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考試成績公布好不好
應試教育演變至今,分數已不再是學生的命根,卻成為父母炫耀的資本,成為父母評價孩子好壞的標尺,成為父母問責與感激老師的催化劑。
一旦沒有分數,這種不安全感瞬間爆棚。
近日,中國杭州,有家長撥打了市長熱線投訴,投訴原因很簡單:孩子所在的學校,不公布學生的期末分數。家長要求校方給予合理解釋並答復。
不過,該小學校長霸氣回應:不會因為家長的投訴而改變學校的做法,取消分數這一條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
要給教育本來的樣子
唯分數論橫行,在中國的當下太普遍。
只要分數被公布出去,總見教師、學生、家長將分數傳熱於各個場合,比較著誰多一分誰少一分。
不少家長或老師都認為,學生不是考試的機器,教師也不是分數的奴隸。教育的全部內涵不僅僅只是分數。
因此,該所小學在2017年就定下一條規矩:任何一位教師不得將分數告訴學生及家長,也不能在校內相互公布,分數只是對學生等第評價的一種參與轉換方式。
這條鐵律確定下來後,由學校教導處嚴肅紀律,全體教師一起配合,兩個學期下來,老師們頂住了壓力,拒絕了各種形式打探學生分數的現象。
不公布成績,利大於弊
成績到底該不該公布?
有研究學者認為,家長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過於苛刻的要求和願望未必對孩子的發展有利,公布成績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部分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傷害。
同時,過於關注分數,忽略了教育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現象日益突出。
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看,不公布成績是最好的選擇。
家長過於焦慮
當然,仍然有部分家長對該校不公布學生成績的行為表示不滿。
在他們看來,公布成績,利大於弊:
知道孩子的具體分數和錯誤,能更了解孩子學習情況,方便查漏補缺。學校公布評級太過寬泛,不公布分數無法判斷孩子水平。
特別是4-6年級期末成績直接影響民辦初中報名,不公布分數間接提高這部分孩子報名民辦的難度。
小學階段不公布成績是保護,但是一進入初中各科分數還是要比較排名,提前適應沒什麼不好。
事實上,就學校公不公布學生成績這件事而言,本身是件小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長的焦慮。
家長們希望的全體學生競爭壓力減少,但是同時也會希望自家孩子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這兩個訴求反饋在教育政策上自然會讓家長們感到矛盾和無所適從。
他們也想要孩子度過愉快的童年,不陷入成績的攀比,之前渴望減負也正是這個道理。
可如果放棄了競爭,的確可以很輕松進入公辦初中,但是面臨的壓力也不會減少,保送生名額,之後的分配生也都需要競爭獲取。高中更是直接和全省乃至全國學子,競爭優秀學校名額。
這就是矛盾所在。
2. 小學生ABCD的評分成績是怎麼劃分的
採用優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四等。
以勝利小學為例,回每學期只進行期答末考試(小學一、二年級取消期中、期末考試),考試一律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學業成績評定採用優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四等。
加強平時學生學習過程的學習態度評價、作業檢查和單元檢測,針對學習態度、作業和檢測結果評定等級並寫出指導性評語。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根據學科特點,採取口(耳)試與筆試結合、筆試與操作結合、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結合、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查結合等形式。
(2)小學教學評估成績擴展閱讀:
學業等級評價的相關要求規定:
1、對卷面考查點判斷正誤。按正確率85%以上為優秀、75%以上為良好、60%以上為及格,其餘為不及格的標准,評定出每部分的等級。
2、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級為基準,兼顧綜合能力部分的等級,評定出卷面等級。以期末終結性考試的等級為基準,兼顧平時單元檢測和實驗操作考核,評定出學科學業等級。
3、學業成績以班級為單位,計算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質量分析要根據課程特點,分項分類統計正誤率,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3. 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怎麼寫
一、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通過監控與評價的實施,系統、科學、有效地評價各個學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為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標准,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而服務;為教育行政部門作出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決策提供依據,實現我校整體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
教學質量評價的意義:通過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增強學校自我發展的動力,促進教學研究工作的開拓創新。
二、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以學生各學段綜合素質發展和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為主要評價目標,組織實施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二)導向性原則
著眼於人才的培養,著眼於教師的專業發展,著眼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為指導,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評價指導實踐,實踐完善評價,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三)實效性原則
