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走近信息世界研究報告教學計劃

走近信息世界研究報告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2021-03-04 01:29:31

Ⅰ 走進信息世界

走進信息世界》相關資料

(一)關於信息的知識

1、什麼是信息

信息的定義

對於信息的定義呈現出多定義而又無定論的局面,這一局面的形成是由於觀察事物的多維視野造成的。多維視野是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橫向科學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不同學科有不同的信息定義,即使是同一學科也可能出現差異很大的命題。在信息的定義這一問題上,也是如此,自然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中所說的信息常常不是一回事,前者多指數據、指令,後者多指消息、情報,但即便如此,同屬社會科學的消息、情報與信息也有一定的差距。

信息化的創始人香農和韋弗1948年在《通信的數學理論》中指出:「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information)。」這一定義是從通信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信息概念的,排除了信息的語義因素的定義,不考慮信息的含義價值,特指一種形式信息和統計概率信息因此不能直接用於研究人類的信息傳播。但這一定義指出了信息的一個價值——減少不確定性,這是信息的認知知識功能,即當一個信息為人們所感知和確認後,這一信息就成為一定意義上的知識,形成後的知識又可以作為信息來傳遞(冗餘信息);而尚未被認識的原始,則成為人們努力探討的對象,在尚未認識它們之前還不是知識(未知信息)。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對信息的定義是:「信息就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且使這種適應所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這一定義深入到了人與世界的交換關系,涉及交換內容,因此比前一個定義更適合用於研究探索人類的信息傳播。

這一定義的貢獻與缺陷都是明顯的。一方面,他確認了信息是人類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間的橋梁,客觀世界作用於主觀世界,主觀世界反作用於客觀世界,都必須依靠信息的媒介作用,人的大腦是個信息處理中心,在不斷地接受、處理、儲存來自人體內部和外部的種種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來改造成客觀世界。但另一方面,這個定義將凡是我們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都稱為信息,我們知道世界由物質、能量和信息組成,三者密切相關,但各不相同,信息雖然具有物質屬性,但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同樣,信息可以轉化為能量、但不是能量本身,信息是由事物發出的信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

我國國家標准GB489885《情報與文獻工作詞彙基本術語》中,關於「信息」的解釋是:「Information物質存在的一種方式、形態或運動狀態,也是事物的一種普遍屬性,一般指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減少。」

這個定義首先明確了信息的本質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體本身和人類社會,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運動的物質,必然會產生相互作用和影響,從而引起物質結構、數量等多方面的變化,事物的這些變化,便成為信息產生的物質基礎。因此,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發出的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

這個定義中首先彌補了資訊理論中對信息定義的特定指向性——即只描述了非人類、非語義層的信息概念,把信息這一概念放到人類社會以及人類交往中考察,也糾正了控制論信息定義中對信息概念的泛化傾向,繼而明確指出信息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事物本身,是由事物發出的消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是數據、消息中的意義。

同時,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的認知知識的功能,即能減少不確定性的能力,可以說,信息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對獲得信息進行處理並使之系統化的結果。這一功能是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人類解釋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重要途徑,知識的積累、科技的發展進步、經濟文化的繁榮,都離不開信息的這一功能,經過大腦對信息的鑒別、篩選、歸納、提煉和存儲,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逐步深入,人類逐步進化、進步、發展。

其次,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是指數據與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是數據與消息這樣的訊息中所包含的內容,區分了信息與訊息,從結構上使信息的概念更加准確。

《辭海》:信息是指對消息接受者來說預先不知道的報道。

心理學:信息是存在於意識之外的東西,它存在於自然界、印刷品、硬碟以及空氣之中。

描述定義:信息是用語言、文字、數字、符號、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傳遞的內容。

從測量角度:信息是事物特性的可轉換量和實際轉換量的綜合量度。

人腦的大部分信息是通過視覺和感覺器官獲得的。信息,不是新冒出來的事物,本來就廣泛存在於自然與社會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依靠太陽東升西落帶來的信息確定時間的。南雁告春,是動物帶來了春天的信息;一葉知秋,是植物送來了秋天的信息。

學生坐在教室里學習,與親友、朋友們通信,看電影、電視,也是在接受信息。信息包含了人們以往不知道或者不能確定的東西。因此,消息、新聞、報道、資料、情報都是一種信息。知識也是一種信息,是經過人們提煉、加工、系統化了的信息。

2、信息的特點

信息是活的,是在不斷擴充的。牛頓是偉大的科學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牛頓那個時代,就會感到那時的信息少得可憐。也可以預計,再過30年、100年,信息會多得令人吃驚。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用得越多,用處也越大。

信息是可以壓縮與還原的。比如,很多復雜的現象,可以歸納成一條簡明的定律;一大堆數據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表達。這就是說,人們能夠對信息進行集中、綜合和概括。同時,也能將壓縮了的信息展開。

信息是可以存貯的。信息有一定的載體,遠古時代人們只能用大腦來保存信息,後來有了文字,就用文字來記存各種信息。人們把文字鐫刻在物質載體上,例如古巴比倫的泥板、古埃及的莎草紙,古代中國的青銅鼎、竹簡、布帛等,以及在任何古代民族可見的石碑、石刻等等,大凡物質的東西都可以用符號的方式記錄信息,因如,信息可以通過載體儲存和傳播。除此之外,信息還可以藉助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進行傳遞。今天,人們還可以用電子計算機及其他自動裝置保存信息。

信息也是需要加工的。例如,4×6-7=17,就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加工。等號左側是原始信息,右側是加了工的信息。將英語譯成漢語,也是信息加工。英語是原料,漢語是成品;後者對中國人更有用。此外,像經營決策、情報檢索、資料分析、自動控制,甚至下棋、打撲克都是一種信息加工。

信息處理是指將信息縮小、放大、分類、編輯、分析、計算,加工成某種要求的數據形式,如繪制圖形、列印報表等。

過去,信息加工大多依靠人的大腦來完成。在信息量小、變化緩慢的時代,大腦還能對付。到了今天,信息迅速膨脹,瞬息萬變,競爭激烈,只依靠大腦進行信息加工已經不行了,信息加工也要機械化自動化,就非用機器不行了。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就是用來進行信息加工的機器,它能夠以超凡的速度、驚人的記憶力,來完成大腦所無法完成的信息加工。加工業的發展,建立了以各種機器為基礎的工業,帶來了工業化的社會。信息加工的不斷發展,毫無疑問,將建立起以各種電腦為基礎的信息工業,將人類引入信息化的社會。

3、信息的傳輸

靜止的信息本身並沒有實際意義。信息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發揮效益。只有當信息藉助與載體進行傳播的時候,才具有了實際意義。通過信息交流,人們能夠了解別人,認識世界,並傳達自己的思想,正是信息的廣泛傳播,賦予了人類區別於任何其他動物具有了發達的智慧,改變著這個世界,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人類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人的身體本身,人們使用手、臉等身體部位來進行動作、表情等非語言傳播。然後才產生了語言。一些人類學家認為,語言是在10萬年前出現的。

大約紀元前2萬年左右,人類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作品今天在法國北部的山洞裡依舊可見。他們在這些洞壁上留下了馴鹿、野馬和一些滅絕的動物的繪畫。在史前的不同時期,這些壁畫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創造力的人類創作的,是史前人類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們還在樹上刻標記以指明路線,用堆石頭表示方向或邊界。在有文字以前的社會中,人類把表達深遠意義的裝飾性圖案做在陶器、編織物、雕刻和其他簡陋的日常用品上。

烽煙和旗鼓曾是古代遠距離傳播的重要媒介,烽煙用於示警,旗鼓用於指揮進退。中國的《孫子兵法》所說的「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指的就是這種情況。盡管有這些媒介,文字出現前人類超越面對面傳播的能力還是極為有限。人類除了木頭、樹皮、獸皮或石頭上的那些圖畫以外幾乎沒有跨越時間的東西。視力、聽力和氣象條件限制了他們遠距離傳播的能力。如當時的人們只能在白天有利的天氣條件下看到遠方的煙火信號。

電子媒介的出現是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綜合產物。19世紀後半葉由於電的發現和無線電技術的發展,開始誕生了一大批電子媒介,電訊、電話、電影、廣播、電視等等都是19世紀至20世紀人類的偉大發明。電子媒介對人類社會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1899年3月28日,義大利科學家成功地將一份電報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發至法國,1901年又完成了橫越大西洋的無線電報的發收。

在此期間另一項偉大的發明是貝爾發明的電話。當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鋪設成功,連接了大西洋兩岸歐洲與美洲時,這兩個大陸上的人們舉行了十九世紀最大規模的狂歡,以慶祝這項偉大的發明。

電視的誕生

電視的出現是媒介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通過無線電波或通過導線向廣大地區播送音響、圖像節目的傳播媒介,統稱為廣播。只播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播送圖像和聲音的稱為電視廣播。也就是說,廣義上講廣播包括了單有聲音的廣播及聲音與圖像並存的電視,也包括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

1925年,英國科學家貝爾德成功地完成了傳送和接收畫面的實驗。1926年1月26日,科學家在倫敦作公開的示範表演,震驚了世界。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播出黑白電視的國家。貝爾德也因為對電視發展的傑出貢獻,被稱為「電視之父」。

彩色電視的普及

20世紀50年代初,最具意義的是彩色電視的興起。美國於1940年首先完成了彩色電視的發明,1954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首先正式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日本也於1960年正式播放彩色電視節目。中國於1973年播放彩色電視節目。電視信號在地面傳送是用微波傳送的。

