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陣地。然而,小學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尚處於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往往活潑好動、自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如果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空洞的言行說教,不僅沒法起到道德洗禮、價值觀培育的作用,還會遭到學生的排斥,導致他們不喜歡語文課。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要盡量使兒童在快樂中掌握知識,使求知成為愉快而非苦惱的事。因此,語文老師必須了解學情,根據孩子特點,結合課文內容,選擇更加豐富多彩,更加靈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潤物無聲般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
1.運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在氛圍中感知價值觀取向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創設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進行新課時,根據課文情境,運用抒情的語言、直觀的圖畫、加上應情應景的音樂的渲染,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當教師成功地激起學生內心世界強烈的反響和共鳴時,學生便能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像喜亦喜,像憂亦憂,在心靈上產生共振,在情感上產生「移情」,在情操上得到陶冶,從而使學生在愉悅中自覺接受共產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升華美的品德,形成完美人格。此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達到了潛移默化,無痕育人的教育效果。
學習《大江保衛戰》,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了98年抗洪搶險的短片,長江決堤,滔滔洪水吞噬著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危急關頭,人民子弟兵奮戰在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堅固的鋼鐵長城,保住了大提,學生耳聞目睹了那「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的驚心動魄場面,震撼之餘,悠揚的旋律響起,「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獲,為了春回大雁回。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望穿天涯不知戰友何時回……」當看到孩子們眼眶濕潤,甚至濺起淚花時,我相信他們感受到了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理解了忠誠和責任。此時我將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靜思默想地涵泳課文,平心靜氣地與子弟兵進行心靈地對話。教師恰到好處地進行點播,讓學生深化認識,再次接受靈魂的洗禮。學習《軍神》,通過多媒體播放劉伯承做手術時的片段,學生全都看得目不轉睛,彷彿身在在手術室,為他緊張,為他擔心,又為他贊嘆,被他折服,不待教師多講,再讀課文,他們已經多了一份深情和力量,他們懂得了堅忍。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通過展示圖片,學生可以直觀感受那彷彿在雲霧中飄飄悠悠的石梯, 感受到武夷第一險峰帶來的震撼。學習《母親的恩情》時,我通過PPT打出一張圖片,配上抒情的音樂,為孩子們講述了汶川大地震時,一位母親用自己的身軀為孩子搭建起生命的空間,而自己卻付出生命的故事,孩子們深受感染。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展示圖片、播放音樂、PPT課件、視頻影像等多種方式,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緊貼到課文主人公的身上,與(她)同呼吸、共命運,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來感知課文所描述的美好價值觀取向。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斷言,學生經過長期美的陶冶,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到不良的、醜陋的東西是不可容忍的。由此看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比單純的要愛國、要負責任、要堅強的說教好得多。
2、課本劇改編,入情入境地體驗人物品質
四年級下學期,我們年級舉辦了課本劇改編大賽。為了編好演好課本劇,孩子們反復讀課文,品析人物形象,進行角色分工後,將自己帶入角色中,反復排練文中的故事。這時,學生們既是導演、編劇、演員,又是觀眾,還是喜劇評論家,在多重角色的碰撞中,他們三顧茅廬,求賢若渴(《三顧茅廬》);他們更加欽佩「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於公心」的祁黃羊(《祁黃羊》);他們化身公儀休,拒收禮物,體會到了清正廉明的政治情懷(《公儀休拒收禮物》);他們抱起了自己心中力大無窮卻瘦弱輕盈的母親,懂得了母親對兒女的情深似海,義重如山(《第一次抱母親》);通過觀演《九色鹿》的故事,他們……課本劇改編大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入情入境地課本劇表演活動,他們既真切感知了人物的可貴品質,又受到一場真善美的靈魂洗禮。
這種比賽效果不錯,每學期舉行的次數卻有限。但是稍加轉變,這種非常態化舉行的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就可以變成常態化的課堂行為。比如為學生戴上頭飾,變身文中主人公,分角色朗讀課文,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品德。比如學習《會走路的樹》,課堂上文明進行了分角色表演體驗,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鳥,充分信任小樹,在他的角上停留歇息,而小樹熱情友善,帶小鳥見到了很多新鮮的事物,他們成為了親密無間的朋友,在表演中體會到了信任創造的美好境界。我還經常在課堂上穿插小記者的采訪活動,讓同學都可以扮演小記者提出問題。「假如你面臨桑蘭那樣的遭遇,你能像她一樣,「微笑著承受一切」嗎?。(《微笑著承受一切》)」「這位遊客,你為什麼要和這兩棵樟樹合影呢?」「我覺得這兩顆樟樹是宋慶齡的象徵,它們和宋慶齡一樣充滿浩然正氣。」「看到這兩棵樹,就想起和它們一樣品質高潔的宋慶齡奶奶」……