以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實際效果,作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一切行為的准則,客觀准確地對教學質量現狀做出科學評價,制定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監控與評價方案。通過有效的反饋監控機制,促進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和提高。
(四)激勵性原則
通過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控與評價,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獎勵先進,激勵薄弱學校,促進全區小學整體提升教學質量。
(五)綜合性原則
教學質量評價要堅持「全面評價、全程監控、全員參與」的綜合性原則。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注重學生、教師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關注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相關因素和環節。通過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標的綜合評價,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
要關注教學質量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過程的監控,要抓源頭、抓過程、抓動態監測、抓及時調控,把教學中的問題矯正於始發時期,堅持橫向與縱向相結合,動態與靜態相結合,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開發學生和教師主體作用和潛在能力,使每個人、每個學科組,都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積極促進學生、教師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學質量評價的內容
以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立足點,以發展性評價為主線,關注變化和發展的過程,關注發展的成果。
評價分類、權重
評價重點
評價方法
評價方式
發展性
評 價
(30%)
學校自主發展的主動性、創造性。
依據學校的建設,學校的影響力評定。
自 評
他 評
教師專業化水平發展的積極性、成果性。
依據教師的培養,從校本教研、培訓的效果、教學視導、個人的專業發展情況評定。
學生全面發展的自主性、個性特長的凸顯性。
依據開設的不同學科的學生學業評價評定。
以非紙筆性為主
水平性
評 價
(40%)
依據學校建立的教學質量機制,注重過程性的管理水平為主。
以學校參與區域性教學活動的實效和教學視導工作為標准。
他評
以教師專業素質測試及學生區域性學科質量抽測、專項測試為主。
教師每學年由學校或中心校組織一次專業素質測試;學生每學年第二學期結合期末考試、小學畢業考試、量監測進行評定。
紙筆和非紙筆結合
選拔性
評 價
(30%)
以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師生學科競賽。
以每學年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類師生競賽成績。
按照一定比例評定
四、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學信息監控——通過日常的教學檢查,教學過程的常態監測,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檢查,教師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等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學中的動態問題,並及時進行反饋、矯正和調控。
2.教學督導評價——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隨機性的督導評價。
3.專項監控評價——對課堂教學、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研開展、教學常規管理、德育工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校內文體活動、教學質量評價、綜合素質評定等方面的工作進行專項目標評價。
(二)具體方法
1.實地觀察
通過實地考查,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與評價,並就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進行深入地分析。以聽課、參觀、情境測試、常態下隨機測試等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育教學管理水平進行評價。
2.訪談
訪問者根據設計好的訪談問題或提綱,通過與受訪者的交流互動、專題研討,集體座談、個別談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內容。
3.問卷調查
通過書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了解學的生思想和學業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成長狀況,以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相關內容。
4.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是通過系統收集、分析學校以及教師中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各種文件、論文、研究成果、學校教學管理、學生學業成績記錄、教學數據統計報表、質量分析報告、專著、經驗材料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並將其作為分析研究教學質量的輔助材料,以求更准確地把握教學質量的發展趨勢。
5.學生學業成績測評
每學年對幾個年級的學生,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分學科進行測試。這種測試以紙筆測驗為主,適當採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測試、實際操作等。
6.個案研究
針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採取目的性取樣的方式,在群體測驗與調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樣本,結合校本教研,對某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
