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十大區別和聯系,舉例說明
一、 環境設置的的不同傳統教育1、 環境的設置缺乏連續性,對孩子的幫助不明顯。 2、 教具由老師收藏,上哪節課用哪個教具,沒有機會提供給幼兒反復操作。3、 整齊劃一,統一管理,忽略了孩子的個性蒙氏教育 1。兒童之家分區域設置環境,適合每一個孩子的需要。 2、 教具會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及時調整。3、 兒童可以自由出入於不同的區域,玩什麼,怎麼玩由孩子自己決定。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訓練孩子擁有自己的個性和意志。
二、 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的不同傳統教育1、 傳統教育將兒童的能力進行量化,忽略了孩子個體發展的需要。 2、 由老師按照大綱制訂每個學期的教學計劃,並按部就班地實施和執行。3、 授課的過程不重視孩子認知水平的發展是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過度的過程,常常用概念解釋概念。4、 強制孩子遵守規則,不能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蒙氏教育1、 幫助孩子通過工作建構自己,形成良好的品質,發展孩子的智力2、 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 3、 用愛來幫孩子建立規則,享受規則下的自由。4、 重視語言及感官數學的教育。5、 幫助孩子學習照顧環境和照顧自己。
三、 教師和幼兒之間角色的不同傳統教育1、 老師是絕對權威,是教學和一日生活的主導。 2、 老師可以任意處罰孩子。對喜歡的孩子會偏愛。3、 老師不善於觀察孩子,對孩子缺乏個別的指導。蒙氏教育:1、 教師是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蹲下來和孩子說話)2、 教師是孩子的合作者,觀察者和引導者,了解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知道在什麼時候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才最適合孩子。
四、 幼兒和幼兒之間的交往不同 傳統教育1、 孩子年齡相差不大,比較引發競爭。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利。 2、 由於過多集體活動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活動,孩子間的交往相對比較少。蒙氏教育:1、 混齡的結構,為孩子製造了一個小社會,大家庭。2、 小的孩子向大孩子學習,大孩子在照顧小孩子的過程中學會了關心和幫助別人,認知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⑵ 幼兒園傳統教學五大領域和蒙氏五大領域的區別
蒙氏教育的五大領域是: 一、感官教育 二、數學教育通過操作活動,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理解。 三、語言教育 四、科學文化教育 五、日常生活教育
⑶ 蒙氏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區別
一、
環境設置的的不同
傳統教育
1、
環境的設置缺乏連續性,對孩子的幫助不明顯。 2、
教具由老師收藏,上哪節課用哪個教具,沒有機會提供給
幼兒
反復操作。3、
整齊劃一,統一管理,忽略了孩子的個性
蒙氏教育
1。
兒童之家
分區域設置環境,適合每一個孩子的需要。 2、
教具會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及時調整。3、
兒童可以自由出入於不同的區域,玩什麼,怎麼玩由孩子自己決定。充分發揮了孩子的
主觀能動性
,訓練孩子擁有自己的個性和意志。
二、
教學內容和
教育方法
的不同傳統教育1、
傳統教育將兒童的能力進行量化,忽略了孩子
個體
發展的需要。 2、
由老師按照大綱制訂每個
學期
的
教學計劃
,並按部就班地實施和執行。3、
授課的過程不重視孩子
認知水平
的發展是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過度的過程,常常用概念解釋概念。4、
強制孩子
遵守規則
,不能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蒙氏教育1、
幫助孩子通過工作建構自己,形成良好的品質,發展孩子的
智力
2、
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
3、
用愛來幫孩子建立規則,享受規則下的自由。4、
重視語言及感官
數學
的教育。5、
幫助孩子學習照顧環境和照顧自己。三、
教師和幼兒之間角色的不同傳統教育1、
老師是絕對權威,是
教學
和一日生活的主導。
2、
老師可以任意處罰孩子。對喜歡的孩子會偏愛。3、
老師不善於觀察孩子,對孩子缺乏個別的指導。蒙氏教育:1、
教師是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蹲下來和孩子說話)2、
教師是孩子的合作者,觀察者和
引導者
,了解
每個孩子
的發展狀況,知道在
什麼時候
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才最適合孩子。四、
幼兒和幼兒之間的交往不同
傳統教育1、
孩子年齡相差不大,比較引發競爭。對孩子的
心理發展
不利。
2、
由於過多集體活動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活動,孩子間的交往相對比較少。蒙氏教育:1、
混齡的結構,為孩子製造了一個
