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我們很多畢業班教師都在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著。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畢業班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做好課前准備工作,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的高低。(一)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二)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
2.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系。它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著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有些老師想通過延長上課時間、大搞題海戰術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可結果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危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教學,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所在。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並執著追求的目標,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作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一、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深入地解讀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審視新課程的理念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要做到這這些,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准,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觀念不改變,相當於換湯不換葯。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說的是這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有價值,二是學習方式有價值。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發現與探究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聽一位老師上的「與11相乘的速算」,這個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中經常碰到的。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找出規律,運用規律進行計算,在獲得與11相乘的速算技能的同時感悟到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樂趣。
(二)領會教材編寫意圖
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教師要理解教材,了解設計意圖,但又要創造性地應用教材,首先教師要弄懂要教什麼的問題,1、抓住數學的本質內涵來看教材;2、在前後知識聯系中來看教材;3、以學生的視角來看教材;
要領會教材編寫意圖,教師必須做到深入鑽研教材,准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任何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都不是一張白紙。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每個人的領受是不同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教學目標搞「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但是制定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標、上限目標、發展目標。如在教學演算法多樣化時,筆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演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演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演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優化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於發揮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為「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解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由於年齡關系,學生的思維發展處於具體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解答相對復雜的圖形就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起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例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方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
(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當發生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教師應該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四)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要講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
2.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課堂學習中,合作小組常常表現出不善於合作的狀況。(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願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後,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
教育要適應每一個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教育。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學生都有愛表現的慾望,教師應當給他們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產生成功的喜悅。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實現的,它有賴於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理解和溝通。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師生雙方對各自對方的角色規范都要有一定的共識和認同。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然而,師生缺少交流,還未達到社會角色的認同、對角色規范的共識。使兩者關系賦予表面化,缺少深層次的心靈交流,相互之間缺乏合作與互助的精神。
2、重新審視教師的權威。教師的權威並不是教師的地位,而是教師本人的學識、品行與才能。從根本上說,教師的權威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知識、教育能力、思想品德、職業道德的職業品質的修養水平。這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政治觀點和較高的教育理論水平,具有教育工作者應有的風度和育人的方法。
3、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和結果是由學生體現出來的,學習使學生自己獨立主動的活動,教師應該明確自己是為學生而存在的。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必須理解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一)充分了解學生。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充分了解學生,對於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以避免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脫節的現象;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引起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共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1.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有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於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系。和學生談話最好選擇在課外時間,因為學生的心情會比較放鬆,容易暢所欲言,老師也更容易得到想要的答案。
2.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麼、說什麼、探索到什麼、體驗到什麼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記得有一次學生在獨立地做書上的練習。一生突然大聲說:「有一隻鴿子的信送不出去。」我問他是哪一隻,其他小朋友爭先恐後地回答:「15-9。接著我又問為什麼它的信送不出去呢?」學生馬上回答了我的問題。老師應該多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既而解決問題。在課堂中要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二)合理的進行教學評價
新課程對教育評價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視,課堂效率的提高與它有密切的正相關。
