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錯別字教學

小學錯別字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26 22:32:21

1. 如何糾正小學生的錯別字

所謂錯別字,就是錯字和別字的總稱。錯字是指寫得不正確的字,也就是寫的字不念字。而別字,則是用其他的字代替應寫的字,這樣的字念字,只是不該用在這個場合。對於小學生來說,寫錯別字是一種普遍現象,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也逐漸增多,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屢禁不止,令老師頭痛。呢?下面略談一下如何糾正小學生錯別字的幾點做法: 一、遵循認知規律強化記憶字形 小學生常寫錯別字,他們寫的錯別字,往往是大概像本字的字,也就是大致的輪廓像,輪廓里的部分常常互相代替或者換位。如:「都」學生會寫成左右顛倒的字,這說明小學生能對字形有整體的粗略的識別,感知還是處在比較模糊的階段。又加上識字量的增多,所以就不可能做到准確記憶了。因此,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加強形近字的比較,加深兒童對漢字組成部分的印象,並引導學生要善於記憶漢字形體的細微差別和不同點,使學生少寫錯別字,盡量不寫錯別字。 1、歸類比較,讓學生發現異同。在教學中,把形近字、同音字和音近字安排在一起學習,讓學生開始就清楚地認識到它們的不一樣,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強化區別之處。這樣學生會對字形掌握的特別牢固,根據字形差異,可把字的比較法分為以下幾種: 用筆畫區別:如「戊」和「戌」,讓學生記住空的就是戊,有一個點的就是戌。 用構成比較:如「口」和「力」,上下組成就是「另」,左右組成就是「加」。 用字形區分:如「為」和「辦」,「為」是兩個點位於力的內外,而「辦」字的兩點位於「力」的兩邊。 用義分辨字:如「刀」和「刃」,刃就是刀子鋒利的地方,哪塊最鋒利呢?所以在刀上加一點。 用音分辨字形:如「竿」和「桿」,與竹子有關的就是帶竹子頭的竿。 用筆畫加減:如「尤」和「龍」,龍比尤多一筆,尤比龍少一筆。 針對這些字的特點,復習時,把平時學生易混的字進行歸類,用彩色粉筆將字的不同部分表示出來,給學生的視覺以強烈的刺激,再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個字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以免寫錯。 2、直觀演示讓學生記住錯點。根據小學生年齡小,具體形象識記占優勢的記憶特點,我覺得他們會記住那些具體的,直觀的識記材料,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充分採用直觀性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糾正錯字和別字。如教學「懶」字時,有的同學好把右邊的負寫錯,為此我說,有的同學非常懶,他的心更懶,懶得都把心束起來,心都成負數了。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記住「懶」字了。 3、奇特聯想加深記憶印象。由於孩子年齡小,對字形的記憶,多數孩子都只注意大體輪廓,不注重細節的隱藏部分,並因此產生的頗多錯誤。這就要求學生在記憶字形的時候,針對易錯的字形加以聯想,以便引起注意,比如說,在教學「折」和「拆」時,讓學生想像,你打算怎樣區分呢,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看誰的想像合理,好記,學生們紛紛回答。有的學生說,拆東西,從哪裡拆呢?就從「斤」這個地方拆。還有的同學說,拆就是把這個東西弄壞,從哪裡弄壞呢?就從最後一筆拆吧。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區分「折」和「拆」了。 二、憑借字義加深記憶字形 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等心理特點,就得要求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教學中採取各種方法強化學生記憶字形。 1、藉助古代的造字法。造字法有象形、會意、形聲等。根據象形造字法,幫助學生區分記憶字形。如「賣」和「買」,賣是表示在頭上插草,賣自己,「十」就象草,所以加十字的就是賣,反之就是買。根據會意造字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休和體,休是休息,人倚在樹上就是休息,樹就是木,所以休就是人加木。而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體就是人加本。 2、藉助連詞成句。藉助詞語和句子,幫助同學記錯別字。在教學「漣漪」時,有的同學把「漪」字的各部分寫反,教師就告訴學生湖水裡泛起了漣漪,它們都與水有關,都是三點水旁,這樣就不至於寫錯字了。 總之,錯別字的教學是一項艱巨而又長久的工作,需要廣大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嚴格要求,加強訓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糾正錯別字

