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美勞教學計劃

美勞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2021-02-24 20:02:01

『壹』 文革以後的8次教育改革

教育事業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很大的發展。
在建國初期主要是掃盲教育,掃除青壯年文回盲。
文革結束答後,教育事業擺在了優先的地位。

1977年,恢復了高考,千萬人的命運被改變。
在80年代通過了《義務教育法》,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90年代科教興國戰略,更加重視教育。

『貳』 在1980年時國家注重教育嗎

80年國家還不是太注重教育,很多地方教育條件很差,師資也跟不上!

『叄』 日本的教育方式和中國式教育有什麼區別呢

以下就中日的思想教育、能力培養、防災訓練方面加以區別:

1、中日思想教育區別

中國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標——「成仁」的影響,從幼兒園開始就帶有全面發展孩子德智體美勞的目標,雖然平時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禮儀,但是更加註重書本知識的習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笨鳥先飛」仍然存在於很多中國家長的理念中。而在日本,讓孩子學會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學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禮儀與人際關系。

比如,有很多幼兒園就要求孩子帶到學校的包必須由媽媽一針一線親手縫制,孩子中午吃的便當由媽媽准備,從而加強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重視。甚至有些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他們的教育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笑」,學會說「謝謝」等基本禮儀。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筆頭作業很少,課後作業有時候僅僅是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對父母說一句「我愛你」等,這跟當前中國小學生每天扛著厚重的作業回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中日能力教育區別

日本比中國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特別設置家庭課和很多實踐課,教學生做便當、種花草、甚至讓孩子自己安裝筆記本電腦,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感悟。同時日本注重的是課下的教育,而不只是在課堂,比如說學生一起參加野餐,合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生在畢業時都會舉行畢業旅行,與同學們共度美好時光同時培養集體主義意識。而中國秉承著「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從小學開始就進行壓迫式學習——老師將書本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中,學生靠死記硬背以及題海戰術求得高分。

在當前的中國教育中,學校和家長都過分重視考試,教育充滿了功利性。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經受非常功利的考試,而每一次考試都會被勸戒分數與你的前途與你的命運緊密相聯,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諷刺的是,中國教育就像「賭博」,每次考試來臨,教師與學生就開始猜題估題了,如此教育教學的直接後果是扼殺了學生的天性,遠離善良的本性,走向教條,封閉,走向厭煩,消極,虛浮,不重實際,有的走向反人性的死胡同。日本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鑽研以及創新精神,而中國似乎正在不斷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3、中日防災教育區別

另外,日本也很重視防災抗險教育,這與日本多地震火山有著直接關系。日本是個非常善於向別人學習的民族,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他們既不是全盤拒絕也不是全盤接受,而是巧取精華。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東方國家重基礎、重訓練的教育傳統,又吸收了西方國家重個性、重自主性的教育傳統。

這種集東西方教育傳統為一體的教育新體制,其優勢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較,我國在學習他國的經驗時,常常是只學其表,外在的包裝盡管不斷地翻新,傳統的弊端卻始終難以摒棄。日本的教育啟示我們,東西方兩種教育傳統的互補性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

拓展資料

日本的教育制度與理念

教育制度

日本的第一級至第九級的教育是義務教育。每年學年由4月1日開始,下年3月31日結束。每個學期之間會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課,星期六上半日課。不過,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師仍在周末上班,他們亦必須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

根據法律規定,每個學年最少有210日為上課日,但是大多數公立學校會撥出大約三十日,作為學校節日、運動會和非學術上的儀式(特別是一些鼓勵合作和學校精神的儀式)。扣除這些活動和星期六半日上課的日數後,上課教學的時間每年約有195日。

教育理念

日本人對教育(特別是強制教育)抱有幾個重要信念。他們認為所有學生有能力學習知識,學生的努力、堅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學術上的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學業成就。這些學習及行為習慣是能夠通過講課及訓練而學回來的。所以,小學及初中學生不是根據他們的能力而編班授課,也不是適應各學生的差異。

日本全國性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強制教育讓學生得到一個同等學習的機會,而各學校的財政分配是相對性相同的。不過,這種制度被評為缺乏彈性、缺乏理解學生的特別需要和興趣。

參考鏈接網路 日本教育

『肆』 七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一、主要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並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製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二、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三、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四、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方面: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並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2、教學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伍』 初二班主任工作計劃,初二英語教學計劃,初二數學教學計劃

每個老師應該針對自己的學生和自己的教程『
然後制定符合自己實際教學的計劃

『陸』 高分求助小學音體美方面的教學論文一篇!