課堂評價要始終貫穿在整教學過程的各個教學環節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如果只是一時一事的評價而沒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那往往會是形式主義的一種表現。課堂教學的評價只有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才能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全程的評價,真正起到評價的作用,發揮出課堂評價的真正效果。教學評價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成就感,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在課堂上我們都會使用評價。假如學生提出的問題的確有價值,老師應該馬上肯定:「你的問題很有價值,老師很重視。」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組織學生一起來探討。有效的評價既能指明優缺點,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力量。有時,我們會在課堂上聽到「好的」、「不錯」類似這樣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比較籠統,缺乏針對性,若是每個學生都是這樣類似的評價,會讓學生缺乏新鮮感,也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習主動性減弱。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信念,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認真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3. 關於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效果的幾點思考
語文的學習,要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有的放矢,採用正確的方法,提高學習效果專。 1、計劃內容 ①全學期學習的屬總的目的、要求和時間安排。 ②分科學習的目的、要求和時間安排。③系統自學的目的、要求和時間安排。 2、課前自學 課前自學是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對新教材有個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新課的重點和自己理不懂的難點,配合老師授課,及時消化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 3、專心上課 「學然後知不足」,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處於優勢興奮狀態,主動和靈活地接受老師授課。 4、及時復習 復習時間的長短,可根據教材難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5、獨立作業 獨立作業是學生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自覺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的過程。 6、解決疑難 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糾正在運用知識於實際的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對知識的錯誤理解的過程,就是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 7、系統小結進行系統小結,通過積極的獨立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
4.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和措施
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抄生,讓每個學生在襲原有基礎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起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讓他們都有自我表現、自我成功的機會,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和自信心。這既是小學數學教學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對暫時後進的學生充滿愛心和信心,用滿腔摯愛和熱忱,營造出祥和的心理環境,消除他們學習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置身於教師的期望之中,在無卑無怯、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中抬起頭來學習。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說明,師愛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它不僅能激起後進生學習的良好興趣,而且能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而提高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5. 對學科教師的建議和意見
對任課教師的建議:
老師講課十分認真投入,內容綱舉目分,條理性很強,而且特別善於舉例。
讓同學理論聯系實際,學習起來十分輕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師為人和藹,課堂能與同學們互動,營造溫馨的課堂氣氛。
還有就是細致入微,講解清晰,與同學關系融洽。但如果講課時聲音放大點,多舉一些實例,生動一些,講到重、難點部分速度稍微放慢一點會更好,我們需要一個反應吸納的過程。
對任課教師的建議:
老師方面,我想說所有任課老師一定要狠,又一定要親,狠是學習方面要狠,親是課下要與學生和諧相處,我還想對英語老師說,所有的單詞都一定要讓學生們會背,張口就來,只有這樣,你才能繼續深造學句子,語法,一個小孩還不會爬就學走路,你說結果會怎樣?我就是在這方面吃的虧,希望下一屆學生不要再犯。
我認為通過我這一年的學習和與老師的接觸,九年級所有的授課老師都是那麼的有責任感和耐心,尤其是九年級的班主任,她們更是為了自己的學生每天不辭辛苦著,但還是給班主任一點建議吧,對待有些學生,尤其是男同學,我認為有時就應該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留情,但有些則是要耐心歸勸,但是對待女學生,我認為應該好言相勸,因為她們經過老師一番歸勸後肯定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會積極改正,最重要的一點是班主任要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和他們交朋友,而不是用師長的身份壓制他們,這樣彼此之間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溝通起來比較容易。
尤其是數學:應該給學生自己多一點點做題+思考的時間,不應該問題緊追著講課,多做題。
6.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許多教學研究者都在不斷進行課堂觀摩,在觀摩中捕捉學生學習靈感,激情,興趣火花之於何時,何情,何景下閃現。然後進行科學研究,推廣。他們也細心發現課堂教學中微有不足之處,將這一教學片段進行剖析,重新構設新的教學設計。這一系列的教學研究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暫的課堂中,如何學得更多,學得更輕松,學得更快樂,有效地促進他們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實切的發展而進展的教學設計。也就是課堂教學一定要有它的實效性!
對於小學語文課程來說,每一個階段的課程標准都是不同的,但是從低到高,肯定是層層遞進的,循序漸進。因此,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熟悉課程目標,清晰教材目標,清楚單元目標是關鍵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上狠下工夫。
一 教師方面:根據學生,制定科學,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一個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其實,它的設計,不是單純從教師,文本的角度出發的。更多的,應該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教師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與教學風格合而成之。所以,教學目標要設立科學,適切。
我們都知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差異性,而不同區域的學生的差異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繁華城市與普通城市的教育,城鎮教育與鄉村教育,由於地理差異,家庭環境,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已習得的知識,視野的開闊面,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等等都是間接影響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影響因素。
去年,筆者聆聽了幾節我鎮的小學語文公開課。有作文指導課,閱讀教學課,語文教學展示課。聽完之後,我想到一個問題:是市區的教師在教學理論上掌握得比郊區教師多點,還是市區的孩子突出的表現成就了老師呢?這個真的很難說。課堂上,學生表現非常好,說得具體又生動。老師指導得也相當不錯。同是二年級的學生,如果把這堂看圖寫話拿到我的課堂上,某些說話訓練就不可能達到那種程度。這是一種必然的現象。所以,適度地降低教學要求,無論是對於我,還是我的孩子們都是有利無裨。太高的要求,學生達不到,教師有一種挫敗感,學生也有一種沮喪感,從而雙方都失去對教學的信心。
而我們的教學,並不是為了打擊學生,也並不是為了拔苗助長,適當的拔高是希望學生能跳起來試一試。是為了幫助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抵達他們的「最近發展區」。
所以,有效的課堂教學,適切的,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它會讓你的孩子真實的掌握了他們需要的,想要的知識。而做好這一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應該全面考慮,合理篩選,科學設計!
二 學生方面:有所側重地,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僅要看優等生的收獲情況,更為重要的是那些學困生是否也有收獲。小學低段語文,注重深層理解還不是學生重點掌握的。因為,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除了跟智力,學習有關外,還跟一個人思想的成熟有關。有些知識,任憑你怎麼講解,若他的思想在這一方面若沒有成熟,都收效甚微。譬如:人的情感。許多調查表明:那些少年天才雖然在學業上精湛過人,但他們的情感智商似乎十分低下。一個14歲的少年才子,坐在大學愛情課堂里,聽著老師講解著那位失戀之人是如何痛苦,如何悲傷,讓學生細細品位字里行間的情感時,對於他來說,這些僅僅是一些凄美的文字而已,他走不進作品當中,因為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甚至他還不知道什麼叫愛情,所以讓他去深刻體會愛情的滋味,他很苦惱。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進展,不是看他是否和好生最終一同站到起跑線的終點。因為他們一開始就不是同一條起跑線,怎麼會同時站到一塊呢?而是相對於以前他的未知領域,他是否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而教師應根據自己已有的了解,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他加快一點步伐,再快一點,再快一點,縮小與優等生的差距為目標。
如果一節課一味地關注學困生,對於教學開展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它會讓你的教學計劃滯留,讓你的課堂變得沉悶,讓你的心情受挫,對於那些優等生,雖然他們也會有所收獲,但是你忽略了他們表現的情感,淡卻了他們的學習激情。長此以往,那些平時敢於舉手,想要發表自己想法的人就會習慣於安靜聆聽。我想這樣的教學也不是我們教育者所期待的。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呢?
