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將幼兒園游戲與教育教學進行有機結合
角色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的整合 角色活動與教學活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他們經常用一種物品替代多種真實物品,如把小椅子當成汽車、火車,一會兒又把同一隻小椅子當成娃娃床、醫院病床等等。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逼真地扮演角色,如媽媽、老師、司機、醫生、售貨員等。因此這種游戲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是虛構性與真實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活動。在角色活動中教師關注的是對於角色環境的探索與游戲活動的挖掘,而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尋找孩子的新興趣點和孩子的表現,由於這種劃分不是規定所限,而是由幼兒的興趣和游戲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因此兩者可以進行整合,我們可以把主題活動中的一些內容放在角色活動中進行,也可以把角色中的有些內容參插在教學活動之中,讓幼兒通過探索、操作、表達,獲得知識。 任何教學活動必然包含游戲的因素,有些比較顯性,有些比較隱性,需要對其認真分析,努力發掘游戲因素,為生成游戲子活動提供可能。例如,在開展小班主題活動《好吃的糖果》時,幼兒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戲《糖果商店》的活動,由於許多的幼兒都樂意到商店購買糖果,很快櫃子里的糖果就賣完了,還有許多顧客要買糖果怎麼辦呢?在游戲結束時,我們拋出幼兒在游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B. 簡答題 幼兒園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結合的方式有哪些
幼兒園課程簡答題 1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來源與依據。 對幼兒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人類知識的研究 14 幼兒園課程目標制定的六大原則 整體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時代性原則,缺失優先原則,辯證性原則 2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范圍包括哪四部分? 有助於幼兒獲得基礎知識的內容; 有助於掌握基本活動方式的內容; 有助於發展幼兒智力和 能力的內容;有助於培養幼兒情感態度的內容 3 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及特點 集體活動, 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內做基本相同的事情, 活動過程一般在教師的組織和直接 指導下進行 小組活動, 為幼兒提供了與同伴、教師交談討論、 合作和分享經驗的機會, 容易讓幼兒主動 積極地操作材料、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做所要做的事 個別活動,教師與個別幼兒互動,針對幼兒的特殊情況專門輔導 4 支架式教學的特點 1 設置問題情景 2 提出具有挑戰性、能引發幼兒新舊經驗之間沖突的任務,引導幼兒意識到 問題和沖突 3 提示解決問題的線索 5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點 1 重視幼兒的內在需要 2 強調藉助於能滿足內在需要的環境和活動促進幼兒的自我發展 6 主題網的功能 輔助教師的課程設計;輔助幼兒的學習 7 與學科課程相比,活動課程有哪些特點 活動課程以學習和個性發展為教育過程的重心, 強調實踐是知識和智慧的真正源泉, 注重活 動過程本身的教育價值, 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體驗, 注重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注重知 識的整合和能力的遷移 8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原則 1 含目的性的原則 2 基礎性原則 3 價值性原則 4 發展適宜性原則 5 興趣性原則 6 直接經驗性 原則 7 兼顧均衡與優先的原則 9 幼兒園教育的途徑及其特點 教學活動;游戲;日常生活和常規性活動;學習環境;家園合作 10 當前幼兒園時間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 1 過分整齊劃一的集體行動 2 固定而不可改變的時間表 3 活動本身不適合幼兒 4 教育工作缺 乏靈活性 5 工作的計劃性不夠,准備工作沒做好 11 瑞吉歐要用彈性計劃組織活動的意義 彈性計劃不僅使教師對活動接下來的發展有了充分的准備, 而且為兒童的參與、 課程的發展、 