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巧妙激發學生的興趣
音樂課標明確指出:音樂教學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貼近學生生活,創設情景,培養學習興趣根據兒童心理特點,營造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境小學生天生好玩、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總是喜歡通過肢體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教師應該培養孩子們表達的能力與膽量,讓他們大膽的「說起來」、「動起來」、「跳起來」。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動腦,愉快的邁進音樂的殿堂,營造一個輕松而愉快的學習樂園,讓孩子們不僅學到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學《春天音樂會》時,我首先把學生帶進春天的意境中,讓學生感受「春天」體驗「春天」的美,充分感受春天帶來的暖意,帶來的笑聲,聆聽大自然的音樂,用耳朵、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在課前把音樂教室提前布置了以「春」為主題的場景,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充分被這美麗的環境所吸引,在開課之前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春天的氛圍,積極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聆聽優美的聲,在《春天音樂會》去發掘春天的美。經過前面的體驗,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角色,曲唱得異常動聽。這個環節使全體學生在充滿興趣而愉快輕松的狀態下,主動去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到快樂。所以創造寬松、活躍的教學環境,這是引導孩子喜歡音樂課、對音樂課感興趣的環境基礎。2、抓住學生好奇心,創設感興趣的音樂意境我們都知道好奇心是兒童十分寶貴的內在素質,他們天生就有對動聽、悅耳音響的好奇心,成人司空見慣的現象,對兒童來說很可能完全是新鮮的。我們教師要通過良好的身體語言,動作語言、神態語言去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情景,在音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對音樂的美感與興趣,讓他們自然的參與體驗,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形成良好的興趣。在學唱曲《動物園》教學中,為了達到上述效果,我精心繪制圖片及播放多媒體課件,太陽、小鳥、美麗的大樹和各種動物頭飾,教師在美妙的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富於情感的語調,豐富的表情激發學生:「同學們,從我們學校開往森林王國的開心汽車馬上就要出發了,」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美麗、神奇的大森林,許多動物在迎接他們,還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地飛出,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形象生動而又富於情感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的作用於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效果。通過前面環節的鋪墊,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他們都豎起了小耳朵,用愉悅的心情去聆聽和感受音樂所傳遞的美。通過這一教學片段,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被教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地溶入到音樂意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習興趣傳統教授音樂知識對學生來說枯燥、難記、易忘。所以,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尤其是小學生好奇心強,善於模仿,求知慾強的身心特點,在加深感情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將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根據各種音樂知識的不同特點,編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順口溜,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兒中充分調動學習興趣。在教授四分音符時,我這樣講解:在奇妙的音樂王國里,一個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最好聽,大家都誇她,於是她驕傲了,也瞧不起小夥伴,後來大家因為她的驕傲都不理她了,於是她一個人一拍一拍的唱著單調的音。小夥伴給她編了一段順口流:「四分音符太驕傲,夥伴朋友全不要,光桿司令一個音,只唱一拍哈哈笑。」這樣學生通過故事和順口溜能容易的記住四分音符的形狀是光桿司令,時值是一拍。再如:頓音記可編順口溜:「頭戴三角帽,活潑又靈巧,唱得快而輕,短促又跳躍。」學生就可以記住頓音記是在一個音符頭上頂著一個三角,演唱時短而又跳躍。漸強:漸強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張口越大。漸弱:漸弱喇叭倒著拿,聲音越來越小了。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講述,加上老師在黑板上簡單的勾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入准確的音樂術語,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三、選擇吸引學生入勝的教學方法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中教師能否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制約著學生興趣的培養和思維的發展,英國教育家皮斯博曾說:「如果你想要兒童變成順從而教條的人,就會採用注入的教學方法。