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總有一些歌謠,勾起我們美好的記憶 客家童謠是伴隨客家人成長的搖籃曲,又是客家人從小開啟智慧、認識社
童謠,是成年人創作的、以幼兒能初步理解的語句,提醒和告誡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什麼是美,什麼是丑。這兩首童謠,都是提醒娃娃要好好讀書的,第一首童謠以告誡「蟾蜍」的口氣,以稚嫩的口吻,提醒「蟾蜍」不好好讀書娶不到老婆,第二首童謠是描寫月夜秀才騎白馬過藕塘的場景,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告訴小娃娃,秀才騎白馬過藕塘的場景之美,寓意是孩子好好讀書才能實現自己「騎白馬過藕塘」的願望。這些童謠,既充滿了童趣,又富有深刻的教育哲理,可見,童謠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內容。。
❷ 河源客家童謠100字
月光光,照地堂;地堂矮,照老蟹;老蟹慌,跌落塘;塘中心,兩銀針;床腳下,兩條蛇;嚇死其尼兩仔爺。
老鼠洗衫,老鼠晾衫。
先洗身,做老爺,勒尾洗身把狗胯。
從前有隻人,屙屎打烏蠅,打到七八隻,唔夠請人客,人客多,肚白(屙;人客少,肚白表。
❸ 獲過一等獎的客家童謠作文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給大家講講客家人的端午節吧!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聽著這首兒歌,我就知道,端午節要到了。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驅逐出宮中。他氣得不得了,跳下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入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
你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選粽葉客家人很講究,有的人口味清淡,要選青色葉子才能有清馨的香味;有的人口味重,喜歡黃色葉子透出的鹹味。把新鮮的粽葉洗得乾乾凈凈,然後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舀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臘肉、鹹蛋黃,用粽葉把它們包起來並用繩子捆緊,最後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個小時,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你咬上一口嘗嘗,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裡鑽。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賽龍舟是客家人的又一個特色活動。因為我們贛州三面環水,是賽龍舟的好地方。在江里有20多艘龍舟,龍頭雕的漂亮精緻:白色的,紅色的,綠色的,鬥志昂揚的,殺氣騰騰的……龍舟附近擠滿了人。比賽一開始,水手們賣力地劃起槳,龍舟就飛快地跑起來了。「加油,加油!」岸邊的啦啦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如一幅熱火朝天的戰事畫卷。
吃粽子、賽龍舟這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客家人的端午節。
❹ 膾炙人口的客家童謠有哪些
客家童謠取材於客家地區的日常生活物事,形式多樣、語言活潑、易於上口、貼近生活、變化多端。幾乎所有客家分布地區都有傳唱客家童謠,各個地區的客家童謠既有相同之處,又各具特色。經典客家童謠有《月光光》、《缺牙耙》、《月光華華》、《阿妹妹》等。
❺ 急需「休閑時的客家童謠游戲時客家童謠和具有啟迪教育意義的客家童謠」
童謠的定義為何
「詩經」大序說:「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歌謠是人類企圖強化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藉由語言的自然節奏,所表現出來的美化語言.這種人類的天性常因民族,年齡,身分,環境…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以語言為基礎卻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然而,將語言的自然節奏進而演化為具備音樂結構的歌曲,卻不是兒童所能勝任.因此,不論自發或摹仿,兒童能力所及也止於「謠」的階段,而謂之「童謠」.至於成人製作,配曲的便是「童歌」(或兒歌).當然,童謠的創作者未必是兒童,不論是成人為兒童製作,或是本屬於成人的謠,只要是被兒童所樂於接受或摹仿,而或躍於兒童的口耳之間的,都可以將它視為童謠.