3.在課文的「留白處」,尋求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長點。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涵蓋很多的知識點,如果將這些但亂的點一一呈現,讓學生讀、背,就走入了傳統教育填鴨灌輸的老路,導致學生不走心的死記硬背,非常不可取。這時如果我們抓住語文中的「留白處」,引領學生走進其中探索一番,往往有意外的收獲。比如《錢學森》一文,讀完課文,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假如你是錢學森,站在回國航船的甲板上,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為祖國做些什麼?」引導學生體會錢學森報國心切的心情,進而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另外課文一帶而過,寫錢學森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和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此處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前文,當時我們的祖國貧困落後,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引導學生思考錢學森是怎樣突破重重困難,為祖國科研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填補文章的留白,當盛夏酷暑時,錢學森_________;當寒冬臘月時,錢學森_________;當缺乏設備時,錢學森_________;當遇到技術難題時,錢學森_________;當_________,錢學森_________……終於,__________________。通過填補文章的空白,學生已經能感受到的錢學森不怕困難、刻苦鑽研的滿腔報國熱情。
四、走出課堂,挖掘課外資源
美國教育家華特認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張孝純老師在《「大語文教育」的基本特徵》中指出:要以語文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拓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生活中處處是資源,時時可以學語文。因此作為語文老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1挖掘本土資源,實地考察中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洗禮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作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厚重的文化底蘊賦予了南京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我曾組織班級學生參觀大屠殺紀念館,30萬這觸目驚心的數字,陰森可怖的場景,慘絕人寰的場面,皚皚白骨的萬人坑,幽靜的冥思堂,高高矗立的和平紀念碑……所到之處,孩子們唏噓不已,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我讓他們回去寫一篇日記,不限篇幅,談談今天參觀的感受。「落戶就要挨打,我要好好學習,讓祖國變得更強大。」「日本鬼子太可惡了,我們要記住國恥。」「拉貝先生救了好多中國人,他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我們要記住他。」「戰爭太可怕了,我希望世界再也不要打仗了,小朋友好可憐。」……翻看著孩子們的日記,我能感受到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祖國強大,我能感受到他們使命感和責任感的爆發。
中山陵的雄偉氣魄,玄武湖的清幽靜謐,花神湖的美麗傳說,十里秦淮的槳聲燈影,江南貢院的文化積淀,總統府的風雨沉浮,春到梅花山、秋菊競綻放,每一處歷史文化景點,自然界的每一次變化都是一場審美的旅程,都是對學生進行審美價值觀教育的豐富資源,都蘊藏著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良好契機。在大語文觀思想引領下,進行實地的考察參觀,會使學生受到身臨其境的革命歷史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審美情操。
2.開發時事課程資源,參與活動中接受核心價值觀的熏陶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語文應該走出課堂,緊密聯系實際,培養孩子關心班集體、關心學習、關心家庭,今兒關心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精神。2014年的暑假,第二屆青奧會在按南京舉辦,班上的孩子也都參與其中,有的當起了青奧小記者,有的當起小志願者,為運動員和遊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有的在老師或父母的帶領下,觀看了比賽,感受了速度與激情。開學後,他們展示了自己製作的青奧知識小報,采訪志願者的視頻、照片,暢談了自己參與青奧的見聞和感受。班上有位同學在爸爸的帶領下,觀看了青奧會閉幕式,他還仿照課文《再見了,北京》,寫了一篇《再見了,南京青奧》,生動描述了運動場上健兒們飛揚的激情,震撼的閉幕式表演及運動員不設立取得場景。「這時,我也彷彿更加朝氣朝氣蓬勃,擁有了無限的力量,拼搏的勇氣,奮斗的激情……」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語文學習中,它不再是空洞的大道理,枯燥的說辭,而是靈動的課堂,現貨的體驗。它可以如此快樂無痕地傳遞給孩子並浸潤他們的心靈。
Ⅱ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體會社會主義理想人格的光輝,讓人性的真善美留下烙印
課文對社會主義理想人格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對人性真善美的表達,或形、情、理兼備,或形與情、形與理交融。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語言入手,感受形象,體驗情感,體會哲理。
1. 讓形象豐滿起來
寫人、敘事的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以及外貌、心理的描寫,通過對事件的描述,使人物鮮明,使事件生動具體。教學中,要抓住各方面的描寫,圍繞事件的關節點,引導感知與想像,讓人物形象豐滿起來。比如《橋》,在洪災突然襲來之時,一位村黨支部書記為了村民的安全轉移,以無私精神,維護了轉移秩序,而他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教學中,要抓住這位村支書的動作、語言以及神態的描寫,想像他維護轉移秩序的情景,使人物形象豐滿起來,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共產黨人的無私精神和高尚人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形象就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在大腦中形成的關於某種事物的整體印象。教學中我們除了引導學生視覺想像和聽覺想像以外,還應該引導他們進行觸覺、味覺、嗅覺的想像。多感官知覺的想像,能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豐滿。比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的「魯迅救助車夫」,除了引導學生品味魯迅救助車夫的一系列動詞,對天氣極冷的觸覺體驗——「我站在伯父家門口看著他們,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腳和手也有些麻木了」,以及對魯迅身體極度瘦弱的觸覺感知——「枯瘦的手」,也能使學生心中的魯迅形象變得更加豐滿:一個身體瘦弱的老人,在極冷的天氣里救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多麼令人感動。
2. 讓情感打動人心
