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農村小學教學管理困惑留守兒童

農村小學教學管理困惑留守兒童

發布時間:2021-02-20 00:22:01

⑴ 農村小學班主任應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心理素質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長期的單親監護或者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無人監護,家庭溫暖缺失易在留守兒童心理滋生一系列問題,例如,有的留守兒童心理素質差、性格內向、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不願與他人進行過多的交流、情緒經常失控,甚至還存在嚴重逆反和自卑心理。在性格方面表現出的抑鬱或者是孤僻,很難融入到正常的同齡人群體中來。心理素質缺陷不僅影響留守兒童自身的行為,同時也不利於他們未來的發展,所以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當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2.學習成績差 由於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大一部分留守兒童養成了不愛學習的習慣,對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睡覺、看課外書、搞小動作,放學後不寫作業,抄作業、考試作弊的現象十分突出。對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到知識、掌握技能、考出好成績的前提,而留守兒童大都做不到這點。還有一部分留守兒童對於學習沒有興趣,很早就輟學回家,由於年齡較小,只有在家裡不務正業,很早離開校園踏入社會。
3.思想品行不健全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交流少之又少,以至於子女養成了一種父母要補償自己的心態,父母沒有過多關心子女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使得很多留守兒童養成了懶惰、拜金、盲目攀比的心理。作為孩子的監護人還不自知,仍舊認為孩子的這種心理很正常,所以也不會過問。由於父母沒有過早管教和約束留守兒童的行為,對於他們始終秉承放縱的態度,這就使得留守兒童經常目無尊長、違反規章制度等,甚至會沾染社會惡習,這些行為嚴重阻礙了留守兒童未來的發展,如果不加以約束、管教,很容易使留守兒童走上歪路。
二、班主任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對策
1.積極組織集體活動 班主任扮演者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和構建者的角色,是班級內的「大家長」。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不在自己身邊,大都缺少安全感,留守兒童與外界之間的交流較少,班主任在組織集體活動時應著重考慮整個群體的感受。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班主任可以徵求班級內所有學生的意見,通過構建各種類型的活動,讓班級成為一個有向心力的集體。例如,為了增強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利用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每位學生談談自己近段時間的所感、所想、所困,讓留守兒童切身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學校的相關領導還要不定期的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班主任應使用正確的方法積極指引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不斷增強整個班級的榮譽感和凝聚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消除學生之間的不平等性,避免在留守兒童心理滋生挫敗感,確保留守兒童可以健康成長。
2.架起父母與其子女心靈相通的橋梁 現階段,農村中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的現象較為常見,由於父母一年到頭在外面打工,平時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交流少之又少,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聯系幾乎為零。父母只有過年才會回家,彼此就如同陌生人,父母除了關心孩子學習和生活外,幾乎沒有任何溝通,父母和子女之間漸行漸遠。對於班級內父母長期在外的留守兒童,班主任應不定期的與孩子的父母進行溝通,向他們詳細說明孩子的相關情況,要告訴他們加強與子女之間的聯系,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另外,在課下,班主任也要主動與每一位留守兒童談心,了解他們的想法,並告訴他們父母在外的辛勞,讓他們定期主動向自己的父母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縮小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疏離感。
3.加強學校和家庭的聯系 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需要老師的幫助,同時還需要各個家庭的配合。除了學校外,家庭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只有確保家庭環境和諧穩定,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那些支離破碎的家庭很容易給學生的心理產生壓力,學生會背負起沉重的責任,這也是一部分學生誤入歧途的主要原因。另外,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班主任應將這些學生列入為重點「保護對象」名單。班主任是家庭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媒介,在周末、放學或者是假期內,班主任可以深入到每位學生的家庭中了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惑,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班主任要適當的進行家訪,為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應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4.建立信息檔案,深入了解學生 班主任要將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平常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們。對每個學生的思想、性格以及家庭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應建立起學生家庭檔案和個人檔案,並開展針對性教育。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方便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能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學生會將自己心裡所想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就能第一時間向學生答疑解惑,進而幫助學生盡快樹立起健康的心理認識。實際上,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是自己的班主任,易獲得學生信任和尊敬。特別是對於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這種信任關系可以有助於排除留守兒童的心理障礙。