說簡單,通俗點,但不一定科學:
「童謠,應該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傳的,在兒童口中傳唱的,帶濃厚的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和諧,形式簡短的讀來朗朗上口的歌謠。」
童 謠 是 在 兒 童 間 流 行 的 歌 謠 。 它 的 特 點 是 不 用 樂 器 伴 奏 而 歌 唱 。
童 謠 之 發 端 相 當 早 。 根 據 《 左 傳 · 昭 公 二 十 五 年 》 記 載 , 在 周 文 王 與 周 武 王 的 時 代 即 有 童 謠 。 後 來 民 間 也 多 有 童 謠 流 行 。 童 謠 有 兒 童 自 發 編 創 的 , 也 有 成 人 教 授 使 之 歌 唱 的 。 童 謠 有 不 同 類 型 , 道 教 童 謠 是 其 中 之 一 。
❻ 對客家童謠的理解
當我知道自己懷孕後,我就從網上下載了很多朗朗上口的童謠和歌謠,有事沒事的時候我就自己念,也算是一種胎教吧。
郗郗出生後,我哄她睡覺也是念童謠比較多,偶爾也會唱唱兒歌,所以郗郗現在特別喜歡看童謠故事,現在自己已經會說十來個童謠了,好的童謠對郗郗的影響也很大。
「小鳥自己飛,小貓自己走,我是乖寶寶,不要媽媽抱」, 當郗郗總是要抱,不肯自己走路的時候,我就問她怎麼樣才是乖寶寶呢,郗郗就踢踢小腿示意我放她下來,還說媽媽抱不動了,我是乖寶寶,不要媽媽抱。。。。
「小老鼠,別撕書;故事撕破了沒法讀;小老鼠,你別鬧;聽完故事就睡覺。」,當郗郗不愛惜書,要在書上亂畫的時候,我就問她小老鼠是怎麼做的,郗郗自己會把這個童謠念給我聽,自然郗郗也就不會在書上亂畫亂塗了。
「有個小朋友名叫小老虎;會數一二三四五;吃起糖來沒有數;吃完還不把口嗽;嘴吃甜,牙吃苦;吃出了牙洞還得補」。當郗郗一顆接著一顆的吃糖時,這個童謠還是很管用的,我告訴她如果她每天吃很多的糖,以後牙齒也會像那個小哥哥一樣,牙疼的噢。。。
。。。。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帶有教育意義的童謠,在郗郗的這本童謠書里有好些都是郗郗喜歡的,對著書郗郗也都會念了,什麼「不挑食」,「漏嘴巴」,「太陽公公起得早」,「大家一起玩」, 「人人誇」,「小妞妞吹泡泡」。。。。。。。
這段時間郗郗都在姨婆家,每次打電話,她都要在電話里念給我聽。在這二十來天里,郗郗最大的進步就是會念很多童謠了,不僅會念,最主要的是郗郗從童謠中還學會了一些道理(這些都是姨婆的功勞,姨婆每天都陪她看書,畫畫,郗郗跟姨婆婆也變得越來越親了)。
好書育人,好的童謠對寶寶的影響也一樣是很重要的。
郗郗從小就喜歡看書,開始都是我念她聽,慢慢的她也會跟著念,現在是自己拿著書念給我們聽。除非是一本新書,沒有聽過的童謠,她才會讓你念給她聽,然後過不了多久又是她念給我們聽了。
變化總是在瞬間,只要堅持,有事沒事的時候就在寶寶面前念一念。當時寶寶可能沒有什麼反應,其實在她的腦海里已經有印象了。當有一天,你開了個頭時,寶寶也會跟著你往下念,你會發現寶寶已經記得了。
我的美麗簽名
❼ 適合大班的兒歌有哪些
1、《猴子盪鞦韆》
一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兩只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三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
四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五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這么多的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
2、《一家人》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是司機,開汽車,嘀嘀嘀;爸爸旁邊是媽媽,媽媽洗衣服,刷刷刷;個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籃球,砰砰砰;哥哥旁邊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個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東咚。
3、《卷白菜》
卷、卷、卷白菜,卷完了白菜我剝白菜;剝、剝、剝白菜,剝完了白菜我洗白菜;洗、洗、洗白菜,洗完了白菜我切白菜;切、切、切白菜,切完了白菜我炒白菜;炒、炒、炒白菜,炒完了白菜我吃白菜——啊……嗚!
4、《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右手是石頭,胖胖臉胖胖臉(握拳貼小臉兩邊)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左手是剪刀右手是剪刀,小白免小白免(做小免)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左手是布右手是布,小螃蟹小螃蟹(手心對前胸兩大拇指靠一起、另外的四個指頭只是前面彎曲一下)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左手是石頭右手是剪刀,小蝸牛小蝸牛(石頭放剪刀上面)。
5、《五根手指》
一根手指點點,兩根手指彎彎,三根手指叉叉,四根手指汪汪,五根手指喵!喵!喵!
