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進行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有效提問
一、什麼是有效提問?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做到有效提問是每位幼兒教師所頭疼的問題。就我個人認為,在對幼兒提問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啟發性:即所提問題能夠給幼兒以指向性,讓幼兒明白所提問題的大致方向。 (二)、層次性:即所提問題要做到由淺入深,不能追求一蹴而就。 (三)、情趣性:對幼兒提的問題,一定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四)、開發性:即所提問題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二、 幼兒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一)提出的問題沒有經過認真的課前准備,隨意性較大 一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提出問題時由於沒有充分的考慮和思索或不能查到更多的資料,准備很不充分,或提問帶有隨意性,不是按照本節課教學要求向幼兒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著邊際,使孩子們的思維游離了課堂教學中心。 例如:在大班語言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的主題是「美麗的春天」,教師要引導幼兒敘述春天美麗的景色,教師可以從讓幼兒敘述春天看到的花草樹木講起。但教師在一開始就提問「在這么美麗的景色里,你最想做什麼?大家說一說?」然後就讓小朋友舉手發言,這個問題不錯,可以使幼兒加深對美好景色的認識,但是因為沒有放在恰當的時候提出,所以顯得太隨意了,沒有起到好的效果。 (二)提問的語言貧乏不生動,調動不了幼兒的積極性 孩子們喜歡新鮮的、有吸引力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可有些教師的提問如同一杯白開水,讓孩子們在回答問題時產生不了興趣。這樣,很多孩子都不願或不敢回答問題,課堂氣氛單調乏味。所以教師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上適當的語氣甚至運用肢體語言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出的問題富於啟發性,語言生動形象。 例如在一次大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幼兒學習7的組成,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老師一直採用:「7還可以分成幾和幾?」這樣一問題向幼兒提問。語言枯燥又單調,一遍又一遍的提問使幼兒感到越來越枯燥、厭煩,沒有一點積極性,慢慢地開始不集中注意力、開起了小差。正是因為教師的提問太過於乏味,吸引不了幼兒,才導致了不良後果,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沒有充分考慮問題的內容,不會對提問加以引導和控制 教學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是幼兒回答問題積極性很高,不讓他說他也要說;二是幼兒不懂回答問題的方法,不懂思考問題的方法,老師提出問題後幼兒亂說,課堂活而亂。出現以上兩種情況使得有些教師不知所措,使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無法進行。 例如:大班科學活動課上教學關於熊貓的知識,可是老師提問:「你喜歡什麼動物啊?」因為班上小朋友家裡養寵物的比較多,大多數小朋友對這個問題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室里的氣氛立刻就活躍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沒有經驗去加以控制,只是與一些坐在前排離自己較近的幼兒進行交流,結果課堂變得混亂不堪無法控制。 (四)提問沒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徵,不切合幼兒實際情況 對於不同的年齡班,提問的要求不同,教師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小班的提問應具體明確,小問題一個個地問,不可以提幾個連續性的問題,大班則不能提太簡單的問題,要提些有點深度、概括性的、多樣性的問題,中班幼兒適中即可。例如:大班折紙活動課——「會變的樹」。老師先拿出一張畫有一棵樹的紙,對小朋友說:「你們看,這是什麼啊?」小朋友回答:「一棵樹」。老師說:「很好,下面老師要給大家變魔術。」於是就拉開紙張,「哇」——伴著小朋友的歡呼聲,筆者發現原來是紙張上的樹變高了,開始看到的是折疊後的紙張,現在全部展開,所以變高了。然後教師給小朋友看了幾遍後,提問:「你們知道為什麼樹會變高嗎?請知道的小朋友告訴我?」。此問題一出,很多小朋友躍躍欲試,但是由於知識結構的限制,很少有小朋友回答正確。而老師也無法用一種兒童能夠容易理解的言語來表達。因此只能說這個問題提的不切實際。最後老師只能用「跟我一起折」、「是這樣折的」、「不對,再看我折一遍」這樣一些話來教幼兒折紙,浪費了很多教學時間。