而如果想要讓他們地思考,並賦有想像力和創造力,你就應當採取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啟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他們積極主動投入到富於活力與的音樂課堂中。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的教學中,。全班同學都笑了,不等教師提問,大家都紛紛舉手,爭先恐後的說:「樂曲熱鬧歡快的時候是他們在跳舞」、「音樂慢下來是他們在散步」……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再次聆聽音樂,並在音樂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紛紛模仿玩具兵的樣子,哼著旋律搖晃腦袋,還有的在模仿演奏樂器的樣子……此次教學中,我不再採用欣賞課學生聽老師講的模式,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主的探究學習。在教師的啟發下,自己開動腦筋去體會、理解樂曲要表現的東西,這樣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樂曲的歡快,在愉悅的情緒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四、改革評價方法,激發學習興趣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應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完一首新時,老師可以用小組競賽的方法來熟悉和鞏固曲,小組競賽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曲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競賽前老師要求學生要認真聆聽其他小組的演唱,並提供評分標准,讓學生自己擔任評委相互評議。然後引導他們從曲的情感、音準、速度、力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最後還評出一位最佳評論員。這樣,學生在歡樂激烈的氣氛中,不僅提高了音樂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知道了自己的優缺點,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在評價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音樂成績的評定,大多數的老師都以一首或一個曲子來評定學生的音樂成績,而這也必定要挫傷一些學生的積極性。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同特長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老師可以讓學生組合,按教材內容選用唱、奏、跳等方式來進行表演,學生自己選出代表組成評委,分組進行比賽,在分組比賽後進行個人才藝表演。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可以減輕學生對音樂考試的恐懼心理,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考核過程中同學們十分投入,課堂既輕松活潑又井然有序,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只有重視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順利地、很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現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邀翔,馳騁。
㈡ 《音樂對情緒的影響》調查問卷,與步驟。
音樂,它本身作為一種藝術、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生活,人類思想感情。通過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完美的組合,感染欣賞者。人們常說,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凈化靈魂,這當然和音樂的特性以及人們對音樂的心理感知是分不開的。人們對音樂的感知理解與欣賞是通過一系列心理活動來完成的,而音樂的社會功能主要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通過欣賞者的心理活動得以發揮。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那麼音樂欣賞的過程也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音樂欣賞是極富幻想的,它可以使人超越一切。人在現實世界裡有種種煩惱、憂慮,人會感到自己的渺小與無助,而音樂卻能讓人超然物外,調劑客觀與主觀的矛盾,恢復人的心理平衡,使人在樂聲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與大自然渾然一體。音樂還能表現激烈的沖突,表現人與命運的搏鬥,寄託和排遣人心底的痛苦和憂傷。在欣賞這一層次上,音樂不僅能幫助人解除苦惱,而且能夠沖破習慣思維的束縛,使人的想像插上翅膀,激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和潛能。
音樂能影響人的情緒,它也體現在人生理上的反應。輕松歡快的音樂使大腦及整個神經功能得到改善。節奏明快能使精神煥發,消除疲勞;旋律優美能安定情緒,集中注意力,增強人們生活情趣,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恢復,顯而易見,音樂對精神、情緒具有極大的影響。研究表明良好的音樂既能消除人的不良體驗,也能擴大其感受、感覺和體驗的領域,又能使聽音樂過程中出現的思維結構得以提高。因此大多數學生可依據這些原則進行音樂調節。
運用音樂來調節情緒必須要參加音樂活動,參加音樂活動指的是唱歌,聆聽樂曲演奏樂器等。無論從事什麼樣的音樂活動,都會體驗到音樂的強大魅力,受到音樂的感染。唱歌可以使人精神振奮,即使是淺唱低吟也能使人心頭的郁悶一掃而空。演奏樂器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訓練,恐怕大多數人都辦不到。而聽音樂是只具備了正常聽力的人都可以進行的。聽的越多,欣賞能力就越高;欣賞能力越高,就越能夠體會音樂的優美精妙,就越容易受到音樂的感染。
