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有效利用網路資源在小學數學中的教學
引導學生對數學的嚮往,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然而興趣和動機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運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僅是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年、月、日」這一內容時,教師利用網上資源用微機顯示出色彩鮮艷的太陽、月亮、地球三顆星球運行的規律,即地球繞太陽一周是一年,月亮繞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繞地軸自轉一周為一日,生動的動畫形式把學生帶進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來歷,同時學生對年、月、日怎樣形成的,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產生了疑問,可見,用多媒體技術演示誘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濃厚興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慾望也油然而生。
這充分說明,應用網路資源,巧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興趣材料,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與方法,而這正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比擬的。
2. 在教學中如何利用網路資源
然而,有一部分農村學校存在資源閑置現象:遠程教學設備擺放整整齊齊,師生很少用,幾乎成了一種擺設,教師仍舊拿著幾只粉筆、一本書上課。初中生重視學習中考科目,其餘的科目敷衍了事;小學生一天到晚除了語文、數學還是語文、數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室外乒乓球台下長滿雜草,室內乒乓球桌當成了辦公桌,甚至當成了餐桌;實驗室里的器材、物品落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筆者認為農村學校的這些閑置資源大有文章可做,它正是我們實施農村素質教育、豐富農村學校教育內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如何利用這些閑置資源呢?現結合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談談以下幾點具體做法: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認識到:遠程教育設備閑置在那兒,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城鄉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縮小差距,彌補農村師資力量的不足,提高農村教學質量,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快推進遠程教育資源應用步伐。於是,我們樹立了「用壞設備」的思想,「砸開」緊閉的「門鎖」,讓師生進出自由。我們以遠程教育工程應用為載體,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了遠程教育應用工作計劃,定期培訓,加強教育技術學習,明確教師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教學任務。我們建立了實施遠程教育應用獎懲制度,通過以學促教、以教促學,逐步地把遠程教育資源應用到教學實際中來。通過近年來的努力,學校中青年教師基本掌握了遠程教育資源獲取、整合和應用方法,學校能夠真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趣味性,增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隨著教師的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手段不斷得到普及,越來越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 二、敞開圖書室的大門,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更是人們的重要學習手段和途徑。只有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並會學習、善於學習,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學校一線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圖書室的重要任務之一。圖書室應該著力於發揮自身的優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每學年開始,班主任要為各班學生上好一節「利用圖書室」課,向學生介紹本校圖書室的基本情況及變化,如藏書規模、分類設置、借書還書手續和閱覽室規章制度等,並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教會學生如何利用圖書室,使他們能在書庫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讀物,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籍。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讀書方法。 老師可以利用一些課余時間,指導學生的讀書方法,交流閱讀收獲,提高讀書興趣;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育教學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怎樣選書、怎樣讀書、怎樣做讀書筆記、怎樣記憶等方法。講解讀書方法時,要求具體指導讀一本書或一類書,根據不同體裁的讀物教給不同的讀書方法。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借閱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文明現象,主要表現在對圖書亂丟亂放、亂塗亂劃、久借不還以及大聲喧嘩、不講衛生等。針對這種情況,圖書管理員應耐心做好教育工作,及時制止,用制度去規范學生的借閱行為。