三、 解決問題的建設性對策 (一)注意提出問題的特性 1.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幼兒年齡特性 幼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因其知識結構及思考能力的多種原因限制,他們不可能對一個問題有多方面、深層次的思考,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問題的內涵,因此教師的提問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性,問題的難度要適宜,提出的問題使幼兒能夠接受,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例如:音樂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欣賞《獅王進行曲》,當活動快結束的時候,老師提問:「這首曲子表現了獅王怎麼的情緒?」可是幼兒缺乏這樣細致的情境體驗,是難以回答這類問題的,應該換個幼兒能理解的問題:「這首曲子欣賞完了,大家知不知道獅王的心情是怎樣的啊?開心的?還是難過的?」這樣的提問就符合幼兒的年齡會讓幼兒容易理解容易回答。 2.問題的表述要明確,不能產生疑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應具體明確,以便幼兒回答。因為幼兒經驗少,對許多概念還不是很明確,提模糊不清的問題,容易對幼兒產生誤導,發生不必要的錯誤,浪費課堂時間,耽誤教學目標的完成。 如科學活動中,教師向幼兒提問:「雞蛋是誰下的?」於是幼兒七嘴八舌把能下蛋的動物名字全都說出來,很顯然這個問題使幼兒產生了疑義,回答出乎意料。所以教師應問:「是公雞會下蛋,還是母雞會下蛋呢?」這樣的問題就清晰明了許多,幼兒可以很容易作出選擇,說出答案:母雞會下蛋。 3.提出的問題要有系統性,不能雜亂無章 教師在活動中可以根據具體的目的,合理的安排問題的難易次序,一般以認知性問題在前,理解性問題次之,創造性問題最後。這樣,既體現了活動中教師由淺入深的引導,又為幼兒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提供了「腳手架」。例如詩歌教學「家」。教師首先提認知性問題:「今天老師帶來一副美麗的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畫上都有些什麼?」(答案:天空、樹木、河水、花兒);其次是提理解性問題:「天空是什麼樣子的?樹木長得怎樣?河水是什麼樣的?」等等;最後是提創造性問題:「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小河會是誰家的呢?還有什麼地方會是誰的家?」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提問,達到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 4.提問要突出重點、難點,不能一概而論 教師在故事、詩歌等教學中,首先要認真進行分析,找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然後據此考慮、設計問題,這樣所提問題才有價值。教學重點是指幼兒應該掌握的內容,因此圍繞教學重點要設計反復提問,使幼兒理解和掌握重點,從而保持思維的條理性、連續性和穩定性。至於教學難點就是幼兒學習掌握有困難的內容,教師就應該更加耐心地提問引導,讓幼兒慢慢理解掌握所學內容。 例如故事《三個和尚》,主要是要對幼兒進行勤勞積極,不懶惰、不相互依賴的教育,所以應重點提出以下問題啟發幼兒思考:大廟是怎麼起火的?起火後三個和尚都想到什麼?他們應該怎樣做等等。這樣的問題能啟迪思維,揭示要害,使幼兒受到教育。這類問題應屬於較高水平的提問,應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幼兒的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注意選擇合適的提問類型1.描述性提問:即讓幼兒細致地觀察並描述事物。如在出示大象的圖片後可以向幼兒提問「大象的鼻子長得什麼樣?」,然後讓幼兒來描述大象的鼻子。2.比較性提問:即啟發幼兒比較事物的異同。 如在出示獅子和老虎的圖片後可以向幼兒提問 「獅子和老虎有什麼不同?」,這樣能讓幼兒開啟心智,仔細觀察兩種動物。3.分類性提問:即啟發和訓練幼兒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提問
Ⅱ 幼兒園優秀大班教案案例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639
大班數學:能乾的小兔[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數學:能乾的小兔教學目標:1、學習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序;2、逐步形成簡單的推理能力和判斷力;3、讓幼兒充分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教學准備:課件,作業袋(孔雀圖〈圖一〉、項鏈圖〈圖二〉、各色圓片及數字羽毛)活動過程:1、「拍手游戲」(單數一下、雙數兩下)師報數,學生拍手2、師述: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受到小猴的邀請去它家作客,瞧,小兔出發了(出...
