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使用小學信息技術教科書,進行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各省按照國家教育大綱自行修訂的教科書,你應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根據版學生對信息技權術的掌握情況,適當地重組教材,活用教材,特別是學生上機操作能力的訓練,如鍵盤練習,常用程序的使用等。反正是自己理解課程標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希望能幫到你。
⑵ 淺談如何利用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
所謂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其內涵界定在學術界眾口不一,但是又可內以簡單歸納為:在信息技術容環境下教師可以藉助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和手段,實現教學設計、實施和監控,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能力。在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監控的能力。
所謂的微課,就是將教學內容以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為載體,將學科內的重點、難點、疑點和易考點進行重點闡述,並將例題、練習題和考試真題以及實驗操作等以視頻教學的形式呈現,從而將其與其他教學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學目的的過程。
⑶ 怎樣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 筆者積累了如下的經驗,與同行分享。一、抓好備課關備課對於每門版課程的教學權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計算機學科教學也不例外。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 所要教授的知識進行全面的研究、歸納、總結,並要根據教授對象
⑷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一、傳統講解法
二、廣播演示法
三、同步教學法
四、任務驅動法
五、研究性學習法
⑸ 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開展微主題
隨著「微時代」來臨,近年來,「微課」這一概念開始在中小學教學中悄然興起。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與學習方式,它的應用應該與學科教學緊密聯系,並且也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檢驗其效果。為此,筆者結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開展了微課的設計和應用。
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微課從時間長度來看,時間較短,目前比較傾向於每個主題時間為5~8分鍾;從課的主題來看,主題相對獨立,具有針對性,解決一個主要問題。當前,微課主要採用微型教學視頻支持自主學習,即「微視頻課程」,作為微課程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其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具有明顯的應用價值。
1.適應小學生學習心理發展特徵
小學生由於年齡特徵決定,其心理發展還很不成熟,學習的注意時長較短,注意范圍也較小。因而「時間短小、主題聚焦」的信息技術微課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有利於開展分層和非同步式學習
由於家庭等信息技術學習環境的影響,學生的信息素養差異性較大,傳統信息技術課堂中以「統一教學內容和同一教學步調」實施的教學,使得這種能力差距進一步加大。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的開發與建設可以幫助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基礎自主選擇微課開展學習,並能重復點擊學習,真正實現學習的分層與非同步,從而有利於縮小學生間的信息能力差距。
3.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開展教學,強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自主選擇微課學習,教師更關注於對學習任務的設計和學習過程指導與評價,因而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4.減輕教師的重復性教學壓力
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課時量仍較重,特別是平行教學班級形成的重復性教學,給教師帶來不少壓力。信息技術教師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設計和開發小學信息技術的微課,逐步構建起完整的課程資源庫,學生利用微課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可從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微課的設計和開發、學習過程的指導與評價中,從而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
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應用
筆者依據現有的微課研究成果,結合自身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開展了微課教學設計、微課製作和教學應用實踐。
1.小學信息技術微課設計製作的基本要求
目前,關於微課設計和開發已經有不少評價標准,如2012年中國微課大賽官方網站制定的評價標準是:①選題設計——簡明和合理;②教學內容——科學正確、邏輯清晰;③作品規范——結構完整、技術規范、語言規范;④教學效果——形式新穎、趣味性強、目標達成。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13年微課程比賽評比制定了五項標准:聚焦、簡要、清晰、技術和創新。這些評價標准可以作為我們開發微課的參考。但考慮到這些都是比賽的標准,其要求對於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和教師設計開發能力顯得過高。因而,筆者綜合以上標准並結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基本要求(如下表)。
