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課標下 的小學數學教法
教學的重點不是你的經驗有多高,教學水平有多強,重點是你在每一堂課里能否關注到每一位學生,這就是新課程的標准。
Ⅱ 如何進行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這個學期我們數學老師大都任教兩個班的教學工作,從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到輔導學生,以及參加各級各類的活動等等,都感到非常忙碌,其實這所有的忙碌都是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作為一所學校,說一千道一萬,質量就是發言權。今天我們依據新課標內容再續課堂教學。
一、落實三個點:重點、難點、關鍵點
重點: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注意知識間的聯系,使概念、法則和性質系統化、網路化。
難點: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關鍵點: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學生主動整理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及時復習鞏固。復習前對每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有一個全面的掌握,作細致的分析,以便復習時對每位學生有一個側重點。同時就知識、技能、情感的情況全班也作一個整體的分析,對這三個方面情況較好、較差的分布情況了如指掌。目的是復習時做到有的放矢、查缺補漏,盡量使每位學生在復習時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二、 提高課堂效率,進行有效課堂教學
教師吃透教材,深入淺出,講究方式方法。課堂教學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必須備好課,吃透教材和學生。面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更要揣摩他們的接受能力。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提高數學成績
1、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
現在我們有不少的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並不是說都是他們腦子不好使,最主要的恐怕還是這些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把字寫清楚,寫干凈,作業按時做,及時訂正,還有很重要的是上課認真聽課的習慣:聽老師講應做到「專注」。當老師在講解或提問時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應集中在老師身上,目光也應指向老師;聽同學的發言,注意力應指向發言者。應靜靜地聽完發言者的發言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些習慣似乎不值得一提,但如果這些習慣不抓好,不落實,學生的成績就很難有起色。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學生他上課不能專注地聽講,你老師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對他而言,也會是「心不在焉,雖學無成」。因此,我們花大力氣培養或者說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對待優生的輔導。
「待優生」往往是班級中學習較困難或思想品德較差的學生。但他們並不是不思上進的學生,如果給他們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那麼「待優生」也是可以轉化的。我們從每一個人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如深入了解他們的情況,因勢利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積極地關注他們。有的放矢地對待優生進行各個方面的輔導,以此來促進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力求使待優生掌握基礎題和典型題的解題方法。這樣不僅學生學習有目標,而且教師輔導有方向,待優生的補差工作效果就會比較明顯。
四、抓好復習,提高復習效率,促進素質的全面提高。
最後一個單元——總復習是一個幫助學生縮小差距,深化基礎,形成知識網路的一個重要時機,抓好、抓緊這個時段的復習,能大大幫助提高教學成績,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所以,尋求一種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值得深思和探討。
復習課在教學中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彌補過去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缺漏,能讓學生把平時所學的零碎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清晰化,從而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不能把復習課看成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的重復。這樣只會讓學生乏味,教師煩惱,弄得師生都身心疲憊。我們應該把復習課看成是教師啟發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一個較高層次的學習過程。通過系統復習,達到進一步鞏固、深化和提高的目的。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教師就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查缺補漏是復習課的重要內容,在復習前摸清學生的「漏」和「缺」,及時給予補救,這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收獲很大。
精心選擇和設計練習題,練習題不在於多,一道好的題往往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練習題不僅僅是只動筆的書面作業,還包括一些動口討論題以及動手的實際操作題等等。要在眾多復習資料中挑選質量高,針對性強的題目。我們在復習中,一定要防止簡單機械的練習,防止題海戰術,加重學生的課余負擔,打疲勞戰,那樣只能是事倍功半。
教師要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況,把學生掌握得不好的一類解決問題加大力度地訓練。精心設計練習題,注意內容的層次,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如:同一道解決問題,可以通過變換條件和問題的練習,讓學生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過程中,溝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這樣具有一定層次的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辨析能力。
五、注重錯題積累。
