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政治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政治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2021-02-23 05:29:21

A. 如何應用傳統文化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傳統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資源,是培養大學生愛國 主義情操的思想基礎,對於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啟迪,有 助於陶冶大學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應用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開展思想政 治教育,需要依靠多種多樣的方式,同時秉承批判繼承、創新滲透和互補互容 的原則。 關鍵詞: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教育 引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面臨的一項迫切的任務。 世界各國一向都非常重視利用本國傳統文化對國民進行思想政治教 育,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的價值顯得格外重要。2004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說明黨和政府對大學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狀況高度重視,這也進一步體現了加強對大學生進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當前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 景下,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無疑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點。 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利於改善大學生知識結構,豐富和提升當代大 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創新,而且有利於弘揚 和培育民族精神。傳統文化教育不但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而 且會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同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 一條重要的有效途徑。利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大 學生的仁愛思想,加強大學生的修養和道德,這對於推進大學生思想 政治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應用傳統文化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1.1 有利於應對文化全球化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為了克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諸如價值、道德、 文化和安全等問題,必須要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增強民族凝 聚力唯有立足本土、擁抱世界,才能有辨別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 更高度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情感。大學生是我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在大學生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增強大學生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覺抵制外來不良文化的影響,方能保證我國 在世界經濟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1.2 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大學生思想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使大學生將所接受的外在社會規范、道德律條 內化為自身自覺的道德能動性,升華為自己的品質與信念,才算真正 達到了目的。儒家傳統倫理所提倡的「內省」、「慎獨」的道德修養方 法,經過批判地改造,賦予新的內涵,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可 供大學生們借鑒和運用。如果大學生能夠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時,發 揮道德主體的能動性,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就一定能夠提高思想道 德水平,成為真正有道德的人。 1.3 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會做人 學會做人,就是學 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使 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 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如何做人的 文化,孔子開創的儒學為中心的人文教育,便是教人做人教人求知的 最好教材。 1.4 陶冶大學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 高校傳統文化教育要植根 於豐厚的傳統文化土壤之中,將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氣質與文化追 求融入與學生的對話當中,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來陶冶大學生的 心境塑造大學生的理想人格,培養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 應用傳統文化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應用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多種多 樣的方式。 2.1 積極利用課堂資源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2.1.1 在大學的「兩課」中加入傳統文化教育課 弘揚中國傳統 文化關鍵在教育,大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課堂主要在大學。目 前,在我國高校「兩課」中還沒有傳統文化教育這門課程,建議加入傳 統文化教育課,將傳統文化教育做為大學生必修課程,列入教學大 綱。通過教育,使大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吸收傳統文化精華, 從而激勵民族精神、弘揚傳統美德。 2.1.2 開設選修課、舉辦講座或在其它學科教學中滲透傳統文 化思想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舉辦一些講座,開設一些選修 課,將正規的課堂教學與更加廣泛的課外活動相結合。我國傳統文化 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要用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來吸引大 學生,使其對傳統文化形成濃厚的興趣。 在其他學科的講授中,也可以結合學科文化發展史,對學生進行 傳統文化教育。自覺樹立各學科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育人意 識,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的結合,共同承擔傳統文化教育的任 2.2利用城市資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高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古 跡是最好的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可以將參觀這些文 化古跡作為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課,利用高校所在城市的悠久歷史和 文化積淀加強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2.3 積極營造社會環境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2.3.1 社會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是對人格影響最大的社會環境 因素。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整個大學教育日益由封閉走向開 放,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社會熱點問題強有力地沖擊著大學校園, 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和思想的形成。為了使大學生能 夠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必須形成全社會尊重傳統文化,吸取傳統文 化精髓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服務的共識。可以積極利用新聞媒體資 源,興起全社會重視傳統文化的熱潮。 2.3.2 校園環境 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陣 地,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念和 精神境界,因此營造良好的學校氛圍更顯得尤為重要。要發揮校園文 化的育人功能,必須構築濃厚的文化氛圍,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環 境。校園環境建設的內容很廣泛,如營造優良而文化氣息濃厚的校 風、學風,能使大學生自覺地接受傳統文化教育,陶冶高尚的品質,激 勵他們揚帆遠航,抵達成功彼岸。 