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幼兒園項目活動的教育價值
幼兒文學活動多元化實施途徑和策略的研究
幼兒園文學活動,是以文學作品為基本教育內容而設計組織的教育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幼兒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然而,在當前的幼兒文學活動組織與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著一些普遍的問題,如僅僅把文學活動看成語言領域的一項內容,活動形式較單一,只注重表達與機械記憶,而對文學作品內在的價值挖掘不夠等。為此我們開展了幼兒文學活動多元化實施途徑和策略的研究,探索幼兒園文學活動實施的多種途徑和組織策略。
一、幼兒園文學活動實施的多種途徑
途徑一:教學活動中的落實
集體教學活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教學實效,我們以「一課多研」、「熱難點研討」等形式,通過集體備課、輪流執教的方式,不斷挖掘文學作品蘊含的教育價值點,運用課件演繹法、適當留白法、簡單仿編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文學作品的多元教育價值。
途徑二:游戲活動中的延伸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游戲形式的多樣性,能更好地體現幼兒對文學作品多元化的感受和表達。文學活動可以結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在區角游戲中開展語言區講述、小舞台表演、美工區自製道具等。例如表演游戲中,小班可以以幼兒熟悉的文學作品為基礎,提供成品道具,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表演活動;在中班可以提供指偶、木偶等道具引導孩子進行合作表演;在大班可以引導孩子們根據故事情節自己製作道具,協商排練、開展演出。
途徑三:日常生活中的滲透
幼兒文學不僅在教學和游戲活動中得以體現,同時也可貫穿於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如午睡前的小故事;用點心時欣賞、創編《餅干歌》;吃水果時欣賞散文《橘子花》,還可將橘子皮粘貼成一朵朵美麗的橘子花;晨間體鍛時結合童謠《馬蘭花開二十一》玩各種皮筋游戲等。一日生活的各環節都可以滲透幼兒文學的內容,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途徑四:環境創設中的互動
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創設良好的環境也是幼兒文學活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像我們幼兒園創設了「文學特色版塊」和特色游戲區(「文學走廊」、各樓層公共區域的七彩書屋、木偶劇場、星星舞台等),幼兒可以在與環境的積極互動中感受到文學的魅力。
途徑五:家園共進中的協同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課題研究同樣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如我們開展的「大手牽小手」——家庭共制大書活動、「家庭劇場」、「童謠徵集」、「書香家庭」等活動,從開始的個別家長的嘗試,到現在的全面主動參與,家長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在家庭中也會適時地開展一些小型多樣的文學活動,大家一起沉浸在濃郁的文學氛圍之中,共同努力著、成長著,也共同分享著成功的快樂。
途徑六:特色活動的促進
整合各種資源開展特色活動,可以鮮明地凸顯多元幼兒文學活動課程特色,如「文學寶貝評選活動」、「優秀幼兒文學活動展評」、「圖書漂流」等。在「文學寶貝」活動中我們分主題開展各版塊的現場才藝秀:有「繪聲繪色」版塊(突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奇思妙想」版塊(突出幼兒創編能力);「特色紛呈」版塊(突出本土文化的傳揚);「身臨其境」版塊(突出幼兒綜合表演能力)等,多角度地呈現文學寶貝們的風采,鍛煉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二、幼兒園文學活動的多種組織策略
策略一:有效整合——多元呈現
《綱要》指出:「引導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因此,在研究中我們注重對幼兒文學作品內在教育價值的挖掘、開發、應用,嘗試將文學活動合理有效地與五大領域有機整合。如童謠《老鼠娶親》中,我們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用上了節奏圖譜,之後又運用《大花轎》的音樂將兒歌唱出來,既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又凸顯了兒歌的節奏美、韻律美。在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中,根據故事情節設置障礙開展同名的體育活動,既增加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趣味性,又促使幼兒機體健康和諧地發展,使語言和健康得以有效整合。
策略二:游戲體驗——感受快樂
在幼兒文學作品中,有的作品具有離奇的情節、特定的動作,在幼兒看來就像是一場超級游戲。在開展這類活動時,我們就放開手腳,讓幼兒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去盡情地游戲,在動作中體驗、理解作品。例如:兒歌《捉迷藏》中,我們以捉迷藏的游戲展開,在躲一躲、找一找、說一說的游戲中孩子們輕松說准方位詞,進一步理解了作品,體驗到作品帶給他們的驚喜和快樂。策略三:角色扮演——深入作品
兒童文學作品中鮮活而有趣的角色是幼兒愛模仿的對象,針對一些語言簡單重復、情節不太復雜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提供角色表演的場地、道具,指導幼兒「走」入作品,並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理解作品。例如:故事《三隻蝴蝶》情節簡單,對話重復,在熟悉故事情節後,我們引導幼兒先學角色語言,再用動作進行角色表演。其間,嘗試用委婉的語氣懇求,用肯定的語氣拒絕,幼兒彷彿身臨其境,通過設身處地的想像和表現,進一步理解了三隻蝴蝶的心理和情緒。
所以,我們在開展幼兒園文學活動時,應該從多元的角度出發,將幼兒文學活動合理有效地與幼兒園各領域教學、與幼兒的游戲、日常生活、家庭、社區資源等進行整合,充分凸顯文學活動認知、情感、審美、德育等方面的多元價值,使幼兒文學活動呈現全方位、立體化的局面,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貳』 幼兒園課程論什麼樣的課程是有價值的
徐西周根據孩子的身心規律,為了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潛能,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討,總結出一套「三維立體幼兒教育法」 ,其中包括孩子的性格養成、行為調節和思維激活培養三個部分。 性格養成訓練包括任性、注意力不集中、接受信息不對稱的訓練,好動、精力旺盛的訓練和敏感、內斂的訓練等。行為調節包括家庭行為調節、社會行為調節、學校行為調節、課外課內行為調節。思維激活培養方式主要以立體中文、邏輯數學、游戲英語為主,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徐西周認為人是一個三維立體的綜合體。三維指人的生物性、社會性和人的時空概念,三者有先有後、相互依託,才能孕育出精彩的人生。三維立體幼兒教育其實就是圍繞以上三個方面,全面系統地對孩子進行教育。人的生物性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要注意把握孩子的成長節點;人的社會性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要注意把握孩子的成長方向;時空概念告訴我們,要立足現實,才能有所繼承和發展。
