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數學教學信息化設計

小學數學教學信息化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18 05:59:33

『壹』 怎樣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整合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數學教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為整合主動因素的人的地位,並且以實現人與物化的信息之間、網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融合。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能夠處理數據和信息,進行計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現象、科學技術和社會系統的數學模型。它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它在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方面發揮著特有的作用;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成為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信息技術運用於數學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科學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課程在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也是新課程理論探討的一個熱點。那麼如何做到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有效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還信息技術工具的本色
(一)作為教師的教輔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手中的教輔工具,往往教學採用的是大屏幕演示模式。信息技術以資源庫、實驗演示工具、展示問題情境的窗口身份出現,信息技術是教師手中的一件超級教具。
例如:《軸對稱圖形》一課,教師在探索圖形特點時給學生呈現了對稱圖形的對稱原理;在課堂追蹤的猜字游戲里有些字學生想像起來有困難。例如:樹苗的「苗」、理由的「由」。教師演示字對稱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清晰的表象。在欣賞里可以給學生提供現實中的軸對稱圖形的動畫。這樣做,比教師花費時間在黑板上去寫、畫要好的多,而且通過動畫演示學生能夠很好的看出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學生欣賞軸對稱圖形時再加上優美的音樂做襯托,既鞏固了所學內容,還能讓學生學習起來其樂融融。
在例如:《垂直與平行》一課,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平行與垂直後,容易把垂直和相交理解為兩個不同的概念。對於突破這一難點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一組動畫,演示給學生。動畫內容為兩條直線從平行到相交再到特殊的相交即垂直的變換過程。此處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可以分為平行和相交兩種,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對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況的理解,垂直與相交是從屬關系,而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作為學生的學習工具
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中,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了重要變化。學習者的學習不再是傳統的機械式學習,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學生之間開展協商討論、合作學習,並通過對資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展示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2]