6、《手指兄弟》
兄弟十個分兩組(十指伸展手心向外),生來個子有高低(翻動兩手手心向內)。老大長得最粗壯(兩手伸拇指),老二生來有主意(兩手伸食指)。老三長得個子大(兩手伸中指),老四生來沒出息(兩手伸無名指)。
老五別看個子小(兩手伸小拇指),拉起勾來有本事(兩手小指互勾)。老大碰碰頭(兩手大拇指相碰),老二碰碰臉(兩手食指相碰)。老三老四彎彎腰(兩手中指上下運動),老五伸伸腿(兩手小指伸展運動)。大家拍手把歌唱。
7、《手指變變變》
一個手指變呀變,變成毛毛蟲爬呀爬;兩個手指變呀變,變成小兔跳呀跳;三個手指變呀變,變成小貓喵喵喵。四個手指變呀變,變成螃蟹爬呀爬; 五個手指變呀變,變成小鳥飛呀飛。
8、《手指出門》
一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碰到大石頭,摔個大跟頭;兩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碰見老奶奶,扶著慢慢走;三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看見紅綠燈,停下不忙走;四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看見解放軍,向他揮揮手;五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碰見大壞蛋,一把抓住他。
9、《手指兄弟》
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 ,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敲), 三個手指捏捏捏(伸出三隻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捏) ,四個手指撓撓撓(伸出四隻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撓) 。
五個手指拍拍拍(兩個手對拍) ,五個兄弟爬上山(從寶寶的下身做爬山狀), 幾里古嚕滾下來(在寶寶身上從上往下撓) 。
10、《手指一家人》
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五小妞妞唱大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兒歌 (nursery rhyme),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兒歌是民歌的一種,全國各地都有。內容多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等。
歌詞多採用比興手法,詞句音韻流暢,易於上口,曲調接近語言音調,節奏輕快,有獨唱或對唱,如公認的全球第一兒歌《一閃一閃小星星》。兒歌中既有民間流傳的童謠,也有作家創作的詩歌;近年「彭野新兒歌」很有時代感;另有梁靜茹的歌命名為《兒歌》。
兒歌分類:
兒歌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兒歌按其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游戲兒歌、教誨兒歌。游戲兒歌是一種以娛樂為主的兒歌,簡單易懂,琅琅上口,貼近生活。相比較而言,教誨兒歌更偏重教育引導,因此又稱作啟發益智兒歌。
此外,訓練語言能力的繞口令可以看做游戲類兒歌的雛形。繞口令的產生,可以追尋到5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古籍中僥幸保存下來的《彈歌》「晰竹,續竹,飛土」,相傳為黃帝時所作。據考證,這是比較接近於原始形態的歌謠。
按照產生時間或形式來分,可以分為古代的童謠和現代的兒歌。童謠即是古代的兒歌,只是古代的童謠流傳到,大多沒有曲調了,只剩下了歌詞。按照演唱語言,兒歌可以分為國語兒歌、客家童謠、粵語童謠、英語兒歌等。
國語兒歌大多是現代作品,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小螺號》等等;客家童謠廣泛流傳於客家地區,以客家話形式傳唱,如影響了每一個客家兒童童年的《月光光》;英語兒歌即是以英語為創作語言的兒歌,我們比較熟悉的如《Jingle Bells》等等。
國學兒歌是從古詩詞和成語典故中提煉創作的兒歌,如《古意新曲》國學兒歌是由交運集團所屬7個單位與交運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文化產品。
《古意新曲》國學兒歌不僅僅是兒歌,更是在新時代新常態下打造的家庭歌曲。通過校車上學唱的學生帶動其他家庭成員,分工演唱歌曲中的各個角色,從而讓「國學兒歌」變為「和諧家庭之歌」。
在學唱合唱過程中,《古意新曲》也讓家庭更和睦,孩子更幸福,並且更加深刻的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❽ 客家童謠歌詞
月光光照地唐蝦仔你乖乖瞓落床聽朝阿媽要趕插秧啰阿爺睇牛佢上山崗喔……蝦仔你快高長大喔幫手阿爺去睇牛羊喔.......月光光照地唐蝦仔你乖乖訓落床聽朝阿爸要捕魚蝦啰阿嬤織網要織到天光哦蝦仔你快高長大啰劃艇撒網就更在行哦月光光照地唐年3晚摘檳榔5谷豐收堆滿倉啰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呵蝦仔你快D眯埋眼啰1覺訓到大天光
❾ 客家童謠怎麼寫
童謠簡潔明快、幽默風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對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中華民族語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開朗樂觀的人格塑造都有著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筆者利用習作課教學生寫童謠.
