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熙春路逸夫小學 趙亞 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學改革,是一次真正意義的學版習革命。《新課程權標准》實施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呈現出了新的面貌,它打破了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正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為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工作,廣大教師在教法、學法上進行了廣泛深入地探索研究,發現許多新的教法和學法並得到推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筆者認為當前在教材挖掘、學具使用和練習設計等方面的研究相對不足,現結合教學實際,就如何通過教材挖掘、學具使用和練習設計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體會: 一、教學步驟連貫 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不去深鑽教材,根據確定的教學目標作一些模糊的安排。這樣在教學實踐中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安排並不合理,造成時間上的浪費甚至讓學生走一些彎路。 如教小數乘法時某位教師通過一個問題情境引出了乘法算式,當教師引導學生將小數看成整數進行計算時,發現學生將前一年級所學的變化規律忘記了,教師只好又花時間幫助學生回憶這個變化規律。復習完後又轉到新授中來。
B. 如何在多媒體環境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
現代化教育中的多媒體教學已成為一種有效手段,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利用多種媒體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下面就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淺談如下:一、運用多媒體,激發興趣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持久性差,直接興趣強。如果教師善於用色彩鮮明的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時,通過學生做游戲和小貓玩球兩幅動畫來體現,畫面上有兩個朋友,又跑來一個小朋友;有一隻小貓,又跑來兩只小貓,使學生知道把兩個數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義;對於減法,通過動畫顯示氣球飛起,小雞飛走,還可利用將減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後逐漸隱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從而很好地說明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每剩下多少,用減法算。對於乘、除法也是一樣,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平均分的概念不好理解,如第一種分法:把8個梨平均分在2個盤里,每盤幾個?可在屏幕上先分別出現8個梨和2個盤,點一下梨,梨就依次一個一個地飛到盤里,最後每個盤里有4個梨,生動而又形象的演示,使學生懂得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的道理。在教學第二種分法時,則讓梨兩個兩個地飛到每個盤里,使學生明白8個每2個分一份,可分成4份。在練習時,可出現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怎樣列出除法算式?從而加深學生對除法的認識。這樣教學,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要學、樂學,進而主動去學。二、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雖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課前的精心設計和准備,能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能在短時間里直觀、形象地演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揭示概念。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但空間觀念是十分抽象的,對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較復雜的圖形,為了使學生能很快地抓住問題的實質,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圖形的設計,讓圖形的某些部分出現閃爍,或者用掩去和增加的方法,強化視覺效果,增加信號對學生頭腦的刺激,這樣做形象直觀,既能講清問題,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用運動的觀點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一開始就顯示學生熟悉的國旗和手帕圖案,圖形色彩鮮明,花紋美麗。當問及它們的形狀時,學生說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隨即隱去這兩個圖形的色彩和花紋,從而引入對圖形的研究。同樣在認識長方體時,先顯示火柴盒的模擬圖形,並與實物對照。認識立體圖上每個面的形狀,各條棱之間的位置關系,然後用不同色彩顯示三條虛線,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觀圖。再用分別著色的方法來顯示長方體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後面。這樣通過分層演示,為空間觀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從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橋梁。計算機軟體生動形象直觀,演示方法靈活多變,易於顯示幾何圖形的特徵。因此,它在幫助學生認識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中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啟發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三、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形象生動的圖是獲取知識的跳板。在小學教學中,大量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插圖藉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那麼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學數學中的應用題有些是比較復雜難懂的,如來自生活中的相遇問題,具體到數學教學中,對於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若這些運動情形製作成動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展示給學生,使這些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動感表象,使學生對相遇問題當中的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數量關系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增強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較好的理解,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動態的例題教學,為學生創設視聽情境,產生一種化靜為動的效果。如:屏幕上出現了小強和王紅分別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連閃兩下,強調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後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後通過一分鍾一分鍾或一小時一小時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相遇)。