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加強體驗生活體驗教學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加強體驗生活體驗教學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有強烈的求知慾,就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巧妙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以有趣的內容,新意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數學課堂就會成為人人想上,人人想學數學。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又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使學生們更容易地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通過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增強學生樂於參與、關注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沉浸在探索、思維和發現的身臨其境的境界,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開發學生的智力、能力和想像力,而且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要為學生設計適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地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設計的教學情境中,多開動腦筋,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認識角一課時,我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在我們的圖形王國中,有一群可愛的圖形娃娃,它們幸福、快樂地生活著,經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其中,要數『角娃娃』最調皮了。這不,在圖形娃娃們玩捉迷藏游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你能把它找上來嗎?這樣導入,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營造了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 二、合作交流,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因為這樣的交流和互動,最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有利於讓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使學生在合作中獲得感知,增長技能,愉快發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真正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合作交流的形式並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隨意地、過多地運用,就會浪費課堂教學的時間,甚至產生副作用,得不償失。我認為在以下幾種情況較適合組織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①、當教學內容具有挑戰性,學生獨立解決有困難時,可以提供材料,組織合作交流。如,在教學重難點處,就可以給予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操作中一起自主探索,在積極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經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獲得探索與成功的積極情感體驗。比起教師的直接教給,可以說是效果顯著,一舉多得。②、當教學內容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或者有多種思維結果時,也需要採取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這時,放手讓學生去交流,讓他們介紹自己的方法,傾聽別人獨特的方法和有創意的想法,拓寬了思路,還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取長補短,優化演算法。例如:小明看一本故事書,4天看了80頁,正好看了這本書25%,剩下的幾天可以看完?學生先獨立解答,再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可以找到十幾種解法。 三、實踐操作,調動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圖示、教具、學具等材料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在教師指導下,親自動手,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實踐操作的意義,學會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新的學習需要,不斷地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學生操作實驗中,要多方面的為學生創造表現自己和獲得成功的機會,並且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成功和進步,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增強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節時,為了讓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刻,我讓學生四人成一小組,每人畫一個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後,各人拿出量角器來測量自己畫的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是多少,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進行比較,大家會發現,測量的結果都是180度。接著,我又讓學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紙片的三個角分別撕下來,拼在一塊,大家會發現三個角都組成了一個平角,還是180度。此時,大家都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已確信無疑了。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教師拼、擺,聽教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總之,就是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發展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巧設練習,增添學習興趣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練習設計應在教學前,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教學內容重點,立足教材中的練習,與教材中的練習對話,領會編者的意圖。同時,認真總結學生在學習中較難理解掌握、易產生混淆的地方以及與上下知識點聯系較強的內容。老師應有意識地針對這些練習進行精心設計和安排,幫助學生領會知識的實質,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必需的數學,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練習可以使學生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幫助學生真正消化、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課堂練習的設計,除注意從實效出發,對練習的層次、練習的方式等做科學安排外,還要利用小學生的好奇愛動、爭強樂勝的心理,適時安排一些游戲性的練習。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奪紅旗看誰的鮮花先開放給小馬虎治病找朋友郵遞員送信小動物找家等各種游戲性的練習,引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得到自我評價、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達到增添興趣,擴展思維,發展智能的目的。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自主學習,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感知、認知的氛圍中想學、會學、樂學,在輕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㈡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聯系實際生活創建實效課堂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減輕學生負擔的一個根本措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依舊是一切教育措施、教育理念的落腳點和歸宿點。因此,課堂效率的高低,將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
一、影響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主要原因
1.教學的目標不明確,各環節的處理目的性不強
目的是你要達到的地方,是終點,目標則是這中間的一個一個的站點。教學目標就是這節課你要讓學生學到什麼。
2.重視結果忽視教學的過程
教學各環節的處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難點的處理缺少層次,缺少讓學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師講得多,學生主體參與不夠,影響了學生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高。老師考慮的是教學任務的完成,並沒有關注學生是否理解、掌握了,尤其是對那些不愛發言的同學更少關注,不提問,不了解他們的想法,原本生動的課堂只是少數學生與老師的對話,顯得冷清。
3.課堂教學中無效活動占據了課堂太多的時間
