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㈡ 幼兒園教育教學主要方法是什麼
觀察法
㈢ 怎樣提高幼兒老師上課的技巧
現在的一些小朋友上課不能長時間專心聽講,注意力分散;常常充耳不聞,無法理解老師課堂講授的知識;記不全或記不住老師口頭布置的作業和事情;復述老師所講內容時,顯得語無倫次…… 其實,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動症」外,相當多的是由於缺少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聽講能力(也叫聽知覺能力)。聽講,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聽講能力的高低是決定孩子能否聚精會神聽講的重要因素。人的聽知覺能力包括分辨能力、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編序能力和聽說結合能力。如果你的孩子上課總走神,聽講能力差,那麼可以嘗試著按以下方法訓練孩子。 訓練孩子的辨別能力 聽覺的辨別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別各種聲音的能力。小孩子聽覺分辨能力的低下會造成對相差不大的聲音產生混淆,進而影響聽課的效果。家長可以經常讓孩子分辨聲音的高低、大小、強弱、音色、聲源的方向等,以此來增強孩子的聽覺分辨能力。 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 聽覺的理解能力是指孩子能辨別聲音和了解說話的能力。家長要多與孩子交談,多讓孩子接觸各種聲音,多充實與孩子生活相關的詞彙。比如,口頭布置任務讓孩子完成;對成語故事做判斷並回答問題等。 訓練孩子的聽覺記憶能力 聽覺的記憶能力是指孩子能復述所聽到的各種信息的能力,通過聽覺記憶能力的訓練,不但可以加強孩子聽覺的記憶力和聽知覺的廣度,減少孩子對較長的聽覺信息無法記全等情況的發生,而且還可以促進孩子進行新老知識的聯系,產生聯想,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力,老師可以選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難度不同的語句,叫孩子認真負責地聽並讓孩子模仿表述出來,以此來提高孩子的聽覺記憶能力。 訓練孩子的編序能力 聽覺編序能力是指孩子能將過去聽覺所獲取的資料以正確而又詳細的先後順序回憶出來,以及將所獲取的聽覺信息加以組織使之有意義的能力。它對孩子將所學知識系統地保留下來是非常有益的。通過讓孩子聽故事並復述出來、順背倒背數字等可以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訓練孩子的聽說結合能力 在現實生活當中,聽和說總是密不可分的,不會聽講的孩子,說話時總是語無倫次的。聽與說的結合涉及到孩子對詞彙的聯想、推理、分析和判斷能力。老師可以通過訓練孩子學說同義詞、反義詞,聽音樂進行聯想,將句子補充完整,以及聽故事後自編故事的結局的形式訓練孩子的聽說結合能力 老師自身要做到: ★別忘了介紹自己-----並且,需要的話,把你的名字寫到黑板上。 ★陳述清楚你對學生的期望-----包括在課堂上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制定幾條簡單的行為規 范,並且始終堅持。你也可以邀請學生對這些規則提出他們的建議 ★盡快熟悉學生的名字。 ★幫助學生知道同學們的名字-----如果他們還不是很熟悉的話,你可以將他們圍成一個大圈,要求 每個同學報名和相互介紹。 ★學生違反行為准則時堅決採取措施。 2,吸引學生注意力,使教室安靜下來 ★嘗試先什麼也不做。靜靜地站著,完全平靜。靠的最近的學生會注意到,漸漸的其他學生也將注意 。在講課之前留出一兩分鍾的時間。 ★不要大聲叫!如果還是沒有安靜下來,請一定要剋制住大聲叫出「安靜點」的沖動。先跟幾個看上 去已經准備好聽課的學生安靜的聊上幾句。 ★利用人類的好奇心。有時小聲說話是個好主意!人類天性里也包括了不肯錯過任何事的好奇心。與 離你最近的幾個學生小聲說話,剩下的很多學生也將會停止談話,以便能聽到你們在說什麼。 ★不要把學生的混亂當成是對你的不敬。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人類天性,除非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情發 生。 3,應付干擾 ★接受你也被干擾的事實。想要忽略掉干擾的來源繼續上課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因為大部分學生的注 意力已被干擾破壞。或者他們在注意著你將如何反映,而不再集中精力於你正在說什麼或者正在做 什麼。 ★注意你與學生的距離。離產生干擾的學生近一點。站在學生的旁邊比站在教室的另一端對學生產生 的影響要大得多。 ★找尋干擾的動機。如果幹擾持續不斷,那可能使學生們厭倦了聽課,希望能有一些更明確的任務。 這時要避免「即已開始,就要完成」的想法。 ★准備一些事情讓產生干擾的學生做。就當天的課堂內容准備一些相關的問題,如果需要的話,有學 生干擾的時候就要求他回答一個問題。這對應付那些令人氣餒的干擾很有用處。 4,避免班級混亂 ★明文規定班級的一些行為准則。如有可能,讓學生參與制定規章制度。他們越具有主人翁意識,就 越能夠遵循這些制度 ★立即獎勵良好的行為。