每學期,圖書室可根據借閱情況記載,評比優秀小讀者和優秀讀書集體,樹立榜樣,從而在讀者群體中逐步形成以文明閱覽為榮、不講閱讀道德為恥的讀書風氣。 三、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培養動手能力 幾年前,學校實驗室使用不夠正常,平時上課涉及到的實驗課就變成了講解課,升學考試涉及到的實驗,學校則會來個突擊,考哪個就臨時做哪個,而且只是面向少數尖子生。絕大多數學生很少甚至一次也沒有自己動手做過實驗,可想而知,學生的動手能力差矣。學生學習沒有一個感知過程,學習枯燥,也不利於學生智力的發展。近幾年來,我校非常重視學生實驗工作,克服經濟困難,抽取一定的經費,添置了必要的實驗器材和葯品,配備了專門實驗輔導教師,明確了各科實驗要求,凡是學校條件允許的實驗,學生必須自己做。 四、以乒乓球為載體,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於生活富裕、家庭關愛,孩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是溫室里的幼苗,經不起風吹雨打,一定數量的學生體重超常,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彎了背,視力下降,相當數量的學生早早戴上了眼鏡,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我們知道:學校的體育活動能增進師生、同學間的友誼,增進與他人交往的積極作用;能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性格;通過日常的自覺的個體運動和有組織的群體活動,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增加學生的法規意識和競爭意識;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會堅定學生的信念,煉就學生的性格,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勇於拼搏、肯於攀登的精神;能夠提高學生體質。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來到縣體育局,看到男女老少揮動乒乓球拍認真打好每一球的情景,心想:乒乓球運動適合所有學生,是一項可以普及的體育運動項目。於是學校研究決定:以乒乓球為「校球」,以乒乓球為載體,開展強身健體運動。要求人人學打乒乓球,各班組建乒乓球隊,班主任就是該班球隊教練。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同年級學生的乒乓球比賽,分別設立男女個人賽、團體賽,舉行教師乒乓球比賽。學校體育運動有聲有色地開展,逐步形成了人人會打乒乓球的局面。在課外活動時,校園內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所有的乒乓球桌旁都圍著學生,他們正在參加乒乓球健身鍛煉呢,即使學校放學了,他們也不願意離去。師生思想不斷在小球的旋轉中得到了升華,體質不斷在球桌上得到了增強。 隨著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學校投入,學校各種資源將會配齊、配足。
3. 如何利用和開發小學數學課程資源
你好摘要:因地制宜的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是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明確其概念,深入了解其促進教育成果實現的價值,剖析目前農村小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症結,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認識水平,合理有效地進行篩選利用,更好的實現課程改革目標,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鍵詞:課程資源;誤區;篩選利用;共享隨著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改變相對靜態的學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為目標。立足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發展。課程資源是這次課程改革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課程實施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更取決於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脫離課程資源的改革將無法實現課程改革目標,農村小學亦是如此。然而,現在的農村小學的語文課程可卻仍然存在「讀語文、講語文」的形式的現象。學生的語文素養無從談起。所以面對農村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這一老話題,仍需重新審視。一、走進課程資源,明確含義課程資源是形成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要素來源如:知識技能、生活經驗、活動過程與方法、學教策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等因素。課程實施的條件作用於課程,雖然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范圍和水平,如: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網路資源,人力,物力,人文環境等。③課程資源包括課程的要素來源和實施條件。課程資源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由於劃分標准不一,課程資源可劃分出不同的類型,但終究是在澄清其含義。因此,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利用學校內部課程資源,一方面加強校外課程資源的利用度,為實現課程目標保駕護航。二、走進課程資源,明確意義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豐富性、適應性、實效性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實現水平。國家基礎教育改革,充分考略我國學生生活環境,經驗背景和個性特徵方面的差別,在國家課程設置基礎上,還設有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強調學校教師富有創造性的實施新課程,更具彈性,為形成豐富高效的教學模式墊上基石。