如教師為創設一個情境占據課堂許多時間,而情境本身又沒能給學生有價值的思考或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再如,小組合作學習什麼情況下使用,怎樣調動不愛發表意見學生的積極性等,不能簡單的問題學生也合作,看似轟轟烈烈,實則無效。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思維力度。
4.課堂教學組織不佳
教師沒能做到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教學缺乏有效的組織;教師的教學智慧不夠,對課堂生成性資源把握不住,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1.教學觀念的改變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
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學校課程應全面關注人的發展,課程應具有多重教育價值,要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必須在保持我們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統優勢的前提下,建立新的「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學校課程與教學體系。評價課堂效益高低不應該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感悟、體驗了多少。課堂上教師為了傳授新知識,趕進度,剝奪了學生動手、動腦、自由想像的時間,生怕少講或漏講一個知識點或是一道重要的問題。其結果是累了教師,苦了學生,事倍功半。學起於思,沒有學生思維參與的課堂,就像一潭死水,而互動的課堂,讓我們的課堂充滿了生命力。所以,要讓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教師必須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思維,讓他們在思、做、練的過程中提煉信息,整合語言,落到筆頭上。學生只有自己在這樣的實踐操作和情感體驗中才會不斷提高能力,認識問題和理解問題才會更加全面。
2.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保證
教學設計是落實教學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保證。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材目前仍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所以教師對教材的研究程度、把握程度、挖掘和延展程度直接關系著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也直接制約著教師主導作用發揮的好壞。所以,教師要研究課標,要將教點、考點、學點有機結合起來,提煉教學重難點,壓縮講授內容,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關注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升度,研究精講多練的方法。使學生以盡量少的投入,獲得盡量多的收獲。因此教師要做到重視教學目標設計,要根據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目標准確定位。這些目標還必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課堂教學中要逐一落實,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要重視探究性問題設計,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問題必須考慮到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開放性。
3.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1)在轉換師生角色上,積極探索和構建和諧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課堂是一個情感場,學生們會帶著各種各樣的感情上每一節課。教師要在平等的前提下,嚴愛有度,走進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信心,給學生溫暖,給學生希望,給學生可以觸摸到的未來,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因為喜歡這位教師而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
(2)在變革教學方法上,積極探索以活動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注意結合教材挖掘學生的興趣,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同時創設問題使學生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3)在轉變學習方式上,積極探索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單一練習為主的學習方式,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並有機會分享自
㈢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於生活,數學植根於生活,在新課程體系中,新課程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生活經驗,更注重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進行自主學習,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問題,讓學生感到數學的適用性,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然而,很多學生害怕數學,不喜歡數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覺得數學枯燥無味,很抽象,與生活沒有多大的聯系,不知道如何把它應用到實踐當中,要改變這個狀況,必須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把生活中的問題引進課堂,從中去學習知識,再把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系實際,把生活中的問題引進課去學堂,從中習知識,再把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去學堂,從中習知識,再把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 新《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問題、以及發展思維能力,體驗數學樂趣、感悟數學的作用.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對於小學數學,更能在生活中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其原型,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必須開放課堂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一、 數學離不開生活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進生活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操作: 1、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慾望 為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 課堂,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從學生自己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情景出發,即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又是好奇的,富有挑戰性的,一方面使學生有可能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時刻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識的局限性,從而處於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索慾望.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有部分受到過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數一數》時,教師應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有三個同學在踢足球,有2個女孩在跳繩,有4個同學在做氣象觀察等等.讓兒童感受上學後自己也將融入學校生活,也將參加學習活動,同時也體會到各種活動需要多少人共同參與.接著再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等教學活動,深切體會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就有數學,這樣可以更好的增強數學的親和力,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為了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我針對學習內容,編排了一些游戲、故事,例如:在上《6和7的加減法》時,先用課件演示出一副美麗的郊外園,告訴學生:「秋天到了,圖畫里秀麗的鄉村風光多美麗啊!老師帶領大家和圖畫里的小朋友一塊玩玩,還要請喜歡數學的同學幫助老師用數學解決實際的問題,你們能做到嗎?通過簡短的幾句話,孩子的強烈的表現慾望油然面生,學習情緒高漲,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於疑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是要為學生提供「問」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表現在:
(1)、師生平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師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創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權利,讓他們人人都有發言權,人人都有爭議權.