2008-11-12 08:45:40 大班數學活動:風鈴[幼兒園大班教案]
一、活動目標:1.能較熟練的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2.根據標記正確選擇材料,並將材料進行有規律的排序。3.能清楚地講述自己操作的過程和結果,體驗活動的樂趣。二、活動准備:1.教具:標記牌一份,掛風鈴使用的衣架6個,視頻轉視儀。2.學具:每組一籃材料(木珠、吸管、雪花片、發夾、積木等若干),每人一張標記牌,一個盒子。三、活動過程:(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2008-11-12 08:44:49 大班數學活動:數花生[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數學活動:數花生一、目標:1、通過操作及游戲活動學習1——50的按群計數,會兩個兩個地數。2、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記憶力,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二、准備:大插板一塊,操作卡人手一份,花生人手一盒(50顆),音樂磁帶及錄音機。三、過程:1、運花生,引導幼兒聽音樂數數。師:今天小熊打電話來說它的花生豐收了,我們一起開著汽車去幫小熊運花生吧。運的時...
2008-11-12 08:44:13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6的組成[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6的組成(一)活動目標:1、積極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2、通過各種智力活動學習6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5種分法。(二)活動准備:1、教具:1-5的分合式,獎品若干,知識爺爺頭飾一個2、學具每樣6份:a、看圖填分合式操作卡18、筆b、紅、黃片片若干、紀錄紙、筆c、點子房、記錄紙、筆d、印有小花的紙、筆e、鈕扣每人6顆、盒子兩只、...
2008-11-12 08:43:19 大班數學活動 《和時間賽跑》[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1、復習認識看整點,知道時鍾的基本用途。2、游戲的形式切入體驗時間的長短,懂的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不拖拉。3、培養幼兒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為入小學做准備。活動准備:1、時鍾一個、秒錶一隻。2、一定數量的雪花片,寫字紙,記錄紙、筆。活動過程:一、認識時鍾,調動幼兒關於時間的經驗。(1)出示時鍾。提問: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
2008-11-12 08:42:35 大班數學活動:單數與雙數[幼兒園大班教案]
設計意圖:區分10以內數的單雙數是大班初期幼兒的基本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採用集體教學的方法,將「兩個兩個數,正好數完的那個數是雙數」,「兩個兩個數,剩下一個的那個數是單數」等抽象詞句讓幼兒記背區分,雖然幼兒反復記背後,說得十分流利,但一遇到實際區分某數是單數還是雙數時卻十分困難,不是胡亂猜測就是茫然不知所措。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入孩子的生活,激發孩子...
2008-11-12 08:41:39 大班數學活動 好玩撲克牌[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1、感受數學操作活動帶來的快樂,激發興趣。2、在製作撲克、玩撲克中,認識10以內單雙數,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3、在合作操作中,幼兒協作完成任務的能力得到發展。活動准備:1、撲克牌2、「單數」、「雙數」的字卡。3、示範用做好的大牌1—10。4、幼兒人手一份制牌紙,固體膠,小貼花。5、製作的「打靶盤」一圈有1—10的數字。6、1—10的數字卡片。活動...
2008-11-12 08:40:49 大班數學活動:《換位置》[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1、在游戲活動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這四個方位,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2、初步了解方位標志圖、能根據標志圖找到相應的方位。3、聽指令做出正確反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有序細致的觀察能力。活動准備:1、課件;2、方位標志圖四張:3、拼字圖四張4、泡沫軟墊拼成四塊「房子」。三、活動過程:(一)播放課件,引出課題,激發探索慾望:1、小朋友...
2008-11-12 08:39:40 大班數學活動:左和右[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1.在活動中感知左、右,在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的同時,了解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2.通過游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活動准備:聰明表、智慧星、文具用品若干,自製的地圖、磁帶《健康歌》、錄音機等。活動過程:一、激趣導入,感知左右1.(放錄音《健康歌》)師:這首歌好聽嗎?喜歡這首歌的小朋友請舉手...
2008-11-12 08:38:37 大班數學:時鍾[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1、在復習整點半點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鍾,了解時針、分針、秒針的關系。2、感知時間與生活的關系,嘗試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形成初步的時間觀念。活動准備:1、教師操作材料:實物鍾一個;多媒體課件。2、幼兒操作材料:自製玩具鍾和錄表人手一份。活動過程:1、引起興趣。(1)師:今天來了一位好朋友,(出示鍾)你們認識它嗎?(2)提問:鍾面上有什麼?(時針、分針...
