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智障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修文縣特殊教育學校:陳銹摘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對智障孩子來說,意義尤其重大。因此,它特別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我們每講授的一個知識,或一個技能,都必須給足學生充足的時間,必須教到學生完全掌握為止。讓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中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用。關鍵詞:智障學生 自主學習《語文課程標准》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特殊教育也應如此。長期以來,在我們特殊教育的教學工作中,就把智障學生定謂成一個弱者,對智障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要想提高智障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教師就必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意願,留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讓智障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大家都知道,智障孩子如果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就不再是被動接受學習的機器,而是能用科學的方法主動探究知識、敢於質疑問難、個性充分發展的學習的主人。因此,培養智障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我們特殊教育的教師來說,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們如何引導智障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呢?一. 激發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學家都有不少論述。我國教育學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現代認識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認為: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是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因此,在智障孩子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孩子們對你所教學的內容非常感興趣的話,就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首先,教師要利用語文課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我們在對低年級的智障孩子進行拼音教學時,在每一節的開頭,都可以對孩子進行鞏固練習。這時,我們讓孩子利用摸一摸、動手指一指的方法,在漢語拼音教學儀器上觸摸自己喜歡的那個字母,然後跟著讀一讀;也可讓讀得好的孩子當小老師,教讀自己讀得最好的字母。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學習主人翁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更在孩子的心中悄悄地形成一種競爭的學習意識,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為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做好鋪墊。其次,利用游戲,激發智障孩子的興趣。學生是一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我們如果要上好一節課,就必須要在課堂上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為其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在課堂上學得開心,學得省心。在特殊學校,特別是培智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課堂上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分心」現象時有發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才能保證旺盛的求知慾。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智障孩子也不例外。當智障孩子在做游戲時,他們在歡樂和諧的氣氛中通過手、眼、肢體的配合,動作的協調可以補償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陷,使記憶得到改善,促進大腦發育。我曾經看到一位老師在講「唱」字時,先讓學生自己到講台上為大家唱首歌,然後再帶領學生一起唱。