(2)、注重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發展空間.要讓學生敢於提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讓學生意識到教師「不怕被他們問倒,就怕他們不問」的心態,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與價值.畢竟,「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 用生活理念構建小學數學教學就要將傳統課堂內教學活動向課外延伸,創設真實的生活環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使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即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問題情境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就要以學生具有的「數學現實」作為直接出發點,充分利用生活現實作為問題的載體,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原來那麼貼近生活,激發學生探索慾望. 2、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為了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
㈣ 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呢?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教材中生活化情境就比較多。如: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單元採用的情景圖就是學生所熟知的「數鉛筆」;第六單元「購物」呈現給學生的是文具商店貨架;三年級「對稱、平移和旋轉」單元則出示了許多美麗的剪紙……,教學情景圖的作用體現在數學知識生活化,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不知不覺中由內在興奮轉化為外在興奮,將參與慾望外化為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情境,使數學知識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抽象的數學貼近生活,讓多彩的生活為數學服務。創設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思維的慾望。例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創設玩撲克牌游戲,每人找出1-10的牌,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張牌,再把兩張牌上的數合起來,然後,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數字加減運算融入玩撲克牌的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每個人都動手、動口、動腦,個個積極投入其中,這樣將每位學生的思維都激活起來。又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原有的教學範例已經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把原來的例題改為:下面是開發區中心小學食堂價目表,你中午打算買哪幾樣菜,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錢?學生自然很感興趣。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更主要的是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主輕松的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
二、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上處處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准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遊,都離不開數學。在教學四年級「求平均數問題」內容時,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個預習題:請同學們回家後到超市去進行一項社會調查,調查同一類商品的5種不同價格,看一看哪種牌子的最貴?哪種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他們平均價是多少?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三、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揭示規律,再用於指導生活實踐,體驗研究的價值,感受數學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學「前後」時,上課前,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座位在誰前面?在誰後面?然後調換個別同學的位置,讓學生再說一說。採用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前後順序具有相對性。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它比較抽象。因此,我設計了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有數脈搏、跳繩、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親身感受、體驗到1分鍾、1秒鍾的長短,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四、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利用課前、課後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
1、在學完「直角」以後,我讓學生在家裡找找有哪些關於直角的物品。有的學生找到了電視機、床、書桌、窗戶、門……
2、在教學「線段」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帶著同學們一起到校園里到處尋找線段。同學們興致勃勃,去教室門口找,去操場上找,還牽著我的手要去洗手間找。這次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生活中,而且使學生經歷了一次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3、在學完常見的數量關系之後,我安排「為秋遊准備午餐」的作業。讓學生先到超市調查有關麵包、紅腸、蛋糕、巧克力、牛肉乾、可樂、礦泉水、茶葉蛋的價格,並製成價目表。要求學生根據調查所得的食品價格幫助本組同學設計出搭配合理、經濟實惠的購物單。調查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解數學題,而是在更為廣闊的社會情景中,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分析現狀、合理安排、解決問題,讓學生理解數學的現實性和重要性。
通過長時間的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經歷生活歷程中感悟數學,實現了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構的目的,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了學生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即數學來自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㈤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聯系實際生活創建實效課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減輕學生負擔的一個根本措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依舊是一切教育措施、教育理念的落腳點和歸宿點。因此,課堂效率的高低,將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
一、影響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主要原因
1.教學的目標不明確,各環節的處理目的性不強
目的是你要達到的地方,是終點,目標則是這中間的一個一個的站點。教學目標就是這節課你要讓學生學到什麼。
2.重視結果忽視教學的過程
教學各環節的處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難點的處理缺少層次,缺少讓學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師講得多,學生主體參與不夠,影響了學生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高。老師考慮的是教學任務的完成,並沒有關注學生是否理解、掌握了,尤其是對那些不愛發言的同學更少關注,不提問,不了解他們的想法,原本生動的課堂只是少數學生與老師的對話,顯得冷清。
3.課堂教學中無效活動占據了課堂太多的時間
如教師為創設一個情境占據課堂許多時間,而情境本身又沒能給學生有價值的思考或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再如,小組合作學習什麼情況下使用,怎樣調動不愛發表意見學生的積極性等,不能簡單的問題學生也合作,看似轟轟烈烈,實則無效。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思維力度。
