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計學專業本科層次教學計劃主要有哪些課程
會計學復專業本科層次教學計劃主要課程制有:基礎會計學、貨幣銀行學、統計學、中國稅制、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管理會計、西方經濟學、國際金融、審計學、財務分析、資產評估、高級會計學、會計信息系統等。
2. 淺析如何提升《基礎會計》教學的趣味性
《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會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為以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但該課程很多概念比較抽象且實踐操作性較強,是一個嶄新的知識領域,對初學者有一定難度。但入門課程的學習往往直接關繫到以後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把興趣培養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一、上好入門第一堂課要學好一門課程,首先要對它感興趣,只有上好第一節課才能幫助學生跨上專業學習的第一個台階。《基礎會計》按教學計劃一般安排在學生入學後的第一學期。一般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程時,既感陌生又感新鮮好奇,因此教師對一些簡明易懂的基本概念,例如什麼是會計等,可以先引導學生自己分析,這樣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而教師則需要在討論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討論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另外使學生認識到會計是與我們的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的,可以用幽默風趣、富有情感色彩的語言增加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對會計課產生興趣,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此外,可以讓學生了解從事會計工作需具備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如學生應知道會計專業技術等級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而且要從事會計就必須考取會計從業......(本文共計1頁) [繼續閱讀本文]
3. 會計專業課程設置
專業課
會計基礎
中級財務會計
高級財務會計
成本會計
管理版會計
財務管理
審計學
會計信權息系統
會計電算化
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
經濟法
稅法
西方經濟學
財政學
金融學
國際貿易
市場營銷
管理學
財經英語
公共課
大學英語
大學語文
經濟數學
大學IT
vf
法律基礎 馬克思 歷史史綱 毛鄧
應用文寫作
差不多就這些了 我們
4. 會計電算化學專業學期計劃
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計劃及培養目標 一、專業培養目標及要求 1、培養目標 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中小企業、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會計業務處理能力,熟練運用計算機從事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業務培養要求 學生在具有會計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二、畢業生從業范圍及素養 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主要面向中小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培養會計行業的高級技能專業人才。如賬務會計崗位:出納、核算、記賬、主管會計、資金管理、倉庫核算、收銀、倉庫保管、經濟信息收集、財經文秘、統計、工商管理等崗位 本專業培養技能型人才,應特別突出以下基本素質的培養: 1、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思想、法律、道德的學習,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數學、英語等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文化知識; 3、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等專業基礎知識; 4、計電算化,運用計算機開展會計業務,進行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具備成本計算、財務分析和預測等會計實際操作能力; 5、掌握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6、結合中國會計特點,熟悉和掌握會計制度、會計准則的新
知識和新方法,掌握國際會計的前沿理論與實務動態; 7、通過會計實訓,培養學生掌握較強的實踐能力,特別是有較強的會計手工及會計電算化操作能力,適應社會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要求; 8、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市場調查與預測、解決財務管理工作問題的能力; 三、招生對象:初、高中畢業生;中專、職校、技校畢業生。 四、學制要求 1、學制:三年。 2、本專業學生學習期滿,經考核合格後,可獲得專業畢業證書。 五、會計電算化專業(三年制)教學計劃表 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
課程 類別 序號 模塊名稱 學時 按學年、學期教學進程安排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1 2 3 4 14 14 14 14 專業基礎課程 1 語文 28 2 2 英語 28 2 3 德育 112 2 2 2 2 4 體育 56 1 1 1 1 5 拓展訓練 56 1 1 1 1 6 班會 56 1 1 1 1 7 音樂 56 1 1 1 1
專業課程 8 計算機應用基礎 56 4 9 會計基礎 140 4 6 10 會計財經法規 140 4 6 11 會計電算化(含 上機) 224 10 6 12 會計基本技能 140 4 6 13 經濟法基礎 196 6 8 14 初級會計實務 112 8 15 稅務會計 168 8 4 16 稅法 112 6 2 17 財務管理 84 6 18 成本會計 84 6 19 審計 84 6 20 市場營銷 84 6 小 計 2016 36 36 36 36
5. 會計學習計劃
有3份,僅供參考
1、目標
列計劃的目的無非是通過白紙黑字,使得自己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能夠進行監督和檢查。高一,高二學年,應把重點放在課本上、課堂內。因為高考雖強調淡化課本的考查,其實處處有課本的影子。「課內知識課外考」的測試方式,就要求我們把課內知識學扎實,否則無法完滿地解答課外考題。當然,重點放在課本上,並不是將視野局限於課本,仍應有大量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貫通課本知識,培養能力。高三學年,既是中學時代的最後一年,也是復習迎考的關鍵一年。高三學年的計劃是完善知識系統樹,「牽一發而動全身」,做到由一個知識點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統地掌握知識後,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2、知己
作戰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學習也是一樣。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計劃,必須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層含義:明確學習奮斗的目標,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後,我們就可以制定計劃了。
3、要求
列計劃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兩個字——「詳、實」就足夠了。
首先,要讓自己知道,每天你具體幹些什麼,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們應該去計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做到自己對自己心中有譜。一份計劃上只出現時間和科目是不夠的,最起碼還要有具體的章節的安排,包括做哪些習題,看哪些筆記都應當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計劃的優勢。所謂「實」,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絕不可過高或過低。太低了,計劃的內容鬆鬆垮垮,反而不如沒有計劃;但大多數人可能更容易把計劃列得偏高,開始還能拼一拼堅持一下,但很快地就敗下陣來。如果總是列這種過高過緊的計劃,常常完不成,那麼時間一久也就會對列計劃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計劃絕不在於它的起點有多高,而在於它是不是能幫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讓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發揮。
其次,計劃的安排應合理、科學,盡量不要讓你的時間浪費。應該說明的是,不浪費時間並不是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也不是說打球、洗衣服等時間都是浪費。如六、日的時間,如果你的學習黃金時間在上午,而你卻在整個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掃房間等雜事,而中午、下午才來做作業的話,這就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適的時候做,黃金時間都應用來學習。
4、注意