為那些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機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12 單元主題活動的特點 幼兒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體的自然事物為本位, 而不是抽象的學科知識為本位, 幼兒接觸的 事物通常包含著多個領域,需要對事物有一個較為整體、 全面、生活化的認識,單元主題活 動注重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 13 幼兒園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性質:基礎性,非義務性,適宜發展性 特點:啟蒙性,生活化,游戲性,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潛在性 15 科學的評價標準的四大基本特徵 准確性,保證所獲得的信息是需要的、可靠的 有用性,即評價結果具有實用價值 合法性,評價過程應符合社會道德准則、尊重機構和個人權益 可行性,即切實可行、投入的人力物力適宜有效 16 作業教學的主要任務及教師的作用 作業教學的任務重在利用兒童的自發經驗, 引進中心概念, 以此為基礎幫助兒童形成系統化 知識和認識方式 在作業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 作業教學應有的發展功能能否實現, 兒童能否形成系統 化知識和認識方式,主要取決於教師的領導 17HIGH/SCOPE 學前教育方案的特點 1 以結構化了的「關鍵經驗」作為建構課程的框架 2 通過環境進行教育 3 在強調幼兒的主動學習同時,突出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4 重視語言在幼兒思維活動中的作用 5 方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18 區域活動設計的基本思路 1 將教育意圖或目標轉化為活動材料的環境 2 透過創設環境影響幼兒的活動 3 通過幼兒的活動達到預期的發展 19 用活動解釋課程的優越處 1 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對象性,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 2 活動自身是一種存在方式,容易把握和控制 3
C. 怎樣讓傳統游戲和幼兒園課程融合
游戲是課程的內容,是課程實施的背景,也是課程實施的途徑。民間游戲是游戲的一種形式,它淵源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大多數民間游戲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謠,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而且民間游戲的玩具材料簡單,玩法易學、易會、易傳,游戲開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游戲中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競爭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勝、好滿足的心理,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是主動的、自由的、有序的、快樂的和創造的。因此,民間游戲作為農村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D. 怎樣將游戲和教學有效結合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的游戲又分為創造性游戲和規則性游戲,而創造性游戲又包括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其中角色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游戲形式之一,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想像力的理想載體,能有效促進每個幼兒的個性發展。幼兒園角色游戲的有效開展能滿足幼兒對成人世界的想像,從中可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及幼兒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游戲中幼兒會產生矛盾並解決矛盾,從而促進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角色游戲的優點不容贅述,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如何選擇適宜幼兒的角色游戲內容就需我們推敲斟酌。 在幼兒園角色游戲中,幼兒處處在模仿成人的動作、語言。如在娃娃家的孩子,模仿爸爸媽媽的語言動作安撫著哭鬧的寶寶,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體驗,對孩子來說是新奇的,感興趣的,孩子的模仿的同時也在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我們往往能在孩子游戲中發現孩子語言方面、動作方面的發展,這就是角色游戲的魅力所在。