2.小學信息技術微課設計製作的基本流程
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的設計製作主要包括目標分解、過程設計和視頻錄制三個環節。
(1)目標分解
微課由於內容短小的要求,其教學目標不同於以往40分鍾的常規課堂教學目標。需要對教學目標首先進行「化微」處理,即對現有的教學目標進行分解,確定微課需要完成的小目標。
以《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關於小學階段信息技術學習內容「模塊五:網路的簡單應用」中「學會用瀏覽器收集材料」的教學要求為例。其分解過程如圖1。
在教學目標分解的前提下,根據「目標聚焦、內容短小」的原則確定好一個微課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目標可以是三級目標中的一項,如「網際網路的認識」,也可以是這些目標的組合,如「搜索引擎的認識+圖片信息的下載」。
(2)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即微課的腳本設計,其內容主要包含了「微引入、微講解和微作業」三個基本環節:「微引入」即微課的導入教學環節,通常以一個吸引學生的短小問題或情境聚焦和導入到微課的學習;「微講解」即微課的知識與技能的講解與演示環節,是微課的核心內容;「微作業」即講解學習之後布置給學生的思考問題或鞏固的操作性作業。
為便於教師講解和學生學習,需要將過程設計中的腳本利用PPT製作成進行教學講解的演示文稿。利用PPT的多媒體演示功能,呈現微課的教學內容。演示文稿的製作要遵循「文字、圖片等內容呈現簡潔清晰」和「注重知識與技能表達的科學規范」的基本要求,切忌文字過多、圖片泛濫等現象的發生。
(3)視頻錄制
考慮到當前小學信息技術的學習主要是基於計算機操作平台,屏幕錄制是小學信息技術微課製作的有效方式。有關屏幕錄制的軟體有許多,筆者選擇了較為專業且易於教師操作的Camtasia Studio 7.0軟體。它是TechSmith旗下一款專門錄制屏幕動作的工具,能在任何顏色模式下輕松地記錄屏幕動作,包括影像、音效、滑鼠移動軌跡、解說聲音等。特別是該軟體添加了PowerPoint插件,以方便通過Camtasia Studio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檔。
教師可以根據前期完成的教學演示文稿,結合具體的技能操作演示,利用Camtasia Studio軟體錄制好微課,並可以繼續在該軟體中進行適當的編輯,然後進行生成。
3.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微課作為一種學習資源,學生學習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其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有三種應用方式。
(1)基於純微課的自主式學習
這種應用方式是將設計開發的微課資源按照教學目標進行分類和在線發布,構建微課資源庫,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自主選擇微課開展學習和實踐。
這種學習方式適合於教師在課內指導學生對某一知識與技能的強化學習,也適合學生在課後的自主學習。
(2)基於活動的任務驅動式學習
這種應用方式是以主題學習單元為框架,嵌入包含小學信息技術學習內容的微課資源,在完成綜合性主題探究任務活動中,驅動學生利用微課資源自主開展完成任務必需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其模式如下頁圖2。
這種學習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適合於多課時、單元性的綜合問題探究學習,如「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網路探究,並製作一份探究成果的演示文稿」。
(3)基於常規教學的嵌入式學習
微課也可以作為常規傳統教學中某一環節的教學資源,進行嵌入式應用。例如,在導入、新授和練習等環節中嵌入相應的微課,教師播放或由學生自主點擊學習。這樣,可以大大減輕教師一些重復性的教學工作,從而有更多時間進行個別化的分層指導,使學生進行非同步式的學習。
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探討
以上探討了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實施策略,雖然這種新的課程形式給教學注入了許多新的活力。但不可否認,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仍舊有不少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教學效率問題
利用微課開展信息技術的學習,雖然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十分有限。教學過程中,學生點擊微課資源學習將耗費比教師直接講解和演示更多的學習時間,如果沒有教師良好的組織與引導,這種時間的浪費將更加明顯。在大多數小學每周只安排1節信息技術課的前提下,教學效率還有待提高。
2.知識碎片問題
微課由於每次聚焦一個學習主題,時間和內容都較為短小,這種「微處理」過的課程雖然有利於學生隨機進入學習,但也容易造成學生知識的「碎片化」現象,不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構建完整的知識與技能體系。因而,在設計微課時,應該在把握知識目標的整體框架下,分解微課的學習主題。同時,在教學中,利用綜合性的任務解決引導學生對微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程設計問題
雖然,信息技術教師本身具有微課開發的技術優勢,但在課程目標的分解、學習主題的設計上,如何把握科學性和有效性,對廣大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仍然具有較大的挑戰性。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進一步加強對課程目標、主題設計等方面的學習,基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設計和開發適合於小學生學習的微課資源。
4.教學整合問題
由於受到現有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制約,利用微課開展信息技術學習仍將主要集中在學校課堂教學中。課後的在線學習還不能全面和有效展開,因而微課學習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包括微課的學習內容選擇、課堂教學中的介入時機和時間安排等都是現階段必須認真加以思考的問題。
⑹ 如何有效利用微課輔助信息技術教學
1、微課的類型選擇要准確。
2、微課的設計與開發要精心。
3、微課在教與學中的運用要合理。
⑺ 如何利用微課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
一、什麼是微課?
