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也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預設

也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預設

發布時間:2021-03-01 15:43:15

A. 在幼兒園中班年終家長會家長代表如何總結孩子的的改變和不足

為了讓家長能全面地了解我們的教育工作,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和表現情況,達成家園共育,周六我們班召開了家長會,現在就這次家長會我們作以總結: 這次家長會,我們和家長真的像朋友聊天一樣,總結了上學期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也談了家園配合及溝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這次家長會上,家長朋友們很受啟發。我們班的好多家長都說「原來,我們真的還不知道走廊的這些欄目是專給我們家長看的呢?」、還有的家長說:「我們原來就認為你們只是看孩子而已,還真不知道你們的工作量這么大,工作做得這么細,由於我們做家長的太忙,與你們溝通的真的太少了。」……整個家長會為時一個多小時,會場氣氛濃厚,秩序良好。會後每位家長都戀戀不舍的離開,大家都堅持這樣的家長應該多開,讓他們這些家長朋友們能多多吸取經驗,獲得育兒之道。 家長會上主要講了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感謝:特別感謝個別好家長,例舉主要事件。 2、介紹幼兒的基本情況。通過一學期的的生活和學習,孩子們的能力、習慣、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總結。 3、本學期開展的主要活動、班級特色和下學期我們的工作安排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 4、安全工作。 5、解讀中班幼兒體能發展目標。 6、家長交流育兒心得並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B. 幼兒生活故事怎麼寫

胡編亂造

C. 如何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教研活動

一、教研主題: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不良行為的分析及對措
二、活動背景:
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性格,一百種交往的方式,在幼兒園孩子的表現真是千奇百態。我園近日組織了一次有關幼兒特殊行為的案例研討,由老師講述了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活動中發生的故事,也談到了自己的困惑。通過教研組解讀、講述,老師們更清楚的明白了:幼兒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不斷反復不斷變化的,隨著年齡的變化,隨著教育環境的變化,包括社會和家庭情境的轉移,因此每一位老師都要以大教育的觀念指引自己的教育行為,幫助幼兒從小建立一個健康的心態,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不僅有利於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有助於幼兒良好的性格的形成。
三、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解決各班幼兒出現不良行為時的有效措施
2.在教研活動中,教師能針對案列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分析和交流並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3.引發教師積極投身教研活動的熱情,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活動流程
環節名稱
活動形式
活動時間
參與人員
主持人
1介紹活動主題背景目標
敘述式
5分鍾
馬麗梅
馬麗梅
2 陳述案例並分析
案例分析反思交流
40分鍾
全體教師
馬麗梅
3 歸納小結
小結
5分鍾
馬麗梅
馬麗梅
4 案例分析
現場研討
60分鍾
全體教師
馬麗梅
5 歸納小結研討點評
現場點評
5分鍾
張秋霞馬麗梅
馬麗梅
6 活動總結
主持人陳述
5分鍾
馬麗梅

(1)主持人介紹本次活動的主題,背景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也有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會導致那些在我們成人眼裡看來很不起眼的小事,卻會引發幼兒的心理不安,並最終演化為孩子心理疾病的源頭,那麼如何判斷幼兒出現了心理問題?當幼兒出現心理問題時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2)教研活動展開部分(陳述案列並反思交流)
由大(1)班馬少霞老師陳述案列並分析
案例一描述:
王濤小朋友是個行為問題較多的孩子,經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老師、王濤咬我了!老師、王濤打人了。王濤他用腳踹我了」。同時也有很多的家長對老師提高要求,別讓我們的孩子和王濤在一起玩,我們的孩子不能和王濤坐在一起、王濤不能睡在我們孩子的旁邊!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通常很為難,該怎麼解決和處理即能使家長滿意又能引導好王濤呢?
分析:因為幼兒的某些慾望得不到滿足,採取了攻擊性行為。由於幼兒的年齡決定了他們對是非觀念的判斷是不完全的,因此我們應找到王濤小朋友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希望各位教師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選擇有效的方式,以便我們共同去幫助他,引導他。
參研教師進行反思交流支持策略:
王老師:在我們實際工作中像王濤這樣的孩子經常出現,我們也的確覺得比較難處理,我們認為處理這種問題老師的導向很重要,因為在孩子們的管理中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首先不要過分強調王濤的不足。在小朋友中給孩子們適當的疏導,扭轉小朋友對王濤的印象和看法。主動與王濤好好相處,其次,教師要做好家長的導向工作,幫助家長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都是不同的,要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和班級中的小朋友間產生的矛盾,處理這些問題就輕鬆了。
馬老師:我非常同意王老師的看法,老師在處理這個問題上要把握好方向,要關注王濤這樣的小朋友,積極與家長溝通。因此更需要我們教師的特殊關注,觀察他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以教師對王濤的關注來啟發誘導其他孩子,幫助他們認可王濤小朋友,進而幫助王濤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對於王濤經常傷害小朋友的行為教師應當主動與王濤的家長聯系。就一些具體的事情進行溝通,反映孩子的現實表現,爭取家長的共同教育,對於其他小朋友的家長,也應採取積極的態度細致地做好工作,多舉一些具體的事例與家長交流,使他們主動地將關注的目標從王濤小朋友的身上轉移到具體的事情上就事論事。
主持人:剛才二位老師就案例發表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他們意見是基本一致的,幼兒園的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堅持正面教育,因此這兩位老師的觀點很明確,教師要積極引導,發揮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導地位。特殊的關注王濤這樣的孩子,正確的引領和疏導其他孩子對王濤的反感,使他融入到集體生活之中而不是越來越被排斥。我們每位教師在自己的實踐工作中都遇到過與王濤類似的小朋友,那麼實踐中你有什麼好的處理方式呢?希望能與大家交流一下。
解決問題的方法,交流研討:
盛老師:我來說說吧,我從事幼教工作這么多年來遇到的像王濤這樣的小朋友真的很多,我感覺有個辦法比較實用。班級中凡是像王濤這樣的行為問題多的孩子大多比較聰明,而且他們的打人現象多屬於無意識的動作,雖然行為問題比較多,教師抓住王濤小朋友身上某一方面的優點,讓全班的小朋友以正確的態度去認識和了解王濤。讓他為班級的小朋友做事情,為集體服務,或者請他幫助老師做些力所能及是事情。並及時的在集體中表揚王濤,這樣既幫助他在集體中樹立威信,同時也有效控制了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的機會,這種方法對問題的處理上是很有效的。
馬老師:盛老師的做法我感覺非常有道理,對待班級中的特殊兒童教師本身要從內心裡接受這樣的孩子,採用恰當的處理方式很重要,所以我非常同意各位老師所說的。老師要善於發現王濤身上的閃光點。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歡幫助別人,有的孩子非常愛勞動,有的孩子繪畫非常好,作為老師我們總能找到他們身上那一點點的閃光處,及時撲捉到問題兒童身上的閃光點並積極引導全班孩子去關注王濤優秀的一面,淡化王濤身上的不足之處。孩子們就會慢慢接受王濤了,那麼相應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孩子們不告王濤的狀,不再描述王濤的不足,家長也就自然的接受了王濤這樣的孩子。
趙老師:在矯正幼兒「打人」期間,教師與家長要不斷溝通,以保證家園教育的一致性,讓家長做一下換位思考,多體諒和理解教師的工作,以寬容的心態去引導王濤。另外,我覺得針對王濤這樣的孩子,教師要避免在集體中批評,盡量運用個別教育,這樣即可以保護王濤的自尊心,也不會使王濤的行為問題得到強化,而且也不會讓其他幼兒更深刻地記住王濤的不良行為。
馬老師:我認為在處理王濤的問題上,做好家長工作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家長的滿意度直接影響到班級工作的質量。對於王濤的問題,首先,要做好被打幼兒家長的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教育幼兒;其次是做好其他家長的工作,針對具體事例多與他們交流,對於幼兒不良行為給他們帶來的焦慮,教師要誠懇地向他們表示歉意,這樣,通過共同的努力逐漸解決問題,淡化矛盾,對王濤也會有更大的幫助。
蘇老師:我很贊同馬老師的發言,家長工作是幼兒園班級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對待王濤的問題上我們從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很有必要,我們可以採取面談、電話聯系、文字反饋、教育活動等形式與家長主動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打人不是有目的的,從而配合老師教育好幼兒,幫助他們改正不良行為習慣,只有家園共同努力才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主持人:兩位老師剛才將自己多年來實踐中的好方法與大家分享了。盛老師也與馬老師的觀點非常相似做了一些補充。我想兩位老師的觀點都強調了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以最恰當的方式利用和發揮他們的閃光點,讓他有事可做。使王濤在集體中得到真正的贊揚和支持,樹立他在集體中的威信,同時也很巧妙的控制了王濤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的機會。認真做好家長工作,這個問題的提出很有價值,對於幼兒園出現的問題,我們從家長的角度去做好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家園合作才能搞好幼教工作。