一個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會拒絕音樂給他帶來的好處,不管是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狀態中感知,還是與音樂的感情內涵相互交融,發生共鳴,我們都會在不斷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華。像一首首感動我們心靈的曲子,如凱利金的薩克斯曲《歸家》,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門德爾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藍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遠的曲子,讓人從感傷中解脫出來,變得心情暢然、興奮,且充滿自信,特別對那些有心理困擾的人大有益處。聽音樂,無論現代的還是古典的,只要溶於音樂的海洋中。我們就可以調心、調息、人靜、放鬆、聯想,調養身心的同時便可祛病強身,平肝潛陽,健胸益智。
人類文明發展業已證明,由於音樂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備的音樂審美心理結構,已成為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因此大學生們多聽音樂吧,它會使你心靈更純凈,生活更愉快,身體更健康,更富潛力和創造力。
主要音樂分三種,一種為輕音樂,一種為娛樂性音樂,一種叫做噪音。根據專家調查,輕音樂有助於大腦的學習,在人學習的時期有助於大腦的記憶,根據兒童智力研究專家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在少年時期,學習音樂,有助於提高智力。下一種,娛樂性音樂,能可以改變氣氛,放鬆心情,作為興趣的追求。它可以分為,情感的發泄,有鼓勵意義方面的,流行音樂:比如重金屬音樂。第三種,噪音。凡屬音樂,在不適當的環境下,都屬於噪音,而且有時音樂的音頻可以影響大腦的腦波。可以導致精神錯亂。
音樂能通過其音調影響人的情緒。在我國古代素來重「禮」「樂」。《樂記》中說:「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樂至則無怨。樂行則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平和,移風易俗,天下皆寧。……」這里談到了音樂對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古希臘也十分重視音樂,認為E調安定,D調強烈,C調和藹,B調哀怨,A調高揚,G調浮躁,F調淫邪。亞里士多德推重C調,認為C調最宜於陶冶青年人。
美國紐約醫科大學音樂心理療法研究組的教授們,在音樂對人們的感情影響的調查中指出:「節奏緩慢、悲哀的音樂,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活動減少,對話中常常充滿怨氣和敵意。相反,節奏鮮明、流暢快樂的樂曲,使人們之間友好交談。」
在我們每個人出生之前,我們在母親的胎內伴隨著母親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長。健康、和諧的胎音和心音,能夠給胎兒情緒、心理以鎮靜的效果;相反,情緒不安、緊張、混亂的胎音會給胎兒以不良的影響。根據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戰爭、空襲恐怖中的孕婦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兒、腦障礙兒童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高得多。「胎教音樂」,與其說是讓胎兒在母親體內聆聽音樂教化,倒不如說是傾聽音樂教化的母親由於情緒、精神的安定,促進了胎兒良好地發育成長。
無論是孔子還是貝多芬,都對音樂對人心性陶冶的功能表示出巨大的贊賞。在他們看來,音樂對人情操的陶冶,完全是因為音樂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但是從音樂治療的角度來看待音樂,音樂對人心理和情緒的影響,除了音樂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性對人有影響以外,還因為音樂能夠在技術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是有針對性的即興創作的音樂更能夠和人的情緒進行直接的溝通。
情緒不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時也是認知世界的催化劑。因為人在情緒好的時候,認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積極,反之則容易產生消極認知。音樂既然能夠通過自身包含的情緒來影響人的情緒,當然也就能夠對認知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力,所以這樣一來,音樂對人的情感世界與認知世界兩方面的影響,自然就都包含了無限的潛力。
音樂對人情緒的影響論文
音樂對人的情緒是有影響的,它通過音調來影響人的情緒。不同的音樂類型也會導致不同的情緒。國外有位心理學家曾對三個不同的交響樂隊的208名隊員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以演奏古典樂曲為主的樂隊成員心情都平穩愉快:以演奏現代樂曲為主的成員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噪,22%以上的人情緒消沉,還有一些人經常失眠,頭痛,耳痛。有人對一些音樂愛好者作過了調查,發現在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里,人與人的關系和睦:經常欣賞浪漫派音樂的人,性格開朗:而熱衷於現代派音樂的家庭,成員之間經常爭吵不休。
可見音樂的確是能夠影響人的,但是不是音樂對人的影響程度都一樣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選用290種名曲,先後測試過兩萬人,都引起聽者情緒的變化。情緒變化大小與被測試人的欣賞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樂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緒,如憤怒,畏懼,嫉妒等。
音樂具有開拓性,創新性,並且對人有著很強的陶冶作用,能使人心緒浮動,心志堅定,如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曾經說過:「誰讀懂了我的音樂,誰就可以打敗命運。」在1~3年音樂學習中的孩子,更有審美眼光,性格開朗,愛動腦筋,想像力強。
既然音樂對人們的影響那麼大,是否可以利用音樂來造福人類呢?