網路媒介

電腦作為網路媒介,一問世即倍受青睞,發展迅速,以致有人預言:以電腦為主體的電子報刊將取代普通報刊,新型網路媒介將取代大眾媒介。

網路媒介有三個顯著特點:(1)高度的綜合性。它將電腦、聲像、通信技術合為一體,是計算機、電視機、錄像機、錄放機、VCD機、電話機、游戲機、傳真機、列印機、電子信箱等媒介的性能大綜合,同時又是書籍、雜志、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介的優點大綜合。(2)充分的交互性。過去的人際傳播是「點對點」的「對話式」雙向傳播,大眾傳播是「點對面」的「獨白式」單向傳播,·網路媒介為人類傳播活動提供了第三種傳播形式——電子「互動式」的網路傳播。這種傳播既綜合了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特點與優勢,又不是兩者簡單的整合和延伸,而是一種全新的創造。目前的交互形式有:互動式CD、互動式電視、電子信箱、電腦購物、電腦會診、電腦查詢、網路電話、網路討論、口聲郵遞、自學輔導等。(3)方便性和快捷性。通過網路媒介傳遞和交流信息,不需要紙張,不需要印刷、投遞,也不需要廣播電視節目發射時的昂貴而復雜的設備,它是將訊息撥號進網,在通訊線路上進行自由傳送,不分地區、不論國界,隨傳隨至,既方便快捷,又省錢省力。

網路媒介本來是科學家及大學之間的快速而便宜的通訊工具,今天正變成為像電台和電視台一樣的大眾傳播媒介。這種媒介「將把千百萬大腦產生的知識和信息創造性地聯系起來;人們將創造新的、不曾預料的概念和圖像,這些概念和圖像可以回答我們想知道的東西。」所以,盡管網路媒介的發展面臨「不安全、被盜看盜聽和篡改」三大威脅,出現了「色情、暴力和反政治」的有害內容,但人類不會因噎廢食,也許網路媒介不久會成為一種既自由又守紀的新型媒介,並繼續與其它媒介共同成為有益無害的「社會公器」。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用烽火、用快馬等等,

將一個信息從倫敦送到紐約

信息傳輸的時期
傳輸方法
從發送到接收的時間間隔

1750年
帆船
6到9個星期

1840年
快速帆船
大約12天

1858年
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電報
數秒

1970年
第一個跨海直撥電話
即刻

1990年
電子計算機網路
即刻甚至更快

兩千多年來,人們不斷更新、改進傳遞信息的方法。直到近代交通工具問世,世界上才形成龐大的郵政系統,信件報紙甚至包裹都可以通過火車、輪船、飛機運往世界各地。

但是,以往的改進只著眼於通信的方式,而電報、電話、廣播的出現,則使信息完全脫離了信件的形式。1844年,莫爾發明了電報。後來,貝爾和沃特林發明了電話。

1902年,史特波菲德又發明了無線電廣播。這樣,信息變成電磁波發送出去,幾乎在發送信息的同時,人們就可以通過收報機、電話機、收音機了解到消息的內容,這可真是通信史上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啊!

人們仍然不滿足,他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電報電話日益普及,輸送信息的電線電纜像狹窄擁擠的公路一樣,經常「堵車」,不是占線就是串線。於是,科學家想出了激光通信的辦法:一束光纖通信的容量是銅線的25萬倍,一條光纜可以通一億條線路。就是說,兩億人可以同時通話而互不幹擾。激光通信被迅速採用,20世紀80年代末,跨越大西洋的6000公裏海底光纜已經鋪設完工。

1993年,美國人阿爾·貝爾又提議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把工廠、礦山、鐵路、學校、商店、銀行、圖書館、旅遊景點、文藝單位、研究部門、政府部門以及家庭的計算機聯網,讓人們可以隨時接受到任何地方傳播出的文字、聲音和圖像。這個提議受到各國的重視,信息產業得到飛速發展。僅僅過了幾年,信息網路就已經覆蓋了許多國家和地區,「天涯若比鄰」已經不再是夢想。

Ⅱ 預習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走進信息世界》相關資料

(一)關於信息的知識

1、什麼是信息

信息的定義

對於信息的定義呈現出多定義而又無定論的局面,這一局面的形成是由於觀察事物的多維視野造成的。多維視野是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橫向科學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不同學科有不同的信息定義,即使是同一學科也可能出現差異很大的命題。在信息的定義這一問題上,也是如此,自然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中所說的信息常常不是一回事,前者多指數據、指令,後者多指消息、情報,但即便如此,同屬社會科學的消息、情報與信息也有一定的差距。

信息化的創始人香農和韋弗1948年在《通信的數學理論》中指出:「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information)。」這一定義是從通信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信息概念的,排除了信息的語義因素的定義,不考慮信息的含義價值,特指一種形式信息和統計概率信息因此不能直接用於研究人類的信息傳播。但這一定義指出了信息的一個價值——減少不確定性,這是信息的認知知識功能,即當一個信息為人們所感知和確認後,這一信息就成為一定意義上的知識,形成後的知識又可以作為信息來傳遞(冗餘信息);而尚未被認識的原始,則成為人們努力探討的對象,在尚未認識它們之前還不是知識(未知信息)。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對信息的定義是:「信息就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且使這種適應所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這一定義深入到了人與世界的交換關系,涉及交換內容,因此比前一個定義更適合用於研究探索人類的信息傳播。

這一定義的貢獻與缺陷都是明顯的。一方面,他確認了信息是人類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間的橋梁,客觀世界作用於主觀世界,主觀世界反作用於客觀世界,都必須依靠信息的媒介作用,人的大腦是個信息處理中心,在不斷地接受、處理、儲存來自人體內部和外部的種種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來改造成客觀世界。但另一方面,這個定義將凡是我們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都稱為信息,我們知道世界由物質、能量和信息組成,三者密切相關,但各不相同,信息雖然具有物質屬性,但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同樣,信息可以轉化為能量、但不是能量本身,信息是由事物發出的信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

我國國家標准GB489885《情報與文獻工作詞彙基本術語》中,關於「信息」的解釋是:「Information物質存在的一種方式、形態或運動狀態,也是事物的一種普遍屬性,一般指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減少。」

這個定義首先明確了信息的本質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體本身和人類社會,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運動的物質,必然會產生相互作用和影響,從而引起物質結構、數量等多方面的變化,事物的這些變化,便成為信息產生的物質基礎。因此,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發出的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

這個定義中首先彌補了資訊理論中對信息定義的特定指向性——即只描述了非人類、非語義層的信息概念,把信息這一概念放到人類社會以及人類交往中考察,也糾正了控制論信息定義中對信息概念的泛化傾向,繼而明確指出信息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事物本身,是由事物發出的消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是數據、消息中的意義。

同時,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的認知知識的功能,即能減少不確定性的能力,可以說,信息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對獲得信息進行處理並使之系統化的結果。這一功能是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人類解釋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重要途徑,知識的積累、科技的發展進步、經濟文化的繁榮,都離不開信息的這一功能,經過大腦對信息的鑒別、篩選、歸納、提煉和存儲,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逐步深入,人類逐步進化、進步、發展。

其次,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是指數據與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是數據與消息這樣的訊息中所包含的內容,區分了信息與訊息,從結構上使信息的概念更加准確。

《辭海》:信息是指對消息接受者來說預先不知道的報道。

心理學:信息是存在於意識之外的東西,它存在於自然界、印刷品、硬碟以及空氣之中。

描述定義:信息是用語言、文字、數字、符號、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傳遞的內容。

從測量角度:信息是事物特性的可轉換量和實際轉換量的綜合量度。

人腦的大部分信息是通過視覺和感覺器官獲得的。信息,不是新冒出來的事物,本來就廣泛存在於自然與社會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依靠太陽東升西落帶來的信息確定時間的。南雁告春,是動物帶來了春天的信息;一葉知秋,是植物送來了秋天的信息。

學生坐在教室里學習,與親友、朋友們通信,看電影、電視,也是在接受信息。信息包含了人們以往不知道或者不能確定的東西。因此,消息、新聞、報道、資料、情報都是一種信息。知識也是一種信息,是經過人們提煉、加工、系統化了的信息。

2、信息的特點

信息是活的,是在不斷擴充的。牛頓是偉大的科學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牛頓那個時代,就會感到那時的信息少得可憐。也可以預計,再過30年、100年,信息會多得令人吃驚。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用得越多,用處也越大。

信息是可以壓縮與還原的。比如,很多復雜的現象,可以歸納成一條簡明的定律;一大堆數據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表達。這就是說,人們能夠對信息進行集中、綜合和概括。同時,也能將壓縮了的信息展開。

信息是可以存貯的。信息有一定的載體,遠古時代人們只能用大腦來保存信息,後來有了文字,就用文字來記存各種信息。人們把文字鐫刻在物質載體上,例如古巴比倫的泥板、古埃及的莎草紙,古代中國的青銅鼎、竹簡、布帛等,以及在任何古代民族可見的石碑、石刻等等,大凡物質的東西都可以用符號的方式記錄信息,因如,信息可以通過載體儲存和傳播。除此之外,信息還可以藉助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進行傳遞。今天,人們還可以用電子計算機及其他自動裝置保存信息。

信息也是需要加工的。例如,4×6-7=17,就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加工。等號左側是原始信息,右側是加了工的信息。將英語譯成漢語,也是信息加工。英語是原料,漢語是成品;後者對中國人更有用。此外,像經營決策、情報檢索、資料分析、自動控制,甚至下棋、打撲克都是一種信息加工。

