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養中班班孩子規則意識方面有什麼收獲
一、所謂規則就是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常規的建立不僅是集體教養幼兒的需要,同時它有益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可以起到培養良好情緒,促進幼兒的生活和活動能力提高的作用。規則作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規范引導行為方向,促進幼兒活動質量,提高能力和身心發展水平的作用。在活動時,幼兒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已的不良行為,限制自已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社會秩序,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在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大聲暄嘩,收玩具時擺放整齊,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等,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形成的行為習慣。通過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規則,並認真執行,把這種執行作為自身的需要,從以規則控制自身行為到形成動力定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二、現狀為了了解中班幼兒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能力的現狀,我對中班段幼兒進行了觀察調查,總結有以下幾個特點:1.幼兒已有初步規則意識,需要成人不斷地提醒或督促。2.已出現自律規則的萌芽,不過還很不成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3.在游戲中幼兒的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的能力勝過其他活動,但在還需要等待的游戲時,還缺乏一定的耐心。4.學習中部分幼兒還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易插嘴或影響別人。5.操作中規則基本形成,多數已養成聽指令操作的習慣,並能整理玩具,但仍需進一步鞏固。6.生活環節上,基本能遵守規則,但多數情況下需要成人不斷督促,反之就容易出現不守規則的現象。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中班幼兒對規則意識還不強烈,所以,在中班段,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使幼兒得到不斷的熏染;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在老師的指導下生成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對培養他們自覺執行規則,並逐漸內化為一種習慣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三、確立培養目標1.道德要求:尊敬父母、長輩,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好、問早;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愛心;愛護公共財物,不破壞公物,不攀折花草樹木;愛惜生活學慣用品,不浪費;知道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人多的場合學會等待或排隊,不亂扔垃圾,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高聲喧嘩;不說謊,不拿別人的東西,知錯要改;有粗淺的是非觀,不做明知不對的事情;樂於幫助別人;等等。2.一日生活:包括去衛生間、洗手、喝水、吃副餐、睡覺前、起床後、離園前等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應有固定的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集體活動:包括集體活動中剪刀、膠水等物品的安全、有序使用規則,根據老師的語言提示或者暗示保持安靜或者進行活動規則;集體活動時回答問題要舉手,分組活動時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按時完成任務等規則。4.游戲活動:按規定擺放或取材料、物品的使用規則要明確,不同游戲自身的規則等。四、措施及具體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表現一些違反規則的現象,如在本該安靜的氛圍中大聲講話、爭搶玩具、使用完圖書或玩具不能放回原處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幼兒沒有規則意識或規則意識較弱所致。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積極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一)通過榜樣示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規則意識榜樣示範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為學習者樹立榜樣,而後由榜樣向學習者示範,學習者再從中模仿而進行學習。