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皇島旅遊計劃
最好住在劉庄附近,做34路公交10分鍾多一點就直接到海濱汽車站。走300米就是北戴河回海邊。哪裡有答一些收門票的小景點,不錯。
住在劉庄的話還有個好處就是,步行到鴿子窩公園,浪淘沙等景點。步行300米(向市區)方向可以看到一座橋,下面有一個淺灘,抓螃蟹,抓小蝦米,以及一些海貝等。很有趣。
考慮經濟的情況可以去燕山大學附近租房。附近有好多干凈的旅館,建議多問幾家。奧體對面的旅館條件很好。100左右。再便宜的也有,就是不太好了。
在秦皇島旅遊記住34路和32路,大部分景點都可以完好。
山海關門票50.但是建議去老龍頭入海處。哪裡不錯。
『貳』 如何激發小學生在復習期間的學習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所學知識興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原動力,是學習數學的基本動力之一。我們應當充分發揮數學教學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自主學習。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淺談如下:
一、 關注課堂教學的新課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既有助於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的環節,如果投其所好更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俗語不是常說「萬事開頭難」在課的開始能夠成功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我認為以下幾種導入方式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入
我發現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如果在課堂上把故事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的話,那麼這節課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可以這樣引入:小豬、小猴和小羊在一起吃西瓜。可是西瓜只有一個,應該怎樣分才好呢?小猴靈機一動,就說出了分西瓜的方法:小豬吃1/2,小羊吃1/3,自己吃1/6。小豬聽完後覺得自己吃虧,連聲說不行。小羊連忙對小豬說:「小傻瓜,你吃得最多。」小豬是不是吃得最多呢?這個有趣的故事,點燃了學生探索的火花,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了。於是,大家都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把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2.游戲導入
做游戲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重要活動形式。愉快的游戲能帶給學生愉悅的情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新課導入時組織學生做數學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最好是可以人人參加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曾聽過一節示範課,執教的教師在教學《千克和克的認識》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請兩位同學上到講台來(這兩位同學體重對比明顯),然後請他們互相背一背,並且把各自的感受說一說。再請全班同學掂一掂自己隨身帶的物品,如書、筆、書包、練習本等物品的重量,相互說說自己的感受。這位教師的導入設計,非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既激活學生的心智,又啟發他們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置於新知邊緣。
3.情境導入
創設良好的情境,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如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一開始就對學生說:「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展示100顆星星),估計一下,大約有幾顆星?為什麼?(提示有100顆星星)如果把這100顆星星送給全班同學作禮物,每人一顆夠不夠?為什麼?」隨後,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這樣的情境導入,注意創設讓學生估數、數數、建立數感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時興趣盎然,通過觀察、估計、比較,逐步建立數感。
二、 關注數學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誘發學習興趣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通過直觀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本身是一種艱苦的思維活動。人的頭腦則是思維活動的機器,而興趣和求知慾望是啟動思維機器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採取直觀,生動形象,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堅持「直觀性」、「啟發性」原則,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對具體形象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特別是對那些能演示的過程更有興趣。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具,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地重現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例如:乘法的初步認識是教材的重點,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說也是難點。難就難在「加法向乘法」的過渡比較抽象。我在教這部分知識時通過游戲形式,直觀地引入新課。我請三位小朋友到前面戴上小兔子的頭飾,扮演小兔子。三隻小兔子,每隻小兔子都長著兩個長長的耳朵。小朋友憑著直覺觀察,列出了加法算式:2+2+2=6(只)。教師伴隨著學生的演示,介紹了比加法計算簡便的算式:2×3=6(只)引導大家討論「2、3、6」各表示的意義。小朋友終於領悟了乘法意義所在。低年級學生掌握知識主要靠感知而獲得,在教學中堅持用直觀來縮短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學生容易接受,也很感興趣。直觀,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著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的注意力顯得集中而持久。當然直觀、形象化的教學不是目的,它僅是作為向抽象思維概念過渡的橋梁,是逐步培養學生具有邏輯思維能力的手段,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