信息處理是指將信息縮小、放大、分類、編輯、分析、計算,加工成某種要求的數據形式,如繪制圖形、列印報表等。

過去,信息加工大多依靠人的大腦來完成。在信息量小、變化緩慢的時代,大腦還能對付。到了今天,信息迅速膨脹,瞬息萬變,競爭激烈,只依靠大腦進行信息加工已經不行了,信息加工也要機械化自動化,就非用機器不行了。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就是用來進行信息加工的機器,它能夠以超凡的速度、驚人的記憶力,來完成大腦所無法完成的信息加工。加工業的發展,建立了以各種機器為基礎的工業,帶來了工業化的社會。信息加工的不斷發展,毫無疑問,將建立起以各種電腦為基礎的信息工業,將人類引入信息化的社會。

3、信息的傳輸

靜止的信息本身並沒有實際意義。信息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發揮效益。只有當信息藉助與載體進行傳播的時候,才具有了實際意義。通過信息交流,人們能夠了解別人,認識世界,並傳達自己的思想,正是信息的廣泛傳播,賦予了人類區別於任何其他動物具有了發達的智慧,改變著這個世界,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人類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人的身體本身,人們使用手、臉等身體部位來進行動作、表情等非語言傳播。然後才產生了語言。一些人類學家認為,語言是在10萬年前出現的。

大約紀元前2萬年左右,人類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作品今天在法國北部的山洞裡依舊可見。他們在這些洞壁上留下了馴鹿、野馬和一些滅絕的動物的繪畫。在史前的不同時期,這些壁畫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創造力的人類創作的,是史前人類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們還在樹上刻標記以指明路線,用堆石頭表示方向或邊界。在有文字以前的社會中,人類把表達深遠意義的裝飾性圖案做在陶器、編織物、雕刻和其他簡陋的日常用品上。

烽煙和旗鼓曾是古代遠距離傳播的重要媒介,烽煙用於示警,旗鼓用於指揮進退。中國的《孫子兵法》所說的「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指的就是這種情況。盡管有這些媒介,文字出現前人類超越面對面傳播的能力還是極為有限。人類除了木頭、樹皮、獸皮或石頭上的那些圖畫以外幾乎沒有跨越時間的東西。視力、聽力和氣象條件限制了他們遠距離傳播的能力。如當時的人們只能在白天有利的天氣條件下看到遠方的煙火信號。

電子媒介的出現是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綜合產物。19世紀後半葉由於電的發現和無線電技術的發展,開始誕生了一大批電子媒介,電訊、電話、電影、廣播、電視等等都是19世紀至20世紀人類的偉大發明。電子媒介對人類社會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1899年3月28日,義大利科學家成功地將一份電報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發至法國,1901年又完成了橫越大西洋的無線電報的發收。

在此期間另一項偉大的發明是貝爾發明的電話。當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鋪設成功,連接了大西洋兩岸歐洲與美洲時,這兩個大陸上的人們舉行了十九世紀最大規模的狂歡,以慶祝這項偉大的發明。

電視的誕生

電視的出現是媒介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通過無線電波或通過導線向廣大地區播送音響、圖像節目的傳播媒介,統稱為廣播。只播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播送圖像和聲音的稱為電視廣播。也就是說,廣義上講廣播包括了單有聲音的廣播及聲音與圖像並存的電視,也包括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

1925年,英國科學家貝爾德成功地完成了傳送和接收畫面的實驗。1926年1月26日,科學家在倫敦作公開的示範表演,震驚了世界。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播出黑白電視的國家。貝爾德也因為對電視發展的傑出貢獻,被稱為「電視之父」。

彩色電視的普及

20世紀50年代初,最具意義的是彩色電視的興起。美國於1940年首先完成了彩色電視的發明,1954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首先正式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日本也於1960年正式播放彩色電視節目。中國於1973年播放彩色電視節目。電視信號在地面傳送是用微波傳送的。

網路媒介

電腦作為網路媒介,一問世即倍受青睞,發展迅速,以致有人預言:以電腦為主體的電子報刊將取代普通報刊,新型網路媒介將取代大眾媒介。

網路媒介有三個顯著特點:(1)高度的綜合性。它將電腦、聲像、通信技術合為一體,是計算機、電視機、錄像機、錄放機、VCD機、電話機、游戲機、傳真機、列印機、電子信箱等媒介的性能大綜合,同時又是書籍、雜志、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介的優點大綜合。(2)充分的交互性。過去的人際傳播是「點對點」的「對話式」雙向傳播,大眾傳播是「點對面」的「獨白式」單向傳播,·網路媒介為人類傳播活動提供了第三種傳播形式——電子「互動式」的網路傳播。這種傳播既綜合了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特點與優勢,又不是兩者簡單的整合和延伸,而是一種全新的創造。目前的交互形式有:互動式CD、互動式電視、電子信箱、電腦購物、電腦會診、電腦查詢、網路電話、網路討論、口聲郵遞、自學輔導等。(3)方便性和快捷性。通過網路媒介傳遞和交流信息,不需要紙張,不需要印刷、投遞,也不需要廣播電視節目發射時的昂貴而復雜的設備,它是將訊息撥號進網,在通訊線路上進行自由傳送,不分地區、不論國界,隨傳隨至,既方便快捷,又省錢省力。

網路媒介本來是科學家及大學之間的快速而便宜的通訊工具,今天正變成為像電台和電視台一樣的大眾傳播媒介。這種媒介「將把千百萬大腦產生的知識和信息創造性地聯系起來;人們將創造新的、不曾預料的概念和圖像,這些概念和圖像可以回答我們想知道的東西。」所以,盡管網路媒介的發展面臨「不安全、被盜看盜聽和篡改」三大威脅,出現了「色情、暴力和反政治」的有害內容,但人類不會因噎廢食,也許網路媒介不久會成為一種既自由又守紀的新型媒介,並繼續與其它媒介共同成為有益無害的「社會公器」。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用烽火、用快馬等等,

將一個信息從倫敦送到紐約

信息傳輸的時期
傳輸方法
從發送到接收的時間間隔

1750年
帆船
6到9個星期

1840年
快速帆船
大約12天

1858年
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電報
數秒

1970年
第一個跨海直撥電話
即刻

1990年
電子計算機網路
即刻甚至更快

兩千多年來,人們不斷更新、改進傳遞信息的方法。直到近代交通工具問世,世界上才形成龐大的郵政系統,信件報紙甚至包裹都可以通過火車、輪船、飛機運往世界各地。

但是,以往的改進只著眼於通信的方式,而電報、電話、廣播的出現,則使信息完全脫離了信件的形式。1844年,莫爾發明了電報。後來,貝爾和沃特林發明了電話。

1902年,史特波菲德又發明了無線電廣播。這樣,信息變成電磁波發送出去,幾乎在發送信息的同時,人們就可以通過收報機、電話機、收音機了解到消息的內容,這可真是通信史上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啊!

人們仍然不滿足,他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電報電話日益普及,輸送信息的電線電纜像狹窄擁擠的公路一樣,經常「堵車」,不是占線就是串線。於是,科學家想出了激光通信的辦法:一束光纖通信的容量是銅線的25萬倍,一條光纜可以通一億條線路。就是說,兩億人可以同時通話而互不幹擾。激光通信被迅速採用,20世紀80年代末,跨越大西洋的6000公裏海底光纜已經鋪設完工。

1993年,美國人阿爾·貝爾又提議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把工廠、礦山、鐵路、學校、商店、銀行、圖書館、旅遊景點、文藝單位、研究部門、政府部門以及家庭的計算機聯網,讓人們可以隨時接受到任何地方傳播出的文字、聲音和圖像。這個提議受到各國的重視,信息產業得到飛速發展。僅僅過了幾年,信息網路就已經覆蓋了許多國家和地區,「天涯若比鄰」已經不再是夢想。

Ⅲ 五年級下冊語文《基礎訓練》 「走進信息世界『」怎麼做

查閱書籍,上網瀏覽,詢問他人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學習目標:

1.了解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對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

2.了解現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確利用媒體,學會選擇信息,趨利避害。

3.初步養成留心的好習慣,逐步學會搜集信息、運用信息,善於和別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學會有目的地搜集和處理信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5.認識19個生字。

重點:

1.了解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對人們生活學習的影響。

2.初步學會有目的地搜集和處理信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難點:學會有目的地搜集和處理信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閱讀本單元的導語,閱讀《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的活動建議,學習《閱讀材料1》

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生自由閱讀115頁的第二自然段,說說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要求我們將完成哪些學習任務。

三.生自由閱讀116頁的內容,說說作者為了讓我們了解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以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給我們提了哪些合理化的建議。

四.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材料1》

1.出示閱讀提示,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自學。

2.檢查交流學生的自學情況。

板書: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

烽火報信、人跑步報信、瓶漂流、飛鴿傳書、驛道傳信······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閱讀材料2》

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呢?用那些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又有什麼特點呢?今天,讓我們步入現代信息世界,看看我們現代人都用哪些方式來傳遞信息。)

二。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學《網際網路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師》《網上呼救》。

閱讀提示:

1.初讀三篇短文,劃出帶拼音的生字,對照拼音讀准字音;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三篇短文中的生詞。

2.默讀課文,搞清三篇短文各寫了什麼內容。

3.思考:通過學習這三篇短文,你知道在現代社會里,人們都採用過那些方式來傳遞信息呢?你認為使用哪種方式最好?為什麼?