以形象說話的課文,可以從形象中體會情感。比如《小英雄雨來》,作者把一個天真爛漫在危難時刻勇於犧牲的兒童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表達了作者對邊區兒童的由衷贊美。教學時,在理解小雨來的形象以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直接抒情的課文,除了從課文的形象入手體會情感,還可以從直接抒情的語句中體會情感。以《再見了,親人》為例,全文多處直接抒情,如,「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等。教學時,教師可以從這些語句入手引導學生體會志願軍的國際主義情懷以及與朝鮮人民的深厚情誼。
教育家凱洛夫說過:「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在閱讀中不斷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熏陶,不斷積累向善的情感,能促使學生產生向善的願望與動力。
3. 讓哲理說服人心
有的課文,哲理蘊涵在敘事中,如《想別人沒有想到的》中,小徒弟畫駱駝以少勝多的表現手法,就蘊涵著創新意識。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三個徒弟的畫的過程中,從對小徒弟的畫是想像中,體會創新的重要意義。有的課文,哲理的表述有如畫龍點睛,如《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這句話,既是在贊美德國人民「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生活境界,同時又是在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生活理念。抓住這句話深入體會,能更便捷地體會到課文所表達的哲理。「天下唯理可服人」,理智的力量是強大的力量,能使人昄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更有自覺性和意志力。閱讀教學中,結合對課文形象的感知、情感的體驗、哲理的感悟,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更有成效。
二、認識人性弱點,讓人性的假惡丑遠離自己
人性弱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不相容的。教學中,教師要憑借教材讓學生認識人性的弱點,使人性的假惡丑遠離學生。
1. 作為必要的教學資源
像《金錢的魅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樣比較詳細表現人性弱點的課文不多。有關人性的弱點,課文一般只是略寫甚至是一筆帶過,如,《將相和》中的廉頗,因覺得藺相如沒有戰功而又升遷得快就非和他過不去;《童年的發現》中的老師,因為誤解了學生費奧多羅夫的天真而把他趕出課堂;《橋》中的村支書的兒子為逃生加塞到逃難隊伍的前面……這些,都只是比較簡略的敘述。對於這些表現人性弱點的敘述,教師要將其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面對它、認識它,使人性的假惡丑、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遠離學生。
2. 不作負面體驗
對人性弱點的敘述,教師不能引導學生把它具體化,不要引導學生體驗人性的惡。比如,教學《巨人的花園》時,不要引導學生想像、表演巨人如何驅趕孩子;《將相和》的教學,不要引導學生具體想像、甚至表演廉頗如何處處刁難藺相如;《橋》的教學,不要引導學生體驗村支書的兒子為加塞而尋找的種種借口。人性本來有善也有惡,不要人為誘發、強化惡。
3. 引導正面體驗
向善是人的本性,向善之後內心體驗到的快樂是向善的源泉。有關課文中人性弱點的描寫,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人性弱點的認識,體會人性的優點。比如,認識巨人的自私,要體驗到幫助別人才能感受快樂;認識廉頗的嫉妒心,要著重體會廉頗被藺相如所感化的心態變化過程,要體驗到正確認識別人才能有平常心;對《橋》中的村支書的兒子,要認識他的轉變,即使到了最危急的關頭,即便他父親要他先行離去,他也沒有丟下父親而離去。
三、在拓展中演繹高尚人格——讓高尚的人格成就自己
巴甫洛夫曾說:「在學習活動中,如果有多種器官參與,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促進更好地建立暫時的神經聯系。」教學拓展,就是要讓多種感官參與到語文實踐中來,從而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使人性的善更加入腦、入心。
1. 推薦閱讀
同類題材的拓展閱讀,可以豐富學生對同一人性優點的認知,獲得更多的感動,從而得到更多的啟發。比如,《橋》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同步閱讀》讀本中的同類文章——《手術台就是陣地》《草地夜行》《一個蘋果》等。
2. 開展專題活動
專題活動,可以使學生多感官地感知人性的真善美。如教學《巨人的花園》這一組課文後,可以開展做一件好事或觀察、記錄一件好事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助人的快樂。
總之,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教育,語文教師要注意在教學各環節有機滲透、適時點撥,讓語文教學煥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光輝,用社會主義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平羅回小 邵秀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國之魂、做人之本。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涵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要素,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掘其教育因素,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春風化雨般的熏陶、感染。
一、體會社會主義理想人格的光輝,讓人性的真善美留下烙印
課文對社會主義理想人格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對人性真善美的表達,或形、情、理兼備,或形與情、形與理交融。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語言入手,感受形象,體驗情感,體會哲理。
1. 讓形象豐滿起來
寫人、敘事的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以及外貌、心理的描寫,通過對事件的描述,使人物鮮明,使事件生動具體。教學中,要抓住各方面的描寫,圍繞事件的關節點,引導感知與想像,讓人物形象豐滿起來。比如《橋》,在洪災突然襲來之時,一位村黨支部書記為了村民的安全轉移,以無私精神,維護了轉移秩序,而他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教學中,要抓住這位村支書的動作、語言以及神態的描寫,想像他維護轉移秩序的情景,使人物形象豐滿起來,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共產黨人的無私精神和高尚人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形象就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在大腦中形成的關於某種事物的整體印象。教學中我們除了引導學生視覺想像和聽覺想像以外,還應該引導他們進行觸覺、味覺、嗅覺的想像。多感官知覺的想像,能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豐滿。比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的「魯迅救助車夫」,除了引導學生品味魯迅救助車夫的一系列動詞,對天氣極冷的觸覺體驗——「我站在伯父家門口看著他們,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腳和手也有些麻木了」,以及對魯迅身體極度瘦弱的觸覺感知——「枯瘦的手」,也能使學生心中的魯迅形象變得更加豐滿:一個身體瘦弱的老人,在極冷的天氣里救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多麼令人感動。