⑵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的實效性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營生外出打工,掙取家庭收入,但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很少,這些兒童集中起來就變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家長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子女的成長和教育。這些孩子由於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護人細心的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
1.學習問題
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沒有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於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精力不放在學習上,於是其行為開始出現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則的行為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加上監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於是在孩子行為稍有出格的時候也不會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缺乏管教引發行為失范甚至越軌,在留守兒童身上體現極為普遍。
2.生活問題
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所以拋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數是因為家庭務農的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雖然他們出去打工可以掙到一些錢,但其付出與收入相比依然是極不平衡的。父母離開後,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節儉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在極度節儉的狀態下過著維持溫飽的生活。兒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時候,也往往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院救治,只能採取一些簡單的、傳統的方法治療,或者乾脆硬「拖」。
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干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
3.心理問題
這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無人監護,家庭溫暖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變異,他們多在性格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鬱和孤僻,很難融入正常的同齡人群體。加之,目前農村的社會活動和人際關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親緣關系為紐帶展開的,對於自己家庭及親緣關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難處境,他們雖有同情的態度,卻也無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理解生活並發展自己,於是道德滑坡、學習偏差、心理缺失等現象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可。
造成這些問題的客觀原因,具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是監護不力。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或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同時也缺乏威信。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也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二是缺乏撫慰。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違法犯罪的傾向.
三是疏於照顧。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更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構建和諧社會,班主任應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這一任務。那麼,班主任應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呢?
我是從事農村山區小學教育的,居於留守兒童的現狀,總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認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就老師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級留守兒童檔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體詳細的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配合學校大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教育的氛圍,積極參與,把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排上日程、擺上桌面,認真貫徹落實,真正使班級成為留守兒童學知識、學做人的臨時家園,發揮主角作用。建班級留守兒童檔案,具體內容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出生時間;性格、特長、愛好;身體狀況,有無病史;學習成績,學習態度;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聯系電話;第二監護人姓名、與兒童關系及住址聯系電話。建立動態監測機制時常更新檔案,保證留守兒童關愛不留死角,這樣隨時了解兒童的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二、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心裡話無處傾訴,委屈無處訴說,與生俱來的骨肉親情無處表達。孩子來到學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師,又要做家長。愛是具體的,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視教室,先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遇到天冷或天熱的時候,看看同學們衣服穿得是否合適,早上是否都吃過了早餐,各種學慣用具都是否帶齊了,集體活動前要安排好同學們應必備的用品等等。總之,學生的飢寒冷暖、喜怒哀樂,有事沒事,事事關心。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他們和其他的學生一樣,留守兒童從心理上感受到他們和別的學生一樣並不孤單。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這些事確實很平常,這是作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這也正是一個班主任愛心的具體體現。
班上成立留守兒童「愛心小組」,以班幹部和優秀學生為成員,他們每個人與一至二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留守兒童幫助,讓他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用真情感化他們,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要求家長採取多種方式與兒童交流、溝通,多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讓兒童體會到父愛母愛,形成合力效應。洞察學生心理,傾聽學生的心聲。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也正是作為班主任的職責所在。
三、充當中介,讓留守兒童感知被「愛」
充分關注到留守兒童的個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以及各階段變化情況記錄下來,且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個別教育、進行補償教育,並主動與學生監護人聯系。班主任成為他和父母感情的傳遞者,這是改正孩子各種毛病的好方法。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與他的父母通信、通電話,介紹孩子的情況,傳達他們對孩子的愛,每當學生出現什麼錯誤時,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師,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覺到有人在愛他,並且這種愛就在身邊,學習成績就慢慢地的提高了。把他的一點一滴都向他的父母轉達,看著孩子那種信任的表情,這樣你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感化留守兒童,學會關愛他人
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祖孫同堂」。過分的溺愛,使得孩子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關愛,卻很少關愛他人。那如何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位同學也是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顧,在「聯親」活動中聽奶奶說,這個孩子在家裡什麼都不願做,連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全是由奶奶包辦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愛,讓他只懂得收獲,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關心他人。在這以後,我經常星期六、星期天到他家去,幫他奶奶做事,並故意把老人力不從心的時候指給他看,並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應該幫助父母去照顧老人,這是他的責任,更是他的義務。這位同學看著我每次都來幫忙,想到自己的責任,也逐漸地變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動的事,他都主動給奶奶幫忙,並且周圍鄰居有什麼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認真地做,從愛自己家的長輩開始,學會了關心周圍的人。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五、特別強調的方面。
首先與家長建立親密和諧的人際關系。利用家訪和家長會,教師要與留守家裡的監護人很好的溝通,在同他們的相處中,教師有意地提高他們監管孩子的能力和責任心,重點起到配合學校、教師一起管好孩子。這樣以來,教師成了監護人、孩子們的親人,留守孩子的心裡也不再孤單。
其次是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班主任應放下架子,走進留守兒童的真實生活,班上給學生每人一個記事本,要求他們把當天教師布置的各種作業、任務記在本子上。回家後一一對照完成,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們堅持每天寫日記,把一天最值得寫的事記敘下來,並談自己的感受。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盡管是數學老師,日記是每天都要查閱的,了解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積極的一面給予鼓勵,消極困惑的給予疏導,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心態。
再次是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特別是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的活動,培養孩子親情關系,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為留守學生集體過生日;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讓這些活動來彌補親情關系的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讓多彩的活動成為留守兒童成長的樂園。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因材施教。
最後,班主任要做心理醫生,要適時開展心理輔導。以這樣的方式知道學生在想什麼,一方面可以彌補留守兒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強學生教育。但是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的隱私,不能對學生造成傷害。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找根源。
平凡的工作,平靜的心。多年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使他們走出陰霾,見到了陽光,找到了方向,得到了寧靜。回顧這些留守兒童的進步歷程,我認為做為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雖然政府已經提出:「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加強婦女兒童工作的重要內容。」;雖然教育好留守兒童不單單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但只有通過我們共同探討教育的客觀規律和有效方法,才把此項工作抓好、抓實,確保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也是教育的熱點,也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