在充分理解漢字字義抄的基礎上,學生能夠快速地學習漢字,掌握漢字的正確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先為學生講解漢字的意思,然後再教他們如何書寫,這種先講字義的方式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的感覺,讓學生從音、形、義等方面對漢字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從而減少錯別字的發生。

3. 淺談如何糾正小學生的錯別字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小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課程目標中還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 個,其中 個左右會正確書寫,並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到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 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 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 個筆畫之多。在 年原公布的 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 畫之多,其中在17 畫以上的字就有 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話中,有 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 音 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 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 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 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一下對策 : 一、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根據「先入為主」的效應,糾正學生的一個錯誤知識,要比向他傳授一個正確的知識難得多,所以,在識字教學前一定要有預見性。教師在備課和復備時,把本課易錯的生字及課文中的字標記出來,根據字形尋找策略,教學時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識到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字的時候就會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錯誤率。 那麼怎樣強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字形特點,並在學生容易寫錯的地方用鮮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強化正確的寫法,預防學生寫錯別字。例如教「滾」字這個生字時,把記住「滾」中間部分的「公」字作為掌握「滾」字的關鍵。先用熟字幫助記憶,三點水旁、「公」、「衣」,再用紅粉筆寫「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學生注意,記憶,然後利用兒增強記憶。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識字的情趣,而且還加深了對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識記的准確性。 二、利用漢字規律聯想識字。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發展及內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比較字形。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認錯、寫錯。如:學會了「放」,再寫「游」總愛把右邊寫成「放」;學會了「東」再寫「練」總愛把右邊寫成「東」。這是由於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對鞏固程度不夠的新 知識起了干擾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在識字教學一開始,就要強調對字形的差異,多觀察、多比較、多。比較時既要注意細微差別,又要考慮到它們的相互間的干擾作用。在防止干擾作用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比較時不要把正誤兩個字同時出現,這樣容易使學生越記越混淆。 2、了解字義。 有一些字學生常常用錯是因為不解其義。同音字互相替代而產生的別字屬於這種情況。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這類字,就必須讓學生把字義弄清楚。如果學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蓋在上面的帳篷,在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所以叫「夜幕」,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字用錯了。 3、形義結合。 教師把形近字,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創設語言環境靈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義、字形的牢固,從而使學生把字記准確、用正確。如許多學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編了這樣一句口訣:「辛苦一點,幸福十分」,用來幫助學生區分。這句口訣根據「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指導學生抓住字形特點辨別,還用「辛苦」和「幸福」兩個詞表示出意思,組成的句子也溝通了形義。學生讀後印象深