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圖像准確科學、簡潔明了、真實可信,使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順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四運用多媒體,鞏固新知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的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發揮計算機容量大,信息的檢索、提供、顯示及信息類型的轉換方便迅速,信息傳播放率高的功能優勢,巧妙設計練習,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廣泛藉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的練習素材,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機會。同時,也為教師提供及時獲得學生准確、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及反饋信息的方法和途徑。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邊長短有關」的概念性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的認識,我們運用多媒體自製一個課件,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講完《角的認識》新課後,反饋練習時,依次出示一組練習(1)根據屏幕上提供的各種圖形(圖中有的是角,有的是兩條沒有相交的射線,擺放的形式多種多樣)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接著出示一組兩個大小相等而邊的長短不相等的角和兩個邊的長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些學生得到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的判斷。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質;(3)為了直觀驗證他們判斷的錯誤,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以黑色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兩條邊長短變化時這個角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學生通過觀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的結論。這種非常直觀的演示,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學生根據觀察,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是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種新探索,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發展。實踐證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燃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也喜歡上了數學。這樣把教學和電腦緊密地結合起來,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現代化。
C. 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多媒體技術教學設計
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手段進入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地發展,對於數學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多媒體;形象化;直觀性;趣味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的教育也進行了無數次的改革;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特別是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進入我校以來,為我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路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我校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如何有效地把多媒體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中——就象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便成為新時代課堂教學的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我校從建立了校園網,便開始了多媒體教學的嘗試。多媒體教學給傳統的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在此談談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選取典型的生活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教師去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認識,表面積、體積概念的教學,都可以採用多媒體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再從實物抽象出圖形,利用動畫效果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自主有效的學習奠定基礎。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抽象概念具體化,使難理解的問題容易化。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我運用電腦平移兩個面和相應的棱,使學生看見兩個相對的面完全重合,相對的棱完全相等,從而達到具體、直觀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選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導入新課,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新知識教學之初,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聯系實際,也能培養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採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是幫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發展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數學練習中要採用多樣的題型,使練習內容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課外實踐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樣能培養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二、動態畫面能突出重點,巧妙理解計算方法
通過多媒體演示,可以幫助學生將平面上能畫的立體圖形真正立起來,突出教學重點,有效的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如《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教學,在體積計算方法的教學中,利用實物演示比較麻煩,且效果不好,如果運用多媒體教具,對長方體進行一排,再一層的分割再聚合,將清楚的演示出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生動的動態畫面聯系起來,不用教師多講,也就能准確、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鮮艷的色彩、動態的畫面、逼真的音響的綜合運用能夠豐富數學教學形式、營造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數學內容趣味化、運動變化直觀化、探索過程多樣化、抽象問題具體化、無限問題有限化。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直觀生動的形式、豐富的教學信息、快捷的傳遞方式,為數學教學創造了美好的發展前景,它可以使教學由平面走向立體,使靜態變成動態,把抽象化為具體,把知識生活化,並能有機的融入生活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的難度減小。這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逐層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最終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這樣課堂上既有教師的組織,又有學生的參與,可以達到激發興趣,體現輔助性的效果。
三、設計教學情境,結合實際,突破難點。
