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創新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來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自老師,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有強烈的求知慾,就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巧妙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以有趣的內容,新意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2. 淺談小學科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創新小學科學這一學科,主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往往是教材提出研究課題,然後教師帶領學生們觀察、實驗、游戲等,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潛力,重視創新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准確把握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習慣
探究是科學學習的目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客觀要求。所以,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學生學習科學,探究也是其主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在探究中增長科學知識,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進而養成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探究中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比較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喜歡使用探究性的教學方法。但是,如何帶領學生去探究,准確把握創新教學方法,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卻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探究雖然是讓學生獨立,但是,不等於將課堂完全放手給學生,教師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師在科學課堂上大撒手,很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科學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准確把握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如筆者在教學《熱空氣和冷空氣》時,根據課程標准精心准備教具,准確定位教學目標。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了解熱空氣比冷空氣輕這一科學常識。其次,在實驗的過程中,還不斷地為學生創造懸念,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實,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教學的關鍵,因此,只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慾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然後去主動探究。在教學試驗中要先扶後放,教師要把握好自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觀察和實驗中,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習慣,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重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小學科學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沒有創造性的思維,科學教學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學實驗,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在教學中訓練學生思維的寬度和廣度,同一個問題,要針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特點,引導學生善於突破常規想像,探究不同的答案,通過不同的思維角度,去開拓視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特長,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促進創新思維發展。所以,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學生創新思維發展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並積極地鼓勵學生提出大膽設想,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針對問題發表獨特的見解。小學科學教學,教學方法創新,既要訓練學生的創新行為,引導學生在問題導向下進行創新思維,還要訓練學生的創新語言,鼓勵學生不要人雲亦雲,要學會標新立異,敢於質疑問難,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張。
