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評價環節非常有價值,它能幫助幼兒對正在進行的主題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困惑。當然,這需要教師敏銳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宜的引導,或鼓勵其他幼兒參與討論。分享環節不僅能讓幼兒分享經驗,而且能激勵幼兒進一步探索。遺憾的是很多教師把評價環節看成一個簡單的總結環節。我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二十七年了,自己組織了不少活動,也聽,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情形: ①以教師發言為主。教師像是在獨白,並不期望幼兒回應。 ② 交流的內容較膚淺,缺乏意義。教師常說的話是「今天小朋友們玩得高興不高興啊…今天小朋友們在活動中的表現都不錯」,等等,缺少深層挖掘和探討。 ③ 師幼之間、幼幼之間缺少互動,大多是教師獨自。或教師只和個別幼兒交流,其他幼兒無所事事,導致評價環節有名無實。 杜威曾批評道,「學校中的大多數活動,時間過於短暫,不容許把活動徹底展開,也不容許把一項活動引導到另一項活動,而這一點如果不改變,良好的反思思維習慣就不能得到發展。」 那麼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何時需要評價如何組織評價呢我們知道評價應基於教師對幼兒活動進程的把握。當多數幼兒的學習進程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停下來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當部分幼兒的學習行為具有創新性、示範性,而其他幼兒已經歷充分的自主探究時,教師可以組織集體討論和交流,發揮優秀經驗的教育價值;當幼兒的學習過程需要概括和提升,且概括和提升是學習過程的自然結果而非教師的灌輸時,教師可以適時幫助幼兒形成初級概念和經驗體系。 我認為組織集體教學活動中為了讓評價環節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傾聽,以便及時發現幼兒有價值的觀點和困惑,啟發、引導幼兒對未完成或較膚淺地完成的活動作更深入的探索。 第一,激發幼兒參與評價的主動性。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思考自己的行為,還便於其他幼兒了解同伴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路以及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作出適當的評價,促進幼兒發展。 第三,開展小組互評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各個小組活動情況的整體評價,以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第四,評價時機要合適。如果對於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幼兒來說,不適時的評價活動是干擾,而且容易使幼兒養成不善於傾聽的習慣,破壞幼兒繼續探究的慾望。 第五,評價形式要豐富多樣. 評價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兒發展現狀的同時幫助他們整合、提煉相關經驗,更好地促進他們的發展。我們可以採用豐富多樣的評價形式,如,以教師為主講評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請幼兒說說自己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鼓勵幼兒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採取哪種形式,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幼兒現有的興趣、能力水平及活動特點等,盡量引導幼兒圍繞具有共性或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來思考、討論。 第六,評價場所要機動。第七.評價要以幼兒發展為切入點,
㈡ 如何有效地組織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
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是當前我國幼兒園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可以集中、快速、高效的實現教育教學的任務,節省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自製力,同時能使幼兒體驗到相互學習、交談的愉快情緒。但是,我國幼兒教育中孩子多,教師少,班額大的現狀,給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提供了很大的難度,如何能更有效的組織好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是每一位幼兒教師在專業成長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老師們不斷探索、實踐所追求的目標。本人從事幼教工作已經有10個年頭,曾參加過多次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優質課及教學能手評比活動,在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中,從過去對教師教材的生搬硬套,到今天的靈活運用,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近幾年總感覺對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水平停滯不前,沒有突破創新。通過本次聆聽山東女子學院董旭花教授《幼兒園教育活動問題診斷與對策》的講座後,讓我有所感悟,受益匪淺。
董旭花教授對當前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做了深入的剖析和總結,並針對各種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的對策。董教授分別從活動前素材和內容的選擇;活動設計;活動准備和活動過程組織等幾個方面結合實例展開講解。
要組織一節成功的教育活動,活動素材和內容的選擇起決定性的作用。一、教育活動選擇的素材和內容要有意義,有價值。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二、要避免素材和內容沒意思,不吸引幼兒。比如現在很多幼兒園中所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中,《弟子規》對於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但是咬文嚼字,寓意深刻的文言文對於幼兒來說是難於理解,沒有意思的。我帶大班是也帶領孩子們學習過弟子規,孩子們雖然在老師的一遍遍重復下也能背誦出來,但大多數孩子不能理解,即便理解也是很膚淺的,對於幼兒良好品德的養成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三、對素材價值的挖掘要到位。好的素材確定之後還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做進一步的挖掘,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雖然我們每位教師人手一本教師教材,但是教材的編制不一定完全適合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定,需要老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價值做進一步的挖掘。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中,對於教學目標的設定存在著:目標定位不準確;目標設定過高或過低;目標過於強調知識和概念的傳遞,而忽視了能力培養和情感的體驗;;目標表達過於籠統或空洞;目標表述不統一的多種容易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回顧以前的教學活動設計,或多或少的都曾有過,但是通過這次學習後,只要稍加註意這些問題都可以避免。
