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我校語文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關鍵詞: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
(一)模式的理論基礎及指導思想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灌輸知識的方式,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主動獲取知識。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將課堂教學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和創造者。我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提煉,依據學科特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和歸宿,構建了「創設情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能讓學生逐步由以教師主導的「他主學習」,走向以獨立自學為主的「自主學習」,最後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目的。
(二)模式的教學程序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流程如下:
教師 學生
創設情境 明確目標
分層指導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總結評價
1.創設情境:通過各種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拉近語言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死的語言成為活的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錄像、動畫片、學生表演等多種方式,以活動為載體,設疑激趣,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如在《ai ei ui》一課識字部分的教學中,導入時播放《春天在哪裡》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並利用書中的情境圖和兒歌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之中鞏固了知識。
2.自主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知識,教師分層指導,有針對性地啟發、引導學生圍繞目標進行觀察、閱讀、思考、嘗試、聯系等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去分析、解決問題。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最初教師的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後逐漸減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經驗來記憶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如在識「白」字時,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來學習,有的會聯系英語中的「white」來記憶;有的從字形上觀察說,白字像一個打開的易拉罐,當我喝飲料時,就會想到這個字……學生不但思維更加活躍,而且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也增強了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共同研討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包括同桌互幫式、四人小組研討式、多人小組寫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據學習的具體內容及具體條件,安排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在小組交流,然後派代表在全班匯報。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討論中所提出的疑問,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發展多向思維。師生關系應是解決難題的合作關系,教師要善於運用誘導的語言,緊扣目標,引導學生逐層深化,激活學生的思路。
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三)模式的教學策略
1.氛圍和諧的策略。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應建立在新型的師生關繫上,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要與學生互動,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學生對話,要用激勵性語言來鼓勵評價學生,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植自信,獲取成就感。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
2.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是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的設計不單單是問題本身的設計,還包括問題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採取:
(1)聯系學生原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3.群體討論。
4.交流合作策略。
(1)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提出討論,交流的內容和要求並加以有效指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印象加深,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和片面的認識。
(2)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加強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交流和問題,可擴大參與面,組織組際交流、互查、競賽討論等。
(四)教學模式的評價
1.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一教學模式,其突出特點是在教學活動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2.閃現學生個性。
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閃現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策略,能表達出不拘泥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嘗試多向思維,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3.凸現學生創新性。
在學習中,學生敢於質疑問難,敢於標新立異,有競爭意識。
4.體現合作成功。
這一模式,通過「學習共同體」實現人與人的溝通,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達、交流、評價、吸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
5.構建了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多向的思維交流,師生互動,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五)模式的特點及優勢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實現了五個轉變:(1)變僅以掌握課本知識為目的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充分和諧地發展;(2)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式學習;(3)改變追求唯一結論的封閉式教學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互相研究,進行多向思維,鼓勵標新立異的開放式教學;(4)變教師講學生聽的靜態教學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的動態教學;(5)變教法的單一性為多種方法結合,綜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性地利用。
參考文獻:1、《教育理論》
2、《教學法研究》
『貳』 小學教師教學論文怎樣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
