神的培養。幼兒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小組活動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
3、個別活動(區角活動)。幼兒獨自活動,教師予以個別指導。有利於因材施教,發揮兒童的主體性。個別活動對師資、設備有更高的要求,對教師的教育技巧要求更高。
⑷ 幼兒園的教學方案指定遵循什麼原則
1.適宜性原則
適宜性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容、創設教育環境實施教育過程等環節中,都能充分考慮幼
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適合幼兒特點的課程開展教育活動。適宜性原則充分表明了幼兒自身特點和需要對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的影響:適宜的目標幼兒跳一跳能夠得著,適宜的內容幼兒容易理解,適宜的方法幼兒能夠接受,只有適宜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時候,不要照搬書上的,可以借鑒,但一定要考慮自己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再好的活動不是適合自己也是徒勞。
2.滲透性原則
這里的滲透有以下兩方面含義:一是教學活動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自然進行,保育為主,保教結合;二是指課程內容之間相互滲透,無論是五大領域課程還是主題課程,其內容、目標都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進行。尤其是語言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的身體更明顯一些。例如,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一般都要滲透大膽表達的目標等。
3.參與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在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和調動幼兒的主題參與性,在參與過程中獲得體驗與發展;二是指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家長資源、社會資源、同伴資源等多種教育資源的共同參與。
4.發展性原則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幼兒提供發展的途徑,使幼兒既獲得當前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當然,發展不僅僅指知識的豐富,還包括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以上是對幼兒園教學活動概念、類型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的意義、理論依據及遵循的原則等理論方面的總體論述。這些理論的論述綜合了當前幼兒教育的前沿理念,從教師角度出發,結合實踐,將理論知識平民化,便於教師理解。這些理論知識為如何設計符合幼兒學習需要的教學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綜合、整體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知識,能使教學活動設計更加科學、有效、合理。
⑸ 簡述幼兒園教育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原則分類 幼兒園教育教學原則貫穿於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它對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選擇和使用教材、確定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等都具有指導作用。幼兒教師只有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這些原則,才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目前,我國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主要有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發展性原則、靈活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和保教結合原則等。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也在豐富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原則。其中環境教育原則、課程開發原則、科學評價原則應予重視。 一、思想性原則及運用 (一)思想性原則 思想性原則是指在幼兒園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向幼兒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貫徹完成幼兒園德育教育的任務。也就是說要寓德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幼兒期的德育只是道德品質教育即品德教育。幼兒的品德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道德輿論的熏陶和家庭、幼兒園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成人和同伴的日常生活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歷史事實證明,任何一個時代培養人才的目標,都不只限於單純的傳授知識,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是一切時代共有的教育現象,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思想性原則,就是要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則,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其宗旨主要是培養幼兒受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以及團結友愛、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優良品德、文明行為習慣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從小就抓緊良好的品德教育,將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思想性原則的運用 (1)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依靠人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的不斷提高。因此,從幼兒期起就要逐步對他們進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堅持高標准、嚴要求。 (2)從實際出發,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和思想品德狀況、行為表現等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分別對他們進行教育。 (3)利用集體的榮譽、輿論、行為規范和集體中幼兒的榜樣,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影響,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4)通過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幼兒的實際活動為基點,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和性格。 (5)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常識教育教學中,可結合自然常識和社會常識對幼兒進行愛祖國、愛人民的教育。再如,語言教育教學中,可結合看圖敘述、講故事向幼兒進行禮貌與紀律教育,以及團結友愛、助人為樂、不怕困難等教育。 (6)通過樹立榜樣、啟迪誘導、鼓勵表揚等,激發幼兒上進心,辨別是非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標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7)幼兒教師應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成為幼兒行為的表率,避免空洞的口頭說教。 (8)要調動幼兒園內部和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做到協調一致、相互配合,避免相互抵消,防止造成幼兒思想混亂、是非觀念模糊,甚至形成雙重人格。 二、科學性原則及運用 (一)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向幼兒傳授的知識、技能應該是正確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組織形式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是切實可行的。也就是說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科學性。 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人一生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判斷力差、模仿性強,容易接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外部刺激,而這一時期形成的認識在大腦中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其進一步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違背科學性原則,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組織教學,向幼兒灌輸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實際、非科學性的知識,不僅影響幼兒現在的進步,也會給以後的發展造成障礙。因此,對於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堅持科學性原則是極其重要的,它既能讓幼兒在發展的最佳時期獲得大量正確、可靠的知識和技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又可為將來進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科學性原則的運用 (1)教師應選擇正確的符合幼兒全面發展要求的教學內容,向幼兒傳授正確的知識、技能。 (2)教師對知識的介紹、說明、講解、分析、舉例等必須准確無誤,以有利於幼兒形成科學的概念。 (3)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根據幼兒實際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計劃,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組織形式和教育教學方法。 (4)注意學科間的縱橫聯系和多種教育手段的綜合運用,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觀察力和動手振作的能力等。 (5)科學組織幼兒一日活動,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和活動量。 三、發展性原則及運用 (一)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要能促進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即智力、體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發展,使幼兒從現有的發展水平向最近發展區發展。 幼兒園應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使其健康活潑地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論偏重或忽視那一方面,都不利於幼兒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必須面向全體幼兒,把體、智、美全方面發展教育貫穿於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之中。 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即教學不應跟在發展的後面或在已達到的發展水平上進行,而應在沒有完全成熟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礎上進行。貫徹發展性原則,就必須在充分了解幼兒已有知識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略為超前」的適度教育要求,把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積極引導幼兒發展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即是,既不宜低估或遷就幼兒的年齡特點,錯過發展的機會;又不可揠苗助長,超過發展的可能性,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最近的發展區獲得盡可能的發展和提高。 (二)發展性原則的運用 (1)深入了解全體幼兒的一般情況、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並對其作出正確的估計。 (2)教材內容深淺難易要適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可接受性。一般應有一定的難度,略高於現有發展水平,又不超過發展的可能性,要求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掌握。 (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內容,要求幼兒不斷努力,從而促進幼兒不斷發展。 (4)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並不斷加以改進,按照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幼兒認識能力在發展的最近區域進行教學,使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更多的新知識,同時發展智力。 (5)照顧個別幼兒的情況,提出不 的要求,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由現有發展區域向最近發展區域過渡。 (6)重視教材、專利法的科研和改革,促使幼兒積極地、主動地開展智力的、情感的獨立活動,以達到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和智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四、靈活性原則及運用 (一)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各種因素的差異和變化,機智、靈活、富有創造性地組織活動。也就是說,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方法靈活多變和過程隨機應變。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中,無論是教育環境的選擇和創設,還是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執行,教師都會遇到許多復雜多變的情況,特別是受
⑹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1、「以美感人」——以「審美」為核心的幼兒音樂教育   用美好的音樂感召幼兒,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生活環境和音樂中蘊含的美,熏陶自己心靈世界的美,插上想像的翅膀,進入音樂美妙的境界。 2、「以樂施教」——以游戲為手段的「愉悅性」的幼兒音樂教育 讓幼兒與音樂一起玩,在快樂的游戲中自主探索音樂的奧秘,學習並大膽嘗試用個人喜愛的方式來抒發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動人」——以幼兒作為「教育主體」的幼兒音樂教育  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智慧與靈感,滿足幼兒活動與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兒的人格,提升幼兒的生活質量
⑺ 談談幼兒園教育活動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適宜性原則 適宜性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容、創設教育環境實施教育過程等環節中,都能充分考慮幼 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適合幼兒特點的課程開展教育活動。適宜性原則充分表明了幼兒自身特點和需要對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的影響:適宜的目標幼兒跳一跳能夠得著,適宜的內容幼兒容易理解,適宜的方法幼兒能夠接受,只有適宜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時候,不要照搬書上的,可以借鑒,但一定要考慮自己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再好的活動不是適合自己也是徒勞。 2.滲透性原則 這里的滲透有以下兩方面含義:一是教學活動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自然進行,保育為主,保教結合;二是指課程內容之間相互滲透,無論是五大領域課程還是主題課程,其內容、目標都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進行。尤其是語言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的身體更明顯一些。例如,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一般都要滲透大膽表達的目標等。 3.參與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在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和調動幼兒的主題參與性,在參與過程中獲得體驗與發展;二是指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家長資源、社會資源、同伴資源等多種教育資源的共同參與。 4.發展性原則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幼兒提供發展的途徑,使幼兒既獲得當前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當然,發展不僅僅指知識的豐富,還包括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以上是對幼兒園教學活動概念、類型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的意義、理論依據及遵循的原則等理論方面的總體論述。這些理論的論述綜合了當前幼兒教育的前沿理念,從教師角度出發,結合實踐,將理論知識平民化,便於教師理解。這些理論知識為如何設計符合幼兒學習需要的教學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綜合、整體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知識,能使教學活動設計更加科學、有效、合理。
⑻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原則
一、思想性原則 思想性原則是指在幼兒園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向幼兒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貫徹完成幼兒園德育教育的任務。也就是說要寓德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幼兒期的德育只是道德品質教育即品德教育。幼兒的品德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道德輿論的熏陶和家庭、幼兒園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成人和同伴的日常生活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歷史事實證明,任何一個時代培養人才的目標,都不只限於單純的傳授知識,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是一切時代共有的教育現象,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思想性原則,就是要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則,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其宗旨主要是培養幼兒受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以及團結友愛、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優良品德、文明行為習慣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從小就抓緊良好的品德教育,將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向幼兒傳授的知識、技能應該是正確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組織形式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是切實可行的。