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進行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說到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幼兒園課程整合。即將幼兒園課程的各個部分、要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課程,它更能讓幼兒全面和諧地在自主的活動中發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幼兒成為主動積極有效的學習者。其次我們還要明確信息技術的內涵意義,明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為它們的整合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幼兒教育界逐步認識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給兒童提供「整合」的課程成為了國際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基於對幼兒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我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1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角度的課程整合
1.1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內容上實現整合
課程改革中的幼兒園課程具有兩大特色:一是突出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二是強調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幼兒園課程應指向幼兒園的一日活動。
我們的課程活動在內容的整合上也完全體現了這兩大特色。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多樣性的主題教學活動,這種活動不僅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從事一系列學習活動,更包括以幼兒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所創設的有教育潛力的多媒體情境,讓他們在這種情境下自主生成的各類活動。比如,在「我最喜歡的汽車」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現實生活中的馬路忙碌的場景,讓幼兒身臨其境地觀察畫面中來來往往的各種汽車;利用便捷的互聯網與幼兒一起收集整理各類汽車玩具和圖片資料。通過播放動畫影像資料給幼兒介紹有特殊用途的汽車,如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既幫助幼兒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又擴大了教師教學范圍,使之不局限於書本教材。
1.2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形式與方法及手段上實現整合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教育活動展開的過程中進行,但較為重要的是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進行的整合。這種整合需要教育實踐的經驗,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還需要教育活動組織的應變能力。而這些經驗能力恰恰是確保整個教育整合取得成績的關鍵。
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了多種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大致分為專門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以及生活活動。他們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該聚焦於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此時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即時性、相關性等特點來加強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2 利用信息技術走進家庭社區,在課程資源上實現整合
幼兒園、家庭、社區都有豐富教育資源,應充分地加以利用,並進行有機地整合,使他們真正協調、一致地對幼兒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首先,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開辟網上家長園地,我園在網站的顯眼位置集中向家長介紹了最新的教學動態,以及對課程改革的精神、具體內容作詳細地宣傳說明,以便家長能隨時隨地地了解到我園發展狀況,而這些說明有助於獲取家長對教學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其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密切家園聯系。通過QQ、家園聯系卡等與家長進行實時聯系、交流,更有利於家長獲取有關的信息,及時反饋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情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力量。
再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廣泛性,了解社區,走進社區,融入社區。我們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設計了主題活動「我們的菜市場」。首先,老師在教師播放相關視頻讓幼兒了解市場買賣的簡單過程,其次帶小朋友去參觀幼兒園附近的菜市場,讓幼兒到菜市場去體驗一下生活,加深對菜市場的了解。對此小朋友感到非常有趣,他們親眼目睹了買主與攤主間的討價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場面,覺得十分好奇。回到幼兒園後,老師組織幼兒交流,孩子們興奮起來,提議自己動手搭一個「娃娃菜市場」。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創建一個菜場情境,看著孩子們為買賣商品起名稱、搭建賣菜台,設立收銀台,准備商品標簽和模擬錢幣……在這個模擬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產生新的需要,並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構建起對社會更深層的認識。
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堅持的四個原則
3.1 整合課程內容要堅持系列性
