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容
一、課程設計必須為幼兒區域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在課程設計時,要根據預版設的主題活動目標,權不但考慮到主題活動五大領域中哪些內容適合運用於自主性較強的區域游戲,而且要體現多層次的活動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幼兒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學具和內容,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愛好去從事自己的學習活動。
1、主題活動為區域游戲活動提供豐富的活動內容。《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應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如:主題活動《我的家鄉》就選擇了家鄉地貌、家鄉地方特產、家鄉風景名勝、家鄉特色小吃、家鄉特色舞蹈等活動內容,這些活動內容都有自主性較強的區域游戲。如:「家鄉地方特產」這個活動內容,我選擇了「家鄉的大紅袍」作為活動的重點,在區域活動中,美工區的活動有:製作「大紅袍」、製作皇冠(供表演區使用)、小桔燈;語言區的活動有:「大紅袍」的由來;表演區的活動有:家鄉百姓向皇帝進貢「大紅袍」;益智區的活動有:「大紅袍」找朋友。這四個區域貼近幼兒的生活,也都是幼兒感興趣,每個幼兒都能找到符合自己水平的區域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推動了主題活動的發展。
2. 如何更好的開展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一、課程選擇和教學計劃制定一定要結合實際 1.在本地域尋找有特點有價值的課程資源 陳鶴琴老先生曾說過:「課程應是民族的。」 ①做為有地域特點的自然和文化背景的課程,貼近幼兒生活,並且幼兒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像這樣的課程應該是我們教師的首選材料。 2.在觀察孩子活動中提取生成課程 瑞吉歐的「方案教學」 ②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讓我明白觀察是老師了解和把握幼兒的基本方法,更是發現生成課程的好途徑。幼兒開展各種活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不斷的觀察幼兒,並採用多種方式記錄,然後進行整理、篩選,把有教育價值的因素提取出來,續而生成可實施的課程方案或者主題。這樣的課程生成以後,因為它產生於孩子們的活動和興趣,所以,課程開展起來,孩子們投入度高,主動性強,自我學習的味道非常濃厚,「老師和孩子共同建構」的教育思想落實的也比較到位。 二、備課時一定要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准備、過程各個環節進行深入思考 一個教學活動,從目標的制定、活動材料的准備到過程的實施,我們必須要認真思考、仔細推敲。一個活動,不經過千刀萬刀地精雕細琢,是不會真正獲得成功的。 1.站在幼兒的角度制定教學活動目標 一個活動的價值如何首先要看目標是什麼。目標是一個活動的根,也是一個活動的魂。目標的定位直接影響著活動的組織方式以及活動價值。說白了,目標定位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生命價值。怎樣才能制定出好的教學目標?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目標的制定。孩子們集體發展到了什麼水平,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是什麼狀況,老師心裡都要清清楚楚。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既考慮幼兒原有水平,又富有適宜挑戰性的目標。
3. 你覺得什麼樣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才算是好的教學活動
孩子開心能學到東西安全
4. 如何設計完整有效的幼兒園教學活動
一、樹立目標意識,促使教學的有效實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一方面把情感態度的目標放在首要位置,同時也指出幼兒階段認知水平的發展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對幼兒情感、態度、行為習慣養成的關注與對知識技能的重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不偏不倚、有機融合,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長遠的發展。只有心中時刻裝有大目標,教學中才能科學而靈活調整小目標,也才能在教學中有意識做到尊重兒童的興趣,關注幼兒的情緒反應,積極回應幼兒的問題,滿足幼兒的需要,使全體幼兒得到「快樂地發展」。 二、回歸真實的教學,給予有效的引導 理想的教學活動是真實自然的師幼互動,是以動態生成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幼兒生來具有好奇心和認知的興趣,之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採取「游戲化」,是因為要在「教」與「學」之間搭建橋梁。因而在觀摩、教研活動中,教師們絞盡腦汁地尋找新穎有趣的教材,設計豐富多彩的過程,以期引起幼兒的興趣。而聽課者也較多的關注教學形式的「新、奇、特」,對於游戲與教學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游戲活動解決了教學中的哪些問題、游戲以這種方式進行是否合適等則較少探究,其實在這些公開活動中應該做到「真實自然」,敢於暴露教學中的意外之事,真實反映出幼兒的學習情況,再現原汁原味的師幼互動,將游戲的機制真實引入教學過程,而不是將游戲與教學生拉硬拽地機械疊加,應該尋找二者的結合點,使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成為幼兒主動學習、有效探究、發展能力的助推器。