D. 幼兒園教案課後回憶怎麼寫

一、研究專題: 依據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和期末考試中學生呈現出的問題以及二年級語文教學的任務及重點,我們學年組確立本學期語文教學研究的專題依舊為:「教給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興趣」,繼續對學生進行閱讀興趣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低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是學生以後閱讀和習作學習不可或缺的基礎。二年級語文的學習目標有這樣明確的要求:「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學期,通過對這個專題的持續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為學生以後學好語文形成良好開端,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標進行此專題研究是為了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引導,切實進行最基礎的閱讀方法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感情朗讀,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利用課外積累的知識或搜集的資料等方法,准確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實踐中喜歡閱讀,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這些方法主動閱讀自己喜歡的讀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專題分解:

依據教材編排和組元訓練,立足以往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等研究成果,我們將專題分解如下:

(一)第二組元:「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這個單元的課文有《識字2》《一株紫丁香》《我選我》《一分鍾》《難忘的一天》,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較為接近,可以重點訓練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積累一點寫事的方法和珍惜時間的格言。

教師面——切入點問題的設計、閱讀方法的指導、課堂點撥時機的把握等策略的具體化、細化的研究。

教師要關注對學生學情的預設,特別是對思維生長點、發散點的把握。

學生面——重點掌握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感情朗讀等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組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