愉快的歌唱,讓學生體會到,唱是需要用自己的嘴發聲,由此很容易的記住了「口字旁」。有趣的游戲使智障兒童的情緒高漲起來,在積極情緒支配下的學習效果是最佳的。類似這樣的游戲活動,我們還可以設計很多。如在教學中,做做手指操、表演一下《健康歌》,讓智障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中伴隨他們喜愛的游戲活動,形成了心理的放鬆。這種心理的放鬆正好彌補了他們腦神經活動在緊張的情況下容易被抑制甚至消失的心理缺陷,而使神經和聯想更新活動起來,使學習處於積極狀態中。在一堂課中如果多次讓智障兒童動手操作,多次給他們強烈的刺激,使他們的大腦皮層不斷產生興奮點,這種愉快的課堂教學有利於提高智障兒童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後,及時的評價,以成功激發智障孩子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教師要為學生不斷創造成功的機會,即使是重度智障的學生也不例外,要使他們有機會體面地表現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周恩來的特型演員王鐵成有個弱智兒子王蔚平,多年來, 王鐵成讓兒子在廣闊的天地里成長,在愉快的氛圍中發展個性、愛好和興趣。兒子喜歡打鑼,喜歡京劇,甚至有演戲的天分,王鐵成盡可能為兒子提供機會,雖然他傻,可鑼鼓一聽就會敲,拍電影、排戲時都特別認真。從這個事例中,讓我們看到,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培養,每個智障孩子都有他閃光的值得我們贊賞的地方。因此,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教師盡可能做到「多表揚,少批評」,挖掘他們身上所有閃光的東西,讓他們在課堂上「願學、樂學」。 二. 教給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智障孩子學習語文,僅有學習的興趣是不夠的,若沒有自主學習的方法,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時間一長,自主學習的興趣就會減弱。因而語文教學必須適時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我們在制定目標時,就必須考慮到智障學生的個體差異,按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來確定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多角度的目標空間,才能為其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保障。其實,如果每一個智障孩子的潛能都能得到發展,那麼,他們都有能力學習,這是我們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都應該所了解的。比如,我們學校的老師每年為學生制定個別教學計劃時,就是按照學生的實際,聯合家長、學校,為學生量身制定的。同時,我們還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隨時調整教學進度,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有新的收獲。以此來提高他們掌握知識的興趣,激起他們自主學習的潛力。其次,要引導學生掌握好的讀書方法。在培智學校的語文課本中,課文基本上是朗朗上口的兒歌和一些篇幅較小的短文。認讀和理解對於普通學生來說非常簡單,但對於智障學生來說,卻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掌握好閱讀的方法。我們在讓學生學習課文時,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不會認讀的生字用筆圈出來,用「?」表示自己不懂的地方,用「!」表示自己特別喜歡的地方,用曲線表示這個地方很重要等。學生了解到使用符號讀書的方法,並經過長期的運用,就能變成自己自主讀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最後,讓學生參與課堂的管理,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自控能力。有人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管理是教師的事,學生只要按照教師的要求辦事就行。其實不然,如果把課堂管理和協調處理班級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他就會體會到自己是學習主人的身份,必然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提醒同伴。在學習中,就會控制住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我們班上,有個學生就特別愛衛生,當他看見其他小朋友亂丟垃圾時,他就會馬上去制止。我們決定讓他來當勞動委員,班上因為有了他,許多孩子都養成了把垃圾丟在垃圾桶中的好習慣。還有一個學生,他擺放的課桌椅非常整齊,因此,我們要求他每天監督其它小朋友把課桌椅擺放好,他也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三.給足學生時間,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習慣是個性心理中的個性意識傾向性。