2.3.3 家庭環境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大 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家庭對大學生的 教育、影響和引導作用,注重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努力營造一個和諧 安寧、有文化氛圍和思想氣息的家庭生活環境,為大學生接受傳統文 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2.4 加強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隊伍和制度建設 2.4.1 加強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傳統文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教師隊伍,能夠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養豐厚、 學識淵博,言行一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2.4.2 加強制度建設 加強制度建設對於保證傳統文化教育工作 順利、健康、有序地開展,促進新思路、新方法的提出和形成具有很重 要的保障性作用,如完善規章制度、健全領導體制、保證經費投入等。 應用傳統文化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3.1 批判和創新 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兩重性,對待傳統文化不能 全盤吸收,需要揚棄,吸其精華去其糟粕,找出對我們的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有益的方面。 文化也是歷史的產物,在應用傳統文化為今天服務時,必須根據 我們時代的具體情況在吸收的過程中加以合理地改造、創新,形成具 有時代特色的傳統文化。 3.2 滲透 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強烈,思維方式和精神文化狀 態也具有鮮明的個性。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採取強 硬灌輸的方式,尤其是傳統文化教育,應該採取循序漸進逐步滲透的 方式進行。 3.3 互補與互容 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有機的 整體。前者屬於歷史文化教育,反映了中國悠久燦爛的文明;後者屬於 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 167 (上接第167 (南京郵電大學)摘要:本文首先簡述了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目前的現狀,接著從存在的問 題提出相應的措施,最後從加強科技中介服務,加強推廣計劃的組織申報,建 設大學科技園,及安全評價體系方面來探討高校成果轉化模式。 關鍵詞:高校成果 轉化 模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的科研實 力不斷增強,產業能力不斷提高。我國科技大革新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升級,不少高校自辦或與社會企業聯合,通過產學研一體化形成高校 科技產業,有效地推動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為生產力。 目前高校科技產業已經成為地方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支撐 平台和成果轉化基地,要求各高校要行動起來,大力支持企業提高自 主創新能力,為服務區域經濟而全面發展。科技成果的創造或生產已 經進入正常甚至高產的狀態,在各級政府科技計劃的支持下,或通過 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自主或合作開發,每年都要產生大量的 科技成果,其中不乏先進、實用並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所以,科 技成果轉化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促進經濟增長的形式。 目前的現狀高校成果的立項很多是基於技術概念或產品創意,立項之前很 少作充分的市場調研,導致高校科研成果大多數還處於產品概念階 段,僅有少量已經形成樣機或產品。成果的共同問題是研發過程與產 業實際脫節,缺少對市場的了解,很少與實際用戶進行有效溝通,最 終成果與市場所需求的產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科技成果成熟性和 先進性不足,科技成果成熟度、配套性差,這些也影響了轉化。 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研究力量薄弱。資金短缺仍是目前我國 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目前對高校而言.科研經費多 數為來自各級政府的縱向經費,但是數量有限,尤其是產業化所需配 套資金難以籌措。致使科研項目只能進行低水平的重復,導致重大項 目難以完成,大量科技成果不成熟難以商品化、產業化。 1.2 成果立項缺少市場引導,產品開發目標不明確,研發過程與 產業及市場脫節。高校作為高新技術的重要創新者和擁有著,雖然每 年都產生大量的高技術成果,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為低下,科研與 經濟存在嚴重脫節現象。目前對高校而言,科研課題多數由各級政府 「命題」,多數科研成果只要通過技術鑒定,科研工作即告結束,真正 花心思去考慮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問題的並不多,造成了應用研 究工作與現實需求相脫節。 1.3 不少高校研究人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不強。大多數 的教師仍然固守傳統單一的職業角色,重視論文和著作的產生,較少 考慮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實用性和推廣性應用,導致與地方企業溝 通、聯系較少。 1.4 高校現行的管理體制和評價體系較重視科研的學術性而對 科技成果能否轉化為生產力,能否產生重大經濟效力還沒有系統、科 學的評價標准。這就是造成高校科研成果年均數量雖然激增,但滿足 市場需求的科研成果卻十分有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採取的措施2.1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大學科技園應該加強政策引導,認真研 究國家地方產業政策,加大力度申請政府產業化資金支持。加大校企 合作力度,進行技術轉移,以企業為主體申報各類產業化基金,最大 限度獲得政府資金支持。 2.2 產學研合作,重視與企業的合作研究。國家現在非常重視技 術創新,目前各級政府都在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各種科研資金注重向 高校與企業的產學研結合傾斜,注重成果的產業化。這樣的導向會激 發科技人員和企業對高新技術應用的熱情。科技成果轉化的經濟價 值是由市場和轉化雙方的需求來決定的,通過市場拓展開辟融資渠 道。創業板的推出為高技術成果的融資提供了渠道,讓更多的科技人 員更有信心促進高技術成果的市場實現。 2.3 在高校設立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加強校企之間的交 流,提高大學的技術創新能力。這些機構,一方面為高校教師和研究 人員的科研成果尋找市場,另一方面則將企業的課題和經營動態介 紹給學校的教師和科研人員,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 2.4 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通過政策引導,最大限 度地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研究成果及時得到 轉化。 2.5 完善相關的運作機制首先在高校職稱評定、科研工作量化 和科研獎勵等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方面進行改革,要加大教育科研 項目研究和應用的考核權重。職稱評定特別是在教學型教授的評定 時必須重點考慮其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的情況和績效。要改革教育科 研成果評價機制,高度重視教育實踐者在各個項目中的參與程度,在 科研成果鑒定中要考慮其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意義,重視教育實 踐者對其項目成果的評價意見,同時要探討並出台對教育科研成果 應用進行科學、准確量化的考評方法 模式探索3.1 加強科技中介服務。目前我國企業技術開發能力普遍較弱, 絕大多數企業缺乏技術創新的能力,主要靠技術輸入來滿足企業技 術進步的需求。高校在制定科研方向,建立新的學科,應深入社會進 行充分的調研,了解企業對科技的需求。而在科技中介的過程中,能 獲得大量企業對科技需求的信息,這些信息將有助於高校確定科研 選題,也有助於新的學科產生。 3.2 加強推廣計劃的組織申報。它的主要特點是依託於科研院 所、大專院校的科技成果,發揮國家科技綜合部門優勢,引導科研院 所、大專院校科技成果流向企業、流向農村,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形成 科研推廣的良性循環,是政府的推動、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通過 一個指導性指南,引導企業在資金和政策優越環境下進行市場競爭; 為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企業之間搭起了橋梁,從而促進科技成果轉 3.3健全評價體系。針對不同高校的特點,建立健全高校分層分 類的科研評價體系;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調整和優化高校科研的評 價指標體系;依照不同類別的評價標准,公布各高校在同類學校中的 年度科研排位。 結束語隨著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 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國家,省部委等出台的政策和意 見在高校貫徹落實,高校產業改制不斷深化,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逐 漸走向成熟,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必將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B. 中國傳統文化的重點難點