教育----是你、我、他、每個人都必經歷的一件「人生大事」。對我們的人生起著重大的決定作用。過去,是我的父母為我的教育問題操心;現在,是為人父母的我,為我的孩子的教育問題操心。教育,這個詞面太大,作為父母的我沒什麼大文化,但我知道,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是培養孩子「好的教育」的重中之重。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子。家長,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名角色。因此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是孩子良好習慣的設計者和培育者。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要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家長本身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以,家長應在平時要注意以好的言行影響孩子,為孩子創造一個有素養和溫暖的家庭生活環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父母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棒,很認真,讓孩子對家長敬仰和崇拜的感覺。這樣,孩子便會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學習、模仿父母。學到家長對待工作、對待生活的優良品質和好的習慣。因此,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自己一定要做好表率,這樣你的言語對孩子來說才有力度和說服力。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在家庭著手。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在家聚眾打牌,不在孩子做功課的時候看電視,總之,在家盡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響孩子學習的事。再者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好的習慣與較強的時間觀念是分不開的,因此,必須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時間規定,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家庭作息時間表,督促孩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按時到校上課、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使孩子逐步學會在時間的制約下調整自己的行為。切記,這些時間規范一般不要隨意更改。星期一至星期五,是孩子在校學習的時間,應全身心都投入到學習與休息中去,所以盡量不讓孩子看電視,學習完應早點休息為第二天的學習做准備。周六、日每天以看些電視,時間上不要太長,每天一個半小時左右就行。除了看電視,做一些戶外活動很重要。每天帶孩子做他特別感興趣的事,如打籃球、滑滑輪、逛公園等活動,以鬆弛孩子一周的緊張學習所帶來的精神壓力,以防止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溫故而知新」,這個常識大家都知道,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復習和預習。復習就是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重新過目一遍,再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然後把寫完的作業仔細檢查一遍;最後,把下堂課要學的知識預習一遍,對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通過字典來掌握,對不懂的問題做上標記,以便下堂課上注意聽老師講解。家長要經常對孩子行為進行督促和指導,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這個習慣會提高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還要養成經常閱讀的習慣。當孩子有閱讀的願望時,家長要積極配合孩子,和孩子互動閱讀,更好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真正的「悅讀「。當然,還要培養和強化孩子自我管理和獨立的意識。從小就慢慢學會自己管理好自己,在生活中,家長應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堅持自己穿衣、疊被、整理學慣用品,主動學習等,這樣天長日久孩子的自理和學習意識就會不斷加強,家長就不用再為孩子的學習勞心費神了。總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培養孩子成才的關鍵,作為家長的我會和孩子一起努力奮斗的。
『叄』 小學教師怎樣進行教學論文寫作
一、明確一種認識
寫論文,是教師提升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是教師自己能夠把握回的成長方式。從關注的內容看答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從論文的形式看理論探討型、實證研究型、經驗總結型(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隨筆、個案分析)
二、把握兩大原則
1.角度要小
建議:宜小不宜大,小題大做。
2.觀點要新(1) 不選熱門話題(2) 不講膚淺觀點建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實
『肆』 如何提升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論文
如何提升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論
了解分析,對待
的
『伍』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管理的論文
教師進入課堂時,首先要樹立「心中要有火力點」的概念。每一個班都有一、兩個較調皮的學生,也就是這個班的火力點,所謂擒賊先擒王,找准、控制好這個火力點也就控制好了這個班,就能有針對性地採用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紀律控制。
(1)注視法:在課堂上發現有學生不守紀律時,教師採用注視的方式引起該學生集中注意力,突出眼神,以達到控制課堂的目的。
(2)暗示法:用暗示的方式來控制紀律的方法叫暗示法。如走近學生敲敲桌子或拍拍學生,暗示其注意;或走到正在自由說話的學生旁邊,放高音量;目光移開不守紀律的學生然後說『有幾個小朋友沒看老師的表情,是不是很難看呀』等等方式。
(3)提問法:在課堂上發現學生精力不集中時,用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老師已准備提問的問題進行提問,以引起其注意的方法叫提問法。
(4)威脅法:用其它方法無法解決問題時,可用威脅的手段來控制紀律。此方法一般不採用。使用時要注意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要打消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5)隔離法:採取隔離的方式來分散火力點從而控制紀律的方法。如兩個學生打架、打鬧時,可採取前後或左右分開他們的做法。如在座位排列上可以稍加調整,男女隔開或動靜搭配坐。
(6)無聲法:在大多數學生注意力分散時,老師突然表情嚴肅,以無聲的方式,靜坐1分鍾,以示警告,達到控制課堂的目的。
(7)獎勵法:運用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和表揚學生或表揚個別引起全班注意的方法。如板書上的獎勵制度,獎星星,頭飾等。
(8)吸引法:以優美的板書,良好的教態,生動活潑的教學組織來吸引學生的方法。在小星星教學中是最常用、最好和方法。
(9)歌曲法:用輕快,調節氣氛的歌曲來收攏學生的注意力,如sleeping;wakeup;payattention,××等。
(10)口號法:用激勵人心的口號鼓舞學生士氣,激發學生愛學習,團結友愛的激情。如comeon,comeon;everybody,everybody頂呱呱;Iwillworkhard等。
(二)課後與學生交朋友,放低姿態與學生成為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學生在今後的教學中會很配合老師的工作。
(三)新老師在接一個新班時,1-2節課內要熟悉全班同學的面孔,3至4節課內要記住全班學生的名字,5至6節課要能發現學生的個性。
(四)凡在課堂上發現紀律不好時,一定要停頓下來進行整頓,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陸』 如何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管理的論文
合理運用課堂時間,藉助生活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對內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容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教學行為的評價,是教學價值的表現。在劉校長提出的「20+20練習型教學模式」的倡議中,我在低段的數學教學中是這樣實施的:
前20分鍾是精講部分,以教師的主導、引領為主,後20分鍾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鞏固練習、內化所學為主。這樣分配時間是因為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等重要,可以將一個知識體系或一個章節的內容以教師主導、引領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進行一比一的時間分配。
『柒』 關於小學教育的教學管理論文,急!!!!!!
