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使幼兒數學教學生活化
幼兒數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過游戲進行數學啟蒙
游戲場景學數學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最合適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思維啟蒙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Ⅱ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
數學活動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也離不開生活.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就是數學與生活聯回系的過答程,即生活問題數學化和數學問題生活化.這一過程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數學可以作為人們交流信息的手段,幫助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進而解決問題.情境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為完成某一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與興趣而設計的相關的教學氛圍,它在教學中起著激情、引欲、過渡、強化等作用.
Ⅲ 如何在農牧區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佳動機,乃是對學習材料本身的興趣」。濃厚的興趣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智力潛能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兒童現實生活為軸心,以動態發展的方式組合課程,使課程內容由:「書本世界」向現實生活回歸,這就提出了兒童數學教學創設生活化情景的要求。從兒童的學習心理看,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數學教學貼近兒童的實際生活需要,必將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數學教學的活動中,必須創設一個與生活情景相關聯的數學學習環境。
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激發兒童自主學習的興趣呢?
1、利用主題活動,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數學學習活動。
兒童的年齡小,意志薄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往往憑興趣注意事物。而新教材中的主題活動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在教學中可以把各年齡段兒童數學發展的要求與主題活動的開展有
機結合,創設與兒童日常生活經驗相聯系的情境,寓數學教育與兒童的活動中。如在 「我與圖形寶寶交朋友」的活動中,通過兒童的角色體驗認識圖形並給圖形分類。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同時兒童在認識電話號碼及家人數量的過程中體驗數字的意義。
2、利用游戲活動,提供材料進行數學學習
「過家家」是兒童喜歡和感興趣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兒童對玩具的色彩和形狀感到好奇,對物品的擺弄與操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游戲過程中可以讓兒童在分發碗、勺,整理物品等活動,理解:「1和許多」「一一對應」等數概念,發展兒童分類和比較能力。在分類活動中還可以該給小動物分食,逐步增加分類難度,促進兒童分類能力的發展。
3、利用一日活動,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數學學習。
對兒童而言,數學就是處理生活中的問題,而非抽象的符號。為了激發兒童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對數字的理解。可以利用一日活動讓兒童在活動中解決簡單的問題。如在游戲活動中師可以合理安排每個人活動的先後順序,讓兒童弄清自己的順序遵守游戲規則。還可以讓兒童利用單雙數找座位。在體育活動中,讓兒童對拍球的個數記數,對正確的給予鼓勵。讓兒童在活動中體驗認識數字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4、家校互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師還可以充分發揮家校互動的作用,請家長配合,讓兒童運用分類知識整理玩具、書本等,還可以跟家長購物自己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讓家長認識到兒童的教育不僅是兒童園的義務在家裡也可以創設條件,利用環境讓兒童學習數學、運用數學。通過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兒童感受來自生活中的信息,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積累數學經驗。
總之,發現和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利用兒童熟悉的生活情景開展活動,使兒童歲數學產生親近感,主動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Ⅳ 淺談如何讓幼兒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數學來自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數學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幼兒教育大綱中強調「幼兒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即強調幼兒園數學教育應生活化。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為兩層含義:一是「從生活中來」,即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操作材料等來自生活,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如何把數學活動生活化、把幼兒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的、生動的、易於理解的事物呢?
