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增強自製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音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在人的素質培養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所沒有的特點。比如,在音樂的熏陶中,能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升華思想境界,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
2. 小學一套打擊樂器有哪些
1、鼓:用木製圓框,蒙以獸皮,形狀大小不一。常用的有堂鼓(木框兩面蒙牛版皮、用木槌敲擊),板鼓(單權皮鼓、鼓框厚、鼓心小,用細竹簽敲擊鼓心)。2、鑼:銅制、圓形,大小不一。常用的有大鑼、小鑼、雲鑼(小鑼若乾麵大小配套,懸掛在特製的架上,用小槌敲擊,按一定音階定音)。3、鈸:銅制、圓形,中間有凸起部分,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大、小、厚、薄不一。4、碰鍾:又叫碰鈴,銅制,兩個小鈴為一副,以繩穿連,互擊發音。聲音穿透性強。5、木魚:木製,魚形,大小不一,用木槌敲擊。6、梆子:為一塊長方形中空的硬木,用竹簽敲擊發音。
3. 小學數學教學敘事和案例
記得在教學《一位數乘兩、三位數》時,我曾安排學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錯題,(即如下幾題)
12 52 476
× 7 × 2 × 8
74 104 3808
由於班上的學生非常活潑外向,當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於是我順勢將話鋒一轉:「今天,有幾個數學病人懷疑自己生病了,來到我們班求醫,看看哪位數學醫生的醫術高,為他們解決病痛?」話音一落,課堂氣氛一下子進入了新的高潮,學生們紛紛埋頭認真分析,並很快地一一舉手,嘴裡喊著:「老師,我知道該怎麼給他們治病了,讓我來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學生甚至都離開座位,把手舉到我的面前來了,一副惟恐我不讓他們「治病」似的。於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學生,名叫張曉丹:「張醫生,請你上來為第一個病人看看。」 張曉丹同學一聽到我這么稱呼她,剛開始一楞,後來馬上領悟了我這么稱呼她的用意,非常高興地上台,開始分析「病情」:「這個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記在這里進位了。」一邊說,一邊還拿著紅色粉筆指著個位和十位之間的位置,並補上「1」,接著就在積的十位上將「7」改成「8」,說:「這樣就治好了。」這時,還沒等我講話,下面的學生已經紛紛說道:「對了,對了,和我的看法一樣。」既然學生們都已經發表了看法,並且這個「病人」 的確治好了病,我就趁勢表揚:「看來我們班有許多和張醫生一樣醫術高明的醫生,謝謝張醫生。」 張曉丹同學十分高興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學這時居然也一個個都稱呼她為「張醫生」,弄得張曉丹同學一副「英雄凱旋歸來」的模樣,氣氛既熱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題時,由於剛才那題營造的氛圍還籠罩著學生們,學生們舉手更積極了。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時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現在有請郭凱凱醫生上來為第二個病人瞧瞧。」 郭凱凱同學顯然很意外我會請他上來,但馬上就配合我,十分開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認真地再看了看題目,肯定地告訴我:「這個病人其實沒有生病。」於是,我故作驚訝地問台下學生:「郭醫生診斷得對嗎?」 台下的方正同學馬上站起來說道:「他診斷得沒錯,這道題確實沒錯。」其他學生也紛紛點頭稱是。我高興地說道:「有了方醫生和郭醫生以及這么多的醫生一塊診斷,確定這個病人確實沒問題,我想他應該放心了。謝謝郭醫生。」第三題也和第一題一樣,請了一個學生「看病、治病」。
最後,做總結時,我對學生說道:「其實我們在應用新知識解決問題時難免會出錯,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數學醫生,及時地找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葯,避免小病變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樣的病。當然,是否能及時地發現問題,與我們的檢查習慣有關。對於那些沒有做錯的題目,我們就當作給他免費體檢一次吧!同學們,希望大家不僅能做好別人的數學醫生,更能做好自己的醫生,好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好!」聲音響亮,但其中那種堅定而又自信的語氣更令我感動。
其實,我只是將該錯的題目設置「數學醫院」的糾錯情境,沒想到孩子們表現出如此高的積極性,如此跳躍的思維能力,讓我深深為之驚訝和感動。是的,在數學學習中,很多練習枯燥乏味,形式單一,學生們常常有淹沒在題海里的感覺,十分被動。即使做對了,也沒有太大的成功喜悅感。這時就要求我們教師多注意練習設計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樣了,有趣了,貼近學生生活了,學生自然就願意做練習,並能從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學習興趣也將大大地提高
4. 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使用打擊樂器的研究總結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5. 小學音樂中的打擊樂器有哪些
三角鐵、板抄鼓、小鈸、書鼓、沙槌等。
1、三角鐵
三角鐵又稱「三角鈴」,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是管樂隊、管弦樂隊、交響樂隊乃至歌舞劇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打擊樂器。常常在華彩性的樂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強氣氛。
2、板鼓
板鼓,因常與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又稱單皮(一面蒙皮)、班鼓(過去戲班專用)。是漢、納西、土家、侗、蒙古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流行於雲南、貴州、湖北、湖南 、廣西、廣東、內蒙古、河北等省區及全國各地。
3、小鈸
小鈸,又名小鑔。壯、苗、瑤、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壯語稱斜埃。流行於全國各地。 響銅制,缽形,鈸體較小而厚,鈸面直徑12厘米~14厘米,碗徑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頂鑽孔系以綢布,兩面為一副。
4、書鼓
書鼓,是漢族傳統棰擊膜鳴樂器之一。流行於全國各地,專用於中國北方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伴奏。
5、沙槌
搖奏體鳴樂器,亦稱沙球。起源於南美印第安人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傳統沙槌用一個球形干葫蘆,內裝一些干硬的種子粒或碎石子,以葫蘆原有細長頸部為柄,搖動時硬粒撞擊葫蘆壁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