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給小學生講關於植物的課一般講什麼
講些辨認植物的技巧和食用或葯用價值,注意隨時提醒孩子可以運用到生活里。在戶外探索更能鞏固這些所學知識,讓孩子牢牢記住
❷ 小學三年上冊環境教案《綠色植物用處多》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 描述綠色植物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理解綠色植物是「能量轉化器」。(重點)
② 明確綠色植物有助於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解綠色植物是自動「空
氣凈化器」。(重、難點)
③ 描述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的作用;理解綠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重、難點)
2.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活動,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挖掘本節課的情感點,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存環境,形成熱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課前准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來源的動畫、「自然界的水循環」的動態模式圖、自然界中水循環路線示意圖、大雨過程中地表徑流錄像等。
學生查閱「溫室效應」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說出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2、寫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設計意圖】復習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可以讓學生通過反應式,體會到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為其它生物提供了物質和能量;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維持碳—氧平衡。復習蒸騰作用,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植物的蒸騰可以促進水由陸地到大氣的水的循環。這樣就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展示這兩張圖片,比較造成這兩種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啟示?
生1:左面這幅圖,大量的植物給大地披上了綠裝,呈現出勃勃生機的景象,這里的環
境優美,空氣清新,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活力。
生2:右面這幅圖,由於植被的破壞,形成了沙塵暴,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生活和生產。
生3: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師: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到底起到哪些作用呢?這節課我們大家來共同探討一下。
【設計意圖】教師展示圖片,創設兩個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活學生思維、誘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意識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從而順利地導入新課。
三、引導探究、層層推進
師:請同學們依據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說出光合作用的實質是什麼?
生1:物質的轉變,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2:能量的轉變,把光能轉化成儲存在有機物體內的化學能。
師:觀察下圖,結合教材65頁第一自然段,思考生物圈中能量是怎樣轉化和利用的?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來源動畫。然後教師出示下面問題:
(1)分別說出狼、兔、蘑菇的營養物質和能量的來源?
(2)它們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直接或間接來自哪種生物?
(3)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和能量是怎麼獲得的?
(4)在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終來源於什麼?
(5)動物和腐生生物所需要的能量能不能直接從太陽獲得?誰在這些生物與太陽能之
間起到一個紐帶和轉化作用?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綠色植物,生物圈會怎樣?
(6)通過以上問題分析:你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逐個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結論。
生1: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組成成分。
生2:綠色植物為生物圈的其它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生3:綠色植物是綠色的「能量轉化器」。
師:綠色植物對整個生物圈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稱得上是「生命之母」,
【設計意圖】為了便於理解生物圈中的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和利用過程,教師在課本問題的基礎上作了一些變動,使問題變的簡單易懂,輕松突破難點。
過渡: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日常生活中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圖片。並呈現下面的資料:一個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氣(約含5千克的氧氣)消耗其中的約1千克的氧(不含動物呼吸及燃燒所消耗的),當空氣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時,人就會昏迷、窒息、甚至死亡。可是自然界中並沒有出現這樣的現象。
生:大氣中氧氣的含量為什麼不減少呢?
師:同學們可以從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的原料和產物上找突破,進行分析交流。
這樣一來,很自然的就過渡到,綠色植物是自動的「空氣凈化器」。
師:同學們閱讀教材65頁的「觀察思考的普魯斯特勒實驗」。
分析交流:
(1)蠟燭為什麼熄滅了?
(2)小白鼠為什麼不久就死了?
(3)燃燒的蠟燭有了植物為什麼仍能繼續燃燒;小白鼠有了植物為什麼能活較長時間?
(4)綠色植物和蠟燭、小白鼠之間有什麼關系?
(5)普羅斯特拉的實驗對你有哪些啟示?
教師進一步出示資料:1公頃的樹林的葉片的總面積約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氣。
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了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教師展示碳—氧平衡的圖片。
師:閱讀教材,找出由於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以及對森林、草原的不合理開發和
利用,導致大氣中什麼氣體的濃度有所增加,導致地球上出現了什麼現象?