然而好的角色游戲不僅要在選材上適宜所在年齡段的孩子,而且環境的布置還很重要,只有生動有趣的形象才能吸引著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依舊以娃娃家為例,鮮艷多彩的娃娃家的布置要比單調的醫院布置來的吸引。因此角色游戲要孩子樂在其中要對題材,要場景明確吸引,教師更要融入其中,成為孩子游戲中的觀察者,引導者,輔助孩子更快樂的開展游戲。我認為孩子能否在游戲中更好的發展,教師還要在如下方面多下苦工。 一、讓孩子成為游戲中的主人 案例:在娃娃家中,老師給孩子准備了精緻的托盤,剪刀和彩紙,鼓勵孩子在家裡可以爸爸媽媽給寶寶准備面條吃,多數孩子遵循著老師的意願在開展游戲,認真的准備著面條,突然哭鬧聲傳開來,了解之後發現孩子歡歡和樂樂因為一張彩紙發生了矛盾,歡歡指責樂樂剪壞了他的「照片」,因為歡歡把老師給寶貝們准備做苗條的紙比作了照片。 在一案例中我在反思,孩子在游戲時教師提出了單一明確的要求,多數孩子還在遵循著老師的要求,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自主選擇,孩子是否得到快樂。把彩紙比作照片的孩子顯然是剪面條的游戲無法滿足他的興趣,所以他才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游戲內容。由此我們更應該清楚的了解孩子的興趣是游戲開展的依據,孩子興趣濃厚才會在游戲中持續,反之就會不耐煩,甚至有無所事事的情況出現。 二、在游戲中均衡強弱勢幼兒 案例:在小醫院游戲中,孩子們本來都在有序的扮演者醫生、護士、病人等角色,醫生用聽診器給孩子聽聽胸口,護士在給病床上的孩子打針,突然一位娃娃家的孩子歡歡想要進入游戲區域,原先在游戲的孩子紛紛拒絕了歡歡,歡歡在游戲區轉了一圈又提出加入游戲還是遭到了拒絕,這時歡歡搶了護士的針筒還把針筒給掰斷了,其他孩子都跑來老師這指責歡歡,歡歡遭到拒絕本來就心情不快,於是甩了針筒就走了。 喜歡游戲是每一個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你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他們越是渴望得到他,如果多次不能參加自己喜歡的游戲,一類幼兒會主動退卻,失去積極性,另一類則會產生攻擊性行為。而案例中的孩子歡歡明顯是後者,孩子在受挫後表現出的霸道也是現在我們在幼兒園中常見到得現象。在上述案例中我們不能放任孩子間的矛盾擴大,而是應該鼓勵孩子主動自我解決,教師是孩子解決問題的引路人,我們不能讓弱勢孩子失去游戲機會,也不能放任強勢孩子破壞游戲秩序,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觀察孩子在游戲中的行為以及孩子所處角色地位鼓勵孩子合作游戲,強勢帶動弱勢,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快樂。 三、注重幼兒的個別性、差異性及創造力 案例一:在角色游戲開展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在娃娃家的孩子跑到了賽車場,在醫院的孩子跑到了娃娃家;我們也會看到本來好好的賽車變成了追逐游戲,醫院里的醫生護士會在娃娃家抱著娃娃不出來,等等。 在案例中的孩子經常離開自己所在的區域,老師鼓勵孩子可以區域間穿插活動,但是這些孩子是游離在了預設游戲之外的,教師去引導孩子回到原來的游戲中去,但孩子還是沒有辦法持續。這些孩子有其獨特的個性,如果我們一味的去干預孩子,還在在老師的強壓下游戲,這樣顯然是得不到快樂和發展的。教師只有發現孩子身上的個別性才能有的放矢。同時孩子之間還存在差異性,孩子能力發展有差異,游戲能力的高低也決定了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因此關注孩子的差異性在孩子的游戲中也是教師必須注重的方面。 案例二:我們在觀察娃娃家的孩子游戲時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在顧客多的時候都對游戲樂在其中,忙前忙後,並能根據生活中經驗招呼顧客等,比如手工坊的孩子在顧客多的時候都在忙著為客人准備食物,收拾桌子,等到顧客吃完到別的游戲區去的時候,手工坊的孩子立刻離開了自己本來的崗位,有的跑到了賽車場,有的到了建構區。教師提問孩子:你為什麼不在手工坊游戲了啊?孩子回答:小朋友都走了。老師反問:那你們想一想,怎麼樣才能把顧客吸引回來了。孩子的想法充滿創意,有的甚至是老師都沒有考慮到的。 在案例中的孩子對自己所在的游戲區並不是缺乏興趣,而是因為其餘幼兒的游戲注意力轉移,使得原游戲區域的孩子也發生了興趣轉移,這時教師適時的介入游戲,用提問孩子的方法提醒孩子,孩子的想法往往出人意料,這樣不僅使孩子游戲內容豐富了,而且孩子在游戲中激發出了創造力,這樣孩子在之後的游戲中遇到類似問題就有了解決方法。 教師是孩子游戲中的觀察者,引導者,孩子是游戲的主人,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能力發展決定了游戲的設置,教師在游戲中協調孩子間的矛盾,為孩子設置適宜孩子的游戲內容,孩子在游戲中體現出來的個體性和差異性都是教師觀察的對象,觀察孩子的游戲過程會發現孩子在游戲中是否有了發展,是否享受在游戲中,也只有細致的觀察教師才能在適當的時候介入游戲,輔助孩子更好的游戲。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教學方式,也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方式,還在享受在游戲中才能在游戲中得到發展,也就是所謂的「做中學」。