在活動的准備方面,我們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只關注物質准備,不關注心理准備。 在某些活動中相關知識經驗的准備有不可低估的的作用,能影響孩子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二、空間擁擠,比如各種操作活動,及游戲活動。三、材料准備不充分。四、操作材料不適合,不能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五、教具材料只求新穎,不管使用效益。特別是在公開課優質課比賽中,材料求新求多造成資源的浪費。六、忽視身邊資源的利用。我們要多多注意觀察我們周圍環境中的教育資源,這對於孩子們來說最真實,最有效的教材。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過程,是一次教育活動成敗的關鍵,也是幼兒教師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往往出現以下問題:示範與講解不適合;語言羅嗦,缺乏邏輯性;無效問題過多;回應不恰當;教師無法根據現場的需要靈活調整目標指向;教師無法隨即應變,處理現場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但是這些問題不是我們稍加註意就可以避免或解決的,這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實踐、總結、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㈢ 如何讓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更有效
,自主性個別活動、小組活動等教學形式以其「幼兒自由空間大,個性發展好」等特點為廣大幼教工作者所認可所推崇,並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隨即而來的是怎樣看待集體教學的問題。集體教學是否該壽終正寢?自主性個別活動、小組活動是否能取代集體活動?筆者認為,盡管組織化、結構化的集體教學,在為孩子提供自我發展空間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其特有的學習氣氛、經驗共享及其對幼兒產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學形式所無法替代的,集體教學所爆發的教學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學形式無法達到的。只要我們正視集體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改變教學策略,必將使集體教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問題一:目標意識淡薄 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一直處於核心位置。它既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也是它的終點;既是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評價的標准。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的落實卻並未引起真正的重視。 案例:一個成功的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後,筆者問教師「這個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什麼?」教師答曰「教學目標是我從書上抄下來的,寫在備課本上,我等下翻出來給你看」。同樣的問題又問另一教師,教師答曰:「我也有點忘了,大概是這樣的…」,然後寥寥數語,說個大概。更有部分教師認為,「現在的教學活動強調隨機生成,只要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想怎麼上就怎麼上,無需考慮教學目標」。 分析:從此案例可以看出,在准備教學活動時,教師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集體教學活動的教學設計上,而忽視了對教學目標的研究。先選擇教學內容,再確定教學目標的現象屢見不鮮;即便是教學目標的確定,也往往只是簡單的從教學參考書上一抄了事或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寫上幾條;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虛」、「空」的文字表述上,教學過程中,並未發揮其應有的導向作用。更有著眼於幼兒發展的(例如自信心、探究精神)等目標,由於沒有什麼直接與之相對應的內容,致使這些目標常常被置於依附、可有可無狀態,產生目標流失現象。 對策:樹立目標意識,把握核心目標 盡管集體教學活動目標僅是微觀的目標,但正是這些微觀、具體的目標構成了整個課程目標體系,這些目標的達成直接涉及上位目標的落實。我們只有牢固樹立目標意識,處理好集體教學活動目標與其上位目標的關系,做到教學活動有的放矢,才能將大目標落到實處。更應引起關注的是集體教學活動中,由於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知識與技能成了教師關注的中心目標,產生長遠目標流失現象。改變這一現象,就更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心中既要有具體的活動目標,更應該有大目標、整體目標,並有機地將這些目標滲透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有意識的將之貫穿於整個集體教學過程中,在尊重兒童興趣,滿足兒童需要的同時,靈活展開教學活動,使兒童「合目的」發展。 問題二:教學內容失效 如果說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那麼「教學內容」似乎可以比作課程的心臟。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集體教學活動只佔極少的時間,所承載的內容亦有限,因此,要讓集體教學活動在單位時間內爆發其應有的效果,精選教學內容,是關鍵。 案例:中班集體教學活動《水》。教學重點:感知水的基本特性。環節一:看一看。教師在一隻臉盆里裝滿了水,另一隻臉盆里裝豆漿,裡面分別放著幾顆玻璃球,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這兩只臉盆里有什麼?此環節的目的是感知「水是無色、透明」的。環節二:玩一玩。請小朋友把臉盆里的水舀到另一隻臉盆里。此環節的目的是「感知水是流動的」。環節三:聞一聞。請小朋友區分白酒就與水。目的:感知水是無味的。……最後,教師總結: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的,是流動的。 分析:案例中的教師缺乏對幼兒已有學習經驗的了解與認識。