一、知曉押韻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古詩為例.如出示《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讓學生寫出每句詩最後一個字的韻母,看一看有什麼規律.聰明的學生很快就會發現:「一、三句詩韻母不同,一、二、四句韻母相同.」老師肯定學生的發現,並揭示古人寫詩的規律:「古人寫詩一三句不論,二四句押韻.《春曉》這首詩押『ao』韻.」
讓學生運用此規律對照檢查其他古詩詞.如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學生會發現原來詞也是一三句不論,二四句押韻.《長相思》這首詞押「eng」韻.因此,學生對押韻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學寫童謠
想一想古代詩人的詩詞都包括哪些內容?同學們紛紛舉手,老師讓同學們寫在黑板上:有抒發愛國情懷的、贊美祖國山河的、描寫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的、送別朋友的……今天我們就選自己熟悉的內容跟著古代詩人學寫童謠.
學生這時個個躍躍欲試,情趣盎然.有的苦思冥想,有的抓耳撓腮,有的喜笑顏開,有的搖頭擺尾……最可愛的是我班的段真同學,突然用手拍了一下腦袋,大叫一聲說:「有啦!」《夏日》:「樹上知了叫,多想洗個澡.鴨子嘎嘎叫,真想吹空調.」我立即表揚他,說:「你不但學會了押韻,還寫出酷熱夏天的特點!」聽了我的點評,其他同學都向段真投去敬佩和羨慕的目光.於是,新一輪的創作童謠的興趣又掀起.其他同學都紛紛亮出自己的「傑作」.葉鋮的《海鮮》:「滔滔海水涼又咸,沙灘貝殼味道鮮.海里魚兒真悠閑,品嘗海鮮賽神仙.」王璐的《同樂園》:「同樂園,真熱鬧,男女老少來舞蹈.孩子溜冰樂淘淘,就連神仙也說好.」劉子旭的《小烏龜》:「小烏龜呀走得慢,因為背上有座山.小魚小蝦當晚餐,冬天來了不吃飯.」……寫完後,老師從童謠的趣味性、形象特點、意境等方面進行品賞,如《小烏龜》,小作者寫出了小烏龜的外形、活動、生活習性等特點.
❿ 幼兒園小班客家文化主題教學活動總目標
摘 要:鄉土文化是培養幼兒鄉土情感、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素質、構建特色園本課程的重要途徑。河源地處客家地區,有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鄉土文化――客家文化,如何將河源客家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中,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的課題。主要結合我園開展課題研究,從收集資料、開展活動、完善課程、加強實踐等方面進行探索,闡述了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河源;客家文化;幼兒教育
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與實踐的不斷深入,開發特色教育資源,構建園本課程是現代幼兒教育的新趨向。鄉土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資源已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步滲透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為幼兒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作為「客家古邑」的河源,客家文化絢麗多彩,源遠流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文化綜合交錯,慢慢地,許多人就淡忘了河源客家文化,淡忘了客家人的優良傳統。為了弘揚和發展河源客家文化,讓客家山歌、客家童謠及客家人的優良傳統、風俗代代相傳,如何將河源客家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中,便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的課題。最近兩年,我園在市教研室的指導下,結合本園實際,開展「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研究」課題研究,通過開發鄉土課程,既彌補了目前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拓展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又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發現家鄉的美麗,了解家鄉的客家文化,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和熱愛家鄉之情,而且能使幼兒從小萌發學好本領、長大建設家鄉作貢獻的願望。下面就結合課題研究的實踐,談談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策略。
一、通過創設環境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為了發揮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利用鄉土文化資源為幼兒創設相應的環境,營造出傳統的文化氛圍。
例如,在幼兒園外牆上噴繪各種蘊含教育意義、體現河源客家文化的圖案,掛上一幅幅體現客家風情的藝術品,如河源客家古屋、河源客家女、恐龍等。在幼兒園的走廊、各個活動室內外,可以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謠,以此營造出濃厚的客家傳統文化氛圍,使幼兒如置身在客家文化的大家庭里,耳濡目染,深受感染熏陶。
二、根據教育目標選擇活動內容
綱要要求「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所以,要把豐富多彩的客家鄉土文化真正融入幼兒教育中,就必須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規律。可通過采訪、參觀,從幼兒的視覺、教育價值方面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易於被幼兒理解和接受的內容,並根據各年齡段制訂目標。