這個單元的課文有《識字4》《坐井觀天》《我要的是葫蘆》《小柳樹和小棗樹》《風娃娃》《酸的和甜的》,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編排了一些能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重點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師面——根據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提問、指導閱讀方法、進行有效點撥,充分利用插圖、啟發學生大膽想像、續編故事。學生面——學習質疑討論、評價故事內容,通過入情入境朗讀或表演來理解課文,大膽進行合理想像,續編故事,能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哲理。(三)第七組元:「保護環境、愛護動物」 本單元課文有《識字7》《『紅領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淺水窪里的小魚》《父親和鳥》,圍繞「環保」這一專題,選材新穎,貼近生活。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調動情感,加深體驗,使環保意識植根於學生的心靈。 教師面——切入點問題的設計、閱讀方法的指導、課堂點撥時機的把握、實踐活動的開展等策略研究。學生面——通過查找相關資料、觀察生活以及聯繫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內容,體驗環保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四、 月份研究內容與措施:月份 內容 措施 授課 9月 第二組元教學前精心設計切入點和預設學情,有效點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江紅 《一分鍾》10月 第四組元 教給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討論評價故事內容,學習復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續編故事。遲雅琴 《坐井觀天》11月第七組元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美好品質,加強環保意識,有效引用資料理解課文耿業清 《『紅領巾』真好》 12月 梳理總結 五、預期成果:(一)教師方面:1、總結、提煉、發展已有的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和模式,如:切入點的設計策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句能力訓練的策略、讀寫結合訓練模式等等。2、提高教師的語文教學水平。(二)學生方面:1、學會最基本的閱讀方法,能用學到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提高閱讀的有效性。2、選擇合適的片段指導學生仿寫,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二年級級部轉化差生計劃 作者:未知 來自:單縣實驗小學 點擊:78 時間:2005-10-11 由於現在的孩子上幼兒園時間長,加上孩子入學早、年齡較小,老師對孩子的要求較底管理不夠嚴格。以致於很多孩子學習和生活習慣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制訂了以下計劃: 一、 尋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況
1、 學習習慣差,聽課作業不認真。
2、 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3、 個別是智力因素。
二、 對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對症下葯。
1、 從任課老師同學那裡了解該生的在校表現及優,缺點。
2、 聯系家長,了解其在家的表現及優缺點尋找差原因。
三、 針對不同類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樹立自信,逐漸向優生轉化。
1、 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結合家長,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習慣在哪兒,並讓其有意識地去改變差生習慣。 對聽課不認真的同學,老師在課堂上要多提醒,對作業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揚,差的地方給予鼓勵並指出如何改正,讓他們當面訂正。2、 對智力差的學生,要結合家長,讓他們多費些精力,多花點時間,平時讓孩子多寫多練。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新課程標准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新的課標、新的教學理念,應該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上得以實現,獲得體現。這就需要構建一個新課標下的新課堂。 一、教學重心要轉移。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現在我們的教育中將引起的轉變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一種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學中從地球中心轉移到太陽中心一類的革命。在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的措施要圍繞他們組織起來」。所以,實現教學重心的轉移,就要如《語文課程標准》所言「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上規定涉及學習興趣、自主意識、學習習慣、學習情境、學習方式諸方面,都屬於學生主體的意識和行為。當前,對「學生主體」談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議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層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僅此而己,實際上是把「主體」虛擬化、抽象化。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具體的人,是一個個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蘊涵著生命潛能的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盡可能把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拉近,使之感到親近;和教材拉近距離,使之感到親和;跟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近距離,使之共振共鳴。而常見的語文教學卻是匆忙地將具體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轉化為「用符號表現的專門知識。」這正是杜威堅決反對的把「學生知識從生活中孤立出來作為直接追求的事件。」為此,語文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學生自己的生活為中介解決學生生活的多樣性、具體性和教材內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語文教學就是要倡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獲得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理解。教師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和行為,使自己成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不只是知識的佔有者和闡釋者,更不是神聖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說教者」。要真正蹲下來看學生,以平常的心態和學生交朋友。教學是師生共同享有的快樂的生活,教室是師生共處的生活世界。當前,在新理念的指導下,重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重構一種新的教學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語文教學要改變教學策略。所謂策略是在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運用的方法、手段、途徑的總稱。由於語文教學綜合性強,應研究與教材和學生實際相適應的語文教學策略體系。當前,對單個教學法的研究比較多。應該說,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從特定的理論出發(有我國傳統的教學理論,也有從前蘇聯和西方引進的理論)通過實證性研究使傳統的現代化,國外的本土化;有的是從本地本校的帶有個性色彩的成功經驗出發,經過提煉、加工、推廣,使個性的共性化、經驗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統化。雖然有的教學方法還缺乏理論構件,甚至還帶有「經驗色彩」,但由於是土生土長的,具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比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學法實驗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經驗,又注意對傳統的繼承和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借鑒,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對這些語文教學改革實驗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 當前對教學策略研究的著力點是把零散的個案研究體系化,把單個的教學實驗研究置於一個大系統中加以整合。可以說,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多種方法巧妙的組合。如何組合,孰前孰後、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師的教學功力和教學藝術,因此「課程標准」強調「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一)語文教學要淡化教師的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聯結之處、過渡銜接之處,以及表達的精彩之處,教師要善於「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使學生舉一反三。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指變過去掌握結論式的學習為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應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錯誤。沒有經過挫折的成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還應讓學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討論、相互補充,自己去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探究性學習允許學生選取不同的視角、採取不同的方法、獲得不同的結論。由於每個學生的經驗背景不同、興趣愛好迥異、性格氣質有別,應提倡結論的多樣化。
允許暫不作結論,把問題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方式去尋求解答。例如:講《秋天》(《暖色音樂》)一詩,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離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據以往的教詩歌的經驗,讓學生探究歸納詩歌的「跳躍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討論、交流、短評的形式對此詩進行學習,並自己動手學寫小詩。這種嘗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每篇周記都有人寫詩。並摘抄了許多小詩。學語文的興趣大增。
要變教師發問為學生提問。提倡教師少問,學生多問。並非一概反對教師提問,而是反對那種瑣碎的無思考價值的提問,反對那種不能激發學生想像力、思維力的提問,反對那種淺顯的無回味餘地的提問。怎樣看待「帶著問題讀」?這個提法本無可非議。因為循疑而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是古訓中的讀書要旨。要不要每一個段落都要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去讀書呢?如果這段課文明白如話,學生一讀就懂,有必要去提問嗎?如果這段課文想像空間和思維空間很大,學生通過讀、思、議可以自由發揮、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師用一個問題框住學生、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呢?如果這段課文確實難以理解,學生不知從何入手,教師在課文的「節骨眼」上提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讀書中找答案,也未嘗不可。例如:《獵狐》一文的閱讀抓住兩點即可。一是由情節「獵狐「——「放狐」中所體現的人物情感怎樣;一是整體感知全文後的所得——「為什麼」。把握了這兩點,基本對這篇課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明白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授受雙方都有的放矢。
(二)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好讀書,不求甚解」。只要學生通過上下文在一定的語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確,只求明了。
重讀書,特別是重自讀、重自由讀書。當前,語文課上齊讀太多,整齊劃一、氣氛熱烈,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消減課堂上的沉悶。但齊讀太多,教師不便了解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易發現讀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久而久之,還可能出現「濫竿充數」的「南郭先生」。因此,對「齊讀」要適時、適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積累,包括課內積累和課外積累。對語文教學來說,主要是語言積累,佳詞妙句、古詩、精彩片斷都應要求熟讀成誦,內化成自己的語言。語文學習,不是先學語言規律再去說話、作文,而是通過接觸大量典範的語言現象,自己去悟出語言的規律和法則,所以在一定的意義上說,語文學習是「舉三反一」。《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
(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學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介。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為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語文課程標准》中要求識字教學「注重教給識字方法」,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有條件的學校還要求「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的閱讀」。作文教學「應注意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讓學生在習作實踐中學習觀察的方法、構思的方法、表現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現「表現」這一概念,頗具深意。「表現」是學生在觀察客觀事物中將主觀意願和客觀事物結合、反映個性心理的一種寫作方法,是習作的個性化行為。作文教學強調「寫真實」是正確的,但在寫真實的前提下要引導學生善於表現「自我」,表現有別於他人的主觀感受、主觀體驗。學生個性化作文是學生個性心理的獨特反映,這種獨特性常常閃爍著創新的火花。
此次《語文課程標准》,不再強調每課必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中心。由於每篇課文的要求不同,在單元里的地位不同,課文的題材、體裁、表達方式也不同,因此,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分析應提倡多樣化、個性化、多種樣式並存。培養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
有的課,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感興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節)入手來設計教學結構。但注意不要割裂課文,不要打亂作者的表達思路。有時,學生由於預習不充分,究竟對哪一段感興趣說不出所以然,而是隨口應答,教師應分辨真偽,作出正確判斷。
有的課,(如《蜀鄙二僧》)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之以合作學習。在讀書中,遇到疑難處,自己運用工具書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由教師從旁指點。讀書是一個過程,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教師在讀中相機指導,或矯正目標、或提出要求、或糾正錯誤、或進行激勵、或梳理歸納。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讀中感悟和教師的讀中指導要自然、和諧,不要代替學生思考,更不要打亂學生的思路。
有的課以合作學習為主,先分組、後交流,然後提取各組之長,師生共同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重點以及作者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
有的課可直接從課文的重點切入,以點帶面,從部分返回整體。引導學生用學習重點段的方法去自學其他段落。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要的不同決定課堂教學結構的多樣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標新立異,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勇於創新。
總之,所有的課都應強調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自主學習,要改變那種逐詞、逐句、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改為重點精讀、非重點略讀和瀏覽。改變繁瑣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課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點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特定的意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新的教學計劃出台後,語文學科由原來占總課時的3O%左右減為占總課時的2O%-22%,課時減少,閱讀量增大。中、高年級課文一般為35篇(包括精讀、略讀),所以必須研究長文短學,一般是一篇課文一節課學完。充分利用學一篇帶多篇的方法,實行能力的遷移。教師要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講深講透。要改變那種慢節奏、低效率的教學,強調提高教學效率,向45分鍾要質量。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不講或少講那些「正確的廢話」,教師不重復嗦,學生也不重復別人的話語。各個教學環節要嚴謹有序,不為一些細微末節的問題浪費時間,也不要為某個學生的無關問題影響教學進程。
《語文課程標准》的出台,無疑為僵化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多年來圍繞「考試」而旋轉的教師和莘莘學子們,不由得歡慶鼓舞。在這塊以人性為基準,以發展為根本,提高素質為核心的平台上,他們可以自由創造,各顯其能,展示才能,讓更多教師和學子走出應試教育的牢籠,成為「自由」的人。然而繁華的背後是否存在熱鬧的空洞,繁華的虛假呢?以下談談我的拙見。