⑶ 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1.積極組織集體活動 班主任扮演者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和構建者的角色,是班級內的「大家長」。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不在自己身邊,大都缺少安全感,留守兒童與外界之間的交流較少,班主任在組織集體活動時應著重考慮整個群體的感受。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班主任可以徵求班級內所有學生的意見,通過構建各種類型的活動,讓班級成為一個有向心力的集體。例如,為了增強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利用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每位學生談談自己近段時間的所感、所想、所困,讓留守兒童切身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學校的相關領導還要不定期的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班主任應使用正確的方法積極指引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不斷增強整個班級的榮譽感和凝聚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消除學生之間的不平等性,避免在留守兒童心理滋生挫敗感,確保留守兒童可以健康成長。
2.架起父母與其子女心靈相通的橋梁 現階段,農村中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的現象較為常見,由於父母一年到頭在外面打工,平時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交流少之又少,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聯系幾乎為零。父母只有過年才會回家,彼此就如同陌生人,父母除了關心孩子學習和生活外,幾乎沒有任何溝通,父母和子女之間漸行漸遠。對於班級內父母長期在外的留守兒童,班主任應不定期的與孩子的父母進行溝通,向他們詳細說明孩子的相關情況,要告訴他們加強與子女之間的聯系,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另外,在課下,班主任也要主動與每一位留守兒童談心,了解他們的想法,並告訴他們父母在外的辛勞,讓他們定期主動向自己的父母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縮小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疏離感。
3.加強學校和家庭的聯系 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需要老師的幫助,同時還需要各個家庭的配合。除了學校外,家庭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只有確保家庭環境和諧穩定,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那些支離破碎的家庭很容易給學生的心理產生壓力,學生會背負起沉重的責任,這也是一部分學生誤入歧途的主要原因。另外,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班主任應將這些學生列入為重點「保護對象」名單。班主任是家庭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媒介,在周末、放學或者是假期內,班主任可以深入到每位學生的家庭中了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惑,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班主任要適當的進行家訪,為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應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4.建立信息檔案,深入了解學生 班主任要將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平常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們。對每個學生的思想、性格以及家庭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應建立起學生家庭檔案和個人檔案,並開展針對性教育。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方便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能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學生會將自己心裡所想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就能第一時間向學生答疑解惑,進而幫助學生盡快樹立起健康的心理認識。實際上,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是自己的班主任,易獲得學生信任和尊敬。特別是對於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這種信任關系可以有助於排除留守兒童的心理障礙。

⑷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管理工作

一、關愛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但也有的寄居在親戚好友家裡,有的則是自己照顧自己,獨立面對生活。由於隔代教養、親朋搭幫教養使留守兒童缺少應有的親情關愛和家庭教育,他們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發展方面存在問題日漸凸現。為防止問題的進一步惡化、發展,學校需要給外出的家長加強聯系溝通,使家長做到創業、育兒雙豐收。另外,學校可以開設熱線電話,方便留守兒童給外出的父母打電話,溝通情感;班主任、少先隊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課外活動,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經常表揚和表彰表現良好的自強自立的好學生,使他們覺得老師時刻是和他們在一起的,生活並不孤單。