例如:《可能性》一課,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學習網站,把一些習題資源放在網站當中。當學生掌握了判斷可能性的方法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習題起到拓展提高的作用:按要求塗一塗,圖中有3個盒子,請同學們為盒子里的球塗色。第一個盒子是如何塗色才能讓我們摸到的一定是紅球;第二個盒子是如何塗色才能使摸到的一定是藍球;第三個盒子是如何塗色才能使摸到的一定是黃球。這時,學生可以利用塗色工具,根據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對球塗色。再比如習題:「動手擺一擺」。盒子里放著2個黃色的球和1個藍色的球,根據所提出問題,可將盒子裡面的球拿出來或是把盒子外面提供的幾種顏色的球放進去。問題1:摸到藍球的可能性是1/4。學生就應該再放進1個黃色的球。問題2:摸到兩種球的可能性相等。學生可以放進去1個藍色的球或拿出來一個黃色的球。問題3: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1/3。學生就應該放進1個藍色的球,再拿出一個黃色的球。學生們藉助網站中的資料,通過游戲的方式,進一步鞏固了可能性的內容,寓教於樂,而且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再例如:《設計校園》一課,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位置與方向,圖形的認識與面積計算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設置的。教材以重新設計校園為主題,從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設計方案三個方面安排了整個實踐活動。此類設計課作為小學數學學習的一個領域,是學生通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過程。此類設計課,在以往教學中學生都是用手繪的形式來展現設計作品。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不能使學習成果充分共享,難以達到自主合作的學習目標。所以,可以嘗試將信息技術這個平台切入到此類課的教學中。
在教學中學生首先通過網上查詢和實地測量,搜集本學校的佔地面積、設施及其尺寸,以及其他學校的設施情況。課前通過大屏幕演示交流,小組合作制定設計方案,然後利用老師提供的課件動手設計。課件中提供給學生一個原始的校園平面圖,右側有一些相關的校園設施,如籃球場、教學樓、食堂、花壇等等,學生可以根據尺寸,把設施拖拽到校園平面圖中,可平移、可旋轉。設計好之後利用大屏幕進行展示交流,聽取意見和建議後進行修改,課後把設計成果發布到班級網站上展示。本節課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研究的工具,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自主的學習空間,能大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把握信息技術的使用時機,避免電子灌輸
小學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體,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用語言灌輸,或是單一地黑板演示,會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而藉助信息技術,則可以大大彌補這一缺憾。然而信息技術作為輔助課堂教學的一種工具,使用起來時間也不宜太長,不能喧賓奪主。而且要在教師不能直觀演示而又需要清晰呈現給學生的地方使用信息技術,幫助突出教學重點和克服教學難點。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信息技術的使用要講究時機。
例如: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直角三角形ABO繞直角頂點O逆時針旋轉180度。讓學生們找到旋轉後的三角形應該在哪個位置。這里列舉兩位老師的不同做法。第一位教師先提出了問題,然後藉助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很清晰地將三角形旋轉的過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將旋轉後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進行對比觀察。第二位教師的做法則關
注細節。她也是先提出這個問題,但不急於去演示課件,而是讓學生先認真觀察,發揮想像,甚至允許學生通過畫的方式去探索。許多學生會在實際操作中慢慢發現旋轉後的圖形與原圖形之間的關系。這時,由教師再進行課件演示,驗證學生的結論,總結出圖形旋轉180度的方法。前後兩位老師的做法,我們不難發現,第二位老師更注重學生的想像、操作、體驗與發現。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術使用的時機不同,效果也就不同。
三、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
媒體是人體的延伸。任何一種工具的發明與使用,都是對人的一種解放,同時他也會相應地弱化人的某些功能。信息技術的產生,尤其是互聯網、家庭電腦的普及,人們逐漸改變了閱讀的習慣,變文本閱讀為屏幕閱讀,於是很多人提出了要回歸文本閱讀等等。應該說,任何一項科學技術都是雙刃劍。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技術時,對傳統教學手段來說是一場革命,由於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具有很多優勢。但傳統教學手段,無論是物質形態的手段,還是智能形態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續至今,是因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術不可能簡單地、完全地取代傳統教學手段[3]
。黑板、掛圖、教具、學具等常規媒體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往往這些價廉物美的媒體能給教學活動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教學媒體都有其獨到的作用,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把信息技術與其它傳統教學手段有機配合,而不是讓傳統教學手段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例如:《圓的面積》一課,在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時,很多老師直接利用電腦課件展示把圓轉化成長方形進而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過程。這樣的展示過程固然很清晰,但學生失去了動手操作的機會,對於這部分內容用眼睛觀察遠遠不如動手操作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要急於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思考過程,應該把多種教學手段有機整合,優化組合。
當前有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提出質疑,其實信息技術本身並沒有錯,問題出在使用它的人身上。正如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引起疾病一樣,不良的教學習慣同樣也會使教學這個肌體發病。要讓教學健康發展,不是拒絕信息技術,而是走近它,研究與實踐它,讓它更好地服務教與學。為了數學教學的健康與完美,需要適時、適度地使用信息技術,讓其為數學教學服務,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只有善用信息技術、勤於思考,才能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更有效的整合。

