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注意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

注意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

發布時間:2021-03-01 20:55:12

㈠ 論述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故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應分為無意專注意規律和有意注意規律的屬應用
一、無意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在教學環境方面,要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室應遠離喧鬧的地方、教師的穿著要大眾化等;
2.在教學內容方面,要盡量滿足學生的需要,引起學生的興趣。
3.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應採取生動、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
4.在教學語言方面,應符合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需要,如形象生動、簡潔流暢,具有趣味性等
二、有意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
2.激發和培養間接興趣;
3.正確組織課堂教學
4.採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㈡ 論述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提高教學效率。

㈢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注意規律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

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二)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

2.激發學習動機

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要充分肯定小學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志,如用「√」「古」「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

小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

(三)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系,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1、如何充分運用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良好的有意注意,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學習活動的進行,更多地需要有意注意的調節和控制。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是保證學生持之以恆的學習活動的前提。

(2)、培養間接興趣。除了確立學習目標,還應對學生闡明本學科知識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在知識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特別是在一些內容相對枯燥、難度較大的科目學習中,使學生了解知識掌握後的功用和社會價值,引起他們對學習結果的間接興趣,可以使他們進入有意注意的學習活動。

(3)、合理組織課堂教學,防止學生分心。學習活動需要學生維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難長久地集中,所以教師的教學過程應避免任務安排過滿,節奏過於緊張,應該張弛有度,給學生適當放鬆休整的時間。有時,教師適當放慢速度,穿插些有趣的談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可以說,課堂教學組織越合理,越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內在需要,學生越不容易分心

對於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那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因素,創造一些有利於集中學生注意的因素。

(1)教學內容要具體生動,新穎有趣。抽象,枯燥無味的內容會使學生注意分散。

(2)教學方法要直觀形象、靈活多樣。根據學生無意注意和具體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光講抽象的概念或道理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級兒童,離開了具體實物就難以理解,這就要求教學方法必須直觀形象。要充分利用電視、多媒體、幻燈、畫片、掛圖、標本、模型、實物等進行直觀教學,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

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轉化規律組織教學

任何學習都要求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為用。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往往需要學生做很大努力去觀察、思考才能突破。因此在學習重點、難點時,特別容易疲勞;而單靠無意注意也不能達到系統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兩種注意協調活動,把握好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的轉化規律,既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如色彩鮮艷的圖片、動畫使學生輕松學習,充分利用無意注意去學習知識。但在闡述基本原理及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等復雜內容時,必須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品質,帶領學生克服困難,弘揚刻苦鑽研、知難而進精神,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了興趣的時候,他的注意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學習上,不再對學習感到頭痛。這時的有意注意則轉變為無意注意。但這種無意注意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無意注意。稱有意後注意,是通過努力學習,克服困難轉化而來的,是一種更高級的、有自覺目的的注意,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最需要培養的一種注意。

2、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一堂課是最重要的,就如姚教授所講的,本課程的目的意義要首先講,詳細講,可以先問學生對這門課有些什麼樣的認識和期望,有時候我們設想的不一定是學生想要的,知道學生的狀態之後,我們再有針對性的給出一些目的和意義,並且大致指出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會在哪一部分講解。

每一堂課的開始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嘗試用問題、事例或者社會事件引出我們的內容,也就是姚教授所講的盡量把理論生活經驗化,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用不同的事例,這些事例應該和學生的專業緊密相關,讓學生學習時感覺到心理學對他的學習和生活有益的。

老師的表達和表現也很重要,有好的教案,講的不溫不和,兩節課下來學生有動機也給沒了。

老師可以遵循以下原則以激發學生的動機:

(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二)、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

(四)、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

(五)、合理設置課堂環境,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

(六)、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3、如何依據學生的氣質與性格特點實施因材施教?

教師清楚地把握所教對象的氣質特點,可以在教育教學中有的放矢,有效進行因材施教。如,對膽汁質這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容易發火的弱點,著重培養他們的耐心、沉著和自製力等心理特徵;對多血質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輕浮、做事虎頭蛇尾及見異思遷等弱點,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做事有始有終,嚴格要求,養成合理的生活規律;對於粘液質的學生,教師應該幫助他們克服執拗、淡漠、偏執等弱點,訓練他們的敏捷性,讓他們經常參加各種活動等;對抑鬱質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情感脆弱、敏感、多疑、孤僻、膽小、忸怩等弱點,教師應多加鼓勵和支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及樂群等心理品質。

4、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於創造力的培養:基於我國教育方面「標准」「最佳答案」要求過多,創造力的培養應當首先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盡可能多的答案和可能性,老師鼓勵學生發言,不要做任何評價。即思路要「放得開」。

教師可以採用如下策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1)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啟發式問題;

(2)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討論,產生思維的碰撞;

(3)發散問題和聚合思維相結合,就一個問題,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想像進行發散訓練發散思維,再由教師引導學生組織歸納,訓練邏輯思維,歸納與演繹相結合。

(4)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有積極的情感、動機,正確的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5)突破填鴨式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討論\案例教學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6)開設相關課程,教會學生一些有關創造的知識與技能.

