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公開課快樂的小屋教學反思怎樣寫
12月15日,我園組織了公開課展示活動,為了個人成長,同時這也是給我們年輕教師一次展示和鍛煉的機會,所以我踴躍報了名。這次活動共有六名教師參加,我們本著互相學習,發現自己的短處,改正存在的問題,吸取別人的精華,來調整扭曲的教學習慣。 這次公開課讓我的感觸很深。我執教的內容是小班的《過新年》中的科藝活動《找朋友》,我感覺准備得很充分,可是卻沒想到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這次公開課,我們小班組的三位老教師幫了我很多忙,幫我准備教具,幫我看教案的設計,給我提建議,雖然我上的效果不怎麼樣,但很非常感謝她們,這也充分證明了我們小班組團隊的凝聚力。我以為我准備的教具能讓這節活動具有吸引力,讓幼兒更感興趣。想不到因為我分發的時侯,自己給孩子們分發時有點忙,而導致整節課有點亂。 課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雖然說孩子們對這節課掌握得很好,可是對於小班的孩子缺乏趣味性、游戲性,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忽略了這一點。活動開始我是以小熊開商店引出,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幫助孩子們做的很多,幫他們收積木,發積木等,其實這些孩子們自己就能做到。這節課我沒有放開讓孩子們自由地去參與活動,而是在我的要求下讓孩子們按著我的要求去做,使孩子們受到約束,如果我把整節活動以玩的形式,讓孩子到前面,自由操作,而不是我去限制孩子,我想那樣效果會更好的。而且我選的教學方法太一板一眼了,不適合小班孩子,這是我這節課最大的缺點。 最後老師們的評價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王園長的一番話,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在活動課上老師要掌握技巧,靈活一點,不要太死板。只有你去嘗試、去鍛煉、去改正、一定會有進步,我會在以後更加的努力,去學習,去鍛煉,讓自己不斷的進步。 幼兒園公開課教學反思二:幼兒園公開課的反思(3529字) 對於公開課,大部分人傾向於從教學活動形式或目的來判斷是否屬於公開課。有學者指出判斷幼兒園公開課應該綜合三個方面:是否有他人在場;是否以觀察與評估為目的,是否是正式組織的教學活動。按照這三點來辨別,則觀摩課和園內研討活動也是公開課。 公開課的主要作用是教學的指導與示範、教研,教學是基本,教學產生教研,二者又相互促進。公開課除教學教研的作用外,還承載著一些功能。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實踐與研討;促進幼兒發展;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其中包含著選拔與考評的功能,也包含於教師發展中。 裴娣娜指出,公開課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當時開設公開課的目的和對象都很明確,即請中小學骨幹教師、特級教師為高師院校學生作學科教學的示範課,屬於職前培訓的性質。當然幼兒園公開課本應也是培訓青年教師,開展研討交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而促進幼兒發展,但是當前幼兒園公開課面臨的問題卻不容樂觀。 一、幼兒園公開課 異化現象分析 越來越多的人在開展幼兒園公開課的同時也開始積極反思公開課的問題,並且指出公開課已經違背了其主旨,偏離了其主要正向功能的軌道,被異化了。幼兒園公開課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參與的人從形式和評議等方面使得它的價值取向逐漸發生偏離。 1.教學內容上刻意追求學科領域整合 綱要中指出各領域內容要相互滲透,有機聯系,注重綜合性。幼兒園各領域的綜合、滲透最佳方式是以主題活動的方式進行。但是在幼兒園公開課中我們也經常見到學科領域整合的教學。有整體觀念很好,但是如果刻意追求,並沒有真正融合,讓人看起來,就只是一堂散亂,沒有重點,花樣繁雜的教學活動。並且為了完成准備好的教學,就很會延長時間,本來幼兒的注意力時間有限,如果教學時間超過幼兒注意力時間,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加重幼兒負擔。 2.教學形式的異化 (1)「示範」、「展示」課的異化 公開課本來一方面是要促進上課教師的專業成長,另一方面提供觀摩、研討的機會。但是在公開課中我們只看到教師的「完美」教學,教學過程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教學過分「打磨」,孩子也許早已失去興趣,只是成為教師的道具,而教師的表現有作秀之嫌。在公開課中,基本都會用到多媒體,多媒體是輔助工具,運用好了能為教學增色,但是常常能看到幼兒園教師用多媒體只是形式,並沒有真正結合教學內容或自己的教學風格,多媒體有時就只是一個表演的背景,卻顯得很突兀。 (2)表揚幼兒形式化 在常規課中,一些幼兒的表現不一定能得到老師的表揚與鼓勵,並且表揚的頻率也沒有在公開課中大。在公開課中我們隨時都能聽到.「你真棒」之類的表揚聲。雖然新課程改革後要求培養幼兒園的自信心,不能隨意否定,但是這種「隨口」的肯定,對於幼兒園的發展沒有新的幫助。因為這種評價過於模糊,過於籠統,不能讓幼兒明確自己是哪裡做的好,事實上此時幼兒並沒有獲得確切,具體的信息,以加強幼兒某方面的優勢發展,而只是讓幼兒「高興」,久而久之就會要麼使得幼兒認為這種表揚太過於廉價,失去一個發展的外在動力,要麼就會滋生驕傲的情緒。 