4. 如何減少低年級小學生錯別字的教學策略研究中期報告

在我們的生活抄中,漢字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時時刻刻都會接觸到漢字。一些學生在使用漢字時,由於各種原因,把原來要寫的字,寫成了另外一個字,所以才出現了錯別字,不僅影響句子意思的表達,而且對學生提高整體語文素養帶來極大的障礙。那麼該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小學生寫錯別字呢?1、培養查字典的習慣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本班學生在開學初幾乎沒有學生有把字典放書包里的習慣,這對於學生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一種現象。因為對於中年級學生,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不認識的字和不能確定的字經常會發現,而如果學生一遇到這種情況,能及時拿出字典查閱,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反之,則影響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興趣。因此,讓學生隨時帶著一本字典,對小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另外,當學生遇到兩個容易搞混的字,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錯覺,而這種錯覺一旦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記憶的時候,就會直接給學生產生一種假象,當第二次遇到的時候,他會對之前的選擇產生條件反射。因此,第一次遇到兩個容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讓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查字典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5.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小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課程目標中還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 個,其中2500 個左右會正確書寫,並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到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 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 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 個筆畫之多。在1952 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 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 畫之多,其中在17 畫以上的字就有221 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話中,有1000 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 音 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 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 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 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一下對策 : 一、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根據「先入為主」的效應,糾正學生的一個錯誤知識,要比向他傳授一個正確的知識難得多,所以,在識字教學前一定要有預見性。教師在備課和復備時,把本課易錯的生字及課文中的字標記出來,根據字形尋找策略,教學時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識到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字的時候就會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錯誤率。 那麼怎樣強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點,並在學生容易寫錯的地方用鮮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強化正確的寫法,預防學生寫錯別字。例如教「滾」字這個生字時,把記住「滾」中間部分的「公」字作為掌握「滾」字的關鍵。先用熟字幫助記憶,三點水旁、「公」、「衣」,再用紅粉筆寫「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學生注意,刺激記憶,然後利用兒歌增強記憶。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識字的情趣,而且還加深了對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識記的准確性。 二、利用漢字規律聯想識字。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發展及內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比較字形。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認錯、寫錯。如:學會了「放」,再寫「游」總愛把右邊寫成「放」;學會了「東」再寫「練」總愛把右邊寫成「東」。這是由於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對鞏固程度不夠的新 知識起了干擾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在識字教學一開始,就要強調對字形的差異,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比較分析時既要注意細微差別,又要考慮到它們的相互間的干擾作用。在防止干擾作用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比較時不要把正誤兩個字同時出現,這樣容易使學生越記越混淆。 2、了解字義。 有一些字學生常常用錯是因為不解其義。同音字互相替代而產生的別字屬於這種情況。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這類字,就必須讓學生把字義弄清楚。如果學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蓋在上面的帳篷,在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所以叫「夜幕」,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字用錯了。 3、形義結合。 教師把形近字,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創設語言環境靈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義、字形的牢固聯系,從而使學生把字記准確、用正確。如許多學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編了這樣一句口訣:「辛苦一點,幸福十分」,用來幫助學生區分。這句口訣根據「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指導學生抓住字形特點辨別,還用「辛苦」和「幸福」兩個詞表示出意思,組成的句子也溝通了形義聯系。學生讀後印象深刻,既准確掌握了字形,又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訣、歌詞幫助識記難字和輕易混淆的字。 口訣、兒歌、字謎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很適合。如學生對「未」與「末」混淆時,可根據字義編出兒歌:「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在學習「櫃」字時,根據部件就可編出一句字謎:「好大一棵樹」(或「參天大樹」)。在學習生字「裕」時,用口訣「有衣穿,有飯吃,生活就富裕。」學生對這樣的識字方法感興趣,學得快,記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並肩坐在石頭上」等等。 四、建立「錯別字醫院」。 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知覺不夠精細,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維習慣的個性差異,所以學習中產生的錯誤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學生從小養成自己檢查自己修改的好習慣,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我就要求學 生每個人建立一個「錯別字醫院」, 就是把平時輕易寫錯的字收集起來,記錄在專門的一本小冊子里,要寫出自己寫錯、用錯的字錯在何處,找到病因後再訂正、組詞、解釋。如「旱」讀hàn,「早」讀zǎo,「旱」下邊是「干」,「早」下邊是「十」。旱,旱災,陸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陽出來的時候。另外,對記錄下來的字,定期進行矯正訓練,要求同學之間互測互評,每人只測自己錯過的字。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學生想得深,想得全面,從音、形、義三方面求同辨異,遵循了漢字的字理,識字更牢固。二是針對性強,易於學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學生這個認知主體的作用。日積月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錯別字重復出現率會大大降低。 五、培養查字典的習慣。 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閱讀量的不斷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確定的字經常會出現,假如學生一碰到這種情況,能及時拿出字典查閱,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反之,則影響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愛好。因此,讓學生隨時帶著一本字典,對小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另外,當學生碰到兩個輕易搞混的字,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錯覺,而這種錯覺一旦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記憶的時候,就會直接給學生產生一種假象,當第二次碰到的時候,他會對之前的選擇產生條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兩個輕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讓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查字典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養成勤查字典的嚴謹學風,還可以避免寫錯別字,當遇到沒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決了。只要教師經常要求,經常訓練,經常檢查,持之以恆,學生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漢字書寫的正確率會不斷提高。 六、實踐體驗,變被動為主動。 「表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不要讓學生因為自己錯別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變正面消滅為間接解決。可採用各種游戲或競賽的方式在班級里開展活動,使學生自己自願強化,比如說走上大街找錯別字,同學之間互找錯別字,在黑板上展示錯別字,互批互改作文等,從中評選出「誰是改錯大王」。還可以採用榜樣法對於不寫錯別字的同學進行表揚、獎勵,從而來矯正小學生的錯別字現象。 總之,教給學生有效的識字方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將有助於學生減少錯別字。