回歸真實的教學,走向教學的真實,也是新課改、新《綱要》賦予幼教工作者的神聖使命。 三、提供有價值的學習材料,支持幼兒有效發展 教師在選用教學用具時,首先應考慮它是否蘊含本次教學活動的價值,是否有利於目標的達成。應本著「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的原則,讓幼兒在操作時感覺問題的存在,並學會利用材料蘊含的各種信息去進行分析、思考,尋找出問題的答案,獲得相關的知識經驗。其次,學習材料的選擇還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最後,學習操作材料的呈現與使用時機也需要經過思考後才能確定。這樣,才能保證幼兒能充分地利用材料去發現、學習,又不至於使材料產生負面影響。 四、精心設計提問,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為了保證提問的有效性,教師首先需要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難易程度應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應認識到幼兒階段通過信息的分析、綜合,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單純擴充知識更重要。不能頻繁地提低知識水平層次的問題。沒有明確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可以讓幼兒學會分析與解決問題,發展其分析、綜合、應用等方面的能力,也會引發幼兒間、幼兒與教師間真正具有交流性意義的互動,激發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情感。 其次,教師應重視提問的適切性。教師應選擇在幼兒「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之時進行提問。在提問的內容難度上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問題鏈」,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支架」,幫助幼兒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建構認知結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提問亦如此。可以從導入開始,也可以在活動中鋪開;可以採用尖峰式策略,也可使用高原式策略。更應鼓勵幼兒提問,與幼兒平等對話:幼兒可以自由答,集體齊答,討論交流後作答。提問應面向所有的幼兒,給予所有幼兒回答問題的機會,照顧到每個角落的幼兒,使「學習機會人人平等」這一口號落到實處。 最後,教師提問的目的在於開拓幼兒的智慧。如果在問題提出後,幼兒沒有思考或來不及思考,那就失去了「問」的價值。因而教師應適當延長問題的解答距。有研究者提議,教師提問後的等待時間至少應有5秒鍾,這樣可以給予幼兒更大的思維空間和較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幼兒有更多探究、發現、合作交流、實踐體驗的機會。
5.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怎樣才能有效性
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廣大幼兒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以及擔任教研員後的學習與研究,我對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喜歡」「探索」等詞彙。如「手印螃蟹」的活動目標是體驗用手掌印畫螃蟹貝殼,嘗試運用畫的方式來表現螃蟹的不同動態;使幼兒樂意介紹自己的作品,能獨立創編有趣的故事情節。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探索。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 首先,教師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對此能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當的問題,能引導幼兒迅速進入活動的主題,節約達到教學目的的時間。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 如何更好的開展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教學活動的思考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教學活動的思考 我們內幼兒園老師每容次開展一種學科領域教學活動前,首先想到的是我們該教孩子什麼?我該怎麼教?怎樣教才能讓我們的孩子能力得到發展—也就是有效教學
7. 幼兒園怎樣開展教學活動
建議你上蜂蜂樂園,它是個學習型游戲社區,你可以借鑒他們將知識融入游戲的做法。
8. 如何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
評析標准:(一) 活動是否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教師在活動中,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從過去的主導、主角的地位向孩子學習的夥伴、朋友、知己的角色轉換;教學過程要從過去的教師說向師生間討論、生生間討論轉化;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權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及時給孩子鼓勵性和表揚的話語,真正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在我們這次觀摩的活動《運水》中,教師完全讓孩子做主人。在最後的比賽時,讓孩子自由分組,並且在其中用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知道8個人可以分成幾組?每組幾個人?還讓孩子自己制訂游戲的規則。可以看出,孩子在這次活動中非常自主,玩得也非常盡興。