①必須強調的是,制訂計劃必須按自己的特點自己制訂,不能仿製別人的計劃,別人告訴你的方法最多隻能充當一個指路標的作用,是很難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試著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②列計劃只是一種手段,絕不要為了列計劃才去列計劃,只要是能達到目的的計劃都是好計劃。不管什麼時候,列計劃都只是為了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
③剛開始列計劃的同學,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難易的尺度,列的計劃過高過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斷調整,不斷改進,很快就會適應這種方法。
④任何學習計劃剛執行起來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但你應該知道為了執行這份計劃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能夠適應這份計劃是保證你的遠程學習以及未來事業成功的重要步驟。
⑤「堅持」是計劃實施過程中最難的。由於缺乏毅力與恆心,很易虎頭蛇尾。而學習是一個周期比較長的過程,今天的努力,並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報。它是量的積累引起質的飛躍。半途而廢,最浪費時間與精力,並對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動搖。所以在實施計劃時,一時看不到進步不要心焦,更不要氣餒、不要輕言放棄。堅持!堅持一定能產生奇跡。
四、好處
嚴格遵守學習計劃有很多好處:
1、學習計劃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當它配合一個自我獎勵制度時會更加有效。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你的學習,那麼學習便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壓力。
3、學習計劃表可以確保你不會浪費時間,使你有時間做其他該做的事。
4、學習計劃表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讓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著做,又可以幫助自己對先前的學習做個評價。
五、努力養成以下幾個好習慣:
1、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2、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3、獨立鑽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4、善於請教的習慣
5、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
1、制定計劃
要學習好,首先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為有計劃就不會打亂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分配精力。
基本要點:
第一,要有正確的學習目的。每個學生的學習計劃,都是為了達到他的學習目的服務的。正確的學習目的,是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反映,它是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
第二,計劃內容一般分五個部分:
①全學期學習的總的目的、要求和時間安排。
②分科學習的目的、要求和時間安排。優秀中學生的學習經驗表明,在制定分科學習計劃時要注意兩點:要特別重視馬列主義的基礎知識、語文和數學三門學科的學習。學好這三門學科,是學好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學習要有重點,但不能偏廢某些學科。
③系統自學的目的、要求和時間安排。
自學內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學缺漏知識,以便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跟上和適應新教材的學習。
②為了配合新教材的學習而系統自學有關的某種讀物。
③不受老師的教學進度的限制提前系統自學新教材。
④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和其他學習活動以及閱讀課外書籍的目的、內容、要地和時間安排。
⑤堅持身體鍛煉的目的、要求和時間安排。
第三,要從實際出發。一個中學生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上述五個部分的計劃內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於每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因而在訂計劃時,每個人的計劃重點和要求也是不同的,並不是每個中學生在任何情況下制定學習計劃都必須包括以上五個部分。有的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很差,就不必急於去系統自學課外讀物,而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學缺漏知識和弄懂課本內容上。總之,要制定一個對學習有指導意義的計劃,必須從實際出發,也就是要實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自己實際掌握的知識程度出發。
第四,在執行總的學習計劃過程中,還要制定月計劃和周計劃,以高度的學習熱情和頑強的學習意志保證總意志的完成。有的優秀中學生每天還有一個學習小計劃,嚴格要求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2、課前自學
課前自學是學生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如果不搞好課前自學,上新課時就會心中無數,不得要領。老師灌,自己吞,消極被動,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自學,不僅可以培養自學能力(主要是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知道自己有哪些問題弄不懂,主要精力應集中在解決哪個或哪幾個問題上。對新教材有個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新課的重點和自己理不懂的難點,配合老師授課,及時消化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
基本要點:
第一,根據老師的教學進度,教材本身的內在聯系和難易程度,確定課前自學的內容和時間。
第二,課前自學不要走過場,要講究質量,不要有依賴老師的思想,要力爭在老師講課以前把教材弄懂。
第三,反復閱讀新教材,運用已知的知識和經驗,以及有關的參考資料(包括工具書),進行積極的獨立思考。
第四,將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問題和詞語用筆記下來或在課本上做上記號,積極思考,為接受新知識作好思想上的准備。
第五,不懂的問題,經過獨立思考(包括運用參考資料)後,仍然得不到解決時,可以請教老師、家長、同學或其他人。
第六,結合課前自學,做一些自選的練習題,或進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種實際操作、現場觀察、調查研究等,以豐富感性知識,加深對新教材的理解。
第七,新教材與學過的教材是連續的,新知識是建立在對舊知識的深透理解的基礎上的,課前自學若發現與新課相關的舊知識掌握不牢時,一定要回過頭去把有關的舊課弄懂。
第八,做好自學筆記。
3、專心上課
上課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認識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按上面要求做好課前自學,學生就能更專心地上課。「學然後知不足」,往往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處於優勢興奮狀態,能更為主動和靈活地接受老師授課。
基本要點:
第一,帶著新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在課前自學中弄不懂的問題與詞語,有目的地認真聽講和做實驗。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力爭把當堂課的學習內容當堂消化。
第二,將自己通過課前自學而獲得的對新教材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加以比較,加深對新教材的理解和記憶,糾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錯誤。
第三,認真做好課堂筆記。
第四,在上課過程中要積極提問,並將課堂上沒有機會得到解決的問題,用筆記下來,以便課後解決。
4、及時復習
課後及時復習能加深和鞏固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系統地掌握新知識以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科學的、高效率的學習,必須把握「及時復習」這一環。復習時間的長短,可根據教材難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基本要點:
第一,反復閱讀教材,反復獨立思考,多方查閱參考資料和請教老師與同學,使通過課堂教學仍然弄不懂的問題盡可能得到解決,達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的目的,以便用所學的新知識准確地指導獨立作業。
第二,抓住新教材的中心問題,對照課本和聽講筆記,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進一步弄懂新課中的每一個基本概念,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加深鞏固對新教材的理解。
第三,在復習過程中,對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記住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應盡可能通過理解加以記憶。
第四,一邊復習,一邊將自己的復習成果寫在復習筆記本上。勤動腦與勤動手相結合。
5、獨立作業