例如,在小班,可選擇朗朗上口、趣味性強的童謠和生動活潑有趣的游戲等內容進行教學,通過學習,教育幼兒要講文明、講禮貌、有愛心、孝心,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掌握游戲的一些動作技能,增進身心健康。在中班,可讓幼兒了解揚名海外的「客家釀豆腐」「東江鹽�雞」「客家釀豬紅」「客家菜卷」等。而在大班,可讓幼兒認識客家山歌的特點,感受其唱腔、曲調和風格,初步學習節奏明快、簡潔易學的客家山歌等。
三、將活動內容跟主題探究有機整合
綱要中提到:「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要以本土資源內容為載體,將河源客家文化滲透到主題探究活動中。河源客家文化豐富多彩,為了切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各級各班可以根據本班特點選擇適合本班孩子探究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
例如,大二班老師通過孩子們對形式多樣、五顏六色的客家衣服產生的濃厚興趣,生成了主題探究活動《衣服》。整個主題探究活動從欣賞客家服飾開始,層層拓展,到幼兒了解衣服的演變過程和生產加工過程,學會染布、設計衣服、設計未來的衣服、動手量衣、裁剪、走模特秀等,既培養了幼兒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認識,感受服裝的美,又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表演能力,發揮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幼兒樹立了從小學科學、用科學的志向。
再如,小一班老師通過孩子們對「河源客家美食」中的五指香雞、東江鹽�雞、白切雞等客家菜餚中的主材料「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生成了探究主題《雞》。利用兒歌、故事、歌曲、繪畫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小雞出殼、製作彩蛋、離群的小雞、各種各樣的雞、雞蛋真好玩等活動,與孩子們一起了解了雞的基本特徵及生活習性,知道了它們與人類的關系。如小雞究竟是從哪兒來的?雞蛋怎樣才能變成小雞?知道了如何用多種方法區分蛋的生熟。培養了孩子們認真觀察、分析、處理問題等方面的習慣,發展了幼兒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學會了用繪畫、折紙、手工製作等方法表現小動物的特徵,激發了幼兒願意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
四、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豐富活動形式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為了讓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發揮更好的作用,需要結合教育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1.將客家文化滲透到一日活動之中
在幼兒的常規教育活動開展客家文化課程,是一種隨機的、潛移默化的、在真實現場展開的活動形式,通過挖掘幼兒日常生活中豐富的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在其中體驗發現、探究客家文化,感知客家文化的學習快樂。在時間上,為確保鄉土課程的開展,我們緊扣綱要的目標,將鄉土課程融入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例如,每天早上,老師們用客家方言和幼兒問好,並帶幼兒一起玩客家游戲如跳繩、打石子、跳格子等,利用早午飯後和幼兒玩手指游戲和朗讀客家童謠。為了讓幼兒直觀地了解河源的客家歷史文化,我們帶幼兒參觀了恐龍博物館、客家文化風情館、鱷魚湖等,還請了劇團的客家山歌老師來園教老師和幼兒學唱山歌,並在幼兒園一樓創設了一個「每日之星」的舞台,讓幼兒輪流在每天下午家長接人的時間段在舞台上大膽地展示自己會念的童謠或山歌,不僅鞏固了幼兒對童謠、山歌的掌握,而且激發了幼兒學習客家童謠、山歌的興趣和表演的慾望。每天,幼兒們充滿天真、甜美的聲音里朗讀或演唱出來的客家童謠和客家山歌美妙地回盪在幼兒園里,讓家長們聽著、看著,形成了我園的一大特色。這樣將鄉土課程靈活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真正做到情境化、生活化。
2.結合節日開展活動,感受客家傳統節日的文化習俗
例如,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為了引導幼兒學會感恩、學會關心,幼兒園開展了慶「三八」河源客家美食節活動。活動首先通過老師與幼兒一起探討河源客家美食,讓幼兒與家人共同參與製作美食。然後活動當天邀請家長參與活動,將幼兒與父母一起製作的美食帶進幼兒園,與大家共享。通過這次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增長了知識,而且幼兒與媽媽在愉悅、輕松的活動氛圍中加深了母子之間的情感,充分感受了集體活動的樂趣和節日的快樂。
再如,為了慶祝中秋佳節、迎接國慶節的到來,讓幼兒感受客家人過中秋的文化習俗,我園開展了「慶中秋・迎國慶」親子燈謎會暨月餅品嘗會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深了幼兒對客家傳統中秋節的認識,了解了過中秋節的風俗習慣,體驗了過中秋節的快樂。
實踐證明,通過兩年半來的探索、研究和實踐,幼兒得到了客家文化的熏陶,將愛我河源、愛我家鄉的情感植根於幼兒心靈。我們將充分利用課題的研究成果,力爭把成果轉化為可操作性的教材和資料,為幼兒園本土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同時著力打造幼兒園本土特色課程,努力創建具有現代化教育水平的客家古邑品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