(二) 看活動中的「生成性」如何
教師在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有沒有設置一些「生成性」的問題,啟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評價一次活動是否是好活動的一個重要標尺。在《竹子運水》這次活動中,教師設置的難點是怎麼樣讓水通過竹子流到盆子里,並且給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提供了許多材料。事實上,這是一個讓孩子有很大生成性的任務,但是教師似乎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研究和探索,她急於想給予孩子們完成這個任務的正確方法,每次只要發現孩子嘗試出一點苗頭時,就馬上過去幫助他們完成任務,整個活動在教師「辛辛苦苦」的指導下,似乎是很順利,兩組孩子順利完成了任務,即使是失敗的一組也很快就找到的竅門,解決了問題,順利地「運」好了水。但孩子真正地研究了嗎?確確實實地了解了竹子運水的竅門了嗎?可能還沒有,因為他們都是在老師為主的前提下來進行活動的,自己嘗試、思考、動手的機會不多。因此這次活動中孩子自己生成的東西不是很多。
(三) 活動的教學效果是否讓孩子易於、樂於接受
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樂於學,易於接受教師的話語,是衡量新課程與老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激情,要保持一顆「童心」,用飽滿的情感激發孩子的情感,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保持健康心理,快樂成長!在觀摩的錄象中,三次活動中,每個老師都能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或語言的魅力,或材料的吸引,或游戲的樂趣……各顯神通,但都達到了一個目的——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樂在其中,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四) 活動中是否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
在每次活動,特別是對外開放的活動中,作為教師,不能為了這次活動的成功,而在提問和布置任務時,只照顧能力強的孩子,而把能力差的孩子冷落在一邊。這樣做會影響一些孩子的情緒,甚至是心靈。可以看出,三位老師都是很關注孩子的,在她們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很棒的,並且也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孩子的需要,教師設置的難點、重點都是面向每個孩子的,會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對他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內容,這樣,在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主角。
(五) 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還要突顯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生成性,為孩子的終生可持續發展服務,這樣的活動就一定不會很差。
同樣,我們在評價一次活動時,也要站在孩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不能離開孩子來評價這次活動。
9. 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一、 信息技術教育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影響作用 1、 營造了嶄新的學習環境和活動氛圍,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性 《綱要》中明確規定「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游戲之中。」傳統的教學活動雖然我們的教師也能夠做大量的課前准備工作,展示圖片、照片、實物等教學用具給孩子們觀看,以加深幼兒對各種事、物、現象的理解和認識,但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以其獨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帶給孩子們更加深刻的感知覺刺激,為幼兒園集中教學活動的實施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色彩鮮艷逼真的畫面、柔和動聽的配樂、適時適度的語言提示,幫助孩子們在愉快的操作學習活動中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動態化。例如:彩虹是一種孩子們喜愛的自然現象,但這種自然現象只有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才能生成,不是任何時候想看就能看得到的。我們的老師在進行本次教學活動之前,利用電腦網路查詢了與彩虹相關的視頻錄像,在活動中通過投影儀播放給孩子們觀看,增加了孩子們的直觀感受,使真實的彩虹現象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最美麗的第一印象。