「音樂治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音樂治療」這一術語是在四十年才正式出現的。五十年代在美國首次有「音樂治療家」的文憑。現代的音樂治療是把音樂作為一種活動療法,即通過具體的音樂活動來求得治療的效果。這不僅把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而是作為一種科學來對待。音樂治療是針對病理的治療。它注重的是人的整理而不是某一部分。通過對人的整體乃至生活環境的調整,使其取得協調一制,從而消除心理的與身體的病態。
英國一位醫生給一個患神經性胃痛的病人開了依仗奇怪的處方,就是讓病人聽德國巴哈的樂曲唱片,每天聽三次,都是在飯後,病人果然恢復健康。羅馬的一位醫生在給病人做手術時除了用麻醉葯以外,還加上音樂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鎮靜作用通力,在婦產科中也運用音樂產生鎮痛和催產的作用。當高血壓病人煩躁不安時,每天聽一些抒情,平靜的音樂,血壓就會下降。
音樂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庄嚴的旋律賦予了人們豐富的想像,悠揚的曲調能夠讓人愉快的休息,舒緩悅耳的曲子能夠驅散疲勞。
當然音樂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有人進行過這樣的嘗試,對精神抑鬱、急噪易怒、頭痛胸悶者;對精神恍惚、心神不安、頭暈、多思善感的,失眠健忘者使其聽歡快明亮的樂曲病人欣賞之後都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而緊張恐怖的樂曲,怪誕的音調,刺耳的和聲,瘋狂的節奏則對人體神經系統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破壞心臟血管正常的運動規律,導致情緒不安,煩躁易怒,惡心嘔吐,頭痛以及血壓升高等等。其實現代西方樂曲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亂曲怪調,那不是值得欣賞的音樂,而是一種高分貝噪音,對人體有害。這些是要避免的。
㈢ 小學生眼中的音樂調查問卷
1.你們學校開設了音樂課嗎?Y/N
2.音樂課上多數是什麼類型的音樂?革命紅色歌曲/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欣賞/都有
3.你有喜歡的偶像嗎?是誰?
4.為什麼喜歡他/她?唱歌好聽/有才華/長得好看/說不清,就是喜歡
5.平時喜歡聽什麼類型的音樂?流行/搖滾/純音樂/其它(請註明)
6.有學過樂器嗎?Y/N
7.認為會什麼樂器的人很厲害?鋼琴/小提琴/古箏/薩克斯/其他(請註明)
8.覺得生活中需要音樂嗎?Y/N
9.你希望小學音樂課開設哪些內容?音樂欣賞/教會唱歌/其他(請註明)
10.談談你對音樂的感覺。
想了這么多,有些問法和答案可以適當改一下,形式可以做的好看些,吸引小孩。呵呵,現在小學生都是很厲害的,不能小瞧了哦~祝你成功!!
㈣ 學校音樂愛好現狀調查問卷怎麼寫
1.參與調查的人的性別
2.年齡
3.學校有沒有開設音樂課程?
