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信息技術什麼是信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復
一課時
1.知道信息制的重要性。
2.知道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應用。
3.初步了解計算機的應用。
教學重點 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計算機的應用。
教學准備
教學板塊 教與學預設
(師生活動) 教學重構
(修改意見)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入。
我們生活在充滿信息的世界裡,每天都通過接受和傳遞各種各樣的信息,不斷地認識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普遍應用,給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了更大的便利。現在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吧!(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一)我們生活在信息的世界裡。
1.什麼是信息?
2.信息是怎樣接受和傳遞的?
(二)信息技術及其應用。
信息技術主要包括感測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B.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及分類
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運用系統方法對教與學的行為進行設計,它是一個分析教與學的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案並在實施中加以評價和修改,使之達到教學優化的微觀的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設計的四個原則:目標性原則;程序性原則;整體優化原則;趣味性原則。
目標性原則----教學目標由教學大綱所決定。由學科課程目標到學段目標到單元、章節目標到課時目標,形成系統的教學目標序列。課的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明確。它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方向。
程序性原則----課的設計,必須依循學生的認識水平、認識過程,有序地編排教學內容和採用恰當的教學對策。學習程序的編排要有利於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對所學內容的同化或順應,利於學習內化,而且又可供教與學的操作。
整體優化原則----在嚴格規定的時間內,在教學過程各個因素優化設計的基礎上,將諸因素加以科學的組合,充分地發揮教學的整體功能,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趣味性原則----在課堂上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主導一方,學生是學習主體一方,而教師的主導又是為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服務的。要使學生在課的學習活動中保持注意和嚮往的心向,保持對學習內容的積極探究的認識傾向,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設計的分類
整體(宏觀)
局部(微觀)
課程設計-以地區性的某一學科為設計對象
單元教學設計(以某一單元的教學為對象)
學段整體教學設計-以某學段、某學年或某學期為設計對象
課時教學設計(以某一課的教學為對象)
微格教學設計(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對象)
課的設計可分為三大部分
教什麼,即是對學習需要的分析,明確要教什麼。
怎樣教,即教與學活動過程的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的部分。
教學的效果怎樣,即一堂課的總結,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的設計
二、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
學習需要分析----要弄清為什麼要開展教學;課程教學目標應是什麼;教學設計具備哪些條件?
教學內容分析----把課程教學目標分解成為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從屬知識技能,確定要教什麼。
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起點的能力與學習特點等。
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或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習行為目標),並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使他們心中有數,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學習活動。
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運用系統方法,從實際出發,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如:激起學習動因的策略(情意原理)、組織學習內容的策略(序進原理)、安排學習方法的策略(活動原理)和利用學習結果的策略(反饋原理)。
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特性加以選擇適合的教學媒體,根據教學實施計劃中的具體要求,將教學內容與方法等轉換為印刷或視聽媒體(包括課件),並把各種教學媒體進行最優組合,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動態的師生教學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會作出可能反映,如過深或學淺,預先設計另一種教學方法,一旦課堂上出現非常規狀況時教師就可以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
教學評價設計----主要是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它包括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課堂教學形成性測試和總結性測試的設計。
三、結合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課是初中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成為必修課單獨開設。
從課程特徵角度認識設置教學目標的原則
(1)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
(2)初步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和學會文字、圖形、數據的處理技能。
(3)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它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4)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初步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方法。
(5)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意識,能夠依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教學要求
認知領域:了解、理解、掌握
操作領域:初步學會、學會、比較熟練
情感領域:願意接受、感興趣
不同課型的教學設計
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課的設計
把握好認知水平的層次(了解、理解),在情感領域,破除神秘感,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行媒體組合教學,按照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設計教學過程。圍繞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提問,小組交流,形成性練習)
計算機操作技能學習的課的設計
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認知領域與操作領域兩者必須結合,不同的學習階段兩者的主次要分清。
加強操作訓練階段性的整體規劃,要認真研究上機訓練內容的合理編排組合,充分發揮即時反饋、評價、調控在技能訓練中的積極作用。
四、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基本格式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課題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內容分析(重點、難點)
(三)教學策略分析(根據對教學條件和學生情況分析)
1、教法
2、教學手段
(四)教學准備(機器數量,是否聯網,有無電子教室軟體)
(五)設計思路(過程的濃縮,理念的體現)
(六)教學過程(表格式)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備注
(七)板書設計
C. 要一份小學五年級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
自定義動畫
教學內容:自定義動畫、
教學目標: 掌握對象自定義動畫的設定
教學重、難點: 設定對象自定義動畫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幻燈片的放映給我們一種動感的效果,那麼,我們能不能給幻燈片中的對象設置動畫效果
,讓它更具有個性呢?
二、新課教授:
如果哪位同學已經懂得在幻燈片中接入動畫效果,請他來當一位小老師。對象自定義動畫:
1.功能:對象自定義動畫可以設置單頁幻燈片中不同對象出現的動畫效果和順序。
2.系統默認:程序
默認的對象的出現謀劃 同幻燈片同時出現。
3.設定方法:單擊「幻燈片放映」菜單中的「自定義動畫」
命令。
4.「自定義動畫」對話框:(介紹常用的三個選項卡)
a時間:這里提供了沒有設置動畫效果的對象的列表,我們可以選擇進行設置。啟動動畫的選項意義同幻燈片切換中的換頁方式相同。
b.效果:效果指設定動畫效果的種類以及伴隨播放的音效;動畫播放完畢後,對象的處理。如果對象中包含文字,則我們可以設定文字出現的方式設置完了各個對象的動畫效果和放映順序後,單擊「預覽」,可以看到設置的動畫播放的效果,認可設置,只要單擊「確定」就可以了。放映效果:動畫設置完後,可以演示動畫效果,
對不滿意的設置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更改。
三、練習:
請同學們為古詩設置好動畫,比一比誰設置的最漂亮。
四、作品展示,小結.
D. 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突出了哪些特點
四年級信息抄技術教案--認識襲word《認識Word》電子教案課題:《認識Word》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Word是一種文字處理軟體,學會啟動和退出Word。2、知道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與作用。3、會對Word窗口作一些簡單的調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