首先,要從互聯網中眾多的日常生活經驗里,選擇出適用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然後進行合理地整合,才能引導孩子對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加以關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發孩子進行探究、發現。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選擇孩子可以理解的社會信息。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個狹隘和封閉的空間里,社會信息通過電視等各種現代信息手段和渠道,不斷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並影響著孩子。教育工作者不妨由此引導孩子開展積極地討論,這類整合活動不僅能使孩子的語言得到充分發展,而且也會使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培養。
再次,依靠網路資料庫的力量選擇孩子可接受的科技發展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孩子有機會感受或了解到許多科技信息。他們不再拘泥於拼插積木、電動玩具,而更多地對新的科技現象產生極大的興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發現。這類內容整合無疑能大大幫助孩子積累有益的生活經驗,為孩子的將來打下扎實基礎,促進孩子和諧、全面的發展。 3.2 整合課程參與要堅持全員性
整合課程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權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課程的組織與開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幼兒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成為課程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需要、興趣、經驗、探索和體驗將被受到高度重視。整合課程作為很重要的課程改革運動,也必須得到家長的了解、認同和支持,從而讓他們也能做個積極的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才能讓家校間得到即時的溝通,確保家長能夠在空閑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題活動,從而觀察孩子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豐富的學習經驗及創造性表現,甚至為主題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備各種資料,給予孩子有關知識方面的准備,以及發揮自己的特長參與某些教育活動等。這樣做的話,才能使整合課程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3.3 整合課程實施要堅持多樣性
幼兒是在自身與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教者從主題選擇、內容規劃到活動設計,必須有機整合集體、小組、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發現並學習,在樂趣中得到發展。從而促使我們在實施整合課程時必須改變以上課為主的傳統觀念,而是要以活動為主,以游戲、參觀、製作等多樣性活動作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因而,在整合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信息化教學設備,將生活活動、戶外活動、參觀活動、野外活動等都有機結合到課程整合的范疇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創設一些以幼兒為主體的、優化了的活動情境,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自實踐,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體驗、探索、發現,全方位地獲取有關物質世界和人際社會的各種經驗,從而使知識在情境中生成構建,社會生活在情境中顯現意義。
3.4 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
現階段幼兒教育的突出問題表現在: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成人把自己的競爭壓力,延伸給了孩子。因此,幼兒不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而是在成人的控制下、以成人社會的需要取代了充滿童真和情趣的需要,「為未來生活做准備」,使得各種訓練顯得那麼名正言順。這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讓幼兒愉快、健康地生活才是整合課程的目的所在。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主要是指:一評價是要適應學生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二是評價能滿足學生個人的主體需要。新《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從興趣和需要出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這是檢驗整合課程評價堅持主體性的重要標准。面對這種標准,充滿多樣性、趣味性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4 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引入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等方面也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總之,在當今的幼兒園課程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滲入幼兒園的課程編制與實施過程中。就我國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而言,對其進行大規模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時間不過是在近二十年,信息技術真正進入幼兒園中參與到幼兒園整合課程也只是近幾年的事情,因而其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完善。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覺幼兒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育任重而道遠,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不斷努力,能夠讓每一個孩子在幼兒階段為以後的長遠發展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❷ 如何將幼兒園主題教育與課程進行整合