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結束了只啃課本的教育局面,沖出了狹隘教育的牢籠,讓師生生活進入教學過程,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課程下的教學,師生地位發生了變化,三尺講台再也不是教師獨演的舞台。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非常高漲,教師的工作做也富有的自主性、創新性,師生相長,為實現教育目標增添動力。三、深度剖析,走出誤區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的課程資源狀況存在相當大的差別,農村小學,特別是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在需要經濟投入較大的課程資源方面沒有優勢,此狀況下,更需要努力挖掘潛在的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意識淡薄、狹隘是影響農村小學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首要問題。誤區一: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長期以來,教材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講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馬上想到編寫教材,購買試卷,教育改革多年後,部分地區學校教學工作仍在穿新鞋走老路,未能開創全新的教育局面。理念上要打破教材作為唯一課程資源的局限,構建合理課程資源結構和功能,體現時代發展的多樣性需求。我們不主張放棄教科書,否定它的重要性,只是需要我們在教材的使用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將教材作為課程資源創造性的進行使用,結束生搬硬套的歷史,結合自身實際,切實對校內外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當巨大的課程資源庫被打開時,新的教育氣象即將生成。誤區二:身邊課程資源匱乏確實,在目前不同地域的教育情境下,課程資源相對失衡。一些農村小學在認識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的同時,卻不能發現身邊豐富的課程資源,不是想法去開發利用這些資源,而是為「讀語文、講語文」資源匱乏尋找托辭。造成大量的課程資源被閑置廢棄。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村學校在需要經濟投入較大的課程資源方面,如,網路教室,顯然沒有優勢,但不等同身邊沒有課程資源,只是對課程資源的概念尚未搞清。缺乏對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運用的意識和能力。大量的課程資源因課程資源意識淡薄狹隘而被埋沒。有效利用師生不同經歷、生活經驗、教學策略等寶貴的課程資源,充分挖掘鄉土資源。不同的教育材料教育價值確是相同的。誤區三: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無意義滿意請採納
4.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新課標提倡,通過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與世界教育的對接,因此數學教學設計的優化勢在必行。網路環境的創建為數學結構優化、學科的整合,提供了充分條件和理論支撐。我們知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而小學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應用的廣泛性的特點,與他們思維從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過渡到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形成突出矛盾,因此現代數學教育呼喚著全新的教學形式——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整合。
網路環境下,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多樣性,超文本性、網路資源豐富性,能創設一種理想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目的。那麼,如何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必然成為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標重要課題。
一、合理利用網路,優化學科整合
21世紀高質量的人才必須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關於青年一代的21世紀能力素質國際上提出包括(1)基本學習技能;(2)信息素養;(3)創新思維;(4)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這種多維度的綜合呈現的能力素質,只有通過與學科整合來實現。
作為新一輪課改的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本身與各學科、人文、社會聯系的緊密性及生活應用的廣泛性,要求我們在網路教育與學科整合設計上必須具有前瞻性和整體性,即注重學生數學知識技能培養同時,還要考慮實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力求突破學科中心、達到學科間有機滲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如在教學《三角形與圓》時,我在網路環境下,創新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定向體驗,明確目標。一開課我先用傳統的方式向每個學習小組提供充分的彩色積木,要求小朋友合作擺出好看的物體來(展開比賽),匯報擺的物件、擺的汽車、火車、樓房、動物、小朋友跳舞等,引導同學回答用了些什麼積木,正方形,三棱形、圓柱,然後提出老師有會跳舞的三稜柱,想看嗎?仔細觀察,三稜柱跳舞留下的足印有什麼特點。
第二環節網路創境,激發興趣。教室網路播放伴著樂曲節奏,屏幕上三稜柱做各種擬人舞蹈動作,每騰跳一下,底面新印下一個三角形,各種三稜柱的跳動出現大小各異的直角、銳角等腰、等邊、鈍角三角形,引導同學觀察圓柱跳舞的印跡,學習興趣盎然。三角形、圓的直觀感知,在愉悅的欣賞動畫舞蹈中,網路教育完成直觀實物到數學圖形首次抽象,樂的心向逐步形成。
第三環節網路學習,自主體驗,讓同學取出積木中喜愛的三稜柱或圓柱,看底邊特點,模底邊,猜一猜,把三稜柱或圓柱用刀橫作切開猜猜什麼結果?教室網路展播三稜柱一刀橫切開又會得到什麼圓形。圓柱形亦然,學生自己再選擇喜愛的三棱摸一摸,底面有什麼特點,把它畫下來觀察畫出圓形有特點?