三、 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四、課外作業:做一次調查,記錄全家人在一天中都從哪些渠道獲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據記錄做一些分析,看看從中能發現什麼。

五、 板書:

網路電腦

快速地傳遞各種信息

文字信息 聲音信息 影像信息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學生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過程:

一、 檢查學生的調查登記表。

二、把全班學生分成八個小組,組內的成員在組內匯報調查結果。然後每組推選一名優勝者在班上進行交流。

三、每組的優勝者在班上交流,其他同學認真聆聽,然後評出前三名的學生。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閱讀材料《把握自己》

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自己都知道了在現代社會里,多媒體電腦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好處?

2.那麼,電腦對人們來說是不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呢?這節課我們就從《把握自己》這篇短文中來找答案。

二. 出示閱讀提示,讓學生根據提示上的要求

自學短文。

閱讀提示:

1.初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新詞,利用拼音讀准字音,利用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的意思。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什麼內容。你從這篇課文中知道了網路電腦青少年朋友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呢?課文中具體列舉了一件什麼事來加以說明呢?面對網路電腦,你覺得我們少年兒童應該怎樣把握自己才好?

3.找出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語句,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討論,搞清句子含著的意思。

三、師根據提示中的要求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見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生再次默讀課文,說說從中學到了哪些寫演講稿的方法,師見機加以指導。

板書:

把握自己 就是要利用好網路資源,不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把握自己 就是不要被網吧里那些看不見的陷阱埋葬自己的青春年華

把握自己 就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

把握自己 就是給自己的未來一片蔚藍天空

第五課時

內容:學習閱讀材料1《奇怪的東南風》

過程:

一.生默讀125頁的內容,搞清作者為了幫助我們能利用信息進行分析研究,解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給我們提出了哪些合理化的建議。

二.指導學生學習《奇怪的東南風》。

1.師述:這是一篇研究報告,希望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後,能從中學到一些寫研究報告的方法。

2.生初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對照拼音讀准字音。

3.生默讀課文,說說作者在這篇研究報告中,寫了哪些內容,並按課文的敘述順序進行排序。

4.指導學生搞清這篇研究報告的寫法。

三.課外作業:調查研究我家生活的變化,然後寫一份簡單的研究報告。

第六課時

內容: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材料2《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昨天,我們學習了閱讀材料1《關於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報告》,初步掌握了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的方法。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閱讀材料2《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再掌握一種寫研究報告的方法。)

二. 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材料2

1.生初讀課文,劃出帶拼音的字和自己不認識的字,對照拼音讀准讀熟帶拼音的字,利用字典使自己和課文中陌生的字交上朋友。

2.生默讀課文,看看這篇研究報告分了哪幾個小版塊。

3.生自由讀第一個小版塊,說說作者在這一版塊中都寫了些什麼內容。

4.生自由讀第二個小版塊,說說作者為了調查李姓的歷史和現狀,採用了哪些調查方法。

5.讓生把目光聚焦在第三板塊上面,說說作者運用了什麼方式把自己調查的情況和資料整理出來呈現給讀者的。

6.生齊讀第四個小版塊的內容,說說作者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並對自己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加以分析,得出了幾點結論。

7.師小結:同學們,我們學完了這篇研究報告,你們知道了本研究報告是怎樣寫的嗎?(讓學生暢所欲言,師見機或加以補充,或加以強調。)

三. 指導運用本節課所學的寫研究報告的方法,以《本班同學近視情況的調查及其原因的分析》為題,學寫一篇簡單的研究報告。

1. 讓生先想想後說說以《本班同學近視情況的調查及其原因的分析》為題,自己將在第一版塊中具體地寫些什麼內容呢?

2.讓生先想想後說說為了調查本班同學近視情況及其原因,自己將採用哪些調查方法。

3.讓生先想想後說說自己將用什麼方式把自己在調查中獲得的信息整理出來並呈現給讀者。

4.告訴學生在自己通過調查獲得信息的基礎上,先對信息加以整理,然後加以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最後把以上內容按順序寫出來,就完成了本次習作的內容。

5.作業:先調查本班學生近視情況及其原因,然後以《本班同學近視情況的調查及其原因的分析》為題,寫一篇簡單的調查報告。

板書: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問題的提出 調查方法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結論

第七課時

內容:學習成果展覽。

過程:

一、師宣布本節課的活動內容。

二、生拿出自己撰寫的兩篇簡單的研究報告,師檢查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

三、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八小組,每組內的成員相互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然後每組推選一名寫得好的作品供大家學習。(每組要寫清該作品好在哪裡,小作者是誰。)

四、每組的組長向大家推薦好作品,並說明推薦的理由。

五、每組的組長把本組推薦出來的作品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相互學習。

Ⅳ 關於信息世界裡的煩惱研究報告200字

關於漢語能否走向世界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英語.英語已經成了一門重要學科.可以說,現在的國際語言已成為英語.而我們的母語--漢語,能走向世界嗎?
二、調查方法:
1、到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
2、上網查閱有關資料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英語和漢語的使用人數.
目前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億
目前世界上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數約為13億

2、英語和漢語的拼寫和發音.
英語的拼寫與發音完全沒有規則可循,拼寫比較混亂,發音也可以有數十種方法.
漢語中無時態變化,動詞、形容詞也無變化,無連讀,語言簡練,發音清晰,語速緩慢.
3、英語與漢語的學習難度
現代英語免去了名詞和形容詞的復雜的變化.所以說,英語的第一個特點就是結構比較簡單,因此比較明白、易學.
漢語語法雖然不難學,但漢字相對來所,就有很高的難度了.漢字中有許多形似、音似的字,每個漢字能有許多釋義,且有多音字等.所以,漢字是一種十分難學的文字.
四、結論.
經過英語與漢語的對比,可以發現,漢語語法比較簡單,但漢字學習起來十分困難.英語本身具有兩個特點:結構簡單、表達力強.這對於國際交往十分方便,相比漢語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所以,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漢語想要走向世界,將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因此,漢語很難走向世界.

Ⅳ 這學期,我們開展了有趣的走進信息世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學習中我們班開展了許多活動如

信息傳遞改變我們的生活
一、做一次調查:如果要了解第二天的天氣情況,你的家庭成員能從哪些渠道獲得信息?寫出一個結論。
成員 信息渠道(運用的將寫下來)
爸爸 :看電視 上網 讀報紙
媽媽 :看電視 上網 讀報紙
我 :看電視 上網 讀報紙
結論:為了知道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我家最常用的方法是( );我認為最快最方便的方法是( )。
二、現代社會,計算機網路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捷,信息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更大的影響。但是網路能造就人才,也能誘使人誤入歧途。請你以「小學生是否應該玩網路游戲」為話題,寫一段話,文中要闡明你的觀點。

三、把最近一段時間里你獲得信息的情況寫下來,與同學進行交流。
感興趣的信息:
搜集信息的方式:
最想和大家交流的信息:
利用信息解決的問題:
四、班級將舉行一次以「信息改變生活」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請你為主持人寫一段開場白,然後為這次班會設置一些活動環節。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一、調查:我身邊的環境問題。
關心人類的生存環境,要從身邊存在的問題開始。請你與幾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或村莊進行一次有關環境問題的調查,調查結束後,寫一份調查報告。要寫明以下幾方面內容:調查題目、調查方法、調查步驟、調查結果(即存在的主要問題)、存在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的建議。字數在500字左右。

二、請你利用課余時間調查你所在年級的同學的課外閱讀狀況,並根據調查得來的信息,給校長寫一封關於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建議信。

三、請與你的同學在你們生活的區域內進行一次「小區噪音產生原因及解決辦法」的調查,並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探究,寫出一份簡單的研究報告。字數在500字左右。

四、根據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廣東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情況
佔有量(立方米):2100
全國人均佔有量(立方米)2200
廣東人均用水的情況: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城鄉人均耗水量偏大,全省年人均用水量為499立方米,高於全國人均427立方米用水量;城市、鄉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別為每日227升和每日147升,分別高於全國城鄉人均每日212升和每日68升的生活用水量。
請你談談對這資料的看法,並對居民節約用水提出有效的建議。
一、做一次調查:如果要了解第二天的天氣情況,你的家庭成員能從哪些渠道獲得信息?寫出一個結論。
成員 信息渠道(運用的將寫下來)
爸爸 :看電視 上網 讀報紙
媽媽 :看電視 上網 讀報紙
我 :看電視 上網 讀報紙
結論:為了知道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我家最常用的方法是( 看天氣預報 );我認為最快最方便的方法是( 看報紙 )。
二、現代社會,計算機網路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捷,信息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更大的影響。但是網路能造就人才,也能誘使人誤入歧途。請你以「小學生是否應該玩網路游戲」為話題,寫一段話,文中要闡明你的觀點。

這個嗎……我不會

三、把最近一段時間里你獲得信息的情況寫下來,與同學進行交流。
感興趣的信息:(答案不唯一)
搜集信息的方式:上網查
最想和大家交流的信息::(答案不唯一)
利用信息解決的問題::(答案不唯一)
四、班級將舉行一次以「信息改變生活」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請你為主持人寫一段開場白,然後為這次班會設置一些活動環節。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一、調查:我身邊的環境問題。
關心人類的生存環境,要從身邊存在的問題開始。請你與幾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或村莊進行一次有關環境問題的調查,調查結束後,寫一份調查報告。要寫明以下幾方面內容:調查題目、調查方法、調查步驟、調查結果(即存在的主要問題)、存在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的建議。字數在500字左右。

二、請你利用課余時間調查你所在年級的同學的課外閱讀狀況,並根據調查得來的信息,給校長寫一封關於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建議信。