1.文化:泛指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總和

2.禪宗:始於菩提達摩,是中國佛教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宗派,是典型的中國佛教,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標本宗旨

3.宗教:相信現實世界之外還存在著超自然、超人間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著自然與社會,並對之敬畏和崇拜

4.宗法制:古代為解決職權、財產分配而建立的維護世襲統治的血緣宗法制度,是由古代氏族社會的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產生於商代後期,西周時完善

5.姓與氏:姓由居住的村落或所屬部落名稱而來,氏由君主分封的地方、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謚號而來

6.拱手禮:雙手和握,右手握拳,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的一種見面禮儀

7.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發展過程中精微的內在動力,也是指導一個民族不斷向前發展的基本思想

8.天人合一:最早產生於先秦,經漢唐發展,由宋代張載提出的關於人與整個宇宙關系的思想理念

9.四諦八道: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為四諦,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命、正念、正定為八道

10.民胞物與:民為同胞,物為同類,一切為上天所賜,泛指愛人和唉一切物類

11.厚德載物:以寬厚之道德心包含萬物,對待事物由兼容並包之心

C. 高中政治課文化生活學生活動方案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活動方案

教材簡析

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了解了古代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欣賞了古代建築「趙州橋」、觀賞了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已初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為把學生引向社會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故在本組綜合性學習之後安排了這次口語交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和寶貴的民間文化知識。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和傳統文化的來歷。

3、傾聽、表達、領悟交際,從而達到聽得認真,說得順口,品得出味兒的目的。

二、能力目標

1、學生在自主分組的基礎上合作、探究,在調查訪問、分析整理搜集資料、匯報、交流中整合語文學習資源,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2、通過活動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人合作的能力。在交互的過程中學會溝通。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4、長於表達、善於傾聽、樂於交際。

教學重難點

(重點)A盡量組織語言,大膽地與同學交流了解到的傳統文化;B培養專心傾聽,適當補充,積極提問的好習慣;

(難點)輔以文字資料或圖片等展示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並實事求是地評價各小組開展活動的情況。

活動過程:
▲搜集信息

一、激趣導入,出示學習要求,明確學習目的。
1、同學們,通過學習第17課,我們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學生自由發言)

2、這些只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處處感受到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你們願意了解更多嗎?
3、出示17課課後「綜合性學習」 一段話,自己讀一讀吧!
4、你想不想成為一位研究祖國傳統文化的專家啊?(想!)