4.課堂教學組織不佳
教師沒能做到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教學缺乏有效的組織;教師的教學智慧不夠,對課堂生成性資源把握不住,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1.教學觀念的改變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
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學校課程應全面關注人的發展,課程應具有多重教育價值,要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必須在保持我們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統優勢的前提下,建立新的「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學校課程與教學體系。評價課堂效益高低不應該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感悟、體驗了多少。課堂上教師為了傳授新知識,趕進度,剝奪了學生動手、動腦、自由想像的時間,生怕少講或漏講一個知識點或是一道重要的問題。其結果是累了教師,苦了學生,事倍功半。學起於思,沒有學生思維參與的課堂,就像一潭死水,而互動的課堂,讓我們的課堂充滿了生命力。所以,要讓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教師必須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思維,讓他們在思、做、練的過程中提煉信息,整合語言,落到筆頭上。學生只有自己在這樣的實踐操作和情感體驗中才會不斷提高能力,認識問題和理解問題才會更加全面。
2.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保證
教學設計是落實教學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保證。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材目前仍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所以教師對教材的研究程度、把握程度、挖掘和延展程度直接關系著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也直接制約著教師主導作用發揮的好壞。所以,教師要研究課標,要將教點、考點、學點有機結合起來,提煉教學重難點,壓縮講授內容,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關注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升度,研究精講多練的方法。使學生以盡量少的投入,獲得盡量多的收獲。因此教師要做到重視教學目標設計,要根據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目標准確定位。這些目標還必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課堂教學中要逐一落實,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要重視探究性問題設計,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問題必須考慮到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開放性。
3.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1)在轉換師生角色上,積極探索和構建和諧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課堂是一個情感場,學生們會帶著各種各樣的感情上每一節課。教師要在平等的前提下,嚴愛有度,走進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信心,給學生溫暖,給學生希望,給學生可以觸摸到的未來,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因為喜歡這位教師而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
(2)在變革教學方法上,積極探索以活動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注意結合教材挖掘學生的興趣,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同時創設問題使學生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3)在轉變學習方式上,積極探索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單一練習為主的學習方式,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並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和方法。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與學的完美結合是我們教師的永恆追求。我相信,只要老師們不斷的勤奮學習,我們就一定能營造一個和諧高效的新課堂,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㈥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思考
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學生只有在自我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更好的建構自己的知識。
一、提高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優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情形可分為三種:被動接收,即迫於外界作用下的一種被動性行為,主體不是學生。學生被動的完成教師所交給的任務。自然適應,學生佔了主體地位,接受並理解了活動的任務、要求與意義,從而以自然的、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活動中去。如將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轉換成學生感興趣的小游戲,或者生活很熟悉的事務。這樣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便於理解主動思考,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創造,活動過程是主體自主的,主體態度不僅自覺,而且是積極主動的,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自己的行動步驟,經歷著情感的體驗,始終處於積極追求中,關注行為和目標的實現。這是最富有發展意義的活動,也可以說是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求知慾望
新課程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能更直觀的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要注重創設生活的情景。將生活中的實例放到真正的教學當中,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親自體驗數學。
三、利用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新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的知識,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比如在教學平均分時,我拿出6個蘋果給兩個學生分,先是甲同學5個,乙同學1個。學生說不公平,因為一個多一個少。我就從甲同學處拿走一個給乙同學,學生還是認為不公平,一個多一個少;我再從甲同學處拿走一個給乙同學,這時每人分得3個,學生認為公平了,因為每人分得同樣多,再引入新課「平均分」。同時在分蘋果的過程中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學生通過藉助這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引入新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深入學生現實生活,應用新的知識