『貳』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信息化課堂教學活動

21世紀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

『叄』 數學學科怎樣利用信息化教學案例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案例
一、教學背景:
(一)、教材內容及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要求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日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特別是對數學來說,由於數形結合思想的特點,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P.93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數學課程改革下的一個新內容,它重視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還通過統計學生喜歡什麼娛樂項目、統計喜歡哪種水果等,使學生在玩中體驗到統計的用處確實很大。
(二)、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學生對去公園玩這些生活經驗都很熟悉和感興趣,對塗色也很感興趣,因此,選取了這些內容讓學生統計,並對統計圖進行塗色,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對數據收集、比較多少也比較熟悉,並能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但對數據的整理、描述比較難掌握,要讓學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畫一畫、說一說中掌握這個知識難點。
二、設計理念及意圖:
教學設計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競爭和環保意識、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讓學生在玩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里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以達到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難點 :進行簡單的統計。
四、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統計
小朋友們,上個星期六、星期天,你們的爸爸媽媽有帶你們去哪兒玩了嗎?(有)都到哪些地方玩,說來讓其他小朋友聽一聽?(學生回答),陳老師周六去了一趟溫州的「馬鞍池公園」,那裡的景色真好看啊,我特別喜歡公園里的一個處小花壇。你們想看一看花壇是什麼樣嗎?(出示課件:一個小花壇中有26朵四種顏色的花)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當時特別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那小朋友們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塗小方格兒的方式,來幫我數一數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創設「逛公園」這一生活情境,再配上形象的多媒體插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完成題卡(先數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再塗色)。教師提示:塗完後注意標上下面的數字。
2、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引出新知
師:(出示統計圖)說一說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生:學生匯報。紅花有8朵,黃花有7朵,藍花有5朵,紫花有6朵。
師:(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分開了就很清楚。
【通過多媒體出示對比圖,讓學生能夠清晰形象的觀察對比圖,能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具體,便於學生觀察和認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師:(小結)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並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 (板書課題:統計)。
(二)、實踐操作,掌握新知
1、讓學生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這個「花壇」里這四種顏色的花。我想了解一下咱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什麼顏色的花,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在自己喜歡的花的下面打「√」,再告訴你的同桌,你喜歡哪種顏色的花?學生完成題卡後,教師收上題卡。
2、讓學生體驗整理數據的過程
(1)、初次進行記錄。
師:現在我的手裡拿著小朋友們的題卡,小朋友們最想知道些什麼呢?
生1:我最想知道哪種顏色的人最多? 生2:我最想知道喜歡黃色的有多少人?
生3:我最想知道喜歡紅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4:我最想知道喜歡紫色的人有多少?
生5:我最想知道喜歡藍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6:我最想知道喜歡紅色的有多少人?
師:看來咱們班的小朋友們都是非常的好問。那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花的小朋友最多呢?
(2)、小組討論記錄的方法(方式開放,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
師:四人小組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記下來? 學生討論記錄的方法。
師:研究出來了嗎?你打算怎麼記?
生1: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紫色的,我在下面畫「○」。
生2:老師說紅色,我在下面打「√」。
生3:老師說紅色,我在下面寫「1」。
生4: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紫色的,我在下面畫「△△」(教師指導:如果用一個符號記會更快)
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結構,說明為什麼。
【學生提出的這些統計方法,正是他們發揮學習積極主體的展現。對學生來說,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數學材料,進行分析、統計,提出各自不同的見解,並得到肯定,學生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發現的快樂,一種成功的自我體驗,促使思維處於更活躍的狀態。】
(3)、再次進行記錄。
教師讀數據,學生記錄。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用什麼樣的方法記錄的?
生1:我統計出喜歡紅色的有9人,喜歡黃色的有11人,喜歡藍色的有8人,喜歡紫色的有6人。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紫色的,我在下面畫「○」。
師:有沒有結果一樣,方法不一樣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寫「正」。
師:有數據不一樣的嗎?
生5:喜歡紅色的有9人,喜歡黃色的有11人,喜歡藍色的有8人,喜歡紫色的有6人(教師指導:記錄要認真,並請該生重復正確的答案)。
3、認識統計表、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表)請小朋友說數據,我把數據填在表格里。
紅色9人,黃色11人,藍色8人,紫色6人
師:(出示統計圖)如果我們還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話,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應該用多少個小格表示呢?
隨著小朋友們的回答,教師從多媒體統計圖中隨機點擊8個單位格的紅條,11個單位格的黃條,8個單位格的藍條,6個單位格的紫條。(如下圖:)
師:如果沒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嗎? (點擊多媒體出示)
生:(齊答)不能。
師:(點擊出縱軸左邊的數字)沒有小格,這回能看出來有多少人嗎?
生:(齊答)能,因為上面有數字。
師:那你現在知道紅色的人有多少?你是怎麼知道?(學生上台)
師:像我們剛才這樣把雜亂無章的數據整理成這樣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就是統計圖。那麼你們能不能給這個表格起個名字呢?
生:(齊答)統計表。(真聰明)
【這種讓學生通過形象的多媒體演示與引導結合的教學環境,打破了一節課40分鍾的限制,使課下和課上的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能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又給學生一定使用信息技術的機會,不僅有利於學生數學中圖形結合素養的形成,還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獲得。】
4、通過統計圖、統計表回答問題
師:看著統計圖、統計表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5、小結
師:看來,我們從這樣的統計圖和統計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種數量多少和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統計圖、統計表的作用。
(三)、小組合作、鞏固新知