6. 如何糾正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的教學反思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小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課程目標中還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正確書寫,並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到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
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個筆畫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畫之多,其中在17畫以上的字就有221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音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

中小學視頻課程和學習資料大全視頻課程
學習資料
公開課
找老師
逛論壇

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一下對策 : 一、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根據「先入為主」的效應,糾正學生的一個錯誤知識,要比向他傳授一個正確的知識難得多,所以,在識字教學前一定要有預見性。教師在備課和復備時,把本課易錯的生字及課文中的字標記出來,根據字形尋找策略,教學時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識到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字的時候就會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錯誤率。
那麼怎樣強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點,並在學生容易寫錯的地方用鮮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強化正確的寫法,預防學生寫錯別字。例如教「滾」字這個生字時,把記住「滾」中間部分的「公」字作為掌握「滾」字的關鍵。先用熟字幫助記憶,三點水旁、「公」、「衣」,再用紅粉筆寫「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學生注意,刺激記憶,然後利用兒歌增強記憶。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識字的情趣,而且還加深了對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識記的准確性。 二、利用漢字規律聯想識字。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發展及內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比較字形。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認錯、寫錯。如:學會了「放」,再寫「游」總愛把右邊寫成「放」;學會了「東」再寫「練」總愛把右邊寫成「東」。這是由於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對鞏固程度不夠的新

知識起了干擾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在識字教學一開始,就要強調對字形的差異,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比較分析時既要注意細微差別,又要考慮到它們的相互間的干擾作用。在防止干擾作用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比較時不要把正誤兩個字同時出現,這樣容易使學生越記越混淆。 2、了解字義。
有一些字學生常常用錯是因為不解其義。同音字互相替代而產生的別字屬於這種情況。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這類字,就必須讓學生把字義弄清楚。如果學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蓋在上面的帳篷,在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所以叫「夜幕」,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字用錯了。 3、形義結合。
教師把形近字,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創設語言環境靈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義、字形的牢固聯系,從而使學生把字記准確、用正確。如許多學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編了這樣一句口訣:「辛苦一點,幸福十分」,用來幫助學生區分。這句口訣根據「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指導學生抓住字形特點辨別,還用「辛苦」和「幸福」兩個詞表示出意思,組成的句子也溝通了形義聯系。學生讀後印象深刻,既准確掌握了字形,又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訣、歌詞幫助識記難字和輕易混淆的字。
口訣、兒歌、字謎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很適合。如學生對「未」與「末」混淆時,可根據字義編出兒歌:「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在學習「櫃」字時,根據部件就可編出一句字謎:「好大一棵樹」(或「參天大樹」)。在學習生字「裕」時,用口訣「有衣穿,有飯吃,生活就富裕。」學生對這樣的識字方法感興趣,學得快,記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並肩坐在石頭上」等等。 四、建立「錯別字醫院」。
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知覺不夠精細,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維習慣的個性差異,所以學習中產生的錯誤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學生從小養成自己檢查自己修改的好習慣,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我就要求學