生: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導致出現溫室效應。
教師展示溫室效應模式圖,講解溫室效應。
短波的陽光能透過玻璃,室內的長波輻射卻輻射不出去。大氣也具有這種特性,我們稱之為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反射,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以CO2為主,約佔60%左右。溫室氣體濃度愈高,近地表的溫度就愈高。沒有溫室氣體,地球上的溫度就會降到很低。億萬年來,地球一直受益於溫室效應,因為溫室效應創造了一個適宜生物棲息的環境。然而,人類活動使溫室效應日益加劇,以至於影響氣候。自工業革命以來,資源與能源大量消耗,特別是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的燃燒所排放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據測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氣排放的CO2約為240億噸。甲烷等微量氣體也隨著人類的各種活動而升高。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結果,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經1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萬年間,地球的平均溫度變化不超過2℃。聯合國機構還預測,由於能源需求不斷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將增至700億噸,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5~4.5℃.。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溫室效應的資料,讓同學們認識到溫室效應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和嚴重後果。因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保護環境,比如: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秋收後不要焚燒秸稈。盡量做到低碳生活,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
【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共同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意識到溫室效應的危害。同時教育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人做起,要愛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師:同學們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家庭裝修以後會在室內養殖一些:吊蘭,吸毒草,蘆薈等等植物,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交流後回答:
生1:綠色植物有凈化空氣的作用。
生2:綠色植物如:懸鈴木可以分泌抗生素,可以的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
生3:山毛櫸可以吸附和阻滯灰塵。
生4:柳杉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
師:綜上所述,綠色植物維持了碳—氧平衡,凈化了空氣,是生物圈中的自動的「空氣凈化器」。
過渡:有句諺語:山上多種樹,勝似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這句諺語中蘊含著什麼樣的科學道理呢?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有什麼作用呢?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輕松過渡到天然的「蓄水池」。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自然界的水循環」的動畫。
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描述生物圈中的水不斷地在海洋、陸地和大氣之間循環流動的過程。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總結得出: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可以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積極發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雨過程中有綠色植被覆蓋的陸地和裸露的陸地水流大
小、地表徑流速度的錄像,並呈現數字資料:據最新估計,森林能把50%~80%的
降水轉入地下,一公頃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無林地比覆蓋率為30
%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師:有綠色植被覆蓋的陸地和裸露的陸地水流大小、地表徑流速度是否相同?造成
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通過觀看錄像,仔細閱讀材料,積極思考。
生:綠色植物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表格呈現我國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和鉛山縣森林覆蓋率與年降雨量以及空氣相對濕度
森林覆蓋率 空氣相對濕度 年均降雨量
武夷山 96.2% 84% 2559mm
鉛山縣 71.3% 79% 2033mm
的關系:
教師指導學生學會讀表格,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森林覆蓋率增加可以提高大氣的相對濕度、提高降雨量,從而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
【設計意圖】通過表格使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的作用以具體數字的形式呈現出來,便於學生比較、歸納、總結。
教師小結:通過上述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綠色植物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森林覆蓋率增加可以提高降雨量。因此,可以說綠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
展示圖片,了解綠色植物還有防風固沙、減少噪音、為動物提供棲息場所等功能。
四、知識整合、遷移升華:
1、大膽猜想: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假如有一天,沒有了綠色植物,我們的地球會是什麼樣子?
生1: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無法獲得物質和能量,生物大量死亡。
生2:生物圈中的氧氣會越來越少,生物圈就會失去碳—氧平衡,最終會導致所有生命的
消失。
生3: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陸地的降雨量會減少,
氣候就會反復無常。
師:綠色是宇宙賦予我們星球的奇跡,它的作用的確是太大了,因為有了綠色,我們的
生物圈才如此生機勃勃。然而我們國家植被的現狀不容樂觀,我們只有從我做起,
從現在做起,才能拯救綠色。
2、集思廣益、獻計獻策,開展「護綠」行動
生1:多植樹造林。
生2:不踐踏草坪,不亂砍亂伐。
生3: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
生4:保護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污染
以及保護浮游生物的生存。
.......................................................