師:其實在這個「公園」里,還有一個小小的兒童游樂場,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麼好玩的吧。
出示課件,有遊船,轉轉馬,開火車,還有碰碰車。
師:現在我們分小組來統計一下玩每一個項目的有幾個小朋友。
活動開始之前請同學們先聽清楚要求:
首先,每位同學先在小組內討論怎麼統計。
最後,再按照表格要求填寫每一項內容。(注意:一人只能參加一種活動。)
最後,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你們的統計方法及結果。
表格在你們的抽屜里。
師:現在開始。
老師巡視,發現問題給予指導。
師:現在小組匯報。
生:我們是這樣統計的:首先我們決定用作記號的方法,要玩遊船的同學就在遊船的後面做一個記號,然後再數一數每種活動有幾個記號就代表有幾人參加,最後把下邊的表格再填完整。我們的統計結果是:玩遊船的有*人,開火車的有*人,玩轉轉馬的有*人,玩碰碰車的有*人。
(學生匯報時如有匯報不完整的,可讓其同一小組的同學補充,直到匯報清楚。然後再一組組的往下匯報其不同的方法。)
師:小朋友剛才的匯報真是很精彩,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活動一下。
播放多媒體兒歌:《我愛統計》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唱一唱,跳一跳。
嚕啦啦嚕啦啦嚕啦嚕啦咧,嚕啦嚕啦嚕啦啦嚕啦啦咧,統計真好,簡單明了,幺幺幺幺,小小符號,好多奧妙,幺幺幺幺,小朋友,在歡笑,統計真好,興趣高高,幺幺幺幺,帶上書包,來到學校,小朋友,早來到,上塗塗,下寫寫,左算算,右想想,寫完之後揮揮手,上塗塗,下寫寫,左算算,右想想,我們的數學好好學。
【寓「數學學習」於游戲活動之中,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提高學習的效果。】
(四)游戲激趣,體驗統計
1、師:這個「公園」不僅有好玩有,而且還有好吃的。你們瞧,這是一棵神奇樹,這棵樹上結滿了蘋果、梨、西瓜、草莓,你們想吃嗎?(課件出示)
(出示:西瓜、草莓、蘋果、葡萄的圖片)
2、挑一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剪下來,同桌講一講你最喜歡吃什麼?
師:我們來統計一下,把小星星貼在你喜歡的水果上。
學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貼在喜歡的水果圖片上。(多媒體播放音樂)
4、作品展示,看到這張圖,你知道了一些什麼?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聯系實際的各種娛樂項目及水果,讓豐富多彩的生活與數學活動有機結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五)、總結新知、擴展延伸
師:小朋友們這個「公園」里有那麼多好玩的,好吃的,你們想去看一看嗎?那麼這個星期六、星期天就可以讓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那好好玩一玩。在玩的同時,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夠用上我們今天學的統計的知識,把它統計下來,做成統計圖下次在我們班隊課上,展示給大家看一看。
五、課後反思:
在上述《統計》教學中,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教師也教得輕松。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地統計知識形象地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學生一下子能夠看出其中蘊含的規律。
1、調整情緒,激發興趣
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2、演示操作,加深理解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所以我們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就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實踐探索中我發現計算機正是輔助數學教學的一座現代化的橋梁。運用多媒體演示,把抽象思維物化為形象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3、教學交流,反饋及時
多媒體教學,相對於傳統的課堂教學,交互性更強、更方便,傳統教學,老師提問某個學生,是老師與該學生的一對一交流,其它同學只能是被動的接受,而一堂課的提問次數畢竟有限。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與學相結合,不但界面友好,信息反饋及時,且通過人機對話,學生全體都可以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現在講到多媒體輔助教學,凡是當教師的,每人都能談上好一會兒的時間,尤其是我們小學教師。在小學教師當中,又以年輕教師和學校領導對多媒體的感情不能說不深厚。但凡教師上研究課、公開課、比賽課如果不用到它,檔次就會稍低一些,反之則高了一檔。
正因如此,老師們在上課之前,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設計課件、製作課件、修改課件上,有時要動用學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節成功的課,真的凝聚了大家的力量和心血。
在此,並不是反對多媒體走進課堂。確實,老師們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自己也獲益不小;特別對學生,除了給他們充分的感觀刺激外,還帶給他們美的感受同時也調動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但在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的同時,應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師生的互動性和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不能只考慮信息技術在輔助教學上的作用,而忽視了師生的互動,使教師成了媒體的播放者,使用信息技術成為上課表演的道具,即信息技術的使用要適當,以達到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肆』 談談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1、對信息技術的本身認識不夠。學校管理者對其重要性認識不夠,而致使信息化建設不能提到應有的議事日程,建設困難;學科教師缺乏對信息技術的內容、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對計算機教為神秘遂敬而遠之。學習不夠,掌握不多,就談不上應用技術進行學科輔助教學及學科間的整合;在校學生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僅將計算機作為一種簡單的學習工具(學習機)或娛樂機器,不會科學使用從而不能達到掌握信息技術,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實踐能力的目的;家長、社會對信息化建設緊迫性認識不足,從而不能給予積極的支持與必要的投入。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缺乏正確認識,部分教師習慣於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教案搞教學,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搞教學不習慣、嫌麻煩。個別教師還在懷疑信息化所產生的效益。這種負面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信息化建設的進程,致使信息化設備的應用率不高,網路資源的真正價值沒有被挖掘出來。因此,轉變教師觀念,解決師資培訓成了信息化建設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資金投資不足問題。我區中小學特別農村貧困地區是按國家規劃進行信息化建設,因地方財政困難資金不足、學校財力有限,自力更生籌措資金更是難上之難,加之信息技術設備更新換代快,大多數學校囊中羞澀,面對應接不暇的新產品,其信息化建設一塌糊塗。在資金得到改善的學校,但是其信息資源建設相對落後,隨著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硬體設施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相對滯後,應用軟體「孤島」現象嚴重,大大削弱了教育教學功能的發揮。因此,如何科學規劃信息資源建設,豐富校園網路信息資源,加快學校數字化建設的步伐,強化服務效果成為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3、師資缺乏問題。我區大多數農村中小學要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但是普遍存在缺乏專業教學人員(基本上都是短期培訓的)及設備維護人員的問題。目前配備計算機等設備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農村中小學,雖然具有初級教學人員,勉強維持正常教學,但其硬體維護、軟體開發應用乃至製作實是空白。大多數教師不會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更無從談起,計算機輔助教學難以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落實,此外,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4、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得不到滿足。雖然多媒體為課堂提供了大容量的內容和俱佳的視聽效果。但其交互性與個性化教學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部分教師運用現代手段教學顯得機械、呆板,缺少必要的師生互動交流和生生互助學習。時間一長,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這樣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何實施個性化教學,對多媒體教學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是困擾每個教師頭疼的事。