三、運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創新的興趣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特點,喚起學生創新的興趣。首先,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印一張完整的葉子。這時候,筆者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展示印葉子的過程,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很快就學會了印葉子的方法,然後,筆者鼓勵學生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創新思維進行創新設計。這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為了喚起學生創新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筆者還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當學生完成創新設計時,筆者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的在某方面給予贊賞和鼓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教師要注重在出示科學問題的時候,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個性特徵相結合,尊重愛護學生的思維,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創新內容,使學生能夠敢想敢說,敢於標新立異,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一起愉快地探究體驗。
3. 小學科學創新實驗怎樣改進
小學科學實驗材料改進和創新的實踐與研究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實施科學新課程以來,我們看到我們的科學課堂上呈現這樣的景象: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器材,運用實驗材料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究帶來的樂趣。實驗材料成了小學科學課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基礎,也是科學探究有效性的一個基本保證。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科學實驗材料准備起來存在很大的問題,解決不好直接影響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問題一:舊材料滿足不了新需要
科學課的前身是常識課,原來的常識儀器室和實驗室很自然就成了現在的科學儀器室和實驗室。在儀器室中,以前配備的許多常識儀器,有酒精燈、鐵架台、機械實驗盒、靜電實驗盒、物體沉浮實驗盒等等,很自然成了科學課的實驗材料。但是作為科學老師都知道,雖然有的儀器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是可以用的,比如酒精燈、鐵架台之類的。但是還有一些利用起來的問題卻很多,像物體沉浮實驗盒,雖然科學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也有探究有關物體沉浮方面的知識,但是新教材的內容和原來常識課有一定的區別,提出了新要求,如「物體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系嗎?」、「物體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有關系嗎?」,原來的實驗材料顯然滿足不了新的探究活動。
問題二:新材料無法配備齊全
新課程實施後,上級要求學校為每冊的科學教材配備一套新的實驗材料——科學工具箱,在這個工具箱中,有一些相應的實驗材料,比如塑料量杯、溫度計、小車、地球儀等一些可以長期重復使用的材料和高錳酸鉀等一些化學物品。除此以外,每學期每位學生還征訂了一份科學配套學具,有綠豆種子、綠豆發芽實驗盒、電池等等。這些材料為科學儀器室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實了科學實驗材料的隊伍。但是,盡管如此,在科學教學中,依然碰到了許多來自材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那些不能長期保存的材料,像油菜花、發芽的蠶豆、做生態瓶需要的魚、水草等,必須由教師或學生本人適時、及時准備,有關部門很難在學期初統一配備。還有部分材料代價很大,如果有關部分統一配備,必然會造成學生學費的加重,給一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帶來麻煩,這與義務教育階段讓人人都讀得起書的政策又是相違背的,所以只好忍痛割愛,不把這些材料配備進去,那教學時勢必又要由教師或學生本人准備,這又增加了實驗材料准備的難度。
問題三:教師、學生自己准備材料情況不樂觀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量大,專職教科學的,一般課都在15節—20節左右,不僅要花時間備課、上課和批改外,還可能教著好幾個年級的科學課程,在准備實驗材料可想而知;常常上完一節實驗課材料還沒收拾好,下一節課鈴聲已經響了,學生已經來了,可材料還沒准備好。所以有時就會出現教師只准備本人的實驗材料,在課堂上作一下演示實驗的現象。兼職老師更是不用說了,一般已經在教學語文或者數學等,這些課本身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而且還有的科學老師還擔任著班主任等職位,科學課的准備材料更是不言而遇了。而科學材料的准備又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兼職教師就很難再有功夫去完成了,常常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科學材料除了教師准備外,還有許多時候我們教師會讓學生自己准備。但是實際情況與我們的想像有一定的距離,讓學生准備材料的情況不太樂觀。有的學生總是忘帶材料了,有的學生准備的材料不符合實驗要求了,總之,問題很多,情況不太樂觀。
由此,我們更深刻認識到:對於教學一線尤其是地處農村的小學科學教師而言,能有意識關注、積極地參與活動材料的改進工作,整理形成一套符合地域特點、適合教學實際的實驗材料和一份實驗准備指導方案,將會大大方便一線科學教師課前的工作量,同樣會更精細地滿足學生實驗探究的需要。