在延伸活動中,教師製作了彩虹橋,請孩子們將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按順利排列擺放,孩子們即認識了各種顏色,又加深了對彩虹的印象。各班級教師將各種教學活動搜集、整理、製作的教學輔助資料(圖片、動畫片、視頻短片、課件等),統一集中保管,為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積累了可以共享的教育資源,保證我們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育手段,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圓滿地完成每一次的教學工作任務。 2、 滿足了幼兒自主學習的需求,培養了幼兒的創新創造精神 自主學習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受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約,有很大的難度,而信息技術教育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整合,適宜地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界面。動畫、聲音、影像刺激了孩子們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和願望。我們的老師還改變了以往計算機集中擺放在電腦室,只有孩子們電腦活動時間才能接觸到電腦的做法,將幼兒操作的小電腦分發到幼兒園的每一個班級,放置在活動區中。教師根據教學活動內容的不同安置不同的計算機游戲活動,方便孩子們在區域活動時間里,自由地上機操作,更好地做集中教學活動的延展練習,使人機自由互動成為了一種可能。3-6歲正是幼兒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的想像力極其豐富,具有很強的創新創造潛能,信息技術教育手段的應用,順應了孩子們成長的要求,為孩子們提供了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求新創意的機會。例如:在游戲操作活動《小老鼠的家》中,需要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為小老鼠設計建造形狀各異的家,孩子們能夠不拘泥於傳統的房屋建築造型觀念,將多種圖形進行組合疊加,創造出了別具一格的小老鼠的新家。 3、 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個性特點,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健康發展 在富有童趣設計的兒童用電腦初次分發到各班級時,孩子們蜂擁而上,你爭我搶,完全打亂了正常的活動秩序。各班級老師能夠和孩子們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制定了愛護班級電腦的條約,在集中區域活動時間段根據值日人員名單每次上機2人,每次操作15分鍾,在早晚自由活動時間,每次上機1人,每次操作10分鍾。雖然在剛開始執行規定的時間段里孩子們也出現過一些爭執的現象,但在教師的合理調節和適時引導下,搶佔座位和拖延時間的現象沒有了,孩子們都能夠自覺地約束自己,監督別人,遵守規則已經成為班級幼兒的共識,即使是偶爾出現了一點點的小摩差,孩子們也能順利地自己解決。其次,教師給孩子們講授的一些學習內容總是能從電視大屏幕中活靈活現地展示,孩子們瞬間就被吸引了,學習的專注力在無形中不斷地得到提高。再次教師根據幼兒自身發展水平和能力隨時調整著對個別孩子教學活動指導內容的進程,對孩子們進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小朋友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正是在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如何與別人溝通交流、團結合作、輪流等待,活潑開朗、健康和諧的個性特徵逐漸地形成了。 二、 信息技術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整合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的引領和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我們的老師逐漸地認識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不僅僅局限於孩子們每天上午集中進行的1節、2節教學活動,而應當是隨時利用孩子們一日生活的每一個有利契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樹立「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這樣的一個大的教育觀。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也不僅僅是幼兒園教師單方面的工作,而是幼兒家庭和幼兒園共同承擔的工作。 1、 多媒體課件與集中教育教學內容方面的整合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涵蓋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美術、音樂)五大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少,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集中教學活動內容不能簡簡單單地靠教師的說教來完成,而必須給孩子們呈現更加豐富的直觀形象,幫助孩子們理解和掌握學習的內容。多媒體課件(視頻影像、電腦動畫)以其獨特的教育功能,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將教育內容形象、鮮明、具體地表現出來,增強了集中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引發了孩子們探索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活動的質量。