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反思
在設計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做微課.數學是知識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學思想來完成,完成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所以沒有必要做成微課.如三年級上學期《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當學生掌握了筆算有餘數除法後,教材第55頁例四「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講已沒有難度,就沒有做成微課的必要了.我們將適合製作成微課的內容總結如下.
1. 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識點.例如,二年級上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鍾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鍾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鍾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最後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級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關於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結合一個角的圖形,動態顯示組成這個角的各部分的同時,講述「從一個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直的線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點叫作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把這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對學生來講不僅能看到文字,還能聽到聲音,其學習效果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的效果要好.
2.
針對作業格式、書寫要求以及知識拓展
到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會比一二年級多,教師一般在開學初會對全班學生講一次作業書寫和答題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較多,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能配上正確的作業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還可以在家多看幾遍,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分類(例如,將格式要求分為練習本、練習冊、試卷的格式要求,分別製作三個微課),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
若針對某一類難題的講解,如計算圖1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在微課中動態演示平移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轉化方法,最後將問題轉化為求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⑵ 年輕數學教師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活動主持人玉蛟龍介紹相關情況及內容安排:1.專家務實專題講座;2.網友提問或交流自己在課題研究中發現的問題。二、專家務實老師講座:首先,歡迎大家來到這里參加網路教研活動。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用我們現有的教育資源和有限的精力,更快地由教書匠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從而更好地負擔起教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我將分為四個版塊與大家交談我的想法:(一)審視當前中小學開展課題研究的現狀:普通中小學課題研究的主要特點和走向:以校本研究為主,立足學校管理,這種研究從研究指向、研究類型、研究方法、研究主體、研究內容、研究價值取向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特點。中小學開展課題浮躁:(1)注重形式,忽視過程,許多課題隆重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通常的做法是寫幾篇文章,找一些材料,東拼西就,甚至是過去做的事情,拿來宣稱解決了問題;(2)急功近利,熱衷炒作。經常聽到課題開題的消息,有關領導、專家津津樂道,課題成了追求名利的方式.(3)跟風而上,創新不足:課題研究要有創新,創新不是跟風,著作要讀,專家的理論和研究的方法要學,但做課題研究不能總停留在復述的層面上,必須使課題研究的內容貼近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真實問題,范圍不宜太高太泛,目標不宜太偏太全,不能人雲亦雲,研究的方法,以解決問題為主,只有實實在在,研究才有其真正的價值;(4)閉門造車,缺乏引領:一線教師做課題一般是孤軍作戰,沒有工作團隊,要想讓研究有生命力,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一個成功的課題研究,離不開專家的引領,課題是否能夠獲獎,是否獲得通過,需要專家的認同,因此做課題一定要與專家或師范院校的教師進行溝通,盡可能得到他們的指點,使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二)我們再來看看中小學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主要障礙與有利條件有哪些?1.客觀障礙:理論儲備能力不足,科研能力弱,特別是科研經驗匱乏,學校領導重視力度不夠不夠,甚至有的領導不太懂科研,教師的時間、精力不夠,除去備課上課,沒有時間進行課題研究;;2.主觀障礙:教育科研匠能力不足,搞科研是一項任務,沒有自主性,積極性不夠;3.有利條件;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教師團隊的幫助。(三)對於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認識1.與教師關系密切的兩個問題:(1)什麼是一線教師開展的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有很多定義,今天晚上我們討論的是一線教師的課題研究。我認為真正的教育課題研究只有與教學實踐聯系,才能煥發出生命,當前,倡導教師開展出課題研究,只有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通過做課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科學規范的形式解決學校教學、教程等各方面的問題。(2)為什麼要開展課題研究?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實際上是在高水平課題層次上教學活動。強化日常教學中蘊含的科研成分著手,以科研思路去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並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證明,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走向最好方向的發展。同時也使自己的專業素質得到提升與鍛煉。簡單地說,一線教師開展課題研究要把握兩個基本點:一是研究的中心及理論支撐;二是要有具體的操作思路。這也是一線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基本要求,通過課題研究使日常工作科研化。2.一線教師為什麼要做課題研究:(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在這里,我們可以借用林崇德教授的一句話:教師參與課題科研研究,是提高自己素質的有效途徑,廣大一線教師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實現素質教育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應該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2)解決實踐問題的需要: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如教學和為、學生學習習慣、道德表現、學現管理模式等問題,反對一線教師脫離實踐做課題研究,做空的課題徒勞無益;(3)有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促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科學化,系統化。(4)有助於養成科研教學意識。做課題時要查閱大量資料,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教學觀念,用新教育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並進行教學反思。綜上所述,教育科研應該看作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向科研型教師轉變。(四)如何做課題研究:1.