3.教學評議的異化 幼兒園公開課應該既重教學,又重研討,教學的中心應該是幼兒,研討的終極目標也是幼兒。但是在教學評議時,教師個人的自我評價,他人的評議都沒有用正確的理論、思想來觀摩、分析、反思公開課。 「因為公開課上得成功不成功,涉及到對一個教師的評價,所以,許多非客觀因素、非科學因素就必然地滲入到公開課中,尤其是公開課的評課環節當中。也就是說,公開課評價不能過份強調教學方式和手段,公開課更應成為當時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或教學理念的實驗場。」 上課教師在自我評價的時候,往往覺得整堂課只要順利按照教學准備上完就算是一堂成功了。雖然作為公開課就含有「優秀」的成分,但是順利不代表優秀,而是教師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引導孩子解決他們的問題,把孩子需要和應該具有的知識傳達給他們,這種傳達的過程是生命之間的相互影響。教育本就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我們想要祛除這種影響都是不可能的。 而另一方面,他人對教師的評價,往往空而泛。例如,「教學目標明確」、「教態好」等等籠統含糊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沒有針對性,沒有達到公開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這樣反而使教研後續不足。 4.公開課中存在教育公平問題 「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幼兒的發展,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幼兒,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但在公開課中卻存在不公平現象。有的老師指出,為了上好公開課會把平時平時搗蛋不聽話的孩子剔除。最常見的是在公開課中,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的孩子都是老師喜歡的或是平時表現好的孩子。那些所謂表現不好的孩子完全被忽視。這樣的公開課沒有把孩子放在中心,已經丟棄了教學的終極目標。 二、對幼兒園公開課的反思 幼兒園公開課存在的問題已經阻礙了公開課正向功能的發揮,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與反思。 1.追求功利化 幼兒園和教師在考慮公開課時也許更多出發點不在於教學相長,而在與通過公開課的形式獲得更多的優勢資源與利益。 2.價值取向的偏差 教學包括教和學,教是為了學,教是為了不教。幼兒園的所有一切作為都應是以促進幼兒健康而全面發展為目的。公開課也應該是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公開的目的不應僅是教師的教學,還應有幼兒所呈現的。教師專業成長的終極目標是孩子的發展,所以公開課如果只是圍繞教師進行,而忽視幼兒,把幼兒當
㈡ 幼兒園為什麼要讓教師寫反思,案例,隨筆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筆者認為教學反思是一個現狀描述――發現問題――原因分析――理論支撐――得出策略的思考過程。也就是說,教學反思是用隨筆的形式記下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得失並分析原因,研究改進措施,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
一、情景再現――寫得與失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在寫教學反思時,不管得失成敗,都應真實地再現當時的情景,將其記錄在案。活動中教師可能因為一個可愛的頭飾而讓幼兒對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可能因為自己一個輕輕的撫摸而讓一個愛動的幼兒安靜下來,也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句質問而讓幼兒慌亂不已。不管是什麼情景都該實話實說,以便自己在日後工作中遇到類似問題時能有「本」可參。
案例一:對體育活動「吹泡泡」的反思因為場地的原因,戶外活動最難控制。在准備體育活動「吹泡泡」時,我仔細思考了一番。但我還是沒有想到戶外活動時會那麼亂,一會兒是孩子們的手鬆開了,一會兒是孩子們興奮地跪倒在地上,我一遍遍地指導他們拉好手,聽指令,但最後還是沒有能達到教學目的。我想是我提的要求不太清晰,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首先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必須先「拉好手」才可以進行下面的活動。這是一位新教師的教學反思,雖然在活動前她做了很多准備,但活動效果卻不是她原本所想的。她在活動中也發現了問題,但沒有找到正確的解決途徑。不過她在失敗中,反思總結出了「穩定孩子的情緒」是進行活動的前提,真實地反映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二、原因分析――寫真與偽新教師在遇到復雜的教學情景時容易產生焦慮,在分析原因時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更談不上採取有效的策略進行調整。一些教師在描述現象時容易陶醉於自我表現,出現問題時就歸結為教材太難、幼兒的常規太差、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等。還有一些教師雖能發現一些因果關系,但並不能進一步揭示本質的聯系。我們在分析原因時要去偽存真,真正從自身找原因,努力尋找解決策略。
