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教學中的創造性原則

幼兒園教學中的創造性原則

發布時間:2021-02-26 21:50:43

1.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使所有幼兒均能適應的原則 這是幼兒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因為幼兒能否適應學前階段的教育,直接關繫到以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許多國家特別注意研究每個幼兒的家庭經濟情況、社會地位、父母的職業和文化素養等因素對幼兒的影響,然後根據幼兒不同的經歷、素質、獨創性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自然會提高每個幼兒...對教育的適應性。 二、促進思維的原則 幼兒教育一方面要適應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幫助幼兒掌握越來越復雜的思維 方法。要多讓幼兒接觸實際,觀察事物,並加以集中、分類、比較。鼓勵幼兒經常反復思考一個問題,這是一種奠定思考方法基礎的手段。 三、依靠自身發展的原則 真正的教育並不是強加於人的。幼兒教育只能在幼兒毫無對抗情緒的情況下進行,促使他們自願地得到發展。匯集各種知識、印象,在自己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這一活動過程是在成人指導下,靠幼兒自身的努力完成的,任何人都無法取代。因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創造各種能給幼兒帶來新感受的 環境,以幫助他們從各種感受中獲取新知識。為此,許多國家址分重視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幼兒廣泛持久的興趣。這是幼兒自我教育的動力。 四、重視能力培養的原則 學前階段,應該讓幼兒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周圍五彩繽紛的世界,逐漸豐富感性知識。知識只有成為智力活動的推動力才具有價值。因而,教師不應該反精力放在毫無意義的知識羅列上,而應該明白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展幼兒的注意力、感覺能力、知覺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 和審美能力等。 五、面向未來的原則 今天的幼兒教育不可能給予幼兒解決未來社會問題的答案。但是,必須考慮怎樣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思考,發現並鼓勵他們的新想法,在創造性方法的運用中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六、追求人格平衡發展的原則 追求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良好的個性,是當前世界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學前期是幼兒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許多國家提出「學前教育應為幼兒未來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發展。」幼兒的個性是在社會團體中,依靠集體的力量得到發展的。心理學家瓦倫說:「幼兒的『自我』只有處在與他人的『自我』相互作用的狀態下,才能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給予幼兒個人活動機會的同時,應給予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並教給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方法。

