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教育如何與游戲結合
1.教學和游戲的融合被視為一種現成的解決方案
簡單化思維和復雜性思維這兩個思維範式,在大多數領域同時指導著人類的活動。教育是一種以人為對象的實踐活動,人的復雜性決定了教育的不確定性。幼兒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對象,其發展性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的不確定性。
因此,幼兒園需要建立一種動態、彈性、復雜的教育生態圈。正是基於此,教學和游戲這兩種看似完全對立的活動開始嘗試溝通、對話,進而走向融合。
從思維層面講,教學和游戲融合的提出打破了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找到了溝通兩者的第三條路徑,是一種進步。然而在教育實踐中,幼兒園教師常常會受到簡單化思維的影響,將教學和游戲的融合視為一種現成的解決現實中碰到的所有問題的方案,因此,復雜性在這里被忽視了。
幼兒園教師琢磨的往往是,如何通過教學和游戲的融合為幼兒園教育設計一個一勞永逸的操作方案,根本沒有或很少意識到幼兒園教育所具有的不確定性,甚至為了達到某種預期效果,不惜人為忽略或剔除那些起作用而無法把握的因素。〔5〕
這一方面可能與幼兒園教師對教學和游戲融合的認識還只停留在其工具性的層面上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幼兒園教師追求簡單化、程序化和秩序化的教學方法有關。
2.教學和游戲的融合演化為教學對游戲單方面的改造
教學和游戲的融合代表著有序和無序的和解,是兩者平等的溝通與對話。但在融合的過程中,兩者的地位顯然是不平等的,游戲往往處於被利用和改造的地位。
具體而言,教學和游戲的融合被視為游戲與教學的結合。在這種「融合」中,游戲不是完整、自然的游戲,相反,它已被教學進行了嚴格的改造以符合教學的要求。這並非是真正的融合,也難以發揮兩者的合力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3.教學和游戲的融合反而加固了教學和游戲之間的界限
教學和游戲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活動,前者更強調教師的作用,後者則更注重幼兒的自主性,因此,教學和游戲融合的關鍵就是處理好教師和幼兒的關系。
當下,在教學和游戲融合的實踐中,教師更多的是將游戲設計成一張漂亮的糖紙,然後將教學內容包裹其中。在這里,教學和游戲依然是分離的,甚至可能會因教學和游戲設計的巨大反差而使兩者的界限更加明顯,幼兒常無奈地將這種活動稱之為「老師的游戲」。
可見,教師的這種簡單相加的融合方式不但沒有消弭教學和游戲之間的界限,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Ⅱ 如何將傳統游戲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
並不一定所有的民間游戲都適合幼兒參與,營造民間游戲氛圍將民間游戲引入到幼兒園的教學之中,融入到基本課程之中,不願意主動參與其中。對於存在落後觀念卻形式豐富的游戲應該經過適當的改變與創新、 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原則,實現由被動參與向主動游戲的轉變,幼兒還不是很熟悉,在「過年了」的主題活動中,邀請高年級的學生指導,為了實現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開展民間游戲要注意創造性的融入1、輕松的氛圍中了解春節的傳統文化。所以在將民間游戲引入課程前一定要經過選擇,構建民間游戲課程教育是為了幼兒更好地成長。一方面,並不能實現民間游戲真正的教育價值,篩檢適合的民間游戲、皮筋。 2。例如,需要營造一定的民間游戲氛圍,通過將游戲融入到主題之中。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幼兒參與游戲,引起幼兒的關注,實現教育以及娛樂的目的,放置跳繩。由於某些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久遠性、 以激發幼兒興趣需要為目的,使幼兒在快樂,構建民間游戲課程,在室外設置器械區,教師需要創設民間游戲情境。例如,達到激發幼兒興趣需要的目的,鼓勵幼兒主動嘗試,幼兒園應該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原則,甚至一些游戲還會威脅幼兒的安全,享受玩樂,使各階段的幼兒都能夠得到有益身心的體驗。這時、表演,吸引幼兒積極參與,融入「抬花轎」的表演游戲以及「穿新衣」「迎新年」的童謠說唱,在長期的訓練中掌握游戲的技巧、沙包、毽子等器具,應該設定主題。像「打石頭仗」「拍花花手」等不利幼兒發展的游戲要給予擯棄。教師在游戲開展前
Ⅲ 如何將游戲融入幼兒園語言課堂
在幼兒園語言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願回意去學習、去答表達、去交流,而且教師還要根據幼兒的心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好玩的游戲,以游戲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和熱情。
Ⅳ 怎樣將游戲和教學有效結合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的游戲又分為創造性游戲和規則性游戲,而創造性游戲又包括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其中角色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游戲形式之一,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想像力的理想載體,能有效促進每個幼兒的個性發展。幼兒園角色游戲的有效開展能滿足幼兒對成人世界的想像,從中可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及幼兒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游戲中幼兒會產生矛盾並解決矛盾,從而促進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角色游戲的優點不容贅述,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如何選擇適宜幼兒的角色游戲內容就需我們推敲斟酌。 在幼兒園角色游戲中,幼兒處處在模仿成人的動作、語言。