E. 幼兒教師教學活動需要將()()和()有機結合起來
您好,
幼兒教師
教學活動需要將游戲化教學手段和幼兒園教學活動有機結合
F. 實現幼兒園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最優化結合有哪幾種方式
(一)在教學與游戲的內容安排上,強調統一性,忽視特殊性,教學活動的安排以成人為中心。較少考慮幼兒的實際需要,計劃統一制定,教學統一安排,進度統一規定,游戲活動也是老師事先計劃規定為主,這種游戲在皮亞傑的游戲理論中屬於順應大於同化,其特徵表現為模仿,因而並非真正的幼兒自主的游戲活動。 (二)在教學與游戲的組織形式上,強調集中性,忽視層次性,教學和游戲往往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中的活動。老師只注重教什麼,不注意怎麼教,游戲活動有時是教育活動的延伸,或是「放羊式」地玩些玩具,把游戲變成閑盪,而不是幼兒主動積極的活動。 (三)在教學與游戲的組織過程中偏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學依賴注入式的語言講述傳授知識,忽略了幼兒的思考、操作、興趣和發展水平,把孩子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游戲也基本由老師布置引導,孩子在老師規定的規則內活動,把兒童的游戲變成了「游戲兒童」。 二、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教學與游戲優化結合」的課題研究,是針對上述現象進行的改革、探索和實踐,因而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實踐活動。游戲與教學的結合可以分為分離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種類型,很難論定哪種結合方式孰優孰劣,一切取決於實際活動的需要。「最優化」的含義就在於在一定的情景和場合下最適當地運用某種結合方式。
G. 怎樣讓幼兒園原生材料與主題教育有機融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幼兒園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主題牆飾是環境創設的一部分,也是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一直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課改把幼兒的所有活動都納入了教育的范疇,幼兒參與的成分越來越多,主題牆飾在內容上不像以前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環境創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於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主題牆面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 因此,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主題牆飾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里我們來看高老師是怎樣把她班級的主題活動和主題牆飾有機的結合起來的。
一、主題牆飾的製作要與教育活動的開展相結合.
從某種程度上講,牆飾創設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但是,實踐發現其實環境創設特別是主題牆飾環境的創設,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幼兒園開學初布置好環境,造成教師設想計劃多、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設想計劃少,動手動腦少,只有環境布置的結果。牆面環境創設在內容上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師策劃、設計的現象普遍。再有,由於開學初花了大氣力精心布置的環境,因此捨不得更換,常常存在著牆飾整個學期無變化。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等問題。如何布置幼兒園主題牆飾呢?如:她設計的主題計劃是《動物朋友》。她在健康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開設了「小兔采蘑菇」的活動。活動目的是讓幼兒認識小兔的外形特徵,了解小兔的行走是跳躍行進,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腿部肌肉的力量。活動過後她就和孩子一起收集了小兔的圖片,有關小兔特徵的圖片:如皮毛、長耳朵、紅眼睛、吃蔬菜蘿卜等張貼在主題牆上;還通過語言活動學習小兔的兒歌,然後把兒歌寫下來貼在主題牆上。把教學後的內容收集起來張貼並給出小標題。以此內推不同的動物她通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就可以把主題牆飾完善。這也就突出了教育的功能性。
二、讓幼兒成為主題牆飾創設的主體.