2.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原則

一、思想性原則 思想性原則是指在幼兒園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向幼兒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貫徹完成幼兒園德育教育的任務。也就是說要寓德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幼兒期的德育只是道德品質教育即品德教育。幼兒的品德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道德輿論的熏陶和家庭、幼兒園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成人和同伴的日常生活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歷史事實證明,任何一個時代培養人才的目標,都不只限於單純的傳授知識,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是一切時代共有的教育現象,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思想性原則,就是要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則,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其宗旨主要是培養幼兒受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以及團結友愛、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優良品德、文明行為習慣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從小就抓緊良好的品德教育,將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向幼兒傳授的知識、技能應該是正確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組織形式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是切實可行的。也就是說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科學性。 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人一生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判斷力差、模仿性強,容易接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外部刺激,而這一時期形成的認識在大腦中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其進一步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違背科學性原則,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組織教學,向幼兒灌輸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實際、非科學性的知識,不僅影響幼兒現在的進步,也會給以後的發展造成障礙。因此,對於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堅持科學性原則是極其重要的,它既能讓幼兒在發展的最佳時期獲得大量正確、可靠的知識和技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又可為將來進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要能促進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即智力、體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發展,使幼兒從現有的發展水平向最近發展區發展。 幼兒園應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使其健康活潑地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論偏重或忽視那一方面,都不利於幼兒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必須面向全體幼兒,把體、智、美全方面發展教育貫穿於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之中。 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即教學不應跟在發展的後面或在已達到的發展水平上進行,而應在沒有完全成熟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礎上進行。貫徹發展性原則,就必須在充分了解幼兒已有知識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略為超前」的適度教育要求,把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積極引導幼兒發展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即是,既不宜低估或遷就幼兒的年齡特點,錯過發展的機會;又不可揠苗助長,超過發展的可能性,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最近的發展區獲得盡可能的發展和提高。 四、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各種因素的差異和變化,機智、靈活、富有創造性地組織活動。也就是說,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方法靈活多變和過程隨機應變。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中,無論是教育環境的選擇和創設,還是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執行,教師都會遇到許多復雜多變的情況,特別是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知識經驗、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不僅要認真研究幼兒教育的規律和特點,而且要認真研究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正確估計幼兒的實際水平,深入了解不同幼兒的發展狀況,結合本地區、本園的實際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並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計劃。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因地制宜,因人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五、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利用幼兒的各種感官和已有經驗,通過各種直觀手段吸引幼兒注意力,豐富幼兒的直接經驗和感性知識,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獲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 這一原則是根據幼兒思維形象具體的特點,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詞、概念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關系而提出的。