二、與課題相關研究概述:
無錫市天一實驗小學潘利峰《服務探究,選擇有價值的實驗材料》中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探究活動依賴於科學研究的材料,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教育學原理認為,從材料本身出發來組織教學,既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符合世界物質性的基本觀點。在探究學習中,教師能否為學生提供生活化、典型、合適、豐富、有結構的探究材料,是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學生只有對材料加以觀察、操作和思考,才能形成合理的科學概念,產生正確的科學認知,領會科學的過程和方法,感悟科學精神,因此教師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往往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怎樣選擇合適的、具有探究生命活動周期的實驗材料,對於教師組織的科學探究活動尤為重要。
江蘇省名教師、自然學科特級教師、蘇州市葉聖陶實驗小學校長張洪鳴作《科學探究需要有結構的材料》報告中指出「搞科學」——「有結構的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經歷、體驗,要活動。怎麼才能活動呢?空口說白話,黑板上種田,不是胡扯嘛,要有點東西才行。這東西就是材料,材料是死的,怎樣使死的材料活起來呢?這就必須加上老師的智慧,根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精心選擇,精心設計,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典型的教學材料,這樣的有機組合,便稱為「有結構的材料」。
……
有關小學科學學習活動材料方面的諸多成功經驗,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去思索著推動本項課題的深入研究。
三、研究課題的界定
「實驗材料」是指教師應用到課堂教學的經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材料的組合,即有結構的材料。活動材料包括實驗工具器材、觀察或動手材料、圖表型資料、地域性特色資源等。
「實驗材料的改進與實踐」是應用到科學教學中,為獲得實際教學中更大效益,按科學性、趣味性、易操作性的原則,而對教材建議材料的替代或改進的探索與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開發出一套適合3-6年級小學科學課中適合地域特點和實際課堂教學需要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材料。
2、整合小學科學教師在材料改進工作上的智慧成果,整理、收集相關的活動材料改進方案。
3、形成一套推動探索科學教學實驗材料改進的措施與機制。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原則與方法:
(一)實驗對象
小學《科學》3-6年級教材范圍內所開展科學教學活動的教學實驗材料。
(二)實驗原則
1、實踐性原則。實驗要以學生的探究興趣有沒有得到激發,實踐能力能不能更有效提高,是不是方便一線教師教學實際應用為准則開展。
2、循序漸進原則。實驗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為指導,針對實驗研究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和課題的實際進展為依據,循序漸進,不斷修正,在方法策略上作出有效的回應。
3、全體受益原則。實驗的展開,既要讓學生得到實惠,促使其更快更好的成長,又要讓實驗教師也成為教育科研的受益者,促使其業務水平的迅速提高。
(三)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在於共同參與,即由研究者和行動過程的實踐者結成一體,共同組成課題組,共同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在實踐活動的進程中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評價或有新的發現、再計劃、再實施、再評價或發現……的方式不斷進行。
2、文獻法:通過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網路資料,及時了解本課題的研究進程,全面正確的掌握本課題的相關信息,為本課題及時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研究方法,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益。
3、經驗總結法:本階段性總結和實驗完成的驗證總結過程中,依據實踐過程中所獲取的事實資料,對實驗變數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改進適用於我們當地地方特色的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
(四)研究的創新點:1、將實驗的改進生活化、探究化和微型化三者相結合。 2、將教材實驗創新與改進實踐化、系統化整理與編排,形成學校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1、(2010.1—2010.2):准備工作-小學科學實驗材料的分類研究
(1)制定詳細的課題研究和實施計劃。我們對課題進行了細致的前期准備工作。根據小學科學的教學特點按3—6年級將整個課題組下設四個研究小組,實行年級組長負責制,集體制定了詳細的課題研究計劃和實施方案,嚴格地按照課題的計劃進行了課題的分工合作與研究,定期集中討論研究進展及出現的問題,這些為我們有條不紊地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小學科學教材中實驗材料創新與改進的儀器、方法與方案。通過上網及查找資料等方式收集本校教師自己在平時教學中改進的教學實驗、本縣及鄰近縣市實驗材料的改進創新的實驗方案,本市及全國典型的改進及創新實驗,做成小學科學教學實驗分冊,整理並分類分章編排。將改進與整理過的材料編排成冊,形成校本實驗研究的初步框架
2、(2010.03—2011.01)四個課題小組分組研究。