2008-10-24 12:30:11 幼兒大班教學反思:音樂欣賞活動反思[幼兒園大班教案]
一節音樂欣賞活動的反思楊駿我班這段時間正在開展「小小藝術家」的主題活動,孩子們欣賞了許多著名的藝術作品,如舒曼的《夢幻曲》,童話《白雪公主》、《丑小鴨》,芭蕾舞劇《四小天鵝》,京劇選段《蘇三起解》……這周我們又欣賞了徐悲鴻大師的《群奔圖》,徐先生筆下的馬兒強健驍勇的姿態和奔跑如飛的氣勢,深深震撼了我們,許多孩子躍躍欲試地想騎上這些馬兒飛奔。因此,從孩子的興趣...
2008-09-22 10:57:08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有趣的彈性物體[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有趣的彈性物體 一、活動背景 在生活中,大班幼兒接觸過許多彈性玩具,而且很感興趣,但對彈性的特徵並不十分了解,為此特設計本次教育活動。在本次教育活動中,教師准備了各種各樣的彈性物體,讓幼兒通過操作來感知彈性的特徵,並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008-03-24 16:56:02 大班語言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
語言活動:《包您滿意計程車》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豐富講述內容;2、讓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3、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與創造性思維。活動准備:電腦、投影、課件、畫紙、筆等。活動過程:一、邊講述邊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1、請幼兒看課件,引起幼兒興趣。(1)這是什麼?多麼漂亮的計程車?是誰的車呢?哦,原來這是小猴的計程車...
2008-03-24 16:54:17 幼兒園大班早期閱讀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早期閱讀《母雞蘿絲去散步》活動目標:1、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2、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像並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3、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活動...
2008-03-24 16:51:26 幼兒園大班活動方案 我愛家鄉[幼兒園大班教案]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方案清江畫廊——我的家鄉活動思路:區域活動時,幾個孩子的嘀咕聲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他們圍繞著一本舊掛歷嚷嚷開了,看得出是這本已開始泛黃的舊掛歷上秀美的風光吸引了他們。確實,長陽有著悠久的歷史,秀美的風光,濃郁的風情,燦爛的文化,綿延八百里清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畫廊,有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從小對孩子進行一寫鄉土知識的教育,我覺得自己有不可推...
Ⅲ 學前幼兒教育案例
【案例1】小名是個3歲3個月的孩子,十分活潑可愛 父母很喜歡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名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從不愛多思考 比如 完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 在繪畫或要解決別的問題時也是這樣 夫妻倆認為這樣不好,便總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動,可小名卻常常做不到。小名父母時常為此而煩惱。試問小名父母的態度和行動對嗎?請從兒童思維發展的角度分析小名的這一類行為,並為小名的父母提出科學的教育建議。 【分析1】3歲3個月的孩子處於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 這時候幼兒的語言能力還很低,所以他們進行的思維總是與對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動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是在動作中進行的,離開所接觸的事物,離開動作就沒有了思維,所以稱之為直覺行動性思維。如孩子畫畫時,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畫什麼,而是拿起筆就畫,畫出來像什麼他就說是什麼。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 小名的家長很關注孩子的發展,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維要藉助於詞來實現,與語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時發展孩子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幼兒語言水平的培養,通過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平時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說話,說話時大人要使用正規的語言,要豐富孩子的詞彙,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詞彙,如動物、傢俱、交通工具等,多講故事。游戲是孩子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游戲中父母可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給孩子講解一些有比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找出相同的東西,藉以培養孩子善於區別事物不同點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即去幫助解決,而要留點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例如東西拿不到怎麼辦?皮球滾到哪裡去呢?培養孩子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給孩子,如積木、拼圖、組裝玩具等,讓他自己擺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認識一些事物之間的聯系,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提高小名思維水平的重要基礎。 