案例二:對撕貼「一盆水果」活動的反思撕貼「一盆水果」的活動,是讓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撕貼出秋天的水果,想不到孩子們非常樂於撕貼,而且他們撕貼的效果也都很好,以至於孩子們還在興頭上,撕紙已經沒有了。看來我是低估了他們的能力與興趣,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多准備活動材料。當然這次活動之所以這樣成功,離不開徐老師提醒的功勞――孩子的手小,所以操作材料要小,便於孩子的手能握住紙頭。這是一個新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後她發現原來孩子們的興趣是那麼濃厚,活動進行得那麼順利,這是她沒有料想到的,以致在活動中出現了一個大問題――活動材料提供得不夠。通過反思,她從自身找原因,知道活動的成功歸結於材料的提供,既要符合幼兒身心特點,也要有一定的數量,以保證每個幼兒活動的需要。
三、及時反饋――寫教師與幼兒教學過程是師幼對話、互動的過程。因此,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對師幼雙方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辯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全面把握師幼的情況。有些教師活動不成功就歸結於孩子們沒配合好,卻不考慮自己的活動設計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自己提供的材料幼兒是否喜歡嗎?自己的提問幼兒是否明白。總之,教師更應從自己身上尋找突破口。
案例三:對美術活動「一道彩虹」的反思在美術活動「一道彩虹」的幼兒作畫時間,皓皓小朋友揮起大筆畫了幾道色彩斑斕的線條,畫面上線條清晰、色彩干凈,我滿意地看了一眼他的作品,便轉身指導其他幼兒。當我再次走到他面前時,畫面上有一大半已變得又臟又模糊,而他正舉著用來擦水的抹布用力地擦著僅存的一小塊「干凈的彩虹」。我沒有阻止他,一是我的阻止已來不及,二是我來不及想清該不該阻止他,我索性站在他身後繼續觀察。這時整個畫面已完成,色彩的混合使得畫面有一種朦朧、柔和的感覺,還泛著一種灰色調。皓皓顯然對他的傑作很滿意,又跑到放紙張的櫃子前抽取了一張新的畫紙,如法炮製了一張「朦朧畫」。就這樣,他迅速地一連完成了四幅作品,如果我不示意他活動已結束,他大概還會這樣畫下去。活動結束後,我將皓皓小朋友的作畫方式介紹給其他的幼兒,同時在美工角嘗試著投放一些非常規的作畫工具,讓更多的幼兒探索他們喜歡的作畫方式,體驗不同方式帶來的不同的視覺效果。這是一個老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師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給幼兒充分探索的時間,耐心地等待幼兒的表現,給幼兒創設了一個安全、和諧的探究氛圍。
四、整體把握――寫特色與亮點一個活動至少有一個亮點就夠了,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亮點扼要地記下來,寫下該活動的特點,以便日後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於形成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
案例四:對學習活動「卷爆竹」的反思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我選擇了讓幼兒在「卷爆竹」的操作活動中嘗試新材料,和同伴一起做游戲,體驗新年的快樂。小班幼兒思維條理性差,過多的材料刺激會使他們注意力難以集中,無所適從,影響活動正常開展,因此,此活動僅以幼兒身邊的東西為材料(牙膏盒、薯片罐和牛奶盒等),讓幼兒在藉助不同材料的協助下,進行探索,嘗試哪些材料可以幫忙卷出爆竹,哪些不能卷出來;能卷出來的爆竹又有什麼不一樣。活動中,幼兒的操作興趣非常濃厚,卷出了形狀不一的爆竹。因此,在設計活動、選擇輔助材料時考慮幾種因素:①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材料;②材料有適宜的結構,既暗含著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又能引起幼兒的探究動機和興趣;③幼兒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層次的材料。這是一個由老教師指導後的教學反思,反思中充分抓住了材料選擇的特色,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擺弄、探究、實驗、製作等活動,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培養觀察的能力。