4.學校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
5.你對音樂的態度?
6.希望學校怎樣對待音樂課程?
7.你對現代音樂的了解程度?
*^_^*
㈤ 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應該注意什麼
著名教育學家福祿培爾曾說:小孩的工作就是玩耍。游戲是小孩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從學生好玩、好動的特徵來看,音樂游戲是音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部分。音樂游戲是以發展學生音樂能力為主的一種游戲活動,音樂是它的靈魂,學生在伴隨音樂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可被喚起好奇心與聯想,從中學到一定音樂知識。在音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游戲,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這樣說,音樂是一門很「難」的藝術。無論是音樂的欣賞、表演或者創作都需要遵循一定之規,都不可能是胡思亂想、胡編亂造的結果。那麼,怎樣在「難」的音樂和幼稚的孩子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呢?怎樣將音樂和孩子溝通起來呢?音樂游戲恰恰能夠做到這一點。好的音樂游戲集中體現了音樂的藝術性、技術性、抽象性與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因為游戲可以將豐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孩子們在樂此不疲的、喜聞樂見的玩耍中不知不覺地獲得對音樂的感受與表現的能力,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創設饒有興趣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低段的音樂教學我喜歡採用唱遊的形式來鞏固新學的歌曲。「唱遊」從字面上理解,可以說是一種學生邊唱邊做律動的活動,通常稱之為「音樂游戲」。在這個環節中,我發現,孩子們在游戲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投入,使他們能夠無數次地反復進行同一游戲而樂此不疲,並在充分熟練中不斷改變玩法而感到愉悅。同時,正是基於這種自我迷失性的情感投入,孩子們還常常會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和出乎想像的表演。就連平時不愛表現的孩子也會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把音樂游戲中所要表現的節奏、音樂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
那麼低年級的音樂游戲該怎麼上呢?
一、在律動中激發學習興趣
律動就是隨著旋律的節拍有規律的表演優美動作。它可培養學生的美感與樂感。上課鈴一響,學生們在節奏明快、曲調優美的音樂中律動進入教室,興趣很容易激發起來,耳目一新。律動採用學生易掌握,接近於生活的跑跳步、拍手、踏步、點步等,跟著老師一起做或自編動作,培養了他們的節奏感。接著用音樂問答的形式師生問好。低年級的發聲練習曲大致模仿一些動物的叫聲,本來有趣,再加上一些律動,如蜜蜂飛舞狀、小狗跳起狀,使學生的興趣盎然,他們積極投入,注意力特別集中。在一唱一動中,掌握了發聲所要求的呼吸與氣息,達到教學目的。
二、在音樂游戲中掌握音樂知識
游戲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行為。而音樂游戲則是在這種本能的基礎上對游戲的進行者加以規范,已達到美的享受。
以游戲為樂的孩子們,天生就是美的欣賞者與創造者。當音樂節奏與他們的生理運動一致時,生命沖動的神奇力量總能使孩子們融入到他們周圍的世界中去,使兒童天然地因對游戲的興趣而對美產生興趣。例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一課時,剛聽到音樂響起,進行曲的節奏使孩子們情不自禁的想動起來。我簡單的介紹了曲子,就讓孩子們隨音樂走一走,雖然他們也玩得不亦樂乎,科音樂的節奏及韻律完全被忽視了。我試著讓孩子們再多一點地投入情感,音樂響起時我說:「夜深了,小主人睡著了,此時,被關在箱子里的玩具兵們偷偷地從箱子里爬出來……」和著音樂,孩子們個個賊頭賊腦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段音樂之後,我又說:「小主人此時睡得正香呢,玩具兵們有的……」我用手指著一個孩子,他馬上和著音樂學起了解放軍走路,「有的……」我又指著另一個孩子說,他馬上學起了解放軍打槍。隨著音樂的不斷進行,孩子們一個個地學起了玩具兵,他們投入的情感,遠非我們所能想像。最後,音樂停了,樂曲結束了,我故意學著小主人的樣子,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揉揉眼睛,等我再看他們,一個個地,擺著音樂結束時的動作一動也不動,那樣子使人忍俊不禁。正是這樣的音樂游戲,使他們不僅掌握了進行曲特有的行進節奏,而且能把它表現得更加優美、表情,從而激發了孩子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孩子對音樂感興趣。
三、通過歌表演、集體舞發揮學生創造力