(二)把靜態的數學概念動態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是通過觀察、感知、操作、思維等心理活動形成認知結構。而這些認知的規律都是由他們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要使學生在學習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感到有興趣,就應該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把靜態的數學概念動態化,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例:除法應用題的兩種含義——包含除和等分除,教材上是分別安排的。「包含除」與「等分除」同屬一個事物的兩方面,都具有「分」與「平均」的含義,只是分法上的不同,造成所表示的意義不同。為了讓學生從本質上全面認識「除法」,把枯燥的概念課上得生動、活潑,富有趣味,如上課了,某老師在幻燈銀幕上出現了六個又紅又大的桃子和3個藍色的盤子,由同學自己動手分桃子。 第一種分法:六個桃子,一個一個地分放在三個盤子里,每盤放2個。
第二種分法:六個桃子,每次拿出2個放一盤,可以放在3個盤子里。
投影幻燈把分桃子的過程全部表現出來,使靜止在紙上的圖形活躍起來,靜態的數學概念動態化。彩色的幻燈片,紅紅的桃子,藍色的盤子,變換了的幻燈圖片深深地吸引著同學們。學生十分有趣地分著手裡的桃子,興高采烈地交換所得。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動態化」的過程中,終於使學生領悟了「等分除」與「包含除」的區別與聯系。「分桃子」的生活數學,很快被「總數量÷份數=每份數」、「總數量÷每份數=份數」的數學概念代替了。「動態化」的數學活動,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又反過來促使學生去思維,去發現。
興趣是觀察的前題,觀察是思維的窗口,想像是思維的翅膀,這是學生獲得表象,形成整體感知的源泉,也是建立概念,獲取知識的關鍵。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誘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教學中要盡量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動態化。
(三)創設激疑情境,鞏固學習興趣
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如何巧妙地導入新知識的學習,這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的極好時機。如:在講「比例尺」教學中,有位教師是這樣安排的。先出示一張比例尺是1∶250,000,000的中國地圖。請同學們任意說出兩個城市。老師當場計算兩地的實際距離。學生感到好奇。當老師把每兩個城市的圖距和實距板書後,這種好奇心立即轉化為求知慾。學生在思考:「這比例尺是什麼意思?老師是怎麼算出來距離的呢?」抓住時機,教師再講授新課:圖距和實距有什麼關系?比例尺是表示什麼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學生在躍躍欲試的心境中開始了新課的學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應該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以教學本身特有的藝術去感染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維,主動探求規律。這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思考的愉快,成功的喜悅,從而最大的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斷的探索中發展。
(四)通過教學的物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維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度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的邏輯思維正逐步發展,形象或表象正在逐步讓位於概念,思維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知經驗相聯系的,仍具有很大成份的具體形象性。特別是對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需要藉助具體的直觀和學生的物化活動。
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學生第一次從平面到立體的學習。如何使他們學得有興趣,又完成好大綱「建立空間觀念」的任務呢?
第一環節:在學生動手操作中建立面、梭、頂點的概念。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切土豆。切第一刀時,發現了一個面;切第二刀時,發現了一條棱;切第三刀時,同學們發現了一個頂點。(一刀出面,兩刀出棱,三刀出頂點)。面、棱、頂點的概念在每個同學親自動手操作中建立起來了,學生們興趣高漲。
第二環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同學們從眾多的物體中發現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再逐層從面、棱、頂點三方面去認識它們。學生用心觀察,用手觸摸,用腦思考,很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區別以及聯系就概括出來了。
第三環節:發展性練習階段。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我設計這樣的練習題: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在腦子里用「4個棱長2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拼擺出一個長方體」。
還有這樣一道題:根據圖中的關系,想像出長方體的上、下面,前、後面,左、右面的面積是多少以及棱長之和是多少 ?學生們展開了豐富的想像這節課上得生動活潑,別開生面,學生興趣盎然。教學的物質化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物質化的教學活動成為了學生智能活動的源泉和動力。