五、深度思考――寫建議與調整在組織完一次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如:學習材料的提供是否適宜,活動環境是否恰當,組織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教學重點是否合理,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是否抓住等。新教師可以學習骨幹教師反復修改教案的做法,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提出修改意見或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設計更加合理,並寫出調整後的方案,從而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案例五:對撕貼拓印活動「秋天的梧桐樹」的反思在一次彩虹屋活動中,要用到將報紙揉捏成紙團拓印的方法,我自認為這是一個很容易掌握的技能。我檢查幼兒捏的紙團時,發現其中只有兩三名幼兒能捏緊紙團,大部分幼兒捏的紙團是鬆散的,甚至還有一兩名直接抓起報紙不加揉捏就蘸色了,顯而易見,作畫效果大受影響。我並沒有責怪他們,如果只是兩三名幼兒沒有掌握這項技能,那麼也許是他們的能力使然,但大部分幼兒沒有掌握,則說明是教師的指導出了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的示範與講解,然後重新調整了一下,准備在第二天的撕貼拓印畫活動「秋天的梧桐樹」中,再次讓幼兒使用揉捏紙團這一方法。第二天的活動中,出乎意料的是每個幼兒都達到要求了。我想,在第二天的示範講解中,我關注到了幾點:對於低年齡的幼兒來說,誇張的動作的暗示比語言的指導(要用力捏)更易理解,動作是直觀、易模仿的,而語言是抽象的。一項技能或一種方法的實現到底要做到怎樣才能達到標准。
㈢ 幼園安全教育的反思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恆的話題,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復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我們都知道,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很多時候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樣,眼觀六路,耳聞八方。時刻不忘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的一切行為都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
在一次室內活動中,孩子們在各個區域玩耍,老師一轉身就有孩子哭著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某某拿玩具砸到了我。」我一看,扶安康小朋友的右胳膊上有些小擦傷。幾秒鍾的時間里,我的一個轉身就發生了。對於孩子之間在一起玩耍,經常有爭搶玩具的現象,老師一不留神孩子間有會有事情發生,面對變化萬千的狀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呢?我們可以開展有關安全教育的談話活動,如「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志」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這不僅關繫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繫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㈣ 大班語言珍愛自己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我長大了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雖是園里大哥哥大姐姐,但自我中心還是很強,只懂得被愛而不懂關愛別人,這不利於幼兒良好個性心理的形成。根據幼兒好玩、好游戲的心理特點以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組織設計了這節語言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增強責任感。
2、關心幼兒園內其他弟弟妹妹的安全,製作交通、安全標記。
3、帶領弟弟妹妹學習交通、安全標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並學會製作交通標志
教學難點: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活動准備】
1、各種交通、安全標示圖片。
2、做標示的各種廢舊材料:一次性紙盤子、毛線、掛歷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長大了
1、引導幼兒園知道自己長大了,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願望。
2、引導幼兒知道自己已經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要為小弟弟小妹妹們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引導幼兒知道關心小弟弟小妹妹的安全,為他們做一些安全標志。
二、製作交通標志
1、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安全標記,如:禁止通行、禁止觸摸、上下樓梯靠右行、安全出口、地面滑請小心、電、火等標志。
2、在幼兒園內什麼地方不安全:如上下樓梯、地面上有水時、電門、廚房,外面什麼地方不安全?