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在自己的神經系統中存放的一注不斷成長的資本,一個人自己畢生都將從它那裡得到利息。」自主學習的習慣是一個好習慣,對智障孩子來說,意義尤其重大。因此,它特別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足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我們每講授的一個知識,或一個技能,必須教到學生完全掌握為止。讓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中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用。總之,智障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至關重要,作為教師,我們責無旁貸。 參考資料:1.張行濤、周衛勇主編《新課程教學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年2.周小山主編《教師教學究竟靠什麼》,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陳雲英主編《智力落後兒童教育的研究》,華夏出版社,1999年4.銀春銘主編《弱智兒童的心理與教育》,華夏出版社,1992年
⑵ 殘疾人學校開學怎樣安排工作計劃
怎樣為隨班就讀的智力殘疾兒童制訂個別教學計劃配合學校對智殘兒童進行缺陷矯正補償。對智殘兒童缺陷的矯正和補償,進行得愈早愈好,如能在入學前對智殘兒童智力、語言進行開發訓練,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入學後就要順利得多。智殘兒童隨班就讀期間,家長要配合教師有計劃地對智殘兒童的缺陷矯正補償,進行感知訓練、活動訓練,有文化的家長可以參照智力測驗題的內容,或利用一些學具、玩具對子女進行智力訓練。協助教師對智殘生進行必要的輔導。智殘學生學習中困難比較多,學習的知識也難鞏固,對他們的輔導是必不可少的。家長應配合教師進行輔導,不能把責任都推給教師。家長一方面要對子女的家庭作業督促和檢查,另外還要盡其所能給以幫助,根據教師的要求,對他們進行一些學習技能的訓練,並指導他們把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活動中進一步鞏固知識技能。
⑶ 如何為孤獨症兒童設計個別化教育計劃及其案例
個別化教育是針對某學生的某種特殊需要或某項缺陷補償,制訂出一份完整的書面教育計劃,並按計劃實施的過程。把教學目的、要求、方法、落實到某一個人身上,而不是每一個人身上,落實在某一個范圍、區域內而不代替整個教學計劃。國家教委已經明智地提出,特殊教育要實施分類教學,邁出個別化教育的第一步,特殊教育應該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我國特教界權威人士陳雲英博士曾說過:「整個教育學、心理學都在研究『人的差異』,目的是開發每個人的潛能,必須實現個別化教育計劃」、「特殊教育學校不搞個別化教育,就不是特殊教育學校,好像靈魂都沒有了」。
《特殊教育辭典》中提出個別化教育計劃:「主要內容包括(1)該生受教育的現狀。(2)該生應達到的短期階段性目標和年終目標。(3)為該生提供的專門服務設施,該生可參與普通教育計劃的程度說明。(4)實施本計劃預定日期和期限。(5)衡量本計劃目標實現與否的標准和評估手段。」具體做法為:第一步寫出「個案分析」,對幫助或矯治的需求做出分析;第二步制訂個別化教學計劃;第三步按計劃認真實施;第四步評估改進。
1、個 別 化 教 育 步 驟
1.1 搜集資料
1.1.1 基本情況:包括個體的性別、年齡、家庭人口、父母學歷、工作、教養方式、生活環境、過往病史、發病時間、智力水平、服葯情況、評估得分、強化物等等。
1.1.2 前期觀察:也稱為基線特徵,即對確定實施個別化教育的個體進行詳細記錄,尤其是針對孤獨症兒童的思維認知水平、情緒行為、語言溝通、社會交往、精細運動和大運動等進行詳盡而准確的描述,也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參照。為了使各項指標相對穩定正確,最少應持續半個月。
1.1.3 初定目標:通過了解個體的基本情況以及對其半個月的觀察,可以初步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目標。該目標只是一個輪廓,其科學性、實踐性都還需在後面的實踐中改進。
1.1.4 家校聯合: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教育單靠一個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而且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一個寬松、和諧、同一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這就需要諸多因素一起加入到對該個體進行個別化教育的活動中來。尤其是家庭的配合,家長的全力配合為學生的良好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事半功倍的作用,避免出現「5+2=0」的教育盲點。
1.2 制訂計劃
1.2.1 訓練目標:目標可以分為長期目標、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是該計劃的指導方針,短期目標則是圍繞長期目標分級制定的漸進性階段目標。目標必須是在對他的前期觀察上制定出來的,應該符合實際。