1)不同的教學任務,對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課堂訓練與檢測,選擇互動的學生應有所側重。如: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字詞的掌握是重點,因此,字詞的訓練盡多地照顧學困生,多給他鍛煉,展示的機會,讓他有種成功感,喜悅感,讓他保持對語文課堂強烈的學習興趣。而那些好學生,字詞對於他們來說,已不是他們十分想要挑戰的項目;而對於朗讀方面,應體現一個層次性,先讓讀得不夠好的同學讀,老師適時點撥,讓他有所進步後,再請好同學展示讀,這樣一來,不僅讓差的有了進步,又給好生搭建了一個自如展現的平台。也使整堂課有了不斷進步的過程;而對於那些教學難點,則需要集體的智慧結晶。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探究與討論的興趣。往往在這個時候,學困生,可能會不知所措,毫無頭緒。如果老師不給他們創設一個思維過度的階梯,他們會有畏懼,煩躁,乏味之感。害怕和老師互動,擔憂自己被老師抽中,煩躁自己很迷惘。這些情緒在課堂上都是消極的,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所以在處理教學難點的時候,想要關注那些差生,討論交流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讓他們在小組里,學會傾聽,其實,傾聽也是一種學習。至少可以讓他們有了一絲頭緒。會明白一點。而且在小組討論交流中,也讓他學會了與人合作。經過討論之後的交流,好學生理解的更深更透,而那些學困生也會得到進步。這就是一種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
2)教學的整體有效進程還要顧全大局。在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會有這樣的現象:有些老師為了能讓學困生能在課堂中有鍛煉的機會,所以無論什麼問題都要挑挑他們回答,可結果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回答。有的差生答非所問,老師啟而不發。折騰了半天,答案還是未見雛形。可是下課時間已經到了。一節課就在教師啟發與等待中消磨殆盡。可以說,這不是有效課。所以,要想在一節課,讓教學設計順利地進展下去,顧全大局的意識一定要有,我們的課堂不是個別人的課堂,而是所有學生的課堂,這節課,該要完成的內容還是要完成,個別學困生遇到障礙沒關系,我們要換一種方法讓他們知道問題的答案。不能因為他們而熟視無睹那一雙雙渴求,等待知識的眼睛。
三 課堂方面: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切忌課堂結構的單一性
1)課堂活動應動靜交替
課堂活動多樣化,並不意味著整堂課是喧嘩的,熱鬧的,一直像表演某個情景劇那樣讓學生興奮不已。課堂的確需要活躍的東西出現,但也需要安靜的東西在裡面交替填充,動靜結合的課堂不僅讓學生有個思維的空間,也讓他短暫的注意力有一個分散的時間。一個孩子,要讓他整整坐一節課認真地思考,認真地學習,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這是很難做到的,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不利的,長期處於思維狀態中,這是單調枯燥的。所以,教師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創設動靜皆宜的課堂教學方式。我們可以這樣構思:你這節課,你認為哪些教學環節需要小朋友靜下心來思考的,需要仔細品位的內容,你就要給他們安排一個安靜思考的時間,當這個問題不能通過個人的讀讀想想感悟出來,說明這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如何降低這個難度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呢?如果繼續讓他們自己思考下去,他們會感到煩躁,疲憊,不太願意再次思考。在這種情境下的再次思考,效果甚微。所以老師在這個時候,應給學生一點點撥,一點提示,也可以換種思考方式改變這種沉重的氣息,讓學生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四人一小組相互說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提出閱讀過程中產生困惑的地方,讓他們在合作的,質疑,探究的氛圍下共同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增添孩子學習的興趣,緩和一下課堂的緊張,沉悶的氣氛。讓孩子在合作的氛圍中學習,消除因個人不會解決問題的無助與挫敗感。二是為了讓孩子在課堂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還能感受到團結,合作,交流的幸福與成功體驗。如今的國際教育提倡的就是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新。這些觀點的提出,真的值得我們所有教師深思:作為老師,在課堂上,我們如何做才能提高學生這些能力呢?如何做,學生們在課堂上或多或少地了解社會生活的一些必要的規則呢?我們很容易聽見這樣的大學畢業心聲:「學校跟社會真的是大不相同啊!」「生活真的很累啊!」「與人交往真難啊!」「社會怎麼跟學校不一樣啊!」……我想這種結果的誕生跟我們教師,教學,教育有著必然的聯系。正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的一種缺失,缺失對孩子未來步入社會生存,合作,交際,溝通的引導與教育。從而導致學生走出校門,就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教師應該有一種長遠教育意識,以小見大的概念,小課堂,大道理,大學問,大益處!做到這樣了,教師問心無愧!