如在娃娃家的孩子,模仿爸爸媽媽的語言動作安撫著哭鬧的寶寶,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體驗,對孩子來說是新奇的,感興趣的,孩子的模仿的同時也在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我們往往能在孩子游戲中發現孩子語言方面、動作方面的發展,這就是角色游戲的魅力所在。然而好的角色游戲不僅要在選材上適宜所在年齡段的孩子,而且環境的布置還很重要,只有生動有趣的形象才能吸引著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依舊以娃娃家為例,鮮艷多彩的娃娃家的布置要比單調的醫院布置來的吸引。因此角色游戲要孩子樂在其中要對題材,要場景明確吸引,教師更要融入其中,成為孩子游戲中的觀察者,引導者,輔助孩子更快樂的開展游戲。我認為孩子能否在游戲中更好的發展,教師還要在如下方面多下苦工。 一、讓孩子成為游戲中的主人 案例:在娃娃家中,老師給孩子准備了精緻的托盤,剪刀和彩紙,鼓勵孩子在家裡可以爸爸媽媽給寶寶准備面條吃,多數孩子遵循著老師的意願在開展游戲,認真的准備著面條,突然哭鬧聲傳開來,了解之後發現孩子歡歡和樂樂因為一張彩紙發生了矛盾,歡歡指責樂樂剪壞了他的「照片」,因為歡歡把老師給寶貝們准備做苗條的紙比作了照片。 在一案例中我在反思,孩子在游戲時教師提出了單一明確的要求,多數孩子還在遵循著老師的要求,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自主選擇,孩子是否得到快樂。把彩紙比作照片的孩子顯然是剪面條的游戲無法滿足他的興趣,所以他才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游戲內容。由此我們更應該清楚的了解孩子的興趣是游戲開展的依據,孩子興趣濃厚才會在游戲中持續,反之就會不耐煩,甚至有無所事事的情況出現。 二、在游戲中均衡強弱勢幼兒 案例:在小醫院游戲中,孩子們本來都在有序的扮演者醫生、護士、病人等角色,醫生用聽診器給孩子聽聽胸口,護士在給病床上的孩子打針,突然一位娃娃家的孩子歡歡想要進入游戲區域,原先在游戲的孩子紛紛拒絕了歡歡,歡歡在游戲區轉了一圈又提出加入游戲還是遭到了拒絕,這時歡歡搶了護士的針筒還把針筒給掰斷了,其他孩子都跑來老師這指責歡歡,歡歡遭到拒絕本來就心情不快,於是甩了針筒就走了。 喜歡游戲是每一個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你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他們越是渴望得到他,如果多次不能參加自己喜歡的游戲,一類幼兒會主動退卻,失去積極性,另一類則會產生攻擊性行為。而案例中的孩子歡歡明顯是後者,孩子在受挫後表現出的霸道也是現在我們在幼兒園中常見到得現象。在上述案例中我們不能放任孩子間的矛盾擴大,而是應該鼓勵孩子主動自我解決,教師是孩子解決問題的引路人,我們不能讓弱勢孩子失去游戲機會,也不能放任強勢孩子破壞游戲秩序,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觀察孩子在游戲中的行為以及孩子所處角色地位鼓勵孩子合作游戲,強勢帶動弱勢,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快樂。 三、注重幼兒的個別性、差異性及創造力 案例一:在角色游戲開展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在娃娃家的孩子跑到了賽車場,在醫院的孩子跑到了娃娃家;我們也會看到本來好好的賽車變成了追逐游戲,醫院里的醫生護士會在娃娃家抱著娃娃不出來,等等。 在案例中的孩子經常離開自己所在的區域,老師鼓勵孩子可以區域間穿插活動,但是這些孩子是游離在了預設游戲之外的,教師去引導孩子回到原來的游戲中去,但孩子還是沒有辦法持續。這些孩子有其獨特的個性,如果我們一味的去干預孩子,還在在老師的強壓下游戲,這樣顯然是得不到快樂和發展的。教師只有發現孩子身上的個別性才能有的放矢。同時孩子之間還存在差異性,孩子能力發展有差異,游戲能力的高低也決定了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因此關注孩子的差異性在孩子的游戲中也是教師必須注重的方面。 案例二:我們在觀察娃娃家的孩子游戲時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在顧客多的時候都對游戲樂在其中,忙前忙後,並能根據生活中經驗招呼顧客等,比如手工坊的孩子在顧客多的時候都在忙著為客人准備食物,收拾桌子,等到顧客吃完到別的游戲區去的時候,手工坊的孩子立刻離開了自己本來的崗位,有的跑到了賽車場,有的到了建構區。教師提問孩子:你為什麼不在手工坊游戲了啊?孩子回答:小朋友都走了。老師反問:那你們想一想,怎麼樣才能把顧客吸引回來了。孩子的想法充滿創意,有的甚至是老師都沒有考慮到的。 在案例中的孩子對自己所在的游戲區並不是缺乏興趣,而是因為其餘幼兒的游戲注意力轉移,使得原游戲區域的孩子也發生了興趣轉移,這時教師適時的介入游戲,用提問孩子的方法提醒孩子,孩子的想法往往出人意料,這樣不僅使孩子游戲內容豐富了,而且孩子在游戲中激發出了創造力,這樣孩子在之後的游戲中遇到類似問題就有了解決方法。 教師是孩子游戲中的觀察者,引導者,孩子是游戲的主人,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能力發展決定了游戲的設置,教師在游戲中協調孩子間的矛盾,為孩子設置適宜孩子的游戲內容,孩子在游戲中體現出來的個體性和差異性都是教師觀察的對象,觀察孩子的游戲過程會發現孩子在游戲中是否有了發展,是否享受在游戲中,也只有細致的觀察教師才能在適當的時候介入游戲,輔助孩子更好的游戲。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教學方式,也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方式,還在享受在游戲中才能在游戲中得到發展,也就是所謂的「做中學」。
Ⅳ 如何讓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的一生發展打好基礎。」我們幼兒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在課程改革中堅持立足農村實際,巧用資源,將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園課程中,努力創設具有農村特色的幼兒園課程內容,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一、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作用