心理學有關研究證實,通過榜樣示範,學習者的態度、行為方式、動機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教育實踐也表明,榜樣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例如,有天清晨,當幼兒陸續來園,開始桌面游戲時,東東故意把很多雪花片插塑撒在地上,並發出大笑,引來別的孩子的注目。此時,當班教師沒有責怪東東,只是摸著在旁邊安靜游戲的小小,笑眯眯地說:「看,小小游戲時多安靜,看她拼搭的圖案多漂亮!」隨即,幼兒們的目光就轉向了小小,東東見沒人參與他的活動,無趣地坐在椅子上。過了一會,東東左邊的可可蹲下身子,揀起了地上的雪花片,老師立即表揚:「可可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看,他在把地上的雪花片送回家呢。」立即,很多孩子投入到了揀雪花片的行動中。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通過榜樣師范法,為幼兒提供了具體的行為標准,不但讓幼兒掌握了有關行為規范,也有效提高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如果教師能夠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機,創設類似情境,將有助於幼兒提高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二)通過自定規則,讓幼兒自覺地養成規則行為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大膽放手,以尊重為原則,以引導為手段,允許幼兒自己去思考規則和要求,探索規則和要求的合理性。某日午間操時段,中一班幼兒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場地上精神抖擻地進行著體操鍛煉。隊伍後面的源源小朋友突然高高站立起來,舞動著手臂,不時呼喊著什麼,一會兒又跑到另一處玩耍起來,任由帶班老師在後面追喊著他,就是不願回到隊伍中……等待源源歸隊以後,帶班老師抓住時機,組織幼兒一起討論這種現象:這個時段,小朋友應該在什麼區域活動?怎樣活動?如果不能遵守,影響了整個班級的秩序,該怎麼辦?通過討論,包括源源在內的所有幼兒一致決定,取消違約者接下來活動項目。因此,那天下午的活動,本來是源源最喜歡的泥巴屋游戲,但是因為他上午犯規,而被取消了參加的資格,源源只能無奈地從事其他活動。由於規則是幼兒自己制定的,活動中他們能主動認同規則,並通過相互監督,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三)通過圖標暗示,幫助幼兒理解和遵守規則所謂圖標就是把規則畫成趣的畫面,通過觀察、模仿、暗示等途徑去幼兒作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抑制其不良行為的萌發,促使幼兒在不斷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區域活動時,如果讓幼兒選擇,往往會出現爭搶角色的狀況,於是老師組織幼兒一起商量游戲規則,並把這些規則繪畫成大家能看懂的圖標,張貼在各個區域內,如在積木區貼上鞋子圖片,上面寫上了大大的數字「5」,孩子們進區玩時就知道先數數有幾個人,如果已有5個人,會自覺地去別的活動區;在圖書區,可以貼幅小嘴巴上豎著一根手指的畫面,意思是看書時要保持安靜,不能影響或干擾別人;盥洗室內也帖上了師生共同的規范洗手流程圖;午睡室帖上午睡時必須遵守的規則圖標等。雖然幼兒設計的畫面非常幼稚,但孩子們能理解,願意去遵守,就比教師強加給他們規則要好得多。(四)通過體驗後果,讓幼兒增強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自然後果法」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幼兒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當幼兒有過失行為時,成人不是去人為限制兒童的,而是用過失產生的後果去約束兒童的,從而使兒童明白其危害,並下決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實踐證明,這是用來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它能幫助孩子內化規則,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一天,大家正在玩沙池內認真地著各種「蛋糕」,並欣賞著自己的輝煌成果,突然昕昕的漂亮「蛋糕」被飛來的一腳踢得瞬間瓦解。在昕昕的哭泣聲中,偷襲成功的童童迅速逃走。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依據事先與幼兒共同商訂的規則,適當讓童童體驗一下自己行為所產生的後果。當童童再次來到孩子們中間時,昕昕大聲說:「他沒有遵守游戲規則,把別人的東西破壞了,不要你和我們一起游戲。」同伴們聽了他的活,沒有一個幼兒願意與童童合作,對他都持排斥態度。沒有朋友的孤獨讓童童嘗到了自己行為產生的不良後果,再次游戲時他學會了自我控制,不再破壞別人的游戲成果了。總之,幼兒規則意識的提高、規則行為的形成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標准,但只要我們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運用多種方式加以引導,讓幼兒制定適合他們能力和興趣特點的規則要求,就能使他們在掌握和遵守規則的情況下獲得自主發展,形成健全人格,從而達到個性與社會化發展的和諧統一。