生每個人建立一個「錯別字醫院」, 就是把平時輕易寫錯的字收集起來,記錄在專門的一本小冊子里,要寫出自己寫錯、用錯的字錯在何處,找到病因後再訂正、組詞、解釋。如「旱」讀hàn,「早」讀zǎo,「旱」下邊是「干」,「早」下邊是「十」。旱,旱災,陸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陽出來的時候。另外,對記錄下來的字,定期進行矯正訓練,要求同學之間互測互評,每人只測自己錯過的字。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學生想得深,想得全面,從音、形、義三方面求同辨異,遵循了漢字的字理,識字更牢固。二是針對性強,易於學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學生這個認知主體的作用。日積月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錯別字重復出現率會大大降低。 五、培養查字典的習慣。
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閱讀量的不斷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確定的字經常會出現,假如學生一碰到這種情況,能及時拿出字典查閱,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反之,則影響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愛好。因此,讓學生隨時帶著一本字典,對小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另外,當學生碰到兩個輕易搞混的字,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錯覺,而這種錯覺一旦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記憶的時候,就會直接給學生產生一種假象,當第二次碰到的時候,他會對之前的選擇產生條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兩個輕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讓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查字典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養成勤查字典的嚴謹學風,還可以避免寫錯別字,當遇到沒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決了。只要教師經常要求,經常訓練,經常檢查,持之以恆,學生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漢字書寫的正確率會不斷提高。 六、實踐體驗,變被動為主動。
「表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不要讓學生因為自己錯別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變正面消滅為間接解決。可採用各種游戲或競賽的方式在班級里開展活動,使學生自己自願強化,比如說走上大街找錯別字,同學之間互找錯別字,在黑板上展示錯別字,互批互改作文等,從中評選出「誰是改錯大王」。還可以採用榜樣法對於不寫錯別字的同學進行表揚、獎勵,從而來矯正小學生的錯別字現象。 總之,教給學生有效的識字方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將有助於學生減少錯別字。教師要幫助學生消滅錯別字,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7. 如何解決小學生錯別字的幾條具體辦法

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四五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 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1.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個筆畫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畫之多,其中在17畫以上的字就有221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音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平果」,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費景湖先生曾經收集了小學生日記、作文、作業共18345篇,找出其中的錯字與別字,經過統計處理,得出重復出現50次以上的錯字有「步、真、念、睡、賴」等20個;別字重現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個。 上面我們對小學生錯別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簡單的分析,下面我們將有針對性地指出解決小學生錯別字的幾條具體辦法。 對錯別字進行分析,目的在於「防患於未然」,著眼點應放在預防上,防重於糾。那麼,怎樣防止學生少寫或不寫錯別字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個方法。 1.根據字音特點記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字的聲母和韻母區別開來。如「今——令」,這兩類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記住聲母是「L」往往都可寫成「令」。例如:鈴、嶺、憐,那麼其餘的都寫成「今」。例如:「吟、念、貪」等。還有的字可用韻母來鑒別,如「舀——臽」很相似,韻母是「ɑo」應寫成「舀」,如 「稻、蹈、滔」,其餘的只能寫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記字形。 漢字中的形聲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聲旁構成,而形旁、聲旁大都是原來就有的單字。如果孩子懂得漢字的構字規律,老師把形聲字的有關規律知識教給他們,別字就會大大減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乾燥」的「燥」字的區別:「躁」是足字旁,當人脾氣急躁時常要頓足跳腳的,而「燥」則是火字旁,火烤了當然要乾燥。又如,對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說出其標義,理解其釋義,錯誤就會減少,例如:「冫」與「氵」常常混淆,我們要講清楚,凡用「兩點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關系,如「凍、冷、凜、冽、凝」等,而用「三點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關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發揮想像記字形。 孩子的想像是豐富的,一個圓圈,他們可以認為它是一張嘴,一隻餅,一個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個鐵環。因此,根據孩子對漢字的感知特點,對於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如在比較隱蔽的部位中的點、橫、鉤等,除用彩筆加以標明外,還可讓孩子合理地想像,使這個隱蔽的弱成分變成強刺激。如「鳥」字中的「點」像什麼?有的孩子說像一條吃到肚裡的蟲子,有的說像啄木鳥尖尖的嘴巴,還有的說像啄木鳥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說「橫折折鉤」像奶奶的「駝背」,「撇」像她拄著的拐杖。有時,我們可以根據漢字的組成關系編順口溜,如「辛」,有位學生說:「媽媽是個營業員,每天立上十小時真辛苦。」這樣,他不會把「辛苦」寫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學生說:「到商店買東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許多錢。」既生動有趣,又減少了孩子識記生字的心理活動過程,孩子記得牢,甚至終身難忘。 4.採用螺旋式復習法。 小學低年段的孩子還缺乏精細的分析能力,短時記憶占優勢。為了減少錯別字,