淺談藝術教學的個性化評價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藝術課程是一個充滿個性色彩的全新教育活動。藝術課程的教學宗旨是使每個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得到整合發展,而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又是一個綜合性很大的目標概念,是一個多元的結構體系。由於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法能力及行為習慣等具有個體性、程度差異性以及內隱於心的特點,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是一個動態的充滿靈氣的個性活動,很難簡單地用一種評價反映出評價對象的不同特點。因此,藝術教學評價也應該呈現出個性色彩,突出藝術的特色性。那麼如何在藝術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評價呢? 一、了解學生,確立差異性發展目標 教學中,每個學生發展的速度與軌跡不同,發展的目標具有個體性,因此評價也是不同的個性化的,教師要依據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發展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發展。 以往,我們的教學只注重學生的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只重視藝術能力強的學生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差異,只有部分學生得到發展;教學評價單一化造成藝術教學缺少內在的持久的動力。在教學中為了更快地了解學生,我通過游戲的形式對一年級學生的藝術能力進行測試,通過觀察、問卷調查收集等方法捕捉學生的個性信息。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個性化檔案,為實現個性化評價提供依據。 家長問卷 (藝術學科) 班級 姓名 你的孩子最喜歡做什麼? 他最親近的人是誰? 他喜歡畫畫嗎? 他對音樂感興趣嗎 他能大膽地當眾表演嗎? 他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活動嗎? 他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他有什麼特長嗎? 您的工作(爸爸) (媽媽) 您的愛好(爸爸) (媽媽) 您想對老師說 (為了孩子的成長,謝謝你的配合) 了解學生,認識到學生的差異,就不能用一個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也不能寄望於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消滅差異。以評價促進發展點燃學習熱情。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抓住學生一點一點的進步及時的予以回報,這樣才能對學生做出中肯的評價,促進每個學生健康發展。同樣一名學生用不同的要求去衡量,就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評價,只有用發展性的眼光對學生作出全面客觀的評價,才能看到每一位學生身上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長處。 二、關注多元,提倡揚善救失評價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是以語言能力、邏輯數理能力為核心,由語言、邏輯、視覺、音樂、身體、人際交往、自我反省、自我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中智力構成。每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組合,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教師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建立起其智力優勢領域與弱勢領域之間的聯合點,發展和發現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尊重學生,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一定能促進其原有水平的發展。通過調查分析使我了解了學生在藝術潛質、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差異傾向,做到了心中有數。我通過組建年級小合唱隊、舞蹈隊、器樂隊、繪畫小組的方式,利用課間引導學生進行作品創作、排練節目等藝術實踐活動發揮優生的優勢。例如《我的動物朋友們》單元學習中我們編制了《大嘴巴動物全書》,小朋友將自己了解熟悉的小動物,通過剪、貼、畫等多種方式,編製成一本立體的圖書,放在藝術教室供大家觀看學習。與此同時,開展一些針對性強的補短措施,個別輔導,使"補"是在"揚"的前提條件下進行,使學生不僅獲得發展的機會,而且,體驗到發展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一位學生因為唱歌跑調被同學嘲笑從而不感唱歌了對藝術課也漸漸失去興趣,經過了解我知道他對課外知識非常好奇和感興趣,喜歡閱讀和收看類似的影視作品,我在課上表揚了他的優點,又很自然的將他引入到藝術教學中,請他為大家講述關於火車由來的故事,他講得津津有味,同學們聽得著了迷,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課上我也經常請他和老師一起演唱,消除他的緊張心理,提高他的演唱能力,久而久之他的歌聲也動聽了,得到了同學們的掌聲。再如,班中有學生生性好動上課經常做小動作,但對小製作特別感興趣、能動手探索非常主動、熱情,顯然,這又是一個好的揚長策略應用的切入點。 個性化評價,旨在"揚長"而不是"指短",要盡可能發現學生某一方面的優勢,及時進行強化,有意設置一些環境、環節讓學生能展其所長,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肯定的愉悅,進步的舒暢。 三、重視過程,制定多樣化評價內容。 在新課程標准中,藝術課程教學評價的內容不僅僅是要考查學生的知識、技能,更應包括學生的藝術情感與價值觀、藝術創作的方法與能力、學習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 教學中,我根據藝術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立具有個性色彩的智慧果、金話筒、小問號、巧巧手、創作獎、表演獎等各種獎章,進行階段式的評比,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爭取提高學習效果。