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繪畫類欣賞課教學研究背景

小學繪畫類欣賞課教學研究背景

發布時間:2021-03-06 20:25:31

① 對如何優化小學美術欣賞課的幾點思考

【摘要】本文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如何優化小學美術欣賞課進行探究。需抓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美術欣賞的課程目標的明確,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框架;二、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和小學生美術欣賞心理相結合;三、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幫助學生充分發揮學習自主性,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關鍵詞】美術欣賞 審美框架 教學內容 小學美術欣賞心理 教學方法美術教學是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品德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學美術欣賞課所授對象由於年齡的原因,在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應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優化形成最適合小學生的並能學以致用的美術欣賞系統。我以為,小學美術欣賞課要取得成效的話,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明確美術欣賞目標;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小學生美術欣賞心理相結合;三;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框架。一、明確美術欣賞課程目標 藝術欣賞,主要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認識,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世界觀、人生觀,在開發學生心智、潛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美術欣賞對培養人格的審美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培養學生發現視覺藝術的含義和價值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從審美的角度去感受事物,用深刻的洞察力、敏感性對待藝術,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真實地觀念,通過了解藝術家和作品創作的相關背景資料,學生能明確這些藝術家的人格,獲得對他人的更積極的理解和對世界更深刻的意識。 培養藝術的欣賞力和藝術的理解力,是美術欣賞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根據實際教學,我經過反思意識到,在一些美術欣賞活動中,學生經常扮演著一個「理性」的旁觀者,是一個欣賞客體,程式化地敘述著藝術情感,諸如「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達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殘酷」等等,沒有自己真實的情感想像,是被動的欣賞。美術欣賞不能成為教師把單一確定的相關知識灌輸給學生的過程,學生不能成為欣賞的旁觀者和接受者。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扭轉模式,積極創設情境,挖掘教學內容中趣味性、生活性並且符合學生心理的東西,吸引學生參與到美術欣賞的過程中來,主動感知藝術形象和體驗藝術情感,讓學生成為美術欣賞的主體。發展學生想像創造力,培養多元思維習慣。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美術欣賞教學中應該積極創設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情感想像,多角度地感受藝術形象,不要讓教師的審美表述成為唯一的審美標准。充分調動學生展開討論,不管是贊美還是批判,只要有根有據,盡量加以肯定或者教師幫助學生進一步闡述明白,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自信,發展學生創造力,培養其多元的思維習慣和審美能力。學生必須建立起自己的審美價值系統,這才真正地學會了欣賞。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小學美術欣賞心理相結合 小學的美術課程集繪畫、欣賞、圖案、手工為一體,美術欣賞課程通常是在每節課都會出現,但有不是整課時的。時間這么有限,而美術作品及美術現象又何其多。單純的只是以美術史的發展過程為主線進行「灌輸」,如蜻蜓點水似的在各部分一滑而過,學生們所得到的只是些凌亂的模糊的印象,而無深層次的理解,亦談不上有系統的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與教學目標相去太遠。 我們知道,各種知識都有其必然的聯系,在講解中選擇面有一定的側重,把其中的內容講深、講透,不僅講個體,而且講整體,培養了解藝術作品的正確方法,形成對一類藝術作品認識的總框架。如果有了這種能力,學生會在以後的欣賞實踐中自己去體會、探索。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真正的審美天地在社會、生活中。 長期以來,小學美術教育一直以繪畫為主、手工為輔,單獨的欣賞課程幾乎沒有。但事實上,美術欣賞是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相對於成人而言,他們的欣賞還處於淺層次,有更多的直覺因素參與其中,但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兒童充分調動他們的感知、想像、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對美術作品形式及其意味進行充分體驗和認識。在閱讀了《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研究》這本書後,我了解到:1、兒童對作品內容的感知先於對作品形式的感知;2、在教育的干預下,兒童能感知美術作品的某些形式審美特徵;3、小學生更喜歡感知描繪熟悉的物體和令人愉快的現實主義美術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術作品。 和具象作品相比,兒童更善於和喜歡和抽象作品展開對話,對表現兒童較為熟悉的事物、生活趣味濃厚的作品也較感興趣。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可以按照以下幾大塊的思路進行。以繪畫作品為例:(圖片見附頁)一, 首先是抽象性的作品。如西畫欣賞部分,以西方現代美術作品為主。