首先要選好課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只有課題選好了,教育的成功才成為可能,課題的選擇即要包括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廣度和深度,需要創造力和想像力:(1)課題從哪裡來?從上面來,上面教研部門下達課題,往往較大,教師很難把握,我主張從自己主動選題,從教育教學的實踐和課堂中選題。如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等,這些課題比較小,也容易做;(2)選題的基本原則:一是前瞻性原則,對象要新,視角要新;如「好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問題正確率的研究」;二是科學性原則;三是可行性原則,選題要與客觀實踐相符,可實現;四是價值性原則,要有理論和應用價值,應該能夠運用於教學實踐,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五是明確性原則,選題能夠准確反應各研究要素的內涮和外延;六是倫理性原則;(3)選題注意事項:一是從實際出發,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二是不是貪大求全;三要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要有問題意識,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在平時教學中發現問題,總結教學經驗;如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要思考是智力原因還是心理因素,要用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做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還可以反思,小孩子求知慾強,滿腦子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中選擇沉默呢?這就是一個問題:如「學生在課堂中主體意識的研究」,這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來的課題;,四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時時反思,升華,就是課題研究,中小學課題研究,真正引起共鳴的,是那些即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這也是教師能夠真正模仿和受益的,前蘇聯的大多數教育家都有這樣的背景。2.選課題從哪些方面入手(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在學科間尋找交叉點和結合部,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一線教師應該以應用研究為主;(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知識儲備方面做好定位,如「開展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氛圍的研究」;(4)選擇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如從資料信息的准備,研究的氛圍等方面均適合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的;(5)選擇代表教師工作中觀、微觀課題,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研究」,通常情況下課題越小一些,越容易把問題說透徹,題目太大,沒有深度,難成精題。3.怎麼樣做課題方案:一個詳的方案是課題研究的指導,方案制定好,課題就成功一半,關於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應該有如下要素:課題名稱;課題研究問題提出;課題研究依據和假設;課題研究內容;課題研究步驟;課題研究對象;課題研究保障;課題研究成果預測;課題組成員的組成與分布;課題研究經費預算;課題研究資料附錄。4.為開展課題研究的幾個提醒。(1)准備階段:理論准備:要相對充分,充分查閱有關課題的資料,閱讀有關書籍、報刊、雜志,為課題研究確立較高的高度;
⑶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回思想觀念的答重要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⑷ 小學數學教學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及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續行為產生影響。那麼,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 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 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 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內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 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 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產生這個亮點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 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⑸ 教學反思:怎樣當好小學數學老師
1、要認真學好教育理論(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測量學),要用科學的態度和工作方內法搞好教學工作。素質容教育不僅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方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懂得教好數學的教育規律,研究學生學好數學的心理狀況。這些都要求教師認真學習和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教育理論,這是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教學,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礎。
2、要努力提高教學基本功。教學工作離不開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語言、行為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⑹ 教師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節課而言,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應只是課後才做。
一、課前反思,明確目標,加強自覺實踐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道了什麼。」這說明我們如何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新課程標准非常重視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新課教學前,必須充分地了解關注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經驗,才能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反思就是要找到新舊知識的切人點,使教學在可預見性的前提下向學生易於理解的方向發展。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反思後的教學設計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達到了較好的效果。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課中反思,調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尤其是進入新課程以後,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常常會有意外的場面突現。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引導他們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適時地調整、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課後反思,變過程終結為教學生成
教學後的反思是目前最廣泛的反思形式,我們平時所說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課後反思。隨著教學過程的終結,教師淡出了課堂教學,學生得到了成長和發展。但教師發展並沒有終結,而是由課內走向課外,學生是發展的,教師也應是發展的。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其中的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課後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其解決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教學後的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提高一再反思一再提高」的過程,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復。」沒有反思,就沒有覺醒;沒有反思,也就沒有飛躍。「反思」是思想者的靈魂,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老師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只有不斷地思考,才有進一步的探索和成功。那