智慧果:通過口答、對課外知識收集等形式了解學生對藝術及生活知識的掌握情況,掌握一定的藝術與生活知識的學生可以獲得此獎。金話筒: 通過歌唱、講故事等形式了解學生對歌唱、語言表達能力的掌握情況,能夠自信地進行歌唱、講故事並能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表達的可獲得此獎。小問號:在教學過程中閃爍著多思好問的習慣,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活動的可獲得此獎。好學獎: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樂於合作的學生得此獎。巧巧手:能根據所學的藝術知識,在生活實踐中融會貫通,通過小製作等形式有自己的創作作品的學生可獲此獎。創作獎:有自己的創新智慧,有對藝術的暢想與描繪,能夠有設計作品的學生能獲此獎。表演獎:能通過隨音樂進行即興動作表演、表情豐富誇張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可獲此獎。 為了反映學生成長過程,我還運用藝術學習檔案袋,將學生每次的藝術創作成果收集起來並在檔案袋的封面上設計了成長記錄表。用淺顯易懂的簡單圖形來表示學生學習各方面的情況,引導學生每次課中獲得★就用彩色筆記錄學習的成長過程。因為,自主學習過程的教育教學價值勝於結果,因而,在過程中學生差異性會更多的表現出來,但這正是我們追求的差異發展趨勢,是各揚其長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 藝術成長記錄表 教師的話: 家長的話: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時時關注自己的進步、知道自己的長處,找到不足。同時我還在藝術教室布置班集體的學習競賽內容,通過集體的評價,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增強學習動力與趣味性。 三、突出主體,形成多元化評價方式。 平常我們常說評價是教學的指揮棒,什麼樣的評價就有什麼樣的教學。在以往的藝術教學評價中,一直以教師為評價者,學生是評價對象。新課標要求我們的教學評價應該探討有利於發揮學生主動性,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評價模式。讓學生在主動主動參與、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獲得發展。 1、欣賞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精彩。 根據一年級學生特點我引請學生在每一次繪畫作業上用鉛筆圈出自己覺得畫得好的地方,進行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學會審視自己的學習成果,反思自己的審美能力,在反思中學會贊賞自己,培養自信心,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這種方式既容易操作,又深受學生喜歡。 學生除了自評以外,還可以在學習群體之間相互評價,建立一種新的互幫互學式的夥伴激勵機制。在《雪山小雄鷹》的教學中,請學生自帶絨線、彩紙,嘗試分組製作藏族民族服飾「幫甸」「巴杜」並進行表演的活動。教師出示藏族服飾的欣賞圖片後,請學生觀察並討論應該怎樣製作,然後就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製作比賽。比一比哪一組製作的「幫甸」 、「巴杜」既快又好。在活動中學生學會分工、學會合作,也有激烈的爭吵。當每小組展示自己成果的進行評獎時,請同學們說說每個小組的優點,議儀要改進的地方。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且點評得有理有據。有的看到了顏色搭配的不同效果;有的認識到剪紙要規整,線條流暢;有的想到了不同的粘貼的方法影響了製作的速度快。同時各小組也看到了自己失敗的原因。同學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主動探索積極體驗,互相交流相互評價相互賞識從而激活學生思辨的靈感實現共識共享共進。 在教學中教師應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在交流中能自覺的發現自己的優點、長處和差距,並能主動自覺的去努力張揚和彌補,特別是尋求合作、幫助,在交流過程中實現自己優勢的展現,體驗成功的信心和愉悅,實現自己不足的彌補。 2、積極引導家長參與評價。 學生家長對自己子女的情況最了解,讓家長參與評價可以建立一種家長和教師共同關心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在《媽媽的愛》這一單元學習中我們製作賀卡贈送給媽媽,並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唱一首歌或說一句祝福的話。請媽媽在藝術書上寫下對孩子的活動評價。有的家長在媽媽的話中寫著「你的賀卡做的真棒,媽媽很喜歡!」;有的寫到「媽媽喜歡聽你唱的歌,媽媽最高興的事就是你學習進步!」「希望你其他學習也能不斷進步!」學生家長用自己的方式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等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這對學生的個性完善和能力提高有著獨道的促進作用。 讓家長、學生都成為評價的主體,能充分調動評價對象參與評價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能挖掘。 總之,藝術課程的評價應從了解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力爭促進每個學生個性得到發展,將評價的目標方式過程實現個性化,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興趣特長,誠心誠意地給每個學生獲取成功的機會,把信心和快樂送給學生,使學生有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學習本身的樂趣。把評價活動作為學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快樂的同時,積淀參與學習、超越自我的信心,最有效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使學生良好的個性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示,最終促進每個學生的藝術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 開展素質教育要理清幾個關系 中國作文教育網 作者:孟憲和 最後更新:2005年01月19日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教育。