如波洛克的《會聚:第10號》(圖1)、《藍色杠桿:第11號》(圖2),蒙德里安的《紅、黃、藍構圖》(圖3)、《灰色的樹》(圖4),馬蒂斯的《憂愁的國王》(圖5),康定斯基的《圓》(圖6),藍色(圖7)米羅的《人投鳥一石子》(圖8)、等現代派藝術大師的抽象作品的欣賞。在中國畫的欣賞中,可以選擇吳冠中的《冰天雪地》(圖19)、《小鳥天堂》(圖10)等作品。這些抽象作品主要是以線、形、色等形式因素間接地傳達意義的,欣賞這些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識經驗作為基礎,有時甚至完全靠一種直覺,這恰好與兒童期尚完好地保存著的人類的本能和直覺相一致。二, 其次是具象性的作品。對具象性的作品的欣賞大多需要聯系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國畫部分,在了解中國畫一些基本知識和審美特色的基礎上可選擇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如齊白石的魚、蝦圖,瓜果、蔬菜圖,(圖11、12、13)徐悲鴻的奔馬圖(圖14),吳作人、李可染的動物畫,陳之佛的花鳥畫(圖15)等。西畫部分,同樣選擇反映生活場景或一定故事情節的作品。如米勒的《拾穗》(圖16)、萊頓的《纏線》(圖17)、密萊的《盲女》(圖18)、魏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圖19)、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圖20)等一些作品。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這些事物及人物的神態和身體動作來感知作品所表現的主題,也可以從事物和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及整個畫面的色調、構圖等方面來感受作品的意韻。這些作品,兒童也很有興趣,也是完全可以欣賞的。三, 第三是介於抽象與具象之間,具有較強情感表現性的作品。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識別,又在色彩、線條或者造型等繪畫語言方面有突出的特點。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圖21)、《睡蓮》(圖22),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圖23),德加的《舞者》(圖24),梵谷的《星月夜》(圖25)、《向日葵》(圖26)等,都是可以選擇的內容。 三、採用合適及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框架一般說來,常見的美術欣賞教學有以下四種類型:
1、解說型-----教師對美術作品或是對美術欣賞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講解、說明。
2、問答型-----教師就作品或欣賞知識、原理提問,學生回答。
3、討論型------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教師作為援助者。
4、自由型------學生在學校內外自發地、自由地欣賞美術作品。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總結自己課堂效果,我發現,如果設計的話題吸引力不夠,解說型的美術欣賞教學容易變得索然無味,陷入知識灌輸型的模式之中;討論型的教學方法比較好,但是如果組織地不好容易出現課堂紀律渙散,討論話題偏離;自由型的欣賞方法的優點在於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喜歡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來欣賞。這種方法很理想,但是很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學生掌握了欣賞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學生由於缺乏引導,欣賞能力沒有得到提高。授課方式靈活多樣,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把課前自由收集資料,課堂教師解說、師生問答、討論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扮演啟發者、引導者、幫助者的身份,讓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框架。
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身的創造潛能。美術欣賞中,觀賞者在觀賞美術作品時,最初的感受往往是獲得美感的重要基礎。學生更是憑第一印象(直覺)來欣賞美術作品,學生直覺會受到個體知識和經驗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質量都很有限,但確實是親眼所見,親身體驗。根據這些,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路等收集與欣賞內容有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從而縮短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興趣。上課時,教師出示欣賞作品後,可以讓學生讀畫幾分鍾,也可以以討論的形式,再請他們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後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這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觀感覺,勝於教師的講解。教學效果不理想或課堂氣氛不活躍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教師在唱「獨角戲」,學生思維不活躍。。在課堂中情景的創設更利於學生的理解。如欣賞《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用聲情並茂的語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內容,讓學生再仔細觀察纖夫們在學生勞動下的各種不同的表情、姿態,同時放上一曲《黃河號子》……這時學生就開始自覺地「設身處地」,進入某種情景,自覺地體驗畫面纖夫們勞動的艱辛,產生審美同情。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接受啟示,展開想像,調動相關的各種感覺實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畫面。學生們原先模糊的,朦朧審美享受一下子就變得清晰了。 以上是我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中,參考多方面資料,根據藝術作品欣賞的規律,對小學美術欣賞課程的一些想法和建議,從教學實踐中反饋的教學效果看,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新知,提高審美能力及素養起到了一定作用。