師:請伸出你我的雙手,為保護生物圈中的這一片綠色做出自己的貢獻。
【設計意圖】 通過大膽猜想和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要關注祖國,熱愛大自然、保護森林的情感意識,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總結】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無論是低等的孢子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還是高等的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通過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都能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還能通過植物體進行水分的蒸騰。所以,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不僅是綠色的「能量轉化器」、自動的「空氣凈化器」和天然的「蓄水池」,更是整個生物圈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五、課堂達標檢測題:課後的「鞏固提高」和《助學》。
❸ 小學三年級科學「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參賽課教學設計與反思
相同特點: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會生長繁殖,需要陽光、空氣、水、營養,動物、生產、生活離不開植物。
❹ 給小學生講一堂主題為「關於身邊的一種植物」的課,要具體方案,有好的可以加分
【活動目的】 ⒈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自己身邊的植物。
⒉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並思考這些植物的用處。
【活動形式】 問答、討論。
【重點難點】 ⒈重點:通過學習指知道植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⒉難點:討論植物的用處。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我們身邊有哪些植物呢?請同學們舉手回答。
二、活動與訓練
在同學們回答後,對他們的回答進行補充。然後讓他們看一些植物,看他們是否認識,不認識的話叫他們認識。
之後分小組討論植物的功能,了解植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後每個小組都進行回答,在一個小組回答的時候另外的小組可以提問,以辯論的方式進行。
這之後,再讓同學們認一遍前面認過的植物。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了解了植物對我們的重要性。
你自己還可以再補充一些,看看這個行哇
❺ 小學科學植物單元《我看到了什麼》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麼》是小學科學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課。本課以生活中常見的大樹為觀察對象,以一個初學科學觀察學生的一般發展過程為線,通過幾個依次遞進的結構活動,讓學生經歷並體驗一次科學觀察活動方法及其意義的過程,為後續科學學習活動奠定良好基礎。本課也是植物單元的起始課。植物是學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樹又是學生經常接觸的物體。對大樹的觀察,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關於這棵樹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方面的事實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樹看做一個生命體。教科書表達的一個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獲取有限的信息;回憶看到過的事實,能夠豐富我們的信息;實地觀察能夠獲取更多更豐富的信息。希望學生在與看圖片的對比過程中,體會到實地觀察與從圖片上看對信息的獲得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什麼是真正的觀察,還沒有明確的認識,他們對觀察手段的認識,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這一點上,許多學生不認為聞、聽、嘗、摸等手段也是觀察方法。當我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各種觀察方法去觀察一棵大樹的時候,學生會體會到,科學課上的觀察必須是全身感官都要參與的觀察,從而豐富學生的觀察手段。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大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2、簡單了解樹的結構
過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從圖片中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用各種科學方法觀察這棵樹
教學難點:嘗試用感觀感知樹
四、教學准備
1、物色校園中或校園周圍可供學生觀察的大樹,教師課前實地看一下,考慮活動中學生可能會產生的安全問題,加以預防。
2、准備一些觀察活動中學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觀察工具。
3、教學PPT,人體器官圖(或者是課前簡筆畫)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看到了什麼(圖片上的大樹)
1、談話:同學們,在校園里、在路上、在公園里,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大樹,你有沒有仔細地去看過它們?有沒有想過要去仔細地看看大樹?
2、(PPT展示),仔細看看圖上的大樹,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樣的。比比誰看得仔細說得多。
學生看教師投影圖,說說所看到的相關信息,比比誰說得多。
(預測:學生說的信息以樹的結構為主,如樹干、樹葉、樹冠、樹根等)
3、小結:從圖片中,我們獲得的有關大樹的信息很有限。