2) 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新穎化,合理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節課,如何有效地讓學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對集中,不分散,也是有效課堂的一個指標。如果學生對於你所談,所授,所展示的課件,所呈現的方式感到有興趣,則他們在這節課的收獲肯定比較多。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教師要充分研讀教材,對於不同的教學內容做出一個適宜的,恰當地呈現方式。譬如在小學語文《人間仙境九寨溝》里,對於某些詞語的理解採取的呈現方式就可多樣化:「攀吊」這是一個新詞,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小朋友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老師就可以讓學生想像一下猴子攀吊樹枝是怎樣的呢?然後教師可以隨時拿出一個教棒做樹枝,讓學生演示一下既可。這樣一來,既提高小朋友學習的積極性,又在演示的過程中理解了這個詞語,從而達到了積累的作用。當然,一堂課,需要演示的詞語不能多,一多就會適得其反。而對於「雪峰插入雲霄,銀光閃閃」則可以藉助畫面來感受,當小朋友看到那麼高的雪山在陽光的照耀下,是那麼雄偉,壯觀時,他們是多麼的驚訝,多麼震撼啊!他們會把這樣的一種畫面深深地印到腦海里。可能我們一時是看不出這些畫面的呈現對學生的學習有什麼幫助和提高,但是待他稍大一些,等基本掌握了語言的表達之後,遇到想像寫景時,相信他在調動大腦里儲存的材料時,一定會有這一幅畫面的閃現。這就是一種素材的積累。而積累不僅是語言文字的積累,也需要畫面的積累。為什麼那麼多的作家想要創作,想要激發靈感,不顧千辛萬苦,跋山涉水,穿越撒哈拉沙漠呢?游覽祖國邊境西藏呢?因為親眼所見的東西,可以激發他們的靈感。有了眾多的素材,靈感自然會出現。
其次,語文課堂要注意讀想,讀誦,讀說,讀寫,等語文素養的綜合
語文課堂,光聽,光看,光說是不行的。語文是一種綜合素養。以前聽別人說:「有的人會寫但不會說」,「有的人會說但不會寫」。看似合情合理。其實,這裡面肯定有原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是教育的一種欠缺,還是教育的忽視呢?學生欠缺的是什麼?教師忽視的又是什麼呢?如果,每一位老師在課堂上都能扎實抓好學生讀、說、聽、寫每一環節,還會有這樣的情況嗎?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展示平台,鍛煉他們的機會,提高在眾人面前展現的心理素質,還會有這樣的局面嗎?據我調查:會寫的人,但不會說的人,主要有這幾點原因:1 膽小,在私下和朋友討論時,很能說。可是一旦站在眾人面前,可能說得就會很少。為什麼?一方面是心理素質,另一方面是語言組織能力,還沒有完全想好。再者就是平時積累有關的信息太少,從而導致心理緊張,忘記已經想好的話。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鍛煉學生的膽量,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提高學生組織自己想要說的話的能力,理清要表達的先後順序。也就是說一堂課要不僅要讓學生讀,還要把自己讀到的感悟通過自己的組織表達出來。這種表達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也可以是肢體的!這種表達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年級特點有所針對地安排進展。如果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你讓他把自己讀出的東西用文字表達出來,那不是故意給他設置障礙嗎?故意挫敗他學習的積極性嗎?如果二年級的學生,你還不讓他嘗試讓他寫一寫,你這就是一種忽視學生表達的需要,低估學生表達的能力。萬萬不可,到了哪一個年級,我們老師都可以讓學生跳起來,嘗試一下「摘蘋果」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長得更快,跳得更高,得到的果實又多又好!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內化到外化的過程。當你吸取了太多的知識,你能在你的生活中,學習中准確地,恰到好處地運用它,這就是一種外化過程。而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為了學生能夠將自己學到的知識,不僅外化到那一張張試卷上,更為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的將來著想。
3) 課堂上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多樣化
有效的課堂,學生的回答,教師的評價很重要。無論學生回答是否到位,到點,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進程需要給予他們及時亦或有目的性的滯後評價。而激勵,肯定的評價會讓學生興致勃勃,提高學習興趣!我們不難發現:經常得到別人肯定與表揚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外向,活潑,開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師的表揚的孩子則不是很大膽,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確,他們往往聲音很小。我們還可以從自己身上深深體會到:當你在某一方面乾的出色,被別人認可,贊賞的時候,可能成人在表情或肢體上沒有孩子那樣太大的反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時,你很開心。也許這種表揚更加激發了你對被別人肯定的這方面的發展。由此不難看出,大人的成長需要激勵,更何況小孩?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做一個細心的人,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真誠的鼓勵他,肯定他!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一個問題的答案表述往往是因人而異,有的人回答的得體,有的人回答的有靈性,有的人回答的很智慧,有的人回答的很淳樸,有的人回答的很妙!這些答案之中,可能某些說法是不可取,但是語文是一個綜合素養的體現。教師應該抓住學科的特性,靈活的評價學生。《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是學生積累生字和詞語的主要階段,他們在表達上相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過於簡單化,面對這樣的回答,教師想要做到多樣化確實需要動一翻腦筋。如何不重復使用一句表揚語,如何發現孩子回答問題時的特別可取之處,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口頭表揚?什麼情況下使用書面評價?什麼時候使用肢體語言的肯定,譬如:眼神的肯定,期待,鼓勵,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個撫摸,身體的靠近,握手,掌聲的鼓勵等等,這些形式各樣的肢體語言都是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千萬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動作或表情,其實,這些給予孩子的力量是強大的!因此,做一個有心,有情的語文老師,你的課堂就會心心相印!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的一個平台,如何在這個平台上,使我們師生雙方的收益都達到最大化,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學習的獨立體,因此,沒有固定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崗位上再多一份愛心,多一點細心,多一點熱情,多一點執著,多一點鑽研,多一點付出,多一點反思,相信你的課堂一定會比現在的課堂更精彩,更充滿教學智慧!而我們的教育也就是在不斷的付出中,不斷的反思中,滾滾向前!