3、做哪些安全標記?用什麼材料做?
4、分組做標記,標記的後面寫上相應漢字(教師幫助寫)。
5、一起整理做好的標記,共同欣賞和評價。教師帶領幼兒在園內貼安全標記。
三、延伸教育
平時在幼兒園里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時,告訴他們如何識別這些標記,哪裡存在著危險?應該如何避免?家裡不安全的地方有哪裡?你還可以製作什麼樣的標志?
【教學反思】
通過讓幼兒認識、製作安全標志,讓幼兒感受到通過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給別人帶來安全、溫馨的環境,增強了責任感。在製作標志的過程中通過共同欣賞和評價,進一步理解了安全標志的含義,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相互合作的樂趣。
不足之處:在活動結尾應增加與小弟弟小妹妹互動環節,通過「身教」來加深對安全標志的認識,同時感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
㈤ 幼兒園課後反思怎麼寫
如何撰寫幼兒教學反思?
1.從一個經典的實驗看反思的重要性。
咱們先提出一個問題:蒼蠅和蜜蜂哪一個更聰明?
實驗:兩位美國生物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現在兩個玻璃瓶中一個裝5隻蒼蠅,一個裝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光亮的地方,而將開口朝光亮淺暗的一方。幾個小時後,科學家們發現,5隻蒼蠅找到了開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隻蜜蜂在撞擊瓶底無數次後全部死在玻璃瓶里。這是為什麼?研究分析:蜜蜂的生活經驗,它們總是認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總是全力以赴地沖向光源方向,即使是沖在前面的同伴經過幾次的撞擊終於殞命瓶底,它們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後繼。而蒼蠅沒有這樣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幾次在瓶底碰壁後,它們改變了單一的線路,終於在瓶口找到了出路。
這個實驗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
教師要積累經驗,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反思經驗和更新的經驗,這對於自身生存與發展有著直接關系的。
2.我們再提一個問題
如何搞垮一個企業,一位美國企業家曾說「你要搞垮一個企業,很容易,只要往那裡派一個具有40年管理經驗的主管就行了。」這說明:只有經驗,不反思,不與時俱進,不創新,一桶水那就腐爛發臭了,質量就不高了。
喊一句口號: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
智慧從何而來?
讀書啟迪智慧;
實踐中的感悟產生智慧;
更來自反思的升華。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充實自己,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
㈥ 幼兒園中班我家之最教案反思
2推薦孩子的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們的重點之一。活動《我會小心過馬路》是一個貼近幼兒生活而又具有意義的活動。這個活動讓幼兒了解過馬路的交通規則,萌生小心謹慎的交通行為意識,給孩子們進行了安全教育活動。《我會小心過馬路》,在本節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兒歌、圖片等給小朋友直觀的記憶,教學中還讓小朋友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讓幼兒在討論中提高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中還設計了游戲:安全過馬路。讓幼兒通過表演,掌握過馬路的正確方法。還由老師扮演家長,在紅色燈亮著時,仍強拉著孩子過馬路,這時小朋友該怎麼?設置情景讓幼兒進行表演。同時還強調:不在馬路上跑和玩。讓幼兒知道在馬路上玩耍的危害性,增強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自覺性。游戲是幼兒的最愛,所以我還利用紅綠燈給孩子組織了一個交通游戲,在游戲中孩子能很快掌握並理解安全過馬路的核心意識是「小心謹慎」,痛過評選警察的法,讓個別幼兒來智慧同伴過馬路,理解警察在實際生活中具有權威性,幼兒也會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在學習完以上內容後,還讓小朋友學習了兒歌《交通安全歌》,通過兒歌幫助幼兒掌握過馬路的正確方法。教師還補充其他安全掛圖材料,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潔食品,每天喝牛奶時,請小朋友先試一試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桿有序的走。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放假前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㈦ 幼兒園大班安全這些地方能跳嗎嗎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從矮牆、高台、陡坡等過高的地方向下跳 2.學習向下跳的正確方法,加強自我保護活動准備:1.多媒體教學資源 (1)《受傷的棟洞》案例錄音 (2)《這些提防能跳嗎》圖片 (3)《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圖片或視頻2.筆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聽案例錄音,或教師講述案例,了解從高處跳下的危險提問:棟棟為什麼會受傷? 