(五)挖掘教材與學生的潛在智力因素,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學生由於年齡的不同,思維水平的差異,他們對興趣要求的層次就不同。低年級學生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占優勢,在教學中應多運用一些形象、色彩鮮艷的圖形,幻燈演示或實物等直觀手段。高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都逐漸形成,僅用簡單的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為了鞏固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興趣富有持久性和穩定性,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一些獨立思考探究以及創造活動的機會。挖掘教材本身的智力因素,發展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使他們的技能得以表現,使他們永遠充滿奮進拼搏的興趣。如:在講《三角形面積公式》時,某老師讓學生帶來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三角形,用剪刀把三角形割、補、拼,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找出三角形與其它圖形的聯系。針對學生喜歡標新立異的特點,鼓勵學生不斷打破原有的定勢思維,從不同角度,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完全是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推導出來的。學生參與了整個概念的形式過程。他們積極探求,努力進取,並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闡述自己的觀點,表現出創造性思維的優秀品質。同學們好像重新走了一番當年科學家那樣發現、發明、創造的道路,增強了學習的自主精神。
在數學教學中,我也經常出一些思考性較強的題目,讓學生思考、探究,不斷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在引導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一個個難題的攻克,一個個解題規律的發現,隨課堂教學情緒也沸騰起來了。一張張愉快的笑臉,一雙雙興奮的眼神,說明學生的思維活動正處於濃厚的興趣階段。抓住「興趣思維」高潮這一有利時機,使學生充分體會思考、探究的興趣,學生也就越學越愛學。「誘發興趣」這個既「古老」而又「嶄新」的課題,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加強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正是這千頭萬緒工作中的根本。在數學教學中尤應如此。
三、多渠道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表現為單維性,即從抽象的數學文字到抽象的數學公式,顯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更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記憶。而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以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動聽音樂和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再現客觀事物,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長期吸引學生注意力,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學習《有趣的七巧板》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示了七巧板拼成的各種圖案,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們的目光,激發了他們學習這一課的興趣。
(二)設置疑問,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把抽象的數學形象化,枯燥的數學趣味化,用知識的魅力吸引兒童,用教學的藝術感染學生,使學生愛學數學,會學數學,如在教「10以內連加法法」時,出示三組口算題:
4+3 5+1 3+5
7+1 6+4 8+2
這三組題中有個小秘密,看誰能最先發現這個小秘密?誰最先發現誰就是最聰明的孩子。因為孩子們個個爭強好勝,都想知道每組題的秘密,做聰明的孩子,所以個個積極觀察思考,爭搶發言,課堂氣氛特別活躍,最後探索出「上一題的得數和是下一題的一個加數的秘密。」這樣由習舊引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後引出2+3+1的新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三)通過動手操作,激發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因此,在教學中積極發掘本地教學資源,引導他們在課堂上通過動手操作,這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如在教學「認識物體」時,課前讓學生准備好正方體小盒和用小棒擺成的正方形。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畫一畫、看一看、摸一摸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同伴互助探究,找出其不同,這樣在一系列活動中,讓學生知道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源於生活,學好了數學知識,又可用於生活實踐,這樣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身邊的數學知識,自主學習,加強了數學應用能力。
四、加強對學生說的訓練,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在過去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不管是在低年級還是中高年級,學生在課堂上說話的機會都是很少的。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本提不起來。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數學教學觀念得到了明顯地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被取締。現在的課堂教學,除了採用電化教學、直觀教學及實驗動手等手段外,教學中還要加強對學生說的訓練,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有計劃地對學生加強說話訓練,既有利用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經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對於要學習的東西,學生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適時地在解題策略方面給孩子們以啟發誘導外,就是努力地為他們營造一個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學習,是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因為這樣,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我樂學",其智力品質、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和諧的發展。在和諧愉悅的教學中,師生一同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教學的樂趣!