獨立作業是學生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自覺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的過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幾個環節,獨立完成作業是不困難的。
基本要點:
第一,解答每一個問題和做每一個實驗,都應該是學生自己運用所學的知識認真地進行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結果。
第二,克服做作業的盲目性。做練習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知識水平,適當地選做一些難度較大的有代表性的綜合性練習題,發展思維能力,培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較復雜問題的技能。
第四,對於難題,要反復閱讀教材(包括與解題有聯系的舊教材)和聽講筆記,認真鑽研參考資料,加深難題的理解,促成問題的解決。經過獨立思考後,問題仍然不能解決,可請教老師和同學。與老師和同學開展問題討論,是打開思路、解決問題的一種好方法。
6、解決疑難
在獨立作業的過程中,有時自以為做對了,但經老師的批改後,發現實際上是做錯了。為什麼會做錯呢?有的是疏忽大意造成的;有的是由於對新知識和與新知識有聯系的舊知識的錯誤理解。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糾正在運用知識於實際的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對知識的錯誤理解的過程,就是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這種對知識的錯誤理解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所獲得的一知半解的知識,就會嚴重地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結果必須導致學習無法有效地繼續進行下去。
基本要點:
第一,認真分析作業做錯的原因。
第二,將做錯了的作業重新做一遍。
第三,經過反復獨立思考,如果還弄不清做錯作業的原因可請教老師和同學,直至弄懂為止。
對學生進行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的獨立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做好系統小結的基本要點,除前面所述做好課後及時復習的要點適用於本環節外,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基本要點:
第一,系統小結是在系統復習基礎上進行的。
第二,以教材為依據,參照課堂筆記、作業和有關學習資料,對要進行小結的知識進行系統復習。
第三,抓住一個和幾個重要問題運用科學和思維方法(分析、綜合、對比分類、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具體化等),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積極的思維,揭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化,概括化(將大量的知識歸納為幾條基本理論)用一個簡明的表格或提綱,或幾句精煉的語言准確地表達出來。科學思維方法的運用,應貫穿於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第四,在小結過程中,要注意培養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第五,在小結基礎上,檢查學習計劃執行的情況,進一步修訂或制訂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
8、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活動,(包括閱讀課外書籍和報刊、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科技活動和科學競賽等)是學生通過課內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了學習興趣,很希望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用於課外學習活動,進一步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需要。課外學習活動是學生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們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的積極性。
基本要點:
第一,要盡可能與課堂學習內容相結合。
第二,課外學習活動的內容和時間要適當,不要影響正常的課堂學習,身體鍛煉和社會活動。要注意勞逸結合。
第三,在課外學習活動中,要盡力做到學練結合,手腦並用,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
第四,要爭取老師的指導提高課外學習活動的效果。
在運用上述學習方法的時候,應注意下面幾點:
第一,要扎扎實實地按每個學習環節的要求去進行學習實踐。
第二,開始運用時,不要要求過高、過急
對學生來說,有計劃學習要比無計劃學習好得多,其好處是:
(一)學習的目標明確,實現目標也有保證。學習計劃就是規定在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方法步驟達到什麼學習目標。短時間內達到一個小目標。長時間達到一個大目標。在長短計劃指導下,使學習一步步地由小目標走向大目標。
(二)恰當安排各項學習任務,使學習有秩序地進行,有了計劃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管理好。到一定時候對照計劃檢查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看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優點發揚,缺點克服,使學習不斷進步。
(三)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大有幫助。良好習慣養成以後,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學習。有了計劃,也有利於鍛煉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無論碰到什麼困難挫折也要堅持完成計劃,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
(四)提高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使自己成為能夠有條理地安排學習,生活、工作的人。這種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學生都應該學習和具備,這對一生都有好處。
有些學生學習毫無計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到哪裡",這是很不好的。高爾基說:"不知明天該做什麼的人是不幸的。"有的學生認為,學校有教育計劃,老師有教學計劃,跟著老師走,按照學校要求辦就行了。何必自己再定計劃,這種想法不對。學校和老師的計劃是針對全體學生的,每個學生還應該按照老師要求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具體的個人學習計劃,特別是修學以後的自學部分,更要有自己的計劃。
由於學習計劃有必要又大有好處,所以有計劃地學習成為優秀生的共同特點。學習好和學習不好的差別當中有一條就是有沒有學習計劃。這一點越是高年級越明顯。
怎樣制定學習計劃呢? 一份好的學習計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進行自我分析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可能有的同學沒有想過我是怎樣學習的這個問題,因此制訂計劃前首先進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學習特點,同學們可以仔細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學習特點。各人的學習特點不一樣:有的記憶力強,學過知識不易忘記;有的理解力好,老師說一遍就能聽懂;有的動作快但經常錯;有的動作慢卻很仔細。如在數學學習中有的理解力強、應用題學習好;有的善於進行口算,算得比較快,有的記憶力好,公式定義記得比較牢;有的想像力豐富,善於在圖形變換中找出規律。所以幾何學習比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學習現狀,一是和全班同學比,確定看自己數學成績在班級中的位置,還常用"好、較好、中、較差、差"來評價。二是和自己數學成績的過去情況比,看它的發展趨勢,通常用"進步大、有進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來評價。
二、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努力方向,正確的學習目標能催人奮進,從而產生為實現這一目標去奮斗的力量。沒有學習目標,就象漫步在街頭不知走向何處的流浪漢一樣,是對學習時光的極大浪費。
確定學習目標首先應體現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其次要按照學校的教育要求,此外還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現狀。當然還可考慮一些社會因素家庭情況。
學習目標要具有適當、明確、具體的特點。
適當 就是指目標不能定得過高或過低,過高了,最終無法實現,容易喪失信心,使計劃成為一紙空文;過低了,無需努力就能達到,不利於進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
明確 就是指學習目標要便於對照和檢查。如:"今後要努力學習,爭取更大進步"這一目標就不明確,怎樣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進步?如果必為:"數學課語文課都要認真預習。數學成績要在班級達到中上水平。"這樣就明確了,以後是否達到就可以檢查了。
具體 就是目標要便於實現,如怎樣才能達到"數學中上水平"這一目標呢?可以具體化為:每天做10道計算題,5道應用題,每個數學公式都要准確無疑地背出來,等等。
三、科學安排時間
確定了學習目標之後,就要通過科學地安排。使用時間來達到這些目標。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 在安排時間時,既要考慮學習,也要考慮休息和娛樂,既要考慮課內學習,還要考慮課外學習,還要考慮不同學科的時間搭配。