給他們一個微笑,幾句表揚和鼓勵的話語。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偶爾表現良 好時,一定要及時表揚他們——因為表揚,他們可能真的表現良好。 ★調查不正當行為的起因。與製造問題的學生單獨談談,盡量找出其行為的原因。有些時候這些原因 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諒的。 ★不要對學生期望值過高——但也決不貶低他們。保證所布置的任務適合學生水平,相信較差的學生 也有自己的目標。說清楚或者乾脆省略掉你所布置的作業的評改標准。以上這些都要求你足夠了解 學生的實際能力,從而布置他們能完成的任務。 5,利用黑板 ★板書有多清楚? ★利用上半部分。 ★讓學生技能看得清楚,又能聽得清楚。在黑板上寫字,背對著學生時就不要在講課了。 ★讓學生有機會在黑板上寫字。將黑板當作一個公共領域,讓學生在黑板上寫些東西。 ★把黑板當作教室資源。給幾組學生布置」板書任務」。比如,當開始一個新的課題時,要求學生整 理並在黑板上寫出「我們想知道的10個問題」。 ★將學生的話寫在黑板上。只要可能,就在黑板上寫下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話,使他們感覺自己的想法 受到了重視。當學生看到自己的話被寫到黑板上時,他們就會對正在討論的問題產生一種更強的主 人翁意識,注意力就會更加的集中。
㈣ 幼兒園教師基本技能自我訓練
教學語言是指教師在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組織活動時使用的語言,又稱教師語言。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就曾指出:「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對於語言發展迅速的3~6歲幼兒來說,教師的教學語言的作用尤其明顯,它不僅是幼兒學習的榜樣,還影響著其思維等方面的發展。 一、存在的問題 筆者曾採取問卷調查法與自然觀察法對本園教師的教學語言素養進行調查,並對不同年齡、工齡教師的教學語言素養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存在如下問題: 1、不規范。在觀察中,我們發現教師的語言較隨意,如經常會冒出「把手拿出來」「本來的我」「一隻椅子」等語言。有些教師的語言鬆散、零亂,還常伴有口頭禪,導致教學語言不嚴謹,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在自評中。90%以上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語言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問題,如用詞隨意、表達不夠准確、描述不夠生動等。 2、繁冗多餘。除了不規范,教師的教學語言繁冗多餘的現象也較嚴重,主要表現在對完成教學目標沒有任何意義的、重復性語言較多。如一位教師在30分鍾的教學活動中共問了13次「好嗎」「好不好」「明白了沒有」「知道了嗎」等問題,單純重復幼兒的語言達6次之多。 3、缺乏科學性。一些教師受個體經驗、知識等因素的影響,加上駕馭教學語言的能力有限,教學態度不夠嚴謹,致使傳遞的信息缺乏科學性,甚至是錯誤的,如「可樂是水」「打雷後一定會下春雨」等。 二、培養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素養的途徑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阻礙教師提高教學語言素養的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教師自身不夠重視。有些教師認為教學語言不用事先准備,可以臨場發揮,結果往往因緊張而語無倫次。影響幼兒的理解。有超過80%的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語言素養不高視為不可逾越的障礙,認為教學語言的優勢是天生的。有些教師則採取迴避態度,如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彌補自身教學語言素養的不足。第二,針對教師教學語言素養的專項培訓欠缺。一般而言,幼兒園內45歲以下的教師都持有普通話合格證書。往往產生「通過普通話考試就是具備了較高水平的教學語言」的錯誤認識。目前,業內對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素養缺乏評價標准和培養方法,對教師教學語言的培養目標及途徑不明確。因此,我園實施了系列實踐活動,通過明確、細化教學語言培養的目標,幫助教師懂得語言積累的重要性,拓展教學語言技巧的途徑,促進其專業發展。
㈤ 幼兒園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都是一張白紙,父母是第一支筆,怎樣在這張白紙上畫上自己內所期待的畫容,這些都是需要父母思考的,而怎樣教孩子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
怎樣教好幼兒園孩子?這是幼兒園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內向,有的活潑,有的調皮,有的聽話,班上每個孩子的性格都各不相同。
怎樣才能教好這些孩子呢?