一、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聯系幼兒的生活
數學知識是非常抽象的。而現實生活為幼兒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橋梁。為此,數學教育的內容應和幼兒的生活相聯系,這樣可以藉助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幫助幼兒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如在學習「1」和「許多」及其關系時,可以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里哪些物體是「1個」,哪些是「許多個」。在學習「看日歷」:讓幼兒在日歷中找出家中每個人的生日,以及一年中的節日,並統計出一年中哪個月的節日最多。數一數一年中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哪個月份的天數最少。
二、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關注與生活的聯系
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教師需關注數學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引導幼兒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並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中的數學」、「幼兒園中的數學」和「生活中的數學」緊密地聯系起來。
如大班「生活中的數字」活動,可將活動目標制定為:尋找各種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數字,初步了解各種數字的不同含義;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知道生活離不開數字。
三、從現實生活中選擇相關的操作材料
「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而數學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操作法,生活中很多的材料可以被數學操作所利用。例如教「6的組成」,我們圍繞著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蠶豆,巧妙地將「合作猜豆一蠶豆分家一蠶豆發芽一蠶豆開花―炒蠶豆」情節貫圈起來,讓幼兒手拿五粒蠶豆,分在兩只手中,給朋友看一隻手,讓他猜蠶豆數,復習五的組成;再根據6粒蠶豆的不同,如大小、顏色等記錄6的組成;最後玩蠶豆開花的游戲,來鞏固6的組成。整個學習顯得過渡自然,渾然一體,融會貫通,幼兒興趣濃郁,充分表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材料如石子、小棒、盒子、瓶子等,其中蘊藏著許多的數學知識只要你注意觀察、注意收集、注意開發,許多朴實而精彩的數學活動應運而生。這些材料運用於活動區,還能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區的興趣,提高幼兒對生活材料的敏感性,只要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在生活中收集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製作成教具給幼兒操作,那麼數學活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設模擬現實生活的活動情境
在數學教育中教師可以根據數學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並借鑒一些常見的生活事件,創設一個個生動而真實的、可親身體驗的、科學而有效的模擬生活的教育情境。讓幼兒與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從而建立起連接數學概念與生活的橋梁。如教師可以把「整理東西」這一生活事件創設成一個教育情境――准備一些雜亂的衣物、文具、水果等物品,讓幼兒充當「小管家」,把物品按一定的規律分類整理擺放整齊,也可以創設一個「超市」的活動情境,讓幼兒扮演「營業員」,按照玩具、食品、服裝、日用品等整理物品,從中學習分類。在中班「復習5以�的序數」活動。可創設體育館的情境,將蘊含序數學習的「跳格子」「投飛鏢」「套圈」等各種運動項目設置其中,讓幼兒邊玩邊表述,如「我的飛鏢飛到第4行第3格」。
五、數學教育活動應滲透於一日生活之中
1 在生活中感受數學
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許許多多可對幼兒產生數學影響的事例,而且這些事例經常反復發生,教師要引導幼兒感受這些事例中的數學,讓幼兒積累相關的數學經驗,為幼兒學習數學做好經驗的准備。;如關於「空間方位」的教學,讓幼兒熟悉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誰坐在我的旁邊,誰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後面坐著誰。玩滑滑梯時,通過自己身體的動作,如爬、跑、跳等獲得上下、左右、裡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間方位的經驗。再如關於「時間概念」的經驗。進餐前讓幼兒安靜地閉上眼睛或伏在桌子上。讓幼兒體驗1分鍾、2分鍾時間的長短,發展幼兒的時間感;根據固定的時間收看動畫片,可以讓幼兒積累辨認時鍾的整點和半點的相關經驗。
2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一是對於比較簡單的數學知識,可以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直接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並對數學產生興趣,如在操場散步時,可以讓幼兒數一數操場上有多少棵樹,數一數教學樓有幾層。二是將數學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尤其是其他領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中。如在體育游戲活動中,通過具體項目的比賽和評比,讓幼兒感知時間的「快」和「慢」。
3 在生活中運用數學
數學教育不僅要聯系兒童生活,「還要引導兒童用數學。讓兒童感受到數學作為一種工具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作用」,只有在運用過程中才可以為兒童「理解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提供了直接經驗和實際背景」。如「學習了分類」,請幼兒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並能對家長表述自己是怎麼整理的;請家長帶幼兒去超市購物,引導幼兒觀察並說說超市裡的東西是怎麼擺放的;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請幼兒將自己用的餐具歸類。再如學會了看時鍾就應該有時間觀念,懂得自己掌握時間,自己設計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並按作息時間表起床、吃飯、去幼兒園等。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育中,要樹立「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觀點,貫徹「數學教育聯系兒童生活」的原則,並抓住教育內容、活動目標、操作材料、活動情境和實施途徑等幾個關鍵點將數學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實處,使幼兒喜歡學習數學並體驗數學對其生活的重要意義