現在,我們的數學教學最注重的應該是學生上課的知識,所掌握的數學概念,但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由於應試的缺陷,老師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成績,數學的實際應用沒有劃定在教師的教學范圍之內。教師更多的偏重於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在學生的練習中存在大量的人為編造的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題材,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作為教師都應鼓勵孩子能在實際生活中去應用這些知識。通過實際的應用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廣泛的應用性,讓學生明白在他們的身邊有很多事務和數學是緊密聯系著的,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並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教師注意觀察生活,講生活中的數學,將數學放到生活中去講,要讓學生時時刻刻的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五、設計生活習題,體驗數學價值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習題的練習是數學學習和其他學科不同的一個部分,甚至在今天的教學當中,許多教師將習題作為提升學生數學成績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說,設計生活習題,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為孩子設置習題,是提升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感受數學價值的有效方法。當然,這對教師又提出了新的任務。我們說,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再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還能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到能夠學以致用。
六、研究生活實例,開展教學探究
新的數學課程重視學生對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掌握的同時,將更加註重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數學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如「確定位置」一課教材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一幢四層動物宿舍樓,每層三個房間,住在第二層第三間的小猴首先介紹了自己所處的位置,然後請小朋友根據給出的信息確定排列規律,說一說其他小動物分別住在第幾層第幾間。在教學本課時,筆者首先充分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具體位置,然後請學生們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住在哪裡,接著教師圍繞「幾0幾」做起了文章。師:剛才有同學說他家住在26幢401室,這401是什麼意思?生1:4表示他家住在第4層。生2:1表示他家是第1家。生3:住在第4層第1家就說成401,這樣比較簡單。生4:0前面的幾表示住在第幾層,0後面的幾表示這一層的第幾家。師:你總結得真好,那你們能為小動物們編一編門牌號嗎?在這一案例中,由於教師善於把握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點,善於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學生樂於參與其中,樂於解決實際問題。
構建生活化課堂,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無論哪個學科的課堂,都應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特別是小學階段,而其中又以數學課堂的知識最抽象難懂。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時時注意與生活情境的聯系,把數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
㈦ 淺談如何構建充滿生活味的小學數學課堂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選擇了「教學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改革理念與教學策略,可以說是對傳統教學的一次革新。不可否認,教育其實也是一種生活,而且教育的生活是以人為中心的。可以說,這個時代對當前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實踐必須結合生活實踐活動,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注重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習數學,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本人將針對目前學校實施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了構建生活味的小學數學課堂,即讓數學課堂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回歸於生活。一、創設生活情境,讓數學課堂更具生活體驗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脫離實際。」教學中應盡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例如在教《找規律》一課,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我出了這樣一道題:引入——周一的菜譜(肉丸子、白菜、冬瓜)讓孩子們按一葷一素搭配起來,使學生能初步理解搭配的意義。 展開——周三的菜譜(排骨、魚、青菜、豆腐、油菜)讓孩子們按一葷一素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過程中體驗有序搭配的必要性與價值,從而使學生產生有序搭配的內在心理要求。鞏固——周五的菜譜(肉丸子、蝦、白菜、豆腐、冬瓜)讓孩子們說一說,按一葷一素有哪幾種搭配方法,並想一想怎樣搭配不容易重復和遺漏。應用——超市購物(出示超市食品櫃台,自由選一瓶飲料、兩樣主食、三樣副食)。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學生生活實際,可以使學生學起來更加感到自然、親切、真實,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種心理體驗,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更加樂於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二、密切聯系生活,讓數學課堂服務於生活實際我嘗試在教學中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教學《加減混合》後,我創設了讓三個學生模擬爸爸、媽媽、兒子的角色,爸爸買了5個梨,兒子吃了4個,媽媽又買回7個梨,現在有多少個梨?讓學生在角色的扮演中把《加減混合》的數量關系理解得更加透徹,學得更加輕松。又如在學習完長方形體的表面積後,可以讓學生製做粉刷教室費用的預算。要想做好預算,學生就要去測量教室的長寬高,計算去掉門窗後需要粉刷的面積,去了解塗料或油漆的價格以及僱用工人粉刷的工費等。這樣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真正做到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於生活。因此,把數學恰當地運用於生活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三、堅持生活導向,讓數學課堂回歸於生活構建回歸生活世界的小學數學課堂,不是簡單地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聯系,而是在教學中堅持生活化的價值取向,立足於兒童的現實生活,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利用生活世界中的各種資源、經驗、手段和方法來處理教學中的問題。同時在課堂中凸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教學的生動性、開放性和主體之間的交互性。例如:在教學《認識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時,我讓學生動手做一些長方形、正方形,再把它們拼成一個長方體。這樣既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豐富了學生的想像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也讓學生在操作中認識物體和圖形的特徵,使情感體驗在感悟中獲得發展。數學來自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數學發展的動力不僅要從歷史的角度考量,更要從數學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中去尋找。生活又是數學的大課堂,生活中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回歸生活世界的數學教學,能使學生認識到原來數學就來自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體會到數學學習並不是那麼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生活化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多媒體教學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像力,而且在提高課堂效果,優化課堂結構等方面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通過多媒體將現實生活情景濃縮,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覺的參與解決問題,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現代教育理念。總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學校、學生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主動地、合理地、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引領學生走進教材,走進生活,去感受、體會數學的真正價值,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