Ⅵ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一、做一次調查:如果要了解第二天的天氣情況,你的家庭成員能從哪些渠道獲得信息?寫出一個結論。
成員 信息渠道(運用的將寫下來)
爸爸 :看電視 上網 讀報紙
媽媽 :看電視 上網 讀報紙
我 :看電視 上網 讀報紙
結論:為了知道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我家最常用的方法是( 看天氣預報 );我認為最快最方便的方法是( 看報紙 )。
二、現代社會,計算機網路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捷,信息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更大的影響。但是網路能造就人才,也能誘使人誤入歧途。請你以「小學生是否應該玩網路游戲」為話題,寫一段話,文中要闡明你的觀點。

這個嗎……我不會

三、把最近一段時間里你獲得信息的情況寫下來,與同學進行交流。
感興趣的信息:(答案不唯一)
搜集信息的方式:上網查
最想和大家交流的信息::(答案不唯一)
利用信息解決的問題::(答案不唯一)
四、班級將舉行一次以「信息改變生活」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請你為主持人寫一段開場白,然後為這次班會設置一些活動環節。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一、調查:我身邊的環境問題。
關心人類的生存環境,要從身邊存在的問題開始。請你與幾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或村莊進行一次有關環境問題的調查,調查結束後,寫一份調查報告。要寫明以下幾方面內容:調查題目、調查方法、調查步驟、調查結果(即存在的主要問題)、存在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的建議。字數在500字左右。

二、請你利用課余時間調查你所在年級的同學的課外閱讀狀況,並根據調查得來的信息,給校長寫一封關於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建議信。

三、請與你的同學在你們生活的區域內進行一次「小區噪音產生原因及解決辦法」的調查,並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探究,寫出一份簡單的研究報告。字數在500字左右。

四、根據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廣東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情況
佔有量(立方米):2100
全國人均佔有量(立方米)2200
廣東人均用水的情況: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城鄉人均耗水量偏大,全省年人均用水量為499立方米,高於全國人均427立方米用水量;城市、鄉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別為每日227升和每日147升,分別高於全國城鄉人均每日212升和每日68升的生活用水量。
請你談談對這資料的看法,並對居民節約用水提出有效的建議。

Ⅶ 探索信息世界研究報告 小學生作文

示範作文:
走進信息世界
這周,我們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走進信息世界」這個綜合性學習,讓我懂得了:信息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在課內也好,還是在課外也罷,都有信息存在。

在課堂上,老師傳授給我們知識,這是信息;校園內,聽學校領導講話,這是信息;課外,看電視、上網、與朋友交談,這也是信息……

早在27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便發明了幾種傳遞信息的方式――烽火。烽火,俗稱「狼煙」,是用干狼糞作燃料來焚燒的一種工具,主要用來傳送軍情。另一種方式――驛差,傳送的消息決對十分准確。到了近代,科學更是發達。19世紀30年代,莫爾斯發明了電報。後來,貝爾又發明了電話,這使信息傳遞更快了。1984年,隨著第一台多煤體電子計算機的誕生,人們便由1993年踏上了「信息高速路」。如今,計算機飛速發展,幾乎每隔十年就會更新一代,讓人們傳遞信息能更快捷、方便。

21世紀,是信息世界,讓我們學好知識,創造美好的明天
煙霧繚繞,夢一般的感覺……那是色彩的世界:紫色的蝴蝶振翅起舞,溢出清香,輕、柔;層層漣漪,盪漾出晶瑩的雨暈,靈、清;空氣不會凝固,夕陽的余輝穿過蟬翼,劃過紫色的水晶洞,劃破寂靜,閃現出七色彩虹,這些都是從那精彩、美麗的光世界中所探尋出來的。
光可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先說說可見光。
光使我們看見了色彩斑斕的美麗世界,光使我們看見美麗絢爛的流星。流星是瞬間的火花,只有光能讓我們看見。光不僅給予我們視覺上的享受,而且光還有許多應用在生活當中。綠色植物可以利用光進行光合作用,促進植物生長;當夜晚我們行走在路上時,月光可以為我們照明;太陽灶可以利用太陽光燒水做飯;每當人們汗流浹背時,會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醫療方面光也體現出了作用:醫院里醫生做手術時,在無影燈下操作;耳科醫生為病人檢查耳道時,戴著額鏡,將光聚在耳道內。光在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下,光更有了廣泛的應用,如:利用激光進行測距、準直、光纖通信、激光手術;利用航標燈可為輪船與飛機進行導航等。其實我們的古人也善於利用光,如:墨子與他的學生就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我們古人曾利用冰透鏡向日取火等。
還有看不見的光,如:紅外線、紫外線、X光等。不可見光有哪些應用呢?紅外線可以為我們進行遙控,利用紅外線可以進行衛星遙感照相,利用紅外線夜視儀可以看清漆黑夜晚下的敵人的活動;紫外線可以為我們殺菌消毒,如經常曬被子、「黑光燈」發出的紫外線可誘捕害蟲;嬰兒多曬太陽可以使皮膚產生維生素D;而X光可以進行人體透視……
若這世界沒有光,我們將不知道光有那麼多的用途。若這世界沒有光,我們將永遠生活在黑暗沒有色彩的夢幻世界裡了。若這個世界沒有光,我們將欣賞不到五光十色的花兒,看不到舞台上絢麗的燈光……
但光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我們長時間在陽光下過度照射,會很易患難皮膚病。強光照射眼睛,容易損害視力,如:在電工焊接時的光,對人的眼就有極大的傷害。在城市裡建築物上裝的玻璃容易發生強烈反光。容易靠造成各種各樣的光污染。在夜晚時,強光會影響人們的睡眠,甚至可改變生物的節律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光」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去利用光的有利方面,去避免它的弊處。
奼紫嫣紅的世界,使用人留連忘返。多姿多彩的生活令人回味無窮。而「光」如此神奇美麗。讓我們好好欣賞這世界的美麗景色吧。
——走進光的世界
你來連起來吧,不知是不是最佳回答呢

(這只是一篇作文,只要稍作刪改,就能成為研究報告)
下面是一篇研究報告的範文:
古代貨幣的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家的雞毛毽子上,有一枚圓片,中間有一個圓孔,據爺爺奶奶的介紹,在以前的毽子上,用的是方孔或者圓孔的銅錢,在古代,還有不少這樣的銅錢呢!我的心中也不禁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古代還有什麼貨幣呢?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本書中了解到中國的貨幣有4000—5000年歷史,並看到了一些關於古代錢幣的形狀:有的外面是一個圓形,裡面有一個方洞,俗稱方孔圓錢;或者是外圓內圓,俗稱圓孔圓錢。在書中,我還知道了古代大量地製造元寶、金幣。在楚國,每塊金鈑有12方格、14方格、20方格、54方格不等,使用時鑿下小塊支付,每小塊1.4—1.5厘米見方,厚0-4—0-5厘米,重約15克左右,其含金量一般在9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99%!在古代貨幣史上,哪一種貨幣長久不衰?那就是方孔圓錢。因為方孔圓錢可以減少周轉磨損,還可以貫串起來方便攜帶。這不是一舉兩得嗎?不僅這些,還有在貨幣史上的貨幣之最呢!例如:秦漢貨幣是留世量最多的,王莽時期的貨幣是最精美的,西晉北朝貨幣是最有文風的,五代十國的貨幣是最粗劣的,元朝的貨幣是貨幣種類最少的,清朝的貨幣是流傳下來較稀少的等等。通過這本書的介紹,我更想去了解了解古代的貨幣了!

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1、確定有代表性的古代貨幣為一個時期的具體研究對象。

2、通過上網、查閱書籍、閱讀報刊等方式搜集與古代貨幣有關的資料。

3、通過多種方式來搜集古代部分貨幣的來由。

4、整理與歸納我搜集的資料。

(可以在此建立一個表格,以更有說服力)

三、研究結果

通過以上的信息,我們了解到在古代貨幣當中,圓孔園錢、白鹿皮幣、太平百錢和女錢是使用朝代最少的,僅有一朝使用,而通寶和鐵錢銅錢又是使用得最多的,有五個朝代使用。在朝代鑄幣當中,明朝和清朝又是最多的,各鑄制了4種貨幣;先秦、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與隋唐則是鑄制貨幣最少的,僅有兩種。看來,離現在越近的朝代科技越發達,也和我們現在的貨幣較相似,如兩宋、明、清三個朝代就有我們現在流行的紙幣樣式。

在上表中,有些貨幣其實是本朝獨制的,例如白鹿皮幣是秦漢,圓孔圓錢是先秦,太平百錢是三國,女錢是魏晉南北朝的。其中,白鹿皮幣時值四十萬,在當時僅是為了發行輕錢來轉嫁經濟危機;太平百錢時值定平一百,是一刺史所鑄,為了企盼早日統一和平;女錢是在梁武帝期間,無輪者二種五銖稱為「女錢」。在表格中,有眾多國家都用「通寶」,可全稱卻不盡相同,比如:隋唐的稱為開元通寶、大歷通寶、建中通寶、咸通玄寶,五代十國的稱為開平通寶、天成通寶、漢元通寶、周元通寶、大齊通寶,宋朝有大朝通寶,明朝有大義通寶、天佑通寶、大中通寶、永昌通寶、大順通寶、鑄興通寶、利用通寶、裕民通寶、邵武通寶、洪化通寶。明朝為什麼鑄制如此之多的通寶?因為明朝為了避諱朱元璋的「元」字,廢掉元寶,一律使用通寶。

看來古代貨幣的知識如此豐富,以後還可以更多地了解呢!