Ⅳ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小學生來說,學習積極性首先來源於興趣。小學生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動畫片中的主人公、神話故事裡的人物等。因此,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孫悟空、豬八戒、海綿寶寶、喜洋洋等形象作為教學載體,為學生營造一種生動有趣、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由對問題的自然想法開始探索,發揮情景的浸潤功能,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一課時,有的老師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唐僧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口渴難忍,唐僧讓八戒化緣解渴,不大一會兒,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唐僧說:「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每人一份。」八戒聽了不高興,叫喊說:「西瓜是我找來的,不給我六分之一,也得給我五分之一。」悟空一聽樂了,趕緊切了五分之一給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著肚皮說:「真奇怪,好像沒多吃哦」。大家聽了都笑了,而八戒還是莫名其妙。這時,教師停止故事的播放,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學了今天這節課的知識,你們就知道了。」將數學問題融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之中,激活學生大腦的興奮點,誘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對於中高年級學生來說,情景創設要有利於學生發現知識、探究奧秘,從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集趣味性與知識性一起。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形象思維活躍,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因此也可以運用視頻、音頻等把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堂,也可以通過猜謎語、做游戲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既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又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
Ⅵ 創設生活化情境的數學課堂包括哪些內容
數學活動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也離不開生活。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就是數學與生活聯系的過程,即是生活問題數學化和數學問題生活化。這一過程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數學可以作為人們交流信息的手段,幫助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進而解決問題。情境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為完成某一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與興趣而設計的相關的教學氛圍,它在教學中起著激情、引欲、過渡、強化等作用。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1 突出數學的現實性
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數學是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的一種抽象。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了一些數學現象,這就為創設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應針對這一實際,精心設計情境,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中,使每個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也得到和諧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情境時,應當首先考慮到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常識,尋求學生感興趣的有體驗的素材,結合他們的認知基礎來創設情境。
比如一年級的「認識物體的圖形」一課,筆者利用游戲設計教學環節。一年級學生雖入學時間不長,對圖形方面的知識了解也少,但他們已經有了生活基礎,接觸的生活用品的形狀已經在頭腦中形成了印象,所以這一課的教學完全可以讓學生在擺一擺、摸一摸、玩一玩中進行。先讓學生每人准備幾種自己了解的物品的包裝盒,然後向學生介紹。因為學生都非常了解手中的東西,所以介紹起來興趣盎然。再通過比較、舉例等活動,強化物體和圖形的區別,使學生在游戲中親身感受物體的特徵。最後通過推理區別這些物品,並分類。數學概念十分抽象,對於小學生來說,從生活中來找概念原形的過程,即是建立正確表象的需要,也是理解概念真正意義的需要。如在進行「長度單位」教學時,讓學生舉出生活中那些物體的長度接近1厘米、1米,通過這樣的舉例可以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感性認識,感受1厘米、1米的真正意義,概念的表象在頭腦中便更加清晰。
2 展現教學的趣味性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創設教學情境,突出知識的趣味性,是使學生很快對所學知識產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通過設計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調節到最佳狀態,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和情感基礎。雖然數學知識中有些內容較抽象,但有些內容還是充滿趣味性的。
教師可以創設一定情境或是提供一定的素材讓學生體驗並發現數學規律。學生如果能真正理解規律,體會到規律的價值,那麼他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恰當的實例。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了解知識的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教學中應努力加強學生對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感受,從而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如在教學「統計圖」時,可以讓學生對家庭中一個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製作統計圖表,學會用理性的科學的方法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由此可見,教師認真挖掘教材的內在因素,根據知識的特點去設計合適的情境,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 情境創設要有啟發性
創設教學情境要具有啟發意義,要產生憤悱的心理,使學生處於欲罷不能、躍躍欲試的最佳學習狀態之中。情境無趣自然沒有效果,但有趣而沒有啟發性的問題反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認識圖形」中,她設計情境,先提出:「老師今天要帶你們一起到小熊家玩。」然後用多媒體出示小熊的房子是由各種幾何圖形組成的,創設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小熊的房子上找出圖形並認識這些圖形。
師:小熊家的房子漂亮嗎?