走進孩子的世界,去體會了解他對生活學習的想法,從蹲下來與孩子對話開始做起,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大人高高在上,不用仰視大人,蹲下來也可以看看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孩子也會覺得你們之間是平等的,這樣更容易敞開心扉與你對話。
跟孩子一起玩游戲,玩玩具,孩子玩什麼你就玩什麼,不要覺得這樣很幼稚,你會發現跟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是你們從未見過的。你甚至會驚訝原來只是我們認為孩子不會,不知道,不懂,其實他們什麼都知道,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不要把自己當成老師、父母,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你會發現孩子很願意與你交流,玩耍,你也會更了解孩子,只要你了解了他,只要慢慢的正確的引導他,他就會越來越棒的,對了,不要忘記鼓勵他。
㈥ 幼兒園老師教學方法有哪些
社會領域教育的來一般方法 1.實踐自練習法 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
㈦ 幼兒園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一、直觀法: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物體和現象)、演示、示範、使用直觀教具、採用電化教育手段等。
1、觀察法:幼兒園直觀教學方法之一,運用觀察進行教育的方法。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指有預期目的的感知活動。觀察方法:指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依據觀察的目的要求,選擇科學的觀察方法會提高觀察的效率。
(1)幼兒自發觀察:幼兒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自發地觀察周圍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飛機、樹下的螞蟻等。
(2)個別物體觀察:在一定的時間內,組織幼兒觀察某一物體或現象,使幼兒掌握這一物體或現象的名稱、外部特徵、功能、與人們及社會的關系,從而獲得有關的粗淺知識。如一般的認識食物、動植物都用這種方法。
(3)比較性觀察:指組織幼兒觀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現象,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思考,能更精確、細致、完整的認識事物,形成概念。如認識圖形(正方形和長方形)、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等。還可以分為整體比較和分解比較。整體比較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整體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點。分解比較是對兩種物體分別從局部逐一地進行比較。
(4)長期系統性觀察:也稱「追蹤觀察」。在較長的時間內,組織幼兒連續的對某一物體或現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間斷性的、系統的觀察。如觀察種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變化等。
(5)順序觀察法:即對觀察對象按照先後順序,從不同的角度細致的觀察。一般觀察動物時是按照從頭到腳、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
(6)特徵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徵進行相對靜止的觀察。
(7)分解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各部分進行仔細分解觀察,然後再綜合起來,達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觀察:即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轉化、原因和結果進行探索。
2、示範法: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的模仿範例。一般語言、藝術、健康領域用得較多。
(1)完整示範:對新的教學內容,從頭到尾的示範,給幼兒完整的印象,便於理解和掌握,形成整體的概念。如:新授歌曲、詩歌、早操時經常用到。
(2)部分示範: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出現難點、錯誤時,教師進行部分示範以幫助解決局部問題,對已經會的內容不再示範。
(3)分解示範:把學習材料分成幾部分,分部、分段地示範,使幼兒掌握每一處要領和學習的重點。
(4)不同方向示範:從正面、背面或側面進行示範,使幼兒從不同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一般舞蹈、律動時用得較多。
二、提問法:是教育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指導幼兒觀察、學習的主要方法。
1、描述性提問:即提示幼兒細致地觀察並描述事物,一般這樣提問「你看到的啄木鳥是什麼樣的?」
2、比較性提問:即啟發幼兒比較事物的異同。如「正方形和長方形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3、分類性提問:即啟發幼兒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提問。如「你認為桔子是屬於哪一類呢?(干過還是水果)
4、解釋性提問:即提示幼兒了解事物及變化的原因並清楚的加以說明。如「雨是怎樣形成的?」
5、選擇性提問:即對幾種結論進行取捨的提問。如「你們說,葡萄乾是屬於水果還是乾果呢?」
6、反詰性提問:指對幼兒在觀察、感知過程中得出的判斷進行反問。如「小海馬是媽媽生的嗎?」
三、談話法:又稱「問答法」,古老的教學法之一。通過教師提問和幼兒回答進行教學。即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回答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檢查知識、鞏固知識。
㈧ 幼兒園常用的教學方法
幼兒園教學方法
幼兒園數學教學方法選用得當與否,直接關繫到教學效果優劣和教學任務的完成。