『叄』 如何讓幼兒在足球游戲中快樂成長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認為,幼兒的在園生活應以快樂和發展為根本追求目標,即幼兒應在快樂中生活,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獲得充分的發展。幼兒快樂,教師也快樂。教師快樂地工作,在和幼兒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快樂地成長,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那麼,如何保障幼兒在足球游戲活動中能快樂地成長發展呢?我覺得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自然化原則
足球游戲活動的開展,其本身就是為了提高幼兒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因此,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以平和的心態,真切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盡量減少做作和「表演」的成分,做到游戲過程、游戲材料的自然化。
要想達到游戲過程的自然化,游戲內容的自然化,就要從生活中挖掘一些和足球活動有關並能讓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比如,通常我們在足球活動中設計的游戲都是一些「小豬運西瓜」「小猴搬糧食」等。在這些游戲中往往幼兒只是被動者,被要求去做什麼。因此玩一兩次後,幼兒便不再感興趣。如果將足球活動和幼兒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游戲結合在一起,讓幼兒「當家做主」,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更可以使幼兒在足球游戲中真正地快樂成長。
二、參與性原則
教育學家一直提倡教師和幼兒的人格是平等的,提倡教師和幼兒的「雙向參與」。即在足球游戲過程中,一方面允許幼兒參與一些過去認為只有教師才能參與並決定的游戲決策及環節過程。如,這次足球活動將以什麼游戲方式來開展、足球角里應該放些什麼材料、足球可以用來做什麼等,我們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聽取幼兒的建議。
另一方面,教師也不應該是游離於幼兒活動之外的旁觀者或是「督導」者,而是應該和幼兒一起參與足球游戲活動,一起獲得驚喜,成為共同成長的夥伴。如,在開展「奧特曼打怪獸」這一游戲活動時,我就從幼兒那了解了很多我不熟悉的怪獸名字,並為幼兒設計打怪方案時表現出的豐富想像力所折服。
三、可變性原則
學前教育的特點是它服務的對象都是學齡前的幼兒,因此,教育的目標也應該定位於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我們在工作的各個環節中首先應該保證幼兒能夠快樂。
1.教育目標可變
教育目標有大目標和小目標之分。就拿足球活動來說,使幼兒對足球活動產生興趣,熱愛足球運動,這是大目標。它貫穿於幼兒足球教育的始終。而「培養幼兒在足球游戲中的角色意識、堅持性、合作意識」等這些則是屬於小目標,它是在某段時間內要求幼兒達到的水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將大目標時刻把握住,而小目標則可以按當時的活動情況隨時調整。
2.教育時間可變
教育時間可變是指足球活動的開展不一定要在每天的固定時間開展集體教學活動。如,幾個幼兒正在其他活動區十分投入地進行「研究」和「工作」,如果強制他們進行集體的足球教育活動,他們則會對足球活動產生厭惡感,或是對活動的參與是出於無奈之舉,這些行為都會對幼兒對足球產生的濃厚興趣大打折扣。我們應該保障幼兒在足球游戲中獲得快樂,讓幼兒在快樂中掌握一些足球知識及技能。
3.組織的形式和人數可變
組織形式及人數可變指的是幼兒學習生活的組織形式應該是靈活的,可以是個別的,小組的,也可以是集體的。而且小組應是以幼兒有共同興趣為形成基礎,動態變化的小組。小組活動也可以和全班的集體活動相互轉化。如,在開展製作「奇思妙想」廢舊足球製作比賽中,開始時,我們只選擇了幾個能力比較強的幼兒和其父母進行。活動的結果出乎我們的意料,經過家長和幼兒的團結協作,他們製作出的作品非常美觀和實用。小片面積的嘗試取得了成功,為了更好地發揮集體的智慧,我們發動了全班的幼兒及其父母開展此活動,這次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使幼兒對足球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培養和增進了幼兒和家長之間的情感。
足球文化是我園的特色,特色文化的教學無外乎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能夠使幼兒在足球游戲活動中快樂成長,這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也是唯一的目標。
參考文獻:
徐雲.有效的音樂游戲讓幼兒快樂成長[J].新課程學習:上,2011(02).
作者簡介:呂海雲,1981年生,2004年畢業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在江蘇省張家港市西張幼兒園從事幼教事業10餘年,在任教期間多篇文章獲獎和發表,組織的半日活動教學在市局的多次督導中獲好評,在教師說課比賽中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多次被評為「五星教師」「愛心教師」等。
『肆』 億童教育幼兒小班繪畫小豬種西瓜教學反思
在這次《小豬運西瓜》上得很輕松,我語言表達簡單明確,用心的去講解與示範,讓幼兒能夠更深入的明白。 首先把隊伍整理好了,左邊小朋友舉起手,其他小朋友伸手打開,接著給幼兒們做熱身運動,回憶動作,加起了兒歌一起做准備運動,然後介紹材料,提出要求,讓幼兒們自由練習拍球,兩人一組,再集合回來老師請個別幼兒上前來示範剛剛你們是怎麼玩的(踢球、滾球、拋球等)從中引出了運西瓜,老師邊示範邊講解運西瓜的方法,幼兒兩人一組,練習運西瓜,最後游戲,老師介紹游戲的規則與示範,先練習後背夾球,看看幼兒們是否練習的方法正確了,然後再次示範講解運西瓜的方法,接著分組進行游戲比賽,一組太陽隊,一組西瓜隊,老師與幼兒一起做運西瓜的示範,讓幼兒明白是怎麼玩的,才能進行游戲,老師先帶頭開始游戲,比賽結束後,老師評價比賽結果及表揚幼兒,同時並鼓勵沒有贏的幼兒下次再努力和做得好的地方,最後做放鬆運動,老師比手勢集合整理隊伍,回教室。 對於活動內容,孩子是非常感興趣的,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活動任務,尤其是摘西瓜和追西瓜的環節,孩子們都完成得很棒,但是在送西瓜的環節中,很少有孩子是跨過小河,很多都是踩著過河的,因此教師可讓孩子分批去送,使前面的孩子對後面的孩子起示範作用。 最後小言: 體育是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的一門課程之一,在體育活動中對幼兒的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幼兒上體育游戲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體育課習慣,同時培養幼兒的集體與合作意識。孩子們特別愛做體育游戲,《小豬過瓜地》的游戲讓孩子們體會到了身體靈活性是很重要的!