(7)平時多鼓勵學生搞小發明小創造,或者協同老師參加一些課題研究.

(8)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性。

(9)教給學生進行新的創造的方法。

(10)課堂教學中,開展創造實踐活動。

(11)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分析、總結人類的創造活動,實現對創造力的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由認為創造是偉人的事情到普通人也可以進行創造的轉變。

5、矯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哪些?

過錯行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又是犯罪的前奏,採取的教育措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並具有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強化動機理論:採用負強化;歸因理論: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品德結構理論: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德發展理論:他律到自律。

另外還有:

(1).消除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

教育者在轉變品德不良的學生時,首先要轉變對他們的態度,要以信任與尊重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並以包容的愛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懇,消除疑懼心理,這樣才能架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溝通的橋梁,便教育影響能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轉化教育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起到反作用,加快學生的墮落。

(2).自尊心與集體榮譽感的重建

品德不良的學生在長期的低評價中形成了低自尊的狀態,容易形成破罐破摔、自甘墮落的思想。這種學生表面看起來對批評和處罰滿不在乎,似乎沒有羞恥感,其實內心深處依然渴望別人的認可。他們缺乏榮譽感其實也往往因為自己並未真正融入集體,或感覺受到了集體的排斥。所以轉化教育中,教師對學生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的重建十分重要。

(3).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

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離不開道德認識的提高;而提高學生道德認識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說理,也就是常說的說服教育。影響說服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存在於學生身上的「意義障礙」。所謂意義障礙,就是受教育者對道德知識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這會使教育者的說理對學生全然無效。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對具體人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最常見的原因是教師未考慮學生的動機,常常把學生不存在的動機強加在他們身上,學生就可能對這個教師有看法,產生意義障礙,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談話和採取必要的實際行動表示善意,消除學生的敵意。

二是對具體要求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主要是由於教師未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態度而機械重復某些要求,致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拒絕接受。這是針對某些要求的意義障礙。消除這一意義障礙的關鍵,是改變對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4).改善微觀的社會環境

中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處於發展之中,容易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作為教育者,無法通過個人的努力去實現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變,但是完全可以盡可能改善學生所處的微觀社會環境,使直接影響學生的社會因素多一些積極的東西。所以,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可以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通過適當的干預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建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5).錘煉道德意志,增強抗誘惑力