2. 讓情感打動人心
以形象說話的課文,可以從形象中體會情感。比如《小英雄雨來》,作者把一個天真爛漫在危難時刻勇於犧牲的兒童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表達了作者對邊區兒童的由衷贊美。教學時,在理解小雨來的形象以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直接抒情的課文,除了從課文的形象入手體會情感,還可以從直接抒情的語句中體會情感。以《再見了,親人》為例,全文多處直接抒情,如,「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等。教學時,教師可以從這些語句入手引導學生體會志願軍的國際主義情懷以及與朝鮮人民的深厚情誼。
教育家凱洛夫說過:「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在閱讀中不斷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熏陶,不斷積累向善的情感,能促使學生產生向善的願望與動力。
3. 讓哲理說服人心
有的課文,哲理蘊涵在敘事中,如《想別人沒有想到的》中,小徒弟畫駱駝以少勝多的表現手法,就蘊涵著創新意識。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三個徒弟的畫的過程中,從對小徒弟的畫是想像中,體會創新的重要意義。有的課文,哲理的表述有如畫龍點睛,如《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這句話,既是在贊美德國人民「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生活境界,同時又是在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生活理念。抓住這句話深入體會,能更便捷地體會到課文所表達的哲理。「天下唯理可服人」,理智的力量是強大的力量,能使人昄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更有自覺性和意志力。閱讀教學中,結合對課文形象的感知、情感的體驗、哲理的感悟,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更有成效。
二、認識人性弱點,讓人性的假惡丑遠離自己
人性弱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不相容的。教學中,教師要憑借教材讓學生認識人性的弱點,使人性的假惡丑遠離學生。
1. 作為必要的教學資源
像《金錢的魅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樣比較詳細表現人性弱點的課文不多。有關人性的弱點,課文一般只是略寫甚至是一筆帶過,如,《將相和》中的廉頗,因覺得藺相如沒有戰功而又升遷得快就非和他過不去;《童年的發現》中的老師,因為誤解了學生費奧多羅夫的天真而把他趕出課堂;《橋》中的村支書的兒子為逃生加塞到逃難隊伍的前面……這些,都只是比較簡略的敘述。對於這些表現人性弱點的敘述,教師要將其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面對它、認識它,使人性的假惡丑、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遠離學生。
2. 不作負面體驗
對人性弱點的敘述,教師不能引導學生把它具體化,不要引導學生體驗人性的惡。比如,教學《巨人的花園》時,不要引導學生想像、表演巨人如何驅趕孩子;《將相和》的教學,不要引導學生具體想像、甚至表演廉頗如何處處刁難藺相如;《橋》的教學,不要引導學生體驗村支書的兒子為加塞而尋找的種種借口。人性本來有善也有惡,不要人為誘發、強化惡。
3. 引導正面體驗
向善是人的本性,向善之後內心體驗到的快樂是向善的源泉。有關課文中人性弱點的描寫,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人性弱點的認識,體會人性的優點。比如,認識巨人的自私,要體驗到幫助別人才能感受快樂;認識廉頗的嫉妒心,要著重體會廉頗被藺相如所感化的心態變化過程,要體驗到正確認識別人才能有平常心;對《橋》中的村支書的兒子,要認識他的轉變,即使到了最危急的關頭,即便他父親要他先行離去,他也沒有丟下父親而離去。
三、在拓展中演繹高尚人格——讓高尚的人格成就自己
巴甫洛夫曾說:「在學習活動中,如果有多種器官參與,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促進更好地建立暫時的神經聯系。」教學拓展,就是要讓多種感官參與到語文實踐中來,從而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使人性的善更加入腦、入心。
1. 推薦閱讀
同類題材的拓展閱讀,可以豐富學生對同一人性優點的認知,獲得更多的感動,從而得到更多的啟發。比如,《橋》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同步閱讀》讀本中的同類文章——《手術台就是陣地》《草地夜行》《一個蘋果》等。
2. 開展專題活動
專題活動,可以使學生多感官地感知人性的真善美。如教學《巨人的花園》這一組課文後,可以開展做一件好事或觀察、記錄一件好事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助人的快樂。
總之,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教育,語文教師要注意在教學各環節有機滲透、適時點撥,讓語文教學煥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光輝,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學生的靈魂。
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陣地。然而,小學教育的對專象是小學生,他屬們年齡小,尚處於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往往活潑好動、自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如果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空洞的言行說教
Ⅳ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課文 明顯是局限復於某一篇文制章,著眼於一篇文章的話,可能忽視教育本身。
教語文 思維范疇更大,廣度更高。選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優秀的文章,而由點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學引發學生對此類文章的思考,進而舉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處理文章的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初衷。