1、啟發探索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並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並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3、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是藉助已掌握的知識,概括出簡單本質特徵和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演繹法是運用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推理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幼兒可以獲得初步的推理能力,並能運用之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如幼兒在認識了三角形之後,知道凡是有三角三邊的圖形都是三角形;在學過1、2,3,4,5的排列規律後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賞法、觀察法、談話法、歸納法、演繹法、情景法)
4、比較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並學會總結和歸納。
5、操作法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通過藉助於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單純地向幼兒傳授講解,既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又不利於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何優化數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更有效主動地學習、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呢?實踐中,我發現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由於幼兒時期的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所以一些新穎的、有情節的、變化的、讓他們動手的活動,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這種材料多數是幼兒身邊常見的自然物品、玩具等),並且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材料,使他們都有操作的機會,獨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操作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為幼兒操作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2)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要對幼兒講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具體操作方法;(3)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和探索;(4)操作過程中要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思索;(5)進行結果討論,幫助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整理歸納,明確概念,向內部思維活動轉化。
6、講解演示法
講解演示法目的是通過教師展現直觀教具並結合口頭講解把抽象的數、量、形等知識呈現出來。講解演示法運用過程中要注意:(1)演示的教具要直觀,易於幼兒理解接受;(2)教師講解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㈨ 幼兒園老師與孩子溝通的九大技巧
閱美慧教育為您服務! 走進幼兒園,我們不難看出,有些孩子對有的幼兒教師非常親近,有話敢說、願意說,老師的話也聽得進,而對另一些老師則疏遠,不夠親近,也不愛聽老師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兒教師的語言運用是否恰當造成的。因此,幼兒教師掌握語言技巧很有必要。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兒教師主要是通過語言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如何運用語言顯得尤其重要。以下為您介紹幼兒教師的語言9技巧。 一、語言的人性化語言作為人與人溝通的工具,語言的使用應該體現人性化的特點 1、尊重幼兒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很強的自尊心 教師說話時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的心靈或多或少地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所以,我們平時與幼兒說話時應盡量注意保護孩子的「面子」。 小班的幼兒偶爾尿褲子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尿了褲子不願意告訴老師,怕老師說:「你怎麼會尿褲子?」這樣一說,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就會笑話自己尿了褲子,被大家笑話多沒「面子」呀,只有自己忍著。如果我們能多為孩子考慮一下,照顧孩子的感受,蹲下來親切地、輕聲地說一句:「沒關系,我們悄悄地去休息室換上干凈的褲子。放心吧,我會替你保密的,小朋友們不會發現的。」我想這樣孩子們就不會有顧慮了,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對老師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 2.平等交談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坐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里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而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教師應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夥伴。應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持幼兒的探索。比如,當幼兒不願意幫老師收玩具時,我們可以說:「你可以幫我一下嗎?」