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在玩水中、在與同伴、父母的交流中,已經充分感知了水的基本特性,也積累了相關的學習經驗,教師卻依然選擇「感知水的基本特性」這一簡單經驗為重點內容,展開集體教學,這對於已經積累了「水」基本學習經驗的幼兒來說,教學活動中只是平行地擴大簡單的知識經驗,而並未得到真正地發展。 對策:關注基本經驗,畫龍點睛 集體教學中,幼兒都帶著原有的知識、經驗、思考、興趣參與教學。因此在選擇集體教學內容時,我們必須關注這些學習經驗,從整理、提升經驗出發展開教學,使集體教學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案例《水》中,盡管幼兒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在生活、游戲中已經積累了「水」的相關經驗,但這些經驗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水」的集體教學活動,其教學重點不在於增加多少全新的知識內容,而在於幫助幼兒整理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經驗,提升已有的自然經驗。在教學內容確定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參與幼兒的玩水游戲,藉助「你玩過水嗎?」「你有哪些有關水的問題?」等問題在觀察中,與幼兒的交流中,了解幼兒的興趣,並作深入分析,選擇「臟水怎樣變干凈」「有趣的沉浮」「水壓與水流量」等重點內容,展開集體教學活動,引導幼兒有目的觀察與探究,使原本零散的、基本的學習經驗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得以梳理,並使之清晰化、條理化、系統化、概括化。 問題三:教學程序僵化 集體教學活動一般計劃性較強,教師往往化很多的精力「備課」(即設計教案),把每個具體的教學活動如何進行,都詳盡的設計好並寫在教案中。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即使預設的再完美的教案,在執行過程中,也會出現諸多的問題。
㈣ 如何合理的使用《指南》進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一、集體教學的利弊及我國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問題 這里所謂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是作為和「一日生活活動」和「活動區活動」相配合、共同構成幼兒園生活的一類活動。具 體指的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的班級所有幼兒都參加的教育活動。包括教師預成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動,單獨的一節「課」和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的系列活動,全班一起進行的和分小組同時進行的教育活動。 (一)集體教學的利與弊 1、 一般而言,由於集體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的、班級所有幼兒都參加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從理論上看它可以具有以下優越性。1、高效、經濟、公平 2、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引領性強 3、系統性強 4、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集體感 然而,上述集體教學的優越性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並非必然性。這些優越性的實現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 (二)我國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問題 1、集體教學的功能定位不準確,與日常生活和游戲的關系和 聯系不清楚。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准備好了嗎?幼教開學准備小學教師教案小學教師工作計...初中教師教案初中教師工作計... 2、各領域的教育目標定位不清,核心價值難以體現。 3、幼兒在各領域發展的年齡特徵、學習特點與實際發展水平把握不準,教學目標或高或低,比較空泛,而且重知識技能類目標,輕情感態度類目標。 4、教學內容的「含金量」不大,難易程度不適當;「含金量」較大的內容其教育價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發掘。 5、教學過程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啟發引導」不足,「灌輸控制」有餘,幼兒多處於被動學習狀態。 6、教學方法單一,與幼兒學習特點不符,或者雖花樣翻新,但華而不實,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習,等等。 二、提高集體教學質量的一個前提:准確定位 與日常生活、游戲相比,幼兒園集體教學由於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的教育活動,因此,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應該具有更加積極的促進和引導作用,集中體現「教育要走在發展的前面,引領發展」的思想。這是幼兒園集體教學應該有的基本定位。 學前兒童的知識經驗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比較簡單的知識和技能,兒童在與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生活、游戲、參觀、勞動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獲得;第二類知識技能比較復雜,此類知識雖然在幼兒的知識總量中只佔很小一部分,但對其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而且只有經過專門組織的教學才可以掌握。 雖然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理論更多解釋的是認知領域的教學,但對我們思考幼兒園集體教學的定位及期實現問題,處理集 體教學與日常生活和游戲的關系問題仍然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1)區分「兩類經驗」,明確哪些學習經驗可以通過日常生活和游戲自發獲得,哪些需要集體教學來獲得。 (2)將集體教學置於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等共同組成的經驗體系中,充分考慮與幼兒自發經驗的關系和聯系。 (3)明確集體教學的任務重在幫助整理和擴展兒童自發學習所獲得的經驗,使其系統化,達到新的認識水平。 (4)精選教學內容,突出核心概念或問題,發揮集體教學「點睛」的作傷腦筋(如果把日常生活和游戲在幼兒學習與發展中的作用比作畫龍的話)。教師可以先問問自己:這個內容可不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戲中學習?如果可以,就沒有必要用作集體教學。如果這個內容雖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戲中學習,但有些獨特的價值不能體現出來,那麼也可以通過集體教學進行,但教學設計中一定要將這個獨特的價值發掘出來。 