創新教育,素質教育,還是現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無疑都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其成為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創造型人才。因此,新課標以發展人性為基準,著重培養人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存。「傳道,授業,解惑」為職業的教師形象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解讀,分析課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調度者,教材的創新者,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教學的主導者,以往那種教師獨霸課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為歷史,而應將主動權全面的完整的交給學生,還給學生學習的自由,讓其在語文的天堂里自由飛翔,自由馳騁,教師只是一個宏觀調控者,是學生的朋友,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解讀課文,共同探討交流,將自己認識事物的方法和思維無形中傳給學生,在共同學習中達到教學目的,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中「閱讀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既然對話,就有對話中大差異,真所謂「一千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個文本的解讀,仁者見忍,智者見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為
課堂教學的調度者,教師是否聽之任之呢,我認為在課堂上應該不僅能放的得開,更應該收的來。成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的主體體驗,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珍惜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強調多元理解應該是有理有據的而不是信馬由韁,我們的教學必定是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某一發展水平。應此,作為調度者的教師,應該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尋找一個准線,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認識水平有所提高。
二「無招」與「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絕,身懷絕技,他們信奉「無招勝有招」的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覺得無招比有招更能取敵制勝。語文教學「五環節」,「目標教學」…語文教師可能耳熟能詳了。這些先進的教學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讓語文這棵大樹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進景下,多少有點捉襟見肘了。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本來是審美教育,其學科的獨特性
決定了其教發的靈活多樣,如果我們只限於幾種模式,無疑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帶著腳鐐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羅馬」只要目標一致,方式可以多樣。在寬松的環境里你教的精彩,學生也學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寫作水平的高低與否直接反應出一個人的語文水平。應此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不可丟。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對話式」的作文批改方式應該得到青睞。
作文是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現,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縮影。應此作文的批閱尤其重要。閱讀一篇作文無疑是一次師生對話。評語是師生溝通的媒介, 教師針對學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評語,學生再根據評語修改作文,。這樣一方面學生吸取教師的修改意見,另一方面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達到心靈的溝通,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實踐
新課程改革關繫到教育質量的高低,關繫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繫到綜合國力的增強。其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實用為主」,強調終極關懷。首要任務是改變知識傳授過重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礎知識,形成基本的學習技能。並且在主動探索和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它比任何時候都更關注人本身的發展
,注重張揚個性,體現人文關懷。這既是對祖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主體意識缺失的一種深沉思考和內省,又是對現實世界科學精神的呼喚。