課題小組與實際結合,認真並扎實而有效的進行研究。各小組課題研究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活動,活動的形式有教學實驗的改進創新比賽,上有關實驗材料探究的研究課、示範課,撰寫實驗研究的教學案例與論文等。利用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實驗的開放性和有效性教學,既為學生參與實驗的改進與創新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與平台,同時為實驗教學理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挖掘實驗探究功能,將演示實驗與學生探究實驗相銜接。從不同角度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在主動設計與探究中完成多種實驗的改進與創新。這樣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又對實驗進行了最好、最大范圍的研究。
在此期間各小組定期組織成員進行課題研究進展碰頭討論課題研究中的困難和問題,匯總課題研究的資料與材料。每個月全組在實驗室進行課題分析會,交流課題的心得、統一課題的進度。四個小組各顯其能,發揮組內特點,依託不同的教學實際,廣泛地、具體地開展研究,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組間交流與勾通中,課題組成員均感到受益非淺,收獲頗多。
小學科學實驗的改進與創新的應用研究。 研究成果:《小學科學實驗教材實驗創新與改進》校本教材。
第一小組:收集編排三年級實驗研究方案47個。
第二小組:收集編排四年級實驗研究方案55個。
第三小組:收集編排五年級實驗研究方案48個。
第四小組:收集編排六年級實驗研究方案47個。
3、(2011.01—2011.03):後期工作
完成學生的小組活動實踐成果展示。包括教具展示,實驗創新,教學論文,各種教學實踐課例等成果評價、匯總。進行課題總結,嘗試尋找實驗材料改進的扎實有效方法,進行自我回顧和反思,以期達到在以後的教學中能進一步對實驗材料的改進和創新,扎實有效的進行新課程學生探究實驗。
(2)研究成果評價
通過參加課題研究,教師在專業上,教學水平上,精神面貌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題研究本身需要課題組上網或查閱相關資料。查閱的過程使很多教師掌握了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法。同時使他們理論的專業知識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提高。同時了解了以前所不知的實驗方法,開闊了教學思路。實驗研究帶來的教學效果使他們提高了對課題研究的興趣。另外課題組的集中交流討論也使他們在相互學習中交流了感情,增進了組內的團結。
七、課題研究總結
實驗是科學課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活動類型,它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思維、合作、創造等能力。在實驗教學活動中,應以科學課程標準的目標為准則,運用一定的創新技術,創造性地選擇和使用實驗材料,讓學生感受到實驗材料在探究活動中的重大作用和意義,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慾望和創造精神。
實驗材料的創新,一定要避免過去那種「一張實驗桌,材料就幾樣」的實驗模式,要求教師提供大量豐富的實驗材料供學生選擇;要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尋找和使用材料;實驗材料的擺放不要只局限於實驗桌,要充分利用廣闊的空間。科學教材中實驗材料的提供大多是具有普遍性的,不一定能滿足每一個實驗的要求,或者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不方便之處。因此,很有必要創造性地選擇和使用實驗材料,更多地根據實驗教學活動的需要和本地實際選擇和使用材料:對同一個實驗,材料的確定可以不同,不要求全體學生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類型的材料進行實驗,而應力爭做到多種多樣,各取所需;同樣,同一種實驗材料,在不同的實驗中也能發揮不同的作用,解釋不同的科學道理;材料的選擇還要從教學成本考慮,盡量使用身邊易得的材料,使用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實驗材料的創新還包括對原有材料的改進、替代和更新。
因此,課前准備好合適的、有結構的實驗材料是學生愛上科學課、進行有效探究學習的基礎和關鍵。但是,較多實驗材料不好准備是科學教師的共識。經過我們課題組的討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和創新:
(一)積極學習其他教師的實驗材料改進
科學課作為新課程下的一門新的學科,擔負著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任,它的學科地位不容忽視。有些老師可能對它還不是非常了解,以為和以前的常識課差不多,還是一門副科。尤其是兼課老師,認為只有自己另外教的語文、數學才是主課,這樣的認識我們會阻礙我們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在思想上認識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正確認識科學課教學的特點,有必要對所有科學教師進行科學課程的系統培訓,加強理論的學習,無論是專職還是兼課教師都應該多外出聽課學習,開開眼界,看看別的教師是如何准備實驗材料的,從而做好學生科學課學習的引領,讓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親身體會探究活動的樂趣。如教學五下單擺的內容時,根據書上插圖准備材料是不理想的,鐵架台上的橫桿太短,擺錘擺動時很快就會碰上鐵架台的豎桿。擺線如何固定才能既讓它自如地晃動又便於調節長短也是問題。在網上視頻中觀摩了李家緒老師教學的《擺的研究》後,通過加長橫桿,藉助夾子,很快解決了這些難題,增強了教學效果。 (二)整理實驗室中已有材料,合理利用現有材料