總之,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在於准確定位, 而准確定位既是一個認識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只有正確看待和處理集體教學與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的區別與聯系,才能避免集體教學走出或者簡單重復幼兒的自發學習經驗,或者與其經驗相脫離而導致因缺乏理解基礎面不得不死記硬背的被動學習誤區,真正發揮引領、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作用。 三、《指南》在集體教學中的運用 (一)《指南》對幼兒園集體教學可能提供的幫助 1、可以幫助教師理解各領域教育的核心價值 《指南》是按照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來表述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目標和教育建議的。在每個領域的開始部分,都用概括語言簡要說明了該領域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價值、教育要點和特別注意事項,同時通過每個領域所包含的子領域及其基本目標來表示該領域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最基本內容、為教師理解和把握各學習領域的核心價值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運用《指南》於集體教學時應該避免的誤區 前面提到,《指南》相對具體、操作性強的特點,對解決幼兒教育中,包括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可以有直接的幫助,但這些特也恰恰容易造成一些實施時的誤區,因此,在設計和組織集體教學時要恰當運用《指南》,避免以下幾個特別容易出現的誤區。 1、機械地針對每一條目標及其表現設計集體教學活動 2、刻板地從目標及表現中尋找「內容」 3、簡單分領域進行集體教學 4、機械、表面地組織綜合活動 總之,要以《指南》為推手,提高集體教育的適宜性和有效性,首先要熟悉《指南》,真正理解《指南》各領域的核心價值、基本目標和其中反映的幼兒學習特點和發展規律,掌握指導要點。同時,要將《綱要》和《指南》結合起來,以《綱要》的精神為指導,藉助《指南》的幫助,科學地設計、組織和反思集體教育活動。
㈤ 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恰當的教學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因為如果目標本身不合理,與幼兒的發展是沖突的,那麼這個活動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這里有三層意思: 1.目標必須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切忌定位過高或過低。 2.目標必須具體、明確,可操作的、可測的、可評價的,切忌太空太大。例如:某一語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緒特點。 (2)能用語言、動作大膽地表現對作品的理解。某一音樂活動目標都存在過空過大、不夠具體明確的問題,對老師來說缺乏操作性。 3.要有整合的思想,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一個有效的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色彩鮮艷的道具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例如:「一次我在上科學課時題目為《現代通訊工具》中,我帶了自已兩部手機,課堂上我拿出讓學生們都看看拿拿,在講解手機的作用與用途過程中,讓個別同學親自打電話給爸爸或媽媽會出現什麼的情況?打電話的學生都興奮地說:「老師老師 我聽到了,我聽到爸爸的聲音了」,我坐在教室里就能和家裡的爸爸媽媽說話;聽到他們的聲音我很高興不用跑回家了。」顯然讓學生親自體驗,調動其的感官尤為重要,讓他們更深刻理解課程的內容。激發了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 四、形成有效的師幼互動 1.有效的提問。同樣一層意思,問法不一樣,幼兒的反應也不一樣。 2.有效的引導。首先,教師心中要有教學目標,教學思路要清,對教學內容鑽研要透,這樣可以避免引導的隨意性。不少教師由於對教材的鑽研不透徹,只注意到教材表層所敘述的事件、描述的詞句,很少考慮教材深層蘊含的內涵,所以,把握不住揭示內容的主線,啟發引導就很難到位。其次,引導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興趣與關注點上,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將學習活動一步步深入。最後,既要尊重幼兒的表現,又不能把幼兒的表現都視為金子,要有選擇地加以引導和提升。引導幼兒相互評價、相互學習,發揮同伴資源的作用。教師還要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多與他人溝通、交流,體會合作的樂趣,共同分享經驗。欣賞他人的作品,能從中看到別人的長處,學會尊重他人。比如:大班的老師每在活動區結束的時候,都安排一個談話活動與小朋友們一起交流在活動中的新發現:你有什麼新作品?講講你的作品。你覺得誰的作品漂亮?你和誰學到了什麼新本領?等等! 五、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游戲的戶外活動。 游戲是幼兒一項快樂而自由的實踐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動,愉快地與同伴交往、合作,作為思維工具和交際工作的語言,自始至終伴隨著游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和最佳途徑。 鼓勵幼兒在共同游戲中進行交往語言實踐。幼兒與同伴共同游戲,是交往語言實踐的大好時機。如開始游戲時主題的確定、游戲區域和游戲材料的選擇、游戲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兒陳述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意見,隨著游戲的展開,逐步統一玩法和展開游戲情節。在游戲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節,幼兒間扮演的各種角色,必會產生與人、與事物打交道的現象,這些正是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的實際練習,無論是幼兒之間日常生活中語言的交流,還是角色之間的對話,無不實現著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與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時,語言的對答、應變、協調能力均得到很大的鍛煉;反過來,語言表達和交往上的成功,又會大大地調動幼兒學習和使用語言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游戲中建構兒童的交往語言,不僅培養了兒童的交往技能,也促進了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高。促進了語言的本質功能―交往功能的發展與提高。比如:我們班在一次活動中發現一名小朋友,製作的飛機過程中好像出現了問題。老師並沒有直接上前去指導他,而是先在附近默默的觀察孩子,看他的製作過程、看孩子是如何解決困難的,當確定孩子確實難以解決這個困難時,便輕輕地走過去與孩子談話:"你做的飛機真漂亮啊"孩子聽到老師的贊許很高興,"你能給小朋友們看看嗎?""