它符合幼兒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的特點,能使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生動形象,自然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集中幼兒注意力,有助於幼兒理解、接受和記憶,發展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對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通常運用的主要直觀手段有以下幾種: (1)實物直觀。包括觀察實物、標本,實地參觀,做小實驗等。 (2)模具直觀。包括觀察圖片、圖書、玩具、模型、貼絨、教具、沙盤等。 (3)電化教育直觀。包括幻燈、錄像、電影、電視、錄音、唱片等。 (4)語言直觀。指教師生動、形象、准確的語言描述。 (5)動作直觀。包括演示、示範、教態等。 六、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善於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的探索精神,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提高幼兒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幼兒教育的各種活動過程都是教師與幼兒的雙邊活動過程,如果離開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還不能把學習的社會意義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機,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與他們的興趣、愛好、好奇心、求知慾望等緊密相連的。因此,要求幼兒教師善於啟發誘導,引導幼兒注意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組織安排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育於具體、生動、形象與興致勃勃的活動之中,促使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產生熱愛、興趣、好奇心,產生吸取知識的要求和內在動機,主動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要培養幼兒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充分調動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表現為: ①有積極好不的態度,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 ②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喜歡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現象,常常主動地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 ③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積極感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善於用語言動作表現所學的內容,並能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用到新的學習活動中去,成為再學習的工具。 七、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使各教學環節充滿趣味,以引起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帶著喜悅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獲取知識和技能。也即是要寓教育於娛樂之中。 幼兒時期,認識的發展尚處於無意性占優勢的階段,他們的學習往往受興趣支配,而興趣的產生主要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刺激,受好奇、好支的心理支配著。幼兒年齡越小,越缺乏活動的目的性,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不會做意志上的種種努力,完全依靠外界環境與教學中提供的各種積極刺激。因此,只有教育教學的內容、活動形式、方法等符合幼兒的特點,使他們能接受並產生感興趣的刺激,才能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就要求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結合幼兒特點進行,以活動全

3. 如何正確理解幼兒園教育的幾大原則

一、使所有幼兒均能適應的原則 這是幼兒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因為幼兒能否適應學前階段的教育,直接關繫到以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許多國家特別注意研究每個幼兒的家庭經濟情況、社會地位、父母的職業和文化素養等因素對幼兒的影響,然後根據幼兒不同的經歷、素質、獨創性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自然會提高每個幼兒對 教育的適應性。 二、促進思維的原則 幼兒教育一方面要適應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幫助幼兒掌握越來越復雜的思維 方法。要多讓幼兒接觸實際,觀察事物,並加以集中、分類、比較。鼓勵幼兒經常反復思考一個問題,這是一種奠定思考方法基礎的手段。 三、依靠自身發展的原則 真正的教育並不是強加於人的。幼兒教育只能在幼兒毫無對抗情緒的情況下進行,促使他們自願地得到發展。匯集各種知識、印象,在自己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這一活動過程是在成人指導下,靠幼兒自身的努力完成的,任何人都無法取代。因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創造各種能給幼兒帶來新感受的 環境,以幫助他們從各種感受中獲取新知識。為此,許多國家址分重視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幼兒廣泛持久的興趣。這是幼兒自我教育的動力。 四、重視能力培養的原則 學前階段,應該讓幼兒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周圍五彩繽紛的世界,逐漸豐富感性知識。知識只有成為智力活動的推動力才具有價值。因而,教師不應該反精力放在毫無意義的知識羅列上,而應該明白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展幼兒的注意力、感覺能力、知覺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 和審美能力等。 五、面向未來的原則 今天的幼兒教育不可能給予幼兒解決未來社會問題的答案。但是,必須考慮怎樣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思考,發現並鼓勵他們的新想法,在創造性方法的運用中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六、追求人格平衡發展的原則 追求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良好的個性,是當前世界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學前期是幼兒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許多國家提出「學前教育應為幼兒未來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發展。」幼兒的個性是在社會團體中,依靠集體的力量得到發展的。心理學家瓦倫說:「幼兒的『自我』只有處在與他人的『自我』相互作用的狀態下,才能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給予幼兒個人活動機會的同時,應給予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並教給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方法。