5、科學管理及充分利用問題。學校出資購置較為理想的信息技術設備。在師生及社會廣為贊嘆之餘,是否真正用於教學,全面為教學服務仍是一些學校所存在的問題。這里有兩種情況:一是設備先進功能齊全,而用於教育教學方面僅是其很小的一部分,造成資源浪費。二是有的學校可能沒有按「因地制宜,注重實用」的原則。裝備了較為先進的設備而因為沒有專業人員或其他條件不成熟而使設備閑置,造成資源的浪費及資金的佔用。

『伍』 小學數學如何信息化教學設計

情境是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專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屬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陸』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類型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類型就是電腦方面。

『柒』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使現在的學生長大後適應這個社會,如何使他們成為一專多能的有用人才,是現代教師教學中急待鑽研的課題,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艱巨任務。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功能於一體,不受時空限制,直觀、形象、生動,有較強的感染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具有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近幾年來,我校多媒體課件製作組根據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需要及本校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力所能及的製作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結合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採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具體做法淺談一下計算機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主要標志是教學效率的高低,而這又常取決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是否積極、主動。兒童有了飽滿的學習興趣,便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需求,積極地投入學習,堅持不懈地與學習中的困難作斗爭,不再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感觀刺激,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元角分時,我採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動物、交通工具、電動玩具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設計出「買賣情境」讓他們在樂中買,樂中認,認中學,學中記,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機融合,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緊密相接。