【案例2】 早上來幼兒園時,冰冰很傷心的抱著奶奶哭不肯進入室內。在老師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冰冰進入了室內,但是冰冰仍然無法停止哭泣。這時孩子都在吃飯,老師就把冰冰叫到睡眠室,拉著冰冰的手,同時看著他的眼睛,「冰冰,我們單獨聊聊吧。」冰冰這時的情緒已經有所緩和,雖然仍在抽泣,但已經努力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冰冰,幼兒園這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你,他們都等你來吃飯呢,而且老師也很喜歡冰冰。」看冰冰的情緒有所緩和,老師說「那我們拉個勾吧,一會兒好好吃飯」。冰冰很爽快的和老師拉了勾然後自己去洗手,然後又很安靜的開始吃飯。冰冰快吃完飯時,「冰冰,我們明天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好嗎?」冰冰只是看著老師,老師又用緩和的語氣說「你這樣哭奶奶會傷心的,而且眼睛會痛的…」沒等老師說完,冰冰用一隻手捂著眼睛,另一隻小手擺動著「別說了,別說了」。 【分析2】 1、 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學前兒童不同於年長兒童的突出特點。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對學前兒童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作用非常明顯。情緒直接指導著學前兒童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願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學前前期兒童的情緒反應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關,但還有大量與社會性需要有關的事情。 2、 針對冰冰早上入園的哭泣,她的情緒反應應該完全是與社會性需要有關。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對家人很依戀,所以每天早上要和奶奶分別的時刻對他都是一種很大的痛苦,可能她自己也很苦惱,也不想用這種哭的方式和奶奶告別,但他畢竟是孩子,情緒調節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從案例中的後半部分可以看出,冰冰的哭泣不完全是鬧人。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從冰冰的語言發展來看,她已經能夠很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哭泣的現象應該是減少的,而且自我控制和掩飾內心不愉快的情緒也在逐漸形成。 3、 建議家長在孩子入園時,盡量給孩子時間調整情緒。早上入園前盡量用言語鼓勵孩子。如「冰冰,今天奶奶希望你表現很棒,而且爸爸媽媽會在視頻上看見你的;我們拉勾今天不哭了,奶奶把你送進幼兒園並不是不愛你了,我會想你的。」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盡量用充滿愛的眼神看著她,讓她明白雖然把她送進幼兒園,但是對她的愛是不會變的。 幼兒園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但其間接原因不外乎與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教職工的責任心差及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等三方面有關。34個案例中,兼有兩種以上間接原因即一果多因的有15起,是事故總數的44.1%。 1、 間接原因之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 34個案例中,高達79.4%的事故與此原因相關,說明幼兒園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與管理不善有關,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分析:有的幼兒園沒有合理地建章立制,沒有完善的門衛、幼兒接送等安全制度,因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致使管理出現漏洞;有的幼兒園雖然有較完備的規章制度,但未能嚴格執行,形同虛設,造成嚴重後果。 對策: 《幼兒園管理條例》規定,"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幼兒園應當建立房屋、設備、消防、交通等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防止發生各種意外事故」;《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園長的職責之一是領導安全保衛工作,負責建立並組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幼兒園教師、保育員的職責之一是嚴格執行幼兒園安全制度」。 對於制度執行不力的,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教職工,應互相監督可根據定期的考核情況進行獎懲,對於造成較嚴重後果的,要追究其責任。 2、間接原因之二:教職工玩忽職守、責任心差。 有47%的事故與教工缺乏責任心有關,說明教工玩忽職守的現象比比皆是,安全意識工作責任心亟待加強。 分析:教職工在實施保教過程中,常出現一些事故。如擅離職守、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沒有合理安排和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戶外及園外活動安全措施保障不力而引發事故等。 對策: 提高工作責任心,是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幼兒園應對教職工進行師德、幼兒生理、幼兒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學習,使教職工增強對幼兒和幼教事業的熱愛,從而提高工作責任心,組織幼兒活動時做到人到、眼到、心到;另一方面,督促教師按科學合理的課表和作息時間表組織幼兒活動,並與檢查考核相結合。如果事故的發生與教工的責任心差有關,幼兒園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2、 間接原因之三: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有17.6%的事故與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有關,說明對幼兒進行切實有效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訓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分析:初生牛犢不怕虎」,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認識不足,判斷能力差,又缺少自我保護技能。因此走失、溺水、打鬧受傷等事故時有發生 對策: 幼兒期是身心成長的奠基期,是教給幼兒安全知識和技能的理想時期,若能在幼兒期建立正確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避免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家園合力,經常教育幼兒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提高警覺,增強安全意識;教師要破除"少活動,少出事」的觀念,讓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可將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技能的學習滲透到教學和日常活動中,通過創設一些情境(如模擬、演習等),讓幼兒在相應的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學會保護自己的簡單