為了進一步深入貫徹新《綱要》精神,我園於2001年起開展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課題研究,該課程貫穿了綜合、主題、多元等思想來進行幼兒園教育教學,能進一步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的發展,為新課程的研究和實踐提供有效的途徑,這是一個頗具理論價值、現實意義以及發展前景的課題。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並將如何體現新《綱要》精神,探索融生活、游戲、學習為一體的整合課程做為課題研究的重點。 一、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研究背景 第 一、順應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的潮流。 近十多年來,國外學前教育改革中,出現了許多教育課程改革方案如美國的「早期開端」、紐西蘭「新課程方案」,特別是義大利的「瑞吉歐方案教學」,它強調的是從兒童出發,選擇符合兒童天性的主題來實施活動整合課程,並在預設的計劃中,根據兒童發展的需要允許生成課題。國內如南京、上海、台灣在幾年前就開展了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研究,是以「活動」、「整合」來建構課程的主要形式,依據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主張尊重每一個兒童的獨特性,而不能將他們單一化。在新教材實施近兩年來,各地幼教研究會及幼兒園也紛紛對「主題活動課程整合」進行探討與研究,這些教育改革的共同點就是「以兒童發展為本」,將課程改革的研究視為教育研究、視課程為聯結實踐與理論的一個橋梁。偉大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我們不能把幼稚園里的課程象大學的課程那樣獨立,什麼音樂是音樂、故事是故事,相互間不發生影響。應把幼稚園的課程打成一片,成為有系統的組織。」因此,為順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潮流,立足於國際視野,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步伐,我園不失時機地提出「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研究。 第 二、符合新《綱要》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注重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以上論述反映了幼兒教育課程整體觀的導向。而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強調的是健康、語言、社會、認知、藝術五大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有機結合,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樹立一日活動都是課程的整合觀,將課程融入幼兒一日生活、游戲、學習之中,使幼兒在學習、生活、游戲過程中整體、和諧、全面的發展。
❸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英語、整合課程教學總結
一、認識教材,了解學生 對於新教材,大家都是處在摸索探究的階段;但是同時,我也看到了許多前輩教師豐富資深的經驗。新教材是由人教出版的GO FOR IT,這套教材內容豐富,理念新穎,針對的是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同時該教材營造了一個傾向本土化語言的環境,很多內容對於國內學生理解起來有點難度。和以前的教...材相比,GO FOR IT的起點比較高,單詞的呈現比較多,而且難度剃度不明顯,提倡「用到即學」。而作為學習該教材的本屆學生來講,他們當中大部分沒有接觸過英語,有的也就是小部分在暑假接觸過英語,才初步入門。在這樣的情況下,感覺上課難度比較大。 二、因材施教,掌握難度 我們常說,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在經過幾次新教材教研活動後,感覺受益非淺,於是開始學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的把教材的難度降低,比如聽力在本套教材中難度比較大,我就把聽力的形式進行適當的改良,讓學生更容易聽懂,不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想這大概就是教育學中所說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 同時根據不同的班級的學生性格特點,我也採取了不同的策略。開展各種各樣的小組活動,讓他們討論合作,鼓勵他們積極發言。一個學期下來,總體來看,三個班的成績基本上持平。 三、調動氣氛,參與鼓勵 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我感覺學生一部分不願意起來發言:一個是教材比較有難度,怕講錯;另外一個是學生膽子比較小。針對這樣的情況下,我把教材難度降低,並採取表揚和鼓勵的方式。 同時,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四、加強鞏固,分批對待 因為英語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每次教授了新單詞以後,我都及時抽時間給他們聽寫,並認真批改。有時候,課文里出現的精彩實用的句子,我也要求學生背下來,我把5個同學分成一個小組,讓成績相對比較好同學擔任小組長,這樣想偷懶就比較難了。對於聽寫背書不理想的學生,我一般會在課後把他們留下來重新聽寫。或者是根據實際掌握情況,重新教授單詞。直到合格為止。 而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我給他們的底線也不一樣。一開始我都是統一要求所有的學生,後來我感覺這樣不符合實際。有些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本身就比較差,越是統一要求,他就開始抵制,其實到最後什麼也沒有學到。因此,我就把學生分開,一般的,大部分同學的要求是統一的,而小部分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同學,我就用相對低一點的標准給他們,這樣做以後,逐漸提高標准,學生學到的明顯多了。 在課堂教學之餘,我還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參與我們英語組內的備課和說課,並且上公開課。通過這樣的活動,有效的提高了自己對教材的理解。 在這一個學期的工作中,感覺自己尚存在很多的缺點:對教材的把握不夠,上課的邏輯性不夠強,課堂的銜接還不夠自然流暢等等。很多優秀的老師的優點都沒有學到,聽課的次數也還不夠多,尤其是跟其他老師的交流還太少,希望在下個學期能多向其他老師前輩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❹ 幼兒園整合式課程數學下會有幾個教案
1個 幼兒的發展和學習內容涵蓋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的學習規律和教育規律,領域課程根據中國兒童心裡及發展規律,最完善地保持了各領域教育目標、內容和學習方法的相對獨立性、完整性和獨特性,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幼兒教材所無法替代的。而在領域的基礎上進行橫向滲透,以解決幼兒園課程不宜採用高度分化和系統化的學科課程形式,積極尋求不同領域教育內容之間的聯系並加以滲透、融合,最終構成一種完整的中國幼兒教育課程—— 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這正是國家教育部新近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核心理念和主題概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毋庸置疑,符合國家教育部新《綱要》的靈魂、完美彰顯中國教育文化背景、適合並有利於提升中國幼兒教育現實水平的課程模式。