1.2.2 訓練項目:根據訓練目標制定訓練項目,主要以模仿、大運動、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語言與認知、自理與社交為主。要對各項目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使整個訓練計劃更趨系統性、漸進性。
1.2.3 訓練內容:訓練內容是訓練項目的具體化、詳細化,是短期目標完成的具體措施,要盡可能詳盡,將所有準備實施的方案都囊括在內,銜接得體、一目瞭然,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1.2.4 訓練時間:主要是起始時間和完成時間,做階段性記錄分析時要盡可能的把時間標注清楚。
1.2.5 能力體現:根據訓練過程及完成情況,有梯度地分為獨立完成、口語提示下完成、手勢或表情提示下完成、在輔助下完成、沒反應(不配合)等,還可以根據訓練時的具體情況分得更細。
1.2.6 興趣反映:主要分為積極主動型、社會強化型(贊揚、撫摩等)、食物強化型(強化物)、毫無興趣型。
1.3 具體操作
具體操作的各個環節關繫到個別完成時間,做階段性記錄分析時要盡可能的把時間標注清楚。
具體操作時要根據訓練目標、訓練內容、能力及興趣採用各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應用行為分析法和結構化等訓練方法都可以滲透到各個訓練環節中。例如訓練某生的注意力、手眼協調、運筆的能力時,可以採取描線這一內容,由描垂直線(考慮到由上至下運筆是最簡單、最易掌握的)開始,接著描水平線,之後描波浪線(波浪由平緩到凹凸、由圓到尖),最後是各種形狀的組合(基本圖形―組合圖形―不規則圖形等),由易到難,使個體更容易產生成功感,更願意接受訓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配合訓練使用的器材、輔助工具(如圖片、實物、作業紙)、場景、強化物的使用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訓練的效果,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絕對不可以忽視。
1.4 評估改進
每隔一階段都要對個別化訓練結果進行評估,目前的評估手段有自然觀察法、兒童適應性行為量表(ADQ)、心理教育測量(PEP)、孤獨症行為檢查表(ABC)等。評估應立足於現實,實事求是,肯定優點,重視缺點,尤其應對學生出現的新傾向作出分析。通過評估全面地了解該計劃對該生的有效點和局限點,揚長補短;對計劃中不適合的部分比如要求過高或過低、訓練內容過難或過易做出調整,便於繼續實施。在訓練中(或訓練後)要即時做好相關的記錄。
2、個 別 化 訓 練 案 例
予為今年9歲,是名典型的孤獨症兒童。通過前期觀察,結合他的特點對其進行模仿、大運動、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語言與認知方面的個別化訓練。各方面的訓練不是單一獨立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訓練時間:二○○二年十一月初至十二月中
2.1 模仿
予為的模仿能力比較強,但注意力集中困難,嚴重影響了他的學習能力。
2.1.1 操作性的模仿:如看著老師怎樣完成一個簡單汽車的繪畫或積木模型的製作,然後照著做。從亦步亦趨過渡到老師做完後孩子仿做。
2.1.2 手部的動作模仿:尤其是手指動作的模仿,配以先前錄制的手指操兒歌,加以簡單的如X X、XX X節奏,提高其理解力和注意力。
2.1.3 模仿發聲方面,著重在開口韻母、聲調、咬字、句子的完整性上。除了教他多說話外,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其理解語言和場景間的關系,並能把握這種關系,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即時即景訓練效果最好。
2.2 大運動
予為看上去在大運動方面沒有什麼異常,反而覺得比其他孩子靈活,但其實他在控制肌肉張力、靈活伸展肌肉方面有一定得困難,更不能把握活動和場景的關系,並因此帶來判斷力低下,顯得反應遲鈍。予為在蹦跳、跳台階、追逐性的跑步方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效果非常理想。由於體力大量的被消耗,飲食和睡眠質量相應的提高了。
2.2.1 四肢協調的訓練:四肢著地爬欄桿,然後站起來跳過去,反復多次。欄桿的高度隨著予為的協調性增強而降低。現在予為已經能從與他身體厚度相當的高度爬過去,且一高一低的爬跳有助於其體質的增強。
2.2.2 單腳站立:左右腳交換站立時間逐漸延長,單腳跳和按指定線路或方格跳。
2.2.3 傳球訓練:教師在傳球前告之將把球投向某個方向,讓其做好接球的准備,在此基礎上變換投點傳接球。無形中引入了方位的概念,現在予為能以自己為中心區分上下左右前後。
2.2.4 跨跳障礙物:此項訓練為了訓練其聽指令,其次是提高判斷力。
2.2.5 手部力度的訓練:這一項主要是為後面的反向用力做准備。具體做法是老師用手拎起予為的雙腿,讓其以手代腳在光滑的地面上爬行,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手腕的力量。
2.3 精細運動
基本的精細動作都已經掌握,主要加入使用雙手並方向相反的動作,如擰螺絲等。
2.3.1 多用手指,增強手指的靈活性。撿豆子和紙削,紙削可以是各種形狀或顏色的,要求聽老師的指令撿,如「紅色的紙」「三角形的紙」「紅色的三角形」「五粒豆子」等,不僅鍛煉了他的手指靈活性,而且輔助鍛煉了他在顏色、形狀、數量的認知能力。
2.3.2 用筆的訓練。從任意塗鴉到點連線、描圖、上色、寫字,無論哪一步,都嚴格要求他握筆姿勢正確,注意力集中,坐的姿勢也要標准。