Ⅳ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提問的形式有哪些
首先、要確定由哪位教師進行教學和她要組織的活動內容。第二、教師要精心版設計教學活動(就是權備課),准備教具學具。第三、教師要選擇班級試講,並請指導教師幫助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然後i完善教學活動內容。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試講的次數。第四、教師進行公開教學。第五、課後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觀摩教師進行講評。
Ⅳ 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有效的提問策略有哪些
(一)注重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問題設計
幼兒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我們要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點燃幼兒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並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疑難、解決疑難,提供橋梁階梯。
1、問題設計必須圍繞教學中的關鍵
問重點才能保持幼兒思維清晰。重點是幼兒應該掌握的內容,因此對重點內容要反復設問,使幼兒理解和掌握重點,從而保持思維的條理性、連續性和穩定性,並為幼兒解答一些相關問題奠定基礎。
如繪畫《乘熱氣球旅行》,這次活動的重點目標就是要求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圖案進行有規律的間隔裝飾。為了幫助幼兒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在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熱氣球時提問道:「這些熱氣球有什麼不一樣?每隻熱氣球上面的花紋排隊有什麼小秘密?」這樣簡單的一個設問,不僅讓幼兒知道可以用各種圖案裝飾,而且也明白在裝飾圖案時,要有規律地間隔進行。
2、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幼兒的認知規律
Ø 面向全體幼兒的原則
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時要時時處處落實「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提問設計也不例外。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面向全班每一個幼兒的,要使每個幼兒都能感覺到這個問題是教師向我提出的,從而願意參與問答活動。如《機器兵》的教學活動,一開始,教師出示圖片後就提出:「這三個機器兵有什麼不同?」的問題,因為三個機器兵身上有太多容易發現的不同之處,所以對每一個幼兒來說都能根據顏色、高矮、胖瘦等來找出三個機器兵的不同,進而來參與回答。由於這個提問,既面向全班幼兒,又激發幼兒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所以孩子們回答問題非常踴躍。
Ø 遵循因人而異的原則
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提問,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不同的層次問題。難度和靈活性較大的問題要求幼兒重新組合所獲得的信息來創造答案,這類問題問能力較強的幼兒,他們經過思考回答,有助於啟發全體幼兒的思維;基礎及綜合性的提問是為了鞏固教學效果,問題的設計要考慮中等能力的幼兒,這樣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兒的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能力相對弱的幼兒,要適當設計一些難度不大,經過認真思考能夠回答出的問題,可以幫助這些幼兒恢復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如在故事活動《小野豬和它媽媽》活動中,對一些能力較差的孩子,教師就設計了提問:「你怎麼知道小野豬的媽媽送小野豬治病是很辛苦的?」對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教師設計的提問是:「小野豬的媽媽明明知道小野豬的病會傳染的,可為什麼還是要背小野豬?」而對一些能力強的孩子教師則提問:「野豬媽媽也得病了,小野豬會怎麼想,它又會怎麼做呢?」由於教師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從而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地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3、問題必須具有開放性
心理學家對人類的研究證明:幼兒期是思維異常活躍,求知慾最旺的時期。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啟發幼兒積極動腦筋,勤思考,從而獲得知識和經驗。因此教師的提問應有啟發性,啟發幼兒聯想,引發想像,讓幼兒有選擇地運用現有知識進行分析和重組。