民間游戲是游戲的一種形式,它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游戲中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競爭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勝、好滿足的心理,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是主動的、自由的、有序的、快樂的和創造的。因此,民間游戲作為農村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民間游戲有利於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體驗到成功與失敗的不同體驗,鍛煉抗挫折能力,分清正確與錯誤,學會合理評價,形成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二)民間游戲有助於擴展幼兒的經驗,發展智力。民間游戲內容豐富,范圍廣泛,包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民間游戲的童謠和兒歌,貼近生活,廣泛流傳。幼兒邊游戲邊朗誦兒歌,增加了游戲的興趣,又了解了社會生活的知識,豐富了幼兒的詞彙,還發展了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民間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動作技能的發展。民間游戲中包括很多體育游戲,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並能促進幼兒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發展,以及平衡、協調等能力。如「彈杏核」「拾卜菇」可以鍛煉幼兒的小肌肉;「跳皮筋」「打沙包」能發展幼兒的大肌肉動作;「打瓦」、「抽陀螺」可以發展幼兒手臂的力量及手眼協調能力;「跳房子」「盲人摸瘸子」能夠促進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等等。
二、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做法
(一)發動教師和家長,廣泛收集民間游戲素材。民間游戲雖然內容豐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家長對民間游戲有些偏見,他們開始不喜歡幼兒玩民間游戲。同時,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善於對幼兒進行特長培養,帶領幼兒參加各種特長興趣班學習;家長或者從幼兒的安全考慮,將幼兒「圈」在家裡,自己玩家長為他們購置的各種高檔玩具,幼兒沒有玩伴,缺少與同伴的溝通與交流,導致民間游戲瀕臨消亡。為此,我們召開了幼兒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民間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對民間游戲形成正確的認識,支持幼兒玩民間游戲。然後,發動教師和家長,帶領幼兒一起玩大人們小時候玩的民間游戲,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班級收集民間游戲素材,並將搜集到的民間游戲內容記錄整理帶到幼兒園,我們對收集到的民間游戲重新進行了篩選整理,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民間游戲列印裝訂,印製了「民間游戲集錦」一書,對各班開展民間游戲進行具體的指導。
(二)分類開展,與幼兒園課程互相融合。為方便幼兒進行游戲,我們將收集到的民間游戲分為四大類:民間體育游戲、民間智力游戲、民間美術游戲和民間童謠說唱,密切與幼兒游戲活動結合,在幼兒區角活動時間,滲透開展民間游戲。如益智區投放了翻繩、各種民間游戲棋(考狀元、老虎吃小人、過大梁、憋死牛等),在科探區投放了「捻捻轉」、「繞饒轉」,在美工區增加了泥塑、剪紙,在音樂表演區,投放了綵綢、旱船、民間表演頭飾、綢扇等,在體育區投放了高蹺、沙包、皮筋、跳繩等,並結合共同生活的教育目標,將一些民間游戲設計到集體體育活動中,既豐富了幼兒游戲內容,又擴展了幼兒游戲空間,為幼兒創造了動手動腦、鍛煉身體的條件。
(三)引導幼兒改編與創新,賦予民間游戲新的活力。幼兒是民間游戲的主人,也是民間游戲的創造者。民間游戲的材料、玩法、規則等本身又具有很大的可變性。我們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進行創造改編。
一是創新游戲材料的用途,鼓勵幼兒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如一塊小石子,有的幼兒用它在「老虎吃小人」的游戲中當作棋子,有的用它在「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中當作小米,有的用它在「打瓦」游戲中當投擲器。
二是創新民間游戲的玩法。民間游戲是民間孩子們自己創編的游戲活動,從游戲的選擇、材料的利用,到角色的分配和情節的發展,都由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來完成。因此,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自由商定一些新的規則和玩法,使游戲滿足不同幼兒的水平,讓每個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與發展。
三是創編民間游戲的童謠或兒歌內容。由於民間游戲產生於民間,流傳於口頭,幼兒在吟唱兒歌童謠的過程中會感受到部分內容的局限性。我們注重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反映現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的變化編入民間游戲的新童謠中,賦予新的含義,使民間游戲的名稱、內容、角色、情節、兒歌、童謠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增加了民間游戲的魅力。
Ⅵ 如何將幼兒園游戲與教育教學進行有機結合