小社會
,大家庭。2、
小的孩子向
大孩子
學習,大孩子在照顧
小孩子
的過程中
學會
了關心和幫助別人,
認知能力
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⑷ 幼兒蒙氏教育和傳統教育有哪些區別
一、環境設置的區別:傳統教育: 1、 環境的設置缺乏連續性,對孩子的幫助不明顯。 2、 教具偏少,孩子們只能在區域中輪流操作,讓幼兒學會等待。 3、 統一管理,忽略孩子的個性發展,注重孩子們能力發展的均衡性。蒙氏教育 : 1、兒童之家分區域設置環境,適合每一個孩子的需要。 2、 教具會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及時調整。 3、 兒童可以自由出入於不同的區域,玩什麼,怎麼玩由孩子自己決定,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孩子個性品質,教師干預不多。二、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的區別:傳統教育: 1、 傳統教育將兒童的能力進行量化,對孩子個體發展的關注不夠。 2、 由老師按照大綱制訂每個學期的教學計劃,基本上按部就班地實施和執行。 3、 集體教學關注的是大多數孩子的發展,不追求個性發展。 4、 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蒙氏教育: 1、 幫助孩子通過工作建構自己,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 強調個性發展,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發展。 3、 重視語言及感官數學的教育。 4、 幫助孩子學習照顧環境和照顧自己。三、 教師和幼兒之間角色的區別:傳統教育: 1、 老師相對權威,是教學和一日生活的主導。 2、 關注大多數孩子的發展,缺乏個別的指導。蒙氏教育: 1、 教師與孩子之間相對平等。 2、分組教學居多,教師更多的是觀察幼兒,進行適時的干預。四、 幼兒和幼兒之間的交往區別:傳統教育:一個班級孩子年齡相差不大,認知水平相對均衡,孩子間容易溝通,身體協調性相仿,便於孩子們一起游戲活動。蒙氏教育:混齡的結構,為孩子製造了一個小社會,大家庭,小的孩子向大孩子學習,大孩子在照顧小孩子的過程中學會了關心和幫助別人,但是由於年齡差異較大,往往是大孩子照顧小孩子,而大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發展受限。
⑸ 蒙氏教育和傳統教育有什麼區別
上課方式、學習途徑、教育效果不一樣。蒙氏的上課途徑是同一時間,孩子可以回依照自身內在的興趣答而自由選擇工作,有個體、同伴或小組等學習形式並存,老師能夠有效指導每個孩子的學習。
同一時間,孩子以團體的形式接受老師傳授的同一內容,老師無法進行個別指導。學習途徑蒙氏是
以教師示範、啟發、引導、協助等方法,與孩子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途徑,使孩子置身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傳統教學是
孩子只能被動地在「封閉」的教室里,來接受教師填鴨式的書本知識的傳授,孩子沒有感官體驗的機會,結果降低了孩子學習的興趣,扼殺了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教學效果普遍呈現出專注力、秩序感、獨立性、自律性、進取心、創造力、協作性、分析、發現及解決問題等健康兒童所具有的能力。傳統教學教學效果無法預言。
⑹ 蒙台梭利教育法與傳統教育法的區別是什麼
蒙台梭利教育法與傳統教育法的區別:、以兒童為中心,對兒童獨立性的尊重 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蒙台梭利女士認為只有獨立的人才能享有自由。兒童的好動性是他的特色,老師或大人不要橫加干涉或禁止,千萬別「指揮」或「命令」孩子,要讓他自己指揮自己,自己聽從自己的命令。尊重兒童自由選擇的權利,就是讓兒童獲得身體、意志、思想的獨立,達到人格、心理、智力和精神的完善。 2、不教的教育,精神勝於方法 蒙台梭利女士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希望教師首先要是一個觀察者,注視孩子的一切行為,並且是教育環境的准備者和調解者,鼓勵兒童盡情的遊玩及操弄,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0-6歲的幼兒,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該特性,即可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何為敏感期: 透過觀察,蒙特梭利博士注意到,無論哪一個孩子,只要到達某一個年齡對某些事物會特別有興趣而且會想要做。她感到疑惑:為什麼那個時期會想做那些活動呢?荷蘭生物學家杜佛利斯提出他長期對生物觀察所得-所有的生物在幼年都有一段「敏感期」,在這段短暫時間中,牠對某些事物的感受性會特別強。蒙特梭利接受杜佛利斯的說法,開始把人類幼兒期所呈現的各種特徵和傾向,以「敏感期」的現象來加以說明。 這階段的孩子會愛上他們的環境。用蒙特梭利的話來說,就是「孩子與環境談戀愛。」他們不斷地在環境中找尋成長時所需要的東西,以致於全心投入,而對周圍的其它事物都視而不見。而且,孩子在敏感時期和環境接觸的那股能量是非常強烈的。大人可能驚訝於孩子忘我的反復不斷進行某些活動,但孩子仍然持續進行著。敏感期包括:秩序、語言、動作、感官的精煉、對微小事物、社交禮儀等等的敏感期。 4、教師扮演觀察者,環境准備者,協助者,引導者的角色 一般稱蒙台梭利教師為啟導員,他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於孩子發展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混齡教學 蒙特梭利博士由觀察發現每個人的養成必定會經歷四個特別的發展階段:0-6歲的幼兒期;6-12歲的兒童期;12-18歲的青少年期以及18-24歲的成人期。