第四環節網路交互,協作提升,請同學給你畫的三角形起名字,同桌討論,討論特點,(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不用三稜柱畫三角形(同學在視頻展示台上畫三角形),網路展播,同學點評,編兒歌幫助記憶,「三條邊是好朋友,緊緊拉著友誼手,我們向它來學習,團結穩定向前走」。完成三角形概念的二次抽象。
第五環節,網路練習,學科整合。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把剛在紙上畫的圓剪下來,網路展示課堂練習,同學們在微機上完成。拓展延伸,從球里找出圓來,網路課件展播一個球體,另設一活動線段,同學可操作它水平,豎著,斜著,把球切開觀察到的圓形,點擊我們的「熱點資源庫」,發現生活中圓或三角形相關事物:高高的輸電塔、紅領巾、三角架、人字木房架、茶盅、汽車輪、水桶等。學科整合,網路展播動畫人物奧特曼和布滿大小三角形,圓形裝飾的戰斗服,以故事引入,要求同學們給他戰斗服上三角形圓形美麗的顏色,比一比誰填得最美,時間最短,奧特曼的禮物送給誰,於是在美妙音樂聲中,同學用網路提供小畫筆,填顏色,爭著把自己作品發給教師機,有興趣的同學還可在網路資源庫中找出可以拖移拼組的各種彩色三角形、圓、正方形等,自己為奧特曼設計戰斗服。同學們創新火花被激活,審美的靈感涌現出來,實作本領得到訓練,信息素養得到提高。老師在展播評比同學的美麗填圖,同時,不失時機要同學數一數美麗的戰斗服上有多少個三角形,多少個圓形,致此這種容數學、美術、勞動,信息技術於一體的學科整合優化教學設計,學生主動學習熱情的再次推向高潮。
又如《年、月、日的認識》利用網路練習這一環節里,首先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巧妙引入2008北京、奧運,讓同學自己設定奧運會在幾月舉辦?談談為什麼。有的喜歡6月,六一兒童節,更有紀念意義;有的喜歡3月,那時春暖花開,讓運動員精力充沛,賽出好成績;有的喜歡10月,讓世界運動員通過國慶盛典,了解中國強盛與繁榮。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起來,再讓同學製作一張2008北京奧賽月日歷卡,同學通過網路課件,提供的2008某月1號星期幾及一些小插圖,學生動手創作當月的天日填入卡內,形成各種新穎別致的日歷卡,這樣使 情感教育、語言表達、數學知識、美的情操、信息技能優化整合,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二、合理利用網路,優化學習方式
《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新型的學習方式正是數學課改的核心。這就必須大力推進網路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現代教育專家許漢教授指出:網路環境激發自主、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目標;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習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己分析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討論,交流探究成果;拓展延伸學習內容,使探究性學習更具有自主性和創新精神,使信息技術成為開拓多元化渠道,提供廣闊空間自主學習工具,變「接受型」學習為「探究型」學習,達成學習方式的科學化。
(一)利用網路優化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內在品質,其重要特徵:自己提出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制定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與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中有情感投入,有內在動和的支持,獲得積極情感體驗;能在過程中自我調控。網路環境展現的特點和優勢尤其是友好的交互性,外部刺激的多樣性,資源的豐富性,有利於激發興趣,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把數學學習情感體驗推向高潮形成積極的樂於學習數學的心向。
如:在《圓的認識》一課,我充分運用網路創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我用網路課件動畫展示三個雜戲團的小朋友各騎著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輪子獨輪車前進,誰又快又穩?同學們回答是圓形獨輪車時,引導研究為什麼?目標鎖定圓的特點,然後教師使用傳統方法讓同學觀察活動的圓(手握一短繩,繩端連一白橡球,揮動旋轉,出現一個白色的圓,引導這個圓由什麼構成的?再用網路模擬白橡球圓周運動,每動一處,留下紅色的印跡,提供資料庫,「活動圓」的動畫片要求讓這些印跡動起來,指導同學們在第一頁距點厘米畫紅點,第2頁與定點O距R厘米,上方依次點B2,點,同樣形成B3、B4……點,仍後連續播放,我們就得到一個美麗的紅色從點到線運動的圓,這樣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互補,學生從中體驗圓是由無數個有規律點形成,感悟圓上所有點到圓心距離相等,大小與R尺寸有密切的關系。不但學生自主建構圓的初步認知,還激起學生要進一步探究半徑與面積的神密關系,濃厚興趣。
(二)利用網路優化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獲取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建構方式而獲得。其中情境、協作是學習環境兩個重要因素,合作學習成為現代教育極其有效方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以積極配合、積極負責,有效溝通,有效分工、有效評估為要素,網路環境的特徵與優勢,正為學生這種分工,配合,負責,溝通,評估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極大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達成科學性,有效性。
如教學《常用的計量單位》,我運用網路課件提供給學生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面積等各單位,混合在一起,毫米,千克,公傾,噸,10、100、1000還有長度,表面積塊、或重量的天秤,可移動的資料模塊,無規律呈現在多媒體計算機一個畫框里。請同學分組給整理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小組內討論為達目標分工或自動組合。哪2個同學整理長度單位,哪2個整理重量單位,哪2個整理面積單位。為了達到好小組又合作了製成圖表:
單位進率
量物體
單位名稱及進率
長度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重量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還有小組製成這樣表
進率
量物體
10
100
1000
10000
長度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頃=10000 平方米
重量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建構知識意義,表現異常主動,積極,小組交流,共享資源,啟迪創新思維,
(三)利用網路優化探究學習。
數學科探究性學習,就是從數學科或社會生活中實際過程確定的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情境,通過學生自主地,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快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數學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及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過程。網路為探究性學習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特別是網路環境創設生動、鮮明、直觀形象展示數學問題。打破時空界限,揭示數學規律,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而呈現形式的交互性和超文本性,為學生探究學習創造廣闊的天地,