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教學中,滲透側面積的教學,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生對側面積等於底面周長乘以高理解有一定困難,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先出示長方體的底面,把它的側面展示,這時形成一條線段,清楚地演示出底面周長,再慢慢地立起來,這時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出:側面積展開就是一個長方形,長是底面周長,寬是高,這樣就有效地突破了難點,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在表面積的應用時,求六個面不完全的長方體的表面積,也可以採用多媒體演示。例如角的教學,利用了Flash製作出的運動效果,使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以直觀形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於知識的內化。再如直線、射線、線段這部分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學生以最清晰的概念。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發揮想像,發散思維,拓展深化。
數學教學中,一方面受讀物的客觀制約,另一方面又不是簡單的接受讀物內容,而是自覺地參與對讀物內容的補充完善和發展創造。因此,教師要善於抓住教材關鍵處的拓展空間,在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做合理的想像,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大增加聽和看的機會;用文字、圖像、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師要重視學生操作,真正放手讓學生操作,使學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芽,並且操作要到位,使學生創新思維的結果物質化,讓學生看到自己創新的成果,體會創新的快樂,從而進一步引發創新探究的意識和探索精神。
五、多媒體應用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板書和作圖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使教師講解知識和學生練習的時間減少,降低了教學效果,並且教學方法單一,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可方便地在幻燈片上輸入文字、符號、公式定理,並可創建自己的圖畫。教師可以設計好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製作在幻燈片上,並設置放映方式,按教學進程放映幻燈片,大大地節省了板書時間,並可以加快教學進度,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習數學十分重要,是學好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但是,無論教改怎樣進行,信息技術應該始終是為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服務的。世界上沒有優秀的課件,只有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某一節課,同樣的課件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用法,也會有不同的效果。信息技術本身只是手段,和尺規、三角板一樣,只是數學學習中師生的一種工具而已。但從現在的教學現狀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已經開始出現讓人擔憂的問題了:
1、計算機流於形式化。
計算機的普及率在不斷提高,許多學校還配備了網路計算機教室.許多人認為只有選用最先進的計算機教學才顯氣派,才跟潮流,有沒有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迅速成為評選優秀課例及講課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條件,整節課教師只需動動滑鼠,原來的講解變成了計算機的播放.由於自製課件或商品課件的設計粗糙,知識表示單調而且缺少新意,類似於「課本搬家」,計算機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板書的功能.教師上課只是照「本」(屏幕)宣科,造成了「學生瞪著眼睛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現象,學生成了所謂的觀光者,對所學的內容印象不深.有的學生認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將我們所斥責的「人灌」演變成了「機灌」。因為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且變換快,很難把課堂上傳播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
眾所周知,不管是多現代的教學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事實上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教師應該對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內容加以精選,必須根據教學目的需要有針對性地使用,不必從開始到結束一堂課都用計算機,什麼教學環節都用計算機.教學中用黑板就能生動地講清楚的問題,最好不要去搬弄計算機.過多過濫的電子板書容易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成了模擬器。
計算機具有較強的多媒體功能,有的教師為了體現其優越性而費盡苦心.例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教師為了創設情境,用計算機演示通過測量或者將三角拼在一起的動態過程,而實際上學生只須親自測量或拼圖,就非常直觀地深刻認識這一點。學生能動手操作的完全不必由計算機去費勁的模擬。再如講稜柱側面積只須學生製作模型沿一條母線剪開即可,不必小題大做。
計算機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但媒體選擇的基本思想是要盡可能降低需要付出的代價,提高媒體產生的功效,比如若用實物模型、投影或錄像就可達到所需的功效,又何必非用計算機不可呢?為了使用計算機而用計算機,花大量的時間辛辛苦苦地製作課件,這是完全不可取的!
3、壓抑學生的發散思維。
目前大量的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課件盡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按一個固定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整節課教師可以不寫一個字,全部由計算機展示,但過程稍有不暢,教師想做出改變則無法控制計算機以求與學生配合,學生無法使用計算機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當計算機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和學生的回答不一致,或者例題的解法和學生容易接受的解法不相同時,師生之間便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課堂上計算機代替教師的教,人機對話取代了人際對話,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壓抑。
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應該在繼承、融合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為了更好的應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本人認為應在以下幾方面予以注意:
1、轉變教育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現代教師要改變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就能完成教學任務的觀念。但現在也不是告別「黑板+粉筆」的時代,不是告別書本,只需敲擊鍵盤、點擊滑鼠,更不能是「機灌加人灌」的時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計算機輔助教學從表面上看,教師的講課時間少了,絕對權威地位減弱了,而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信息內化」過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教育部2000年頒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指導意見)中指出,通過信息技術培訓既要使中小學教師建立科學的、基於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還要逐步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計算機輔助教學離不開教育理論的指導,同時也促進了教育理論的發展。教育的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只有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論,才能對教育的實踐過程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評價,才能保證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