低年級學生好動,每學會一首歌,會興奮得手舞足蹈,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讓他們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姿態,動作來體現對音樂的表達。有的歌詞簡單易理解,就讓學生自己去編、去做。如《上學歌》、《國旗國旗真美麗》等,這些歌曲輕松愉快,歌詞生動形象,老師通過歌詞中的自然景色的描寫啟發他們發揮想像力、創造力,自編動作。集體舞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群體意識,它動作較難,須由教師教跳。除課本上要求的,還要自創一些組合,如漢族秧歌、蒙古硬肩、藏族弦子、朝族聳肩、維吾爾族的脫帽,多姿多彩的民族舞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對發展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以及美的鑒賞力都有積極作用。
四、寓德育於音樂游戲中
音樂游戲在德育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和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優勢。它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優美、動聽的旋律,生動形象的表現,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過美妙的音符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啟迪學生的道德情操。它不是空洞的說教,也不是生吞活剝式的灌輸,而是將音樂藝術的美感與思想教育巧妙地融匯在一起,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小學音樂課本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串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還要讓他們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歌曲的處理、歌曲的表演、歌曲的創編、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音樂《龜兔賽跑》、《彼得與狼》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先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聽我的講述,再請學生根據音樂中的形象,分角色來演一演,最後請學生起來說一說你從表演中明白了什麼?以此培養學生勇敢機智、不驕不躁的德育品質。
再例如:在學習《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我首先通過談話式導入新課:學校每周一早上舉行什麼儀式?講講自己見過的升旗儀式,談談自己的感受。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介紹有關的國旗知識,教育學生要懂得國旗的含義和重要意義,在學會歌曲後,我說:「小朋友們,你們已經用你們的歌聲表現出了你們對國旗的熱愛,請你們想想,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現呢?」這時學生會想出很多自己的方法,如:創編動作、歌曲伴奏等等。並在表演中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學習環境,並要求同學們在升國旗時神情專注而莊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國旗的真摯情感。
最後特別重要的是在運用音樂游戲時,一定要和音樂教育相統一。學生不能在熱火朝天的游戲中玩過後就只知道好玩,沒能從中獲得知識,老師一定要明確音樂游戲只是音樂教學的一種手段,要靈活自如地運用於自己的教學課堂中。老師應該抓住音樂游戲的音樂性、趣味性設計游戲,如節奏訓練游戲,音準訓練游戲、培養音樂感受力游戲等等其他類型的游戲。這些都要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教育者應該利用音樂游戲,讓學生發展音樂。總之,低年級的音樂游戲就是讓音樂課「活」起來,使學生在音樂中「動」起來。為提高兒童的音樂素養,培養兒童音樂能力,提高兒童欣賞水平,調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去,感受美、欣賞美、學習美、創造美、表現美、懂得美。願我們每個音樂教師都能拿起音樂游戲這把金鑰匙去幫助孩子們開啟音樂殿堂,將孩子們帶進美的世界。
㈥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進行趣味教學
一、趣味教學能撥動學生興趣之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求知、探索慾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看不見、摸不著,如果把音樂課上成聽歌唱歌課,是遠遠不夠的。音樂游戲有效地打破了音樂學習的空間,將知識在愉快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
例如,在進行一些節奏訓練、聽音訓練時,利用先進的教學用具做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練習時,磁性線譜板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節奏型或聽音練習題,可讓學生進行聽辨練習。老師拍出一條節奏題,就讓學生在磁性線譜板上擺出教師所拍出的節奏,或找到老師彈奏的那個音高。這樣,利用游戲,使抽象的節奏訓練、聽音訓練變成了可見的高、低、長、短。教師還可及時反饋信息,控制教學節奏,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作為導入過程的游戲,其作用是揭示課題,吸引初中生注意力,激發初中生興趣和積極性,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要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短小精悍。要讓學生在短小有趣的游戲中迅速進入音樂課的角色,感覺游戲似乎太短,從而激發學生以高昂的情緒進入課堂。如:新歌教學中可以以聽強弱找位置、擊鼓傳花等小游戲引入主題。