如《長方形面積》拓展延伸,創新思維這一環節中,我設計這樣一個實際數學問題,有一養魚專業戶有20米網箱柵欄,准備靠河岸一邊,圍成一個網箱,你設計一個最佳方案,養魚最多。學生用多媒體計算機,調出網路資料:屏幕上出現一條河流,碧綠的水波紋,一條直直的河堤,岸上兩棵樹之間掛著一段籃色立體形狀的網箱柵欄,共20米,一米一段,可點擊拖移到河堤邊拼接(也可一次移幾米柵欄)學生操作計算機移圖拼接發現了一個個奇特的長方形。
學生一個一個方案實驗,一個一個周長的計算,一個一個面積的求解,一個一個結果的比較,不但進行了這課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的訓練,還鞏固周長計算公式,熱情十分高漲,樂此不疲,完全打破了過去教師出示一個長方形要求學生算面積的沉悶模式。學生的銳敏的觀察、豐富的想像、積極異思維、個性化的學習策略都得到錘煉,更主要的學生表現出的探索精神,為達目標逐個求積的嚴密的際邏輯思維充分顯示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整合的科學性,強大的生命力。此外老師不失時機引導,如果這個柵欄長不是20米而是30米、40米,又將怎樣設計方案,也一個一個求證嗎?這奇妙的、實際的數學問題,有規律可尋嗎?其實就是以後我們要學習極大值問題。《學習的革命》中有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的火把」,這里正點燃了學生熱愛數學,渴望探究的心靈之火。
總之,我認為利用網路優化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方式的建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數學思維的快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從而創新、優化數
5. 小學數學怎樣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回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答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利用現有資源
教學資源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條件,也是新課程開展的前提。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適切性程度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實施范圍和實現水平。傳統數學教學忽略了數學與生活、與社會的密切聯系,造成我們的學生強於基礎、弱於應用,強於答題、弱於動手,強於考試、弱於創造的局面。《數學課程標准》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該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更能讓學生自主的時空與平台,教師應有意識地挖掘和利用身邊的資源,更恰當地使用進行教學,使數學課堂變得生機勃勃、異彩紛呈。
一、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
多姿多彩的教學資源只要能合理的利用,才能使它的作用發揮得有效,促進教學的有效實施。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學生身邊和學校周圍的這些資源,因地制宜的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使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和生動。1、校內課程資源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的先進或落後,都可以找到和學習數學有關的資源。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總是有的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在學習中,學生本身的眾多特點、班級活動、老師遇到的各式各樣東西。或是學生收集的等等都可以變為現成的資源。例如:在教學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時,可以讓學生把事先收集到的各式各樣的盒子,進行觀察、操作、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這樣的資源到處都有,教師應該有意識、有目
的地開發和利用。還有學生自身的許多特點,可以作為活動對象。例如調查學生的身高和體重,讓學生親自量、親自稱。還有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為什麼不周全的考慮作為教學資源呢?有一位老師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使用八開紙和彩色粉筆作為當課的教學資源。每位學生手中有一張八開紙和一支彩色粉筆。對折第1次,把一半的塗上顏色,觀察陰影部分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1/2)。對折第2次,觀察並和第一次比較,這時陰影部分又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2/4)。對折第3次,是(4/8)。對折第4次,是(8/16)等等,最後把幾次折出的陰影部分的大小進行比較,結果得出是這樣的:1/2=2/4=4/8=8/16等。最後讓學生觀察分子和分母有怎樣的變化,從而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只要恰當地利用資源,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校外課程資源也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創造條件,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使這些資源變成學生活動的情境和背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自然、社會緊密聯系。例如:學習《統計》之前,可以讓學生在公路口旁進行觀察,在十分鍾內,有多少輛摩托車通過,有多少輛小車通過,有多少輛機動車通過,等等。先讓學生進行收集資料,再進行整理,然後進行統計。又如,有一位老師教學幾十加幾時,事先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撿小石子,一袋裝幾十顆,另一袋裝幾顆,並在袋的外面標好具體的顆數。一個一個輪流上台演示給同學看,讓大家邊看邊說。一節生動形象的課盡享在愉快之中,其實自然資源能恰當的利用,學生的收獲也是不小的。社會資源也不例外。3、各種智力資源也該適當使用