計算機輔助教學能給數學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動,但計算機不是決定性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是信息時代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
2、正確認識多媒體的表現手法,處理好多媒體技術與教學設計的關系。
要想擁有一個良好的教學設計,首先必須要對多媒體技術的表現手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它的表現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它具有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快為慢、化繁為簡的神奇魅力。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這些表現手法,選擇學生最喜歡、教師最擅長、表現最直觀、對達成教學目標最有效的方法來進行設計。
媒體技術融入到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此,特別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設計新穎的模式。多媒體教學雖然具有了上述種種表現手法,但若使用不當,極易使學生形成「等著看」的惰性心理,因為我們有很多的教學課件,總是以「問題——探索——結論」的模式出現的。所以,作為教育的主導者、設計者,我們的課件必須是有新意的、必須是出乎學生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必須是有利於教學目標達成的。
3、繼承和發揚傳統數學教學優勢。
我認為傳統數學教學的好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有以下一些:(1)重視「雙基」教學,強調學生要打好基本功。這一點應該是我們的長處。我們這邊在指責傳統教學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國外卻從我國派出的學生參加國際數學「奧賽」連連取得好成績而對我們的教學加以肯定,這不能說我們的傳統教學就一無是處。(2)教學主張要採取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長期以來,經過幾代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注入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有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慾望。再比如解決問題的「變式」教學,主張「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繼續發揚的。(3)課堂上注重知識的反饋環節,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重視復習,主張「溫故而知新」。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一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加以了解,二來也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4、加強多媒體技術的學習。
雖然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提了有些時候了,但目前的現狀並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會用多媒體。當前多媒體教學的相關培訓也名目繁多,但很多是流於形式,教師從中受到的收益並不大,因而也就失去了參與的熱情。我認為這樣的培訓應該有實質性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對教師提一些具體的要求,使教師能自覺地投入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學習當中去。為了節省教學資源,各學校應組織一些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專長的教師多製作一些課件,並組織教師進行觀摩,構建課件庫,為其他教師上課提供便利。這樣,必然會提高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自覺性。同時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這樣才能做出更適合自己教法、更適合自己的學生的學法的課件。但是,網路中那麼多豐富的課件資源,當然可以「拿來主義」了,只要運用得法,同樣可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5、採用片段式課件替代整堂課式課件。
當前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無論是市場上銷售的課件還是自製的課件,大多數是整堂課式的。這種課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按固定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很容易把師生束縛在一個預設的「圈子」里,使得師生之間無法施展,同時教學中的一些突發事件由於事先沒有預料而往往會使課堂變得混亂。為彌補不足,可採用片段式教學課件替代整堂課式教學課件,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
總而言之,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立足點應是「輔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趕時髦,擺花架子。我們應該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發揚傳統教學的長處,比如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容量,藉助圖片增強教學的直觀效果以及趣味性,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又要很好地組織好學生,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課堂上加強師生交流等等。當然,我們教師也要加強業務學習,努力學好多媒體技術,並且在教學中多實踐。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進步,作為高科技產物的多媒體教學也融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改進教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去開發、研究的話,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D.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如何選擇媒體
以下是我對如何選擇媒體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用。
目前,在廣泛使用電教手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在某些方面已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違背了小學數學教學規律,教學中增加了牽強的成份。許多老師一味的認為現代化的電教媒體比傳統的教育媒體作用大、效果好,處處用現代化的電教媒體替代傳統的教育媒體,其實傳統的教育媒體(實物、掛圖、教具、學具等)在數學教學的某些方面仍發揮著現代化的電教媒體無法替代的作用。我認為充分發揮各種教育媒體的綜合優勢,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種教育媒體,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優化。
現代課堂教學中教育媒體的運用必須遵循並適時體現課堂教學的基本觀念、基本原則,否則這一切的運用都是無效率可言的。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選用比較經濟的方法,宜用則用,不宜用則不勉強。教師必須吃透現代數學課堂教學的觀念,並以此為准繩,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媒體的應用。認真推敲教材,嚴謹設計教法。本課有沒有必要應用媒體?選用什麼樣的媒體?在哪些環節應用媒體?怎樣在需要處應用媒體?