小結:從高處跳下來很危險,很容易受傷播放教學資源《這些地方能跳嗎》或看幼兒圖書第28頁提問:這些地方能跳嗎?為什麼?還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 小結:超過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險了,不能隨便從矮牆,高台等地方往下跳。 2.引導幼兒設計禁止跳下的標志,完成書上第28頁的操作小朋友,從這些地方跳下來太危險了,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我們從這里設計一個禁止跳下的標志吧。 出示禁止跳下的標志,請幼兒觀察,討論怎樣設計禁止跳下標志。引導幼兒發現在紅色圓圈中畫出跳下的動作後,加上""或"×" 3.示範講解向下跳的基本動作要領,組織幼兒練習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歡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過自己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樣跳才能避免受傷呢? 播放教學資源往下跳的基本動作要領,或看書第29頁,幼兒練習。 小結:從較高的地方跳下來,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腳掌先著地,同時屈膝半蹲,輕輕落地。這樣才能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避免受傷。
㈧ 幼兒園大班安全發現小偷怎麼辦教學反思
《遇到壞人怎麼辦》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看法交流不同意見,合作意識和遵守規則的意識得到鍛煉和提高,最後幼兒都達成一致觀點,壞人來了要選擇躲避 是最安全的,提高了安全意識。另外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目標完成了。 不足:這堂課設計主要是引導幼兒通過討論能形成自己對「遇到壞人,怎麼辦?」深入的理解。可是整堂課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1、多媒體課件不夠清楚; 2、在「智力大比拼」這個環節對幼兒組織調控欠佳,個別幼兒只顧自己說話,而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令到這個教學環節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3、在語言表達藝術方面,我急需增強;有點給大娃娃上課的感覺。 4、在教學設計上,應該更體現創新,盡量使形式多樣、有效,適合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 5、由於緊張,出現了許多不必要的肢體語言。 總之,在日後的教學中,我將吸取這次教學的教訓,從幼兒角度出發,設計出更有效的教學活動;在語言藝術上,平時多訓練自己,多聽老教師課,在教學技能上,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使自己盡快進步。
㈨ 《我是什麼》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級第八組首篇課文《我是什麼》是一篇科學童話。這個單元以科學常識為專題編排。科學童話又稱知識童話,它既具備童話的各種特點——用純凈的文字為讀者營造濃濃的溫情,建構起真善美的境界,同時它又有科普文的特點——知識正確,用詞精確。
這個童話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呈現出的不同狀態、水會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它的脾氣變化無常。長長的文章就是長長的謎面,文章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種種變化,讓讀者去猜,讓讀者通過閱讀,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去接觸謎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文章的語言畫面感強。作為科學童話,作者寫得既生動又准確。同時文章多處利用短長句的方式寫出了語言的節奏感,第四段又運用對比描寫的手法寫出了水性格上的兩面性。
基於以上考慮,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感受科學童話語言的優美、准確的特點上,著力構建「關注語言特點 感受學習樂趣」的語文課。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沖、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學童話,作者寫作用詞准確、生動的特點。通過對比朗讀,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閱讀其他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游戲開課,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謎語。說說猜謎的方法。總結:要看完整個謎面。如果看到一半猜到答案,可以從下文去尋找證據,不急著說。
(二)師生一起猜兩則謎語。重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答案,隨著謎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錯誤答案,得到正確的謎底。
謎語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風遍地開。無根無枝無花葉,朵朵都從天上來
謎語二、我是一顆小硬球,握在手裡冷颼颼,有大有小從天降,動物莊稼都害怕。