例如:了解我國的名山大川,感受偉大祖國的幅員遼闊;欣賞世界各國的奇異風光,體味世界大家庭的多姿多彩是大班孩子們的社會性體驗活動內容之一,然而這些遠隔萬水千山的名勝古跡不要說孩子們沒有機會去親身感受,就是我們的教師也很少有條件親自游覽。藉助教學軟體「朱迪時空屋」中的「太空鼠」,孩子們只能了解少部分的名勝古跡,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們對此活動的興趣。於是,我們的老師首先自己加強學習,通過圖書閱覽、上網查詢,掌握相關的信息和知識,建構出孩子們學習的主題網路,然後充分發揮幼兒和家長的力量,收集整理各種名勝古跡的明信片、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游覽活動的照片、錄像片以及網路視頻相關資料,帶領孩子們分類整理資料,藉助信息化教育手段,開展「我愛家鄉——大連」、「偉大的祖國」、「世界大家庭」等主題教育活動,在走廊還創設展示了「家鄉美」、「祖國媽媽您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等主題牆,豐富並完善了我園的主題教育活動課程。 隨著幼兒身心的不斷發展,孩子們對周圍的環境、事物、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尤其是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為了培養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熱愛小動物的情感,幼兒園特別開辟了小動物樂園,小花貓、小狗、小兔子、小烏龜、小松鼠、小白鴿都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在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喂一喂小動物的過程中,孩子們了解了這些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和他們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聯系。可是,時間久了,幼兒園現有的這些小動物已經不能夠滿足孩子們發展的需求。我們的老師結合四季教育主題活動——寒冷的冬天,利用「橡樹池塘的四季」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的有關動物的知識。翻車魚、浣熊------這些動物不要說孩子們沒有看到過,有的甚至還沒有聽說過呢,於是在教師和家長們的幫助下,通過查找圖書、網路,打電話咨詢動物園的家長等方式幫助孩子們認識和了解了這些可愛的動物們。現在如果你去問一問大班的孩子們認識浣熊嗎?他們一定會自豪地告訴你:「當然認識了,它是北美洲的一種動物,因其進食前要將食物在水中浣洗,所以叫浣熊。
10. 如何更好地開展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一、課程選擇和教學計劃制定一定要結合實際
1.在本地域尋找有特點有價值的課程資源
陳鶴琴老先生曾說過:「課程應是民族的。」①做為有地域特點的自然和文化背景的課程,貼近幼兒生活,並且幼兒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像這樣的課程應該是我們教師的首選材料。
2.在觀察孩子活動中提取生成課程
瑞吉歐的「方案教學」②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讓我明白觀察是老師了解和把握幼兒的基本方法,更是發現生成課程的好途徑。幼兒開展各種活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不斷的觀察幼兒,並採用多種方式記錄,然後進行整理、篩選,把有教育價值的因素提取出來,續而生成可實施的課程方案或者主題。這樣的課程生成以後,因為它產生於孩子們的活動和興趣,所以,課程開展起來,孩子們投入度高,主動性強,自我學習的味道非常濃厚,「老師和孩子共同建構」的教育思想落實的也比較到位。
二、備課時一定要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准備、過程各個環節進行深入思考
一個教學活動,從目標的制定、活動材料的准備到過程的實施,我們必須要認真思考、仔細推敲。一個活動,不經過千刀萬刀地精雕細琢,是不會真正獲得成功的。
1.站在幼兒的角度制定教學活動目標
一個活動的價值如何首先要看目標是什麼。目標是一個活動的根,也是一個活動的魂。目標的定位直接影響著活動的組織方式以及活動價值。說白了,目標定位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生命價值。怎樣才能制定出好的教學目標?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目標的制定。孩子們集體發展到了什麼水平,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是什麼狀況,老師心裡都要清清楚楚。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既考慮幼兒原有水平,又富有適宜挑戰性的目標。
2.材料准備要科學、有效、充足
首先,所謂材料的科學有效,即材料本身既蘊含著一定的教育因素又適合幼兒的操作。記得在聽托班老師組織的數學活動「認識1和許多」時,老師拿著一個布娃娃,一上來老師就讓孩子說這是幾個布娃娃,接著又指著布娃娃的五官、手、腳等部位來提問分別是幾個。老師賣力的講著,結果孩子還是被老師弄糊塗了。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老師沒有考慮到教學材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布娃娃只有1個,孩子是感知不到1個布娃娃和許多布娃娃的之間的關系的。況且孩子們只聽不做,作為運動直覺思維階段的他們要想理解數理關系,更是難上加難。如果老師把材料換成木質積木,給孩子人手一塊,反復的請孩子在游戲和操作中學習,可能會更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從而更有利於孩子們的感知和理解。