交還幼兒的主動權。長期以來,在環境創設方面,只要老師精心打造的環境常常難以引起幼兒共鳴。幼兒只會覺得好看很鮮艷,但是又談不出什麼結果。問題出在哪兒呢?因為在這樣的環境里,有著太多的成人觀點,沒有幼兒的自主與創造。要想讓幼兒學會自主創造,老師首先要放手,要將主動權還給孩子。在環境創設方面,我們要改傳統的做法,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班級環境設計與製作的全過程,使幼兒體驗設計與製作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我們只需要為幼兒搞幾個大的框架,提供材料。如:她班在創設「我眼中的新年」主題牆飾時,先是老師和幼兒通過觀看過年的圖片還有電視畫面,了解了一些過年的活動及裝飾材料。然後她和配班劉老師用皺紋紙做出三個大框,有燈籠、餃子、鞭炮。給出了小主題,「大紅燈籠高高掛、新年裡的活動、好吃的糖葫蘆」。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畫了燈籠、糖葫蘆貼在框里,讓後她從幼兒的書本里收集了過年的相關圖片貼在裡面。這樣主題牆就完善了,活動也開展了,還讓孩子們在牆飾中豐富內容。可以將畫的、做的、收集來的貼在上面,掛在上面。孩子們享受到了這個過程,是多麼高興!
三、主題牆飾的布局要在幼兒的視角內.
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環境製作,宣洩了自己內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環境變了,體驗成功的喜悅。幼兒是通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形成概念的。創設和幫助幼兒注意四周的環境,可以發展兒童的各種興趣,滿足兒童的求知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老師與幼兒共同完成的牆飾必須要考慮幼兒的需求,要在幼兒的視角內,與幼兒的視線平行,讓幼兒看得到摸得到感受的到,幼兒就很有成就感。同時也是向家長展示的好的方法,幼兒可以拉著家長去看自己的作品,這樣家長也就不會埋怨教師沒教幼兒知識了。
總之,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幼兒園主題牆面環境創設不再只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個人的手工勞動,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趨勢。應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與之產生互動的主題牆面環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
H. 如何體現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促進幼兒獲得最佳發展的一種途徑。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孩子們開展頻率最高的活動,通過游戲幼兒會把廣泛的生活內容反映在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進行自己的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幼兒來說,游戲就是生活本身,游戲充盈於心,充盈於思想、情感和身體中。一個全神貫注於游戲的幼兒是富有創造力的、自由的和快樂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充分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和發展學習到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定義
所謂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是指把幼兒的教育目標、內容、要求融於各種游戲中。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在幼兒園里游戲就是基本活動。基本活動是指對一個人來說最經常、最適宜、也是最必須的活動。而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這樣一種活動。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其次,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一種活動;再者,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因此《幼兒園工作規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符合事實、符合規律的。
二、游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幼兒園,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游戲的手段對幼兒進行教育,能有利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幾方面的和諧發展。
(一)游戲有益於增進幼兒的身體健康
幼年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游戲中,有大量的運動性游戲,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增強體質,使他們的動作變得協調、身體變得結實。當幼兒在玩沙子、繪畫、拼圖等游戲時,可以訓練手指、手腕、手掌的靈活性,以及手眼協調能力,使幼兒變得更加靈巧,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
(二)游戲能促進幼兒情感的健康發展。
幼兒的游戲,能促進幼兒在面對壓力時情感的健康發展,幫助幼兒解決沖突,減少情感創傷。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相互學習,通過與同伴之間的互動,逐漸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謙讓等良好道德品質。在學前領域中,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再現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現期望的機會。幼兒通過游戲經驗認識到他們自己是獨立的、主動的和有獨特的個性。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和接受他們自己的感情,促進面對壓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強人際關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兒在做「醫生治病」的游戲中,體驗了醫生、父母、孩子之間的關系,母親的焦慮,孩子的痛苦、醫生的積極治療等環節,孩子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達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發展同情心和面對變化作出反映等綜合調節能力。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實現了情感的發展,使幼兒體驗各種不同的情感,幫助幼兒學習控制情感的沖動性,高級情感隨之在游戲中萌芽。
(三) 游戲能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因素,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潛移默化地學到很多知識,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判斷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幼兒通過游戲探索環境,接觸事物獲得知識,自由地進行各種模仿、操作與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過程中體會空間和高低,在玩水的過程中感覺干與濕,玩積木的過程中體會並認識大小、形狀、顏色等,在玩推小汽車的過程中觀察到汽車的速度和力度的關系等。因此,游戲是兒童認知發展的動力,是兒童獲取社會經驗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三、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 (一)游戲化教學環境的創設