『叄』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存在的必要嗎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又怎樣確保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孩子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來思考,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教學 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保證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嘗試」「探索」等詞彙。如:「有趣的想像旅行」的活動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進行大膽想像,創造性地表現想像旅行的情景;藉助音樂的旋律變化,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圖形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像,並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展現出來;在想像、創作、展現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把握環節的設計,確保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落實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關鍵,好的問題設計能夠 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提問得當,對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是落實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點,教師提問的策略,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卻暗含著深厚的指導和教學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克服無目的的、支離破碎的「滿堂問」,以達到啟迪幼兒思維,發展幼兒能力的目的。首先,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簡單,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復雜。另外,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幼兒回答每一個問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的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針對謹慎、顧慮多,反復思量後才作答的幼兒,我們要採取先鼓勵,後提問的方法;針對活動中積極主動、有問必答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問題難度以外,還請她們深入思考,做總結性發言;針對膽怯不願當眾表達的幼兒,我們應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建立自信,並想辦法多設計討論環節,使這樣的孩子也能暢所欲言。 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首先,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這個活動中,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如:你喜歡去哪玩?為什麼?孩子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會說出許多喜歡的理由。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等。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教師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盡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五、採取有效的回應,保證集體教學的有
『肆』 請結合課程中你認為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適合的技術手段,闡述幼兒園集中教育教學活動技術和學科整合後的應
去網路查查
『伍』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什麼見解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又怎樣確保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孩子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來思考,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教學 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保證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嘗試」「探索」等詞彙。如:「有趣的想像旅行」的活動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進行大膽想像,創造性地表現想像旅行的情景;藉助音樂的旋律變化,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圖形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像,並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展現出來;在想像、創作、展現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把握環節的設計,確保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落實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關鍵,好的問題設計能夠 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提問得當,對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是落實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點,教師提問的策略,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卻暗含著深厚的指導和教學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克服無目的的、支離破碎的「滿堂問」,以達到啟迪幼兒思維,發展幼兒能力的目的。首先,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簡單,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復雜。另外,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幼兒回答每一個問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的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針對謹慎、顧慮多,反復思量後才作答的幼兒,我們要採取先鼓勵,後提問的方法;針對活動中積極主動、有問必答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問題難度以外,還請她們深入思考,做總結性發言;針對膽怯不願當眾表達的幼兒,我們應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建立自信,並想辦法多設計討論環節,使這樣的孩子也能暢所欲言。 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首先,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這個活動中,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如:你喜歡去哪玩?為什麼?孩子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會說出許多喜歡的理由。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等。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教師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盡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五、採取有效的回應,保證集體教學
『陸』 簡述幼兒園項目活動的教育價值
一、教育的途徑
課程的實施是一個多層面面的運作過程,包括顯著性課程、理想課程、潛在課程和隱性課程,顯著性課程是指幼兒園在實際中實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飲食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或策略,教材內容、物資環境、管理、規章制度等因素,這些因素也可以隱性在課程標准、大綱之中;理想課程是顯著課程的理論應該努力的方向。隱性課程所蘊涵的教育觀、兒童觀、知識觀、學習與發展觀等在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取向,並制約著整個課程的運作。潛在課程是指學習者從學校的組織形式,學校環境及教師教學方法中得到的經驗,包括一系列的態度、感覺、傾向和價值。隱性課程是指有意識地迴避那些不符合教育目標、不能教給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或過程。這四個層面的課程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沒有理想課程則教育過程無統整和方向,」流於雜亂縣城支離破碎;沒有顯著性課程則原則和計劃變得好高騖遠,不能實現;沒有潛在課程則課程變成一個愚人天堂,只有學習活動,而沒有人在接受教育。