五、教學質量評價的組織體系和制度保障
(一) 組織體系
建立學校、學科組二級評價體系,把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分解和細化為評價目標,學校、學科組二級監控評價組織,根據管理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分層監控、分項監控。對各相關因素作出及時的監測、准確的診斷、科學客觀的評價和有效的反饋矯正。
1.校級評價組織主要負責學校的教學質量的評價,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關的評價領導機構,制定相關的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對評價工作進行組織協調。負責教學質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饋等具體工作。
2.學校是教學質量評價的實體,是實施教學質量動態監控、常態監控的最有效、最關鍵的環節。根據中心校的評價標準的要求,在學校各層面上實施教學質量評價,形成一個完善、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網路。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操作辦法,明確不同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職責,並將其落實到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對各學科、各年級、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實施動態監控、常態監控,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關鍵因素,及時地分析反饋,並提出改進意見,盡量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在始發時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學質量專項督導制度——建立學校(中心校)教學質量二級評價專項督導制度。根據管理的職能和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在不同層面上,針對不同內容,採用不同方式對小學教學質量以及評價體系的運行進行督導。
2.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學校要建立教學質量反饋調控制度,對日常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調控。
3.學生綜合素質評定製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建立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制度。
4.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制度——按照縣、中心校學生學業成績評價辦法的要求,建立對小學生進行學業水平抽樣測評的制度。
5.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年度分析評價報告為成果呈現形式的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制度。學校每學期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對教學質量作出全面、客觀、科學地分析,總結經驗、找准問題、提出今後改進教學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根據綜合評價的結果進行獎勵。
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運行實施
教學質量的評價,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課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才能得以不斷的完善。根據實施的情況、學科課程標準的變化和每學年工作特點不斷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積累有關資料,對照本方案認真實施。每學年採取撰寫自評總結,自評打分,由教導處組織進行評定。
七、獎勵辦法
1.按照學校原有基礎和辦學條件分組評價,實行質量等級獎勵制。
2.在中心校制訂《考核細則》基礎上完善。
4. 如何對小學音體美教師的教學成績考核
考評的方式方法:
查資料、走訪師生、聽課、民主測評
考核細則:
1、工作量10分。科任教師周任課節次達到14節以上得10分,班子成員達8節以上得10分,少一節扣1分.
2、出勤10分。本學期出全勤者得10分,遲到、早退一次扣0.5分,病假或事假滿一天扣1分。
3、課堂教學水平50分。課堂教學評估平均成績乘以50%為其課堂教學的最終成績。
4、履行職責10分。按時上下課,認真上課,課堂教學中無不安全事故發生得10分。否則扣5——10分。
5、獲獎5分。本學期內,獲校級優秀教師或模範班主任得2分,縣級及其以上得3分;獲校內外某項活動獎勵一次得1、2分,同時獲得多項獎勵的合計得分,但最高不能超過5分。
6、備課15分。教案備寫由考評小組成員分別打分評價,最後以平均成績的15%為該教師備課的最終成績。
7、民主測評10分。擔任哪一級哪一班的科目教學,由該級該班所有教師和班子成員分優、良、一般三個等級進行評價,優得10分,良得8分,一般得6分,最後取所有評價者的平均分為其民主測評成績。
5. 小學教學質量分析中的主要成績分析怎麼寫
小學教學質量分析中的主要成績分析主要是寫成績比較好的知識點,如果是反映在質量檢測中,就是學生得分比較多的題型和知識點,分析就是對出現這種好成績的原因進行總結。
6. 1.什麼是小學語文教學評估
教學評估,一般都比較全面,從硬體設施到軟體資料,從課堂教學到學生的成績,幾乎是全方位的評估。所以,要弄清某一項具體的對學校的評估,要仔細閱讀評估方案﹙都有評估方案的﹚。量化評分的標准與分值,以及對大小項的評估要求,都有詳細的方案。
7. 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結果 怎麼填
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結果
學生學習情況: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助於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我們學校也都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所到學校,我們頻頻受到孩子們熱情的問好,課堂上目睹到孩子們精神十足的表現,絕大多數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發言的習慣,也有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在老師的提示指導下學生的讀書、寫字姿態正確。教室整潔、清新,學生衣著整齊、學習氛圍較為濃厚。