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常常利用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來達到使幼兒主動學、喜歡學的目的。游戲環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兩個,其一是通過建立立體設計增強系統性,以保證游戲環境平衡狀態。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對象十分廣泛的特點,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牆面和空間構成一個環境系統,以幼兒能夠接受的形象與符號,向他們提供成長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統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發展幼兒彈跳能力(雙腳跳)為目的的體育活動中,我們可為幼兒創設了一個以「參觀動物園」為主線的新穎、有趣的游戲情境。通過生動的語言幫助幼兒張開想像的翅膀,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富有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創造性地模仿各種小動物。然後讓幼兒在喜歡的音樂伴奏下開始了熱身操,熱身時還不時用「嗨、嗨」的喊聲鼓勵自己。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4個環節: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鵝走、青蛙跳荷葉,使幼兒初步了解了「雙腳跳」的動作方法:雙腳起跳,雙腳落地,起跳時蹬地擺臂,落地時屈膝緩沖,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用較短的時間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教師在組織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導演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為幼兒提供游戲的空間與時間,允許幼兒嘗試錯誤;要善於發現孩子思維的火花,保護幼兒可貴的創造精神,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
(三)幼師在游戲中的指導
游戲雖然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但是教師也要合理地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或干預,即指導。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要為幼兒准備游戲、創設游戲環境,應根據不同年齡和游戲水平的幼兒選擇難度適宜 、符合幼兒興趣、及幼兒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來融入游戲,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同時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個幼兒都得到的發展,才能使他們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因為不同的教學活動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與內容,在選擇游戲的時候,先要看是什麼樣的教學內容,然後再採取與之相對應的游戲活動來完成。 只有這樣才能使游戲與教學有機融合,相互滲透,真正發揮游戲的教育功
最後,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將外部與內部干預結合運用,包括觀察、詢問、評價以及教師直接的游戲參與。觀察中教師要針對兒童游戲情況確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創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戲監督者、調停者、游戲者、記錄員、顧問或通訊員等。另外,教師通常是以假裝角色進人游戲,成為游戲的一員。一旦進入游戲情境,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角色規范採取行動,利用角色之間的關系採取隱蔽的方式控制 游戲發展。應當指出的是,這種假裝介入應僅干預一段時間,在達到一定教育目的後教師即應離開。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認識 「游戲化教學」以游戲為手段,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並融於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是符合幼兒園教學特點及幼兒發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式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我國早期教育專家馮德全先生說,對幼兒來說「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游戲化,因為兒童本來就處在心理發展的『游戲世界』之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要將幼兒園教學活動完全游戲化,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I. 幼兒園教學中,怎樣將游戲融入到教學中
角色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的整合 角色活動與教學活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他們經常用一種物品替代多種真實物品,如...把小椅子當成汽車、火車,一會兒又把同一隻小椅子當成娃娃床、醫院病床等等。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逼真地扮演角色,如媽媽、老師、司機、醫生、售貨員等。因此這種游戲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是虛構性與真實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活動。在角色活動中教師關注的是對於角色環境的探索與游戲活動的挖掘,而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尋找孩子的新興趣點和孩子的表現,由於這種劃分不是規定所限,而是由幼兒的興趣和游戲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因此兩者可以進行整合,我們可以把主題活動中的一些內容放在角色活動中進行,也可以把角色中的有些內容參插在教學活動之中,讓幼兒通過探索、操作、表達,獲得知識。 任何教學活動必然包含游戲的因素,有些比較顯性,有些比較隱性,需要對其認真分析,努力發掘游戲因素,為生成游戲子活動提供可能。例如,在開展小班主題活動《好吃的糖果》時,幼兒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戲《糖果商店》的活動,由於許多的幼兒都樂意到商店購買糖果,很快櫃子里的糖果就賣完了,還有許多顧客要買糖果怎麼辦呢?在游戲結束時,我們拋出幼兒在游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