其內涵包括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等方面全面協調地發展。素質教育的開展與其它各項重大改革的開展一樣,也應該按階段、分步驟進行。從我們唐山市的實踐經驗看,素質教育應首先在小學和初中開始。因為小學和初中面臨著「普九」任務的完成,而「應試教育」對「普九」構成了直接的障礙。首先在小學和初中開展素質教育,就為在高中階段開展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素質教育與升學率 開展素質教育會不會影響升學?會不會影響升學率?這是當前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所擔心的問題,也是困擾素質教育全面展開的一個症結性的認識問題。我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認清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開展素質教育與升學並不矛盾,因為它要求全體學生不論其升學與否,都要具備較好的全面素質基礎,即不但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科學知識的素質基礎,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身體心理和勞動技能的素質基礎。只有具備較高全面素質的學生,升學以後,才有繼續深造和發展的厚實潛能。而在「應試教育」中,許多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都把時間和精力完全傾注在升學考試的那幾個學科的教和學上,單純追求的是分數,而不注重學生思想品格和實際技能的培養和身體、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有的甚至取消音、體、美、勞課程。其結果,是學生的道德不健全,智能有殘缺,身體受損害,特長被抑制,缺乏基本的生活和勞動能力,這種情況會對學生的未來(不論他將來繼續深造或走上社會參加工作)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開展不開展素質教育,不是一個升學不升學的問題,而是一個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去升學和就業的問題,是一個要造就什麼樣的人才的問題,是學校辦學的大的方向問題。 第二,搞「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從根本上說,決不是我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發自內心的願望,沒有一個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有這種癖好。驅動著學校搞「應試教育」的社會因素有三個:一是傳統觀念和習慣勢力;二是教育內部和社會的評價取向;三是招生辦法。其中評價取向和招生辦法是決定性因素。所以,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必須以建立正確的評價機制和招生辦法為杠桿,同時伴之以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工作。 第三,教學計劃是保證學生全面發展的科學的教育法規。唯其嚴格執行,才能使德、智、體、美、勞各科教學和各項教育活動,都獲得科學的時間保證和規范的質量要求。破壞了它,就破壞了教育的整體性,就無以保證學生全面發展。作為一個教育者,如果不對人才負責,不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不按教育規律辦學,那是絕不允許的,因為它直接關繫到將來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質量。現在一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所顧慮的是:自己執行了教學計劃,而別人不執行;我不增加課時,而人家增加了;我開了音體美勞課,而人家上自習了;到頭來,是執行教學計劃的升學率低了,社會聲譽因而下降了,不執行的反倒高了。誰守規矩誰吃虧。這確實是一個現實。在不能全面執行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所謂升學競爭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你用 8學時,他用10學時,你教 4課時,他教 6課時,然後比成績,比升學率,這是不公平的比較、不真實的成績。這樣比來比去,必然導致以損害學校德育、體育、美育和勞技教育為代價的熬時間、拼體力的單純「應試教育」,導致片面追求升學率,同時,也是對正常的符合規律的完整智育的嚴重損害。面對這種情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以下兩項措施必須堅持做到:一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督導室和教研室的工作人員,都要把對教學計劃執行情況的檢查,作為一項經常性重要工作,除定期專項檢查外, 要增加隨時不定期抽查,只要到學校,就應檢查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有問題就及時糾正,拒不改正的就應執行紀律;學校領導對教師也應如此。二是堅持素質教育規范化的評估標准,凡不能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的學校,絕不應被評為素質教育規范校,而且要相應地減少其招生分配指標。有了這兩條,全面執行教學計劃才會有切實的保證。 二、素質教育與「普九」達標和綜合教改 素質教育,「普九」達標,綜合教改(指農村初中和小學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實行普教、職教、成教三結合的教育綜合改革),三者關系如何擺放?我想,三者互為條件,互相依存,不能顧此失彼。 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工作的重點,作為一個階段性歷史任務,是由法律規定的,必須按照規劃如期完成。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則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基礎教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素質教育的方向。