合理 要找出每天學習的最佳時間,如有的同學早晨頭腦清醒,最適合於記憶和思考;有的則晚上學習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時間里完成較重要的學習任務,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復習一會語文,就做幾道算術題,然後再復習自然常識外語待。
高效 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時間,一般來說,把重要的或困難的學習任務放在前面來完成,因為這時候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而把比較容易的放稍後去做。此外,較小的任務可以放在零星時間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見縫插針。
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時間基本上分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學,上午放學到下午放學,下午放學到吃晚飯前,吃晚飯後到睡覺。同學們主要應在這四段時間里統籌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內容。
在進行時間安排時,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1、 要突出重點 也就是說,要根據地自我分析中提出 的學習標點或比較薄弱的學科在時間上給予重點保證。
2、 要有機動時間,計劃不要排太滿太緊,貪心的計劃是難以做到的。
定了計劃,一定要實行,不按計劃辦事,計劃是沒有用的。為了使計劃不落空,要對計劃的實行情況定期檢查。可以制定一個計劃檢查表,把什麼時間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進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項,就打上"√"。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修改計劃,使計劃越定越好,使自己制定計劃的能力越來越強。
6. 跪求上海大學本科會計學教學計劃
1. 基礎會計A(1-2)(6學分)
課程目標:
理解和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並為以後學習和理解專業會計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
課程內容:
作為會計學科的一門基礎課程,本課程著重論述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本課程對於會計基本理論的闡述,力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介紹會計核算前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對象等基本理論的同時,主要以工業企業的基本經濟業務為例,闡述了包括填制審核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對會計基本理論、方法和操作技能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賬務處理程序,具備會計學的基礎知識。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任永平、張佳春、陶瓊、曹雅姝等編著,基礎會計學,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先修課程:現代經濟學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備註:雙語教學(部分教師)
2. 財務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財務會計學》(上)的內容,主要掌握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中基本和常見內容的會計處理和基本財務會計報表的編制。
課程內容:
闡述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和內容;掌握資產要素中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的內容及會計處理;掌握負債要素中流動負債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掌握所有者權益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掌握收入、費用、利潤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掌握會計報表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內容和編制方法,為進一步學習《財務會計通論》、《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公司理財》、《審計》、《會計理論專題》等課程打下基礎。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文麗、徐宗宇主編,財務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3. 公司理財(4學分)
課程目標:
掌握籌資、投資、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公司理財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
課程內容:
闡述現代理財的目標,內容,環境及方法;樹立現代企業理財的新的觀念。如效益觀念,風險觀念,邊際觀念,競爭觀念,機會成本觀念,資金時間價值觀念等。掌握企業籌資決策技巧,能正確運用負債經營,提高財務杠桿效應,降低投資風險,掌握企業投資決策的基本方法,以提高企業的價值。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戴書松、李遠勤、方宗、陳可喜、李建華編著,財務管理,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年
先修課程:財務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
4. 基礎會計B(4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了解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
課程內容:
作為會計學科的一門基礎課程,本課程主要內容是闡述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在介紹會計基本理論如會計核算前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對象等的基礎上,結合工業企業基本經濟業務著重介紹設置賬戶、復式記賬法、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基本核算方法,使學生了解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賬務處理程序,學習和了解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能初步掌握閱讀主要會計報表所必備的基礎會計知識。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任永平、張佳春、陶瓊、曹雅姝等編著,基礎會計學,立信會計出版社,2010年
先修課程:現代經濟學
建議選課對象: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備註:雙語教學(部分教師)
5. 管理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系統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課程內容:
管理會計是把管理與會計這兩個主題巧妙地結合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現代會計科學的新發展。它主要是為強化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目前,管理會計在我國尚未形成體系。故本課程重點介紹西方現代管理會計學中可以借鑒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現代管理會計的主體基本上可以區分為「決策與計劃會計」和「執行會計」兩個組成部分。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許金葉編著,管理會計,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
先修課程: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
6. 審計學(6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幫助學生了解審計標准和審計法律責任,學會根據審計目標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審計程序,採集審計證據,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告、經濟活動及資金收支情況發表審計意見,出具不同類型的審計報告。
課程內容:
本課程教學主要分為審計理論與審計實務兩部分。在審計理論部分,主要闡述審計的產生與發展,政府審計、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的聯系與區別,審計職業組織與結構。並以民間審計為主重點介紹審計標准和審計法律責任,如何根據審計目標制訂審計計劃,評估審計風險,並通過對內部控制的評估,選擇適當的審計策略,進行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在審計實務部分,主要介紹如何應用審計理論與方法進行銷售與收款循環、采購與付款循環、生產循環、籌資與投資循環等具體業務審計以及驗資等活動。並熟悉標准無保留、保留、否定和無法表示意見等各種審計報告的出具條件和出具方式。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筱風、李壽喜主編,現代審計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先修課程: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經濟法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法律類等專業本科生