以此來得到幼兒的幫助,鍛煉幼兒,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氣說:「快點,幫老師收玩具!」;當幼兒在美工角活動時,為了防止幼兒亂扔紙屑,我們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兒:「你們需要一個垃圾筐嗎?」這樣幼兒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要把紙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說:「不許把紙扔在地上。」則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我們應常說,「你好」、「請」、「沒關系」、「能不能」、「我們一起來好嗎?」、「你說應該怎樣呢?」、「你先試試看,如果需要幫忙就叫我。」、「你可以幫我一下嗎?」等等。 3.因人用語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必須考慮幼兒現有的語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語」 比如,對性格不同的幼兒,語言的使用就應不同:比較內向、較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更多地採用親切地語調,關懷地語氣對他們說話,以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要有耐心,在語速上要適當地放慢一些;對脾氣較急的孩子,教師的語調要顯得沉穩,語速適中,使幼兒的急躁情緒得以緩和。再如,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要多使用些兒童化、擬人化的語言,將一些無生命的東西賦予生命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而對於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兒則要注意語言的堅定和親切,使幼兒感到老師的話是經過思考的,不是隨隨便便說的,是值得聽的。總之,對不同的幼兒,教師應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因人用語,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二、語言的藝術化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群體,幼兒的年齡、思想等特點決定了幼兒教師語言的「四化」 4.「趣」化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 有一次午飯時,孩子們很吵,於是我說:「咦,我們教室里什麼時候飛進來那麼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們快把它們請出去,別打擾我們吃飯了。」孩子們聽了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後便安靜下來吃飯了。這就是富有趣味性語言的魅力。此外,生動形象的語言還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如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就應該誇張、生動,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澀的聲音扮演鴨爸爸;用惡狠狠的腔調演繹大灰狼;用陰郁沉悶的怪聲表現老巫婆等等,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兒帶入了童話世界,之後的交流、教學也會進行得順利且充滿活力。 5.「激」化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 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系呀!」、「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等等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幼兒擁有了自己的發現和看法時,教師也應及時鼓勵,不要吝嗇「嗯,真不錯」、「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別!」等等都是不錯的。因為這些語言能給幼兒極大的鼓舞並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慾望。 6.「詩」化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是這樣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所畫的內容按步驟、要求編成生動形象、簡短易懂的兒歌,邊畫邊說。比如,教幼兒畫魚時,我們可以一邊畫一邊說「一條小魚水中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一會上,一會下,游來游去真自由。」這樣就逐步畫出了魚身、魚尾、魚頭、上魚鰭、下魚鰭和魚泡泡,這種「詩」化的語言不僅激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幫助了幼兒順利地完成了繪畫活動,而且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可謂是事半功倍。 7.「簡」化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當避繁求簡。 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應使用句法結構較為簡短,詞彙涉及范圍較小的語句。比如,當幼兒不願意吃胡蘿卜時,我們如果說:「胡蘿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給身體提供所需要的營養,預防各種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們都要吃胡蘿卜。」這樣的話孩子們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會不盡如人意。但如果簡單地說:「胡蘿卜很有營養,吃了對小朋友的身體有好處。」我想孩子們應該會對胡蘿卜有新的認識。因此,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簡單、直白。 三、幼兒教師應善於創造性地使用書面語、情態語等無聲語言 8.書面語可能有的老師會說書面語在幼兒園使用不合適,它適用於識字較多的小學生和中學生。 其實書面語對於幼兒園的教學也有著舉足輕重的輔助作用。比如,兩組小朋友進行背兒歌比賽,在黑板上給獲勝組的幼兒畫上一顆五角星遠比口頭表揚的效果要好得多;教新歌時,幼兒總是記不住歌詞,如果將每一句歌詞邊唱邊用一幅畫形象地展現在黑板上,幼兒就能根據畫很快地記住歌詞等等,這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