② 如何上好初中美術欣賞課課題研究的背景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版在中學權,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③ 求一篇美術論文3000字以上---欣賞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拜託各位大神

一、欣賞作品的分類 美術教材的作品欣賞大致可歸納為四類: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賞,如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拉裴爾的《椅中聖母》、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還有徐悲鴻的《八駿圖》、蔣兆和的《流民圖》等現代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風格各異,藝術水平很高,是欣賞教學的重頭戲,二是范圖的欣賞,每課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畫插圖,這些范圖主要是針對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備,它直觀明了,學生易於接受,對於提高學生的繪畫知識與技能至關重要。三是同齡小朋友的優秀作品欣賞,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兒童情趣,是兒童心理世界的反映,這類內容學生覺得親切,容易產生共嗚。四是其他門類的欣賞,如雕塑、建築以及剪紙、編織、印染、拼貼等工藝製作。這類作品製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術觀賞價值,學生很感興趣。 二、欣賞的角度 對於一件美術作品,教師大致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欣賞:一是畫面直觀形象的欣賞,也就是畫面給人的視覺印象,如《最後的晚餐》畫的耶穌和門徒們共進晚餐,當耶酥說出「你們當中有一個人出賣了我」這句話時,眾門徒的驚異神情動態;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激動時刻;齊白石的《蝦》表現的是一群活蹦亂跳的蝦在水中嬉戲爭食的情趣。 二是藝術風格特色的欣賞,它包括畫面的構圖、色彩、透視、表現手法等,主要指繪畫的技巧。如徐悲鴻的《八駿圖》,畫家採用國畫水墨技法,通過線條的干濕、濃淡、粗細、疾徐,寥寥數筆,便將馬的奔騰氣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梵谷《阿爾的吊橋》一國,畫家採用鮮艷濃烈的色彩,有力的筆觸,奔放的線條,使畫面給人一種明快跳動的感覺,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在《最後的晚餐》畫中,畫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邊,全部面對觀眾,這種獨特的構圖法更便於表現眾門徒的各種表情。三是與作品相關的邊緣內容的講授,包括藝術家的生平、愛好、傳說、趣聞及當時的社會背景等。比如在講達·芬奇的畫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達·芬奇畫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學、透視學的有趣事例;在欣賞齊白石的畫時,可以講他三十歲學畫,為了畫好畫,在家裡養了很多花鳥魚蟲,經常觀察寫生的例子。四是對作品思想內容的挖掘,如雕塑《艱苦歲月》,表現的是長征中一位紅軍小鬼依偎在老紅軍身旁,被悠揚的笛聲所吸引的感人場面。但其表現的並不僅僅是這些,作品還歌頌了紅軍戰士在艱苦條件下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表現出了紅軍戰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鴻的《八駿圖》,畫面中絕非單單表現了八匹馬,而主要謳歌了那種勇往直前、戰斗不息的大無畏精神,當然,像一些靜物畫、肖像畫及一些工藝品就不必非得深控其思想內涵了。 三、教學時教師的注意點 1.教師要提高對欣賞課的認識,教師首先要利作品有一個較全面深刻地理解。 另外在欣賞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師也要心中有數。 備課越充分,教學效果就越佳。

希望採納

④ 怎樣寫小學美術欣賞課教案

初二年級美術教案
外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

——古文明之旅

本課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課在教材中的欣賞課中屬於外國美術作品欣賞的第一課,學生對外國美術方面的知識了解太少,所以難度較大。但本又課是擴大學生知識面的一節課,學生學習起來會有很大的興趣。

課業類型:欣賞課

授 課 人:龍 江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古代文明的藝術成就。

通過圖片的欣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通過學習和對比,體會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自豪與驕傲。

教學重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措 施:用「旅行」的方法來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難點:學會欣賞。

措 施:通過系統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學會用時代背景和地域風格來分析藝術作品。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准備:教材、多媒體設備。