按照國內微課程發起人,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老師的理解:「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准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通俗來說,藉助手機、ipad或攝像機將授課教師的操作演示、推理講解錄制下來,或者使用電腦屏幕錄制軟體,將屏幕演示和語音講解錄制下來,經後期編輯優化後,將之應用於教學實踐活動中,就是現在最為熱門的微課。
二、微課在信息技術課中的優勢
在現階段,微課雖然可以藉助移動終端觀看和學習,但畢竟其主流的傳播媒體還是電腦,而在信息技術課上,每節課我們都可以很輕松地使用到電腦和網路,因而,在信息技術課上使用微課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
1、教師在微課的製作方面具有優勢。信息技術教師無論是使用屏錄軟體錄制,還是在拍攝視頻的後期剪輯方面,都比其他學科教師更有優勢,幾乎不需要專門的培訓就可以上手,所以信息技術教師製作微課,幾乎沒有技術方面的屏障。
2、網路化課堂教學環境有利於微課的實施。信息技術課在網路教室里進行,網路化的教學平台為微課的傳遞與使用提供了必備的硬體支持,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隨時暫停,自行操作。這種邊學邊練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學生的自學。
3、微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信息技術教師一周的課時量約為 10-14節,也就意味著同樣一次課,有可能要重復多遍。這種不厭其煩的講解與指點,考驗老師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師的精力,甚至失去教學的激情。如果將教師最精彩的講解過程,製作成一個個微課,就可以大大提升老師上課的效率。而且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基礎薄弱的學生又佔用了老師的一些時間,為了保證一節課大部分同學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這二維目標的基本實現,教師就沒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指導學生進行作品的藝術加工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了。所以,微課可以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輔導不同程度的學生。
三、微課的類型
常用的微課類型按照微課的傳遞方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比較常用的微課有以下幾種類型:
1、講解說明型:以學科知識點及重點、難點、疑點的講授為主。
2、操作演示型:針對具體的實例演示其操作步驟、強調細節。這是信息技術課目前適用范圍最廣的類型。
3、主題活動型:剖析主題活動的探究目的,指導探究方法。
4、解題推理型:針對某個典型的例題或者程序任務的講解分析,或者是推理演算,重在思路的分析與過程。
四、微課的作用
1、微課可以作為分層教學資源,實現非同步式教學。
學生的差異性是不可避免的,老師有責任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同時盡可能創造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獲得各自的發展。老師首先是一個組織者和協調者,他需要將知識點按操作難度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
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能力,挑戰不同難度的內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務,通過這樣的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不同級別的微課,適合於不同程度的孩子們學習,不用強迫所有的孩子都從簡單的開始練習,也不會因為個別同學的起點低,而放棄對他們的教學。微課就像幾個老師,同時指導著幾種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練習,有效解決了分層學習的問題。
2、微課作為自主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自我建構。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獨立學習、獲得新知識的基本能力,也是終身學習所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教育教學的方式在變,技術能改進我們的學習方式。有了微課,我們提倡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時,不妨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嘗試操作,遇到困難時,再看微課提示。這樣一來,學生信息技術課上的學習,就不再是機械的操作與模仿,而是主動地去建構,使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3、微課作為課堂演示資源,高效再現操作細節。信息技術課上,操作技能類的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如果其中有一個步驟沒做到位,就會導致後面的操作全部失敗。教師講解時,不管學生記不記得住如此復雜的操作流程,也必須一次性講完整個操作過程,學生練習時,也許就會因為某一個小步驟不對而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務,類似的場景屢見不鮮。因此,老師可以根據任務的需求,邊講解邊操作,製作成微課。使用微課這樣一種動態的視頻教學,可以加上滑鼠點擊提示,配上紅圈或者輔助文字,再加上老師的語音講解,學生不僅可以非常直觀地學習,還能隨時暫停、快進,以適應自己學習的進度。利用微課的方式輕松地再現了教師的操作細節,突破了重難點,學生就能快速地掌握製作技能。
五、微課的設計與開發要精心
微課的設計和開發是一個系統的工作,要想開發實效性強的微課,必須規范開發流程。有學者認為微課的開發過程一般經歷:確定教學內容、細分知識點、分析學習者特徵、設計微教案和微課件以及微練習、撰寫視頻錄制腳本、教學活動實施及拍攝過程、微視頻後期編輯、微教學反思、形成微課資源包上傳微課平台、微課教學應用、微學習和微反饋、微課資源動態優化和完善。
只有把微課的設計、開發、應用、反饋、完善等環節結合起來,微課才會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同時在信息技術教研中才能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微課的開發設計應該從單個知識點往微課程的開發設計轉變,微課本身是碎片化的,單個知識點就能做成一節微課,但只有系列化、聯系性、層次化的教學才能給學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識技能。將一個知識分散,進行梳理和分類,做成幾個有層次、連續性的單個微課,對每個微課都進行微教案設計、微課件製作、微練習等資源的設計開發,形成一個主題鮮明的專題微課程。