二、朋友互助

留守兒童往往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性格失常和行為失范,主要表現在脾氣暴躁、任性、打架斗毆、打罵同學,甚至是長輩,學習成績也差。所以很多表現良好的學生看不起他們,不願意和他們一起玩耍,更不願和他們交朋友,老師、家長也不很重視,使得這些孩子比較孤立,破罐子破摔,更加難以教育。所以,班主任、科任教師、班幹部、少先隊幹部等必須改變觀念,率先與學習上有困難、思想行為上存在一些不良習慣的「留守」兒童談心,交朋友,結對子,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逐步改變他們「差生」「後進生」的面貌,從而帶動全班同學,團結友愛,共同協助,維護班規、校紀,充分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三、更新監護人的教育觀念

絕大部分代監護人注重關注「留守」兒童的吃、住、安全,忽視情感交流溝通,使留守兒童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出現學習不認真,做作業粗心,玩就隨心所欲學習思想隨波逐流,跟好的同學就學好,跟不好的同學就學壞等問題。對此,學校應充分發揮教育優勢,特別注意與家長的聯系溝通,提高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學校要通過一些活動有針對性的轉變監護人家教理念和方法,幫助監護人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提高代監護人的素質,增強代監護人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使其明了家庭也要重視「留守」孩子的情商教育,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養,養成良好的習慣、性格、品質,積極配合學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對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學生,;也可以邀請有外出打工經歷的父母參與班會,通過他們打工經歷的講述,和打工者與學生間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兒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如及時召開家長會,及時做好留守兒童的家訪工作,開展親子活動等。

四、及時幫助留守兒童

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長處,並盡可能的積極引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等,要通過談心、單獨輔導、做孩子的朋友等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也可以聯系家長,讓家長及時和孩子進行電話談心,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親情,及時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問題,並且抓住時機,及時告訴孩子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使留守兒童在教師的引導下,在父母的關心幫助下,健康成長。同時,要引導留守兒童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和宣洩內心感受,促進孩子的情感健康發展。另外還要求與孩子的班主任、代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老師也要通過電話、信件等形式,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疏導。