Ⅷ 小組走進信息世界活動計劃答案表

走進信息世界》相關資料

(一)關於信息的知識

1、什麼是信息

信息的定義

對於信息的定義呈現出多定義而又無定論的局面,這一局面的形成是由於觀察事物的多維視野造成的。多維視野是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橫向科學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不同學科有不同的信息定義,即使是同一學科也可能出現差異很大的命題。在信息的定義這一問題上,也是如此,自然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中所說的信息常常不是一回事,前者多指數據、指令,後者多指消息、情報,但即便如此,同屬社會科學的消息、情報與信息也有一定的差距。

信息化的創始人香農和韋弗1948年在《通信的數學理論》中指出:「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information)。」這一定義是從通信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信息概念的,排除了信息的語義因素的定義,不考慮信息的含義價值,特指一種形式信息和統計概率信息因此不能直接用於研究人類的信息傳播。但這一定義指出了信息的一個價值——減少不確定性,這是信息的認知知識功能,即當一個信息為人們所感知和確認後,這一信息就成為一定意義上的知識,形成後的知識又可以作為信息來傳遞(冗餘信息);而尚未被認識的原始,則成為人們努力探討的對象,在尚未認識它們之前還不是知識(未知信息)。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對信息的定義是:「信息就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且使這種適應所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這一定義深入到了人與世界的交換關系,涉及交換內容,因此比前一個定義更適合用於研究探索人類的信息傳播。

這一定義的貢獻與缺陷都是明顯的。一方面,他確認了信息是人類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間的橋梁,客觀世界作用於主觀世界,主觀世界反作用於客觀世界,都必須依靠信息的媒介作用,人的大腦是個信息處理中心,在不斷地接受、處理、儲存來自人體內部和外部的種種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來改造成客觀世界。但另一方面,這個定義將凡是我們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都稱為信息,我們知道世界由物質、能量和信息組成,三者密切相關,但各不相同,信息雖然具有物質屬性,但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同樣,信息可以轉化為能量、但不是能量本身,信息是由事物發出的信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

我國國家標准GB489885《情報與文獻工作詞彙基本術語》中,關於「信息」的解釋是:「Information物質存在的一種方式、形態或運動狀態,也是事物的一種普遍屬性,一般指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減少。」

這個定義首先明確了信息的本質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體本身和人類社會,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運動的物質,必然會產生相互作用和影響,從而引起物質結構、數量等多方面的變化,事物的這些變化,便成為信息產生的物質基礎。因此,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發出的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

這個定義中首先彌補了資訊理論中對信息定義的特定指向性——即只描述了非人類、非語義層的信息概念,把信息這一概念放到人類社會以及人類交往中考察,也糾正了控制論信息定義中對信息概念的泛化傾向,繼而明確指出信息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事物本身,是由事物發出的消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是數據、消息中的意義。

同時,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的認知知識的功能,即能減少不確定性的能力,可以說,信息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對獲得信息進行處理並使之系統化的結果。這一功能是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人類解釋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重要途徑,知識的積累、科技的發展進步、經濟文化的繁榮,都離不開信息的這一功能,經過大腦對信息的鑒別、篩選、歸納、提煉和存儲,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逐步深入,人類逐步進化、進步、發展。

其次,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是指數據與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是數據與消息這樣的訊息中所包含的內容,區分了信息與訊息,從結構上使信息的概念更加准確。

《辭海》:信息是指對消息接受者來說預先不知道的報道。

心理學:信息是存在於意識之外的東西,它存在於自然界、印刷品、硬碟以及空氣之中。

描述定義:信息是用語言、文字、數字、符號、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傳遞的內容。

從測量角度:信息是事物特性的可轉換量和實際轉換量的綜合量度。

人腦的大部分信息是通過視覺和感覺器官獲得的。信息,不是新冒出來的事物,本來就廣泛存在於自然與社會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依靠太陽東升西落帶來的信息確定時間的。南雁告春,是動物帶來了春天的信息;一葉知秋,是植物送來了秋天的信息。

學生坐在教室里學習,與親友、朋友們通信,看電影、電視,也是在接受信息。信息包含了人們以往不知道或者不能確定的東西。因此,消息、新聞、報道、資料、情報都是一種信息。知識也是一種信息,是經過人們提煉、加工、系統化了的信息。

2、信息的特點

信息是活的,是在不斷擴充的。牛頓是偉大的科學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牛頓那個時代,就會感到那時的信息少得可憐。也可以預計,再過30年、100年,信息會多得令人吃驚。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用得越多,用處也越大。

信息是可以壓縮與還原的。比如,很多復雜的現象,可以歸納成一條簡明的定律;一大堆數據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表達。這就是說,人們能夠對信息進行集中、綜合和概括。同時,也能將壓縮了的信息展開。

信息是可以存貯的。信息有一定的載體,遠古時代人們只能用大腦來保存信息,後來有了文字,就用文字來記存各種信息。人們把文字鐫刻在物質載體上,例如古巴比倫的泥板、古埃及的莎草紙,古代中國的青銅鼎、竹簡、布帛等,以及在任何古代民族可見的石碑、石刻等等,大凡物質的東西都可以用符號的方式記錄信息,因如,信息可以通過載體儲存和傳播。除此之外,信息還可以藉助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進行傳遞。今天,人們還可以用電子計算機及其他自動裝置保存信息。

信息也是需要加工的。例如,4×6-7=17,就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加工。等號左側是原始信息,右側是加了工的信息。將英語譯成漢語,也是信息加工。英語是原料,漢語是成品;後者對中國人更有用。此外,像經營決策、情報檢索、資料分析、自動控制,甚至下棋、打撲克都是一種信息加工。

信息處理是指將信息縮小、放大、分類、編輯、分析、計算,加工成某種要求的數據形式,如繪制圖形、列印報表等。

過去,信息加工大多依靠人的大腦來完成。在信息量小、變化緩慢的時代,大腦還能對付。到了今天,信息迅速膨脹,瞬息萬變,競爭激烈,只依靠大腦進行信息加工已經不行了,信息加工也要機械化自動化,就非用機器不行了。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就是用來進行信息加工的機器,它能夠以超凡的速度、驚人的記憶力,來完成大腦所無法完成的信息加工。加工業的發展,建立了以各種機器為基礎的工業,帶來了工業化的社會。信息加工的不斷發展,毫無疑問,將建立起以各種電腦為基礎的信息工業,將人類引入信息化的社會。

3、信息的傳輸

靜止的信息本身並沒有實際意義。信息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發揮效益。只有當信息藉助與載體進行傳播的時候,才具有了實際意義。通過信息交流,人們能夠了解別人,認識世界,並傳達自己的思想,正是信息的廣泛傳播,賦予了人類區別於任何其他動物具有了發達的智慧,改變著這個世界,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人類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人的身體本身,人們使用手、臉等身體部位來進行動作、表情等非語言傳播。然後才產生了語言。一些人類學家認為,語言是在10萬年前出現的。

大約紀元前2萬年左右,人類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作品今天在法國北部的山洞裡依舊可見。他們在這些洞壁上留下了馴鹿、野馬和一些滅絕的動物的繪畫。在史前的不同時期,這些壁畫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創造力的人類創作的,是史前人類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們還在樹上刻標記以指明路線,用堆石頭表示方向或邊界。在有文字以前的社會中,人類把表達深遠意義的裝飾性圖案做在陶器、編織物、雕刻和其他簡陋的日常用品上。

烽煙和旗鼓曾是古代遠距離傳播的重要媒介,烽煙用於示警,旗鼓用於指揮進退。中國的《孫子兵法》所說的「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指的就是這種情況。盡管有這些媒介,文字出現前人類超越面對面傳播的能力還是極為有限。人類除了木頭、樹皮、獸皮或石頭上的那些圖畫以外幾乎沒有跨越時間的東西。視力、聽力和氣象條件限制了他們遠距離傳播的能力。如當時的人們只能在白天有利的天氣條件下看到遠方的煙火信號。

電子媒介的出現是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綜合產物。19世紀後半葉由於電的發現和無線電技術的發展,開始誕生了一大批電子媒介,電訊、電話、電影、廣播、電視等等都是19世紀至20世紀人類的偉大發明。電子媒介對人類社會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1899年3月28日,義大利科學家成功地將一份電報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發至法國,1901年又完成了橫越大西洋的無線電報的發收。

在此期間另一項偉大的發明是貝爾發明的電話。當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鋪設成功,連接了大西洋兩岸歐洲與美洲時,這兩個大陸上的人們舉行了十九世紀最大規模的狂歡,以慶祝這項偉大的發明。

電視的誕生

電視的出現是媒介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通過無線電波或通過導線向廣大地區播送音響、圖像節目的傳播媒介,統稱為廣播。只播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播送圖像和聲音的稱為電視廣播。也就是說,廣義上講廣播包括了單有聲音的廣播及聲音與圖像並存的電視,也包括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

1925年,英國科學家貝爾德成功地完成了傳送和接收畫面的實驗。1926年1月26日,科學家在倫敦作公開的示範表演,震驚了世界。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播出黑白電視的國家。貝爾德也因為對電視發展的傑出貢獻,被稱為「電視之父」。

彩色電視的普及

20世紀50年代初,最具意義的是彩色電視的興起。美國於1940年首先完成了彩色電視的發明,1954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首先正式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日本也於1960年正式播放彩色電視節目。中國於1973年播放彩色電視節目。電視信號在地面傳送是用微波傳送的。