不足之處:
1.部分學校部分班級的學生不注意用眼衛生,寫字執筆姿勢不正確。不少教師培養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意識非常淡薄,甚至認為書寫習慣的培養是語文教師的事,只顧課堂上傳授知識,學生寫字坐的姿勢和握筆姿勢不正確,寫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勻,有的簡直不像樣子,都視而不見,批改作業時只著眼於對錯,對書寫質量毫不評判。如此下去,學生便會養成不良的書寫習慣,出現近視、斜肩、駝背、脊椎彎曲等現象,影響學生身體健康和一生的發展。
2.教室氛圍不濃,學生創新意識不夠。缺少使學生思考,創新的氛圍天地。
建議:
1.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一是:聽課習慣。學生課前預備鈴響作好上課准備,書本,文具放在指定的位置,靜候老師來上課,上課時坐的穩,靜得來,聚精會神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聽的入耳,聽的入心,邊聽邊思考,這都是好的聽課習慣。二是:讀書習慣。數學課本是學生無聲的先生,隨身的先生。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如果只是把課本當習題集那就太可惜了,讀書的習慣同樣要早點培養。一年級的學生入學的一兩個月,由於學生識字不多,不會看書,教師要天天指導學生看書。培養方法:布置學生回家預習新內容,將疑問記在筆記本沙鍋內,課堂上設計思考題以引起學生讀書,新課結束,指導學生在看書再做作業,養成習慣。三是:作業習慣。做作業時應獨立思考,反對抄襲和變相抄襲行為,確有困難不能解答也應通過師生的幫助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再解答,注意審題,弄清題意後再解答,講究格式美觀,書寫整潔。培養方法: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與非智力因素素。四是:驗算習慣。從二年級開始學習驗算方法。可將整數四則計算的驗算方法引入到小數,分數四則計算中去。培訓方法:結合生活實際,說明檢查與驗算的意義,培養兒童檢驗計算結果的自覺性和興趣,鼓勵兒童用幾種方法檢驗。
2.每位教師要有強化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責任意識,有職責有義務抓好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站在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高度,樹立高標准育人觀,把培養小學生的良好書寫習慣當成自己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常規任務去認真完成。力求做到:用自己良好的書寫習慣影響學生,扎實有效培養學生正確坐姿及握筆的好習慣。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練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教師只有從自身,從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抓住小學生寫字的最佳時期,才能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 在教室布置上,我們將給學生更多的表現、創造的空間,布置學生「創新園地」,並增加適合學生閱讀的兒童讀物,給學生提供精神食糧,為創新提供必要的知識。
課堂教學(小學數學)
1.課前情況:教師都能在課前做好教學准備,教師有教學設計,多數教師書寫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合理,並且有重難點,有的教師課前製作了掛圖、圖片、也有的老師准備了多媒體課件,總之,在課前,老師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絕大多數老師在教材、教師用書上,進行再次備課,進行圈、點、勾畫以及注有知識呈現、教學活動等。
2.課堂情況:
通過這次檢查評估,我們深感課堂教學已經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得活了,學習興趣濃了,課堂開放了,教師與學生的親和力增加了,教師們努力將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學方式滲透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充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體現「自主化」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這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理念,更應當採取適當的方式,促使學生表現出這種學習的"自主性"。在檢查聽課中感受到,教師在教學中都能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先"。即讓學生先看、先想、先說、先練,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學好知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很多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建立在日常的生活情景之中,學習了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東陽小學的李成娟老師在教學《毫米的認識》時,指導孩子們在直尺上找到一毫米,在生活中仔細感受一毫米的長度(一分硬幣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孩子們真真切切在生活中應用經歷了一毫米的體驗與認識。
三、課堂教學體現「活動化」
以往的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新課程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方式,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親自實踐,大膽探索。實驗小學的馮敏老師,依託教材中提供的校園情景,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猜測中推理-----在實踐中發現」,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去活動,在活動中經歷和體驗,體會到實驗的結果。
存在的問題:
1.只教知識。很遺憾的看到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只重視知識目標,忽略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課堂上,教師不能遵循教材呈現的知識體系,不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只是截取其中的知識點,把問題的情景與運用部分捨去,過分追求純粹的數學知識點,不符合課改的理念。
2.滿堂問答。發現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簡單的問答式,一節課上,一問一答,低年級齊聲高呼,氣氛顯得很熱烈,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師生、生生沒有真正的動起來。
3.無效合作。有一種感受,不論是否存在合作的機會,是否有合作的價值,我們的教師就組織同桌或小組合作,一節課反復合作,討論時,沒有經過獨立的思考,學生各說各的,對問題討論的不深不透,我認為是無效合作。
建議:
一是准備策略,就是怎樣備課。
鑽研教材、駕馭教材。不能全面系統地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難以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我想,原來的,備課主要是從教師的講而不是從學生活動的角度備課。我認為應該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這堂課有哪幾個環節,怎樣安排學生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又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等應該是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而且不僅需要事先備課,還要學會事後備課,就是進行教學反思。大量的資料表明,很多特級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反思。怎樣把課前備課和課後反思相結合,是我們要進行研究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創新。
二是實施的策略,就是怎樣上課。
現在大部分的孩子並不適應於老師的全權講授,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廣泛。老師所講的並不一定聽進去了,而只有通過他們自己的內在動力去接受新的知識。所以就要求現在的教師要講究上課的策略。
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爬坡。每節數學課,都要向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新知識。新舊知識之間,都存在著一個知識的坡度。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往往把這個「坡」鏟得平平的,例題之前要加過渡題,解答過渡題所用知識,老師又先給復習一遍,結果是學生不需要多少思考,在不知不覺中就「爬」到「坡」上了。事實上,解題方法是老師告訴的,結論是老師給找的,下次碰到這樣的題說不定做不出,教學效率顯然不高。所以我們要讓學生自己「爬坡」,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其次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切實展開探索活動。新的數學課程以人的發展為本,提倡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組織他們主動探索相關內容,發現相應的數學規律或者結論。課堂上很多的教師唯恐學生聽不明白,講解不厭其煩。結果是話說得太多,滔滔不絕,反而使重點不突出。教師常常把一個完整的問題,分解得很碎,問題一個接一個,實際上干擾了學生的有始有終的思維,把教師的思路強加給學生。教師的話有時多到密不容針的程度,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而沒有可能心平氣和的思考本課提出的問題。提高課堂效率,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在有效的探索活動,教師就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必須給學生以支持、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過程中實實在在地體驗數學內容、數學思想,發現數學的結論和方法。在學生討論,看書或動手操作,一定要給予足夠的時間,使之真正能「到位」,達到預定目的,不能擺形式,走過場.。有很多教師經常用討論的方法,但怎樣討論,討論有幾種,怎樣安排,也都是應該研究的。這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比如說,有的討論是放在課堂上進行,還是有的分組進行,或者說有的討論是激發學生大容量思考呢?
第三是評價策略,包括對學生的評估和對課堂教學的評估。
教育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教學應該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課堂的語言評價也應該為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服務。恰當的運用數學教學中的語言評價也是一種能力,一門藝術。其一、利用課堂語言評價,建立支持性課堂氛圍。其二、利用課堂語言評價,讓學生學會傾聽、解讀、交流。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解讀、交流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加強這方面方面的訓練。這是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進行有效教學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其三,利用課堂語言評價,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利用課堂語言評價獲取知識。可是往往新知一旦得出就馬上進入練習階段,很少有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進行反思。反思知識是通過何種方式、何種途徑獲得,能為學生積累諸多學習方法打下厚實的基礎。
總之,希望我們要在「實」上下功夫:教學要有效真實、雙基要扎實、手段要朴實、效果要充實、底蘊要厚實。要在落實雙基的同時讓學生經歷過程,學會方法,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價值觀,達到三維目標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