⑸ 如何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和管理論文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營生外出打工,掙取家庭收入,但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很少,這些兒童集中起來就變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家長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子女的成長和教育。這些孩子由於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護人細心的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
1.學習問題
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沒有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於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精力不放在學習上,於是其行為開始出現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則的行為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加上監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於是在孩子行為稍有出格的時候也不會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缺乏管教引發行為失范甚至越軌,在留守兒童身上體現極為普遍。
2.生活問題
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所以拋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數是因為家庭務農的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雖然他們出去打工可以掙到一些錢,但其付出與收入相比依然是極不平衡的。父母離開後,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在節儉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在極度節儉的狀態下過著維持溫飽的生活。兒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時候,也往往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院救治,只能採取一些簡單的、傳統的方法治療,或者乾脆硬「拖」。
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干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
3.心理問題
這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無人監護,家庭溫暖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變異,他們多在性格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鬱和孤僻,很難融入正常的同齡人群體。加之,目前農村的社會活動和人際關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親緣關系為紐帶展開的,對於自己家庭及親緣關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難處境,他們雖有同情的態度,卻也無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理解生活並發展自己,於是道德滑坡、學習偏差、心理缺失等現象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可。
造成這些問題的客觀原因,具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是監護不力。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或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同時也缺乏威信。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也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二是缺乏撫慰。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違法犯罪的傾向.
三是疏於照顧。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更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構建和諧社會,班主任應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這一任務。那麼,班主任應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呢?
我是從事農村山區小學教育的,居於留守兒童的現狀,總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認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就老師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級留守兒童檔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體詳細的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配合學校大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教育的氛圍,積極參與,把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排上日程、擺上桌面,認真貫徹落實,真正使班級成為留守兒童學知識、學做人的臨時家園,發揮主角作用。建班級留守兒童檔案,具體內容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出生時間;性格、特長、愛好;身體狀況,有無病史;學習成績,學習態度;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聯系電話;第二監護人姓名、與兒童關系及住址聯系電話。建立動態監測機制時常更新檔案,保證留守兒童關愛不留死角,這樣隨時了解兒童的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二、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心裡話無處傾訴,委屈無處訴說,與生俱來的骨肉親情無處表達。孩子來到學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師,又要做家長。愛是具體的,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視教室,先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遇到天冷或天熱的時候,看看同學們衣服穿得是否合適,早上是否都吃過了早餐,各種學慣用具都是否帶齊了,集體活動前要安排好同學們應必備的用品等等。總之,學生的飢寒冷暖、喜怒哀樂,有事沒事,事事關心。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他們和其他的學生一樣,留守兒童從心理上感受到他們和別的學生一樣並不孤單。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這些事確實很平常,這是作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這也正是一個班主任愛心的具體體現。
班上成立留守兒童「愛心小組」,以班幹部和優秀學生為成員,他們每個人與一至二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留守兒童幫助,讓他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用真情感化他們,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要求家長採取多種方式與兒童交流、溝通,多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讓兒童體會到父愛母愛,形成合力效應。洞察學生心理,傾聽學生的心聲。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也正是作為班主任的職責所在。
三、充當中介,讓留守兒童感知被「愛」
充分關注到留守兒童的個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以及各階段變化情況記錄下來,且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個別教育、進行補償教育,並主動與學生監護人聯系。班主任成為他和父母感情的傳遞者,這是改正孩子各種毛病的好方法。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與他的父母通信、通電話,介紹孩子的情況,傳達他們對孩子的愛,每當學生出現什麼錯誤時,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師,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覺到有人在愛他,並且這種愛就在身邊,學習成績就慢慢地的提高了。把他的一點一滴都向他的父母轉達,看著孩子那種信任的表情,這樣你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感化留守兒童,學會關愛他人
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祖孫同堂」。過分的溺愛,使得孩子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關愛,卻很少關愛他人。那如何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位同學也是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顧,在「聯親」活動中聽奶奶說,這個孩子在家裡什麼都不願做,連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全是由奶奶包辦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愛,讓他只懂得收獲,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關心他人。在這以後,我經常星期六、星期天到他家去,幫他奶奶做事,並故意把老人力不從心的時候指給他看,並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應該幫助父母去照顧老人,這是他的責任,更是他的義務。這位同學看著我每次都來幫忙,想到自己的責任,也逐漸地變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動的事,他都主動給奶奶幫忙,並且周圍鄰居有什麼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認真地做,從愛自己家的長輩開始,學會了關心周圍的人。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五、特別強調的方面。
首先與家長建立親密和諧的人際關系。利用家訪和家長會,教師要與留守家裡的監護人很好的溝通,在同他們的相處中,教師有意地提高他們監管孩子的能力和責任心,重點起到配合學校、教師一起管好孩子。這樣以來,教師成了監護人、孩子們的親人,留守孩子的心裡也不再孤單。
其次是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班主任應放下架子,走進留守兒童的真實生活,班上給學生每人一個記事本,要求他們把當天教師布置的各種作業、任務記在本子上。回家後一一對照完成,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們堅持每天寫日記,把一天最值得寫的事記敘下來,並談自己的感受。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盡管是數學老師,日記是每天都要查閱的,了解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積極的一面給予鼓勵,消極困惑的給予疏導,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心態。
再次是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特別是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的活動,培養孩子親情關系,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為留守學生集體過生日;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讓這些活動來彌補親情關系的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讓多彩的活動成為留守兒童成長的樂園。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因材施教。
最後,班主任要做心理醫生,要適時開展心理輔導。以這樣的方式知道學生在想什麼,一方面可以彌補留守兒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強學生教育。但是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的隱私,不能對學生造成傷害。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找根源。
平凡的工作,平靜的心。多年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使他們走出陰霾,見到了陽光,找到了方向,得到了寧靜。回顧這些留守兒童的進步歷程,我認為做為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雖然政府已經提出:「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加強婦女兒童工作的重要內容。」;雖然教育好留守兒童不單單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但只有通過我們共同探討教育的客觀規律和有效方法,才把此項工作抓好、抓實,確保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也是教育的熱點,也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

⑹ 農村小學教師有哪些困惑

1、農村家庭經濟條件差 2、農村家教幾乎沒有 3、學生眼界不開闊 4、學生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 5、沒有很好的學前教育 學生起步比較晚 6、農村條件艱苦 很多老師不願到農村任教