在每一發展階段均有其特定的發展目標。人處於每個階段均會出現共通的敏感特質,以幫助他循著特定的方向迅速輕松達成該階段的目標。因此唯有將屬於同一階段的孩子聚集在同一個環境里,教育者方能確實有效創造及經營一個符合該階段的共同目標及共同特質的發現環境。 在混齡的環境里,孩子之間的自然年齡差距促成許多相互幫助以及相互學習的機會,而非相互競爭。孩子從不同年齡孩子身上可尋得自己過去以及未來的成長軌跡。因此在孩子的人格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混齡的環境所提供的良性社會互動要素更為多元及豐富。6、豐富的教材與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7、屏除獎懲制度 蒙台梭利科學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⑺ 什麼是蒙氏教育,相比傳統教育模式有哪些不同
蒙氏教育是以義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教育方法。出自《運用於兒童之家的科學教育方法》一書。
1909 年,蒙台梭利寫成了《運用於兒童之家的科學教育方法》一書,1912 年這部著作在美國出版,同時,很快被譯成 20 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100 多個國家引進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歐洲、美國還出現了蒙台梭利運動。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學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僅僅美國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
中文名
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兒園中傳播的趨勢是從沿海至內地,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從單位辦園、私人辦園到教育部門辦園,目前已遍及全國除西藏自治區外的二十幾個省區和直轄市。
早在20世紀初,隨著《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文譯本的出現,蒙台梭利教育即傳入我國。當時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評價蒙台梭利說:她的努力和功績,揭開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1914年,江蘇省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會」,1923年,國立北平女子師范大學附屬蒙養園,開辦了兩個蒙台梭利班(1926年因人事變更而停辦),這些是蒙台梭利傳入我國之初的情況。當時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同時接觸了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一經引入,即受到國內幼教界的好評與歡迎。
但處於20世紀前半期的中國,政治衰敗、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幼稚園的數量極其有限,且多由外國支委會開辦,國人辦的幼稚園數量少、規模小、經費有限,無力採用被人稱道的蒙台梭利教育。20世紀30年代初蒙台梭利博士致函中國教育部長,邀請中國派員赴羅馬參加教師培訓,並徵集在中國採用該教育的報告及書籍,我國時任教育部長蔣夢麟先生回復稱:你的教具頗多,但不甚經濟,中國多採用設計教學法,教材取自生活,不需購置教具。又稱中國沒有實施蒙台梭利的報告文章及翻譯的書籍等。教育部長之言反映了當時的實情,蒙台梭利教育雖受到稱贊,但不適應當時我國的國情,因而未能傳播開來。
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了國家的全面建設。當時政府提出了「全面學習蘇聯」的方針,中央教育部聘請了蘇聯幼兒教育專家,翻譯了蘇聯的教材,以蘇聯的學前教育模式改造中國的幼稚教育。將西方國家的幼兒教育思想及幼兒教育家均視為資產階級性質,持批判、否定的態度。蒙台梭利及其創立的幼兒教育法同樣未能免於批判,被冠以唯心主義世界觀、資產階級兒童中心主義、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教育、機械地感官訓練、以輕度弱智兒童的教育來教育正常兒童等,遭到全盤否定。對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是伴隨政治運動的興起而進行的,因此已不計其數了。長期批判造成的後果是:阻礙了人們真實地了解蒙台梭利其人及其教育;由於批判所持觀點的偏頗,導致抵毀和扭曲了蒙台梭利教育;在實踐中禁錮了蒙台梭利教育,致使無人知曉,更說不上採用了。