7. 中級財務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財務會計學》(下)的內容,主要掌握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中有關專題經濟業務的帳務處理及報表的編制。
課程內容:
闡明企業財務會計有關專題的基礎理論;掌握資產要素中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的內容及會計處理;掌握負債要素中非流動負債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掌握費用中所得稅會計的理論和會計處理;掌握外幣業務的理論和會計處理;掌握會計報表中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會計報表附註的內容和編制方法,為進一步學習《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公司理財》、《審計》、等課程打下基礎。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文麗、徐宗宇主編,財務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8. 成本會計(6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產品製造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種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以及編製成本報表和分析成本報表的各種方法。
課程內容:
闡述成本的經濟內涵,成本會計的職能和任務及成本會計對於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掌握產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掌握產品製造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種要素費用的分配方法;掌握產品成本計算的各種方法:如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和編製成本報表及成本分析的方法:如因素分析法,差異分析法等。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許金葉、孫晶主編,成本會計—基於價值 ,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9. 會計信息系統(6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的原理,並具備相應的熟練作會計電算化軟體的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財經類大學會計專業、財務管理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學習使用計算機的一門必修課程。它標志會計工作的現代化,即使原有的會計信息系統發生了變化形成一個新的會計信息系統——電算會計信息系統。本課程主要內容有:一是學習如何研究開發、設計企業財務信息系統的理論知識,如:企業管理及其財務信息需求的編寫等。二是如何應用財務信息系統,如應用金蝶ERP財務軟體、用友ERP財務軟體。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歐陽電平編著,會計信息系統,科學出版社,2009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計算機應用基礎
先修課程: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會計專業本科生、及其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
10. 會計專業英語(4學分)
課程目標:
幫助學生熟悉專業英語,提高閱讀英文會計文獻和用英語理解和處理會計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技能課。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外語常用及文章的語言結構,使學生能較熟練地閱讀專業書刊及提高口語能力。本課程以英語介紹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介紹資產,負債,權益,收益,費用,理論的會計處理方法;介紹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以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學完該課程,可以流利閱讀英語財會文章。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約翰.J懷爾德等著,崔學剛改編,會計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學及相關專業學生
11. 銀行會計(3學分)
課程目標:
掌握中央銀行的基本業務以及商業銀行基本業務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業務核算手續,了解中央銀行會計和商業銀行會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理解銀行會計業務核算的基本程序。
課程內容:
闡述銀行會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銀行會計基本核算方法和業務核算手續以及財務分析的技巧。具體講述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業務,國庫業務,商業銀行繳存存款准備金業務,貸款業務和公開市場業務的核算;講述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貸款業務,結算和貼現業務,現金出納業務,聯行往來業務,金融企業往來業務,外匯業務的會計核算以及商業銀行本身的資產,收入,成本費用,權益核算業務。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王允平 李曉梅主編,商業銀行會計, 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7月第二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學、財務管理及相關專業學生
12. 外匯會計(3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外匯業務原理,外幣業務會計基本核算方法和外幣報表換算業務等知識。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記帳本位幣和匯兌損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出發點,主要闡述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企業日常可能遇到的外幣業務所常用的核算方法,由此進一步講述外幣投入資本和清算業務,對外投資和負債業務,外幣營業收入和利潤分配以及外幣風險及會計處理。二是講述外幣資金報表的編制和外幣資金報表換算的知識等。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文麗編,涉外企業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11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學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本科生
13. 政府及非盈利組織會計(3學分)
課程目標:
了解預算會計的概念、特點和基本內容;掌握預算會計的核算對象及核算特點、預算會計的課目設置及賬務處理辦法以及預算會計和報表種類格式及編制方法。
課程內容:
預算會計是各級政府財務部門,使用預算撥款的各級行政單位和各類事業單位核算和監督各項財政性資金活動、單位預算資金的運動過程和結果以及有關經營收支情況的一門專業會計。
本課程主要闡述預算會計的核算對象及核算特點;闡述預算會計的課目設置及賬務處理辦法;闡述預算會計和報表種類格式及編制方法。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趙建勇主編,預算會計(第四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學,財政學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學、財務管理及相關專業學生
14. 高級財務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企業合並、合並財務報表、外幣交易、外幣報表折算、物價變動、租賃、所得稅、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有關概念和會計處理。
課程內容:
本課程運用國際通用的財務會計理論和方法,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闡述獨資與合夥、公司、總分店經營不同組織形式所有者權益的會計處理,介紹企業合並、合並財務報表、外幣交易、外幣報表折算、物價變動、租賃業務、所得稅、非貨幣性交易、關聯方及其交易、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會計差錯更正,以及公司整頓與破產清算等特殊業務專題的會計處理。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徐文麗著,高級財務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4月;
徐文麗主編,高級財務會計 習題與解答,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年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會計學、財務管理及相關專業學生
15. 稅法與稅務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了解有關稅法與稅務會計的基本理論、方法及程序。
課程內容:
本課程闡述我國稅收法規的基本原理、現行規定,以及各種稅收的徵收對象,課稅計算和會計處理,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和所得稅的徵收計算,以及會計核算。並了解各種稅收的現行優惠政策和稅收籌劃的基本方法。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蓋地主編,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第五版