2.3.3 折紙、撕紙和剪紙:要求做出一定的形狀,如折一把扇,撕一個人頭,剪一顆心等,並且工作完成後,要他幫助收拾,真正做到「有始有終」。這項工作和前面的畫畫相結合,可以激發予為興趣,並培養他享受工作成就,體會成功的喜悅。
2.3.4 反向用力的訓練:鍛煉他同時用兩手尤其是反向用手的能力,搜集礦泉水瓶做擰瓶蓋的練習,拔塞,擰螺帽,開鎖等。
2.4 手眼協調
手眼協調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覺能力而組成的。但因為予為的注意力難以集中,目光不能依附在某事物上,因而阻礙了他的學習。首先要在視覺對焦、視覺追蹤上下功夫,其次多做小肌肉練習(精細運動),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後進行大范圍的手眼協調活動,再漸漸縮小活動范圍,最後才能具備獨立完成較精細的手眼協調活動的能力。
2.4.1 搭積木:可以是想像的、也可以是聽指令或按要求的,從仿搭積木到自己搭積木。仿搭的過程主要是讓他看、聽、做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復習鞏固其它部分所學的內容,如顏色、形狀、上下、高低、左右等概念。仿搭的數量可以三塊到數十塊。達到這個水平後鼓勵其自己搭。一開始要求搭個房子,搭座橋等。使各種物品在他的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這種印象非常重要,因為孤獨症兒童總是讓一些無用的東西佔據他的腦空間,而我們要幫助他改變這種狀態。
2.4.2 串珠子:根據予為的具體情況可以加大難度,按教師提出的要求串珠,從中鞏固顏色、數量和圖形的知識,並且培養他按圖操作的能力。
2.4.3 拼圖:予為的拼圖能力較好,因此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大難度。選擇一些內容較為復雜、顏色區分度較低、數量較多、介面相似的圖片,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他樹立部分與整體的概念,培養他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訓練他的注意力。
2.5 語言與認知
孤獨症兒童不能從以往的經驗中歸納出一些定律,對他周圍的事物和他人的行為缺乏真正的理解,學習方法較死板。要透過這一部分的訓練來協助他理解周圍的環境,提高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語言方面的訓練貫穿始終。
2.5.1 遵從兩步指令:培養他的配合意識和動作能力,提高語言理解能力。予為對一步指令的接收和完成較好,因此著眼於對他進行簡單的兩步指令的訓練,如「把紅本子拿給徐老師」「把門和窗戶關上」等。
2.5.2 分類:
2.5.2.1 對一樣、不一樣的理解,注意提問多樣化,用不用的語氣和不同的表達方式來發同一種指令。
2.5.2.2 按已經學過的顏色分類,一開始是同一種物品只是顏色不同,以免視覺混亂,等他理解什麼是分類以後,加入多種物品,而他只要按顏色分開就行,這樣做的好處是打亂他的思維方式,讓他能完全按要求來做。
2.5.2.3 按形狀進行分類。
2.5.3 常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前後、里外等,在平時做其它訓練的時候結合實際教給他,在發指令的時候就要經常用。如要求他往前跳兩步,把積木往後擺;把桌子上面的鉛筆拿給老師,把桌子下面的足球踢給老師等。
2.5.4 數概念的訓練:
予為數的概念相對於其它的方面明顯感到差,可以由1順數到30左右,但偶有出錯(20以下較好),不會倒數,初步能按任意起止數數,如b訴他3―6,他就能從3數到6(不能自行停止);訓練其對數字的感受能力和把數和動作聯系起來的能力,為點數能力和按數取物能力做准備;訓練其按物數數的能力,掌握物與數的對應關系,發展其數概念(10以內);訓練其按物取物的能力,可以幫助予為理解總數與量的關系,為比較多少和大小做准備;認讀20以內的數字。
2.6 訓練效果
通過一個月的個別化訓練,用心理教育測量(PEP)對他進行了評估檢測,得分由47分上升至68分,達到4歲兒童的能力。結果顯示他在大運動、手眼協調、數概念方面進步最快,能夠輕而易舉的通過測試;在模仿、認知和精細動作方面有發展的可能,是接下來的訓練重點;語言及交往方面還需加大強度訓練,否則會倒退。
3、小 結
特殊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使殘疾兒童通過適當的教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康復發展,潛能得到開發,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學會生存,學會交往,能夠順利地融入主流。個別化教育的出現並得到普遍的認同和廣泛的實施,也正是基於此。如何使個別化教育更有利於孤獨症兒童的學習與康復,還有賴於志同道合者的不懈努力!
⑷ 怎樣為隨班就讀的智力殘疾兒童制訂個別教學計劃
怎樣為隨班就讀的智力殘疾兒童制訂個別教學計劃
配合學校對智殘兒童進行缺陷矯正補償。
對智殘兒童缺陷的矯正和補償,進行得愈早愈好,如能在入學前對智殘兒童智力、語言進行開發訓練,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入學後就要順利得多。
智殘兒童隨班就讀期間,家長要配合教師有計劃地對智殘兒童的缺陷矯正補償,
進行感知訓練、活動訓練,有文化的家長可以參照智力測驗題的內容,或利用一些學具、玩具對子女進行智力訓練。
協助教師對智殘生進行必要的輔導。
智殘學生學習中困難比較多,