其次,材料的充足也是保證活動有效性的一個條件。幼兒只有在充分地操作中才會更有利於自我發展和自我建構。想讓孩子自由快樂的發展,首先要先解放孩子的手;要想解放孩子的手,首先要有充分的材料提供給孩子。一開始,我並沒有如此重視材料的准備問題,上課的時候,雖然孩子們也認真聽講,但是,總是覺得缺了點什麼。經過反思之後,我認識到了材料的重要性。每次活動開展前,我都在材料上下狠功夫,盡最大可能的給孩子們足夠的操作材料和機會,結果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陡然濃厚起來,往往活動結束了,還意猶未盡。我也往往趁熱打鐵把材料放進學習區里,讓孩子們進一步在操作中鞏固學習成果。充分的材料選擇和准備工作,讓我一次又一次嘗到成功的感覺。現在,結合學習區的創設,我又在嘗試在活動開展前把學習材料投放到學習區,讓孩子先行自我探索學習,我在通過觀察他們的學習情況,抽取出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集體或者小組討論。這樣,不但學習效率和時間效率進一步提高,同時我也深深地感覺到這樣的課堂組織起來輕松愉快而游刃有餘。
3.活動過程的游戲化及遞進性
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的主要方式。做為教學活動,我們更應學會活用游戲。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既要充分游戲化又要呈現一種遞進式節奏,讓幼兒在環環相扣的快樂游戲中,不斷對老師拋出的問題進行有價值的思考。
4.教學活動前對幼兒的已有經驗的把握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知道幼兒已經有哪些生活經驗?活動中的哪幾點適合本班幼兒最近發展區,哪幾點是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中的提升點怎樣通過幼兒的已有經驗來擴展和達成?這幾個問題清楚與否,對活動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在上面我已經提到了要「站在孩子角度制定目標」,但是在這里,我還是想通過一個親身的例子來說明了解孩子已有經驗對活動的關鍵作用。
曾經我在兩個班級開展過同一個科學活動「多樣的天氣」:
中一班的幼兒自今年在科學區就開展了「我是小小氣象員」的觀察記錄活動,所以在初步的認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他們都具備了開展「多樣的天氣」活動的經驗基礎。在「說一說你了解哪些天氣狀況」和「看圖片說天氣」等幾個環節都比較順利,所以在進行「用肢體情況表現不同天氣」時,我只是稍加引導孩子,孩子便能把不同的天氣表現的很形象。在「用符號表徵天氣」這個環節時,因為有一定的表徵經驗,所以孩子也能較好的完成對不同天氣的表徵。並生成了「我喜歡的天氣」「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等一系列活動。
中二班的幼兒因和中一班幼兒在年齡上相同,但缺少平時的觀察引導,所以在活動的前兩個環節就出現了孩子無法識別「多雲」的天氣圖片,並且對天氣的概念模糊等問題,一時無法回答老師的提問。
這兩次活動結果的差別,讓我再一次從心底認識到,教學活動前對幼兒經驗多一份了解和思考對活動開展和孩子的發展是多麼至關重要!
三、教學活動中的及時調整非常重要
教學中的調整,實際上是考驗教師智慧和把握課堂能力的體現。它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及時准確地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並用有效的方式進行引導。
1.教學中的調整要體現教育價值的更大化。
在幼兒忽然間提出一個讓我們沒有預料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考慮幼兒的問題與我們的計劃相比哪個更有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從幼兒發展的角度開展教學活動,而不是照本宣科。當然,這個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平時多用心積累和思考。
2.對教學計劃的及時調整是我們更好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當幼兒對教師的提問不感興趣,不知所雲,答非所問,或幼兒總跳不出問題的圈子的時候,這時我們就應該即刻調整原來的計劃。如在小班上學期開展音樂教學時,有一個問題是「說一說你們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受?」孩子很難理解「感受」這個詞的含義,所以也很難回答老師的問題。如果調整成「說一說你聽了這段音樂後是高興還是傷心」?這樣一調整,在問題和孩子的水平之間搭了一個橋梁,孩子的回答自然很有效,學習也順暢起來。還記得在一次數學活動「水果超市」中,知識重點是掌握「等量代換」。本來預設是讓幼兒能根據商品的價格用相應的錢幣來交換。結果活動開展相當順利,根本對孩子沒有挑戰性。我及時使用海洋球來代替錢幣,規定一個海洋球兩元錢,這樣活動又得到進一步開展。
四、教學活動後的反思是提升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
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深入的反思,及時記錄活動的成功點和不足是我們提升業務水平的有效手段,也為後續的教學作準備。教學後的反思從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方面,教師要能夠分析出自己的成功點及不足的能力。知道哪些環節是有效的,為什麼有效?哪些環節效率偏低、不理想,為什麼?第二方面,要反思哪些地方突破了預設,自己又是怎樣及時生成拓展了教育的價值?現在,每次活動後我都針對以上問題進行著重分析,自己覺得收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