多媒體課件,以其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運用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地傳遞信息,延伸和擴展了教學時空的維度,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興趣、模擬操作、突破難點等。就「圓的認識」一課,我認為,應用多媒體課件更能優化課堂教學。課近尾聲時,學生普遍比較疲憊,我適時提問:「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說明汽車的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在學生思考和小組討論片刻後,教師演示課件,屏幕上出現一片綠地,一隻小猴子坐著一輛方形車輪的車上,在音樂的伴奏下前進。看到小猴子被車顛得一上一下,學生開懷大笑。這時,老師引導學生討論:小猴子為什麼會感覺顛簸?有的學生回答:因為車輪是方的,有稜有角。老師再問:「難道坐在車輪沒棱沒角的車上就不會感到顛簸嗎?」教師繼續演示課件,屏幕出現小猴子坐在橢圓形車輪的車上,伴著音樂聲向前進的畫面,仍見小猴子隨著車輪的轉動上下顛簸。「這又是為什麼?」教師的提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出了正確的回答。再次引導學生看屏幕:一隻小猴子端坐在圓形車輪的的車上,在悅耳的音樂伴奏中平穩前進,車輪向前滾動時,車軸「畫」出一條與地面平行的「直線」,鮮明地揭示了車軸與地面的距離始終保持不變的道理。本節課中應用多媒體課件模擬方形車輪、橢圓形車輪的運動,這一現象是其它教育媒體做起來無法達到的效果。
又如,在「圓錐的體積」一課中,我認為,應用傳統媒體則更適合本節課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認為: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在他們的頭腦中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A、B、C、D四個小組,其中A、B、C、三個小組用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容器讓他們做實驗,D小組用不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容器進行實驗。實驗開始,教師提出問題:「各小組利用老師准備的儀器研究一下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有什麼關系?」通過動手操作,其中A、B、C、三個小組發現拿一個圓錐體容器往一個圓柱體容器裡面裝水,3次正好裝滿,D小組發現他們不是3次而是4次裝滿,教師及時點撥:「觀察D小組進行實驗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容器和A、B、C、三個小組的有什麼不同?」通過觀察、討論學生不難發現,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容器裝水時正好是3次裝滿,從而得到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的關系。即: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1/3,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學生經過動手操作,親身感受到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系。化抽象為具體,變主觀為客觀,使學生從親身體驗中取得了豐富的感性經驗,直觀鮮明地揭示客觀事物的聯系。
布魯納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有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於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媒體。我們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千萬不能為了電教而電教,不能搞電教形式主義。而要根據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現代化的電教媒體與傳統的教育媒體恰當的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各種教育媒體的綜合優勢,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種教育媒體,使課堂教學更加優化;也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現代化意義上的教育媒體,更能稱得上完全意義上的電化教育。
E.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應用
1、用趣味性優勢,創設問題情境,增添課堂魅力
2、用多媒體教學可使抽象問題直觀化版
3、借深刻性優勢,減緩思辨權難度,突破教學難點
4、假靈活性優勢,使練習多樣化,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及時的反饋、矯正。
5、依 信息、控制集成優勢,節約上課時間, 提高學習效率。
F. 如何利用多媒體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能把形象直觀的教學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引申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一直在研討的課題。在研討中,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持術的重要性,我校從多渠道籌措資金,建成了教師電腦備課室、多媒體教室等。
硬體上馬後,在教學中如何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改變現有的教育方式,使現在信息技術與我們的教育教學緊密地聯系起來,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有一些看法和做法,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利用多媒體,巧妙引入新課。
萬事開頭難,一堂課也是這樣的,如果教師能夠在引課的時候吸引學生,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當我們感覺單純憑借語言的描述很難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時候,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手段,帶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海洋。為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除了教師的行為、語言,教學的設計之外,採用多媒體教學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
例如,在《8、7、6加幾》一課中,我運用計算機設計出多媒體課(教學片斷)師:小紅和她的幾個好朋友約好到人民公園去玩,正准備上車時,售票阿姨擋住了去路,她說必須答對車門上的題目才能給他們開門。同學們願意幫助他們嗎?生說願意。師用課件出示口算題:(略)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全部答對了車門就開了。他們上了車後,司機大伯又笑眯眯的對他們講,對上我的口令才能車才開的了。設置配音效果,生齊答。車子就開了。
在課的開始,復習了10、9加幾的口算和8、7、6的湊十法,鞏固舊知,為新課做好鋪墊。在教學設計上,我並沒有設計單純的口算題,而是利用了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 並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愛的故事情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通過聲情並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實踐證明,這樣的復習新知,往往是效果顯著的。這樣一來我們利用計算機教學,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二、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形象,易於學生接受。
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發現,由於學生年齡小,對一些抽象的問題不易理解,而對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卻記得特別牢固,例如,我發現他們在計算5-3時,不是對抽象數字的分析綜合,而可能是用五個手指減去三個手指、五個蘋果吃了三個等具體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來的。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於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問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由抽象到直觀、文圖並茂、聲像畢具,形象生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聯想。
例如,在講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填未知加數時。我考慮到教材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早接觸到的用括弧代替不知道的加數的代數知識,是高年級求未知數x和解方程的初步鋪墊,以適應高年級的代數知識的學習。