8. 怎樣糾正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教學設計

如何糾正小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小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課程目標中還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正確書寫,並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的出現呈現正態分布的態勢,即隨著年級的增高,識字量增大,錯別字漸漸增多,中年級即三年級達到頂峰,到高年級又漸漸呈下降趨勢。錯別字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字本身的特點 1、結構復雜。 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個筆畫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個常用字中,每個字平均有11畫之多,其中在17畫以上的字就有221個;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例如:「未——末」,「酒——灑」。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音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學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2、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 中小學視頻課程和學習資料大全視頻課程 學習資料 公開課 找老師 逛論壇 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3、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4、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一下對策 : 一、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根據「先入為主」的效應,糾正學生的一個錯誤知識,要比向他傳授一個正確的知識難得多,所以,在識字教學前一定要有預見性。教師在備課和復備時,把本課易錯的生字及課文中的字標記出來,根據字形尋找策略,教學時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識到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寫字的時候就會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錯誤率。 那麼怎樣強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點,並在學生容易寫錯的地方用鮮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強化正確的寫法,預防學生寫錯別字。例如教「滾」字這個生字時,把記住「滾」中間部分的「公」字作為掌握「滾」字的關鍵。先用熟字幫助記憶,三點水旁、「公」、「衣」,再用紅粉筆寫「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學生注意,刺激記憶,然後利用兒歌增強記憶。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識字的情趣,而且還加深了對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識記的准確性。 二、利用漢字規律聯想識字。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發展及內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比較字形。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認錯、寫錯。如:學會了「放」,再寫「游」總愛把右邊寫成「放」;學會了「東」再寫「練」總愛把右邊寫成「東」。這是由於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對鞏固程度不夠的新 知識起了干擾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在識字教學一開始,就要強調對字形的差異,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比較分析時既要注意細微差別,又要考慮到它們的相互間的干擾作用。在防止干擾作用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比較時不要把正誤兩個字同時出現,這樣容易使學生越記越混淆。 2、了解字義。 有一些字學生常常用錯是因為不解其義。同音字互相替代而產生的別字屬於這種情況。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這類字,就必須讓學生把字義弄清楚。如果學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蓋在上面的帳篷,在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所以叫「夜幕」,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字用錯了。 3、形義結合。 教師把形近字,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創設語言環境靈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義、字形的牢固聯系,從而使學生把字記准確、用正確。如許多學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編了這樣一句口訣:「辛苦一點,幸福十分」,用來幫助學生區分。這句口訣根據「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指導學生抓住字形特點辨別,還用「辛苦」和「幸福」兩個詞表示出意思,組成的句子也溝通了形義聯系。學生讀後印象深刻,既准確掌握了字形,又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訣、歌詞幫助識記難字和輕易混淆的字。 口訣、兒歌、字謎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很適合。如學生對「未」與「末」混淆時,可根據字義編出兒歌:「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在學習「櫃」字時,根據部件就可編出一句字謎:「好大一棵樹」(或「參天大樹」)。在學習生字「裕」時,用口訣「有衣穿,有飯吃,生活就富裕。」學生對這樣的識字方法感興趣,學得快,記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並肩坐在石頭上」等等。 四、建立「錯別字醫院」。 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知覺不夠精細,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維習慣的個性差異,所以學習中產生的錯誤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學生從小養成自己檢查自己修改的好習慣,促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我就要求學 生每個人建立一個「錯別字醫院」, 就是把平時輕易寫錯的字收集起來,記錄在專門的一本小冊子里,要寫出自己寫錯、用錯的字錯在何處,找到病因後再訂正、組詞、解釋。如「旱」讀hàn,「早」讀zǎo,「旱」下邊是「干」,「早」下邊是「十」。旱,旱災,陸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陽出來的時候。另外,對記錄下來的字,定期進行矯正訓練,要求同學之間互測互評,每人只測自己錯過的字。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學生想得深,想得全面,從音、形、義三方面求同辨異,遵循了漢字的字理,識字更牢固。二是針對性強,易於學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學生這個認知主體的作用。日積月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錯別字重復出現率會大大降低。 五、培養查字典的習慣。 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閱讀量的不斷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確定的字經常會出現,假如學生一碰到這種情況,能及時拿出字典查閱,有助於學生識字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反之,則影響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愛好。因此,讓學生隨時帶著一本字典,對小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另外,當學生碰到兩個輕易搞混的字,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錯覺,而這種錯覺一旦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記憶的時候,就會直接給學生產生一種假象,當第二次碰到的時候,他會對之前的選擇產生條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兩個輕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讓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查字典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養成勤查字典的嚴謹學風,還可以避免寫錯別字,當遇到沒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決了。只要教師經常要求,經常訓練,經常檢查,持之以恆,學生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漢字書寫的正確率會不斷提高。 六、實踐體驗,變被動為主動。 「表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不要讓學生因為自己錯別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變正面消滅為間接解決。可採用各種游戲或競賽的方式在班級里開展活動,使學生自己自願強化,比如說走上大街找錯別字,同學之間互找錯別字,在黑板上展示錯別字,互批互改作文等,從中評選出「誰是改錯大王」。還可以採用榜樣法對於不寫錯別字的同學進行表揚、獎勵,從而來矯正小學生的錯別字現象。 總之,教給學生有效的識字方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將有助於學生減少錯別字。教師要幫助學生消滅錯別字,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9. 談小學語文如何進行錯別字的糾正