7. 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不僅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而且是教師備課和上課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它決定著一個學期、一個單元、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起著小學數學教學的導向作用。要優化小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教師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要全面
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和要求,還要考慮結合本節課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結合本節的內容進行哪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新課程觀念將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與態度並行提出,形成5個立體空間的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目標是一個整體,緊密結合,互相支撐。這就要求教師在鑽研教材設計教案時,不僅要考慮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需要發展,還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去經歷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學習與掌握科學的方法。初此以外,教師更要思考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會形成什麼樣的健康情感;會增強什麼樣的良好態度;會產生什麼樣的正確價值觀。如此三維全面有機結合,才能構成一節課完整的教學目標。另外,三維目標不是並列的關系,而是融為一體的一個整體。三者是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實現的,正所謂認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輔相成,認知過程同時必有情感參與,情感過程必有認知作為基礎,而認知與情感都是在同一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因而在表述教學目標時,不主張並列式分述,而主張融合式分述,力爭做到既全面、具體,又准確、簡潔。
2、教學目標要適當
這是優化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教學目標和要求過高或過低,或主次分不清楚,都不利於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1)要根據「課程標准」和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後編排的順序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適當的目標和要求。
(2)教學目標和要求要符合兒童認知的規律和發展水平
兒童的一個重要的認知規律是從動作、感知—表象—概念、規律,而且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認知水平。例如,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的水平還比較低。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通過操作、直觀來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不宜教給學生抽象概括的術語和解題公式。
(3)教學目標和要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育心理規律適當劃分層次。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知識的學習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的:理解、保持和應用。而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是這樣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同練習緊密聯系著的。因此在劃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層次時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規律,又要考慮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課程標准」對知識技能的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四個層次,對過程性目標的要求分為經歷、體驗、探索三個層次。
(1)教學目標和要求注意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兒童由於先天、環境、教育等方面條件的不同,在能、性格和興趣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表現在數學的學習上,不僅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計算和解題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時,要有彈性,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備課時要精心制定每一節課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各個層次的目標,教師圍繞三個層次目標進行教學。
8. 零起點教學,到底難在哪兒
孩子馬上要讀一年級了,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在這個問題上,家長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選擇往往是不一樣的。
今年2月,浙江省教育廳發布《小學低年級語文和數學教學要求的調整意見》的通知,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確一年級新生入學後要堅持「零起點」教學。今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轉發了省廳的通知,並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9月1日開始正式實行。
今年7月,寧波市已出台了文件,從今年秋季起,在小學起始年級全面啟動零起點教學。而在去年9月,上海市已經在全市小學正式推行零起點教學。
為什麼要推行「零起點」教學?杭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說,有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在幼兒園階段提前給孩子上學科性的知識,現在家長「搶跑」太厲害了,孩子還沒上小學,就開始讓他們學拼音、學算術,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這種盲目拔高現狀,應該得到改變。」他說。
培訓市場調查
幼小銜接班,開了10年依然火爆
錢報記者在身邊做了一個小調查:一場高中同學會,有4個高中同學的孩子下半年讀一年級,其中有3個人給孩子報了暑期幼小銜接班。記者調查了杭州一個30人的幼兒園班級,有25個家長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
勝利小學的陸虹副校長也曾做過一個調查,一年級新生進來,很多學生能認500個字,最多的能認2000個字,已經能看書讀報。
杭州綠城育華親親學校的洪玲老師回憶,「我2006年帶過一年級,那時一個班最多隻有六七個孩子上過幼小銜接班。」
而眼下培訓市場幼小銜接班的火爆也證明了家長對零起點的「沒感覺」。錢報記者在杭城某培訓機構看到,這家機構一共開設了16個幼小銜接班,每個班26人,早在暑期開始前就滿員了。