練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給予集體分析、糾正,對於個別問題要個別指導。還要注重錯題積累,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資源,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來講解這樣的錯題,我們老師則站在一邊傾聽,效果要比我們反復的強調好得多。我對此也做了一些嘗試,效果確實很好,學生正確率非常高,尤其是當堂的練習。就如我上周講的《商中間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就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情境導入,在前邊學習的內容基礎上稍加改動被除數的一個數字,就變成了新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己嘗試做。學生信心滿滿地做著,當你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時,你會發現,有的人開始左右看了,這就是那些待優生;再過一會兒,當有向你投來尋求幫助的目光時,是他們遇到困難了,只有依然在繼續動筆算的學生,是那些不管對與錯依舊保持自信的學生。那就讓這部分學生進行講解,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反駁,當學生談不到關鍵點時,老師就可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找到正確的計算方法。不過在找到正確做法之前呢,我還讓學生進行估算,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通過估算,有的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卻不知哪裡出錯,這時再聽小老師的講解就比較認真了。這種做法不僅充分利用了錯題資源,還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我這也是利用了我班孩子特別愛找別人缺點,而對自己缺乏自信的基礎上實施教學的。因為這些孩子以前大部分都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更別說到講台上當小老師了。
六、培養學生認真讀題,認真審題,並能根據題意畫圖的習慣。並學會找關鍵的「字、詞」, 根據問題選擇合適的條件,遇到困難畫圖解決。比如《學習樂園》的智慧沖浪上有這樣一道題:小猴吃桃,第一天吃了桃子的一半,第二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後還剩8個,問一共有多少個桃子?有的學生就做錯了,我就在黑板上畫了一條線段,學生讀完一個條件,我就畫一筆,當讀完第二個條件,我畫出第二筆的時候,有人說話了;「奧,我會了,我會了。」這就是線段圖的作用,它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題意。
總之,在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說的不到的地方還請老師們多指點!謝謝大家!
Ⅲ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1、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小學教學中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小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首先要有針對性地了解課堂上將要講述的知識內容,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小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性的一個手段,學生在預習時會找出自己有疑問的部分,這樣在第二天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重點對疑問部分進行學習,有助於鍛煉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並保證上課時精神集中。
2、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引發小學生的好奇心。游戲教學或富有情境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例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學生往往不了解為什麼公式後面會出現對數字「1」的運算,此時,教師就可以採用游戲教學的方法,提示學生用筆當作樹木,在課桌上擺一排「樹」來計算。這種方式就把傳統枯燥的教學轉變為生動、形象的教學,學生在愉悅的課堂中能夠對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從一定角度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
3、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新課標重點提出要建立起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即顛覆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台上授課,台下的學生由於枯燥無味很容易走神,或對學習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為改變這一情況,教師在授課時不主動為學生傳授知識,而由學生自己提出,教師對其引導,幫助學生自己領悟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以朋友的身份相處,可以打消學生心中對教師的敬畏感,從而更加和諧、生動地進行教學。 。
Ⅳ 如何制定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一、 培養學生經歷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方法的學習意識,形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課堂中的落實,首先需要學生頭腦中具有「經歷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方法」的學習意識,並形成一種長久的習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少年局性,習慣之為常。」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們首當其沖的任務,同時新的課程標准還明確提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數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和進取的精神,並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縱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自主經歷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方法的意識淡薄,學習方式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單一被動問題,同時學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習慣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教師更是觀念落後,從而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怎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經歷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方法,實現培養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一個實踐與創新學習的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並具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自身的發展呢?下面結合新課程理念談談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意識的激發,以及形成習慣的培養。