數學的學習活動涉及到不同領域的內容,特別是學生的實踐活動,其中有許多不可缺少的精彩的亮點的活力,有時需要家長或社會上的其他人士的幫忙,才可以解決相關的問題。例如:展開這樣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進行調查本屯的人口情況,並進行統計。如果學生頭腦比較精靈,直接拿筆記本找社長幫助,回來按年齡段進行分類並作好統計。若你挨家挨戶去調查,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就會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學生有些活動實踐需要智力資源的幫助,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二、調動家庭資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生活是社會的縮影。每家每戶都有一本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的帳目。家庭大事小事的發生多數與數學有關。現在很多家庭的大人總溺愛孩子,促使他們對家庭的事情一無所知,更談不上怎樣用數學幫爸爸、媽媽分析和解決家庭的瑣事,為父母減輕負擔。作為小學數學骨幹教師,應該有責任和義務組織學生利用數學手段來調動家庭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多了解家庭和關注家庭。如:上學期我頂阮老師的四年級的數學課,在學習了小學四則運算之後,讓學生算算我家的開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他們懂得父母的血汗錢是來之不易的,懂的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同時也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心中自然而然產生感恩情感。又如,我剛剛上過的二年級下冊《減法》中,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回家去查看自家的水表、電表,計算用多少方水、多少度電。這樣可以讓學生增長不少見識和起到教育的作用:(1)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2)提高學生計算能力;(3)一滴水,一度電使學生明白了聚少成多的數學道理,同時也能激發學生浪費資源可恥,節約資源光榮的節能和環保意識。
三、共享網路資源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電腦、網路已大量流入農村。《數學課程標准》強調: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於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數學與網路密不可分,一方面,數學是網路存在、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網路上也承載著大量的數學資源,用好這一部分資源,對學生素養的提高必將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如:組織了中國古代的數學家的活動,讓學生在網路中尋找相公資料,然後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在整個活動過程,學生一次又一次被這些偉大的數學家以及他們創造的數學文明深深打動,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與自尊心,產生了強烈的學好數學的驅力。
在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和利用資源進行教學和實踐活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創造精神,提高實踐能力,享受到學習數學的無限樂趣,深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絢麗多資的科學光輝與無所不能的現實力量。
7. 如何有效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網路教育資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 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對其進行有效地選擇、加工、整合,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資源,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同時也會開闊教師的視野,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學難度,有利於數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興趣之後,自然就學得好。數學課給學生的感覺總是枯糙無味的,而網路教育資源集圖像、文字、聲音、顏色為一體,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多媒體的音、像等畫面,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入境動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和美的感受中學習知識,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可見,網路教育資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師益友,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
例如我在上《確定位置》時,合理應用了網路教育資源,由汶川大地震經緯線確定地震的地點,救援官兵在第一時間到達救援地點,巧妙地導入新課。然後通過對PPT課件展現二年級學生座點陣圖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愉快學習,最後由神舟七號飛天著地的那個位置結束,學生整個一節課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合理應用了網路教育資源,創設了一個超市購物的情境,超市裡的商品琳琅滿目,一下子把孩子帶入了日常購物的情境,孩子們學習興趣高漲,然後紛紛上台模擬購物,在模擬購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學習了人民幣兌換的知識。
二、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讓數學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又為生活服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教學中恰當的選擇貼近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而合理應用遠程資源,就是架起課堂與生活的橋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應用了網路教育資源的一組信息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通過交流收集的信息,學生感到學習數學就是學習身邊的事,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緊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將生活知識概括成數學問題,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成了學生認識、學習的過程,比單純看書、聽講更有利於知識的內化。又如我校數學教師周子靜在上「正反比例解決問題」時,合理應用了網路教育資源,從網路教育資源中下載了一段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片段,張大媽上月用水8噸,水費12.8元,李奶奶家用水10噸,水費用了多少元?再配上張大媽和李奶奶說的話,音、像非常逼真,大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周圍的事物,讓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降低教學難度
網路教育資源的普及使用,使教育技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它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其它教學設施無法替代的服務,在改革數學教學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學意識和思想,它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網路教育資源通過展現文字、圖像、聲音,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多種感官接受刺激,參與學習,化抽象為形象,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化難為易。每一節數學課都可以對《電子教材》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製作成一幅幅美麗的圖像和生動的課件。