英語、硬筆書法、拼音、思維訓練、看圖說話……一些家長為孩子制定了從周一到周日每天的校外學習課程。比如「硬筆書法+漢語拼音」,每次上2個小時;「語文+數學」,每次上3個小時;有的上午是「學科訓練」,學拼音識字口算等,下午為「專業訓練」,如行為習慣培養。
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沈老師對錢報記者直言,「幼小銜接班熱得不得了。」沈老師說,活動中心今年一共開設了12個幼小銜接班,每班30人,全部爆滿,招生要搖號。」沈老師說,這樣的銜接班,已經開了10年。
對於這次教育部門推出的「零起點」教學,錢報記者采訪了一些家長,他們大都口頭上認可這種理念,但並沒有影響他們對報讀各種幼小銜接班的熱情。
「現在大家都在學,自家孩子不學不行啊。」家住城西的袁外婆,每天帶著一對龍鳳胎外孫、外孫女坐十幾站公交來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外婆說,孩子9月就要上一年級了,這個幼小銜接班是孩子媽媽報的。
更多家長無法接受孩子可能落後的現實。姚爸爸說,他給孩子報名,還是搖號才上的。「在上小學前,給孩子提前適應下,沒壞處,總比上了學跟不上好吧。」
課堂學習調查
一年級上課,程度不一教學有點難
采訪中,很多老師擔心,因為「搶跑」,不少學生在入學前,已經有相當的語文拼音、數學計算等方面的知識,遠遠超過了「零起點」教學的進度,在班級學生程度高低不齊的情況下,「零起點」教學給很多老師帶來了困惑。
采荷一小語文老師李琳說,現在一點基礎都沒有的孩子已經很少了。「很多孩子,我還沒開口,他們就舉手,說『我知道,我知道』;我才說了一個知識點,他們就說『我會了』。」
洪玲老師也說:「孩子還沒上一年級,拼音都會了,100以內的加減法也會了,上一年級相當於復習一遍。如果真的把所有的孩子當成一張白紙,老師教得會輕鬆些,但這樣整齊劃一的教學,會犧牲部分孩子對這堂課的興趣。」
「老師需要動腦筋,怎樣讓這批孩子對課堂感興趣。」洪老師擔心,如果課堂沒有新意,孩子一旦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是得不償失的;但加快進度,對真正零起點的孩子又是不公平的,這是一對矛盾。
提早學習知識,不利於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這也讓一年級的老師感到頭疼。
杭州勝利小學副校長陸虹說,小學一年級語文中,孩子首先碰到的一個難題是——學拼音。「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教學時間要保證在一個半月。為什麼要保證一個半月呢?一是因為孩子在學習拼音時,的確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有時間保證練讀和鞏固;二是拼音學習是孩子學習的起始,這個階段不單單是學習拼音,更重要的是要以拼音學習為載體,對孩子進行學習常規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
提前學習的孩子入學後,在第一個月內表現很突出,但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都不強。而一個學期後,沒有提前進行知識學習的孩子會表現得更好,因為,他們對知識的新鮮感和求知慾更強,受到老師的關注度也相對較高,老師們都有這個體會。
采訪中,很多老師直言,提前學習最大的風險是錯誤的學習方法。有些孩子因為提早學拼音、提早握筆書寫,卻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和糾正,養成很多錯誤的握筆姿勢。那些孩子進入小學後,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糾正已經形成的習慣。
調查之後
經驗人士的說法,零起點不等於零准備
對於家長都熱衷的「搶跑」,幾乎所有老師都說「沒必要」。在很多小學低段老師的從教經歷中,零起點的孩子最終學得並不差。采荷一小語文老師李琳去年教了一年級,班上有個女孩子,入學前什麼都沒學。「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在家訪時,她媽媽很焦慮,擔心在班裡跟不上。」
剛開始的半個月,小女孩學得有些吃力,但她有一個特點,聽課特別認真。「兩個月後,她的書寫速度快起來了,字也寫得越來越端正,現在各方面都不比起其他學生差。」
「學習是一個長跑,好習慣就好比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堅持跑下去的基礎和動力。因此,我們需要正確理解零起點教學新規,不要機械地認為零起點就是零准備入學。」勝利小學副校長陸虹說。
杭州天長小學低段語文教研組組長趙葉提醒,學校提倡孩子零基礎進校,但需要家長多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比如自理能力、生活習慣、閱讀習慣等,「孩子在學校里出現差距,主要原因是個人習慣沒養好,家長沒有及時跟進。」
小學學習很重要的一個習慣是「傾聽」,家長可以在入學前適當培養一下。李琳教給家長一個方法,「可以讓孩子坐5分鍾,不能抬頭看別的地方,或者認真讀完一個故事,培養孩子專注力。」
對於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入學前的一些學習不可避免,家長該如何正確指導?杭州天長小學副校長蔣軍晶說,可以用游戲互動這樣玩的方式來認字、數數等,不宜機械、被動地學習。
看一看
對照零起點教學
你家孩子走遠了嗎
語文:
一、漢語拼音
●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准確讀常用音節,正確抄寫聲母、韻母和音節。不聽寫,不默寫,不給漢字注音。
●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教學時間,保證一個半月,倡導在識字、閱讀、生活中不斷鞏固漢語拼音。不提倡漢語拼音教學一結束就進行「拼音過關」測試。
●一年級下冊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不默寫。
二、識字寫字
●對只要求認的字不提出寫的要求。
●倡導在語境中識字,不過早要求單個生字認讀。
●組詞一般要求寫常用詞,避免與學生現有生活經驗脫離、一味求多的現象。
●一次抄寫生字的字數和遍數不宜太多,一般每個字寫3遍左右,爭取一個比一個寫得好。
三、說話寫話
●一年級上冊不提倡寫話,低年級一般要求說、寫幾句話。
●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注意寫話格式。
數學:
●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口算,每分鍾8~10題。百以內加減法口算,每分鍾3~4題。
●不提倡口算比賽,不要求一年級學生背誦20以內的加減法,及10以內數的組成。
●只要求學生能辨認軸對稱圖形和簡單圖形平移後的圖形,不要求畫平移後的圖形。
●方向與位置、認識時間、認識人民幣等內容,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注意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的溝通和整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教學。
9. 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不僅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而且是教師備課和上課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它決定著一個學期、一個單元、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起著小學數學教學的導向作用。要優化小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教師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要全面