學習的知識也難鞏固,對他們的輔導是必不可少的。家長應配合教師進行輔導,不能把責任都推給教師。
家長一方面要對子女的家庭作業督促和檢查,另外還要盡其所能給以幫助,根據教師的要求,
對他們進行一些學習技能的訓練,並指導他們把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活動中進一步鞏固知識技能。
⑸ 簡述特殊兒童資源教室創建原則
1.確立資源教室的不同定位。資源教室的招生、課程、組織形式等問題都與定位緊密相關,各教育主管部門、各學校需根據自身實際在建立之初就明確定位。從功能上看,資源教室可以定位於為殘疾學生提供各種支持性服務的場所,也可以定位於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個性化支持性服務的場所,還可以同時定位在教育改革和科研先導的實驗場所。如果是後者,我們一些先進教學理念、模式(如認知建構主義的支架式教學)和教學組織形式都可以在這個場所中通過小組課的形式進行探索,取得經驗後再推廣,其最終的受益對象是全體學生。有些學校有證明的殘疾兒童不足在校生的百分之一,區域內還有特教學校或特殊班,但他們有很多的學習困難、注意缺陷、輕微情緒行為障礙的學生,其定位就可以是為這些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人性化的支持性服務,以開展廣泛的小組教學形式激發學習動機、改善學習能力;而有的學校殘疾學生較多,區域內又沒有特教學校或特殊班級,其定位於通過實施殘疾學生的個別教育計劃和提供融合環境支持來全方位地為殘疾學生服務。不同的定位導致招生對象、服務內容、課程設計、人員培訓重點都有不同。如果想同時兼顧殘疾學生和學習困難學生,定位在教育改革和科研先導場所上,則要求有兩名以上、既懂特殊教育又懂普通學科教育並有課程設計能力的資深資源教師才可行。
2.建立完善的支持體系。資源教學實際上是對特殊兒童的支持性教學,不是靠資源教師、學校主管領導等幾個人就可以搞好的。一名特殊學生需要校內的同伴支持、任課教師支持\資源教師的支持、相關教師和服務人員支持,校外家長支持、社區鄰里支持,還需要各方支持相互配合。資源教師就要搭建支持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如開設專門的同伴培訓課程,培訓正常學生(即同伴)幫助特需生的態度、方法、時機控制等;組建專門的家校互動小組,培訓特殊兒童家長,使之了解和接納孩子,配合完成資源教學作業;與社區居委會聯系組織開展「慰問或幫扶活動」,讓特殊兒童感覺自己也能幫助別人;與各科任課教師溝通,及時幫助分析特殊學生的行為問題及應對策略。總之,支持體系越完善,支持力度越強,特需生則進步越快。在這樣的良性系統中,特殊學生不再是負擔,而是寶貴的財富,是我們的重要資源。他可以是正常學生建立自信的資源,是老師研究和變革教法的資源,是家長重新審視自我的資源,是任課教師加強協作的資源。
3.加強課程建設與師資培訓。資源教室的課程問題長期制約著資源教室的發展,缺乏系統和力度的個訓課不能真正解決殘疾學生的學習問題、交往問題,雖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資源教室應以同質小組教學(幾方面學習能力相當、年齡相仿的3-4名學生)為主要組織形式,以單元核心課程為課程組織形式,以活動課程形式授課,從提高基本學習能力、整合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經驗等角度提高學業水平,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補
救學業差距。這樣的課程設計需要教師頗用心思,如經過評量發現幾個學生都是聽覺注意力不佳、手眼協調能力較差、挫折感強而沒有自信,一二年級的數學學習都很吃力,就要為他們設計以「發展聽覺注意力、手眼協調力」為主的小組游戲教學,在游戲中提高自信、改善基本能力,間接促進數學學習。單元核心課程為:兩周(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鍾)「自我展能」活動,兩周「聽關注」游戲,兩周「共同搭建」游戲,四周「聽參照、聽理解」游戲,加上與任課教師、家長的合作,經過一學期的強化訓練,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隨之提高。對症制定小組教學計劃、設計小組課內容是制約資源教學發展的一項技術,應該對教師進行專門培訓。資源教師的選拔與培訓關繫到資源教學的質量,即關繫到這項工作的發展。若定位於提供特色服務,提高一般學習困難兒童的學習能力,則要選拔有豐富學科教學經驗、有科研熱情的老師,在進行系統的、專業化的特殊教育培訓(一般半年)後即可以有效開展此項工作;若定位於在融合環境中更好地服務於殘疾兒童,則要優先選拔有特殊教育背景或經驗的老師,在進行教學策略、家長輔導等培訓後即可以開展工作;若兼顧兩者,則以選拔有學科教學經驗者為主,並進行全方位的培訓才行,切忌一蹴而就。優良的資源教師必須有幾年的成長周期。
在資源教室的建設過程中,當我們認清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不是負擔、而是寶貴的資源時,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明確建設方向,盡可能營造雙向支持的環境,使所有兒童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⑹ 特殊教育學校智障兒童康復計劃
醫院具有專業資質,有著良好的醫生團隊。
⑺ 我想知道幼兒園殘疾兒童融合教育的教學計劃怎麼寫
幼兒園殘疾兒童融合教育的教學計劃那就是幼兒園在舉辦活動的時候要舉辦特殊為殘疾兒童舉辦的一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