在《機器兵》教學中,我們針對三個環節設計了三個不同的「猜」。第一猜:猜猜,這三個機器兵是為林林做什麼事的?幼兒表現得很活躍,他們說是陪林林一起玩的,有的說是給林林做飯吃的,這樣的提問能啟發幼兒去尋找多種答案,使思路開闊、靈活,激發幼兒豐富的想像。第二猜:如果有一天機器兵失靈了,猜猜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孩子們紛紛猜測把機器兵扔了;林林沒飯吃了;再買機器兵等。第三猜:機器兵失靈了,猜猜林林該怎麼辦啊?但這個時候我們發現:這個問題提出後,幼兒有點無所適從,思路只朝一個方向去解決問題,普遍認為林林應該去修理機器兵,把機器病修理好了再為林林做事情,當然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嗎?回答是否定的。這時就需要教師利用輔助小問題來提示幼兒思維的方向,讓幼兒的思維得到「點撥」。於是教師就問到:「林林做的這些事情,他自己能做嗎?」這個小問題就像一滴落入油鍋的水一樣,頓時孩子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能,林林可能自己穿衣服。」「林林可能自己吃飯。」「林林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多個發散性的回答產生了。教師以輔助小問題來引導幼兒,不僅能使幼兒拓展思路,而且師幼互動性強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教師編擬許多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激勵幼兒聯想創造,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解決的多種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進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要注意問題的廣度,避免主觀設疑。
在課題組的活動中,一位教師上了一節《樹真好》的實踐課,其中她在第一環節中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
(教師出示了一棵樹的圖片),然後直接問幼兒:「這是什麼呀」
「樹」。
「為什麼在我們的周圍要種樹呀?種樹有什麼好呢?」
「樹可以給我們乘涼」、「樹可以擋風。」……
當時,她覺得幼兒回答的很好,與其預設的也正好吻合,於是她就匆匆忙忙進入她預設的第二個問題。
後來,經過教研組老師的集體教研討論,發現這位教師的提問局限於活動本身,提問目的單一,即目的性太強,僅僅為了誘導幼兒說出她想要的答案,而忽略了這幅簡單的圖片可以實現的多元價值,如可以激發和調動幼兒的相關經驗等。於是,在經過反思與各位老師的建議下,她將問題設置如下:
(出示了三棵錯綜的樹)「這是什麼呀?」
「這是樹」。
「有幾棵樹呀?」
「有三棵」。
「你們在哪裡也看見過樹呀?」
「在幼兒園里、在馬路上、在小區里……」
「為什麼這些地方要種樹呢?種樹有什麼好?」
「種樹可以擋風、給我們乘涼、給小動物吃的東西……」
雖然,問題變動不大,但是就是在簡單的追問當中,充分激發了幼兒自身的經驗,一方面調整了課堂的氣氛,另一方面自然地銜接下一個問題,推動了活動的發展。
(三)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她的語言應該是熱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夠促進幼兒的智力開發,進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提問時,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運用抑揚頓挫、恰如其分的語氣並結合表情等態勢語言來誘發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調動幼兒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在秋天裡」的主題進行中,我們開展了關於昆蟲的小主題。在一次公開學習活動中,一位教師想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了解昆蟲有六條腿的特徵,於是就說:
「請你們看一看,比一比瓢蟲和蜘蛛有什麼不同?」
我們發現很多幼兒的注意力不會馬上集中過來,有的僅僅是迫於教師的指令去看和想,特別是班級裡面一些活躍的孩子。於是在下次的調整中,經過思考她換了一種方法:
「現在有許多瓢蟲寶寶和蜘蛛寶寶躲在葉子里,誰能幫我找出來嗎?你是怎麼區分兩位寶寶的?」刺激性的語言再配上老師略感神秘的體態語,果然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區分兩位「寶寶」不同的願望也就產生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可見,教師提問時的語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幼兒對問題的回應效果。
(四)對幼兒的回答進行及時的鼓勵與激勵
在教師提問後,總會出現幼兒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在《樹真好》的活動中,老師問幼兒「樹有什麼好呀?」一個幼兒說樹上能結蘋果給我們吃。」於是第二個幼兒說「樹上能結橘子。」之後的每一個幼兒幾乎都說了此類答案。在這個問題中周旋了很久。當時老師若是批評後來回答的孩子,那麼這些孩子以後就不會再這么積極回答問題了。於是老師就鼓勵問到:「樹除了可以結果子給我們吃,誰還知道樹的其他好處嗎?如果說出不一樣的答案,老師會給貼紙獎勵。」以這樣一種正強化的方式,果然激發了幼兒的思考,也達到了教師預期的效果。
(五)豐富集體教學活動問答模式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提出許多「為什麼」的問題,而在教學活動中卻很少有提問,我們認為是傳統的老師問-學生答的提問模式,扼殺了幼兒的問題意識。而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該鼓勵學生提問。遺憾的是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提問常常是按照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進行,絕少有幼兒提問,這種方式最明顯的弊端是不利於幼兒問題意識、提問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表明幼兒正在積極地思考,是獨立思維的主體,教師的提問更多的是來自幼兒外部,而幼兒的提問卻是發自內心,在一定程度上要優於教師的提問。因此,教師不僅應該注重幼兒回答問題能力的培養,還應該注重幼兒提問能力的培養,因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一點傳統的提問模式是無法做到的,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豐富提問模式,使其多元化可採用「老師問-幼兒答」、「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模式進行嘗試。多元化的提問方式有利於師生之間共同探討,相互激發,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有了更多的提問機會,他們的問題意識和自我提問的能力也就在無形中得到提升。教師的提問是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掌握了一些設問的技巧,我們的課堂才會變得更加生動而精彩!
Ⅵ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
2、掌握有版效的教學方法.
3、教師自己要權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