網路媒介

電腦作為網路媒介,一問世即倍受青睞,發展迅速,以致有人預言:以電腦為主體的電子報刊將取代普通報刊,新型網路媒介將取代大眾媒介。

網路媒介有三個顯著特點:(1)高度的綜合性。它將電腦、聲像、通信技術合為一體,是計算機、電視機、錄像機、錄放機、VCD機、電話機、游戲機、傳真機、列印機、電子信箱等媒介的性能大綜合,同時又是書籍、雜志、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介的優點大綜合。(2)充分的交互性。過去的人際傳播是「點對點」的「對話式」雙向傳播,大眾傳播是「點對面」的「獨白式」單向傳播,·網路媒介為人類傳播活動提供了第三種傳播形式——電子「互動式」的網路傳播。這種傳播既綜合了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特點與優勢,又不是兩者簡單的整合和延伸,而是一種全新的創造。目前的交互形式有:互動式CD、互動式電視、電子信箱、電腦購物、電腦會診、電腦查詢、網路電話、網路討論、口聲郵遞、自學輔導等。(3)方便性和快捷性。通過網路媒介傳遞和交流信息,不需要紙張,不需要印刷、投遞,也不需要廣播電視節目發射時的昂貴而復雜的設備,它是將訊息撥號進網,在通訊線路上進行自由傳送,不分地區、不論國界,隨傳隨至,既方便快捷,又省錢省力。

網路媒介本來是科學家及大學之間的快速而便宜的通訊工具,今天正變成為像電台和電視台一樣的大眾傳播媒介。這種媒介「將把千百萬大腦產生的知識和信息創造性地聯系起來;人們將創造新的、不曾預料的概念和圖像,這些概念和圖像可以回答我們想知道的東西。」所以,盡管網路媒介的發展面臨「不安全、被盜看盜聽和篡改」三大威脅,出現了「色情、暴力和反政治」的有害內容,但人類不會因噎廢食,也許網路媒介不久會成為一種既自由又守紀的新型媒介,並繼續與其它媒介共同成為有益無害的「社會公器」。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用烽火、用快馬等等,

將一個信息從倫敦送到紐約

信息傳輸的時期
傳輸方法
從發送到接收的時間間隔

1750年
帆船
6到9個星期

1840年
快速帆船
大約12天

1858年
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電報
數秒

1970年
第一個跨海直撥電話
即刻

1990年
電子計算機網路
即刻甚至更快

兩千多年來,人們不斷更新、改進傳遞信息的方法。直到近代交通工具問世,世界上才形成龐大的郵政系統,信件報紙甚至包裹都可以通過火車、輪船、飛機運往世界各地。

但是,以往的改進只著眼於通信的方式,而電報、電話、廣播的出現,則使信息完全脫離了信件的形式。1844年,莫爾發明了電報。後來,貝爾和沃特林發明了電話。

1902年,史特波菲德又發明了無線電廣播。這樣,信息變成電磁波發送出去,幾乎在發送信息的同時,人們就可以通過收報機、電話機、收音機了解到消息的內容,這可真是通信史上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啊!

人們仍然不滿足,他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電報電話日益普及,輸送信息的電線電纜像狹窄擁擠的公路一樣,經常「堵車」,不是占線就是串線。於是,科學家想出了激光通信的辦法:一束光纖通信的容量是銅線的25萬倍,一條光纜可以通一億條線路。就是說,兩億人可以同時通話而互不幹擾。激光通信被迅速採用,20世紀80年代末,跨越大西洋的6000公裏海底光纜已經鋪設完工。

1993年,美國人阿爾·貝爾又提議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把工廠、礦山、鐵路、學校、商店、銀行、圖書館、旅遊景點、文藝單位、研究部門、政府部門以及家庭的計算機聯網,讓人們可以隨時接受到任何地方傳播出的文字、聲音和圖像。這個提議受到各國的重視,信息產業得到飛速發展。僅僅過了幾年,信息網路就已經覆蓋了許多國家和地區,「天涯若比鄰」已經不再是夢想。

Ⅸ 通過「走進信息世界」的綜合性學習,你一定有許多感想與收獲吧!把它寫下來,要求350字至400字

學習了「走進信息復世界」這個制綜合性學習,讓我懂得了:信息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在課內也好,還是在課外也罷,都有信息存在。

在課堂上,老師傳授給我們知識,這是信息;校園內,聽學校領導講話,這是信息;課外,看電視、上網、與朋友交談,這也是信息……

早在27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便發明了幾種傳遞信息的方式――烽火。烽火,俗稱「狼煙」,是用干狼糞作燃料來焚燒的一種工具,主要用來傳送軍情。另一種方式――驛差,傳送的消息決對十分准確。到了近代,科學更是發達。19世紀30年代,莫爾斯發明了電報。後來,貝爾又發明了電話,這使信息傳遞更快了。1984年,隨著第一台多煤體電子計算機的誕生,人們便由1993年踏上了「信息高速路」。如今,計算機飛速發展,幾乎每隔十年就會更新一代,讓人們傳遞信息能更快捷、方便。

21世紀,是信息世界,讓我們學好知識,創造美好的明天
煙霧繚繞,夢一般的感覺……那是色彩的世界:紫色的蝴蝶振翅起舞,溢出清香,輕、柔;層層漣漪,盪漾出晶瑩的雨暈,靈、清;空氣不會凝固,夕陽的余輝穿過蟬翼,劃過紫色的水晶洞,劃破寂靜,閃現出七色彩虹,這些都是從那精彩、美麗的光世界中所探尋出來的

Ⅹ 《走進信息世界》的手抄報!!!!!!

(一)關於信息的知識

1、什麼是信息

信息的定義

對於信息的定義呈現出多定義而又無定論的局面,這一局面的形成是由於觀察事物的多維視野造成的。多維視野是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橫向科學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不同學科有不同的信息定義,即使是同一學科也可能出現差異很大的命題。在信息的定義這一問題上,也是如此,自然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中所說的信息常常不是一回事,前者多指數據、指令,後者多指消息、情報,但即便如此,同屬社會科學的消息、情報與信息也有一定的差距。

信息化的創始人香農和韋弗1948年在《通信的數學理論》中指出:「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information)。」這一定義是從通信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信息概念的,排除了信息的語義因素的定義,不考慮信息的含義價值,特指一種形式信息和統計概率信息因此不能直接用於研究人類的信息傳播。但這一定義指出了信息的一個價值——減少不確定性,這是信息的認知知識功能,即當一個信息為人們所感知和確認後,這一信息就成為一定意義上的知識,形成後的知識又可以作為信息來傳遞(冗餘信息);而尚未被認識的原始,則成為人們努力探討的對象,在尚未認識它們之前還不是知識(未知信息)。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對信息的定義是:「信息就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且使這種適應所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這一定義深入到了人與世界的交換關系,涉及交換內容,因此比前一個定義更適合用於研究探索人類的信息傳播。

這一定義的貢獻與缺陷都是明顯的。一方面,他確認了信息是人類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間的橋梁,客觀世界作用於主觀世界,主觀世界反作用於客觀世界,都必須依靠信息的媒介作用,人的大腦是個信息處理中心,在不斷地接受、處理、儲存來自人體內部和外部的種種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來改造成客觀世界。但另一方面,這個定義將凡是我們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都稱為信息,我們知道世界由物質、能量和信息組成,三者密切相關,但各不相同,信息雖然具有物質屬性,但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同樣,信息可以轉化為能量、但不是能量本身,信息是由事物發出的信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

我國國家標准GB489885《情報與文獻工作詞彙基本術語》中,關於「信息」的解釋是:「Information物質存在的一種方式、形態或運動狀態,也是事物的一種普遍屬性,一般指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減少。」

這個定義首先明確了信息的本質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物質實體本身。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體本身和人類社會,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運動的物質,必然會產生相互作用和影響,從而引起物質結構、數量等多方面的變化,事物的這些變化,便成為信息產生的物質基礎。因此,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發出的數據、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

這個定義中首先彌補了資訊理論中對信息定義的特定指向性——即只描述了非人類、非語義層的信息概念,把信息這一概念放到人類社會以及人類交往中考察,也糾正了控制論信息定義中對信息概念的泛化傾向,繼而明確指出信息是物質的屬性,而不是事物本身,是由事物發出的消息、指令、數據、信號等所包含的內容,是數據、消息中的意義。

同時,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的認知知識的功能,即能減少不確定性的能力,可以說,信息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對獲得信息進行處理並使之系統化的結果。這一功能是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人類解釋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重要途徑,知識的積累、科技的發展進步、經濟文化的繁榮,都離不開信息的這一功能,經過大腦對信息的鑒別、篩選、歸納、提煉和存儲,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逐步深入,人類逐步進化、進步、發展。

其次,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是指數據與消息中所包含的意義,是數據與消息這樣的訊息中所包含的內容,區分了信息與訊息,從結構上使信息的概念更加准確。

《辭海》:信息是指對消息接受者來說預先不知道的報道。

心理學:信息是存在於意識之外的東西,它存在於自然界、印刷品、硬碟以及空氣之中。

描述定義:信息是用語言、文字、數字、符號、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傳遞的內容。

從測量角度:信息是事物特性的可轉換量和實際轉換量的綜合量度。

人腦的大部分信息是通過視覺和感覺器官獲得的。信息,不是新冒出來的事物,本來就廣泛存在於自然與社會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依靠太陽東升西落帶來的信息確定時間的。南雁告春,是動物帶來了春天的信息;一葉知秋,是植物送來了秋天的信息。