教學工作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要提高質量必須靠管理,教學工作是個系統工程,它由多個要素構成,要發揮教學的整體功能也要靠管理。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要對教和學的眾多環節實行控制,取得效益還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門科學,要想搞好教學管理,必須認真探索教學管理的科學化之路,幾年來我們在教學管理的科學化道路上進行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它們概括起來有四條:一是以質量為中心實行全面管理;二是以規范化為內容實行制度化管理;三是健全檢查、評價、激勵機制,實行效率管理;四是以民主和科研為手段實行科學管理。
一、以質量為中心實行全面管理
在教學管理中必須樹立質量中心觀念和全面管理觀念,因為提高質量是教學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學管理追求的目標,還是檢驗教學管理效果的標准,所以質量應該成為管理的中心。而質量的提高又必須通過全面管理來實現。質量是教學各項工作的綜合效果的表現,離開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質量的提高。因此,以質量為中心實行全面管理應該成為教學管理的一大原則。
什麼叫全項管理?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系統的兩大要素,教和學是教學工作的兩個基本方面,教學質量由教的質量和學的質量決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學的管理,並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1.教的管理
決定教的質量的因素有三方面,即教師素質(包括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教學環節質量和教學研究。所以,我們在教的管理上就緊緊抓住了教師素質提高,教學環節和教研工作三個方面。
第一、教師素質提高。重點學校的教師隊伍應該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扎實的業 務功,較高的教學水平和現代教學的理論修養,並且應該有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師的業務進修和繼續教育,以便更新知識提高素養,使他們的知識層次和業務水平都上一個新台階,以適應現代化教學高要求的需要。我們特別重視骨幹教師的外出考察和參加高層次的研討交流活動。我們認為這是培養高水平教師的重要途徑。二是進行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教育理論貧乏,教育思想陳舊是我校教師中普遍存在的問 題,也是阻礙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論的再學習就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我們把教育理論的學習規定為教研組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指定學習書目,安排時間,並制定了檢查措施。為了推動教育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我們還請教育科研部門專家開設系列講座,舉行專題研討,集中解決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問題。另外還請各方面的人士來校傳遞科技方面、改革開放方面、教學改革方面國內外的各種信息,活躍了思想,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認識,促進了思想觀念的更新。三是開展教學經驗總結活動。對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總結是提高的途徑。因此,我們把總結規定為教學工作的一個環節,把每人每學年撰寫一篇論文作為制度貫徹執行,並把論文作為教師教學成果的組成部分,認真評選、獎勵並記入本人的教學檔案,同教學成績一樣成為教師職務評定、評選和提乾的依據。對教師隊伍的提高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教學環節的管理。教學諸環節的管理中我們突出了課堂教學的環節。對課堂效益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的能力和水平,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來自教學的研討活動,通過研討深化對教學規律的認識、探討共同問題的解決,探索舊的教學方法 的改革,開辟新的教學途徑。而舉行各種公開課是開展這種研討和探索的極好形式。通過幾年的實踐我校逐漸形成了系列公開課的制度。這些公開課按檔次、目的和內容形式的不同分為三類。一類叫觀摩課,這是最高層次的公開課,請高水平的教師擔任,在全校范圍內舉行。目的和作用有三:一是展示特色,鼓勵創造特色;二是展示教改成果,推動教學改革;三是樹立典型,指導教學。這類課每學期文、理科各舉行一次。另一類叫研究課。由教研組安排,推薦本學科專題研究承擔者或由較高水平的教師擔任,目的是開展專題研究或成為本學科存在問題的解決進行探索。這類課在教研組范 圍舉行,每學期2-3次。對這類課要求是,要選擇有價值的課題,對課堂教學要進行集體設計,課後對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第三類叫試驗課。這類課在備課組內舉行,每學期每人一課,目的是實現課堂教學研究的群眾化,把全體教師都吸引到教學改革的研究中來。這三個層次的公開課均實行一課一研討的辦法,就是每次公開課後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討會。這樣就形成了每學期的公開課系列和研討系列,每學期全校僅校級和學科級的公開課就有20多個,要舉辦20多次研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教學質量和教師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