⑺ 淺談農村班主任怎樣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離開家鄉湧向城市,他們無暇顧及子女的成長和教育。這些孩子由於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護人細心的學習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心理、身體上存在著很多問題。許多孩子出現了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神經過敏、逆反心理強等問題;大多數孩子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心不在焉,應付了事;部分孩子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這些不良習氣的存在給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危害,也給班級教育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應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這一任務。那麼,班主任應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呢?
一、建立健全機制,發揮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首先,班主任要制定具體詳細的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配合學校大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教育的氛圍,積極參與,把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排上日程、擺上桌面,認真貫徹落實,真正使班級成為留守兒童學文化、學做人的臨時家園,發揮主角作用。班級里建立「留守學生」專項檔案、開通親情電話,加強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除此,班主任還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要求家長採取多種方式與兒童交流、溝通,多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讓兒童體會到父愛母愛,形成合力效應。
二、班主任要加強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知識的教育(1)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學生」專項檔案,記載好留守學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聯系電話、家庭情況、學生監護人姓名、聯系方式等。充分關注到留守兒童的個性心理和個性需求,把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以及各階段變化情況記錄下來,且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個別教育、進行補償教育,並主動與學生監護人聯系。(2)班主任要配合心理老師,要適時開展心理輔導,以這樣的方式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這樣一方面可以彌補留守兒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強學生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保護好他們的隱私,不能對學生造成傷害。老師也要站在留守兒童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做工作,不然這個工作很難取得成效。
三、轉變觀念,用真正的師愛守護留守兒童失落的心靈1、關愛留守兒童,用溫暖去撫慰他們失落的心靈
首先,班主任要關愛學生,更加關愛留守學生。更應該多的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愛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千方百計從感情上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班主任要經常家訪,了解留守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狀況,管理、指導他們的吃、穿、住、行、睡等問題,幫他們解決困難,用真正的師愛撫慰留守兒童的心,使其對父母的依賴轉到對老師的依賴,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後,開展以「留守學生」為主題的結隊幫扶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幫助一、二名貧困留守學生,樹立留守學生自立自強勤學守紀的榜樣,以帶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在班集體為留守學生集體過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禮物、送祝福等。2、視留守兒童為親人,貼近孩子的心靈
班主任要轉變自身的觀念,不僅要做好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扮演好學生心靈的撫慰者的角色。
班主任應俯下身子,走進留守兒童的思想深處。留守兒童因與父母長期分離,內心真實的快樂、煩惱、孤獨、痛苦無法得到及時的宣洩。有的孩子選擇了上網和不健康的書籍作為情感的替代品,這樣的現象會引發孩子的心理健康大問題。此時,班主任應俯下身子,走進留守兒童的思想深處,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針對性地與他交流,讓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打開他的心扉,讓學生覺得你值得信任才會跟你說實話,才會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為。
班主任應放下架子,走進留守兒童的真實生活。爺爺奶奶的照顧很多時候僅僅是滿足留守兒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方面顧及很少。此時,班主任應放下架子,走進留守兒童的真實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況,與其監護人溝通的同時,主動地承擔一部分照顧他們生活的責任,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孩子都會很高興,他會從心裡覺得你是個可親的老師、朋友,也會回報你優異的表現;班主任應以美麗的言行滋潤留守兒童。對本已缺乏親情的留守兒童,班主任的教育更應是「和風細雨」式的,用親切的話語去打動他,以誠摯的情感去感染他。班主任切不可施行體罰、諷刺、挖苦以及家長式作風。這樣學生會越發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寬容,越發產生羞愧、自卑、不思進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離只能越來越遙遠。3、以博大的胸懷看待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
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應有博大的胸襟來對待留守兒童身上所存在的問題。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出現反復現象是難免的。班主任應冷靜對待,認真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時啟發誘導他改正錯誤,切忌急躁而前功盡棄。
四、發揮班集體在留守兒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1、針對班級中關注「共性」多,而忽視留守兒童特殊群體或個體的情況,我們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給這些留守兒童以特殊的關愛,關心他們的家庭、生活、學習和困惑,多走進他們,多接納他們,並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形成一個溫暖、寬松的成長學習環境,讓留守兒童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從而彌補了由於留守而缺失的親情。2、開展各種有意義的班集體活動,鼓勵留守兒童和其他學生一起參加,一起合作,是留守兒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體的一員,從而使他們在心理上有歸屬感。通過活動增強與同學相處的感情,體驗到生活的快樂,體會到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友愛,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體會助人為樂的幸福,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獲了成就感,讓多彩的活動成為留守兒童成長的樂園。3、成立留守兒童「愛心小組」,以班幹部和優秀學生為成員,他們每個人與一至二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留守兒童幫助,讓他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五、加強與社會聯系,共同關注留守兒童
僅憑班主任教育,留守兒童問題得不到根本的解決,我們在做好校內工作的同時應積極爭取校外教育資源。如爭取校外教育力量實施教育,比如聘請校外輔導員、發揮留守孩子身邊的老黨員、老教師等的作用,請他們幫助管理照看等。還要全社會的積極配合,共同關注,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體系,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關愛留守兒童。努力形成了政府、村委、學校、家庭四級聯動的教育網路,營造出濃厚關愛氛圍和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總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更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