(三)方法總結:遇到用「我」開頭介紹自己的謎語,猜謎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謎面中念一念,以確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
(四)師生「雪花」這個答案代入到第一則謎語的四行字中,逐行驗證。
【設計意圖 猜謎是二年級孩子喜歡的一個游戲,用游戲導入,可以拉近師生的關系,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本課既是科學童話,同時是一則謎語。學生沒有學過猜謎的方法,拿到30課,不知道從何入手。以兩則簡短的謎語入手,讓孩子學會簡單的猜謎方法,這方法可以遷移到課文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一)出示整篇課文,遷移猜謎的方法。
1.今天學習的《我是什麼》也是一則謎語,只不過它的謎面比較長。看到這么長謎面不用害怕,剛才我們是逐行猜,現在我們可以逐段猜測。
2.逐段出示課文,讓學生逐步排除錯誤答案,最終得出「水」這個答案。
【設計意圖 課前學生雖然讀過課文,但不一定能猜對答案,孩子們更多的是根據其中的一句話、一段話猜測出「魚、海嘯、海浪」等答案。如果學生整篇課文漫無目的地找,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一件難事。所以教師和學生一起逐段排除,那就好比教師牽著孩子的手,慢慢地翻過一座小山,學生很安全,很安靜地學習著,而這一種猜謎方法無疑會遷移到孩子以後的猜謎活動中。】
三、針對不足,精講多練
(一)創設情境,快樂學習
1.我們已經猜出謎語了,水寶寶出現了。現在的水寶寶還在池子里,它很想去小溪里散步(出現小溪的畫面),你們能幫幫它嗎?
2.出示水寶寶接到的難題卡:讀准帶有生字的詞語和句子。
3.激發學生接受挑戰的信心。
(二)詞語練習:
1.老師檢查預習的時候發現,同學們讀詞語的時候是唱讀,誰能像老師一樣領著大家把整個詞連起來讀?
老師示範一個詞語「池子」
學生領讀「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2.出示:
溫和 灌溉田地 發動機器
暴躁 淹沒莊稼 沖毀房屋
檢查學生能否整個詞連起來讀。
3.聯繫上下文理解「溫和」、「暴躁」
教師引述:水寶寶脾氣溫和的時候,它會……水寶寶脾氣暴躁的時候,它會……
因為水寶寶會幫人們灌溉田地、發動機器,所以人們說它脾氣很……因為水寶寶會淹沒莊稼、沖毀房屋,所以人們說它脾氣很……
(三)句子練習:
1.出示長句子,學生齊讀。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2.觀察句子,水有什麼變化?(從安靜到喧鬧 從小到大)
3.教師出示形象的句子
師:孩子們,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水寶寶慢慢變大,速度慢慢變快?
㈩ 小學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迷路了怎麼辦教學設計 說課稿 反思
活動目標: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範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麼求救。
活動准備:
1、排練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1、引導幼兒討論:豆豆迷路了,他怎麼做的?這樣會出現什麼後果?並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採取怎樣的做法,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腦筋。
2、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開展「有獎竟猜」游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裡,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2)在城市迷了路,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你該怎麼辦?(可以根據路標、路牌和公共汽車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在農村迷了路,你該怎麼辦?(應當盡量向公路、村莊靠近,爭取當地村民的幫助。如果是在夜間,則可以循著燈光、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馬達聲尋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兒園跟父母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三、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平時應當注意准確地記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需要聯系時能夠及時聯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
反思:
活動中,教師通過情景表演、問題討論等方法,使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麼求救,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在幼兒的回答與表現中發現孩子們對城市裡、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樣求救比較有想法,能說出許多,但對於農村裡、夜間怎樣想辦法求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培養,此外還發現班級幼兒中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名字、電話、住址都說不清楚,需要加強引導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