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反思,自評的語言有哪些
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因為課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過課堂來實施的,加強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思,正是切中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追求有效教學,同樣要探索教師的有效教學反思。用問題引發自己的課後思考,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反思途徑。 一問:這堂課讓學生得到什麼
這應該是一堂課結束後的首要問題。新課程理念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收獲怎樣。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教師的思維中心必須轉移到學生上來,而不是教材、教參、教學內容,只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有效反思才富有實效。
「我這堂課讓學生得到什麼?」備課時當然要思考,課後的思考更有特殊意義。調研中我們發現,教師備課時制定的目標大多還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表現為三種傾向:一是資料型,目標大多依賴於教學參考資料,未作思考,直接抄錄教參;二是經驗型,依賴於自我的教學經驗,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可能思考得還不深入,甚至有差距;三是套路式,每堂課都有一個知識與基礎、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形式主義,大而無當。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充分利用教材等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制定具體的、貼切的「這一課」的目標,課堂圍繞目標實施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收獲、有發展
B.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如何做到教學反思的有效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困惑,促使一線的教師努力學會反思。但事實表明,老師們在反思的方法、途徑、效果參差不齊。怎樣進行有利於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反思成為老師們關注的話題——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因為課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過課堂來實施的,加強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思,正是切中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追求有效教學,同樣要探索教師的有效教學反思。用問題引發自己的課後思考,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反思途徑。 一問:這堂課讓學生得到什麼 這應該是一堂課結束後的首要問題。新課程理念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收獲怎樣。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教師的思維中心必須轉移到學生上來,而不是教材、教參、教學內容,只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有效反思才富有實效。 「我這堂課讓學生得到什麼?」備課時當然要思考,課後的思考更有特殊意義。調研中我們發現,教師備課時制定的目標大多還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表現為三種傾向:一是資料型,目標大多依賴於教學參考資料,未作思考,直接抄錄教參;二是經驗型,依賴於自我的教學經驗,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可能思考得還不深入,甚至有差距;三是套路式,每堂課都有一個知識與基礎、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形式主義,大而無當。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充分利用教材等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制定具體的、貼切的「這一課」的目標,課堂圍繞目標實施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收獲、有發展。 二問:這堂課學生收獲了沒有 這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反思,是有效教學實施水平的反思。「收獲了沒有」本身是比較抽象的問題,執教者應學會從具體可感知的視角來檢驗學生的收獲。教師主要可以從學生的狀態入手進行反思: 一看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態,是積極主動的,還是被動應付的?是全體參與的,還是幾名尖子生的活動?表現為課堂有沒有討論,是否熱烈? 二看學生課堂答題狀態,答題能直接反映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形成等情況,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如何?思路是否清晰?基本知識的掌握是否准確、熟練?能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三看學生課堂思維狀態,學生思維是膚淺的,還是深入的?是短暫的,還是持續的?有沒有提出富有見解的問題?是否形成了師生、生生思維的碰撞等等,都可供教師反思。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是學生課堂收獲的直接反映,當然更可以成為教師反思的重要依據。三問:我是通過什麼方式讓學生得到的 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感情,達到了預設的學習目標,但是,實現目標的方式是有區別的。新課改倡導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疑難處相互討論、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同時形成能力,在探究過程中也培養了情感態度。這個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 課後反思這一問題便是強化課改理念的自覺實施、有效實施。通過反思,肯定會發現傳統的影子,甚至課堂教學是新鞋舊路兜圈子,這就需要執教者具備自我解剖的勇氣和膽量。要看到自己的發展,敢於肯定自己,但同時更要大膽剖析落後的教學方式、方法,認識其弊端,並嘗試用新的方式組織教學。經常堅持這樣的反思,先進的教學理念才會逐步代替陳舊的觀念,有效教學的實施便會更自覺、更富於成效。 四問:有沒有比這堂課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應該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反思,也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反思。這一問題是建立在自我對這堂課教學效果基本認可的基礎上的,是對自我的再提升。有時,執教者經過三思而選擇的教學方法,實施後自我感覺還比較滿意,自己認為教學是有效的,對課堂採用的方法會倍加珍惜,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無定法,教無止境,我們應追求教學方法的精緻、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更何況,學生群體不同、教學背景各異,都可能制約方法的選擇。 所以,我們要善於向自己質疑,要挑剔每一個教學細節,要敢於否定自我。善於比較是教學方法再提升的重要途徑,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最善於揣摩同行的教學方法,善於借鑒名師、特級教師的教法。教師應該學會這一技巧,敢於與名師比,與特級教師比,取長補短,為我所用。 新課程在推進的過程中,各地經常舉辦同題教研活動,這是不同教學方法展示的平台,是不同教學個性展示的平台,是教學思想碰撞的平台。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平台更新觀念,挑戰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成為更成熟的有效教學、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