4.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摘要:幼兒具有與其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創造性思維萌芽,一種不受習慣約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它是一種潛在的才能,因此,幼兒期是幼兒創造性思維開發的萌芽期。同時數學認知又是幼兒認識世界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數學活動又是幼兒園進行創造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數學活動中所培養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思維能力,會深深地銘刻在他們的頭腦中,為今後長期地生活、學習和工作發揮作用。 那麼,教師應該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呢?首先,教師要創設良好的環境,營造創造性思維的氛圍;其次,培養數學興趣,激發幼兒創造思維天性;再次,深入挖掘教材,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材料;最後,引導幼兒克服困難,體驗創造的快樂。只有這樣,幼兒期的創造性思維才會充分的得到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數學活動 創造性思維 培養 瑞士著名教育學家皮亞傑曾明確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於培養有能力創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復前人所做的事情。我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也曾說道:「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與生俱來就有創造的潛能,幼兒的創造強調了自身發展的個體價值,反映出強烈的自我表現、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必需抓住幼兒這一時期,實施有效的發展策略,以發展其創造性。我們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主要著眼於挖掘幼兒潛在的創造力,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習慣,使幼兒接受一些創造活動的熏陶,產生一些最初的創造意識。數學活動是幼兒園進行創造教育的重要 途徑。可正規數學活動往往是教師預設大於幼兒生成,技能的傳授與幼兒創造力培養之間的度把握不夠准確。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呢?我結合自身幼教工作實踐及思考,談幾點粗淺的建議。 一、創設良好環境,營造創造性思維的氛圍 教師是教學氛圍的調節者。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滿足幼兒的發展慾望和表現慾望。尤其是當幼兒有不同的想法時,要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創造性的本質就是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有創造性的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偏離了常規而感到焦慮不安,幼兒也是如此。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重要條件」。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以一顆寬容之心來對待孩子「與眾不同」的言行,從不輕易指責孩子,讓孩子在一種輕松、自由、愉快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才能。例如,在教學「認識梯形」時,為了讓幼兒感知梯形的外形特徵,在上課伊始就出示了一個等腰梯形,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個等腰三角形可以分成幾個圖形嗎?」幼兒立刻來了興致,開始猜了起來,有的說這個等腰梯形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有的幼兒說可以分出來不一定有長方形,也可以全部分成三角形,還有的幼兒說可以分成許多個小三角形等等多種猜想,其中有正確的、錯誤的。面對幼兒的不同看法,我沒有肯定或否定他們,而是及時給他們提供操作材料,讓他們在操作後驗證了分梯形確實有許多種分法,同時也驗證了自己設想的對與錯。在活動中,我欣賞的目光,滿意的點頭,一聲稱贊,一個動作都能給幼兒帶來莫大的快樂,使其最大限度發揮自 己的創造潛能。有時,面對幼兒看似「出格」行為,我們應進行換位思考,寬容理解幼兒,使他們敢想敢做,並通過實踐獲得發展,從而給他們營造寬松自由的創造氛圍。 二、培養數學興趣,激發幼兒創造思維天性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動力。 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恰如其分地出示問題,讓幼兒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覺,問題難易應適度,可以激發幼兒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幼兒有了興趣,就會積極思維,並提出新的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從而培養了創新思維的能力 其次,幼兒期的孩子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聞、好探索,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圍世界。他們什麼都想知道、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幼兒天生就有調查和探索的本能,創造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但如果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屢試屢敗,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有必要的。組織一些有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數學活動,如開展幾何圖形設計比賽、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生活數學游戲活動等,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體會數學給幼兒帶來成功的機會和快樂,進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另外,通過充分利用數學中的圖形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實際生活中美的圖形聯繫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設計服裝」、生活空間設 計-「活動區的設計」,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慾望,驅使他們積極思維,勇於創造,從而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三、深入挖掘教材,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材料 豐富的學習材料是幼兒進行探索的物質基礎,對於幼兒學習數學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幼兒動作的發展影響並決定著思維的發展,動作方式越多樣,思維的內容就越豐富。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具有可創造、可猜想的因素的材料,應提出需要幼兒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還應該有多個答案,為幼兒提高較多的探索和猜想機會,讓每個幼兒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促使幼兒在操作中進行多變的探索,以發揮幼兒的創造才能。 例如,幼兒用同一數目、不同大小的石頭排隊,排好後他發現,兩隊的長短竟然不一樣;數目一樣多的,怎麼排成隊後會有長短呢?經過仔細觀察比較,他發現,個頭大的石頭占的地方大,排的隊長,而個頭小的石頭占的地方小,排的對就短。在這一活動中,通過探究發現,他獲得了這樣的經驗:對物品排隊,隊列長短不僅與數目有關,還與物品本身體積的大小有關。 又如,圖形接龍游戲,該游戲的規則是相接的圖形具有兩個相同點。幼兒玩這游戲,可以選擇的答案很多,這樣的游戲給幼兒提供了很多的探索和猜想機會。擺放許多顏色、大小、形狀、厚薄各不相同的幾何圖形,教師有意識地啟發幼兒擺出多種有規律的幾何圖形接龍,有的按大小規律去擺,有的按顏色規律去擺,有的按數量規律去擺,有的按圖形順序去擺。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敏捷,更富有創造性。 另外,在材料的選擇時還要注意所選材料的操作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努 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價的實物,因地制宜地將現實生活中的材料當作數學材料。這樣既增加了幼兒操作的持久性和創造性,大大滿足了幼兒探索與創造的需要。 四、引導克服困難,讓幼兒體驗創造思維的快樂 創造性思維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會遇到許多困難。面對困難幼兒有許多行為表現,其中逃避困難、退縮、妥協是幼兒最常見的行為表現。幫助幼兒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是培養創造性思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數學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各自不同的情況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和幫助。例如:我給予幼兒出示一張長方形的圖畫紙,「小朋友想一想,你能想出幾種方法,將它變成梯形?」於是,小朋友開始思考和操作。對於創造能力較強的幼兒,我鼓勵她們多想出幾個答案,爭取和別人不一樣;對於創造能力一般的幼兒,我輕輕地走過去,摸摸他的頭悄悄地說:「別著急,想一想,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對於創造能力弱的幼兒,