先修課程:財務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信息管理類等專業
16. 國際財務管理(4學分)
課程目標:
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跨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課程內容:
本課程闡述國際財務管理的基本特點及國際籌資管理、國際企業投資、外匯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跨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夏樂書、李琳主編,國際財務管理,東北財經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先修課程:基礎會計、公司理財
建議選課對象:財務管理、會計學及相關專業學生
17. 高級管理會計(4學分)
課程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管理會計學科發展的動態及趨勢,了解企業管理會計實踐所遇到的理論及實際問題。
課程內容: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網路化的發展,企業內部的有效資源配置、充分利用的信息機制――管理會計也發生變化。本課程講述的內容,是有關管理會計學科發展的動態及趨勢及企業管理會計實踐所遇到的理論及實際問題,如:資本會計,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成本管理,企業績效評價系統等。旨在擴大學生的視野及專業知識面,為學生培養成為企業首席財務官服務。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許金葉編著,管理會計,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
先修課程:管理會計
建議選課對象: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會計專業本科生、及其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工程類、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
該信息瀏覽次數: 10032
7. 中職學校基礎會計第一節課教案
【內容提要】本文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現狀進行了調研分析,並對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改革進行了探討研究。其目的是為職業中學課程改革提供一些參考意見,為職業中學課程改革推波助瀾。【關鍵字】 職業學校 課程改革目前,從普通高中到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的浪潮在迅速向前推進。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為經濟結構調整服務;為促進就業與再就業服務;為農業與農村服務;為推進西部大開發服務。這一決定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依據社會需求的發展和變化,調整、優化學校的教育資源,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並通過這些優質服務來促進職業學校的發展壯大,即如何「轉變思想觀念、突出服務功能、促進職業教育改革」這一課題已經很現實地擺到了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一、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具備會計崗位工作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較高會計職業技術能力,畢業後能夠較快地從事各種會計核算工作、直至擔任主管會計的初、中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即中職會計專業教育必須以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為本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其核心是學生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我認為有四層涵義:一是會計人員知識、技能和態度所形成的素質結構,它是完成具體任務的基礎;二是這種素質結構總是與會計人員在完成特定具體任務時體現出來的;三是這種能力也是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即會計人員對職業崗位變動的良好適應性和具體就業彈性,這種能力是現代社會勞動力市場、企業用工、勞動者個人的調整,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四是這種能力更是創新能力,這是一個人最具有價值的一種能力,也是中職會計教育最應關注的一種能力。二、目前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會計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具體表現為操作能力差、適應性差、靈活性差、創新能力差等。其主要原因是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後、師資力量薄弱、學生生源每況愈下等。這里我僅僅從會計專業課程建設的角度來加以分析。本人認為,目前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未將職業道德教育增加到課程建設中來 在會計專業課程當中,除了《審計》外,其餘均很少涉及職業道德問題。而近幾年來的一系列會計丑聞,深刻地揭示了喪失正直、不講誠信所產生的巨大經濟損失和人力成本。我們的學生就是明天的初、中級會計人員,其職業道德的好壞關繫到整個會計業的誠信問題。而目前會計專業課程建設中卻缺少這一培訓、教育。我們有理由認為,會計人員水平越高,若其職業道德缺乏的話,給社會造成的危害將越大。(二)整個課程體系存在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現在的課程體系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即未從職業本質出發,而是從學科派生出來。在我國,從事課程設置開發的主要來自教育界的專家、學者來自企業界的人士很少,從而使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職業學校畢業生崗位勝任能力不強。同時,我國的課程體系改革也一直是知識添加型,我們課程改革的處方就是添湯加料。這種增加新課、改造老課的做法,使課程設置越改越多,原先的內容重復交叉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又增添了專業課比重過大、知識結構不合理、各門課程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與呼應等新問題。另外,課程體系中也未能發揮學生的特長,影響學生潛力的發揮,從而影響其人生的自信。(三)普遍重理論、輕實踐 我國目前會計專業從課程設置上看,是以學科為中心的一個結構龐大的學科體系,強調學科的完整與系統,導致在課程編排上出現重理論課、輕實踐課的傾向,使職教課程失去特色。結合我自身的教學體會,我們目前的教學基本是以理論課程為主,通常要佔到總學時的70%以上,而實踐操作的動手能力的培養通常在畢業前夕兩個星期做模擬實習,最後給出半年的時間到單位實習。在校的模擬實習我感覺是在做表面文章,好的學生能夠從前到後做上一遍,而更多的學生就直接將他人做好的作業抄一遍就算了事,這能提高動手能力嗎?再說到單位實習,目前各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基本沒有自己的實訓基地,將學生向社會上一推了事,雖說要求學生開具實習證明和實習單位意見,但水分還真不少,假證明、假意見現象嚴重,廣大職校往往視而不見。通過這種實踐,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意識能提高嗎?(四)外語語言技能的培養與知識教育相分離 傳統中職的外語教學,分成兩個部分(或兩個階段),即基礎英語教學和專業英語。基礎英語的教學內容往往和中職的專業知識有很大的距離。基礎英語往往重視的是語言理論。所選的課文題材僅涉及一般的常識。所以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學生幾乎不能學到本專業的詞彙、表達方式以及專業知識。而到了學習專業外語時,由於學生已經學過了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時的外語教學題材對學生來說已不是新的知識了。所以學生還是為了學外語而學外語。這種外語教學與實際需要相脫節的情況,不能使學生產生學習外語的動力,不能激發學習外語的興趣和積極性。許多學生,甚至參加了工作多年的人,往往抱怨學外語沒有用處,浪費時間。這就是許多學生把學習外語看成一種額外負擔的一個原因。所以中職教育的外語教學如果繼續沿襲這種做法,必然會走向死胡同。三、改變目前現狀的思路——新一輪課程改革 為解決上述課程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認為必須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這次課程改革應強調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強調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在入門課程《基礎會計》中加入「職業道德」一章內容,真正體現教學中德育為先的理念。 「不做假賬」是會計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行為准則。這也就是說,會計行業它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所有會計人員必須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准則,不做假賬,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正因為會計行業有它那誠信、真實、可靠的職業本質,才獲得社會的信賴與贊譽。當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管理工作也越來越重要,尤其是會計信息越來越被廣大決策者、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管理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所重視,它成為了政府部門進行宏觀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作為中職學校應盡快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出事業以誠信為基、做人以踏實為本的會計專業人才。