學生坐在教室里學習,與親友、朋友們通信,看電影、電視,也是在接受信息。信息包含了人們以往不知道或者不能確定的東西。因此,消息、新聞、報道、資料、情報都是一種信息。知識也是一種信息,是經過人們提煉、加工、系統化了的信息。

2、信息的特點

信息是活的,是在不斷擴充的。牛頓是偉大的科學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牛頓那個時代,就會感到那時的信息少得可憐。也可以預計,再過30年、100年,信息會多得令人吃驚。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用得越多,用處也越大。

信息是可以壓縮與還原的。比如,很多復雜的現象,可以歸納成一條簡明的定律;一大堆數據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表達。這就是說,人們能夠對信息進行集中、綜合和概括。同時,也能將壓縮了的信息展開。

信息是可以存貯的。信息有一定的載體,遠古時代人們只能用大腦來保存信息,後來有了文字,就用文字來記存各種信息。人們把文字鐫刻在物質載體上,例如古巴比倫的泥板、古埃及的莎草紙,古代中國的青銅鼎、竹簡、布帛等,以及在任何古代民族可見的石碑、石刻等等,大凡物質的東西都可以用符號的方式記錄信息,因如,信息可以通過載體儲存和傳播。除此之外,信息還可以藉助圖象、聲音、情景、表情、狀態等方式進行傳遞。今天,人們還可以用電子計算機及其他自動裝置保存信息。

信息也是需要加工的。例如,4×6-7=17,就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加工。等號左側是原始信息,右側是加了工的信息。將英語譯成漢語,也是信息加工。英語是原料,漢語是成品;後者對中國人更有用。此外,像經營決策、情報檢索、資料分析、自動控制,甚至下棋、打撲克都是一種信息加工。

信息處理是指將信息縮小、放大、分類、編輯、分析、計算,加工成某種要求的數據形式,如繪制圖形、列印報表等。

過去,信息加工大多依靠人的大腦來完成。在信息量小、變化緩慢的時代,大腦還能對付。到了今天,信息迅速膨脹,瞬息萬變,競爭激烈,只依靠大腦進行信息加工已經不行了,信息加工也要機械化自動化,就非用機器不行了。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就是用來進行信息加工的機器,它能夠以超凡的速度、驚人的記憶力,來完成大腦所無法完成的信息加工。加工業的發展,建立了以各種機器為基礎的工業,帶來了工業化的社會。信息加工的不斷發展,毫無疑問,將建立起以各種電腦為基礎的信息工業,將人類引入信息化的社會。

3、信息的傳輸

靜止的信息本身並沒有實際意義。信息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發揮效益。只有當信息藉助與載體進行傳播的時候,才具有了實際意義。通過信息交流,人們能夠了解別人,認識世界,並傳達自己的思想,正是信息的廣泛傳播,賦予了人類區別於任何其他動物具有了發達的智慧,改變著這個世界,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人類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人的身體本身,人們使用手、臉等身體部位來進行動作、表情等非語言傳播。然後才產生了語言。一些人類學家認為,語言是在10萬年前出現的。

大約紀元前2萬年左右,人類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作品今天在法國北部的山洞裡依舊可見。他們在這些洞壁上留下了馴鹿、野馬和一些滅絕的動物的繪畫。在史前的不同時期,這些壁畫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創造力的人類創作的,是史前人類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們還在樹上刻標記以指明路線,用堆石頭表示方向或邊界。在有文字以前的社會中,人類把表達深遠意義的裝飾性圖案做在陶器、編織物、雕刻和其他簡陋的日常用品上。

烽煙和旗鼓曾是古代遠距離傳播的重要媒介,烽煙用於示警,旗鼓用於指揮進退。中國的《孫子兵法》所說的「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指的就是這種情況。盡管有這些媒介,文字出現前人類超越面對面傳播的能力還是極為有限。人類除了木頭、樹皮、獸皮或石頭上的那些圖畫以外幾乎沒有跨越時間的東西。視力、聽力和氣象條件限制了他們遠距離傳播的能力。如當時的人們只能在白天有利的天氣條件下看到遠方的煙火信號。

電子媒介的出現是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綜合產物。19世紀後半葉由於電的發現和無線電技術的發展,開始誕生了一大批電子媒介,電訊、電話、電影、廣播、電視等等都是19世紀至20世紀人類的偉大發明。電子媒介對人類社會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1899年3月28日,義大利科學家成功地將一份電報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發至法國,1901年又完成了橫越大西洋的無線電報的發收。

在此期間另一項偉大的發明是貝爾發明的電話。當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鋪設成功,連接了大西洋兩岸歐洲與美洲時,這兩個大陸上的人們舉行了十九世紀最大規模的狂歡,以慶祝這項偉大的發明。

電視的誕生

電視的出現是媒介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通過無線電波或通過導線向廣大地區播送音響、圖像節目的傳播媒介,統稱為廣播。只播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播送圖像和聲音的稱為電視廣播。也就是說,廣義上講廣播包括了單有聲音的廣播及聲音與圖像並存的電視,也包括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

1925年,英國科學家貝爾德成功地完成了傳送和接收畫面的實驗。1926年1月26日,科學家在倫敦作公開的示範表演,震驚了世界。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播出黑白電視的國家。貝爾德也因為對電視發展的傑出貢獻,被稱為「電視之父」。

彩色電視的普及

20世紀50年代初,最具意義的是彩色電視的興起。美國於1940年首先完成了彩色電視的發明,1954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首先正式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日本也於1960年正式播放彩色電視節目。中國於1973年播放彩色電視節目。電視信號在地面傳送是用微波傳送的。

網路媒介

電腦作為網路媒介,一問世即倍受青睞,發展迅速,以致有人預言:以電腦為主體的電子報刊將取代普通報刊,新型網路媒介將取代大眾媒介。

網路媒介有三個顯著特點:(1)高度的綜合性。它將電腦、聲像、通信技術合為一體,是計算機、電視機、錄像機、錄放機、VCD機、電話機、游戲機、傳真機、列印機、電子信箱等媒介的性能大綜合,同時又是書籍、雜志、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介的優點大綜合。(2)充分的交互性。過去的人際傳播是「點對點」的「對話式」雙向傳播,大眾傳播是「點對面」的「獨白式」單向傳播,·網路媒介為人類傳播活動提供了第三種傳播形式——電子「互動式」的網路傳播。這種傳播既綜合了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特點與優勢,又不是兩者簡單的整合和延伸,而是一種全新的創造。目前的交互形式有:互動式CD、互動式電視、電子信箱、電腦購物、電腦會診、電腦查詢、網路電話、網路討論、口聲郵遞、自學輔導等。(3)方便性和快捷性。通過網路媒介傳遞和交流信息,不需要紙張,不需要印刷、投遞,也不需要廣播電視節目發射時的昂貴而復雜的設備,它是將訊息撥號進網,在通訊線路上進行自由傳送,不分地區、不論國界,隨傳隨至,既方便快捷,又省錢省力。

網路媒介本來是科學家及大學之間的快速而便宜的通訊工具,今天正變成為像電台和電視台一樣的大眾傳播媒介。這種媒介「將把千百萬大腦產生的知識和信息創造性地聯系起來;人們將創造新的、不曾預料的概念和圖像,這些概念和圖像可以回答我們想知道的東西。」所以,盡管網路媒介的發展面臨「不安全、被盜看盜聽和篡改」三大威脅,出現了「色情、暴力和反政治」的有害內容,但人類不會因噎廢食,也許網路媒介不久會成為一種既自由又守紀的新型媒介,並繼續與其它媒介共同成為有益無害的「社會公器」。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用烽火、用快馬等等,

將一個信息從倫敦送到紐約

信息傳輸的時期
傳輸方法
從發送到接收的時間間隔

1750年
帆船
6到9個星期

1840年
快速帆船
大約12天

1858年
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電報
數秒

1970年
第一個跨海直撥電話
即刻

1990年
電子計算機網路
即刻甚至更快

兩千多年來,人們不斷更新、改進傳遞信息的方法。直到近代交通工具問世,世界上才形成龐大的郵政系統,信件報紙甚至包裹都可以通過火車、輪船、飛機運往世界各地。

但是,以往的改進只著眼於通信的方式,而電報、電話、廣播的出現,則使信息完全脫離了信件的形式。1844年,莫爾發明了電報。後來,貝爾和沃特林發明了電話。

1902年,史特波菲德又發明了無線電廣播。這樣,信息變成電磁波發送出去,幾乎在發送信息的同時,人們就可以通過收報機、電話機、收音機了解到消息的內容,這可真是通信史上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啊!

人們仍然不滿足,他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電報電話日益普及,輸送信息的電線電纜像狹窄擁擠的公路一樣,經常「堵車」,不是占線就是串線。於是,科學家想出了激光通信的辦法:一束光纖通信的容量是銅線的25萬倍,一條光纜可以通一億條線路。就是說,兩億人可以同時通話而互不幹擾。激光通信被迅速採用,20世紀80年代末,跨越大西洋的6000公裏海底光纜已經鋪設完工。

1993年,美國人阿爾·貝爾又提議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把工廠、礦山、鐵路、學校、商店、銀行、圖書館、旅遊景點、文藝單位、研究部門、政府部門以及家庭的計算機聯網,讓人們可以隨時接受到任何地方傳播出的文字、聲音和圖像。這個提議受到各國的重視,信息產業得到飛速發展。僅僅過了幾年,信息網路就已經覆蓋了許多國家和地區,「天涯若比鄰」已經不再是夢想。

閱讀全文

與走近信息世界研究報告教學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