不能,我還沒做完那,缺一個會旋轉的螺旋槳,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到怎麼做,老師你能幫我嗎?""當然可以,我們一起做吧。"於是,在老師的細心引導和幫助下孩子很快做完了飛機,還給旁邊觀看的小朋友講解自己的飛機。並耐心的教給其他小朋友飛機的做法。有了老師積極的鼓勵與支持,使得孩子的知識經驗又有了更高的提升。 六、注重幼兒音樂和語言的培養。 音樂是一種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人們認識世界除了運用科學的方法、邏輯思維以外,藝術的方法、象形的思維也是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藝術形象接受的教育往往是難忘的。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包括歌唱、韻律活動、音樂游戲、音樂欣賞等,通過各種音樂活動能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掌握簡單的音樂技能並能激發他們的音樂創造能力。幼兒園語言既要追求幼兒語言發展本身的聽、說、讀等語言能力方面的目的,同時還承載著發展幼兒審美能力的重任。通過文學活動可以使孩子理解真善美、懂的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發現、熏陶文明、培養美感,讓孩子在美的氛圍中成長。在幼兒語言中,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的類別很多,有童話、寓言、兒童生活故事、革命傳統故事、民間故事、神話、笑話等。
㈥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怎樣才能有效性
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廣大幼兒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以及擔任教研員後的學習與研究,我對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喜歡」「探索」等詞彙。如「手印螃蟹」的活動目標是體驗用手掌印畫螃蟹貝殼,嘗試運用畫的方式來表現螃蟹的不同動態;使幼兒樂意介紹自己的作品,能獨立創編有趣的故事情節。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探索。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 首先,教師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對此能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當的問題,能引導幼兒迅速進入活動的主題,節約達到教學目的的時間。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㈦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存在的必要嗎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又怎樣確保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孩子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來思考,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教學 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保證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嘗試」「探索」等詞彙。如:「有趣的想像旅行」的活動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進行大膽想像,創造性地表現想像旅行的情景;藉助音樂的旋律變化,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圖形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像,並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展現出來;在想像、創作、展現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把握環節的設計,確保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落實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關鍵,好的問題設計能夠 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提問得當,對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是落實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點,教師提問的策略,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卻暗含著深厚的指導和教學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克服無目的的、支離破碎的「滿堂問」,以達到啟迪幼兒思維,發展幼兒能力的目的。首先,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簡單,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復雜。另外,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幼兒回答每一個問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的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針對謹慎、顧慮多,反復思量後才作答的幼兒,我們要採取先鼓勵,後提問的方法;針對活動中積極主動、有問必答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問題難度以外,還請她們深入思考,做總結性發言;針對膽怯不願當眾表達的幼兒,我們應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建立自信,並想辦法多設計討論環節,使這樣的孩子也能暢所欲言。 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首先,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這個活動中,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如:你喜歡去哪玩?為什麼?孩子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會說出許多喜歡的理由。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等。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教師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盡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五、採取有效的回應,保證集體教學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