『伍』 小豬踢足球教案
活動目標:1、練習平衡、鑽爬、快跑和躲閃的能力,增強動作的協調性。
2、能積極的參與體育活動,准守游戲規則。
活動准備:1、平衡木兩條、拱形門兩個、籮筐兩個(內放球類),根據幼兒體質條件還可以再設置一些障礙,如踩樁過溪。
2、大灰狼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小豬過橋」
1.今天天氣很好,小豬們要到外婆家去玩。外婆家很遠,要走過小橋、鑽過山洞才能到達。
2.教師指導幼兒練習「走小橋」、「鑽山洞」。
二、游戲:「小豬運西瓜」
1.外婆家到了。外婆看見小豬們可高興啦,說要把好吃的西瓜送給小豬們吃,請把西瓜搬回家吧!
2.討論:回家的路很遠,如果路上遇見大灰狼怎麼辦?(外婆說小豬你們看見大灰狼時,要立刻蹲下不動,它就不會發現你們了。)
3、小豬抱著西瓜鑽過山洞、走過小橋,把西瓜一個一個運回家。老師扮演大灰狼,當大灰狼出現時小豬立刻蹲下不動,隨便亂動的小豬將被大灰狼抓走。
三、游戲:「切西瓜」
1、西瓜運完了,讓我們一起來切個大西瓜嘗一嘗吧!
2、「切西瓜」游戲:幼兒拉手成圓圈(西瓜),請一名幼兒邊走邊念:「切、切,切西瓜,綠的皮,紅的瓤,我把西瓜一切二,甜甜的汁水四處淌。」念兒歌的同時,用小手在兩人拉手處做切的動作,念完「淌」字,全體幼兒四散跑開,切西瓜者抓住一人後,再次開展游戲,被抓者念兒歌,切西瓜。
3、可以組成3-4個小圓圈,同時玩「切西瓜」游戲。
『陸』 我和好朋友運西瓜教案及反思
課堂反思:
在這次《小豬運西瓜》上得很輕松,我語言表達簡單明確,用心的去講解與示範,讓幼兒能夠更深入的明白。
首先把隊伍整理好了,左邊小朋友舉起手,其他小朋友伸手打開,接著給幼兒們做熱身運動,回憶動作,加起了兒歌一起做准備運動,然後介紹材料,提出要求,讓幼兒們自由練習拍球,兩人一組,再集合回來老師請個別幼兒上前來示範剛剛你們是怎麼玩的(踢球、滾球、拋球等)從中引出了運西瓜,老師邊示範邊講解運西瓜的方法,幼兒兩人一組,練習運西瓜,最後游戲,老師介紹游戲的規則與示範,先練習後背夾球,看看幼兒們是否練習的方法正確了,然後再次示範講解運西瓜的方法,接著分組進行游戲比賽,一組太陽隊,一組西瓜隊,老師與幼兒一起做運西瓜的示範,讓幼兒明白是怎麼玩的,才能進行游戲,老師先帶頭開始游戲,比賽結束後,老師評價比賽結果及表揚幼兒,同時並鼓勵沒有贏的幼兒下次再努力和做得好的地方,最後做放鬆運動,老師比手勢集合整理隊伍,回教室。
對於活動內容,孩子是非常感興趣的,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活動任務,尤其是摘西瓜和追西瓜的環節,孩子們都完成得很棒,但是在送西瓜的環節中,很少有孩子是跨過小河,很多都是踩著過河的,因此教師可讓孩子分批去送,使前面的孩子對後面的孩子起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