角色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的整合 角色活動與教學活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他們經常用一種物品替代多種真實物品,如把小椅子當成汽車、火車,一會兒又把同一隻小椅子當成娃娃床、醫院病床等等。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逼真地扮演角色,如媽媽、老師、司機、醫生、售貨員等。因此這種游戲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是虛構性與真實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活動。在角色活動中教師關注的是對於角色環境的探索與游戲活動的挖掘,而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尋找孩子的新興趣點和孩子的表現,由於這種劃分不是規定所限,而是由幼兒的興趣和游戲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因此兩者可以進行整合,我們可以把主題活動中的一些內容放在角色活動中進行,也可以把角色中的有些內容參插在教學活動之中,讓幼兒通過探索、操作、表達,獲得知識。 任何教學活動必然包含游戲的因素,有些比較顯性,有些比較隱性,需要對其認真分析,努力發掘游戲因素,為生成游戲子活動提供可能。例如,在開展小班主題活動《好吃的糖果》時,幼兒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戲《糖果商店》的活動,由於許多的幼兒都樂意到商店購買糖果,很快櫃子里的糖果就賣完了,還有許多顧客要買糖果怎麼辦呢?在游戲結束時,我們拋出幼兒在游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Ⅶ 幼兒園教學中,怎樣將游戲融入到教學中
角色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的整合 角色活動與教學活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他們經常用一種物品替代多種真實物品,如...把小椅子當成汽車、火車,一會兒又把同一隻小椅子當成娃娃床、醫院病床等等。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逼真地扮演角色,如媽媽、老師、司機、醫生、售貨員等。因此這種游戲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是虛構性與真實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活動。在角色活動中教師關注的是對於角色環境的探索與游戲活動的挖掘,而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尋找孩子的新興趣點和孩子的表現,由於這種劃分不是規定所限,而是由幼兒的興趣和游戲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因此兩者可以進行整合,我們可以把主題活動中的一些內容放在角色活動中進行,也可以把角色中的有些內容參插在教學活動之中,讓幼兒通過探索、操作、表達,獲得知識。 任何教學活動必然包含游戲的因素,有些比較顯性,有些比較隱性,需要對其認真分析,努力發掘游戲因素,為生成游戲子活動提供可能。例如,在開展小班主題活動《好吃的糖果》時,幼兒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戲《糖果商店》的活動,由於許多的幼兒都樂意到商店購買糖果,很快櫃子里的糖果就賣完了,還有許多顧客要買糖果怎麼辦呢?在游戲結束時,我們拋出幼兒在游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Ⅷ 如何體現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促進幼兒獲得最佳發展的一種途徑。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孩子們開展頻率最高的活動,通過游戲幼兒會把廣泛的生活內容反映在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進行自己的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幼兒來說,游戲就是生活本身,游戲充盈於心,充盈於思想、情感和身體中。一個全神貫注於游戲的幼兒是富有創造力的、自由的和快樂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和發展學習到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定義
所謂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是指把幼兒的教育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游戲中。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在幼兒園里游戲就是基本活動。基本活動是指對一個人來說最經常、最適宜、也是最必須的活動。而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這樣一種活動。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其次,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一種活動;再者,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因此《幼兒園工作規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符合事實、符合規律的。
二、游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幼兒園,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游戲的手段對幼兒進行教育,能有利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幾方面的和諧發展。
(一)游戲有益於增進幼兒的身體健康
幼年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游戲中,有大量的運動性游戲,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增強體質,使他們的動作變得協調、身體變得結實。當幼兒在玩沙子、繪畫、拼圖等游戲時,可以訓練手指、手腕、手掌的靈活性,以及手眼協調能力,使幼兒變得更加靈巧,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
(二)游戲能促進幼兒情感的健康發展。