Ⅳ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教師的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影響學生。《學記》雲:「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是喜歡一個老師後才會信任老師,從而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認知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信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相信職業的崇高和正義,內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的在教學中去落實;其次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自己的日常行為和教學工作中,體現到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率先垂範。每個點滴之間都要做學生的榜樣:升旗儀式的庄嚴肅穆;同事之間的團結協作;課堂教學中的愛心、耐心;與家長交流的真誠熱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動踐行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讓學生喜歡老師、熱愛老師,做一個和老師一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行動者。用整合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素材感染學生語文教學最大的資源是語文課本(教材),如何讓課本內容更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需要去挖掘、去整合課本資源。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導作用。就以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可以挖掘整合出以下課本素材:1、愛國愛國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的永恆主題。語文課本中蘊含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滲透,使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地統一起來,如八年級第一單元的課文《新聞兩則》、《蘆花盪》、《蠟燭》、《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親愛的爸爸媽媽》,這就是一組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2、平等平等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語文教材中處處都是教育的素材,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謎》等課文,在教學中可以滲透平等的價值取向:人與自然是平等的;人與動物是平等的……3、和諧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和諧是指對自然和人類社會變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人們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處事的價值觀、方法論。七年級下冊《斑羚飛度》、《貓》,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故鄉》、《我的叔叔於勒》等,在教學中教育學生關於關注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以致於形成全體人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的價值目標。其實,語文課本中還有許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素材,比如孝悌、感恩、責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用心挖掘、整理,讓這樣素材去感染學生,用情打動學生,從而在內心去體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教學活動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充分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在閱讀鑒賞和表達交流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在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飛揚起來。1、進行經典誦讀活動和漢字聽寫大賽。積極組織經典誦讀、漢字聽寫等活動,在提高學生說寫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革命傳統,尊重人類多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培養積極人生態度、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2、通過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體悟和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挖掘整理的語文課本教育素材,在閱讀教學中把關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思想內容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以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高尚情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內容及時、巧妙地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在人物傳記閱讀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在把握人物事跡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精神風貌,深入探究其優秀品質,從而凝聚優秀人物身上體現出的核心價值;在詩歌閱讀教學中,選取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詩詞,通過鑒賞詩歌的語言和人物形象,引導學生體會英雄人物的愛國精神和報國情懷。3、在作文寫作訓練中,引領和指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作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寫作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按照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寫作教學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內容滲透到寫作教學中。特別是要注重情感態度和核心價值觀的引導,關注學生自身實際的體驗和感悟,指導和引領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積極的價值觀。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踐行者。