2. 中班《大家守規則》主題活動反思
活動准備
《大雁奶奶的願望》故事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聽明白故事。
2、能講清楚故事的大概內容。
3. 幼兒園守規則真好公開課反思
一、發揮游戲功能,使幼兒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於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 外, 融合於游戲中,就能發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
4. 中班應該有哪些規矩
我覺得作為中班的小朋友已經入學一段時間了,他們起碼應該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 幼兒園中班 常規活動 教案
你好,我只是音樂老師,但我可以給出一個方案供你參考,你要針對幼兒中班孩子的心理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確定活動課內容(就是教材)當然有現成的幼兒活動教材更好.確定好教材內容後,進行教材分析,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你這節課想要孩子得到哪些收獲),接下來是教具和道具准備,最後是活動步驟(每一步都做什...么,可按一 二 三 四等環節進行) 舉例說明: 幼兒活動課,內容:歌曲 游戲 .教材分析 : 這是一節歌曲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活動課,歌曲 節奏規整 旋律明快簡捷,歌詞上口 充滿童趣,游戲活動屬於捉謎藏活動.是孩子門喜歡易做的活動. 教學目標 :本節活動課意在引導孩子通過歌唱和找朋友的游戲等活動,學會小朋友之間的湖動與交往,學會觀察和動腦,同時鍛煉身體和對事物的反映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入:小朋友們,你們希望有更多的好朋友嗎?今天我和你們一起找朋友.9放歌曲錄音,或教師范唱,二 表演 學唱歌曲 三 游戲 在教室里.或在操場上都可以,一個孩子被蒙上眼睛 (找朋友) 其他小朋友圍城圓圈,隨著歌唱的突然停止,蒙眼睛的小朋友抓到誰,誰就成了他的好朋友. 活動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拍皮球 也可以是做紙藝 做沙雕等.不成體統僅供參考.
6. 幼兒園知規矩,守規矩,講規矩教育活動設計
經過「守紀律講規矩」主題學習活動,深受教育,也找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作為普通教師更要講規矩守紀律深入改進教學理念和思想,加強個人修養,真正做到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現將自己思想和工作中存在題目深入的剖析。 一、發現的題目 對照本身,發現在守紀律和講規矩方面做得不夠好。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作為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老老實實做人,扎扎實實工作是我的人生信條,始終把遵守校內外的規章制度作為生活底線,嚴守國家法規,嚴守依法執教,嚴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嚴守教育教學常規,保持為人師范的教育形象,但是在工作生活中還存在好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改革理論學習不夠,理論知識儲備不足,思想有局限。平時忙於工作,忙於事務,淡化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側重了對上級的有關政策、文件精神的學習,而忽視了專業知識理論學習。學習的自覺性不夠,特別是深入透徹理解知識沒有下工夫,只從字面上理解,使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實際教學脫鉤,沒有應用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題目。 二是業務知識不足,不能更好的指導教學實踐。固然一直在努力學習業務知識,但因種種緣由擱置一旁,經常給自己找開脫的理由,所把握的理論知識和具有的業務水平,還遠遠未到達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要用甚麼才去學甚麼思想,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 三是對相干法律法規學習不到位,未將法律知識更好的應用到業務工作中。信息社會發展,工作中面臨學生新情況和新挑戰層見疊出,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才能做到依法執教。平時缺少對法律法規內涵的深入理解,有的法條較深,理解比較困難,學習時存在淺嘗輒止的心態,碰到需要應用法律法規指導實際工作時,便不能正確、靈活的加以應用。 二、題目的根源 通過「守紀律 講規矩」的學習,剖析思想根源,我覺得我所存在的這些題目,主要是以下這些因素釀成的: 一是放鬆了教育理論學習,放鬆了本身修養的提升。平時業務理論學習,學得不深入,沒有掌控教育理念精神實質。在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比較欠缺,思想改造不夠,思想上或多或少地遭到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平時固然知道自己的諸多不足,但加強本身修養鍛煉不夠,常找很多借口來躲避題目。 