六、微課在教與學中的運用要合理
微課是一種很好的分層教學資源。學生的差異是必然的,目前一般一位教師要面對40位以上的學生,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但教師有責任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一節課一般包括課前復習、新課導入、新課講授、知識拓展、小結與練習等五個環節。眾所周知,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內容分為基礎性內容和拓展性內容,在新課講授環節,教師可以針對本節課中的重難點進行點撥,運用微課讓學生觀看問題的詳細解析。知識拓展環節,可以選擇一些反應社會發展、具有前沿性的課外知識放進微視頻中,讓學生觀看作為課內知識的補充。如作品製作課時,將製作重難點製作成微視頻,讓學生可以自己控制觀看進度,基礎技能較好的學生能快速掌握製作技巧,完成後還能觀看到一些有創意的能開拓自己眼界的資料;而基本技能較弱的學生可以重復、緩慢的學習每個操作,讓其快速、更好的鞏固基本技能,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創造思維的培養了。
七、在信息技術中使用微課不能亂用、濫用。
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實施有其前提與依據。信息技術課堂有多種課型:理論知識課,實踐性知識課,作品製作評析課。不同課型對微課的不同需求。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要用到微課。如理論性課和作品的評析課,這部分課型更需要的是教師面對面的講解和師生的互動交流,亂用微課反而會越俎代庖,形成重復講授,影響上課的效率與質量。實踐性知識課型和作品製作課這些偏重實踐的課型,需要學生主動的探究,動手去實踐,可以說是實踐性非常強,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處理日常計算機的技巧,教師應該積極去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探究,假如對每一個操作都使用微課可能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動力,以及失去學習的興趣,老師也容易陷入對微課教學的依賴,所以微課使用也要慎重,應該按需發放,內容也不能過於全面,而應該主要針對難點,或是一些有創意的確實能開拓學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導意義的。微課的內容設計上能夠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顯得更為重要。
信息技術課堂的改革,微課給我們帶來了教學方式的轉變,運用好微課可以服務課堂,提升課堂。不管哪種課改模式都是為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希望通過微課這種手段的引進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快樂高效,讓微課給信息技術課堂帶來春天。
⑻ 如何利用微課來提高信息技術的教
信息技術是指能夠完成信息的獲取、傳遞、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類技術,它通過教師直觀的講解及簡單的演示,然後通過學生的自我操作練習來掌握技能。信息技術課程在與其他傳統學科相比具有明顯不同的特點:
(1)基礎性: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將為學生今後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做好基礎鋪墊。
(2)發展性:信息技術課程起步晚,各方面還不夠成熟總在不斷變化與發展。
(3)實踐性:操作與知識和過程與結果兩大塊並重。
微課是以信息技術課程為基礎而開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較好地符合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所強調的語言、空間、音樂等智能的培養和發展。信息技術課堂是由若干個短小精悍的微課學習環節組合在一起的,如能將其中的教學環節製作成微課的話,學生就可以結合個人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從而達到因材施教、彌補個性差異、查漏補缺的目的。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信息技術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信息課,如何抓住四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現在我們有了微課這一新興事物,如何利用好微課這個媒介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我所執教的《圖像的復制翻轉變形》是四年級信息技術學習電腦繪畫中的一課,通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感覺電腦的神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和信息技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一下子就學會電腦繪畫,而是讓學生體會信息技術,感受它的魅力。由於四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課的設計擺在首位。通過設計上的新穎來使學生喜歡這節課的內容,從而更好的實施教學。
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游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游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微課的第一個環節中,我就創設了一個游戲情境,讓學生來看老師的七十二變的本領。這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踴躍的參與游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信息,並且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我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為突破口,力求使學生在完成老師設計的一個個任務來達到教學的效果。任務的設計使學生有了躍躍欲試的想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較好的態勢。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發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杜威說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教學的各環節,要有的放矢,在材施教,將教學內容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信息技術的存在,也使得他們更有興趣來學好這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