5. 幼兒園教學七大原則

一、使所有幼兒均能適應的原則 這是幼兒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因為幼兒能否適應學前階段的教育,直接關繫到以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許多國家特別注意研究每個幼兒的家庭經濟情況、社會地位、父母的職業和文化素養等因素對幼兒的影響,然後根據幼兒不同的經歷、素質、獨創性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自然會提高每個幼兒對 教育的適應性。 二、促進思維的原則 幼兒教育一方面要適應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幫助幼兒掌握越來越復雜的思維 方法。要多讓幼兒接觸實際,觀察事物,並加以集中、分類、比較。鼓勵幼兒經常反復思考一個問題,這是一種奠定思考方法基礎的手段。 三、依靠自身發展的原則 真正的教育並不是強加於人的。幼兒教育只能在幼兒毫無對抗情緒的情況下進行,促使他們自願地得到發展。匯集各種知識、印象,在自己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這一活動過程是在成人指導下,靠幼兒自身的努力完成的,任何人都無法取代。因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創造各種能給幼兒帶來新感受的 環境,以幫助他們從各種感受中獲取新知識。為此,許多國家址分重視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幼兒廣泛持久的興趣。這是幼兒自我教育的動力。 四、重視能力培養的原則 學前階段,應該讓幼兒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周圍五彩繽紛的世界,逐漸豐富感性知識。知識只有成為智力活動的推動力才具有價值。因而,教師不應該反精力放在毫無意義的知識羅列上,而應該明白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展幼兒的注意力、感覺能力、知覺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 和審美能力等。 五、面向未來的原則 今天的幼兒教育不可能給予幼兒解決未來社會問題的答案。但是,必須考慮怎樣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思考,發現並鼓勵他們的新想法,在創造性方法的運用中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六、追求人格平衡發展的原則 追求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良好的個性,是當前世界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學前期是幼兒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許多國家提出「學前教育應為幼兒未來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發展。」幼兒的個性是在社會團體中,依靠集體的力量得到發展的。心理學家瓦倫說:「幼兒的『自我』只有處在與他人的『自我』相互作用的狀態下,才能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給予幼兒個人活動機會的同時,應給予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並教給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方法。

6. 幼兒園教學的原則有哪些

(一)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也就是"寓教於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必須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激發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幼兒時期,無意注意、無意記憶占優勢,他們的學習更容易受興趣支配。興趣的產生主要來自於外界環境的側記,受好奇心、好動的心理支配。幼兒的年齡越小,活動...缺乏目的性,他們不會因為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做而規范自身的行為,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不會做種種意志上的努力,各種活動幾乎完全憑借外界的積極刺激。所以,只有教學活動的內容、形式、方法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便他們能夠興趣,才能喚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乃至實施活動時必須注重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讓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保持較持久的注意力,身心處於活躍狀態,內在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得各個環節,教師都要做到張弛有度、勞逸結合,保護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帶著喜悅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區獲取知識和技能。 運用趣味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 以幼兒的興趣為切入點設計教學活動,這是幼兒產生活動興趣的內在力量,這樣的教學活動就能更好地促進教學的順利實施和目標達成,如綜合主體活動《動物的翅膀》產生與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有翅膀的動物就一定會飛嗎"。自然而然,活動中查找資料、尋找答案,准備展示介紹,一直到在大家面前展示介紹自己的發現,幼兒都會很積極地去參與、完成。目前大家關注的"生成性課程"的主要策略就在於觀察、了解幼兒,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自然生成教育活動內容。 2.運用輔助手段,激發幼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選用直觀手段、游戲方式以及形象有趣的語言,利用外部刺激,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這是開啟和維持幼兒活動興趣的外部力量。尤其當教學內容不是幼兒時下感興趣的內容時,更要利用外部刺激,激發幼兒興趣。如在閱讀圖畫書《佳佳》的活動中,教師採用了多種方式激發和維護幼兒的活動興趣:利用手偶,引出圖畫書主角;方式具有童趣,如猜想佳佳是怎麼向的時,教師假裝與圖畫書中得人物對話:"佳佳,你事怎麼想的?能告訴我們嗎?"利用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展示成長……這些形象有趣的方式手段,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活動性原則 幼兒的發展是通過不斷獲得各種經驗而實現的,這些經驗不能由教師灌輸,強迫幼兒獲得。"紙上得來覺淺,絕知此事必躬行",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幼兒。幼兒對外界事物、事理的認識以感性為主,只有當感性認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具有理性思考、認識的能力。教師不能代替幼兒思考和實踐,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想要教給幼兒的知識技能上,採用教授的、強化練習的方法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而應在教學策略、活動內容和方式上注重激發幼兒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創設各種情景,組織各種活動,使幼兒在原有的發展水平上,通過與物質環境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動,以及與教師和同伴的交往活動,形成情感態度認知和能力。所以,教師制訂教育活動方案時要體現幼兒的活動,在設想教育形式、選用教育方法、常設教育環境時都要有利於幼兒的活動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教學中的創造性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