(二)建立新的課程體系,使課程設置更加合理 在進行具體課程設置時,我認為應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觀。作為職業院校,首先要進行會計職業分類,制定出會計職業標准,並在對會計職業活動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編制出會計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媒體,然後結合國家對會計職業的鑒定、考核體系實施培訓、考核,使學生在畢業時取得會計專業相關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為此應改變以教育專家和學校教師為主的職業教育課程編制方法,建立以行業和系統合作編制校本課程的制度,吸收企業家、專業技術人員等進入課程編委會參與課程的編制,這樣所設置的課程能夠滿足企業用工的實際需要。具體設想是:以零基法來設計課程,不以原有的課程體系作為根據和基礎,一切以零為起點去考慮,推行具有我國特色的「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塊課程的實質是學習套件,即在學習的單元庫中,根據特定的目的、學習者特定的需求選出合適的學習單元。不同的模塊之間是可以自由組合的。模塊課程有三個相互聯系的特點:開放性、具體性和激勵性。同時在會計課程編制過程中應增加會計人員職業分析、職責分析、任務分析等,每一分析的結果都與課程中一定的目標相對應,從而使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由傳統的知識本位型(Knouledge-based)向知識與能力兼顧的方向發展,從而培養出的會計人員具有創造性與管理滲透性的知識結構。(三)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要求教學過程必須面向崗位職業的需要,針對崗位職業的實際,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邊做邊學,手、眼、腦並用,使教學面向生產實踐。作為會計專業,實踐課至少佔1/3。同時應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進行有機結合,達到看不出某節課究竟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的最高境界。為此中職學校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1、推行產教合作模式,採用「雙元制」教學方式 「雙元制」就是校企聯合進行的職業技術教育。事實證明,「雙元制」中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知識面廣、基礎扎實,而且技能高、動手能力強。這不僅對學校有利,對企業更有利。因此,應面向社會大力辦「雙元制」中職教育,一方面迎合了企業對中職教育培養的人才需求,使學生能夠順利就業,更好地為企業服務。這是由於校企聯合辦學目標很明確,針對性強,教學中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具有較高的素質,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很高的操作技能,因此深受企業的歡迎,也會受到社會的歡迎。另一方面校企聯合辦學又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即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物力資源——學生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場所和技術資源,這樣不僅能夠把中職教育辦得更好,而且還減輕了學校的辦學負擔。此外,從各類中等職校現有的教學軟、硬體條件來看,大都基本具備了辦「雙元制」中職教育的條件。盡管也有不完善之處,但只要上下共同努力,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和改善辦學條件,「雙元制」中職教育是完全可以實施的,而且肯定會辦好。2、加強實驗室建設 中職教育教學工作的最大特點就是要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任務繁重,僅靠校外實習是行不通的,一些基本的實踐教學任務必須在校內完成,這就必須建立一個高質量的校內實踐基地。實踐證明,通過大規模建立校內基礎實習基地和系列專業實習基地,改造和更新實驗室,可大大強化會計實踐能力的訓練。因此,應重視「會計模擬」實習環節,配備各種會計模擬教學工具及設備,建立較規范的財務會計模擬實驗室。為提高會計模擬實驗課的質量,專業教師應精心設計會計模擬課題,並伯數字和大寫數字的基本功開始,在模擬實驗室實地進行票據處理、會計分錄、模擬記賬、出報表等教學實踐活動。此外應建立幾個高水平的現代化的財經實習教室,配置最先進的微機,並全部進行了教學聯網,專門用於系統的財會電算化培訓和學校的電算化教學。並引進當時最新的會計電算化模擬軟體,讓學生進行會計電算化的操作實習。設計配套練習冊,指導學生從練習在賬頁上寫標準的阿拉伯數字。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職業學校的教師的教學觀應由教師的「單一型,絕對權威型」向「一專多能型、行為導向型」轉變,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大腦風暴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引導教學法及模擬教學法等,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其創新能力,培訓其終身學習能力。其次。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是搞好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中職的實踐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既要了解企業的運作情況,又要掌握教育規律,必須具備「雙師型」或「雙師」素質。沒有高素質的「雙師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再好的設備也只能是一堆死東西。因此,作為中職學校應盡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採取外聘、從企業中選聘、派教師下企業鍛煉等多種途徑來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第三,建立學習型教師隊伍,讓每個教研室成為研究室,讓教師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從而體現「以生為本」的思想。任何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於教師的素質與努力。教師的教育思想、業務素質和積極性是學校上質量、上水平的根本所在。因此現階段強調師資隊伍建設對會計專業課程改革至關重要。(四)積極推行「雙語教學」模式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我國加入WTO,我們的中職生畢業後至少能看懂外文的會計報表及本專業在國際上的最新發展動向。為此,針對目前現狀,應積極推行「雙語教學」模式。雙語教學,就是在專業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採用本學科中最好的教材(包括外文或中文教材),用母語和外語進行講解和演示,使學生在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掌握使用兩種語言進行相關知識的交流的技能,使學生能把握本專業在國際上的最新發展動向和具有適應在不同語言環境下工作的能力。同時將語言教學與專業知識的教學結合起來,使外語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做到學以致用。也可使教學適應當前及未來就業市場的要求,培養能應用外語進行工作交流的學生,是新的就業市場環境對財經類專業教學的新要求。我國財經類的許多專業理論和原理都是借鑒和引自國際上的成熟和先進的理論。並且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變化,這些理論在不斷的調整、發展和完善。所以雙語教學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適應就業形勢的變化。就業以後,也可以具備在工作崗位更新知識的能力。同時,實現雙語教學是從實質上提高我國專業工作人員外語水平的根本方式。對於絕大多數非外語專業的人員來說,衡量他們外語水平的是他們應用外語在工作中交流的能力,或應用外語在專業上學習新的知識進行自我提高的能力。要提高這種外語的實際水平,就必須在學校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外語進行工作和學習的能力。雙語教學則有助於這種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專業課教師應重視並上好第一堂專業課非常重要。基礎會計課是財會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也是中職學生學習會計專業一門極為重要的專業入門課,因此,上好開學的第一堂課就非常重要。第一堂課如何上才能吸引學生,使他們喜歡自己的課,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共同的心願。那麼怎樣才能上好第一堂基礎會計課呢?我認為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節課把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精闢地展示給學生看,把自己從事財會教學取得的顯著成績和同學一起分享,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看法。1思想上高度重視,備好第一堂專業課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本著先進的教學理念,注重以學生為本,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扎扎實實地備好每一堂課。然而有的專業課教師從思想上不重視第一堂課,簡單介紹幾句,讓學生自己看書,或一上來就開始上新課、講概念、講公式、讓學生覺得枯燥,聽不懂,這樣適必給以後的教學開展設置障礙。新學校新學期的第一堂專業課應該如何上呢?