激發學習意識靠的是課堂教學中日積月累的引導和啟發,只有這樣持久的引導和啟發,學生才願意主動的去學習,才會形成持久的學習習慣。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平均分》一課時,課前我結合小學的年齡特點,製作了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上課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出示書本上《春遊》的主題圖,看到花花綠綠的圖畫,同學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個個小腦袋抬的高高的,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大屏幕,迫切的想知道:圖畫里隱藏著什麼數學知識,接著,我藉助同學們強烈的求知慾望,細致的給學生講解了什麼是「分」,如何去「分」,什麼樣的「分」叫「平均分」等,學生們對「平均分」的字面意思就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緊接著就有學生提出了問題:「老師,我知道了,分的時候每個人分的一樣,就是平均分,但是平均分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分法呢?」聽到同學們有這樣的質疑,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我預設的激發學習意識的目標達到了,下來就可以順理成章的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平均分」了,就這樣,利用多媒體激起了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接著學生自主動手的意識也隨之而來,也就是說為「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邁出了成功的一步。「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對學生進行這種學習意識的培養,習慣也就形成了。
二、激發學生經歷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方法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課堂中的落實,還需要學生具有積極的「經歷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方法」的學習態度,而這種積極的學習態度恰恰就來自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索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有力的內驅力。新的課程理念背景下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的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自覺地訓練技能,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好學者不如善學者,善學者不如樂學者」,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也曾說過:「沒有任何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才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將新課程理念下三維教學目標之一的「過程與方法」目標落到實處。那麼,下面我談一下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是如何調動學生經歷數學過程,體驗數學方法的積極性的。
在教學《找圖形的變化規律》一課時,我先是收集了大量生活中美麗漂亮的圖片,然後利用多媒體將它們作為「壁紙」,裝修了一間溫馨的「卧室」,課堂上,我將這間美麗的「卧室」展示給同學們,並提問:在這間漂亮的「卧室」中你發現了什麼數學知識?接著同學們帶著問題饒有興趣的欣賞起了這間「卧室」,欣賞完以後,大家開始匯報起了自己的發現,學生A說:「我發現了卧室中有四面牆壁,每面牆壁上都有美麗的壁紙做裝飾。」,學生B說:「我發現了每一面牆壁上的壁紙顏色和圖案都不一樣。」,學生C說:「我發現每一面牆壁上的壁紙中,每一行也不一樣。」
學生D說:「它們不僅不一樣,而且排列好像都有一定的規律。」學生E說:……等等,同學們都開動自己的小腦瓜,展開豐富的想像,各抒己見,聽到他們這樣的回答,我就乘熱打鐵的追問:「剛才有一個同學提到,每一面牆上的壁紙排列都有一定的規律,那麼有什麼規律?老師很想知道,你們想不想知道呢?」,生答:「想!」,接著我又問:「如何才能知道呢?」生奇答:「我們動手擺一下就知道了!」,我剛說完這句話,還沒有來得及說擺的具體要求,同學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動手了。看到眼前的場面,我心裡暗暗竊喜,這節課中經歷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方法這一環節就不需要我再做過多的引導了,同時我也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帶著這樣飽滿的學習熱情將圖形的變化規律探究清楚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來,將學習的熱情帶動起來,課堂目標的落實就迎刃而解了.
三、 引導學生掌握經歷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思想的方法,形
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要轉變角色,變「指路人」為」引路人」,引導學生掌握經歷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學習思想的方法。新課程倡導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就是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自主發展和個性發展的引導者,因此教師需要對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改變以往的「教授者」,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獨立自主的、自由的發展。尤其是在數學課上,教師不再是一種「經師」,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具有反思能力,善於合作的探究者。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愉悅中達到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發展認知能力。從兒童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將自己掌握的各種知識、實踐經驗帶到數學課堂中,促進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愉快中學習,掌握新知識。
如我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課前先引導學生回顧復習了「面積」的概念,即:「一個物體表面或者平面的大小」,然後我又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先根據自己對面積概念的理解,說一說你對長方形面積的認識。
生匯報。
師:根據剛才同學們的回答,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什麼是長方形的面積。
生(齊答):長方形表面的大小。
師:前面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長方形的面積,下面,大家來一起開動腦筋想一想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某一個確定的長方形的面積呢?
生思考後匯報:動手實驗。
師:實驗前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或者知道些什麼呢?
生回答(比較凌亂)
師:下面先聽老師說,我們要想知道的是長方形的面積,現在我們的學具中已經有無數個面積是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我們是不是可以想辦法利用這些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來知道剛才長方形的面積呢?(是)但是該利用什麼辦法呢?
生:用這些面積是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擺滿剛才長方形的面,擺了多少個小正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多少平方米。
師:很好,我們剛才是探討了一下想法,接著我們就來動手實驗一下吧!