二、合理運用動畫,強化感知,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 。數學概念舍棄了具體形象的支撐而升華為抽象的文字,學生不易接受,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清晰地展示或無法觀察到展示過程。而多媒體技術集聲、光、色、動等於一體,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使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23-8,計算機畫面上先出現小棒,兩捆和三根怎樣減去八根,學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試一試怎樣減,探求方法,然後,按一下正確答案,出現畫面:畫面上出現兩捆零三根小棒和一隻小熊,按照學生擺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開,然後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於十五根小棒。小熊邊做邊說,再加上適當音響和音樂。在這個過程,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可以親眼目睹這個過程,認識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關鍵就是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在一系列的動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反復操作,抓住重點,從而得到正確結論,學會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這一環節,藉助多媒體的色彩、閃爍、聲音、動畫演示,不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表象,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啟發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數學課堂教學時靈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體輔助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一些教學重點、難點就迎刃而解了。我們知道:《圓的面積》一課把圓轉化成長方形是推導圓面積公式的關鍵,而「化圓為方」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利用實物展示等傳統教學方法總是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藉助多媒體電腦展示一切難點都簡單了! 1、把圓16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再閃爍拼成的近似平行四邊形的上邊,突出彎曲感,強調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2、把圓32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再閃爍拼成的近似長形的上邊與前一條邊比較,得出變直了一點。 3、把圓64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再閃爍拼成的近似長形的上邊與前一條邊比較,得出越來越直,拼成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演示,採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師適時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媒體動畫拼成過程的演示發現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則越細,拼成的圖形就越來越接近長方形。在操作中實施轉化,既向學生滲透極限思想,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這一動態直觀的轉化過程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四、增加課堂容量,及時反饋學生學習信息 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就要加大教學密度,提高課堂40分鍾的教學效率。多層次、開放性、實踐性的練習是學生形成良好數學技能不可或缺的環節。在課堂練習時,教師把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使學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題意,並順利靈活地解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如在教學《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時,課堂練習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一組題目:電腦在輕快的樂聲中顯示色彩亮麗、形象逼真的畫面,創設一個小青娃迷路找家的情境。每隻青娃身上都有一道題目,每張荷葉上都有一道算式。青娃身上的題目是用哪些荷葉上的算式解答,哪張荷葉就是青娃的家。讓學生先同位互相討論,再提名學生操作滑鼠幫青娃找家。這里利用人機交互技術,設置了目標響應功能,如果學生找錯了,媒體立即作出反應,找錯了,再找一遍。青娃返回原來的位置,如果找對了,即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在這里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根據兒童特點,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達到了輕松愉快的鞏固新知識的效果。再比如在小括弧的教學中,有一道題是判斷8+12-5=15與8+(12-5)=15運算順序是否相同,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後,判斷是或不是,再用多媒體計算機演示CAI軟體,一步步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一步步的深入、探索、實驗、失敗或成功中發現規律,這就將視、聽、做、思統一了起來,達到學習的最好效果。除此之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學習的方向,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和進度,獨立地解決計算機給出的各種問題。由於學生有選擇地主動獲取知識,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既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由於問題的結果是開放的,因此我把可能出現的答案均設計成了交互形式,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地作出響應,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促進他們積極主動的發展。

總之,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在課堂教學時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能使教學變得直觀、生動、提高學習效率。只要我們教師勤於耕耘,不斷探索,在充分發揮傳統教育媒體越勢的同時,力所能及地利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力圖營造一種積極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學情境,更好地將學生的情感與認知,感受與理解、動手與動腦、學習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數學智能整體而和諧的發展。