學校儀器室中有著許多原常識課教學時留下來的材料。這些實驗材料雖然不能滿足現在科學課教學的實驗需要,但是它們卻還後很大的價值,完全可以好好利用。有許多的實驗器材不管是以前的常識課還是今天的科學課都用得上的。如酒精燈、燒杯、鐵架台、放大鏡、水槽、彈簧秤、溫度計啊等等,只要我們對它們進行充分的篩選、整理、修復、歸類,用得著的時候多著哪。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管,發揮他們的應有功能。再如原來常識教學中的杠桿實驗盒、冷熱實驗盒,光學實驗等等,雖然盒裡的材料不全能用得上,但通過整理,里邊我們還是會發現許多科學課上用得著的好材料的如杠桿實驗盒中的杠桿尺、簡單機械盒中的滑輪等器材,質量還是很不錯的,經久耐用,效果不見得比科學材料箱中的差。
科學工具箱中的科學材料都是經過專家們研究製造的,又與科學教材配套,可以說為科學教師的材料准備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箱中的材料雖還不能說是盡善盡美但總體還是不錯的。如六下的小電動機、拱形橋等,我們要用好它。在備課的過程中對工具箱中的實驗材料做到心中有數。而對於箱中的一些易耗品,我們用好後要及時添置,以備下次的使用。
(三)教師應該積累以往材料
一些科學材料的准備是不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得到的,所以科學老師要做個有心人。平時注意材料的收集整理,變廢為寶,積少成多。不要等到今天要上這個內容要用到這種材料才想到當初那個材料可以用上而沒留下。有些材料如可樂瓶,對於其它學科的老師來講可能是垃圾要扔掉的,但對於我們科學課來講卻是寶貝,許多時候要用到它,再如硬紙板、壞了的乒乓球等它們是研究抗彎曲能力的好材料;還有生活中的一些石頭,可能很少有人去關心研究它,但在我們的科學課上就有這樣的內容安排。《各種各樣的岩石》就是要我們去研究岩石的組成和岩石的特性。所以我們平時可以多撿一些象花崗岩、長石之類的岩石以備上課時用,且岩石不易消耗可以長期保存,填補學校儀器室材料的不足。
科學課實施的第一個輪回中,新材料還未配下來或根本就沒有,實驗材料相當缺乏。這個時侯任教的教師要准備的材料尤其得多。這個時侯老師要把辛辛苦苦准備的材料好好保存,學會積累以備後用。當下一屆老師任教到相應內容時也可以少花一點時間,減少一點後邊任課老師的准備時間。
(四)動手自製,替代專用不足材料
實驗室的材料並不能完全滿足每一課的需要,有的實驗材料實驗室里根本就沒有,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根據實驗的設計自己來設計製作實驗器材。在研究《固體的熱脹冷縮》時,學校里大都只有銅球這樣一種可以研究熱脹冷縮的實驗材料。而一種材料如何讓學生信服固體有熱脹冷縮的特點呢?於是我就想在做其它金屬材料的熱脹冷縮的實驗,苦於儀器室里沒有這樣別的器材,我就和其他幾個科學老師自製器材。由於其他的材料的熱脹冷縮現象不明顯,我就想到利用指針的偏轉來將試驗中材料受熱或遇冷產生的現象進行放大,使學生看到了實驗的現象,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再如五年級科學教材中的《光》單元中,在研究不同顏色物體吸熱能力強弱的對比實驗時,我們設計製作了一個利用白熾燈照射,不同顏色試管內空氣膨脹快慢的對比試驗,由於空氣受熱膨脹速度比較快,所以實驗現象十分明顯,這遠比教材中將溫度計放入不同顏色的紙袋中,看溫度計上的讀數上升的快慢的研究效果好得多,也節省了許多課堂上時間。
(五)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能自發准備實驗材料
有些科學課堂上要准備的材料有很多,有些時候要准備的材料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忙,這個時候完全依靠教師自己的力量也許就難以完成,這個時侯我們不妨想想其他辦法,如學生就是一個不錯的資源。在材料的准備中我就經常請學生協助我准備材料。別小看學生,他們會幫上不少忙。難度大的他們會發動他們的家長協助老師的材料准備。
針對所教的學生,我採用獎勵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覺得這是最普通的方法,也是最實用的方法,然而也是我們老師經常會忘記的方法。有時一個班只有幾個同學准備了令人滿意的材料,這時老師可能會很不開心,往往只想著怎樣教育他們!其實,這個時候就可以好好的獎勵那幾個准備的好的同學,效果肯定不會比板著臉批評教育差!比如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中要用到幾十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這完全可以讓學生去准備,到自己家裡找找,課堂上用的幾個根本不是問題。再如《蝸牛》《蚯蚓》等小動物的研究,課中用到的這些蝸牛和蚯蚓最好也還是讓學生自己去准備。在材料的尋找過程中學生對這些小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也增長了不少相關的課外知識。既然這樣就讓學生自己去准備,何樂而不為呢?再如研究《磁鐵的性質》《我們周圍的材料》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去准備各種各樣的材料,用豐富的材料來研究它們能不能被磁鐵吸引、以及軟硬、柔韌性等,材料越多對於結論的科學得出更有價值、更帶有普遍性。
我們的學生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每一個家庭又有不同的背景,所以教師在讓學生准備某些材料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家庭資源。如在講動物的一生的時候,我就讓一些來自於農村的學生去准備,農村的孩子家裡養蠶的比較多,又有桑樹的優勢,我就讓學生帶一些來供同學們觀察。再如五年級第一學期「運動與力」單元中要講《我們的小纜車》一課,課中要用到許多墊圈或螺帽,利用墊圈或螺帽的重力來牽引小車,從中發現墊圈或螺帽越多小車行駛的速度就越快的結論。可是實驗室里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材料。當我了解到任教的班級中有幾個學生家裡就開螺絲廠的,就和這些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讓孩子帶一些來供我們課堂上研究使用。這位家長聽說老師上課要用到小墊圈,就主動教孩子帶了一些墊圈送給學校實驗室。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通過各種途徑提前做好實驗材料的准備,當經調查反饋,知道學生們在生活中的探究能力明顯增強時,我們知道,我們的材料准備的改進方法與實施有了些許的成功。但是,學生的對科學課的熱愛讓我們倍感肩上的重任,促使我們今後在教學上做更多的思考與改進!