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和要求,還要考慮結合本節課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結合本節的內容進行哪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新課程觀念將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與態度並行提出,形成5個立體空間的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目標是一個整體,緊密結合,互相支撐。這就要求教師在鑽研教材設計教案時,不僅要考慮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需要發展,還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去經歷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學習與掌握科學的方法。初此以外,教師更要思考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會形成什麼樣的健康情感;會增強什麼樣的良好態度;會產生什麼樣的正確價值觀。如此三維全面有機結合,才能構成一節課完整的教學目標。另外,三維目標不是並列的關系,而是融為一體的一個整體。三者是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實現的,正所謂認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輔相成,認知過程同時必有情感參與,情感過程必有認知作為基礎,而認知與情感都是在同一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因而在表述教學目標時,不主張並列式分述,而主張融合式分述,力爭做到既全面、具體,又准確、簡潔。
2、教學目標要適當
這是優化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教學目標和要求過高或過低,或主次分不清楚,都不利於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1)要根據「課程標准」和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後編排的順序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適當的目標和要求。
例如,有教師在教學「數的整除」單元時,根據教材與學生情況,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單元教參中規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外,還定出了以下幾條關於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和方法。
①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通過除公約數、倍數;偶數、奇數、質數、合數、質因數;約數、公約數、最大公約數、質數、互質數、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幾組要領的教學,引導學生分組加以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②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學質數和合數,先按教材給1,5,9,,11,12等五個數,要求學生分別找出它們的約數,然後引導學生按照每一個數含有約數個數的多少分類,在此基礎上,分別抽象出每一類中各數的約數的共同特點,再概括出質數、合數的概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③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從一節課來說,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方法,理解算理,將所學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教學9加幾第一課時,主要要求學生能掌握湊十的方法,正確計算出9加幾的得數。由於是第一課時,不宜要求學生計算速度,更不宜讓孩子們比賽看誰算的快。不然的話,會使學困生心理緊張,本來能做對的也會做錯。
(2)教學目標和要求要符合兒童認知的規律和發展水平
兒童的一個重要的認知規律是從動作、感知—表象—概念、規律,而且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認知水平。例如,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的水平還比較低。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通過操作、直觀來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不宜教給學生抽象概括的術語和解題公式。
(3)教學目標和要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育心理規律適當劃分層次。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知識的學習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的:理解、保持和應用。而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是這樣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同練習緊密聯系著的。因此在劃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層次時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規律,又要考慮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課程標准」對知識技能的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四個層次,對過程性目標的要求分為經歷、體驗、探索三個層次。
(4) 教學目標和要求注意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兒童由於先天、環境、教育等方面條件的不同,在能、性格和興趣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表現在數學的學習上,不僅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計算和解題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時,要有彈性,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備課時要精心制定每一節課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各個層次的目標,教師圍繞三個層次目標進行教學。例如,「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教學目標可以分四個層次:
①使學生理解兩位數進位加法的演算法,掌握「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②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正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試題。
③通過知識遷移和在計算中尋找規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類比推理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④通過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對學生進行愛思考的教育。
很顯然,①②是全體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③是針對較好學生提出的;④則是各層次學生不同程度共同追求的目標。
10. 對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學習有什麼建議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子女能否學習得好,是父母非常關心的話題,引導孩子掌握學習技巧很重要: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開端,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孩子來說,是終生受益的。做為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1)專心致志。孩子入學之後,由於自學能力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長應嚴格要求並經常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用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作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