㈧ 淺談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呢?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教材中生活化情境就比較多。如: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單元採用的情景圖就是學生所熟知的「數鉛筆」;第六單元「購物」呈現給學生的是文具商店貨架;三年級「對稱、平移和旋轉」單元則出示了許多美麗的剪紙……,教學情景圖的作用體現在數學知識生活化,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不知不覺中由內在興奮轉化為外在興奮,將參與慾望外化為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情境,使數學知識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抽象的數學貼近生活,讓多彩的生活為數學服務。創設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思維的慾望。例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創設玩撲克牌游戲,每人找出1-10的牌,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張牌,再把兩張牌上的數合起來,然後,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數字加減運算融入玩撲克牌的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每個人都動手、動口、動腦,個個積極投入其中,這樣將每位學生的思維都激活起來。又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原有的教學範例已經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把原來的例題改為:下面是開發區中心小學食堂價目表,你中午打算買哪幾樣菜,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錢?學生自然很感興趣。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更主要的是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主輕松的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
二、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上處處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准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遊,都離不開數學。在教學四年級「求平均數問題」內容時,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個預習題:請同學們回家後到超市去進行一項社會調查,調查同一類商品的5種不同價格,看一看哪種牌子的最貴?哪種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他們平均價是多少?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三、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揭示規律,再用於指導生活實踐,體驗研究的價值,感受數學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學「前後」時,上課前,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座位在誰前面?在誰後面?然後調換個別同學的位置,讓學生再說一說。採用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前後順序具有相對性。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它比較抽象。因此,我設計了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有數脈搏、跳繩、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親身感受、體驗到1分鍾、1秒鍾的長短,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四、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利用課前、課後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
1、在學完「直角」以後,我讓學生在家裡找找有哪些關於直角的物品。有的學生找到了電視機、床、書桌、窗戶、門……
2、在教學「線段」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帶著同學們一起到校園里到處尋找線段。同學們興致勃勃,去教室門口找,去操場上找,還牽著我的手要去洗手間找。這次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生活中,而且使學生經歷了一次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3、在學完常見的數量關系之後,我安排「為秋遊准備午餐」的作業。讓學生先到超市調查有關麵包、紅腸、蛋糕、巧克力、牛肉乾、可樂、礦泉水、茶葉蛋的價格,並製成價目表。要求學生根據調查所得的食品價格幫助
㈨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研究
具體操作如下:
在小學數學實踐中探索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體操作方法,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教育理念,體會數學的價值;通過實驗,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使學生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實驗,初步用生活化策略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1.加強學生數學生活經驗積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通過引導學生從日常所處的校園、家庭、社會等周圍生活環境中,有目的地發現和收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加以認真觀察和詳細記錄,鼓勵學生主動以多種途徑去尋求問題的情景,並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討論和解釋,引導學生用准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結論。
2、創設生活化數學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即教學內容生活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游戲活動、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等方法和手段來模擬、再現和創設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於教學全過程,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即教學過程生活化。通過設置開放性、實踐性等作業形式,使學生及時將數學知識應用、驗證於日常生活,並將此過程中再次積累的新經驗反復驗證於課堂與生活之間,即作業形式生活化。
3、豐富學生數學生活實踐體驗,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通過對課內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以多種途徑、形式的數學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數學經驗,留心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多方解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應用、驗證數學知識,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
4、挖掘學生現實生活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自我拓展的意識及學習品質。通過對學生所處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等現實環境的關注,從中挖掘與學生數學學習密切相關的生活要素,結合學生個體或者群體的實際認知水平,加以開發、提煉、加工和整合,使之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生活教育資源而進行合理的利用,引導學生在對知識經驗的積累、驗證、鞏固、應用等過程中,不斷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數學意識及數學學習品質
希望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