例如我在教學「扇形統計圖」時,充分運用網路教育資源,下載網路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再配上音樂、聲音,圖文並茂,學生一下就明白了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又如在教學「面積、體積公式」的推導時,除了實踐操作外,還充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提供的操作示意圖,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與視圖的動態展開拼合過程,很快在頭腦中建立起了推導的過程,這部分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建構起深深的烙印,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理解並掌握較深。再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通過師生舉例認識生活中的圓,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形體特徵和意識,學生由感知到表象,達到認識的過程。其次,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去發現探索獲取有關圓的知識,悟出圓的特徵,真正做到了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最後,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吸引學生,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
四、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開闊教師視野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學校要求每位老師要與網路教育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教導處經常組織教師學習從遠程教育下載的資料,如知名專家的上課、專題講座、評課,拓寬了教師們的知識面,然後應用到教學中。其次,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可以直接在線觀看,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家觀看,也可在學校網上觀看,這樣的活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節約了很多教師的集中學習時間,也大大彌補了因學校外出學習經費與時間不足而造成的多數教師無法接觸到最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的缺陷。由於不斷的學習,每一期的常規教學檢查活動,教師們都習慣到互聯網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課件或素材進行加工整合,然後運用到教學中。
總之,網路教育資源為我們的教育教學開拓了一條嶄新的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合理應用好網路教育資源,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就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8.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南海學校 三區 符永堅 《數學課程標准》中多次提出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連接起來,從日常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並用數學的思維去加以解決。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數學老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數學活動,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資源,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1、把數學和生活中的「材料」溝通 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現實生活中的圖、表、形或實際情境、數量關系有時可作為數學課程資源直接加以利用。教「三角形的認識」,適當的時候,老師問:「同學們,你們見過還有哪些事物的形狀是三角形的?」讓學生們把自己頭腦中已存有的三角形物體的表象回憶、表達與交流。或者部分學生也可根據「三角形概念」的特點找到現實生活中的紅領巾、三角板、流動紅旗等。2、從報刊雜志上開采數學資源《課標》指出: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廣大教師要充分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材料。我們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恰當地選取和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材料,有時,我們還要對這些材料進行篩選、重組,加以間接利用。教學完「分數的意義」後,老師在鞏固練習中安排了這樣的習題,請你說一說下列分數所表示的意義。(1)報載:小學生睡眠情況不容樂觀,睡眠不足的學生占學生總人數的4/5。(2)據報道:我國河流污染的數量佔全國河流總數的83/100。3、把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 把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還表現在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當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時,老師根據所出示的撐有斜木的電線桿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它為什麼要設計成三角形的呢?」然後通過拉三角形和長方形木架的操作實驗來突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特徵。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出為什麼木椅搖晃時釘斜木加以固定?為什麼草垛旁撐著木棍就可以防止倒塌等問題。4、捕捉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性資源 《課標》指出: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內容的開發者。教學不應是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執行的過程,而是持續生成教學內容的過程。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教師具有極大的潛能,教師的業務素質、情感道德、工作態度、日常習慣以及一些創造性的思維方法是學生的學習資源。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人,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等都是可以利用和整合的資源。總之,對數學課程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是新課程賦予我們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只要我們能提高課程資源的開發意識、加強對課程資源的深入認識、構建課程資源的內容體系,我們定會積累更多的經驗,取得更大的成績。
9.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遠程教育資源