「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最好呈現方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去親身體驗,增加學生的信心和認同感。如開展感恩教育,通過自身親自感恩父母、感恩教師等活動,升起學生的感恩之心、感恩之情;開展社區調查活動,感悟自然、社會和諧共處的好處,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既要重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又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通過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Ⅵ 如何在青少年學習語文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如何在青少年學習語文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課程標准》中強調:「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健康的審美情操,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指引學生成長的思想之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根據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這一學科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
一、以教師的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影響學生。
《學記》雲:「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是喜歡一個老師後才會信任老師,從而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認知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信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相信職業的崇高和正義,內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的在教學中去落實;
其次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自己的日常行為和教學工作中,體現到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率先垂範。每個點滴之間都要做學生的榜樣:升旗儀式的庄嚴肅穆;同事之間的團結協作;課堂教學中的愛心、耐心;與家長交流的真誠熱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動踐行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讓學生喜歡老師、熱愛老師,做一個和老師一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行動者。
二、用整合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素材感染學生
語文教學最大的資源是語文課本(教材),如何讓課本內容更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需要去挖掘、去整合課本資源。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導作用。就以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可以挖掘整合出以下課本素材:
1、愛國
愛國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的永恆主題。語文課本中蘊含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滲透,使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地統一起來,如八年級第一單元的課文《新聞兩則》、《蘆花盪》、《蠟燭》、《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親愛的爸爸媽媽》,這就是一組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
2、平等
平等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語文教材中處處都是教育的素材,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謎》等課文,在教學中可以滲透平等的價值取向:人與自然是平等的;人與動物是平等的……
3、和諧
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和諧是指對自然和人類社會變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人們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處事的價值觀、方法論。七年級下冊《斑羚飛度》、《貓》,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故鄉》、《我的叔叔於勒》等,在教學中教育學生關於關注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以致於形成全體人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的價值目標。
其實,語文課本中還有許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素材,比如孝悌、感恩、責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用心挖掘、整理,讓這樣素材去感染學生,用情打動學生,從而在內心去體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三、在教學活動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要充分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在閱讀鑒賞和表達交流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在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飛揚起來。
1、進行經典誦讀活動和漢字聽寫大賽。
積極組織經典誦讀、漢字聽寫等活動,在提高學生說寫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革命傳統,尊重人類多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培養積極人生態度、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2、通過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體悟和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結合挖掘整理的語文課本教育素材,在閱讀教學中把關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思想內容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以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高尚情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內容及時、巧妙地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在人物傳記閱讀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在把握人物事跡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精神風貌,深入探究其優秀品質,從而凝聚優秀人物身上體現出的核心價值;在詩歌閱讀教學中,選取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詩詞,通過鑒賞詩歌的語言和人物形象,引導學生體會英雄人物的愛國精神和報國情懷。