九年制義務教育處於基礎教育的基底部位,更需面向全體學生,為各種智能類型,各個智能層次的學生打好全面的素質基礎。所以,素質教育必須貫徹於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始終。這是從理論上認識。從目前的實際上講,由於種種社會的和教育自身的原因,基礎教育被驅入了「應試教育」的象牙之塔,且已走到了塔尖,走到了影響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地步,走到了使許多學生倦學、輟學的地步。因此,不開展素質教育,要真正實現「普九」是不可能的。反過來,「普九」工作又是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沒有必要的校舍,沒有足夠的設備,沒有合格的教師隊伍,沒有保證適齡兒童就學的法律法規,素質教育也就無所依託,無法實現。 「普九」與素質教育不能分割,基礎教育改革又是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沒有綜合教改,也就談不上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既是全面的,又是分層次的;既是整體提高的,又是分向發展的。所謂全面的整體的,就是使全體學生,無論能升學還是不能升學的學生,都要打好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素質基礎;所謂分層次、分向的,就是要使不同智能層次、不同智能特長的學生,在打好全面基礎的前提下,分向發展,能升學的升學,不能升學的也有從業的實際技能:創造思維強的,發展其創造才能;形象思維好的,培養其藝術資質;有體育特長的,發揮其體育潛能;有音樂特長的,發展其音樂秉賦;有美術特長的,發展其美術天才;動手靈巧的,發展其工藝技能;沒有特長,各項智能都平平的,出校後也有自立的能力,謀生的本事。這才是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完整含義。 三、素質教育與德育為首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直把中、小學能不能做到德育為首,看作辦學方向端正不端正的問題。現在又講素質教育,把能不能由「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也看作辦學方向問題。都是方向問題,有什麼異同,二者關系如何處理? 實行素質教育和德育為首,都是要扭轉基礎教育中實際存在的「應試教育」的錯誤方向,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二者是包容關系,素質教育含蓋著德育為首。素質教育規定的諸方面素質的發展,並非相互孤立互無聯系的;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全面發展,也絕非是各種素質的齊頭並進。德、智、體、美、勞諸育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種相互包容、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和制約的內在聯系;學生素質的發展是一個具有內部科學結構的整體發展,唯其保持它的內在和諧性,才能保證全面發展。在「應試教育」中,有的重智輕德,有的把德、體、美、勞幾育統統降到為升學服務的所謂「保駕護航」的從屬位置,使教育方針錯位。那就不僅危害了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健康發展,而且造成了德智體美勞整體教育質量的低下。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堅持德育為首,只有堅持德育為首,才能為學生各種素質的和諧發展提供切實的保證,提供正確的導向,提供充沛的動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那麼,怎樣實現德育為首呢? 第一是認識到位,深刻理解德育在學校教育中所處的首要地位。思想道德、文化科學、身心健康、勞動技能都是學生的重要基礎素質,都需要通過學校的德、智、體、美、勞諸育活動得以發展提高。而德育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實體,又同時涵納在其它幾育之中,對其它幾育發生著動力、導向和保證作用。就是說,離開或者削弱了德育,其它幾育的任務也就因喪失或者弱化了精神支持而不可能圓滿完成。一些學校就智育抓智育,就升學抓升學,結果是智育、升學都抓不上去的事實,就是現實的證明。因此,要實現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方針,必須按照教學計劃與德育大綱的規定,使德、智、體、美、勞諸育都獲得科學的時間保證和規范的質量要求,同時必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使其成為貫穿學校教育整體中的一條生命線。 第二是學校教育的全程貫穿。我們講學校教育要德育為首,絕不是要搞已往時代「政治可以沖擊一切」的那一套,絕不是要學校把主要時間和主要精力,用於喋喋不休的思想政治說教和「純德育」活動,而是要按照教學計劃和德育大綱的規定,為德育工作提供足夠的時間保證,達到規范的質量標准,使德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程。所謂貫穿教育全程,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學校教育無論是智育、體育、美育、勞技教育,還是行政管理和後勤服務,其中都蘊籍著德育的因素,德育為首就是要求學校在各種教育活動中,深入開掘其中的德育底蘊,恰當有機地給學生以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操行陶冶。二是切實抓好德育實體的運作。德育從來都不僅是「靠掛」在其它各育和完全寄寓於其它教育活動中的「游靈」,而是一種相對獨立的有體系的實體。學校有直接進行德育的課程,有專職和兼職的德育隊伍,有專門的德育環境、基地和途徑,有獨立開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德育為首就是要求我們十分重視這一實體的科學運作,從學生思想道德的實際狀況出發,有目標、有計劃、成序列、分層次地開展德育活動。德育實體科學運作的核心是德育的實效性,緊緊把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思想發展的走向,選擇針對性強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形式,自覺做到與其它幾育的自然滲透,力避虛張聲勢的形式主義。否則,就不堪為「德育為首」了。 