臣魁
喧喲
8. 淺談稅務會計和稅法課程的教學計劃
、《稅務會計》課程與《稅法》課程的教學整合
(一)教學計劃方面
在開設財會類專業的很多高校,其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和審計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分別設置了《稅法》和《稅務會計》兩門課程,把《稅法》課程作為先到課程,而後開設《稅務會計》課程,授課學時都在40學時左右。這樣做的結果使兩門課程都沒有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稅法》課程的講授可能會依賴於《稅務會計》課程,但局限於課時,對於稅法條文及法律精神的講解不夠深入;而《稅務會計》課程可能會基於《稅法》課程已經開設而泛泛講解的有關的會計核算內容,對於稅法與會計的差異等重要內容可能會涉及得很少。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學生對於兩門課程知識的學習處於脫節狀態,不能把稅款的計算繳納與會計核算緊密聯系起來,或者在學習《稅務會計》課程時已經遺忘了《稅法》課程的內容,並且不能夠深入地理解稅法與會計的差異形成、處理原則、實務操作等重要內容,而這些內容又恰恰是《稅務會計》課程的精華所在。
高等院校專業教學的目標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並要有所發展,而現在人為地將其分割開來,違背了相關知識的關聯性,背離了教學規律。因此,應該對教學計劃作出調整,將兩門課程合二為一,設置為《稅務會計》或者《稅法與稅務會計》。根據其教學內容,課時設置為60至70為宜。
在整合之後,應將《經濟法》、《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學》作為先導課程,尤其是《財務會計學》應該在《稅務會計》課程開設的前一個學期開設。當然,《基礎會計學》作為《財務會計學》的先導課程,理應在其之前開設。《經濟法》作為經濟學、管理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一般都在本科學習階段的一年級下學期或者二年級上學期開設,符合教學要求。
在實踐教學方面,基於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相輔相成的實務現狀,將《稅務會計》課程的知識體系融入到以《財務會計學》課程為框架的會計手(二)教學內容方面
《稅法》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分稅種介紹稅制構成要素,包括總則、納稅義務人、納稅范圍、稅目、稅率、稅額計算、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稅免稅、法律責任等;而《稅務會計》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解決納稅主體對於涉稅事項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兩者涉及的是同一問題的兩個階段,而不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或者兩個獨立的問題。如果將兩門課程分割,將會給《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帶來一些問題:對於《稅法》課程的內容是否涉及,涉及多少?而在實際教學中又不得不涉及,這樣則會產生教學內容的重復,在教學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又該如何分配?
教育教學應該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應該片面強調獲取專業知識。因此,整合之後,《稅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安排的總體思路為:第一章介紹稅務會計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第二章介紹稅收及稅法的基本知識;第三至第九章分別介紹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營業稅、資源稅、所得稅、其他稅法的基本稅制要素及其會計處理,其中,第九章其他稅會計的內容多少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進行適量安排。除了第一、二章內容之外,其他各章都是以一個稅種為主線,將計稅依據的確定、稅款計算、納稅申報、稅款繳納到會計處理各個環節聯系在一起,有利於融會貫通。
另外,教學內容要做到難易搭配,輕重兼顧,比較難的內容深入講解,比如增值稅會計、所得稅會計、稅法與會計的差異等。簡單的內容可以作一般了解或者讓學生自學,比如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內容。還有些內容可以作適當講解,比如營業稅、消費稅、關稅、資源稅等。在教學計劃調整的基礎上,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來科學籌劃教學內容。
(三)教學方法方面
傳統的教學方法有優勢,也有弊端,這要看具體課程的具體內容。對於《稅務會計》課程而言,納稅主體的涉稅經濟事項復雜,並且具有聯系性、綜合性,並且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回歸實踐。所以,對於本課程的教學而言,傳統教學方法顯得無能為力。
整合之後,在繼承傳統教學方法優勢的基礎上,採用案例教學並輔助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到案例的分析和實踐當中,學生將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在企業以及稅務機關進行實地觀摩,以增強感性認識。
(四)教材建設方面
結合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整合,教材建設成為兩門課程教學整合的關鍵因素。目前,已經公開出版的《稅務會計》方面的教材也有不少,內容編排、寫作體系各有不同。由於稅法和會計存在差異中的有些問題在會計制度、會計准則中被迴避或者規定得不夠清楚,因此,在教材編寫中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因此,會計教育界應該集中優勢力量,同時吸收企業實務界及稅收征管界的人員廣泛參與進來,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全面籌劃、廣泛論證、科學設計、搜集資料、會計論文網:www.bfblw.com/fblw.asp,精心編寫一部真正符合教學要求的高質量的《稅務會計》教材。
近年來,稅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會計和稅法分歧的事項也越來越多,對於這些內容,教材的出版和修訂往往具有滯後性,容易導致教材中的內容與實際的稅法規定不符,與其他學科的教材建設相比穩定性較差,這也是《稅務會計》課程教材建設的困難所在。所以,結合會計與稅收制度改革的步伐,應該建立《稅務會計》教材的快速更新機制,加快修訂和更新節奏,保證教學所需,並且做到與時俱進。
四、結論
財會類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較為規范和成熟的專業領域,財會類人才也成為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社會不斷發展和經濟活動不斷豐富的過程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並且越來越顯苛刻。財會類人才要成為經濟建設當中真正的投資理財和管理高手,稅務會計知識已經成為其知識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稅務會計》課程和《稅法》課程的教學整合已經勢在必行。
9. 大學會計專業都學習哪些課程啊
會計學專業屬工商管理學科,主修會計學原理、管理學、經濟法、微觀經濟學版、宏觀經濟學、經濟權統計學原理等課程。 學習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吧點擊測試我合不合適學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