些喜歡反思,並且在此基礎之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也會成為高人一籌的教師。
⑺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學後反思
一、課前反思
1、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
課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風格,往往都在沿襲著習以為常的教學方法。當然,這些方法有它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面對新的課程改革,它卻有著某些不足,需要我們改進。所以我們在課前進行反思,首先應該思考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是否以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這樣才能作到揚長避短。
2、是否創造性地處理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而不是唯一的資源;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有創新的思維方式,特別是要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所以我們應該通過課前反思使自己成為教材的創造者,才能全面盤活教育資源,全方位優化教學資訊,在開放的、多樣化的教育情境中促進學生發展。
如:上學期我送教下鄉開的一節課《百分數的認識》,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我總會一遍又一遍的去閱讀、分析教材,希望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已有知識經驗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或是枯燥的題材改編成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我們知道晉江這個地方,學生對足球是陌生的,許多同學對於「足球怎麼比?」、什麼是「點球」是毫無概念的,這樣的教學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無法真正地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由此,我想就應改編教材,選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來引入。於是想到了「籃球」。因此,在課始我設計了五一期間鎮教委辦將要舉行的教師定點投籃比賽這一情景,以此為契機,我讓學生推選一位老師參加定點投籃比賽,剛開始只出示了老師投中的次數,沒有投籃的總次數,讓學生意識到要比較三位老師的投籃情況,就必須比較投籃的命中率。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百分數的好處,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學生興趣盎然,他們情不自禁地就進入到情境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強烈慾望,既顯得親切自然,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同時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學習的對象,很自然的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課前反思能讓我們及時調整教學思路,使自己的教學方法符合新的理念,只要給學生創造探究性的問題情境,給學生創造機會,學生手指尖上出智慧的精彩是可以預期的。
二、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時時處於高度緊張活躍的狀態,敏銳感受、准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思考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師生或生生互動是否積極有效,教學行為是否得當等等問題,並積極思考如何利用課上資源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進程,及時主動地調整教學方案與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時,在認識完百分數的讀寫法及意義後,我讓學生說說百分數有什麼特點?結果學生給出的答案都是百分數都帶有一個百分號,或是百分數表示兩個量進行比較。我當時馬上想到學生可能是受百分數的讀寫法及意義的影響,還有可能就是我提的問題並不明確,誤導了學生。於是,我馬上啟發學生:大家注意觀察黑板上的百分數的分子有什麼特點?學生馬上思路一轉,就想到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可以小於100、等於100也可以大於100。從而真正體會到百分數的特點。
⑻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1、對新理念的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我們在大會小會上不止一次聽過、在筆記上不止一次寫過的「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之類的話,有沒有進行認真的思考這樣的問題:
a 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有意義嗎?有什麼意義?能給孩子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服務?
b小學階段,必須獲得哪些將來必需的數學知識?將通過何種方式幫助學生獲得這些知識?
c在教學中都有哪些方法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得到不斷的發展?
2、教學前反思:
教學前進行反思,才能使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a 這一課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b 為什麼要教這些知識?僅僅是教知識嗎?其背後更深遠的意義是什麼?
c 這一課到底能給孩子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服務?
d 這節課要達成哪些教學目標?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嗎?
3、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減少遺憾,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效果怎樣?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1)對於課堂活動的展開
a 課堂採用啟發式還是注入式?是否忽視數學學習活動的內核─思維?
b 學生是否能積極投入、善於合作;勇於發現、敢於表達;是否能自學,善於交流?學生的學習狀態、情感世界如何?
c 在自學交流、合作探究、實踐發現、猜想論證、爭論研究、創新答辯等學生學習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樣的背景與情境中展開的?
(2)對於課堂中教師角色的把握方面
你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學生學習的知識傳授者?一味講授、嚴厲監督?
(3)對課堂環境的營造
你是否能積極營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學習環境?是否能關注學生「喜歡學、願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環境?還是比較注
重規范、有序的教學秩序?還是讓學生處於專制、服從、沉默、壓抑的狀態?
(4)對教育技術的運用
是否能科學運用各種媒體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的過程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學習,並藝術地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4、教學後反思:
教然後而知不足,教學後的反思會發現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學習,進一步地激發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每節課後,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a 為什麼我的課堂氣氛不好?為什麼學生對我的課興趣不大?為什麼我任教的班級成績不理想?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麼樣的作業才算是好作業?什麼樣的試卷才是好試卷?
b 有的學生讀書很懶惰,什麼都不知道也不願知道。作業抄襲。老師除了教育之後,還要尋找本質原因的。從小到大學生一直這樣嗎?家庭原因還是社會原因
嗎?或者是個人遇到什麼問題的原因嗎?
c 有的學生讀書認真,成績卻上不去。難道學生學習方法不對?學生在學習上是否有焦慮?是情感問題還是智力問題?我的教學方法合理、科學嗎?我教書認真、盡職嗎?
d 我了解任何一個學生嗎?包括他的知識水平、他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