生:漂亮!
師:看了小熊的房子,你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看來看去也沒發現什麼,到後來終於有一位學生舉手說:老師,我發現小熊的房子沒有窗戶。教師聽了很高興,表揚這位學生:你觀察得很仔細,非常棒!接著又問:你們還發現了什麼?又一位學生舉手:老師,我發現小熊的房子沒有鎖。此時這位教師已有些著急,不知道該不該表揚這位學生了。
其實這位教師創設的情境並不是不好,而是不知道如何引導。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點,而且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事物中引發數學思考,從而進行數學探究。如果這位老師在這位學生發言後,加以引導:「你觀察得很仔細,那我們給小熊的房子加扇窗戶,好嗎?你喜歡給小熊家加什麼形狀的窗戶?」這樣就很自然、很輕松地把全班學生引到主題上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很高,學習的效果也會不錯。
4 注重知識的規律性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運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中,必須注意到這一點。也就是說,要注意學生認知趣味性,要符合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一節課中的情境設計可以是一個或是幾個。引入時的情境,應著眼於學生基礎知識的獲得和技能的培養,注意前後知識的銜接,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知識;展開知識的情境教學,要著眼知識的推理過程,充分利用數學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的知識內涵,並將其掌握和運用,在理解、掌握、運用的前提下,學生才會有所發現;鞏固知識的情境教學,應著眼於知識的層次性,在強化的基礎上,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可以是開放的問題,也可以是開放的條件,更可以是綜合性的開放。
總之,教學活動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圍中的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動。只要能讓學生喜歡數學,願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礎上,創設出更豐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良好教學氛圍中學習,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Ⅶ 如何撰寫幼兒園數學活動設計意圖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數學領域目標、要求的解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把數學教育列入科學領域,使數學學習和對自然界的探究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它為我們點明了:幼兒對數學的認識是以對具體事物的探究所獲得的感性認識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必須通過幼兒自身與物體、與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在活動中自我建構。 從目標定位來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更關注的是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和態度,重視在認知活動中發展積極的情感、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從內容和要求的變化上看,數學教育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從幼兒現實生活中去挖掘教學賴以展開的資源,幼兒通過親身的經歷、感受、體驗來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數學課程的核心。 新《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首先,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僅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幼兒認識周圍環境、表現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種科學方法。 其次,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宗旨是引導幼兒學習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強調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數學」可以理解為「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通過幼兒的現實生活,引導幼兒對生活和游戲中的現象用數學知識去認識和理解」。(強調數學是一種探究工具) 第四,「生活中的數學」關注幼兒對生活和游戲的觀察與理解、關注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幼兒對數學基本知識在實際活動中的運用。 基於對《綱要》的深刻解讀,許多幼兒園教師對如何開展優質的幼兒園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並作了積極的探索,例如試圖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游戲情境增進幼兒對數學探究的自主性,嘗試投放較多的材料供幼兒操作,等等。教師也經常藉助專業性的教學策略和智慧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將數學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境」中,以此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這種「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活動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了充滿「數理邏輯」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關系等),讓幼兒以「數學的思維和方法」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防止數學內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強調讓幼兒在「解決生活事件的沖突與矛盾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情趣,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同時幫助幼兒積累探究經驗,避免數學學習的機械化。 「生活化」兼顧了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原則與應用原則。引領幼兒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和游戲中運用數學,這是我們已經擁有的共識,也是我們一直努力想要達成的目標。 二、關於幼兒數學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有:數學教學活動,活動區中的數學活動,數學游戲活動,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活動。 一、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的價值 1、什麼是教學­ 所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質。從教學的規定性要求看,「教學」活動應具備三方面特徵: 首先,「教學」既有「教」,又有「學」。它包括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 第二,它是由教師發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規范的行為。 