幼兒的游戲,能促進幼兒在面對壓力時情感的健康發展,幫助幼兒解決沖突,減少情感創傷。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相互學習,通過與同伴之間的互動,逐漸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謙讓等良好道德品質。在學前領域中,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再現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現期望的機會。幼兒通過游戲經驗認識到他們自己是獨立的、主動的和有獨特的個性。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和接受他們自己的感情,促進面對壓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強人際關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兒在做「醫生治病」的游戲中,體驗了醫生、父母、孩子之間的關系,母親的焦慮,孩子的痛苦、醫生的積極治療等環節,孩子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達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發展同情心和面對變化作出反映等綜合調節能力。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實現了情感的發展,使幼兒體驗各種不同的情感,幫助幼兒學習控制情感的沖動性,高級情感隨之在游戲中萌芽。
(三) 游戲能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因素,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潛移默化地學到很多知識,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判斷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幼兒通過游戲探索環境,接觸事物獲得知識,自由地進行各種模仿、操作與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過程中體會空間和高低,在玩水的過程中感覺干與濕,玩積木的過程中體會並認識大小、形狀、顏色等,在玩推小汽車的過程中觀察到汽車的速度和力度的關系等。因此,游戲是兒童認知發展的動力,是兒童獲取社會經驗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三、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 (一)游戲化教學環境的創設
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常常利用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來達到使幼兒主動學、喜歡學的目的。游戲環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兩個,其一是通過建立立體設計增強系統性,以保證游戲環境平衡狀態。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對象十分廣泛的特點,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牆面和空間構成一個環境系統,以幼兒能夠接受的形象與符號,向他們提供成長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統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發展幼兒彈跳能力(雙腳跳)為目的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可為幼兒創設了一個以「參觀動物園」為主線的新穎、有趣的游戲情境。通過生動的語言幫助幼兒張開想像的翅膀,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富有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創造性地模仿各種小動物。然後讓幼兒在喜歡的音樂伴奏下開始了熱身操,熱身時還不時用「嗨、嗨」的喊聲鼓勵自己。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4個環節: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鵝走、青蛙跳荷葉,使幼兒初步了解了「雙腳跳」的動作方法:雙腳起跳,雙腳落地,起跳時蹬地擺臂,落地時屈膝緩沖,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用較短的時間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教師在組織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導演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為幼兒提供游戲的空間與時間,允許幼兒嘗試錯誤;要善於發現孩子思維的火花,保護幼兒可貴的創造精神,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
(三)幼師在游戲中的指導
游戲雖然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但是教師也要合理地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或干預,即指導。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要為幼兒准備游戲、創設游戲環境,應根據不同年齡和游戲水平的幼兒選擇難度適宜 、符合幼兒興趣、及幼兒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來融入游戲,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同時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個幼兒都得到的發展,才能使他們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因為不同的教學活動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與內容,在選擇游戲的時候,先要看是什麼樣的教學內容,然後再採取與之相對應的游戲活動來完成。 只有這樣才能使游戲與教學有機融合,相互滲透,真正發揮游戲的教育功