⑻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

越來越多的農民工父母為了謀生外出打工,但卻把的子女留在了農村家裡,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使學生成為留守兒童。
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下面本人就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學校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做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留守兒童存在哪些問題第一,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雖然有監護人,如長輩家屬、親戚以及代理家長等,由於年齡、經濟、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管。
因此在課余和節假日等老師無法監管的情況下,留守孩子則成了絕對自由的人,兒童的安全問題成為很大的隱患。
第二,心理人格問題。
據由於留守孩子缺乏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而其他監護人替代不了父母應該要履行的完整的監護職責。
尤其當遭遇挫折時,不願意與監護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極端。
第三,道德品行問題。
留守兒童一般為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初中生,正處於心理成長的關鍵時刻。
如果是有祖父母來隔代撫養教育,往往意味著由較低文化家庭成員來撫養孩子;
留守孩子由於長期處於這種狀況中,在行為習慣上容易發生消極變化,且難以及時得到糾正,有的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違法亂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的健康成長。
第四,學習問題。
隔代撫養的孩子,無法在學習上得到家長的幫助和指導。
而雙親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樣很難得到父母在學習上的輔導。
因為留在家的父親或母親一個人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二、學校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
1、加強家長與留守兒童的聯系。
學校和老師應當為搭建溝通的橋梁,起到積極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家長與子女間的聯系是雙向的,如果與家長聯系困難,那至少學生一方的資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動溝通多了,親情也就溫暖直達了。
2、營造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
學校通過校內廣播、刊物、宣傳欄、集體活動等形式,積極傳播良好的學習方法。
學校周邊的環境,如網、游戲室、錄像廳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營業性場所應教育學生遠離。
3、鼓勵學生住校,專設教輔老師。
學校應鼓勵留守兒童住校,採取集中管理老師有更多機會與學生溝通,學生節省大量上學時間。
針對寄宿學生,專設教輔老師,由班主任或班級科任老師擔任,其主要職責是關懷學生放學後的生活情況,並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學習態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後學習方法。
4、積極推行家訪制度。
制訂「分工家訪,共享信息」的家訪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分頭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親在哪裡打工,從事什麼工作,平時跟孩子採取什麼樣的聯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監護人是誰,對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採用什麼方法等。
家訪後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級老師開會共享,針對其中的難題,大家一起商討。
5、提升教師自身修養。
老師們做什麼,學生們學什麼。
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學生模仿。
因此除學校一直強調的專業水平提升外,不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師都必須普遍重視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個人修養。
這種修養的提升,雖非一日之功,但如果從學校、從教師個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視,是能夠在短期內起到相當明顯的變化,從長期的潛移默化看,效果更是驚人。
總之,為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調一致,為此做出積極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⑼ 教師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一、充分認識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嚴重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臨時監護人責任不明確。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其他親朋好友,都將其臨時監護責任理解為讓孩子們吃飽穿暖,不出事。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忽視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二是臨時監護人教育精力不夠。大多數留守兒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為監護,監護職責淺層化。三是臨時監護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別是祖輩教育孩子由於觀念和方法滯後,存在明顯嬌生慣養、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同時,這些祖輩多是文化素質較低的老年人,他們當中大部分是文盲,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和對孩子進行法制、安全、衛生教育,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四是單親教育對孩子成長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親教育缺失」或「母親教育缺失」。如父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膽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自信刻苦;母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不細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善良、有愛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五是精神關愛明顯缺乏。由於父母外出,有的幾年不歸,留守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不少人被親情的渴望長期困擾。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了孩子與他人的社會交往,導致孩子缺乏對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
「留守兒童群體所存在的問題如學習表現不佳、性格和行為等明顯偏差等不能完全歸咎於有關兒童群體的留守狀態,非留守兒童群體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陸士楨分析說。但他認為,父母外出務工所形成的子女留守狀態催化或加重了有關兒童群體原先處於萌芽階段的各種問題。面對流動人口非常流動時期,學校應及時轉移德育工作重點,把德育工作重點放在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教育上,同時帶動起非留守兒童的教育。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供保障機制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備查制度。學校要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了解和掌握本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以利於對留守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學校(年級)應每季度召開(聯系)一次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會議,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班主任每學期要對全班每位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上家訪,了解指導監護人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學校要開通「幫扶熱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
3、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制度。班主任及科任教師每學期要向學校報告留守兒童基本情況、成長狀況。對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要及時研究討論,尋求對策。
4、建立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要通過師生之間一對一、學生之間一對一等多種形式,與留守兒童結成學習、生活幫扶對子,使留守兒童得到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關懷和幫助。
5、建立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制度。要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又積極參與的少先隊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文體活動等,為留守兒童增進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師生間的關愛互動、社會環境人際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諧的情感交流平台。
三、納入寄宿制管理,加設一層保護
一些調查結果表明,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其實更加弱勢——對父母有天生依賴的孩子們缺少關愛,缺乏交流,不論從生活狀態還是從心理狀態看,他們都經歷著一種雙重的沖突。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落實專人負責,落實保障措施,切實關心農村留守兒童,把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列入學校常規,選拔富有愛心和耐心的教師負責寄宿生管理工作。除了建設好寄宿制學校,還應為留守兒童創建活動中心,給他們以「家」的溫暖。把留守兒童動員到活動中心來,學校盡可能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淡化留守兒童的孤獨情緒。在專門的活動中心裡,配備電腦室、棋藝室、圖書室等設施,利用周末等空閑時間,安排專門教師扮成「臨時父親」或「臨時母親」,營造家庭氛圍。
四、建設小班化教育,強化班主任工作
在義務教育階段,父母和教師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社會化他人」。在通常情況下,在這兩個人中,誰跟他關系密切、誰更使他信賴,誰的影響就大。當父母與兒童之間產生隔閡或較為疏遠時,教師的影響相對來說就大。同時,對於小學生來說,依戀性情感還是他們基本的需要之一。他們早期的親子依戀、師生依戀等會影響其以後的人際關系。父母長期外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父母的權威性基本上失去了其本原性意義,從而外在地加強了教師這一影響權威對孩子的影響。所以,留守兒童對教師親密程度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把對父母的情感依賴與需求、對權威的認同向教師轉移,並且重疊於教師,特別是向班主任轉移。而有的學校五六十人,多至七八十人的大班額教育,教師在教學上的事務都忙不過來,哪還顧得上學生的思想品德上的事呢?大多是出了事才解決。建設小班化教育,教師能勻出精力進行個別教育、班集體建設、情感交流等人文管理。學校應選派管理能力強、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應計入教師工作量,並在教師績效上、評優、評先、評職稱上予以傾斜照顧,激發班主任工作熱情。