❺ 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遇到了哪些問題
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對教師的要求太高,許多教師不能用好課程。例如:課程中的許多活動設計涉及的領域多,往往在各領域跳來跳去,沒有主次之分,使教師在教學時很難把握。又如多數活動設計忽略兒童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水平和年齡階段水平,實施時不得不由教師重新調整設計,極大地挑戰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由於把握不當而出差錯,特別是新手老師。 2、對幼兒園各項設施的要求太高:課程強調兒童的自主學習、區域活動,本來是很好的事。可是農村幼兒園班級規模過大,場地和教育資源有限,使區域活動很難得到真正有效的開展。本課程的編制者只將關注點放在城市示範性幼兒園之上,不了解農村幼兒園的實際。
❻ 幼兒園整合課程中教育活動設計的組織策略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老師每天必須要精心設計准備的活動,也可以說是幼兒獲取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徑。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究竟要教孩子學習什麼,獲得什麼,它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具有導向作用,引領著教學過程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制定符合幼兒實際的教學目標。 如何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參與學習、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在情景一中,教師沒有考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把目標定得過低,局限在幼兒已知的三種形狀,導致幼兒注意力分散。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幾種形狀,更符合幼兒的實際經驗。情景二中教師是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知識經驗來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運用幼兒已有的拋丟沙包經驗參與學習,解決接沙包的難題,還掌握了新學的「頭頂沙包」等技能。 「一切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來制定目標才是有效教學的策略之一。 二、教學形式的創新 傳統的歌唱教學總是坐在教室里,老師唱幼兒跟唱,一遍一遍的重復學習,幼兒沒興趣,老師也教得累,因此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要創新,如情景二中的這位寶寶班的老師利用幼兒的無意識記憶,在遊玩中輕松讓幼兒學會這首歌曲。教學形式的創新對有效教學有重要作用。 三、教師提問引導的設計 繪畫活動老師巡視指導的根本目的在於激發幼兒再創作的興趣,充分喚醒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滲透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此教師在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時,要注意用得當的啟發性的語言,隨時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如果老師這樣說:「點點,一隻小雞多孤單啊,你看我們小朋友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玩的呢,小雞也喜歡和好朋友一起玩才高興,我們再給小雞畫幾個好朋友吧!」利用具體的情感參照,容易喚起幼兒再度創造的慾望。 四、教具的設計和使用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要目的明確、指示規律。情景一中教師使用的螞蟻教具,其實完全可以做成圖片貼在胸前。每一種教具在使用前,教師都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備,自己先練習操作一遍,以免教學活動時手忙腳亂,失去了應有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情景二中教師由於事先沒有操作過教具,而且把教具設計的過於瑣碎,因此在使用中出現了差錯,效果適得其反。教具的應用以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為核心,這樣教學才能有效。 總之,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實行有效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幼兒有所收獲。
❼ 幼兒園整合課程的讓孩子獲取哪些知識
合課程目標要堅持發展性 請看一例:在繪畫活動「小鴨」教學過程中,某教師一改以往先講解示範繪畫步驟、後讓幼兒模仿的枯燥教學方法,而是為每個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活動的小鴨紙板玩具。結果,孩子們一接過就很有興趣的和它玩了起來,轉轉「小鴨」的頭,動動「小鴨」的翅膀,擺擺「小鴨」的腿,每個孩子都玩得非常帶勁,有時還發出歡快的笑聲。孩子們一邊玩,一邊用桌上的各種圓片粘貼小鴨,這位老師看了情不自禁地問:「你的小鴨在干什麼」?孩子們爭著回答:「我的小鴨在看天上的雲」; 「我的小鴨在低著頭找小魚吃」;「鴨媽媽不見了,小鴨回頭找媽媽喲」;「我的小鴨和你們都不一樣,他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這位教師趁熱打鐵: 「小鴨怎麼會做各種動作」?「轉小鴨的頭,嘴巴朝哪兒,小鴨就能看到哪兒了」。孩子們通過擺弄探索,經過了一個試驗過程後,輕松地在紙上畫出各種動態的小鴨了。這個活動中,孩子自始至終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學得輕松又自然,他們的作品充分表現了各自的創造和想像,是孩子們自己的畫。 的確,幼兒園課程是為幼兒的發展而存在的,而不是為系統知識的傳授而存在。幼兒園的課程關注的不是應教給幼兒哪些知識,而是幼兒發展的任務是什麼,或者說幼兒應在哪些方面得到發展。過去我們過分強調分科或分領域的教育,往往導致教師只注意某一學科或領域的教育價值。如:在數學課或語言課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只注重幼兒的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對活動中出現的人際交往問題或幼兒感興趣的自然現象或社會性的問題卻往往會被忽視,這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幼兒發展的整合是幼兒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他各項整合的出發點和歸宿。幼兒教育整合中的工具性目標、認知性目標與情意性目標的制定都應該關注幼兒的發展。