七、課題研究的效果
一年多來,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大膽進行課題實驗,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課題的初期計劃與目標已基本實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組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研究實驗、研究實驗教學的氣氛正在逐漸增強。實驗研究的方向正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型轉變,以生活應用為中心的實用性轉變,以設計實驗材料的的簡約性方向轉變。實驗研究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實效性。
2、積累素材的意識明顯增強,老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明顯感到實驗教學的素材十分欠缺,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這些素材一方面需要老師不斷挖掘研究改進,一方面也要查閱、收集整理已有的素材。
3、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在老師的教研中得到了提高,通過教學實踐,揭示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所具有的良好效果,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興趣明顯提高,師生共同感覺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
4、完善了實驗教學資源庫,提高實驗教學資源利用率。這將對我校系統實驗教學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同時也更進一步的研究創造了十分便利的研究條件。
七、課題研究的反思
雖然在一年多的課題研究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反思整個研究過程,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惑。由於我校教師課業授課負擔相對較重,教師的研究通常需要擠出更多的休息時間來進行研究,因此對教師的身體與精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另外,由於課業負擔較大,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少有出去交流的機會。這些都不利於課題的發展與研究。
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們發現,我們現行小學科學實驗的內容體系已趨於老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體現現代科技發展水平的實驗內容太少;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的實驗內容不多;驗證性實驗比例過大,探究性實驗比例過小;定量實驗安排甚少;一些對實驗室造成嚴重污染的實驗仍然保留;實驗內容知識性太強,趣味性不濃。因此,我們課題組在完成既定課題計劃的基礎上,在以下方面會作出進一步的研究。1、實驗研究要與新課標教材實驗相聯系,抓住時代的脈搏。2、構建小學科學實驗內容體系的新思路。
因此,我們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進一步注重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引入定量小學科學實驗;開發綠色實驗等。
實驗材料的改進和創新是小學科學教師的一項神聖使命,努力完善和充盈教學實驗需要,為小學科學的探究實驗插上有力的翅膀!最後引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名言與大家共勉!
——要讓教師因此而少教,要讓學生因此而多學, 要讓校園充滿歡樂!
4. 關於小學科學創新實驗,舉例說明
氣體舉重來機
如果有人說,他源能用呼出的氣把10公斤重的東西升上一定的高度,你一定會認為他是在吹牛:「哪會有這樣的事呢?根本不可能!」
可是,只要我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呼出的氣是完全可以舉起10公斤重物的,你自己也能做到這一點,不信,你自己試一試。
材料准備:在桌子上放一個結實的長方形紙袋或是一個塑料袋,大小能放進兩本厚書就行。再在上面放上一大堆書——拿你能找到的最厚、最重的書。這時,你可以開始往袋裡吹氣了。
注意:吹氣口應該很小,這樣吹起來比較容易一些,不需要費很大的力氣。
吹氣要慢一些,吹得要勻一些。你會發現你吹出來的氣,進到袋裡以後,隨著袋子慢慢地鼓漲,輕而易舉地就把上面一大堆書舉起來了。這時,你會興奮起來——原來我呼出來的氣有這樣神奇的作用呀!