錯別字,最長有的便來是同音字錯源用,這就要從字形上辨析。你要知道,漢字是象形字,每個偏旁都有其具體意義的。
比如棵、課、顆。木字旁是指樹木,那便是一棵樹、兩棵樹的棵;訁字旁是跟語言有關,那是上課的課;而顆,中的頁,古字中它的本意是頭,頭是圓的,借指所有圓的東西,比如一顆珠子。
所以在同音字的辨析上,要多從字形入手,真正的掌握同音字,如此相信錯別字會有改觀。

10. 小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分析及教學措施答辯時可能出現哪些問題

原因分析:
1、漢字本身結構復雜、同音字多。
2、感知不精確,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的知覺還比較籠統,未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如「荊棘」寫成「荊刺」,由於孩子空間知覺特別是左右方位知覺不完善,常常將字寫的左右顛倒。
3、注意不穩定,粗心大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穩定,往往容易被那些與學習無關的外部因素所吸引從而導致出現錯別字,但這些錯別字大多數在注意檢查的條件下自已能發現並糾正的。
4、記憶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於漢字的音和形分離,有時學生能夠讀出字音,卻記不清字形,於是有的學生進行似是而非的類推,從而造成錯誤,如「蘋」字上面的「艹」;結果把「蘋果」錯寫成「蘋菓」,這類錯別字在連用的雙音節詞中經常出現。
5、思維的定勢影響。定勢又稱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准備狀態,在識字過程中表現之一是,前一個字的字型影響後一個字。例如:批評——批抨,眼鏡——眼目竟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雙音節詞中。表現之二是先學的字影響後學的字。「一般」受「船」的影響寫成「一船 」。

對策:
1、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2、利用漢字規律聯想識字。
3、利用口訣、歌詞幫助識記難字和輕易混淆的字。
4、培養查字典的習慣。
5、養成錯字收集訂正的習慣。
6、多表揚促進學生主動查找訂正。

閱讀全文

與小學錯別字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