❽ 幼兒園的信息技術應用與教育整合存在哪些問題
二十一世紀我國正在加緊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部向全國教育界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歷史使命。學前教育已進入高信息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教育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我園把新《綱要》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現代化教育技術中,把現代化教育信息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對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有了一些初步的體會。 一、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師 網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深刻變革,從而給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地位、教學方式方法帶來越來越深刻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必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對於現代信息技術,關鍵是在於教師的應用,只有在大量的應用和實踐基礎上,才會對陳舊的教育模式、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以及對教師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水平帶來一系列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現代信息技術看作是現代教育一種手段、工具、更要掌握其中的科學理論與方法。因此,幼兒教師既要做一個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者,又要做一個實踐者,唯有這樣,才可能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1、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促進教育觀念的改變。教育技術拓發展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新型的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幼兒主體地位的教學結構。實現這樣的教學結構改革,就是要徹底改變教學系統中四個要素的地位,作用和它們之間的關系,而其核心則是要改變教師與幼兒的地位,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師由活動的主宰,改變為活動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幼兒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幼兒則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改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2、教師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內容十分豐富,范圍非常寬廣,牽涉到許多科學理論問題和實際操作問題,作為教師必須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學習現代化科學知識,發揚探索和創新精神,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掌握常用的教學軟體的使用,不斷提高專業基本功和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指導能力及組織能力。 (三)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啟蒙活動整合,教師應該注意的方面。 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具有生動,形象,色彩鮮艷,靈活多變,效果逼真等特點,有助於突破重點難點,有助於鞏固所學知識,有助於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能力等。但在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運用這種手段進行教學,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應該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切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思想,充分藉助多媒體設備的優勢,合理設計幼兒活動的教學資源,提供活動資料,設計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積極思考,動手實驗地去發現知識,去領會知識。切不可盲目的不分適宜的用起信息技術到活動中,使得幼兒活動後還清楚到底學的是什麼! 2、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導地位,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有賴於主導作用的啟動和激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有的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3、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不管是「健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語言教育」還是「藝術教育」,都應以游戲和活動為主要教育方式。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有利於促進幼兒參與游戲和各類活動,並能幫助幼兒在愉快的游戲和活動中思考和學習。就此而言,我認為,信息技術整合於幼兒園科學啟蒙活動中,應努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兒童生活,游戲,活動(和學習)中的「玩具」,讓幼兒在課余時間中盡情玩樂,在玩樂中探索。 4、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能完全代替科學實驗活動。一些科學小實驗必須靠幼兒親手嘗試才能培養他們在實驗中經受的思維、操作,分析和觀察能力的鍛煉。目前的多媒體課件只能提供視覺和聽覺的信息,根本無法達到的活動的目的,不算課件設計得多好,這樣做就完全失去了實驗「過程」的意義。因此,我認為能夠讓幼兒觀察,體驗,嘗試的小實驗,不適宜選用課件來替代。 