因此教育的途徑應該是多種形式的,並縣城有機地整合在教育過程之中。從我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教育的基本途徑有: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這些活動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起著特定的作用,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戲反映生活,反映學習,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是招待教育方案、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方案中體現的觀念、教育要實現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主要是通過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1、教學活動
我們強調教育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但並不能削弱教師對幼兒的積極影響,幼兒由於其身心發展的不成熟,使得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和教育兒童,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幼兒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水平出發,根據幼兒園教育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按照《綱要》提出的教育內容和基本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幼兒雙主體作用,主張教與學、活動與指導的有機統一。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不敢提教學,忽視必要的知識學習;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完全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既不考慮哪些知識是幼兒必須掌握的,也不考慮如何幫助幼兒整理、擴充、提供其自然、零散的日常經驗,使之概括化、系統化。雖然幼兒園課程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不強調系統知識的學習,但一些生活必需的知識還是需要掌握的,幫助幼兒將其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更加系統化。
2、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入園、進餐、睡眠、盥洗、間歇活動、自由活動、離園等與幼兒的生活直接相聯的活動。對於幼兒來講,身體的發展、基本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為重要的目標,因此生活活動在幼兒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活動中飲食了多領域的豐富的教育內容。生活活動是幼兒獲得經驗、體驗生活、學習社會技能的重要五一節。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有很多是通過日常生活完成的。尤其是各種生活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等。幼兒在園的生活必須使幼兒感到安全、快樂。
3、游戲活動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游戲就是課程,課程就是游戲」,這是幼兒教育區別於學校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對於幼兒來說游戲不僅是玩,也是一種學習、工作和生活。幼兒通過各類游戲,不僅可以發展動作技能、語言能力、解決總是的能力以及想像和創造力,而且游戲時是幼兒感到最快樂的時候,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了解個人與環境的關系,緩釋情緒,促進情感與社會性的發展,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對兒童的發展有利,這就需要教師在游戲中幫助幼兒,成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幫助他們做出恰當的選擇,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我們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和游戲空間,為幼兒良好的游戲條件,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自我的發展。
4、學習環境
環境的教育作用是潛在的,兒童的發展是在其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的。對於兒童,環境是會說話的,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引發相應的行為模式,「環境是我們的第三位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環境對於幼兒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誘發幼兒積極的行為。
5、家庭與社區
早在1927年,陳鶴琴先生就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物,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發揮優勢互補,充分調動家庭的因素以補充教育資源。使家長和教師在合作的過程中,共同接受教育。
二、活動形式
1、集中性的活動
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活動,依靠教師通過教學把內容傳授給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解釋、演示、表演等形式,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展現給幼兒。
2、分散性的活動
分散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也應該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分散性的活動,而根據《綱要》精神要把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要發揮各領域之間的事例作用,還有幼兒的養成教育、習慣的培養,對幼兒好奇心的滿足,能力的培養等,單靠集中性的活動是秀難做到的。要對兒童進行個性的培養,我們更應該發揮分散活動的作用。分散性的活動更能體現幼兒的個性,更能發揮教師對幼兒的個別指導作用。
3、獨自活動
當幼兒自己在一個他認為安全的狹小空間里,他會發揮自己自言自語及想像的能力,做著自己最高興的事情。滿足幼兒的這種需要也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
4、區角活動
為了幼兒的充分活動,在區角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在幼兒自願的情況下自主選擇,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權,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學習、去發展。在活動區里,幼兒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容易形成對未知事物積極的探索態度,有利於幼兒形成自信心,讓幼兒的個性品質得到發展。
5、自由活動
為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滿足孩子自由交往的需要,對於成長中的幼兒也是一種教育活動。
三、教學方法
「教育正在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而且正逐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擴展到它的真正領域--人的各個方面。在這樣一種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越來越重視學生,改變過去教育「無人」,而重視人在教育過程中地位,人的感受,人的收獲,怎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培養學生把學習當成對知識的征服,而不是記憶那些符號。過去我們研究教學方法更多的是研究教師如何教,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的要領應該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應該站在兩個角度去研究教學過程。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組織的程序