其實,只要這個紙袋或塑料袋的尺寸是10厘米×20厘米(200平方厘米),你只要吹出稍微比一個大氣壓大一點的氣,就可以使袋子得到一個20公斤的力。因此,很容易舉起10公斤的重物。
5. 小學科學教學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意識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一種推動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學生對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總是不滿足已有的認識和已掌握的方法,總是尋找一種最新的,最完善的方法來進行活動,由此也就產生了創造意識和創造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夠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以飽滿的情趣投入學習。這樣才能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進行有創造性的思考和實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可以運用創設情景、觀察實驗、開展競賽、講故事等方法。不論何種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可以使興趣發展為志趣。學生有了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認真准備學具,認真實驗,專心聽講,熱烈討論、研究問題,學得活、記得牢。智力得到開發,也提高了科學素質。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創造個性
思維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兒童提問表明兒童在對事物進行探索、思考,在尋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這正是思維的表現形式,也是兒童創新思維的開端。例如,在教學《聲音的傳播》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把耳朵貼在樓梯扶手上,試試能否聽到遠處敲擊傳來的聲音,然後讓他們發表見解。學生們有的說:聽到的聲音很大,有的問:為什麼這么遠都能聽到敲擊聲?貼著扶手聽到的聲音和不貼著扶手聽到的聲音相不相同呢……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從而得出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的結論。
三、加強邏輯訓練,促進創新思維
創造性活動,不僅要發現問題,而且還要對問題關鍵進行分析、綜合和論證,沒有周密的邏輯思維,是難以奏效的。因此,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在教學或活動中要突出邏輯思維的訓練。例如,在《磁鐵》教學中,學生明白磁鐵能吸鐵的東西後,我取出一長頸燒瓶告訴學生:一枚圖釘掉入盛滿水的長頸玻璃瓶底部,不能倒掉水,要取出它,誰能想出好辦法,並表演給大家看。學生們面對實物,身處智力游戲的情景中紛紛舉手。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回答當場操作,並在實踐中根據他們的親身體驗組織討論,明確哪些方法是簡便有效。同時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指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突出邏輯思維的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能夠培養起來的。四、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飛往創造的王國創新思維更偏重於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從多角度、多方位探索問題尋找答案的非常規、反常規的思考方式,往往有想像和幻想成分的參與。因此,要鼓勵孩子異想天開、標新立異。例如,在教學《登上月球》一課後,讓學生思考宇航員到月亮上去考察時,應該給宇航員准備那些裝備?同學們真的當起了設計師,紛紛展開想像的翅膀。有的說月球上沒有空氣,要接一個裝空氣的袋子套在嘴巴和鼻子上,所以我想製造一種壓縮氧氣件,將氧氣塞在牙縫里按時替換;還有的說:月亮上沒有大氣壓,引力也很小,我就把水裝壓在像牙膏袋一樣的塑料袋中,要喝就用手捏一下……通過引發,學生不僅能更好地認識月球的基本情況,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
6. 如何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營造開放的思維空間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實踐證明,課堂氣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師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教學雙方思維活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置於學生平等的地位,傾聽學生的意見,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會得到學生各種各樣的創意心聲。有時,教師還要裝著「無知」,向學生學習,讓學生覺得老也有所「不知」,從而讓學生獲得自信。這樣做並不會影響老師的師道尊嚴,相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讓學生質疑問難,掌握創新思維的鑰匙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只有「疑」才能有「思」,只有「思」才能有創新。所以老師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和勇氣,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提出題,鼓勵他們敢於質疑,敢於提出難倒教師和學生的問題,敢於向權威挑戰。在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暢所欲言,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恰當的評價。對於能提出好問題的同學,應鼓勵其進一步的探索,大膽創新,讓學生品嘗質疑的樂趣,激發提問的熱情。對於好問但總是抓不住要點的同學,不能嘲笑、諷刺,更應該耐心引導。對於不善於提出問題的同學及那些基礎差、膽小的同學,一旦提出問題,首先應稱贊其勇氣,然後再幫助其分析。這樣有利於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調動其提問的積極性。
7. 如何在科學課堂上進行創新教學
倡導自主、抄合作、探究的襲學習方式是《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實踐證明,有效的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鑽研精神,學會如何學習,為適應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一提起「自主學習」,許多教師會認為一切的學習活動由學生說了算,就是體現了自主學習。於是不論學習內容難易,不管學生學情如何,一味地強調學習目標由學生而定,學習內容由學生挑,學習方法由學生選,其結果是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這樣做,學生表面上獲得了自主的權利,可實際上並沒有實現真正的自主。教師用心良苦,卻換不來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隨著科學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參與自主學習,值得我們科學教師深思,並積極探索有效策略
8. 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兒童的思維源於兒童的動作。正像人們常說的「心靈手巧內」,其實手巧也容會使心更靈。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兒童的智慧在兒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兒童思維的鏡子。」因為手的動作是和思維活動直接聯系的,信息從手傳導到大腦,又由大腦反饋到手,二者之間是雙向聯系,這種聯系越多越能促進手腦兩方面發展。因此,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於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極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