一、 信息技術與幼兒 1、利用網路技術,將活動室創設為科學屋,激活幼兒主動探索的慾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 發展理論中,指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而這一點對於開展科學啟蒙活動更為重要,因此我採用了科學活動大環境與科學活動小布景結合起來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主動觀察,主動發現,主動探索的慾望。而現代網路技術,素材光碟等給我創設環境提供了便利。如我在大班創設了《植物王國》,《科學大探索》,中班創設了《海洋世界》等,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展開無限的遐想,圍繞自然科學,生態科學布置各個室內的「小布景」。為幼兒營造濃厚的科學氛圍,捕捉一些幼兒感興趣和喜愛的科學信息,使其微型化,讓幼兒每天生活在充滿科學氣息和賦予想像的環境中。 另外我從網上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圖片,創設了幼兒感興趣的牆飾和活動角,如我設計了「小小氣象站」,「游銀河系」,「保護海洋」等活動讓幼兒了解地球,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活動區角中我們提供了「果汁的製作」,「有趣的磁鐵」,「會吸水的紙」,「海洋食物鏈」等操作材料和觀察內容,並引導孩子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在網上收集資料。為此我將活動室除了牆飾外還分了教師資源和幼兒資源,供教師和幼兒進行網路知識共享,為以後的活動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由此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啟迪幼兒的智慧。 2、巧設情景,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 對幼兒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前調動幼兒的求知慾望,激起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在學習起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傳統課堂上僅僅靠簡單的掛圖,色彩變幻等手段來刺激學生的興趣,顯然是很不夠的,有了現代信息技術,活動前通過多媒體播放與本次活動有關的動畫、錄像、圖片、聲音等更易激發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動。如在《祖國是個大花園》這個活動的引入,我先讓幼兒觀看科學啟蒙VCD,讓幼兒了解祖國是個大花園,有著繁多的花草樹木,了解主要大城市的花,從而深信刻認識到「愛環境,愛家園」的重要性。又如在《春夏秋冬》活動中,結合計算機IBM「小小探索者」軟體中的《橡樹池塘》游戲,在准備開展活動前一星期,讓幼兒按組或結伴地輪流在電腦王國里自由探索:春夏秋冬分別的氣候、有些什麼動物、植物有什麼變化等。通過科學啟蒙VCD和計算機IBM「小小探索者」軟體游戲,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生動有趣的游戲,學會使用計算機,更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活動,分享成功與快樂。 3、 化靜為動,突破科學啟蒙教材的重點難點 科學活動大多數內容比較抽象,現有的《科學啟蒙》聲像教材是根據《小學自然常識》教材攝制,而現行的小學科學教材中,很大的不足就是經常出現一些離現實、離這個時代較遠的信息,孩子對一些很枯燥乏味的內容都顯得不願意去看去聽,教材編寫受到一定限制,一些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科學內容不能在教材中及時、准確地反映出來,就算能反映出來,教師也難以表達。幼兒園的孩子好動,對動畫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想盡辦法讓靜止的教材動起來,然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很好地突破科學教學重點難點,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進行動態展示,加強幼兒的直觀印象,讓幼兒學起來更輕松一些,使幼兒願意去學,有興趣去學。
❾ 幼兒園整合式課程健康《乾乾凈凈人人愛》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怎樣洗手,身體各個部位。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准備 1、一盆清水,一條干凈毛巾,一條臟毛巾。2肥皂一盒。3、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u 通過出示一雙臟手,引起幼兒的觀察力。 如:孩子們,很奇怪哦,怎麼我的兩只手長得不一樣呢?一隻白,另一隻怎麼是黑的呢?我的手究竟怎麼搞的呢?(幼兒回答臟手) u 故意觸摸幼兒,試探幼兒的反應。 如:孩子們,我現在用這只黑手去握你們干凈的小手,你們可千萬別不理它哦。(幼兒肯定迴避) u 表演傷心難過,激發幼兒的憐憫之情,引起幼兒的思維。 如:孩子們,你們都不願意讓我碰你們的手,都沒有孩子要理我,我好難過哦,嗚嗚,難道你們就不能給我想想辦法,把我的手變干凈嗎?(幼兒回答洗手) u 再次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做示範。 如:那我不知道怎麼洗手,哪個孩子能上台給我演示一下。(幼兒自會自告奮勇) u 通過犯錯的形式,引導幼兒的觀察與動手能力。 如:孩子們,你們看我洗手後用的臟毛巾擦手,怎麼樣了呢?我的手洗掉了沒有?怎麼還黑乎乎的,哎,那旁邊黃色的是什麼啊!孩子們,你們誰能告訴我那是什麼嗎?(幼兒回答肥皂) u 出示肥皂,引起幼兒說出它的用途。 如:孩子們,那你們知道肥皂是用來干什麼的嗎?(幼兒回答洗衣服、洗臉、洗手等等) u 通過用肥皂洗手,讓幼兒了解肥皂的奇妙之處。 如:那我試一試用肥皂洗洗手,看我的手有什麼變化沒有,哎喲,真神奇,那黑乎乎的手不見了,看,黑色的東西進水裡去了,我的手現在怎麼樣了?(幼兒回答干凈) u 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洗手步驟,改正其中不正確的方法。 如:孩子們,我這里有一張掛圖,上面有如何洗手的步驟,大家都看一看,我們洗手的方法對不對,錯,錯在哪裡? u 引導孩子動手能力,指正一二。 如:孩子們,現在我要請一個孩子按照上面的步驟來洗手,我們觀察他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最後拿出臟毛巾和干凈的毛巾,讓幼兒選擇) u 教師小結:我們的小手,可不要輕視它,它非常有用,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天天給它洗洗,這樣細菌就不會粘在上面,也就不會進小肚肚裡面,變成小蟲,咬我們了,也就不會感到疼了,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了,我希望每個孩子都養成飯前洗手飯後漱口的好習慣,還有千萬不要雙手在地上亂爬,臟了手就要去洗,而且要洗得乾乾凈凈,從現在起,我就要天天注意你們的衛生習慣,也希望你們認真做好個人衛生。