二、成立活動小組,制定方案,調查研究中華傳統文化。

1、自願組成調查小組。(3-4人)

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和興趣愛好,自由組合成多個調查小組。

2、各小組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在實踐調查中發現新問題。

3、填寫調查情況表:









調查時間

地點

獲取資料的途徑

調查收獲

組長 組員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通過多種途徑,調動學生積極進行社會調查,他們不僅親耳聽到了,還親眼看到了,耳濡目染,使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索取,切身感受到了生活中濃濃的傳統文化。】

▲ 整理信息

學生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收集來的信息是零散的、繁多的,因此,要求學生學會對材料進行選擇、整理,為我所用。

一、圍繞主題,確定重點。
1、反映生活中傳統文化的材料很多很多。交流時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整理信息時首先要根據收集的內容來確定重點;其次,要圍繞重點篩選材料,與重點有關的整理得多一些、細一些、詳一些,其餘材料可略,甚至可以不用。

2、將學生提出的專題進行歸類。如,將陶瓷、剪紙、等歸為民間工藝;將戲劇、郵票、繪畫、書法等歸為民族藝術……

3、學生歸類填寫下表:

活動主題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調查內容

民間工藝:陶瓷、剪紙、……

民族藝術:戲劇、繪畫、書法……

古詩、春聯賞析:《惠崇春江晚景》、《秋浦歌》……

風俗、風情:各民族的服裝、生活習慣……

神話傳說:《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端午節……

飲食文化:當地風味小吃……

其他:……

二、選擇重點,確定形式。
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也確定了重點,就要考慮以什麼形式來匯報,形式的選擇,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以是圖片、文字、表格,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等,當然也可以多種形式兼而有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著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組織研究材料和運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在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交流信息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利用一周的時間,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收集、整理了生活中傳統文化的資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二、小組交流小組內每個學生都參與交流自己的資料。並推薦一人參加全班交流,組內其餘同學可以補充。

三、全班交流

下面就以調查小組為單位把搜集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想,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出。(鼓勵學生用豐富多採的形式展示,如文字資料、圖片、錄音、現場表演等,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

1、民間工藝組展示:匯報當地的剪紙藝術,也可以現場剪紙,等。

2、民族藝術組展示:通過錄音聽京劇、呂劇等;展示著名書法家的書法,展示收集的郵票,說說收藏的價值等。

3、詩詞、春聯賞析組展示:配樂詩朗誦,古詩詞表演,對春聯等等。

4、民俗風情組展示:介紹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

5、神話故事組展示:展示有關音像資料,學生講故事。

6、傳統節日組展示:介紹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

7、飲食文化組展示:介紹當地的風味小吃等。

8、其他:

四、學生點評:

1、各小組自我評價,說說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收獲?

2、學生互評:同學們,聽了其他同學的調查匯報,你們有什麼感受或疑問嗎?談談你們的意見和建議。(自由發言)

五、教師小結:

根據學生小組的不同表現頒發各類小獎章。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著重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有重點地、使用規范語言進行交流信息、文明交際的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辯論等社會交往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拓展延伸:

1、除了今天我們研究的專題,你還打算繼續調查哪些內容呢?(學生自由發言)

2、學生分小組將自己所搜集的專題資料整理成冊「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集」。

【設計意圖:「向生活中獲取知識,在生活中去運用知識,於生活中去創造知識。」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學習中快樂生活。】

D.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明確要求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內 精神。人教版新教材也浸容潤著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涵,而且特別注意選用我國優秀的 傳統文化資源,體現了鮮明的人文精神。
1 教師要善於分析、挖掘教材中我國傳統文化的教學資源,做到心中有數
2 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3 舉辦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將傳統文化的觸角滲透到學習、生活各方面

E. 2017-2018年一年級上冊 傳統文化的教學計劃和教案 (齊魯書社)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內教學目標是設容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政治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