為了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2003]19號),堅持把農村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農村教育發展,深化農村教育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其中指出: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計劃」。我校於2007年被定為遠程教育模式二學校。以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遠程教育與我們的教學工作息息相關,尤其對數學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學與教的方式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將遠程教育應用於數學教學改革是一個強有力的突破口,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思考。
一、遠程教育提供圖文並茂的學習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真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嚴整、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提供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情景和材料,並不是要求學生完全到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由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所以教學中所提供的實際情景或材料多數是相對真實或生活情景的一種模擬。
在常規的教學中,由於受到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而無法滿足教學內容的創作及呈現。而遠程教育手段能夠創設集圖、文、聲、色及網路、交互於一體,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地模擬和呈現實際生活情景,有利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的聯系,從而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理解數學、愛數學、應用數學,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四邊形》以後,可以運用遠程媒體資源演示生活中的各種圖形。讓學生通過整理、分析、交流不斷修正、完善對四邊形的認識,能夠區分和正確辨認四邊形,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之體會到生活中處處皆數學及數學對生活的重要影響,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遠程教育利於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嚴謹性及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匱乏和抽象思維的局限性,導致了許多小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難教、難學的科目。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於受多方面限制,老師又不能提供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對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理解與掌握有一定困難,對數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發生了困難。如今,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遠程教育進入課堂,就為數學情景的創設提供了便利條件。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九加幾》一課中,我運用計算機設計多媒體課件:(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安徒生有一篇美麗的童話《丑小鴨》課文聽說過嗎?這只受盡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怎樣呢?
生:最後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
師:今天,就讓這個美麗的童話在我們身邊變為現實吧!大家看屏幕,這里有4隻丑小鴨,每隻丑小鴨都帶有3道題,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就會有一隻丑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生說:願意。
師出示速算題:(略)
生速算出答案,學生每正確算出1道題就會有一隻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在課的開始,復習了2、4、5、8等數的組成、10加幾,而這些都是九加幾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上,我並沒有設計單純的口算題,而是利用了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
並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愛的童話激發興趣,引入新課,通過聲情並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遠程教育的呈現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降低教學難度
小學生知識貯備有限,缺少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進行概括做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里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遠程教育資源通過展示文字、圖片、圖像、聲音於一體,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模擬模擬,呈現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認識難度,變難為易。例如:在「平移和旋轉」的學習中,遠程資源提供了用三角板量各種角的方法,小房子平移的過程等動畫過程。這樣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延伸和拓展教學時空,通過圖像、聲音、色彩和動畫,傳遞教學信息,解決了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學難點,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養並發展了學生獲得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遠程教育資源的普及使用,使教育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它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其它教學設施無法替代的服務,在改革數學教學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學意識和思想,它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遠程教育資源必將以更優的設計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更方便和快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