找到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方法與幼兒的發展切合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師要在幼兒的生活、幼兒的需要、幼兒的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幼兒的教育內容以實現幼兒教育的發展目標。我們的教育要通過幼兒真正參與社會生活來進行,在生活中發展幼兒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習慣,鍛煉思想,並激發他的情感和情緒,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使幼兒逐漸積累經驗並獲得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跳出過去對教育的狹隘理解,好像只有孩子正襟危坐,老師將一知識內容在課堂中向幼兒講清楚才是教育。
首先,教師要把幼兒的發展目標融化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中,有自己對教育的獨特理解,有自己對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對教育持久的追求,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其次,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將幼兒的興趣與我們的教育建立連接。引導幼兒主動地去探究、去發展,當幼兒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時,不要因為計劃里沒有,而漠然視之。應該把幼兒隨時表現出來的興趣作為教育的契機,進行有利的引導,並根據幼兒的需要設置情境,發揮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作用。
再次,教師要根據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尋找有效的組織形式,使教育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最後,教師要幫助幼兒形成和總結他所獲得的經驗,教師的畫龍點睛往往會幫助幼兒提升他的收獲,並將零散的知識納入他的認知結構之中,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的實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不論怎樣去劃分幼兒在園的活動,最終是要作用於幼兒身上,幼兒在園的每一個五一節都會為幼兒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我們應當有效地發揮各個環節的作用,合理而科學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並將我們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柒』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使用《指南》
一、集體教學的利弊及我國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問題
這里所謂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是作為和「一日生活活動」和「活動區活動」相配合、共同構成幼兒園生活的一類活動。具
體指的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的班級所有幼兒都參加的教育活動。包括教師預成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動,單獨的一節「課」和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的系列活動,全班一起進行的和分小組同時進行的教育活動。
(一)集體教學的利與弊
1、 一般而言,由於集體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的、班級所有幼兒都參加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從理論上看它可以具有以下優越性。1、高效、經濟、公平
2、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引領性強
3、系統性強
4、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集體感
然而,上述集體教學的優越性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並非必然性。這些優越性的實現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
(二)我國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問題
1、集體教學的功能定位不準確,與日常生活和游戲的關系和
聯系不清楚。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准備好了嗎?幼教開學准備小學教師教案小學教師工作計...初中教師教案初中教師工作計...
2、各領域的教育目標定位不清,核心價值難以體現。
3、幼兒在各領域發展的年齡特徵、學習特點與實際發展水平把握不準,教學目標或高或低,比較空泛,而且重知識技能類目標,輕情感態度類目標。
4、教學內容的「含金量」不大,難易程度不適當;「含金量」較大的內容其教育價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發掘。
5、教學過程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啟發引導」不足,「灌輸控制」有餘,幼兒多處於被動學習狀態。
6、教學方法單一,與幼兒學習特點不符,或者雖花樣翻新,但華而不實,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習,等等。
二、提高集體教學質量的一個前提:准確定位
『捌』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實施有效教學
一、以集體教學目標為基石,注重目標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整個學習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的准確定位成為成功預設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和關鍵。我認為,有效的教學目標首先要「實」:也就是我們的目標必須是實在的合理的,如果目標本身就是虛的是不合理的,沒有以幼兒實實在在的發展為導向,那麼這節活動再「精彩」也仍然是無效的,有效教學的目標必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切忌定位過高或過低,要讓幼兒「跳一跳,摘得到」。其次,有效的教學目標要「細」:目標要具體、明確,可操作,必須陳述可看得見的行為,忌空洞誇大。另外,有效教學目標要「全」:要有整合的思想,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 二、以教學引導為主線,注重教學過程的策略性與啟發性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引導。任何一次成功的集體教學活動都應當在目標的引領下以策略性的教學引導為主線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應做到選擇有效教學策略提高幼兒學習興趣,通過恰當有效的提問引領幼兒自主學習。 三、以教學反思為保障,注重反思的針對性和教育價值 反思教學,是我們的必修課。有針對性的且有價值的反思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素質,而且能提高集體教學的效果,從而使教學達到高效性。反思不只是簡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上,應該是更深層次的思考。一次教學活動之後,一定要思考一下:我所確定的目標是不是已經促進了孩子的多元化發展?我所選擇的材料是不是達到完成目標的最佳材料?有沒有更適宜、更簡便的其他材料?我所用的教學策略和提問引導是否適當、有效、恰到好處?是否能引發幼兒作深層的思索與探究?每一個環節是不是有必然的聯系,缺一不可?整體時間的安排是否合適?核心環節的感知與質疑、探索與發現等時間是否足夠?有沒有給幼兒相互交流和討論的機會與時間? 有效教學的內涵其實是很豐富的,以上只是我的粗淺認知。今後,我還應深入學習有關有效教學的理論,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每天能多學習一點,多反思一點,多提升一點,多改變一點,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有品位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