也就是說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科學性。 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人一生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判斷力差、模仿性強,容易接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外部刺激,而這一時期形成的認識在大腦中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其進一步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違背科學性原則,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組織教學,向幼兒灌輸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實際、非科學性的知識,不僅影響幼兒現在的進步,也會給以後的發展造成障礙。因此,對於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堅持科學性原則是極其重要的,它既能讓幼兒在發展的最佳時期獲得大量正確、可靠的知識和技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又可為將來進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要能促進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即智力、體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發展,使幼兒從現有的發展水平向最近發展區發展。 幼兒園應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使其健康活潑地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論偏重或忽視那一方面,都不利於幼兒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必須面向全體幼兒,把體、智、美全方面發展教育貫穿於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之中。 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即教學不應跟在發展的後面或在已達到的發展水平上進行,而應在沒有完全成熟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礎上進行。貫徹發展性原則,就必須在充分了解幼兒已有知識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略為超前」的適度教育要求,把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積極引導幼兒發展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即是,既不宜低估或遷就幼兒的年齡特點,錯過發展的機會;又不可揠苗助長,超過發展的可能性,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最近的發展區獲得盡可能的發展和提高。 四、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各種因素的差異和變化,機智、靈活、富有創造性地組織活動。也就是說,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方法靈活多變和過程隨機應變。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中,無論是教育環境的選擇和創設,還是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執行,教師都會遇到許多復雜多變的情況,特別是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知識經驗、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不僅要認真研究幼兒教育的規律和特點,而且要認真研究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正確估計幼兒的實際水平,深入了解不同幼兒的發展狀況,結合本地區、本園的實際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並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計劃。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因地制宜,因人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五、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利用幼兒的各種感官和已有經驗,通過各種直觀手段吸引幼兒注意力,豐富幼兒的直接經驗和感性知識,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獲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 這一原則是根據幼兒思維形象具體的特點,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詞、概念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關系而提出的。它符合幼兒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的特點,能使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生動形象,自然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集中幼兒注意力,有助於幼兒理解、接受和記憶,發展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對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通常運用的主要直觀手段有以下幾種: (1)實物直觀。包括觀察實物、標本,實地參觀,做小實驗等。 (2)模具直觀。包括觀察圖片、圖書、玩具、模型、貼絨、教具、沙盤等。 (3)電化教育直觀。包括幻燈、錄像、電影、電視、錄音、唱片等。 (4)語言直觀。指教師生動、形象、准確的語言描述。 (5)動作直觀。包括演示、示範、教態等。 六、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善於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的探索精神,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提高幼兒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幼兒教育的各種活動過程都是教師與幼兒的雙邊活動過程,如果離開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還不能把學習的社會意義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機,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與他們的興趣、愛好、好奇心、求知慾望等緊密相連的。因此,要求幼兒教師善於啟發誘導,引導幼兒注意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組織安排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育於具體、生動、形象與興致勃勃的活動之中,促使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產生熱愛、興趣、好奇心,產生吸取知識的要求和內在動機,主動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要培養幼兒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充分調動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表現為: ①有積極好不的態度,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 ②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喜歡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現象,常常主動地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 ③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積極感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善於用語言動作表現所學的內容,並能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用到新的學習活動中去,成為再學習的工具。 七、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使各教學環節充滿趣味,以引起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帶著喜悅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獲取知識和技能。也即是要寓教育於娛樂之中。 幼兒時期,認識的發展尚處於無意性占優勢的階段,他們的學習往往受興趣支配,而興趣的產生主要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刺激,受好奇、好支的心理支配著。幼兒年齡越小,越缺乏活動的目的性,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不會做意志上的種種努力,完全依靠外界環境與教學中提供的各種積極刺激。因此,只有教育教學的內容、活動形式、方法等符合幼兒的特點,使他們能接受並產生感興趣的刺激,才能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就要求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結合幼兒特點進行,以活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