作為語文教師,我順應時代潮流,認真學習新課標的理念,逐漸轉變了觀念,樹立了新的學生觀和教師觀。並且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努力轉變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努力實現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角色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育藝術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角色從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和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來,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變革教學設計的內容,堅持「教」的設計和「學」的設計,構建民主開放的課堂。

一般來說,教師備課,向來是非常詳細的,且不說內容的環環相扣,即使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能出現的回答,所用的教學時間均在教案中有所體現,若是照著教案「教」下去,那應該是一堂較完美的課。但「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學」,宗旨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如果一堂課只有「教」的行為沒有「學」的行為,那麼學生的「學」就不是真正的「學」,學生的「發展」也談不上真正的「發展」。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堅持既有「教」的設計,也有「學」的設計,有「教」的行為,也有「學」的行為,如果遇到實際教學時間、環節與設計的時間、環節不一致時,我常是忍痛割愛,將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的環節充分發展。如教學《未選擇的路》,原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果多花了20分鍾,原因是「學」的環節出彩。這節課本來設計的是「讀」、「說」、「寫」三大板塊,板塊之間彼此依存、交叉、交替、連綴,內容精細嚴密。「讀」時學生紛紛發表意見,如重音、節奏和停頓的反復推敲確定,「說」中學生爭說情感體驗,並逐漸形成兩大對立傾向,雙方各執一詞。在此情況下再完成「寫」已不可能,我決定改變計劃引導學生舉行一次小型辯論賽,雙方引經據典,氣氛異常熱烈。雖超出原定時間,且「寫」的環節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空間,且確有所得,何樂而不為?

二、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逐漸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逐漸改變以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階段,授之以漁,付之以行動,解決「怎麼做」、「做什麼」的問題,包括六個步驟:①自選內容進行課前三分鍾演講;②結合單元總體目標和導語提示自定目標,明確意向;③自瀆課文,正音釋詞,編自然段序號;④自主作答,「我認為本文的內容是
,主旨是
」;⑤參照課後習題再讀課文,力求找到答案;⑥歸納小結自主學習階段的疑難問題,整理在預習本上。此階段總的原則是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寫,還給學生心靈的自由,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和獨特體會。

2、合作探究階段,設置任務,學會交流合作。

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實現合作探究學習呢?我嘗試過二人組合(同桌)、四人組合(前後兩排)、隨機組合(設置情景,臨時調用,如表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教會學生承擔不同的學習任務,如記錄員、組長、主持人等。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不僅形成與人交流的能力,還學會了發言、傾聽、評價、質疑,在交流中形成了與人合作的能力。

E. 幼兒教師職業發展的研究目的

一、正確理解「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與「幼兒教師專業化」的關系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和「幼兒教師專業化」是兩個密切聯系而又互相區別的概念。從廣義的角度看,二者在本質上均指加強幼兒教師專業性的過程。但從狹義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學科視角不同,「幼兒教師專業化」更多地是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主要強調幼兒教師職業的整個群體的、外在的專業地位的認可和社會地位的提升;而「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更多地是從教育學的視角出發,主要強調幼兒教師個體的、內在的專業素質的提高和專業實踐的改進,尤其強調幼兒教師個體職業生命質量的成長。這兩種不同的研究視角是隨著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進程的不斷深化而逐漸明晰的,基於教師個體的「教師專業發展」,是在人們探尋基於教師群體的「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時,才真正進入人們的研究視野的。其原因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教師群體是由鮮活的教師個體構成的,教師群體的專業化是一個多主體共同努力的過程,因此,教師群體的專業化依賴於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沒有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教師群體的專業化就會落空。換言之,教師群體的專業化最終必須立足於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正是基於以上認識,人們已經把幼兒教師(個體)專業發展視為提高幼兒教師(群體)專業化程度的根本途徑。 但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學術界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並沒有一個大家一致公認的、統一的定義,目前比較典型的觀點來自於社會學的不同理論流派。 功能主義的觀點: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在復雜而多變的環境中以及在一種強迫性的學習氛圍中,教師所經歷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僅應包括知識、技能等技術性維度,還應該廣泛考慮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維度。 解釋社會學的觀點:教師個體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能夠有效履行其角色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的變化。 符號互動論的觀點: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的學習過程,它應該是連續的、伴隨著工作而進行的、貫穿職業生涯的。 批判論的觀點: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獨自或與人一起檢查、更新和拓展教學的道德目的,不斷學習和發展優質的專業思想、知識、技能和情感智能。他們的學習和發展具有批判性,因為教師不是知識和技能的受容器。教師是一支強大的變革力量。 上述觀點雖表述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即都強調學習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以此為基點,綜合現有的各種觀點,我們可以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界定為:幼兒教師作為專業人員,通過持續的學習,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進而實現專業自我的發展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的過程。這一定義同時也規定了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和內容體系。 二、明確定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1.學習型教師:幼兒教師在學習中適應與成長 如前所述,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是持續的學習,故而學習型教師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之一。 幼兒教師作為學習者,是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幼兒教師教育領域的體現。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觀念的建立,使終身受用的一次性教育模式,被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所替代;單純追求文憑以求得社會身份的認同,逐漸讓位於不斷獲取新知識技能以求得工作能力認同和自我價值實現。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教學生將逐漸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這對教學而言意味著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合作建構;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與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啟發,上課也不是單向度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隨著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渠道的多樣化,教師作為學生唯一知識源的地位已徹底動搖。教師需要重新定位,以學習來促發展,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充分認識當前中國幼兒教育改革的時代要求與民族意義,把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挑戰當作時代賦予自己的機遇,以主動、積極的姿態迎接,而不是消極、無奈地應付。著名學者葉瀾指出:「教師是為明日而工作之人,在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只有把握時代脈搏與趨勢,才能意識到中國現代化事業需要一代新人。」因此,幼兒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努力實現自我更新,才能擔當幼兒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任,並在成就兒童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活出特有的職業尊嚴和歡樂。反之,如果教師本身不了解學習的意義與目的,缺乏學習的要領與方法,就談不上指導兒童學習,也談不上專業發展。 2.研究型教師:幼兒教師在研究中突破和超越 教師的學習不同於兒童的學習,教師的學習是為更好地、更有效地指導兒童的學習,因此,教師的學習不僅要使自己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而且要成為這一領域的教學專家。教師不僅僅是一個學習者,更要通過學習不斷突破和超越自我,成為研究者,這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又一重要目標。這一目標也是由幼兒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以及幼兒教育工作的創造性決定的。 2007年教師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工作。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那麼,幼兒教師怎樣才能具有創新精神?如何才能培養創新人才?無疑,與其他所有教師一樣,幼兒教師必須從知識的傳授者、道德示範者的傳統角色中掙脫出來,賦予教師角色以新的內涵,向研究型教師發展。正因為如此,早在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指出: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來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2001年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指出,教師應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誠如朱小蔓教授所言:「提高教育質量,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必須進一步依靠教育科學,重視和加強教育科學研究,特別要大力提倡旨在改善教育工作的教育研究。」對幼兒教師而言,就是要大力提倡旨在改善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園本行動研究,否則就容易在固守舊經驗、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也不可能有持續的專業發展。 三、科學構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體系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內容的構建是以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或專業素質的提升為基點和視角的。所謂專業素質,就是專門職業對從業人員的整體要求。從不同學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教師的專業素質實際上是以一種結構形態而存在的,是「教師擁有和帶往教學情境的知識、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師具有優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礎上經過正確而嚴格的教師教育所獲得的」。對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分析,中外學者也有不同的觀點。綜合這些觀點,筆者認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內容的構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專業理想――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教師的專業理想是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本質、目的、價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如「科教興國"的理想,「一切為了兒童,為了一切兒童,為了兒童的一切」的信念,「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的信仰等。它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教師專業行為的理性支點和專業自我的精神內核,是推動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巨大動力。具有專業理想的幼兒教師對幼教工作會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投入感,願意獻身幼教事業:具有專業理想的幼兒教師對幼教工作會抱有強烈的承諾,他們致力於改善自身教育素質以滿足社會的期望,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才能及專業服務水準,努力維護專業的榮譽、團結、形象等。因此,某種程度上說,專業理想也是幼兒教師德行和人格素質的體現。 2.專業知識――幼兒教師專業