實驗完成。
師:我們以後不論工作還是學習生活,其中一定還會遇到很多求長方形面積的問題,像剛才那樣只用手擺肯定是不行的,下面你們接著邊動手實驗邊探究有沒有更好,更方便的辦法。(比如:得出公式,利用公式來計算)
生繼續實驗……
上面的教學,我只充當了學生探究體驗新知識的引路人,而其中的奧妙都是他們自己動手實踐經歷探尋得到的,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使「過程與方法」目標落實到位,而且還迎合了新得課程理念。
總之,「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一研究的繼續,還需要廣大工作在一線的數學教師的反復實踐和探討。
Ⅳ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如何教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很多數學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觀念、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好數學奠定基礎。
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做好學習這件事必不可少而且尤為重要。以前教師上課要求學生課上坐好,不交頭接耳,積極思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學生卻總是被動的去執行,這並帶動不了學生過高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固然不會提高多少。新課改後的教學不再局限於以上簡單的形式,我們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善於發現問題,勇於提出問題,敢於與別人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學會傾聽別人的看法,樂於與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討學習。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促成,教師要耐心引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體會接受,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扎實基礎,受益匪淺。
二、學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翻看數學課本,我們不難發現,課本中的例題及彩色插圖基本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聯,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輕鬆快樂地學習,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而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同時也保留著直觀動作思維形式。我從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本著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事實,自始至終都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入課題,創設操作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感受數學所帶來的樂趣。
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感和枯燥感,而且還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成功,體驗課堂的樂趣。同時,還可以使教師真正深入到學生的心裡中,和他們一起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與帶來的快樂。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踐操作、合作交流。
新課改提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知識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生實行再創造後,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四、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作業
4.1設計童趣性的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我們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的數學作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如:可以設計一些故事,創設一些情境等一些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融入到故事情節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4.2設計探索性的作業
完成數學作業不只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是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及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如:觀察作業、調查作業、實驗作業、小組合作作業等形式。
4.3設計生活性的作業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在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並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4.4設計自主性的作業
五、適時的課堂評價激勵
教師課堂評價的時機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會影響評價的結果,甚至於適得其反。因此,評價時的動機應選在學生真正感到教師可親、可信賴之時。
5.1瞬時評價,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激勵性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激勵性口頭評價。更重要的一點,評價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施縱向評價。考察受教育者個體進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學生個體自身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的自我評價反思,調整心態和評價行為,不斷進步。激勵性評價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氣質、特點、學習水平,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做出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對評價的認知和接受,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激發。在課堂中,讓不同的學生全力投入、充分發揮,獲得發展。
5.2延緩評價,給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不能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應以鼓勵的行為方式或語言,或提問等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延緩性評價把評價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去發現、去分析、去論證。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每當一種意見提出時,教師都請學生給予評判。如:當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教師對學生解答的評價不是按標准答案,而是用語言提示誘發、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獨創性。當學生理解不正確或不完善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錯誤所在,補充設問,點撥學生引發討論,引起深入思考,讓學生在不斷的爭辯中明確認識,經歷一個自悟自得的創新過程。當在學生理解得不夠准確,表達不夠完整時,教師運用反問,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產生疑問,引起思考,進行比較,進而排除謬誤,獲取真知。
5.3多角度評價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激勵,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對激勵的渴望更甚。在實施激勵性口頭評價時,要用發展的觀點,以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對學生學習數學的任何一個方面的進步,無論其現狀何等不理想,離教育目標有多遠,都應該通過評價加以肯定,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不斷發展。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學生,並且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及對教師的評價時,都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
總之,在新課改春風的吹動下,我應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適應新時代、適應新課改、適應每一位學生。
Ⅵ 如何做好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這個學期我們數學老師大都任教兩個班的教學工作,從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到輔導學生,以及參加各級各類的活動等等,都感到非常忙碌,其實這所有的忙碌都是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作為一所學校,說一千道一萬,質量就是發言權。今天我們依據新課標內容再續課堂教學。
一、落實三個點:重點、難點、關鍵點
重點: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注意知識間的聯系,使概念、法則和性質系統化、網路化。
難點: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關鍵點: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學生主動整理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及時復習鞏固。復習前對每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有一個全面的掌握,作細致的分析,以便復習時對每位學生有一個側重點。同時就知識、技能、情感的情況全班也作一個整體的分析,對這三個方面情況較好、較差的分布情況了如指掌。目的是復習時做到有的放矢、查缺補漏,盡量使每位學生在復習時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二、 提高課堂效率,進行有效課堂教學
教師吃透教材,深入淺出,講究方式方法。課堂教學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必須備好課,吃透教材和學生。面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更要揣摩他們的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