(2)獨立思考。父母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3)認真細致。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去完成,而且不能草率馬虎。這就要求內容正確,書寫工整,按時完成等方面。為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正確率與責任感,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要求孩子養成檢查的習慣。
(4)活躍思維。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提問,要善於培養孩子勤思的優點,對他們的提問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並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對孩子接觸的事物家長要多講,多啟發誘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這樣會使孩子有問題也不敢問。
注意事項:1、保護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和快樂,而不是挫敗與乏味,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增無減。
2、家長對孩子給予適度的期望。期望過高,孩子難於達到,易產生挫敗和無力感,而不喜歡學習;期望過低,不能滿足孩子的求勝心和表現欲,不能調動孩子參與學習的熱情。
3、多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與付出,給予及時的肯定和獎勵。而不僅僅是試卷上的分數。因為學習本生就是一個過程,不僅僅是一個結果。對考試的分數要客觀評價,幫助孩子分析「為什麼能得到這些分數?為什麼丟了那些分數?」,對接下來的學習做出調整。
4、孩子是否能進步好學,受父母影響很大。父母的主動學習、少看電視、多看書,孩子會在無意識中模仿,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就能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反之,則不然。
語文教學工作:
就學習習慣的養成在語文學習中具體我們可以這樣做。
1、 學生已學過的要求會認的生字卡片。每天晚上抽出5-10個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並在認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組詞,積累詞語。還可以在組詞的基礎上說一句話或一段話,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課堂上的時間,不可能就每個人都輪流說一遍。我們盡量做到在有限的時間里,讓更多的人得到鍛煉。比如,當您抽出「草」字時,他能組詞「草原」,並能說出一句或一段話,如「小羊在草原上快樂地吃草。」這需要家長您足夠的耐心和一定的時間,只要您每天努力與堅持,您的孩子我們的學生就會有不斷的提高。
2、 語文中的有些內容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比如走出校門、家門到外面觀察世界,一是找找新奇有趣的東西,二是幫助孩子認識很多的字。這個活動一定要實踐,這對於您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生去發現、去了解。並且在滿街的廣告語中能認識很多字,這無疑又是一個學習的好方法。這樣的活動並不是只有一次就可以了,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多觀察,多留心,培養學生接觸社會,觀察生活的能力。可以搞個認字積累競賽,把每次上街認識的生字寫在或貼在一個專門的大本子上,看看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下來認識了多少字。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再比如我們為了幫助孩子培養搜集圖片、信息的習慣,鍛煉學生的檢索能力,會每星期布置收集資料的作業。這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3、 聽寫寫字表裡已學過的生字,堅持多聽寫,多練習,這樣學生就會積少成多。不會寫,不要責罵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急躁,因為學習是一個過程。但這並不等於不管或放任自流,督促和表揚同樣重要。
2、要求學生會讀的課文或會背的課文,在家裡讀或背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讀或背的時間,並且家長要有傾聽的時間,並在書上簽字。這樣,一方面家長督促和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溝通。
3、關於拼音學習。的新教材把拼音作為拼讀認字的一個手段,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學會拼讀,一定要會拼讀認字。每天布置的讀的作業,不可小視,不打折扣的完成。所以說,在平時認生字過程中讓孩子學著拼讀,或者在帶拼音的童話故事中讓學生試著通過拼讀認字並閱讀,從而使學生達到會拼讀的目的。
要在認識、拼讀上下功夫,不要進行大量的抄寫練習。
學會漢語拼音是第一學段的任務,不要苛求一步到位,立竿見影。
將拼音教學生活化,將生活中獲得的經驗轉化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在生活中學,在生活鞏固。
兒歌法。辨析法。做一做。
5、孩子給您講故事時,要傾心去聆聽。老師給學生講故事,學生聽,並且要把聽到的內容講給家長。這時,就需要做家長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去聽,哪怕學生講得不夠通順,不夠吸引人,作為家長的您也要有一個全神貫注的表情,並且多鼓勵孩子:「真好聽,下次講得再好一點,好嗎?」「真不錯,我的孩子會講故事了。」「真了不起,下次再努力講得更好。」千萬別說:「什麼呀,亂七八糟的,去去去,難聽極了。」「沒有時間,忙著呢,自己講一講。」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一個敢說的環境,鍛煉他的口頭表達能力。畢竟在學校里時間有限,班額較大,每個學生講一遍故事,一堂課的時間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您配合我們,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7、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從小就應當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這件事雖不能一時顯現出效果卻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說,作為家長的您最好每天抽時間陪孩子讀書,不只是督促孩子讀,而是自己做愛讀書的榜樣。還要提供健康有趣的閱讀材料。如兒童讀物、訂兒童的報紙等。另外,與孩子一起討論,發表看法。需要註明的是,家庭的作用不是學校可以替代的。但希望家長暫時不要規定孩子必須看某樣書,低年紀孩子閱讀主要在與培養他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讓他看喜歡看的書,只要他在看就是一件好事,在適當的時候我也會向孩子推薦好書的。家庭閱讀的好處,也不僅僅是配合了學校的教育。它會對孩子的終身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堅持每天閱讀至少20分鍾。這是一個長期的作業。
方式:家長讀,孩子聽。親子共讀。孩子讀,家長聽。孩子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