『捌』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一直探求構建優質課堂,什麼樣的課堂可以稱之為優質課堂呢?優質課堂首先要符合當前的課程標准要求,在課堂中突出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愉快參與學習,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率高的特點。其次,優質課堂要求是扎實充實的課堂,能夠准確扎實的完成教學目標,攻破教學難點。再次,優質課堂的教學手段不是單一的,是靈活的、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充滿多樣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現在日益更新的知識結構。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曙光。將信息技術廣泛用於教學當中,實施科學信息化教學,已成為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趨勢。
現代化信息技術用於教學當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整合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能夠讓課堂充滿吸引力,使學生充滿學習的興趣,,學生樂於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課堂知識探究中,讓課堂充滿靈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是構建優質課堂的有效手段。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更加形象化的展示數學學科特色,有利於充分展現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空間圖形的特點等,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談談個人的幾點小建議。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有效教學情景,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
小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喜歡新穎獨特的事物,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出現開小差,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覺得枯燥無味的情況。恰當的教學情景的使用,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如我在教學《統計》一課時,並沒有採用課本中原有的情景導入,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在六一兒童節時給學生播放動畫片,出示幾個待選動畫片,請學生說說如何選擇播放的動畫片。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多媒體圖文並茂的展現,讓學生樂於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情景不再單一,使學生更多的關注在課堂學習上,樂於學習,是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有效途徑。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
在教學中,能否突出整堂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是課堂的靈魂所在。有些課程的重難點往往不易突破,除了和課程的本身難度有關,也與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生活經驗等有關。教師除了在課堂當中進行講解外,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幫助,更容易幫助學生有效學習重點知識,攻破難點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物體分類》時,學生常常由於經驗不足,不能准確判斷物體的類型。所以在課堂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凌亂的房間情景,房間里的東西隨意擺放,讓學生先來判斷房間里有哪些物品,再來根據房間里已有特點說說每件物品怎樣擺放合適,它的作用是什麼。這樣,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判斷物體作用,學生不清楚的物品也可以通過房間的特色來判斷。有效幫助學生學習分類。
曾經聽過一節課《認識人民幣》,執教者利用白板操作,將1元=10角、1角=10分,形象的展示出來,學生跟著教師一起,將1元化為10個1角,1角化為10個1分。通過信息技術白板的有效運用,使教學重難點在學生和教師的操作中輕易突破。
多媒體的形象演示,能夠幫助教師降低教學的難度,學生易學,是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有效途徑。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抽象變為直觀,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許多知識是抽象的,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法展現出來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將抽象的不易展示的知識,通過多媒體變為動態的圖像,並根據教學的需要,隨著圖像動態的變化,清楚展示知識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並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如:在執教《圓的面積》一課時,對於圓的面積公式的由來,需要一定的想像,需要將圓想像拆拼成已經學過的長方形來計算面積。通過語言,無法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生動的圖像,想像力差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但通過信息技術就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多媒體課件可以直觀的展示拆拼的過程,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圓面積公式的形成過程。
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幫助學生化想像為形象,充分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是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有效途徑。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練習與游戲相結合,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
適量的,有層次的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從練習中展示出來。課堂練習的設計需要體現課堂學習的重點,有層次,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但在傳統課堂中,學生對於練習興趣不大,不愛做題是個大問題。而教師在設計練習時,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並茂的優勢,在練習中加入學生感興趣內容,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樂於練習,達到練習的效果。例如:在新課結束,需要練習時,可以以「小猴子摘桃」、「比比看誰先到」、「智慧島」、「智慧大闖關」、「智慧樹」、「看看誰最棒」等內容,用多媒體形式展示,當學生回答正確時,給予掌聲或音樂鼓勵。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已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是構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有效手段。信息技術的運用,讓課堂充滿色彩和樂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將數學知識吸收,體驗學習的滿足與快樂。

『玖』 小學數學如何信息化教學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新時期的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等特點,致使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為此要通過訓練學生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我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麼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願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問題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去設置,有些情境因為常規教學手段不能很好的解決,限制了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空的局限,開闊學生的視野,再現真實的場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顯現象的本質屬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情境的設計中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我曾經聽過一節有關計算的練習課,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闖關游戲,從上課伊始的第一關到臨近下課的第九關,學生一開始還興致高漲,到最後一關時,已經索然無味了,回答問題的只有幾個同學,大部分同學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術只是手段是工具,我們應該看到其工具的本質,而不是光看錶面。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數學模型的意識

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一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一座重要的橋梁,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展開思考,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一類問題。如:我在教學《替換的策略》一課時,認識到這節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系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系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為一個大杯,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為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後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採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由於以往我多是展示實物,因此,學生對課本中的透視圖認知起來存在困難,怎麼把原來的現實物體轉移到數學本質上來?我在重新設計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後向學生展示了帶色彩的實物圖和線條組成的透視圖,既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障礙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學信息化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