對於品德不良的學生來講,接受轉化教育過程中的的考驗是來自教育者的信任的表示,這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尊嚴感。成功的考驗會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力求改正不良的習慣。進行考驗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考驗應當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要有適當監督,爭取成功。二是要允許反復,在反復中堅持教育。學生在轉變過程中必然會有反復,反復有其雙重性:學生如果能在反復中吸取教訓,這種反面經驗就會成為日後抑制誘因、抑制不良習慣的內在力量,增強學生對不良影響的免疫力;反之也可能出現大倒退。教育者要以學生的反復為契機,幫助學生總結教訓,引導他們繼續保持正確的努力方向。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或者說, 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某種事物時,這就是注意。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教師在課堂上善於組織學生的注意,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注意規律呢?
一、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無意注意是在沒有人的任何意圖、沒有預先提出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情況下而產生的注意,它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對那些強烈的、新穎的和感興趣的事物所表現的意識指向和集中。它既是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也可能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分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利用它的積極作用,防止它的消極作用。
1、合理使用直觀教具,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經常會用到一些直觀教具。因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最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但在教學中必須合理使用直觀教具,不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有的教師在使用了幻燈片和放像機後,沒有將幻燈片取下或將放像機關上,就開始講解其它內容,一部分學生的眼睛仍盯著幻燈或錄像,影響聽課效果。有的教師過早地將直觀教具展現出來,學生的注意馬上被直觀教具吸引了,教師講解的內容就聽而不聞了。
2、防止單調呆板,避免學生失去興趣。單調的、呆板的、多次重復的東西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們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靈活多變。教師說話的音量、音調、節奏的快慢的變化和教師表情的變化,都可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另外,教學方法的多變,也可維持學生的注意。如教拼音字母,可採用游戲助學法;教《小山羊》可採用角色扮演法;教《雪地里的小畫家》,可採用繪圖助學法;教《撈鐵牛》,可採用實驗演示法;教課文朗讀時,可分全班讀、分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
二、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有意注意是一種自覺的、有預定目的並經過意志的努力而產生和保持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並不是學生感興趣的,僅靠無意注意,不能使學生的注意長久。而且學習是復雜的活動,會遇到困難和干擾,只依靠無意注意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1、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越明確,其意志力就越強,有意注意的能力也越強。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時,要注意教育學生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學習的思想,注意讓學生明確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每堂課、每個環節,都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如教《太陽》時,可以這樣導入:「人們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到底太陽有什麼特點,它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太陽》這一課。」
2、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知、情、意結合。採用情境教學法,即在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觸動他們的思想。這樣,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會對知識產生-冷漠、厭倦的態度,而是積極主動獲取知識。他們會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教師一邊講解詩意,一邊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作者、香爐山、瀑布等。學生看著板畫,彷彿身臨其境,一下子激發了靈感,他們贊美瀑布、贊美大自然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學生學這篇課文時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就會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時,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能較好地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比如,看書、看圖片、看演示;聽老師講解、聽同學回答;讀書、答問、討論;書空、在書上或筆記本上圈、點、劃、記;進行表演等。
三、 因材施教。
學生的注意力是受他所懂得的一些常識特約的。如果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略有所知,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思想活動就比較積極,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聯系學生已掌握的常識,又要使學生有所發現。如教《鯨》時,可以設計這些問題:現在世界上什麼動物最大?鯨長得這么像魚,又在海洋里生活,它是魚類嗎?同學們畫鯨時,常常會在鯨的脊背上畫條水柱,這水柱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哪些海獸?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講課、提問,還是練習、復習,教師必須既要照顧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照顧到個別學生的差異。教學速度和難易程度要適中,使成績好的能「吃得飽」,成績差的能及時消化、吸收。布置練習時,有的同學寫得較慢,有的同學寫得比較快,寫得快的同學寫完後就喜歡東張西望或玩耍東西。教師可教育他們養成寫完練習後認真默讀的習慣,或另外布置一些提高性練習。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如能在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注意規律,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注意規律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或者說, 一、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無意注意是在沒有人的任何意圖、沒有預先提出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情況下而產生的注意,它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對那些強烈的、新穎的和感興趣的事物所表現的意識指向和集中。它既是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也可能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分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利用它的積極作用,防止它的消極作用。 1、合理使用直觀教具,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經常會用到一些直觀教具。因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最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但在教學中必須合理使用直觀教具,不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有的教師在使用了幻燈片和放像機後,沒有將幻燈片取下或將放像機關上,就開始講解其它內容,一部分學生的眼睛仍盯著幻燈或錄像,影響聽課效果。有的教師過早地將直觀教具展現出來,學生的注意馬上被直觀教具吸引了,教師講解的內容就聽而不聞了。 2、防止單調呆板,避免學生失去興趣。單調的、呆板的、多次重復的東西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們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靈活多變。教師說話的音量、音調、節奏的快慢的變化和教師表情的變化,都可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另外,教學方法的多變,也可維持學生的注意。如教拼音字母,可採用游戲助學法;教《小山羊》可採用角色扮演法;教《雪地里的小畫家》,可採用繪圖助學法;教《撈鐵牛》,可採用實驗演示法;教課文朗讀時,可分全班讀、分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 二、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有意注意是一種自覺的、有預定目的並經過意志的努力而產生和保持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並不是學生感興趣的,僅靠無意注意,不能使學生的注意長久。而且學習是復雜的活動,會遇到困難和干擾,只依靠無意注意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1、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越明確,其意志力就越強,有意注意的能力也越強。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時,要注意教育學生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學習的思想,注意讓學生明確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每堂課、每個環節,都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如教《太陽》時,可以這樣導入:「人們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到底太陽有什麼特點,它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太陽》這一課。」 2、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知、情、意結合。採用情境教學法,即在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觸動他們的思想。這樣,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會對知識產生-冷漠、厭倦的態度,而是積極主動獲取知識。他們會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教師一邊講解詩意,一邊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作者、香爐山、瀑布等。學生看著板畫,彷彿身臨其境,一下子激發了靈感,他們贊美瀑布、贊美大自然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學生學這篇課文時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就會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時,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能較好地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比如,看書、看圖片、看演示;聽老師講解、聽同學回答;讀書、答問、討論;書空、在書上或筆記本上圈、點、劃、記;進行表演等。 三、 因材施教。 學生的注意力是受他所懂得的一些常識特約的。如果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略有所知,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思想活動就比較積極,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聯系學生已掌握的常識,又要使學生有所發現。如教《鯨》時,可以設計這些問題:現在世界上什麼動物最大?鯨長得這么像魚,又在海洋里生活,它是魚類嗎?同學們畫鯨時,常常會在鯨的脊背上畫條水柱,這水柱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哪些海獸?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講課、提問,還是練習、復習,教師必須既要照顧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照顧到個別學生的差異。教學速度和難易程度要適中,使成績好的能「吃得飽」,成績差的能及時消化、吸收。布置練習時,有的同學寫得較慢,有的同學寫得比較快,寫得快的同學寫完後就喜歡東張西望或玩耍東西。教師可教育他們養成寫完練習後認真默讀的習慣,或另外布置一些提高性練習。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如能在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注意規律,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㈤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注意規律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

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二)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

2.激發學習動機

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要充分肯定小學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志,如用「√」「古」「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

小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

(三)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系,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

㈥ 注意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

最佳答案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

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二)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

2.激發學習動機

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要充分肯定小學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志,如用「√」「古」「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

小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

(三)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系,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閱讀全文

與注意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