F. 也談怎樣評價一節好課

時下,教育界帶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開課」、「觀摩課」長盛不衰。一些學校也敞開校門,邀請家長及社會人士參與觀看教師是如何上課的。但是,怎樣評價一堂課上得「好」還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師在內,都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摘要一:評價一節好課
葉瀾:我國教育界權威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當代著名教育學者,博士生導師,華師大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葉瀾認為,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沒有絕對的標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而言,大致表現在五個方面。
基本要求(1) :有意義 ———教師講的內容學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課?
葉瀾說,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她說,這樣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個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扎實的課。
基本要求(2) :有效率——— 課堂上學生都應該有事情做
她介紹,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面上而言,這節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
從這個意義上,這節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的能量很大。
基本要求(3) :生成性———上課不能完全預先設計
葉瀾介紹,這節課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
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基本要求(4):常態性——— 哪怕部長聽課,也要「目中無人」
葉瀾說,不少老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的毛病是准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准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當然,課前的准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最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
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的就是讓教師淡化公開課、觀摩課的概念。在她看來,公開課、觀摩課更應該是「研討課」。因此,她告誡老師們:「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市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她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並強調: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有多人幫著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
基本要求(5) :有待完善 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
她認為,課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公開課、觀摩課要上成是沒有一點點問題的,那麼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很多心理壓力,然後做大量的准備,最後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她告訴記者,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待完善,這樣的課稱之為真實的課。扎實、充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來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追求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來,同時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摘要二:評價一節好課
一看目標是否明確具體;
二看過程是否常態自然;
三看師生是否交流互動;
四看學生是否主動參與;
五看教材是否挖掘到位,
六看設計是否新、趣、活、實;
七看課堂是否動態生成;
八看教學是否扎實高效;
九看課堂是否亮點突出;
十看風格是否獨特明顯。
摘要三:評價一節好課
一 、確定符合實際的內容範圍和難度要求,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師上的每一節課都應當具有針對性,設有一個能適合任何學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師一節課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一次創造性勞動。教師要根據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學習准備度,確定恰當的內容範圍和難度要求,設置科學合理的預期目標。
二 、能夠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好的課堂應當是教師創設的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寬松和諧的環境並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戲或生動的情景來創設,教師形象生動,富於智慧幽默的語言,一個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一個激起學生強烈學習動機的探索活動都可以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形成技能,也獲得情感上的豐富體驗。
三、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倡導合作交流,注重培養創新能力
新課程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教師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做」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學習並倡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討論、啟發,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學習、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
四 、尊重學生需要,保護學生自尊心,培養學生自信心
好的課堂教學應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尊重不同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水平的題目,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活動,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信心,相信每一個學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動的結果,都會給學生帶來啟示。
五、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的要求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靈活機智地應變教學中的「意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探究、發現的讓其探究、發現,能接受學習的讓其接受學習。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同一教學內容都有不容層次的收獲。
六、能夠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空,讓學生充分發展
好的課堂應當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有思考的內容、空間和時間。教師只扮演了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積極主動地思考。教師的責任在於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時間和想像的空間,並引導學生思考。
摘要四:評價一節好課
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
明白的、厚重的、靈動的、生成的、遺憾的
學生的思維各有千秋,及時生成不僅讓學生懂得知識的靈活,而且在巧妙中讓學生獲取知識。
1、應是一堂高效率的課。
高效率,就是能夠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師生互動,氣氛活躍,完成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內容。
2、教師角色定位準確,學生思維、情感、行為都要參與進來的課。
教師應扮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學生閃光點的發現者和向學生學習的學生者五位一體的角色。引導者是指引領和指導,勿將探究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對立起來。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提倡精神互動,在互動中善於捕捉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且教師要虛心向學生學習,促進自身完整生命的成長。
3、預設與生成融為一體的課。預設是教學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的課是僵死的課。預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和諧統一的課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實現預設與生成融為一體應做到:
第一、預設的內容不宜過滿。
第二,設置的情景和問題要有益於生成,為生成起鋪墊、為生成創條件。
第三,互動時教師要集中精力捕捉、吸納、提升學生的閃光點,要提高敏感性而不能仍想著預設。
第四、教師要提高應變力,及時調整、變更、刪減預設的內容。
4、注重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的課。
5、應是師生互動交流、師生共同成長的課。
6、合理使用課件資源。課程資源涵蓋文本資源、音像資源、實物資源和人力資源等資源。
要充分利用和開發上述資源,以提高教學效果。但是使用課件等音像資源必須堅持必要性、創新性和實效性,防止泛化。使用多媒體教學現在成為我們出公開課的必需,所以出現了只要是講公開課,市優質課,省優質課就必用多媒體的現象,而現在學生對我們使用多媒體,卻持相反的態度,我們的學生只是感到好玩,課上又是圖片,又是影片,很是熱鬧,可是熱鬧之後,學生卻感覺什麼也沒記住。
摘要五:評價一節好課
從我們自身來說,如何做才能達到他所要求的好課的標准呢? 下面我先談一談對胡雲琬教授的一堂好課的標準的理解:
1、教師自身良好的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教師都有其扎實的基本功、深厚的知識沉澱、沉穩的心態以及良好的課堂應變能力,令人嘆服。語音清晰、普通話標准,表達清楚准確,沒有口頭語。如是吧,好吧,那個,這個。沒有這些。更沒有膽怯,說不出話的。心理素質都很好。另外,教師寫好板書也非常重要,它可以考驗教師自身良好的基本功,以及教師對本節課的清晰的教學思路,可以說就是一個形象的教案,「打鐵還須自身硬」,這讓我感悟到要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層就必須從自我做起,強化自己的基本功,加深自己的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不但從知識上來征服學生,更要從精神上征服學生,讓學生對教師佩服的五體投地,心服口服,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2、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新課程的目標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與知識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又表現為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表現性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形成的新的知識點,教師往往給忽略了,之所以這樣,或者是因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感到棘手甚至束手無策,或者是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關系不大,如果加以處理可能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如期實現。