四、素質教育與教學工作 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有一種糊塗認識,那就是將素質教育與智育,自覺或不自覺地對立起來,似乎素質教育就是搞搞德育活動,抓抓音體美勞,而把教學工作擺在了素質教育之外,這是十分錯誤而有害的。早在1978年4月,鄧小平同志就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這並不是說要把大量的課時用於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不排斥學習科學文化,相反政治覺悟越是高,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鄧小平同志的話,精闢地論述了德育與智育的辯證關系,充分說明智力素質是學生素質 的核心,智育的主渠道是教學,開展素質教育必須以教學為中心。況且,教學工作不單純是智育的主渠道,它同時也是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主渠道。 要開展素質教育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如果再沿用「應試教育」中的那種教學模式,特別是文化課教學中的那種陳舊教學模式:不講教學效率,只靠延長學時和加大作業量;不講能力培養,只靠堆砌練習和猜題押寶;不講教學藝術和手段,只靠滿堂灌、填鴨式、生塞硬給;不講教學的針對性和層次性,搞一個標准、一律要求,全力應付考試。那就不但素質教育難以開展,德、體、美、勞被擠占,學生的智力也會受到抑制和摧殘。所以,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必須同步開展,素質教育的全盤運行,必須以教學改革為軸心。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工作起碼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精要集中;二是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要分出梯度;三是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要富於啟發;四是在教學工作的管理上,要力求科學。 要做到教學內容精要集中,教師必須掌握大綱,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提煉重點,擇取難點,講其當講,練其當練。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經濟時間,提高效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之所以低效率、大耗時,多數情況不是因為教學內容少,而是內容太多,教師不分輕重難易,不顧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把各種版本教材和資料中的內容,統統搜羅起來,大雨如注式地灌給學生,還美其名曰「高密度、大容量」,結果是學生課上應接不暇、生吞活剝,課下作業成災,窮於應付。教學上有句古訓,叫做「少則得,多則惑」,如果學生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連認真思索一下的時間都沒有,所謂「學而不得其思,練而不得自主」,哪還會有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 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要分出梯度,這是素質教育依據學生智力發展的特殊性和層次性所提出的實事求是的教學要求。學生的知識基礎不一,智力的發展早、晚、快、慢不等,一個標准、一律要求是違反科學的,也是不會有好效果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新大綱、新計劃和新教材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具體的規定,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領導、教研人員、各科教師都應認真研究,根據學生的實際,分解教學目標,搞好因材施教,切不可盲目而隨意地降低或提高要求。 教學方法要實行啟發式,似乎是老生常談,可是「談」了幾十年,至今也沒有真正成為教學實踐中的主旋律。什麼原因?主要是應試教育的壓力。啟發式教學,不但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科學。啟發式既需要科學地處理教材,以講授內容的少而精作為前提,又需要有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科學地編排設問和訓練,以開啟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作為教學的主體。既需要教師具備敏銳的應變能力,藝術的誘導方法,又需要有現代化知識和觀念的有機滲透,有現代教學手段的參與。只有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自己動手做而獲得的知識和學問,記憶才能牢固,理解才能深刻,運用才能自如。也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不但學會,而且會學,不斷提高自學能力。而「應試教育」所需要的卻是重負荷、大題量、趕進度,啟發式教學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必須從 「應試教育」中徹底解脫出來,把教學思想轉向培養學生會想、會做、會學的軌道,啟發式教學才能真正實現。 實行啟發式教學,要以引導和訓練為主線。教師的講授還要不要?講多少為宜?多年來說法不同,莫衷一是。我認為,在啟發式教學中,必要的傳授和講解是不可少的,但要講在當講時,講到要害處。學生疑惑不解的要講,使他們清楚概念,理順知識的聯系;關鍵性的難點要講,打通學生的思路,揭示知識的規律;在自學和討論中分歧較大的問題要講,通過必要的點撥和歸納,使學生獲得一個或幾個正確的結論。《學記》中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味地答問和一味地講授,在啟發式教學中都是要忌諱的。即使是講解和傳授,教師的語言也必須凝煉、生動,富於啟發性,引導學生「站到自己心靈的門口」。以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 教學工作管理的科學化,近年來著述很多,無需贅述。 http://www.vvn.cn/info/3692.htm

閱讀全文

與美勞教學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