學具准備:教材、多媒體。

教學過程:

I、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准備情況,組織聽講情緒。

II、板書課題(多媒體):

古文明之旅

III、板書目標(多媒體):

(略)

IV、導入新課:

師問:大家知不知道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生答:知道。

師問: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

生答: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

師:除了「四大文明古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也有非常豐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們就到印度、埃及、巴比倫以及古希臘古羅馬去看一看外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成果。

(用多媒體展示課程大綱)

古埃及、兩河流域

埃及和兩河流域⒁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國王)的陵墓。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稱大金字塔。它不僅突出地體現了古埃及無與倫比的建築技術,而且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它以巨大而又極其單純的幾何形體,給人以高大而又無比穩定的感覺,充分體現了統治者的權勢與神聖。

與胡福金字塔相鄰近的獅身人面像,高約20米,長約57米,高達6米的頭部據說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建造這尊巨像的目的,是為了護衛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門。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獅子是力量的象徵。所以,獅身人面像實際上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法老權力的象徵。(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出於和建造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同樣的目的,古埃及統治者十分重視自己雕像的製作。他們常將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通體著色,人物形象安詳、莊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動、優美。用寶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顯得更加栩栩如生。(用多媒體展示)

與埃及文明幾乎同時期的兩河流域文明,在美術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公元前七世紀的著名浮雕《受傷的母獅》,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數箭的母獅,滿身鮮血淋漓,身子的後半部已癱倒在地,但它健壯的前爪仍在掙扎著想從地上站立起來。那昂頭怒吼的神態,極其悲壯。像這樣極其真實而富有生氣的藝術形象,在那一時期的美術作品中是不多見的。(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產生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從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紀)這近千年的歷史中,佛教美術得到了很大發展,且對亞洲其他各國佛教美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時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態肅穆慈祥,袈裟緊貼身體,衣褶清晰,線條流暢,頭後有精緻華麗的光環,表現了一種庄嚴靜穆之美。(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印度莫卧兒王朝時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國家傳入的伊斯蘭教十分流行,各地興建了許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蘭教風格的建築,被稱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這是莫卧兒王朝全盛時期的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早亡的愛妻泰姬·瑪哈爾所建造的陵墓,由來自波斯、土耳其、法國、義大利等國傑出的工匠共同設計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徵泰姬的美貌和愛情的純潔。陵墓的藝術形象既有肅穆的紀念性,又具有開朗的親切感。各部分之間比例勻稱,既講究對比,又十分統一和諧,是一件精美無比的建築物。(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⑤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一般有哪些題材

新課程標准將美術教材劃分為「造型 表現」,「設計 應用」,「欣賞 評述」,「綜合 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欣賞評述」課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小學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害擔憤桿蒞訪縫詩俯澗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像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而在我們通常的課堂教學中,會產生「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我們老師缺乏對欣賞課的重視的態度,認為欣賞就是看看,不重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欣賞的教學研究。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然後了解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選擇合適的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為了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充實課堂內容,教師不光要備好課,寫好教案,對於搜集到的美術欣賞作品一定要先選好題材內容。
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於學生理解作品。舊的「一言堂」、「滿堂灌」、保姆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習慣於坐享其成的聽權威答案,是教師的絕對權威地位使他們習慣了當「配角」。新課程理念強調「啟」和「導」。學生經過了探究過程,必然要得出結論,這是一個歸納、推理、演繹的提升過程。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對過程的體驗,運用談話、提問、研討等方法,指導學生得出問題的結論。
教師應該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和創造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協調者,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服務者。從學生的視角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每個同學運用美術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美術課程的價值首先應體現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 ,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另外,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後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能激發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於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採取以下策略:(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2)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欣賞作品產生距離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賞的興趣也就又提上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有了,還怕學不好嗎?