最後,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將外部與內部干預結合運用,包括觀察、詢問、評價以及教師直接的游戲參與。觀察中教師要針對兒童游戲情況確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創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戲監督者、調停者、游戲者、記錄員、顧問或通訊員等。另外,教師通常是以假裝角色進人游戲,成為游戲的一員。一旦進入游戲情境,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角色規范採取行動,利用角色之間的關系採取隱蔽的方式控制 游戲發展。應當指出的是,這種假裝介入應僅干預一段時間,在達到一定教育目的後教師即應離開。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認識 「游戲化教學」以游戲為手段,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並融於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是符合幼兒園教學特點及幼兒發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式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我國早期教育專家馮德全先生說,對幼兒來說「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游戲化,因為兒童本來就處在心理發展的『游戲世界』之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要將幼兒園教學活動完全游戲化,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Ⅸ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你好
一、探索激趣——教學中激發興趣的過程
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一般是由開始、中間、結束三個基本部分組成的。針對這三個基本步驟,我們將幼兒園教學中激發興趣的過程依次表述為:引趣、持趣和延趣。
(一)引趣是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前提
教學活動的開始部分是活動展開的引子,在這個環節中,是否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是教學目標是否能夠達成的關鍵一步。
引趣要做到開場即引人入勝,吸引幼兒的注意。教師應當營造「好的環境」,利用圖片、文字、多媒體等輔助手段激發幼兒的興趣;運用「好的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引起幼兒的興趣;掌握「好的原則」,即要強調重點、明晰規則、細化要求、主動激勵,以鼓舞幼兒的興趣。
(二)持趣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
持趣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讓幼兒保持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興趣,以達到培養幼兒良好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目的。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中的幼兒總是興趣盎然,因此,教師可將游戲的因素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並且將自己的角色從傳授者轉換為游戲的參與者和夥伴,以便讓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游戲氛圍中保持穩定的學習興趣,達到玩中學、玩中練、寓教於樂的目的。
為了保持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興趣,教師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問題: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相信幼兒的潛能,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提高興趣點;針對不同的年齡班級,游戲化的程度應從小班到大班逐漸降低;多使用開放式的提問,並且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分享、體驗的機會;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動靜交替、新舊搭配地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
(三)延趣是教學活動延伸的關鍵動力
延趣是在教學活動的最後環節,教師通過適時合理的方式,延續、擴展幼兒對學習內容廣度和深度的興趣。延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可以讓幼兒對已有教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有利於幼兒對相關的活動內容產生廣泛的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教師要充分利用最後環節,延續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應當做到:尊重、信任幼兒;贊揚、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認可、肯定幼兒的學習成果;提供展示的平台,培養幼兒的自信。讓幼兒帶著成功去分享,帶著任務去驗證,帶著好奇去追問,帶著作品去展示,帶著技能去練習,帶著興趣促興趣。這樣的做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及幼兒的心理需要,能夠促進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