❿ 幼兒園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思想,以主題活動為主要活動模式,以分科教學和區域活動為輔助形式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至今,回首我們走過的道路,為我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上的改革和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地時,同時也要清醒的看到教師在教育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當下"尋找解決教學問題的大策略"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明顯趨勢,要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就必須深刻挖掘幼兒園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化"概念模糊
我們一直在摒棄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盡管有幼兒園領導和部分老師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了"小學化"對幼兒成長的危害,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在理解上有偏差,導致在教育內容上也一律不準體現小學內容。其實我們反對的是小學化模式而不是完全小學化內容。比如在大班的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就穿插了一些數的認識、點數、數的分解等小學一年級的內容,關鍵是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知識以幼兒的形式教給幼兒,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擺一擺、玩一玩、動一動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中學習。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理解反對"小學化"是反對灌輸式、無游戲式、無可操作教具的小學化模式而不是教育內容。
二、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忽視活動目標的實現
因為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經常會說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所以導致老師本末倒置。在活動中老師們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新穎性,不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點,忽視活動目標的實現。以中班科學"認識天氣符號",活動中教師安排了幼兒聽音樂感受不同的天氣狀態。由於幼兒缺乏對音樂的感知,一時難以快速地把聽到的音樂與不同天氣狀態相匹配。因此,多數幼兒不會分辨,最後只好由老師告之答案。看是形式多樣又新鮮,但是完全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這樣的教學形式是無法達到活動目標的。
三、只關注幼兒的動手參與,未引導幼兒的思維參與,
動手是幼兒的活動模式之一,是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有效途徑。有的教師只注重提供給幼兒大量的材料,而忽視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參與,導致雖然參與動手活動了,但是無論在經驗獲得、成功體驗和智能發展上都沒有收獲,也就是幼兒在知識、技能、情感上的三維目標沒有完成。以大班科學探究活動"自製飲料"為例,老師在示範配製飲料、介紹了提供的操作材料如:果珍、白糖、小蘇打、檸檬酸等說:"下面,就請小朋友自己選用材料製作飲料。"操作時,小朋友們都在忙著動手將這個材料、那個材料放入杯中,會盲從性的選擇,,忙得不亦樂乎,還不時地有孩子在品嘗自製的飲料,有的送飲料給老師看,有的告訴老師自己的飲料很難吃。當老師請幼兒說說"你是怎麼配製的?",竟沒有一個幼兒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的果珍、白糖、小蘇打和檸檬酸。活動中,教師准備了大量的材料,孩子動手操作也忙得很樂呵,而在配製的過程中老師是讓幼兒感知認識,還是獲得經驗呢?在整個操作活動幼兒是在忙於將面前的材料放入杯中,唯恐動作慢了讓他人用完了,根本無心去思考怎樣配製才好吃,無法去關注自己配製過程的變化,經驗從何而獲。是讓幼兒體驗成功嗎?可是幼兒配製出來的飲料沒有一個是可以讓他自己連喝兩口的。可見這樣的操作活動看似幼兒動手操作了,並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仔細想想就要認真推敲這樣的活動我們到底是讓幼兒發展什麼?所以我們在讓幼兒動手參與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引導幼兒思維的參與,讓幼兒的智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四、只關注幼兒主體性,忽視教師的主導性
在幼兒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所以我們在設計活動時更多關注幼兒主體性的實現。但是我們更要清楚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有效地引導幼兒才能最大化的實現幼兒的主體性。如大班"復習幾何圖形"教學活動,老師設計了"變魔術"這一操作活動即用一張長方形的紙變各種圖形。操作前,老師:"下面請小朋友當魔術師,用這張紙變圖形,看哪個小朋友變得又多又好。請小朋友拿起剪刀,開始變。"不一會兒,每個幼兒都剪出了好多圖形。當老師請幼兒說說都"變"了哪些圖形時,幼兒說的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很少,長方形沒有一個,而說不出名的碎片卻佔了相當一部分。教師如果在幼兒動手操作前和操作時進行適時的引導相信結果會很不同。
上一頁12下一頁
上一篇:小班幼兒的快樂建築活動
下一篇: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最新課件下載
幼兒園中班多媒體科學:水的秘密
幼兒園中班多媒體美術《有趣的手指印畫》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育——蔬菜品種多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課件:大家的東西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大樹媽媽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多媒體手指游戲《兩只老虎》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鈴鐺說話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多媒體手指游戲《蘿卜房》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誰在叫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課件:我的小手變變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