⑥ 小學生電腦繪畫創作背景怎麼寫

主題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數量大,是小學美術教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經過幼兒階段的繪畫技法練習小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厚的造型素材, 教師要做的就是對其運用能力進行訓練和提高。對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 一、挖掘主題,確定造型 要成功地表現主題就必須准確地把握主題的深刻含義。學生對主題的理解總是停留在表面,膚淺的認識使作品沒有深度,缺乏內涵,需要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在學校組織的世園在我心中主題藝術月活動中,為了更好地把握世園會的主題思想,請學生從1999年中國第一屆世園會主題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開始挖掘。學生查找資料、追溯歷史、了解含義。明白人與自然只有和諧,才能共生存,否則會受到自然無情報復的道理。學生很快確定了合適的內容來表現主題。有的保護動物,有的植樹造林,有的和動植物做朋友,從不同角度准確地體現世園精神。2011年的世園主題是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含義是:天指自然,人指城市, 城市自然和諧共生;創意自然是指在尊重自然和不破壞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修復自然,使自然為人類服務。於是,世界各國人民手拉手、環境保護、瀕危動物、植樹造林等內容躍然紙上,將人們的環保意識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根據主題,合理造型 造型是用繪畫、拓印、雕塑等造型手段和方法,創造視覺形象,表達對自然、對社會的感受和個人思想、情感的活動,使學生獲得美術創作的體驗、樂趣和認識,理解形式美法則,提高造型表現能力。學生造型表現經驗豐富,但是根據主題的含義合理造型還很不足。比如怎樣選擇和主題相符的造型?怎樣合理地將零散的造型組織成美觀的畫面?都有待於提高。 在《假如我是巨人》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總結造型組畫的要領: 1.為故事主人公設計一個形象(根據情節加上人物動態)。 2.根據主要情節畫出其他人物。 3.根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添上背景。 這樣學生就很容易上手,畫面內容表達得准確到位。 三、運用技能,進行構圖 學生在構圖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如:構圖單一、畫面內容無主次、布局欠合理、作畫總是不習慣,從整體到局部不先用長線條畫大形來明確構圖,而習慣從局部開始,逐一刻畫完畢的方法,不能把握整體的構圖,結果出現畫得太大或太小,甚至畫不下就壓縮比例和空間等現象,所以我總是向學生強調將主體畫在畫面的主要位置,根據畫面留白去添畫。在《詩情畫意》中,引導學生根據古詩的分類不同進行構圖。寫人的古詩,可以將詩中寫到的人物作為畫面的主體,著重描繪。畫寫景的古詩,可以先確定近景且具體刻畫,遠景可以畫得稍微簡潔一些。畫敘事的古詩,可以是單幅的,選擇詩中最精彩的一個場面,也可以採用連環畫的形式。 四、運用色彩,表達主題 繪畫中的色彩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再現性色彩,另一種是表現性色彩。再現性色彩是創作者客觀地再現物象的色彩,是比較寫實的;表現性色彩則是創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運用色彩進行表達,表現性色彩並不是寫實的。 不同的色綵帶給我們不同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畫面,這就是色彩的表現力。我們了解了色彩的感受力,就可以運用色彩幫助我們營造畫面意境和情調,表達主題思想。《地球的新生》一課中部分學生運用青翠的綠色、純凈的藍色、明媚的黃色表現我們美好家園,倡導大家愛護環境衛生保衛地球。也有部分學生運用白色、灰色、黑色、赭石色表達自己對環境日益惡化的憂患意識,為人們敲響環保的警鍾。 五、使用文字,補充說明 為畫配書更能展現藝術的高雅,書畫的完美結合更能很好地體現作品的意境。唐朝詩人王維第一個把詩寫進畫里,一幅幅精彩的作品呈現的是書和畫的完美結合。學生經過欣賞、討論,對這種藝術形式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創作慾望,總結出詩的豎式和橫式表現都是可行的表現形式。並根據需求的不同(以詩為主還是以畫為主)調整詩在畫面中的比重,以達到詩話畫合一相得益彰。 總之,在小學階段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抓住不同主題進行創作,構建層次,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是我們每位美術教師義不容辭責任。

⑦ 如何讓學生愛上美術課的課題研究背景

讓學生愛上美術課的課題研究背景:
在新課程背景下,美術課標對現行的內小學美術教學提出容了較高的要求,但由於目前師資狀況和辦學條件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很難達到相應的標准。但是只要廣大的美術教師有著一顆熱愛學生、熱愛美術的心,就會克服教學中的諸多困難,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愛上美術課,進而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閱讀全文

與小學繪畫類欣賞課教學研究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