二是為學生服務意識欠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我們教育事業的一向宗旨,但在實際工作中,僅僅滿足於做好眼前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工作上滿足於一般化,過得去,缺少對業務的刻苦研究和工作上的創新。思想上有畏難情緒,工作有些縮手縮腳。學習也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這些題目的根源在於,自己考慮個人得失較多,為學生服務的宗旨意識淡薄。 三、整改措施 一是加強本身修養鍛煉。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尋求以學生發展己任,為學生憂而憂,為學生樂而樂。在實際工作中,要時時刻刻發揮骨幹教師的榜樣作用,攻堅克難,以身作則。 二是牢固建立為學生服務的宗旨。作為一普通一線教師,一刻也不能脫離學生,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動身,要與學生打成一片,聽取學生的心聲。要時刻把魯迅的「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自己的人身格言。 第三,要勤奮學習,努力進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當今的世界是知識更新的時代,是學習的時代。基礎教育教學工作時間緊、要求高、任務重,要想保質保量完成各種教學任務,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本領。為此,必須不斷加強教育理論、教育法規和業務的學習,要學深、學透、熟練應用。
7. 如何讓愛動的幼兒遵守上課活動規則
上課愛動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而影響聽課效果。這里的關鍵是設法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而不僅僅是讓他們保持安靜,因為安靜不等於精神集中。 作為教師要了解的是,不同學生對不同事情的注意力是完全不同的。一些人比較喜歡學習和聽講,另一些則更嚮往籃球場上的激越,還有一些老想著去野外探秘,這些都是及其正常的。對於上課而言,有的人能夠整堂課保持精神集中,有的人只能保持一小會,開會兒小差後又專心一會,還有少數孩子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先得分辨孩子們分別屬於哪種情況,再去因人而異地處理。 開小差多半屬於間歇性發作,經常開小差的孩子並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是他們沒有掌握聽課的要領,沒有形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教師有必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譬如每節課都事先設定一個任務,可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讓孩子們提前准備。課堂上盡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並且加強孩子之間的互動,讓他們就某個話題進行討論、辯論。要善於利用孩子的自尊心、榮譽感,引導他們在課堂上做出出色表現,而不要只顧自己填鴨。 從教學法方面,教師應當從教學內容上激發孩子的興趣,講課內容形象化,多以身邊事舉例。在教學形式上,可以使用些道具和幻燈片,做做小游戲和現場演練(課堂練習),講課時冷不丁提問,製造活潑的課堂氛圍等。筆者讀中學時遇到過幾位有名的教師,其實他們上起課來都蠻喜歡搞怪的,上他們的課一點都不乏味,至今印象深刻。可見善於改變,保持教學從內容到形式的新鮮感有多重要。 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始終無法集中哪怕一分鍾注意力,對他們該怎麼辦呢?這分為幾種情況: 1、生活中遇到了某些狀況,如父母吵架,受到社會上人驚嚇,受某些不良信息影響等。 2、身體、體質出現了問題,如睡眠不足,特別是長期睡眠不足,還有就是營養不良。 3、出現某種心理問題,導致對學習、學校、班集體和整個環境產生厭惡情緒。 4、兒童多動症,或智商和精神方面因素。 對於第一種情況,在找到問題的症結後,應當聯合孩子父母和社會力量來保證學習沒有後顧之憂。第二種情況,要幫助孩子家庭建立科學養育的觀念,有病治病,沒病預防。第三種情況,要分析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看能不能通過調整教學設置加以改善,比如一個孩子被所在班級排斥著,那他有心思好好上課就奇怪了,這時老師切不可火上澆油,而是要做所有同學的工作,要讓他們學會愛護、接納其他人(這對他們一生都很重要)。原因消除了,結果自然就改變了。第四種情況,智商和精神不正常的應是極個別,因為若是達不到一定智商或有精神疾病,孩子也不可能進入學校學習。需要認真對待的是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一般在5%左右,以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同學居多,小學高年級同學次之。兒童多動症的發病機理跟家族遺傳、孕產期母血病變、神經系統生化失調,以及腦部損傷等因素有關。對於較小的孩子可以採用行為矯正的方法治療,對於較大的孩子宜採取葯物治療,常見的葯物有利他林等。多數經過治療的孩子在成年後不會有後遺症。 總之,對任何孩子都不要輕易放棄,要用愛心、耐心和精心引導他們享受美好的孩提時代學習生活。這是每位教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