一堂好課是一堂預設成功與動態生成、充滿「懸念」與發生「意外」的課。預設成功是課堂有效學習的基礎。動態生成是課堂有效學習的發展。成功的課堂教學設計決不是時風的組裝車間,我安裝發動機,你安裝輪胎,用連環套似的操作程序來控制學生,而是致力於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自由探究、多向交流的情境和氛圍,是一種宏觀調控。而具體過程則留待課堂上靈活處理。它必須留出一定的空白,讓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去填補。事實上,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教師在課前根本無法預料的情況。
往年的優質課、示範課往往側重形式,課下安排好的小品劇、報道新聞等沒有多少用處的東西在課堂上佔用較多的時間進行展示,學生沒學到什麼東西,也沒培養出多少情感,老師的課堂活動大都是依據課堂需要在課堂上生成的東西。我想這是最根本的,倘若脫離基礎的知識和基本的技能,即使情感上能夠有所獲得,那也是空中樓閣,不會維持長久。
事實上,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教師在課前根本無法預料的情況。這便要求教師根據學情適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步驟,在必要時甚至可以改變「既定方針」。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就應該讓學生分享課堂控制權,就應該放手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發表獨立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懷疑、大膽批判。教學的藝術不是體現在如何「教」出觀賞性,「教」出新花樣,而是體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合理的組織和指導,如何使學生從學而無疑走向學中生疑,如何對不斷變化的教學情境作出即時判斷和處理,如何對放開學生手腳後難以避免的過頭現象適時糾偏,尤其是在發生「意外」時處驚不變,駕馭得當,收放自如。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伸展個性、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我們為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說的是,人雲亦雲的盡量不雲,老生常談的盡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1)創設環境,激發學生創造。
有人說:「興趣 有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來。」愛因斯坦也曾這樣講:「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這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老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能夠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之中,使教與學處在情與境的有機融合的放鬆、歡愉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老師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一個故事、一段錄像、一首歌、一個問題、一個小品等都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以此渲染課堂氣氛,喚起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創新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必須反映教材內容內在的邏輯結構,注意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的結合,在這兩個邏輯中應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線,以學生生活為課程擴展的主題。材料設計、問題的提出要源於生活,再用理論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突出生活邏輯,讓學生在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分析。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思想政治課,並能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所在?關鍵所在是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因為生活中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在,與其教師講那些高高在上的偉人的事例,還不如講一講我們身邊,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因為這些事例是鮮活的,更因為它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所以我們的學生能如此輕松地投入到教學環節中去。他們有現實的素材可以使用,而不會感到「假大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生活化的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作為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教學活動、情境,以推動學生有效學習。教學時,要巧妙地在課堂上創設學生喜愛的活動情境,把學生置於活動的主體位置,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小生活」,分享「大生活」。這種分享,不是由老師「告訴」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主體參與體驗獲得的。自拍錄象也是今年市思想政治課上的一個亮點,過去都是讓學生現場表演,難免傖促,有的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錄像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後我們出課的時候可以借鑒這一點。
4、設計活動、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式學習——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就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采華,體會集體合作」的舞台。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參評市優質課的教師都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情感的體驗。為此教學中較多採用了互動模式,進而營造出寬松、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
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確,難易適中。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干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學生又會無從下手,太易又發揮不出思考、探究的價值,這都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應該掌握一個度,這個度就是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聽課過程中,有的老師設計的問題偏難,學生不能理解透徹,結果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受到無情的打擊,教師的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也受到嚴重的影響。一節優質課,無論教師採取何種手段,一支粉筆也好,多媒體技術也罷,都必須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注重生活實際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有效、典型材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共同探究,各小組學生會爭先恐後的在活躍課堂氣氛中回答問題,有經驗的選手從不陶醉於個人的表演,而是一環扣一環地引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聽一聽、議一議、試一試、練一練、想一想、演一演……活動的形式可以是漫畫解讀、新聞背景、社會熱點關注、現場采訪、辯論賽,知識競賽,分組討論,課堂討論,研究性學習等。等等,在活動中各抒己見、開啟思維、情感碰撞、達成共識。當然,這裡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是如果我們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就會使學生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5、把課堂變為塑造學生性格和品格的平台。
一堂好課上的氣氛應是積極向上的,充滿鼓勵的。我們常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縱觀每個優質課全過程,都充分利用了積極的課堂評價,都運用表揚、鼓勵、啟發引導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好學生是誇出來的,請你不要吝嗇你對學生的激勵、表揚、鼓勵!你的每次表揚,鼓勵都會在每個學生自信的大廈上添上一塊磚,一片瓦,幫助孩子們樹立起他們脆弱的自信心。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要學會欣賞學生,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能行,是好樣的。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讓我們用耐心和鼓勵去撫平每個學生因久經考試而被打擊的千瘡百孔的自信心,幫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至少我們思想政治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人生除了考試,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可實際上我們的耐心是有限的,有時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啊。
但是激勵性的語言必須科學合理,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評價而不是一種形式、一種迎合。在聽課的過程中,有很多經典的激勵性評價令人倍受鼓舞和教育,他們的共性是用簡明扼要的評語說明學生的回答好在什麼地方,值得學習和借鑒,甚至學生的回答老師都受到了教育,老師也不妨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評價更會打動學生,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回答讓老師都受到了感動,使學生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精彩,從而進一步增強自信心,激發更強的學習動力。在對學生的課堂評價中,切忌以下幾種評價語。第一種「好」「很好」「非常好」。第二種:只要學生回答了問題,老師就簡單而廉價地一個評語「你真棒!」如果這個問題有較大難度,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上來,有這個評價還可以,如果這個問題都能回答上來,你也用真棒來表揚,學生坐下後在心裡也嘀咕,「傻瓜都會,你才棒(棒槌)呢!」更有甚者又加了個副詞「最」,言不由衷地用你「最棒」「最偉大」來激勵學生,結果表揚了一個,打擊了一大片。第三種:全盤否定的評價方式。全盤否定的評價方式也不合理,即便學生回答得風馬牛不相及,也要耐心的給學生恰當的提示、引導,再給他第二次機會。如果只是簡單的當頭棒喝,只能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一時回答不上來或回答錯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沒有聽講,走神了;學生理解錯了;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清晰,學生不知如何回答;老師講的問題不透徹,學生不明白等等。這么多的可能導致學生不會,我們怎麼能簡單的一個評價就算了呢?
在我們的課堂上,允許學生隨便插嘴,回答問題可以舉手,也可以不舉手。回答對的給以鼓勵,不對的也不批評,而是用「對嗎?」「再想一想!」等語言,給學生營造一種敢想、敢說、敢做的氛圍,給學生提供一種允許他們說錯、思錯、寫錯的空間。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不會為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或回答錯了而羞愧。這樣的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所以,我們提倡有個性的評價語。鼓勵學生有標新立異的想法和回答,在討論中,教師不「妄加評判」,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盡可能從不同角度加以肯定,使學生在「言論自由」的氣氛中,獲得成功感;活動過後教師一定要有所總結和歸納,做到以知識邏輯為主線,回歸書本、通過活動來學習知識。