1978年以後,新的一頁歷史被掀開,學術界逐步走向務實,走向開放,走向糾正錯誤。打開了國門後,我國幼教界前輩——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盧樂山先生從外部世界的幼兒教育中發現了蒙台梭利教育依舊存在並得以在世界范圍內發展壯大,終於在1985年——中斷了60年後——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盧教授編著的《蒙台梭利的幼兒教育》一書。1990年和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對外國教育各家名著叢書中,相繼翻譯了蒙台梭利的4本專著,即《童年的秘密》、《有吸收性的心理》、《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中的自發活動》。同時在大學的課程也中止了對蒙台梭利的批判,而代之以對蒙台梭利教育的客觀介紹。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境外的幼兒教育交流日益迅速,一些熱愛國家、熱心幼教的人士帶來了台灣幼兒園實施蒙台梭利教育的信息,並擬將這一優質的幼兒教育方法提供給大陸的廣大幼兒。他們找來合作夥伴,實施夙願。1994年,北京師范大學與台灣蒙台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合作引進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項目,北師大實驗幼兒園及北京市北海幼兒園成為該項目的實驗基地。1994年暑假,台灣派講師來到北京師范大學培訓老師,秋季開學後便正式啟動了「蒙台梭利教育中國化實驗研究」課題。北師大威斯達公司緊跟實驗研究,於1996年春季完成了蒙台梭利教具的生產,成為我國第一家生產蒙台梭利教具的公司。與此同時,北京市崇文區第三幼兒園、寧夏銀川市蒙台梭利幼兒園也相繼開始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實驗研究。至此拉開了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幼兒園中應用的序幕。
實驗進展的成效漸漸影響開來,首先被吸引的是家長,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這一良好的教育,漸漸地便有更多的幼兒園開設了蒙台梭利教育實驗班。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兒園中傳播的趨勢是從沿海至內地,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從單位辦園、私人辦園到教育部門辦園,目前已遍及全國除西藏自治區外的二十幾個省區和直轄市。
眾多的蒙台梭利班發展水平尚參差不齊。一批參加課題研究的幼兒園,矢志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仍在不懈努力地探索、研究與提高中。也有一些幼兒園由於師資培訓欠缺或為經濟利益所驅動,對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領悟得甚為膚淺,成效寥寥。
回顧我國蒙台梭利教育融入幼兒園教育的10年路程,感慨良多,現總結幾個要領與同行分享:
一、熱愛兒童,尊重兒童學習獨立的意願,讓兒童通過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學習。
二、用心創設適宜的環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職責。環境是兒童自我成長發展的決定 因素。
三、兒童在「工作」中練習獨立,完成自我成長的使命。
四、順應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不強求、不施壓。
五、教育者要學會「靜觀等待」、「克制」、「公正無私」和保障兒童自由的實現。
六、以教具和教具以外的人類活動的領域,促進兒童整體性地發展。
七、吸收中華文化和當代科技成果,適應本土、適應時代。
八、接納現代創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充實發展兒童的早期教育。
瑪利亞·蒙台梭利
外文名
Maria Montessori
國籍
義大利
出生地
義大利安科納
出生日期
1870年8月31日
逝世日期
1952年5月6日
職業
教育學家
畢業院校
羅馬大學
瑪麗亞·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於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西方教育史》稱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也譯作蒙特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義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瑪利亞·蒙台梭利出生在義大利安科納(Ancona)地區的基亞拉瓦萊(Chiaravalle)小鎮。父親亞歷山德魯·蒙台梭利是貴族後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軍人,母親瑞尼爾·斯托帕尼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博學多識、虔誠、善良、嚴謹、開明。作為獨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寵愛,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從小便養成自律、自愛的獨立個性,以及熱忱助人的博愛胸懷。
1952 年 5 月 6 日逝世於阿姆斯特丹,享年82 歲。
基本原則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反對填鴨式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蒙氏教育
以兒童為主——為的是給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學習—— 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種「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學幼教法強調掌握兒童「敏感期」,而給予適切的學習。