遵循低年級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的思維原則,通過讓學生先看直觀圖來理解題意,再看圖填算式中的未知數,幫助學生理解填未知加數的含義,有利於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設計課件時,我先設置用形象直觀的實物,然後出示填空題。
三、利用多媒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事物的直覺形象思維只停留在表象階段,抽象邏輯思維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規律。列寧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意思就是說人認識客觀真理是從形象思維入手,再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形象思維雖然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但只是屬於認識的初級階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才能使認知深化到事物本質及其規律性。
所謂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對具體的事物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與推理、判斷等過程,從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法則、定律、性質和本質特徵。小學數學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等特點,因此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然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階段,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要與直接感性的經驗相聯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顯的具體形象性。
例如:《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目標:是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2、會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3、會解答有關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應用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建立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的,首先從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著手,通過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即與它對應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中,應培養學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因此在學習時先操作計算機:用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進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沿著它的高剪成兩個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們和另一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其中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應的小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整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設計了應用信息技術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操作幫助鍵觀察計算機中動態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長方形的過程。
學生在計算機動態演示的過程中,領悟了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推導出來的,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是: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探究了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的來龍去脈,理解了本課知識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維十分活躍,了解了許多平面圖形之間是有內在聯系及其相互聯系的,只要找到了這種聯系就可以將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通過新舊聯系求得所要求圖形的面積,無論三角形面積計算或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都是如此。由於信息技術能形象地用動畫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的想像聯想能力得到發揮,由此知識掌握很扎實,同時又學會了把問題轉化為知識,也學會探究了學習的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與分析、推導等思維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於一年級的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道德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段時間,我發現班裡的一部分學生總是上學遲到,根據這一現象,我在教學《認識鍾表》這一課時設計了小主人洋洋的新朋友鍾表這樣的情境:嘟嘟是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鬧鍾。這天早晨8時半了,洋洋才到校。
看到這里,同學們都皺起了眉頭,我讓大家說一說,洋洋這樣的行為對不對。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批評洋洋上學不應遲到。那我們上學應該怎麼做呢? 緊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應該怎麼做。聽到這里,同學們紛紛舉手錶示,不學洋洋,要按時到校。這時,那些經常遲到的同學也認識到了錯誤,決心按時上學,再也不遲到了。
通過這節課,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和學生的現實情況相聯系設計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及彼。使學生認識到要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樣做往往比傳統的說教學更讓學生樂於接受。
五、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幾何畫板》軟體是一個平面幾何工具軟體。該軟體功能強大,可以動態地呈現幾何關系。教師利用它既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編制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又可以讓學生利用這一工具在計算機上探索,製作各種幾何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從而可以發現和研究圖形的內在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十分理想的「做數學」的環境,幫助學生形象化地理解幾何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這些都是傳統的數學教學無法做到。
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探索與創造的空間,讓學生盡量釋放創造的潛能。這樣一來,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進行再創造,實現了真正的數學學習。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即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把教師從繁瑣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把課堂的寶貴空間和時間留給我們的孩子,使學生在圖、文、聲、像的情境中培養興趣,開闊思維。
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信息化也會變被動為主動,變不自覺為自覺。讓我們瞄準未來,大膽實踐,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而努力奮斗。
G.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多媒體教學設計
1.首先備課就是電子備課
2.課程中用到的模型,圖畫等等都是通過多媒體展示
3.板書的展示都是多媒體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