第三,它旨在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教」不僅意味著向學習者「傳遞」知識和技能,「教」還包括著改變學習者的態度和生活方式。 根據以上所述,教學應是由教師發起的,旨在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的師生共同活動。 2、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特點 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1)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依據教育目標,幼兒的發展狀況及幼兒的興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學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考慮並制定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種教學計劃帶有預成性的特點。 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教師有可能會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或更改教學計劃中的某一環節,但就整個計劃來說,一般是不會作大的變動的。 (2)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性的特點。 幼兒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教師在計劃的制定過程中,往往會對幼兒的興趣、需要有所忽略或注意不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化的特點,能較好地將教育目標和內容轉化為幼兒自己的需求,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策略。 例如,小班幼兒學習將動物與其相應食物匹配這一內容時,教師創設了《梅花鹿請客》這一游戲情境,在游戲中,「主人」梅花鹿請小朋友幫助他,給每位「客人」(請來的小動物)送去它愛吃的食物。當幼兒看到教師出示的梅花鹿請來的客人——各種動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愉快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知道了每種動物愛吃哪種食物,學習著用一一對應的擺放方法表達兩者之間的關系,而且活動過程培養了幼兒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引導幼兒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 又如小班活動(可愛的小瓢蟲),教學目標是「排除顏色、排列的干擾點數5以內的數並說出總數」,進一步構建等量對應、數量對應的數學經驗,老師通過創設「為小瓢蟲找朋友」、「請瓢蟲吃蘋果」的情境,引導小班幼兒在「和瓢蟲做朋友」、為瓢蟲寶寶摘蘋果」、送瓢蟲寶寶回家」等一系列的情境游戲中進行操作和表達,把幼兒的學習活動變成情境性游戲,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一般為教師組織、並在教師直接指導下進行的活動。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常採用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集體活動形式有利於教師對幼兒數學學習的直接指導,幫助幼兒歸納、整理其獲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斷的數學經驗,使其能建構一些初級的數學概念,並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集體活動形式也有利於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影響。 (二)數學教學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維果斯基曾指出:「發展來自合作……發展來自教學—這是基本事實……,」「組織得當的兒童教學,會導致兒童智力的發展,會引發一系列在教學之外根本做不到的發展過程。」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的對幼兒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這種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於幼兒對事物數量的感受和體驗,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雖能獲得很多的數學經驗,如對物體數量、形狀特徵的認識,但幼兒獲得的這些經驗往往是零星的、片斷的,有時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兒感受到數概念的本質屬性。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將物體的數量、形狀特徵,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鮮明的凸現出來,使幼兒能注意到物體的這些特徵,感受到蘊含於物體中的數量關系,或者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物體的數、形特徵和數量關系,從而有助於幼兒數概念的建構。 例如,幼兒學習按帽子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首先他們仔細觀察搜集來的各種帽子(共7頂),比較、區分這些帽子的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他們發現如果按顏色分,紅色有3頂,黃色2頂,白色2頂;而按帽子的式樣分,鴨舌帽有2頂,有帽沿的有2頂,帶絨球的有2頂,裝飾帽有1頂,同時他們還發現這些帽子還可以按其製作材料、按其功能來分。這樣的學習經驗,使幼兒學會了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並能按其不
Ⅷ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如何生活化
要想孩子數學學得好,生活中給孩子一個靠譜且有趣的學習方式很重要,也就是將數學教育生活化。
1,用游戲來進行數學教育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教育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數學教育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孩子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可以鍛煉孩子發展數學思維,循序漸進,寓教於樂。
Ⅸ 如何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課堂教學情境化
找到現實生活中運用的例子,結合題目出題運用。
課堂教學,可以做情景演練,將問題簡單化,實踐化的讓同學們理解。
Ⅹ 如何讓幼兒園數學游戲設計更有趣和有效
幼兒園數學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寓教於樂,讓處在數字敏感期的孩內子,對枯燥的數學感容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所以游戲設計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1、生活化,越貼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學完成質量也越高。
2、簡單化,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限制,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還局限在具象化階段,越簡單具體孩子越容易理解學習。
3、趣味化,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引導把握孩子的學習方向,盡量讓游戲有趣巧妙,調動孩子積極性和主動性。
4、可操作性,游戲盡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實物、玩具等,隱含著豐富數學概念和屬性,引導孩子通過主動觀察、探索,發現數學解決數學問題。
何秋光學前數學APP,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