G. 幼兒園家長會應從哪幾個方面匯報孩子情況

為了讓家長能全面地了解我們的教育工作,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和表現情況,達成家園共育,周六我們班召開了家長會,現在就這次家長會我們作以總結: 這次家長會,我們和家長真的像朋友聊天一樣,總結了上學期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也談了家園配合及溝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這次家長會上,家長朋友們很受啟發。我們班的好多家長都說「原來,我們真的還不知道走廊的這些欄目是專給我們家長看的呢?」、還有的家長說:「我們原來就認為你們只是看孩子而已,還真不知道你們的工作量這么大,工作做得這么細,由於我們做家長的太忙,與你們溝通的真的太少了。」……整個家長會為時一個多小時,會場氣氛濃厚,秩序良好。會後每位家長都戀戀不舍的離開,大家都堅持這樣的家長應該多開,讓他們這些家長朋友們能多多吸取經驗,獲得育兒之道。 家長會上主要講了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感謝:特別感謝個別好家長,例舉主要事件。 2、介紹幼兒的基本情況。通過一學期的的生活和學習,孩子們的能力、習慣、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總結。 3、本學期開展的主要活動、班級特色和下學期我們的工作安排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 4、安全工作。 5、解讀中班幼兒體能發展目標。 6、家長交流育兒心得並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幼兒園中班家長會總結 家長會是家園互動的最佳時機,家長們也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暢所欲言。許多家長都表示通過今天一系列的活動,更具體地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現,看到了孩子的進步(縱向比較),特別開心。信浩然爸爸說,信浩然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他比什麼都放心。現在,孩子在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動手能力方面都有很大進步,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一個質的飛躍,他很懂得關心父母。扈智齊媽媽說,扈智齊、張佳翔小朋友上了中班以後,在與人交往方面有了很大進步,變得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了,期待著孩子的更大進步。 通過這次家長會,家長朋友們互相也學到了不少育兒金點子。 我們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家長工作、家園配合工作方面,較上學期相比都會有一個好的突破、更大的進步。通過這次家長會,給我們增添了信心,制定了前進的目標。 這次家長座談會在寬松、自由的環境里圓滿的結束了。看到家長們的參與可以看出他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我們感到非常的欣慰。相信在家園共同努力下,我們中班的各項工作一定會順利、出色的開展。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更健康,更向上的成長!

閱讀全文

與也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預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