3、在作文寫作訓練中,引領和指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寫作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寫作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按照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寫作教學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內容滲透到寫作教學中。特別是要注重情感態度和核心價值觀的引導,關注學生自身實際的體驗和感悟,指導和引領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積極的價值觀。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踐行者。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最好呈現方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去親身體驗,增加學生的信心和認同感。如開展感恩教育,通過自身親自感恩父母、感恩教師等活動,升起學生的感恩之心、感恩之情;開展社區調查活動,感悟自然、社會和諧共處的好處,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既要重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又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通過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Ⅶ 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去極端化"思想滲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去極端化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宗教極端主義是當代世界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毒瘤。它利用
各種宗教形式,宣揚宗教極端主義、宗教狂熱思想及實施暴力恐怖活動,破壞社會穩定,企圖達到其罪惡目的。宗教極端主義的本質是反社會、反人類、反科學、反
文明,因此宗教極端主義是人類社會一股邪惡的反動勢力,是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共同敵人。從宗教極端主義的定義和現實表現來看,它不屬於宗教範疇的問題,而
是純粹的政治問題。
當前,民族分裂主義以宗教極端主義為手段,不斷製造暴恐活動,已成為新疆社會穩定的最現實、
直接的嚴重危害。這也是民族分裂破壞活動的新動態,我們必須堅決打擊其破壞活動,維護新疆社會穩定。然而,要實現首府社會穩定、長治久安,必須要「去極端
化」,鏟除干擾經濟發展,改善和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滋生與土壤。
極端化宗教思想打著宗教的幌子,披著宗教的外衣,不斷製造恐怖破壞活動,成為新疆社會穩定最現實、最直接的嚴重危害。這是民族分裂破壞活動的新動態,我們必須擦亮眼睛,痛下決心,堅決反對宗教極端主義,下大力氣鏟除宗教極端勢力,維護社會穩定和各族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我們要從嚴治理「三非」,鏟除宗教極端思想滋生、蔓延的土壤。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堅決遏制宗教極端思想滲透蔓延,嚴厲打擊宗教極端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營造遠離宗教極端思想的社會氛圍。
在這場全民反恐的戰役中,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沒有一個是旁觀者,宗教極端主義已成為危害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一股禍水和寄生在宗教上的一顆毒瘤,我們與宗教極端主義的斗爭是不容否
認、不容迴避的。因此,我們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在這場維護新疆和諧穩定的戰役中取得最終勝利,讓那些企圖分裂我國的暴力恐怖分子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Ⅷ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陣地。然而,小學教育的對內象是小學生容,他們年齡小,尚處於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往往活潑好動、自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如果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空洞的言行說教,不僅沒法起到道德洗禮、價值觀培育的作用,還會遭到學生的排斥,導致他們不喜歡語文課。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要盡量使兒童在快樂中掌握知識,使求知成為愉快而非苦惱的事。因此,語文老師必須了解學情,根據孩子特點,結合課文內容,選擇更加豐富多彩,更加靈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潤物無聲般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
Ⅸ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龍山農場小學部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回,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答、主渠道作用,有計劃地從各個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貫穿和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腦、入心,走進教材,走進課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生動具體地融入到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過程,營造有利學生健康成長的和諧環境,使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為王英老師正通過語文課《沙漠升起蘑菇雲》一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