二、趣味教學是架設學習音樂的橋梁。
創造是人的本質,是生命力和靈性的自由洋溢。奧爾夫教學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初中生的創造力。學生樂於參與的音樂游戲,具有開發初中生「自主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作用。音樂游戲能使學生受到啟發去創編音樂、發展音樂。正如廖乃雄所說:「在音樂課堂中,游戲性和音樂性必然原而有之,這樣,作為音樂游戲,方才能成為一種再好不過的,生動有趣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
根據贊可夫的理論,音教學原則的核心是發展和形成學生的音樂聽覺表象。音樂游戲具備了將音樂聽覺表象付諸於行動之中的功能,讓初中生從音樂中來——感受音樂(聽音樂);到音樂中去——表現音樂(音樂游戲);再回到音樂中去——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掌握音樂)。比如,當學生學完了「do、re、mi、fa、so、la、si」七個音後,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音樂游戲,讓學生嘗試著進行簡單的旋律創作。如,我讓七個學生來扮演七個小矮人,每個小矮人的頭上戴著一頂小帽子,帽子上寫有七個音的唱名和節奏,讓學生嘗試著搬動小帽子,編織自己喜歡的旋律,再把排列好的旋律唱出來,然後發揮想像給它配上歌詞,也可以根據歌詞讓學生選擇旋律。通過這種愉快生動的游戲,學生的音樂想像力得到發展,激發了他們的創作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創造有趣的音樂游戲,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作嘗試,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創造力。所以音樂游戲是幫助初中生架設學習音樂的一座橋梁。
三、趣味教學符合初中生音樂的自身特質
初中生音樂自身具備認知性和幻想性,初中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師要傳授給初中生的,其中的音樂作品也是讓初中生唱的,學生在教學的課堂上往往自我教育、自娛自樂所以說教師應當以初中生的心態來體察初中生的音樂需求,這就使得初中生音樂的趣味性更為重要了。
四、趣味教學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發揮想像能力
情感,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主要標志,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給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藝術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是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音樂教育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進入審美的聖境,音樂審美活動,是對審美對象得感知開始的,在審美感知中,必須帶有情感因素。
列夫.托爾斯泰說:「音樂是人類情感的速記。」不同歌曲的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變化等,都能夠給人帶來一種不同的感受。在音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完整的聽賞歌曲,不僅可以消除學生因為純粹學唱歌曲而產生的厭倦心理,而且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唱慾望,使學生能夠主動、持久的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
五、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智能
首先,音樂可以最大限度使得小學生集中精力,不管是在演奏還是自聆聽音樂的時候都是如此;其次,趣味化的音樂教學還可以使得小學生的動作以及直覺達到完美結合;最後,趣味化音樂教學還能夠使得學生的耐力和毅力得到有效鍛煉。要知道一個人的毅力和耐力是其生活在這個世上最基本的素質。
總之,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為他們創造一個有利於創造思維發展的學習環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失時機的進行創造性教育,為培養創造性地實用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㈦ 學期開學前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的音樂能力這種行為屬於教學活動的什麼
應該是教學活動中的教學交流吧,這種方式可以了解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程度
㈧ 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調查問卷
你可以去人人調查網上查找一下,裡面有挺多這方面的調查問卷,你借鑒修改一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