⑽ 如何對農村學校留守兒童教育及管理

1、實行監護合同制。家長外出打工前和代理監護人簽訂好《留守兒童代理監護協議書》,加強代理監護人的責任心。
2、學校定期對留守孩子開展專題教育。為了有利於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定期對留守學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體驗父母教育,衛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道德教育,使留守學生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關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消除不良的心理,朝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的成長。
3、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學校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
4、實施幫扶制度。學校和班級,努力創造條件,讓留守學生從中體會到家的溫馨。教職工與留守學生「結對子」,一幫三或一幫四。各班還成立了留守孩子「愛心小組」,以班幹部和優秀學生為成員,他們每個人與一至二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留守學生幫助,讓他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5、學校和班級經常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各種文藝活動和公益活動的開展,可讓留守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在活動中忘記的是煩惱,得到的是快樂。
6、定期對代理監護人進行集中培訓。學校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定期對留守孩子的代理監護人進行培訓,通過與代理監管人面對面的交流,相互了解留守孩子的各方面表現,共商教育管理的具體方法。
7、加強同社區、村組和家庭的合作,營造濃厚良好的育人氛圍。學校主動與當地社區、村組等部門配合,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關愛留守兒童。重視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長採取多種方式與兒童交流、溝通,多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讓兒童體會到父愛母愛,努力形成了政府、村社、學校、家庭四級聯動的教育網路,營造出了濃厚關愛氛圍和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8、建立研討、交流制度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總結,定期召開由社區,村委會以及鎮政府有關人員參與的研討會、座談會,交流經驗,探索新路,採取措施,增強實效,不斷提高留守學生教育管理的水平,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9、建立評價、激勵機制。把關愛留守學生的工作納入班主任、教師考核內容,對取得突出成績的班主任、教師給予表彰獎勵。對留守孩子中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表彰,特別是進步顯著的學生要大力表揚,以激勵留守孩子奮發向上的精神。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教學管理困惑留守兒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