蒙台梭利教育擁有一套蘊含無限教育價值的學具,這套學具利用幼兒感覺的敏感性,透過可供幼兒操作的教具,讓孩子們輕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許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兒重復練習的特性,所有學具幼兒可以反復操作,滿足幼兒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師居於協助啟導的地位——教師必須放棄傳統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動頭腦、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關鍵——孩子的教育,並不只限於學校一隅,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更是無所不在。
價值
編輯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獨特魅力源於對兒童的充分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激發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造等能力,為將來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蒙氏教育法遍及歐洲大陸,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廣百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理論不斷完善和發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認同,在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學前教育發達國家極受關注,蒙台梭利學校已遍及一百多個國家。
⑻ 蒙氏教育和傳統教育有什麼區別
一 、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的不同傳統教育
1、 傳統教育將兒童的能力進行量化,忽略了孩子個體發展的需要。2、 由老師按照大綱制訂每個學期的教學計劃,並按部就班地實施和執行。3、 授課的過程不重視孩子認知水平的發展是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過度的過程,常常用概念解釋概念。4、 強制孩子遵守規則,不能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蒙氏教育1、 幫助孩子通過工作建構自己,形成良好的品質,發展孩子的智力2、 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3、 用愛來幫孩子建立規則,享受規則下的自由。4、 重視語言及感官數學的教育。5、 幫助孩子學習照顧環境和照顧自己。
二、 環境設置的的不同傳統教育
1、 環境的設置缺乏連續性,對孩子的幫助不明顯。2、 教具由老師收藏,上哪節課用哪個教具,沒有機會提供給幼兒反復操作。3、 整齊劃一,統一管理,忽略了孩子的個性蒙氏教育1。兒童之家分區域設置環境,適合每一個孩子的需要。2、 教具會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及時調整。3、 兒童可以自由出入於不同的區域,玩什麼,怎麼玩由孩子自己決定。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訓練孩子擁有自己的個性和意志。
三、幼兒和幼兒之間的交往不同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1、 孩子年齡相差不大,比較引發競爭。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利。2、 由於過多集體活動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活動,孩子間的交往相對比較少。
蒙氏教育:1、 混齡的結構,為孩子製造了一個小社會,大家庭。2、 小的孩子向大孩子學習,大孩子在照顧小孩子的過程中學會了關心和幫助別人,認知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教師和幼兒之間角色的不同傳統教育
1、 老師是絕對權威,是教學和一日生活的主導。2、 老師可以任意處罰孩子。對喜歡的孩子會偏愛。3、 老師不善於觀察孩子,對孩子缺乏個別的指導。蒙氏教育:1、 教師是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蹲下來和孩子說話)2、 教師是孩子的合作者,觀察者和引導者,了解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知道在什麼時候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才最適合孩子。
⑼ 幼兒園的蒙氏教育與普通教育有什麼區別
作為幼教者,我覺得這2種教育方式,各有千秋、、、、蒙氏教育,是外國的教育方式。是一種很民主、自由的教育方式,、讓幼兒隨著天性自由發展、、、、我們國家是很傳統的教育方法,循規蹈矩的、、、、如果你的孩子,現在接受的是蒙氏教育,一下子又轉傳統教育,那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不過,考慮到幼小銜接的更好,那麼現...在接受傳統教育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